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设计的特点

教学设计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设计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设计的特点

教学设计的特点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请看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请看资料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你们有什么体会?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的特征。

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植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设计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CBI 主题模式 6-T法 大学英语教学

Brinton(1989)将CBI模式分为三种架构设计。首先,主题模式(theme-basedmodel),主题模式是通过选择特定的主题,并要求学生用目标语参与主题活动的讨论。其次,辅助模式(adjunct model),辅助模式要求学生运用目标语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辅助模式的授课任务由专业教师和外语教师共同承担。第三,课程模式(sheltered model)要求用目标语来进行授课,授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由此看见,三种模式中,辅助模式和课程模式对学生的语言水平要求较高,要求在中等及以上水平。

一.CBI主题模式设计的特点

CBI的主要理论依据是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和语境教学理论。作为CBI最经常使用的模式,它以主题为核心,教学设计围绕主题,而不是传统的语言形式或语言功用。因此强调让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本族语者使用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境。该模式适合学习者具体的需求,通过接触和掌握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学习者能够运用在具体的生活和学习中,符合他们的生活需求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在主题模式的设计过程中,坚持以输入为手段,输出为产出。课前要求学生上网查阅和主题相关的各种材料,课上同时给学生大量相关内容的输入,并要求学生以讨论,总结,演讲,写作等形式提高输出的技能,不仅保证了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掌握某一主题的相关文化知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技能。

二.CBI主题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纵观这三种模式,结合我国高校的师资及学生情况,主题模式更加适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因为主题模式注重用目标语参与主题的讨论。不仅如此,大学英语现阶段使用的主要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的设计和编排完全符合CBI主题模式的理念。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例,笔者简单设计了“五连拍”的CBI主题模式。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跨国婚姻(Marriage Across Nations,)因此主题(Themes)成为整个课程设计的起点,一系列和主题有关的话题(Topics)。

五个课时的设计涉及四个和主题相关的话题,首先,跨国婚姻的主要障碍。其次,白种人和黑种人之间的跨国婚姻(课文Section A―Marriage Across Nations的主要内容)。第三,白种人和华裔之间的跨国婚姻(课文Section B-Rich Meeting His Future Mother-in-law的主要内容)。第四,如何应对跨国婚姻中出现的问题。线索和过渡,本单元把重点放在跨国婚姻的文化差异上(Cultural Differences)。通过让学生回答和文章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以文化差异为主线,依次过渡,本单元主题被完整,自然地连贯起来。

因此,主题模式更适合运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在语言教学中,以每一单元的主题为设计出发点,选择和主题相关的话题时要首先调查学生的兴趣,这样话题的讨论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文(Texts)的选择不要仅仅拘泥于我们教材中的文章,可以从网上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选择的课文(Texts)可以包括阅读材料,图表,电视节目,电影,新闻,简报等,体裁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同时设计的教学任务要符合现阶段学生的水平,同时要兼顾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开展综合性的训练。

参考文献

[1]邢颖,曹凤龙.CBI理念与大学英语教学[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5).

[2]陈明洁.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0(4).

教学设计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思维

一、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特点与优势以及不足

平面设计专业与其他文理学科不一样的是,在高校招生的时候,要有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有专业课分数的限制,文化课分数相比其他专业来说会降低很多。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再加上国家扩大招生的政策,很多原本考大学无望的考生纷纷转行学起了美术,可谓半路出家。在这种状况下,现今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与文化素养良莠不齐。(1)学生没有固定思维模式限制。平面设计本身属于文科,又属于一门艺术学科,由于其专业的独特性,相比较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没有一些固定的思维定势来限制,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气氛也比较随意活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给予他们独立思考和创作作品的空间,同时,推动他们积极的参加各种比赛展览活动,让他们具有超前的理念与意识。不被现有的理论概念限制,寻求多种的变化效果,是一种想象力丰富的表现。(2)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作为文科专业学生,大多数的理性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就较差,并且不像理科学生一样富有研究与探索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技法的学习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吸纳,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英语考试更是大多数学生的梦魇。在上专业课的过程中,也是忽视老师课堂中理论知识的讲授,更多的是关注作业怎么去完成,做的好不好。

