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中图分类号: F320.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3.003

1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现状

近年来,吉林省遵循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发展重点,注重整合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集约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利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初具雏形。

1.1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在全省经济结构中,虽然农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呈递减趋势,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但农业产值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596.28亿元,增长4.7%,依然是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支撑力量。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中,农业(主要为种植业)、牧业是吉林省农业的主导产业,比重较大。特别是畜牧业产值所占比重提高较快,初步走上了设施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实现了以粮食为主、粮食以玉米为主的单一生产结构逐步向粮、畜、林、绿色经济作物多种生产结构的转变。

1.2龙头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形成

2015年末,培育全省各类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500户,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47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00亿元,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60%以上。2015年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种植业基地达4000万亩,畜禽养殖量达3亿(头、只),带动210万种养殖户参与一体化经营,农户增收70亿元,直接安排5.6万农村劳动力就业,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基地农户的增收。

1.3农业科技支撑能力稳定提升

全省基本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农业科技推广领域不断拓展。2015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100%,一些重大的增产增效技术得到应用推广。

1.4农业产业的装备水平逐步提高

201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152.5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17万台。水稻插秧机、水稻收获机和玉米收获机保有量增长较快,农作物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82.5%,农业机械正由小型化向大型化、由单一生产向综合配套作业方向发展。

2促进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对策与建议

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看,吉林省还存在着农业多功能开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原因是缺乏高度发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作支撑,农产品比较优势的逐步弱化,导致吉林省虽然农产品数量供给比较丰富,但大部分农产品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加快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是促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当务之急。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2.1推进优势产业建设,完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在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增强其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快发展畜牧业,转变养殖的传统观念,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支持规模化饲养和健康养殖,打造养殖业生产加工的精品名牌。立足吉林省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并引导加工、储运、流通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集聚。发展特色块状农业,东部重点发展中药材、经济动物、食用菌和长白山山珍食品;西部重点发展瓜菜、油料及特色经济作物;中部重点发展棚膜经济及露地瓜菜。

2.2从农产品精深加工入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从农产品精深加工入手,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确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龙头企业立足农业,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深度和精度,提高其竞争力。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通过联合、联营、兼并等形式,扩大经营规模;二要通过和全国知名龙头企业对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吉林省安家落户;三要鼓励和引导各种能人兴办龙头企业,包括个体生产、加工、运销专业大户和民营企业,鼓励和引导外资企业和大中型工商企业创办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

切实落实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体系的政策,积极支持和引导民办农业科技研究机构、农村专业技术组织和民办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搞技术研究,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建议对全省农业科技机构普遍实行事业费包干和目标管理。不断开拓技术市场,促进农业经费实现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科技成果商品化。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加快良种培育与推广,特别是对适应中低产田的抗旱耐旱品种的开发力求有新突破。大力推行无公害农业生产,使农业先进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2.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装备水平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加强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建设。从吉林省粮食生产区域上看,西部地区降水量较少,常年处于干旱状态。因此,必须把加强西部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其抗旱能力。继续加强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和重点小型水利工程的除险加固和综合整治,完善田间渠系、泵站配套改造。引导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支持农民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促进有限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提升现代农业的装备水平,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特别是粮食机械化的建设,增加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机具的保有量,加快发展水稻收获、机播和玉米播种、深松等机具,提高粮食生产作业效率。发展规模经营,走以机械化为依托的规模化经营模式,促进种植效益的不断增长。

2.5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带动现代农业流通体系的构建

要加强优势产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现代化的专业批发市场。建立和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和功能,包括市场交易、检测检验、产品贮运、配送和信息等。搭建农产品市场营销新平台,发展区域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根据优势农产品的不同特性,在有条件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产区,积极推广各种营销新方式,通过订单农业、农产品展销会、网上营销等方式,提高对特色优势农产品的促销力度。逐步实现冷链运销,通过建设农产品仓储中心、农产品展示中心和进超市配送中心等流通设施,促进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和方法;加快优势产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2.6增加投入,构建现代农业投入体系

增加资金投入,有效化解农村资本约束。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和一般性转移支付等资金,确保主产区得到合理利益补偿。优先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引导产销区建立利益衔接机制,确保种粮农民得到合理经济收益。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农业融投资体制;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资本投向为多功能农业产业化;三是改造农村发展银行,助推多功能农业产业化发展;四是激活农村“金融市场”;五是建立多功能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以农村多功能开发的中小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

2.7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

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建设要求,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可借助公益机构这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渠道,调动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积极性,着力解决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专业技术协会、专业服务公司及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形式多样的生产经营服务,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政府应支持具有一定资质的经营组织从事农业公益,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招投标、定向委托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供销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参与到现代农业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来。

2.8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实施情况

“建设现代农业水稻产业科学技术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体系的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对于有效整合科学技术资源,破解当前存在的科研与生产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3]。2009年顺昌县被福建省列为试点县之一,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体系健全,措施有力

(1)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了由农业局局长任组长,乡镇农技站站长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综合试验站各项工作的领导,围绕项目目标任务,认真审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目标,促进项目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

(2)成立项目技术指导组。由综合试验推广站站长为组长,县植保站站长、县农技站站长为副组长,以各乡镇农艺师为成员的技术小组,负责优质水稻新品种示范与展示工作的技术方案拟定、组织实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集成推广应用农业“五新”(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化肥、新机械)。

(3)组建技术示范骨干队伍。由农民自行推荐项目区内农技员、种田技术高的农户3~5人成立技术示范小组,负责指导本村农户准确实施各项技术措施,以科技成果转化率,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2加强培训,坚持核心示范与面上推广相结合

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举办3期优质稻相关栽培技术培训班,培训相关示范户215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20份,让“五新”技术进村入户,切实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和科学种田水平。

(1)建立“仙潭村垄尾洋千亩核心片”,展示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有限公司的天优673等十几个主推品种,做好新品种展示示范片(点)的标牌明示工作,便于农民自行参观选种。

(2)每个乡镇建立一个6.67hm2的示范点,在全县共建立12个6.67hm2的示范点。

(3)建立一个666.67hm2示范区,包含大干镇大干、白石、来布,埔上镇埔上、河墩、土丰,洋墩乡路马头、田溪,仁寿镇桂溪、仁寿。

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扩大新品种展示、示范覆盖面,把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建在农民家门口,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加速新品种推广进程,让新品种、新技术切实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

3大处着眼,重点做好农业“五新”的集成推广

(1)推广新品种。主推品种有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有限公司的宜优673、两优航2号、乐优94、宜优1577、川优673、ⅱ优673、天优673 等优质稻新品种,示范品种有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福建省种子总站和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后备品种52个,以为筛选可推广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提供服务。

(2)应用新技术。重点抓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湿润灌溉技术、秧苗期治黑尾叶蝉防普矮病技术、水稻根线虫防治技术