二、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特色

(1)教学过程与科技结合紧密。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平面设计专业开始兴起。至今已经相当的完善,纵观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以及市场化是其三大发展特征。前面提到,对于平面设计专业来说,它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来创造和组合色彩、图形以及文字,并以之来传达一定视觉信息的行为,而这种行为的实现则必须通过各种媒介,主要就是在课程中所开设的各种软件。例如PHOTOSHOP是一个专门处理图像的工具,制作广告和其他团效果是不可缺少的,而3DMAX是制作效果图所必须的等等。电脑作为科技飞速发展的一种工具,给平面设计带来一股不可抵挡的魅力风暴。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多种软件设计课程,以适应制作各种图形的需要。当然,也会有人质疑:电脑是主要的媒介,但不能说是绝对的媒介。是的,电脑作为时代信息化高科技的产物,在各个高校普遍推广也不过是这十年左右的事情,可是中国平面设计专业在八十年代已经开始初步建立了,难道在没有电脑的时代平面设计就没有开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即使是现在,也有很多的设计师喜欢动手去绘制效果图,手绘效果图和电脑制作打印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有一些特殊的艺术效果手绘的方法无法达到,电脑制作却也没有了手绘图那种收放自如的韵味。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是两种方法兼用的。对于我们平面设计这个专业来说,教学与科技的紧密结合显然是一大突出的特色。(2)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一再去进行模仿与再现的行为,不会自主的去扩展想象。但是实质上平面设计在我们国家来说,作为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艺术,想要得到比较理想的处理感性和理性二者之间关系的设计思维方法,想要在艺术设计的领域中体现科学与艺术独具特色的结合,首要的就是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的融合。而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所有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师所密切关注并研究的课题。对于学生来说,模仿与再现他人作品也是学习之路上所要经历的一个小的阶段,但是这个阶段所经历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了你在设计之路上的表达思维方法,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平面设计师,怎样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怎样去学习他人的长处而后融入自己的创作思想,表现出自己的创意,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平面设计专业是一个和市场联系非常紧密的专业,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密切关注市场经济形式,形成独特的观察视角,才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创意思维训练课程只是在部分高校的平面设计专业开设,它的教学目的就是在艺术设计的领域内,寻找创新的思维设计观念和多角度的探讨新角度的设计方式,从而达到在固有的思想中体现创意的目的。在艺术设计上去培养学生更多的创造力和更丰富的想象力是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参 考 文 献

[1]张.产品创新设计与思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林家阳.设计创新与教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45~48

[3]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78~80

教学设计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发展心理学;社交地位;小学生;自我意识;社交焦虑;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9-00598-04

Self-awareness and Social Anxiety i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Social Status

YU Zeng-Yan,LIU Ai-Shu

Psychological Medicine Department,Qiqihar Medical college,Qiqihar 16104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lf-awareness and social anxiety i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social status.Method:Based on a sample of 272 primary students in grade 3~5, their social status, self-awareness and social anxiety were assessed by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and sociometric measurement.Result:(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and social status difference on scores of self-awareness. Girls scored higher than boys (58.0±10.7/53.4±11.3, t= -3.49,P

【Key word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social statu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elf-awareness; social anxiety; cross-sectional studies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与同辈群体的交往日益密切。在小学生的价值体系中,同伴关系被列在首位,并以他们的社会性认知、自我概念、人格及情感发展的独特价值得到了小学生们广泛的认可[1]。社交地位是反映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其自我评价、情绪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进入儿童中后期,社交地位对儿童社交焦虑的产生有重要影响[2]。儿童的社交情绪体验与其对社交后果的归因存在一定的关系[3]。此外,现有研究[4]表明同伴关系的好坏与儿童的自我概念有着一定的联系,受同伴欢迎的儿童自我评价更为积极。综上,儿童的社交地位与其自我意识及社交焦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本研究以小学中高年级儿童为被试,探讨不同社交地位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和社交焦虑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被试为来自哈尔滨市两所普通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一共6个班296人,资料完整者272人。其中三年级98人,四年级89人,五年级85人;女生128人,男生144人。三、四、五年级平均年龄分别为8.05、9.18、10.26岁。

1.2工具

1.2.1社交地位的测量 采用同伴提名法。该方法包括正向提名和反向提名两部分,题目为:“在你们班中可能有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同学,请你分别写出3个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同学的名字。”根据Coie和Dodge的分类标准[2],以班级为单位将正向提名(ML)、反向提名(LL)的次数标准化,二者之差为社会喜好(SP)分数,二者之和为社会影响(SI) 分数。在此基础上将被试分成五类:受欢迎组(SP > 1, ML > 0, LL < 0) 、被拒绝组(SP 0) 、被忽视组(SI < - 1, ML < 0,LL < 0) 、有争议组(SI > 1, ML > 0, LL > 0) 和普通组(所有其他儿童)。

1.2.2 自我意识测量 采用Piers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5]。该量表有80个项目,由6个分量表组成,分别为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适用于8-16岁儿童和青少年,已建立中国城市常模[6]。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

1.2.3社交焦虑测量 采用La Greca 等人1988 年编制的儿童社交焦虑量表[5]。该量表共有10个项目,采用3级记分。原量表包含两大因子:害怕否定评价和社交回避及苦恼[5]。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3施测程序 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专业研究生主持,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施测时以班级为单位,由主试讲明要求,解释指导语,必要时给予个别指导以确保被试正确理解问卷。

1.4 统计方法 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

2结 果

2.1 儿童自我意识在性别、年级和社交地位上的差异

对儿童自我意识进行2 (性别) ×3 (年级) ×3 (社交地位)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和社交地位因素的主效应显著,年级的主效应不显著,性别和社交地位的交互作用显著(见表1)。

t检验发现,女生的自我意识水平( 58.0±10.7) 显著高于男生(53.4±11.3,t= -3.49,P

2.2 儿童社交焦虑在性别、年级和社交地位上的差异

对儿童社交焦虑进行2 (性别) ×3 (年级) ×3 (社交地位)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各变量的主效应均不显著。事后检验发现,被拒绝组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得分(6.4±3.2)显著高于受欢迎组( 4.8±3.5,P< 0.05)。

2.3 儿童自我意识和社交焦虑水平的相关分析

表2显示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及各分量表和社交焦虑水平之间均呈负相关。自我意识量表中只有焦虑、合群两个分量表与儿童的社交焦虑相关较高。

2.4社交自我知觉在儿童社交焦虑产生中的中介作用

儿童自我意识和社交焦虑水平的相关分析表明,自我意识水平中的合群(与社会交往有关的自我知觉)与社交焦虑相关系数较高,而儿童的社交地位虽然与其社交焦虑水平存在负相关(r= -0.18),但相关较弱,所以以合群分量表作为儿童社交自我知觉的观测指标,假设儿童的社交地位是通过社交自我知觉间接对儿童社交焦虑产生作用。

为了检验社交自我知觉在儿童社交地位与社交焦虑之间是否存在着中介作用,以社交自我知觉为中介变量,社会喜好分数为自变量,社交焦虑为因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见图1。

结构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分别为χ2(249) = 467.11,P=0.000; AGFI =0.85; GFI=0.87;RMR=0.02,拟合度较好。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儿童的社交地位(β=0.65) 对其社交自我知觉有明显的正面影响,而儿童的社交自我知觉(β=-0.64) 对其社交焦虑有明显的负向影响。但是社交地位对儿童社交焦虑的直接效果却不显著(β=-0.02)。

3讨 论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曲线并不是沿直线上升的。有研究[7]发现1-5年级的小学生自我意识呈现下降的趋势,1-3年级学生自我意识下降明显,而3-5年级的下降较平缓。本研究表明,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只是随年龄增长而呈缓慢降低趋势,这与现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发现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自我意识水平高于男生,其原因可能是女孩相对于男孩发育较早,相对较成熟;同时随着儿童性别角色逐渐开始分化以及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要求,女孩较男孩的依赖性大,更强调友谊中情感的相融和信任,因此女生与男生相比,行为较适当,学习成绩较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研究[8]表明不同社交地位的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客观地位对儿童自我意识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积极自我意识的形成[9]。在班集体中被同伴接纳并受到欢迎的儿童,能够从同伴交往中体验到幸福满足感,因此他们的自我评价水平较高;而被同伴忽视和拒绝的儿童常常体验到高水平的焦虑,自我评价水平较低。由此可见,同伴关系是儿童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缓解儿童体验到的负面情绪,形成积极地自我评价;而不良的关系则将导致儿童消极自我评价、适应不良等现象。本研究表明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是按受欢迎儿童-普通儿童-有争议儿童-被忽视儿童-被拒绝儿童的顺序递减的,即儿童社交地位越不利,其社交焦虑就越强,儿童在交往中的客观地位对其主观情绪会产生影响。但在本研究中社交地位的主效应不显著,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10]不一致,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研究方法和样本差异造成的。

Rubin等[11,12]曾从社会认知角度解释社会情绪与社会地位的关系,认为儿童的孤独感、焦虑等情绪与儿童的实际社交地位之间是以社会认知过程为中介的,个人的人际关系知觉水平是重要的中介变量之一。国内研究者也一直很关注认知成分在同伴关系和情绪体验之间的中介作用。如周宗奎等[13]发现认知成分在同伴关系与孤独感间确实存在着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作为认知因素的社交自我知觉在社交焦虑中的中介作用。

儿童的社交地位对情绪体验的影响是复杂的,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认知成分在同伴关系和情绪体验之间起到了中介的作用[13] 。可以通过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达到有效地预防其消极情绪体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邹泓. 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 , 14(2) : 40 - 46.

2 Coie JD, Dodge KA. Continuities and changes in children's social status: A five years' longitudinal study.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1983, 29:261-282.

3 王燕,张雷,刘红云.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自我概念形成中的中介作用.心理科学,2005,28(5):1152-1155.

4 辛自强,池丽萍,刘丙元.不同社交地位初中生的社交焦虑的特点.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4 :231-233.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06-310.

6 苏林雁,罗学荣,张纪水,等.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 (1): 31-34.

7 张丽华.论自尊研究的历史发展趋向.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2):48-52.

8 Patterson CJ , Kupersmidt JB, Griesler PC.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self and of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as a function of sociometric status. Child Development, 1990,61: 1335-1349.

9 李晓东,聂尤,林崇德.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困难、人际关系、自我接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2): 68-73.

10 周宗奎,范翠英.小学儿童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研究.心理科学,2001,24(4):442-444.

11 Rubin KH, Chen XY, Coplan R, et al. Peer relationships in childhood. In: Smith PK, Hart CH, Eds. Blackwell:Handbook of Childhood Social Development, 2005.490-493.

12 Crick NR, Ladd GW.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their peer experiences: Attributions, loneliness, social anxiety, and social avoidance. Deve Psychol, 1993, 29:244-254.

13 周宗奎,孙晓军,赵冬梅.童年中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中介变量检验.心理学报,2005,37 (6):776-783.

2006-08-07收稿,2007-02-30修回

教学设计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选择型体育教学模式 特点 运行设计过程

现阶段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在教学结构、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较为落后,特别是教学模式非常单一,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一直以来,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近年来,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被逐渐应用到体育教学中――选择型体育教学模式。选择型体育教学模式是将众多的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技能组成固定体育课模块,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进行有选择的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并且按计划完成体育教学过程,达到使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一、选择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

1.内容全面

这种体育教学方式有丰富的学习内容供学生选择,它不仅全面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而且使不同能力的学生的潜能获得了更大的发挥。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的接受水平和技术技能的基础去参加学习,很多在某些运动中有良好基础的学生可以直接接受高层次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习的知识内容在深度和广度大为提高。

2.动机明确

在选择型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得较为明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以及对自身的身体素质状况和体育技能基础水平的评价结果来选择学习内容,因此学生会对体育学习过程有比较高的期望,希望获得丰富的和实用的体育锻炼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增强,就会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兴趣浓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项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学好这项运动。选择型学习过程最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知识与兴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整个学习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知识寓于兴趣之中,使知识得到延伸与升华。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一定是他喜爱的,自己认为一定能学好的,在选择制体育教学模式下“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会得到较好的贯彻与实施。

4.比较性学习

在这种具有多种教学内容的学习模式下,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选择不同的教师,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每一位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技能,它包括运动技能、教法、口才、驾驭课堂的能力、知识面等。学生通过参与不同教师的课程可以学习不同教师的优点,同时也激励了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每一位教师的内在素质不尽相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完整人格素质的发展。学生选择教师,促进了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的提高,教师与学生共同影响,消除了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单方面影响学生的弊端。

二、选择型体育教学的运行设计过程

1.确立学习计划阶段

确立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育学习目标、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和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去确立教学计划。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多年的体育教学成功经验基础上并对过去体育教学的精髓加以提炼而形成的。新模式的教学计划要突出对体育知识的学习乐趣,使体育学习的内容切合学生锻炼身体的需求,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为最终目的。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娱乐性强的运动项目如球类项目(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体操与舞蹈(健美操、交谊舞、迪斯科、街舞、舍宾等)作为主要项目,对于娱乐性不强并且在锻炼身体方面不能作为主要方式的项目应尽量减少计划或不作为教学计划。教师应把具体的学习内容编制成单个体育课形式,对单个体育课的内容要进行说明,以使学生能够了解课程的具体情况。比如将篮球运动的知识与内容进行分解,组成若干单个的课程,如篮球的投篮课:重点学习篮球运动中各种投篮的动作要领和适应时机,包括内容:原地投篮、行进间投篮、跳起投篮、补篮等,使学生对于投篮的技术进行有目的的重点学习,如此能使体育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增强,改变过去按照教科书的一定顺序的“机械式”学习。

2.反馈信息阶段

将教学计划公布以后,学生根据教学计划选择自己的体育课学习内容并将信息反馈到体育教学部门,体育教师将学生学习的内容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从而获得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全面信息。整个过程包括:(1)学生根据教学计划提交学习申请。(2)教师对学习同一内容学生的分组编排。(3)体育教学部门确立学期教学内容。(4)确立任课教师及准备相应的教学器材。(5)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初步评估。(6)将初步评估结果保存作为评价指标之一。

3.实施课堂教学阶段

此教学阶段主要是通过体育课来完成学生对具体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都要围绕中心学习内容来实施,各种教学方法体现整个教学的目的性,各种练习方法体现合理性、趣味性、多样性。将同一运动项目的不同水平层次的班组进行三级划分,即初级、中级、高级,使同一水平的学生在同一种进度的教学中进行学习,本课程学习结束时在水平上达到升级标准的学生可进入更高级的层次学习,杜绝不同水平学生学习同一内容造成的学习资源的浪费,学生在此形势下的学习动力会大大增强,可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4.教学评价阶段

选择型体育教学的评价方法要改变以往的“素质+专项=分数”的简单评价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评价:

(1)最终评价与过程评价相接合。选择制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要注意对体育教学的过程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教学信息迅速地反馈给教师,以不断鼓励和督促学生学习,同时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案,使体育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2)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接合。绝对评价是对学生体育学习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它包括各项身体素质的指标、各项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等。但由于学生在身高、体重等方面差异较大,因此在进行评价时要以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增加值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来评价,这样的评价会对学生学习的情况更为客观、公正。(3)评价内容与学习内容相接合。选择型教学模式的学习内容是相对固定的,评价方法也会较以往教学的评价内容更接近学习内容,使评价真正做到客观真实。(4)全面评价与技能评价相接合。体育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如何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格教育,培养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才能俱佳、身心健康,并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在进行体育评价的过程中将全面评价作为重要指标与技能评价相接合,能够使评价真正贯彻教书育人的教育思想。

5.总结修订计划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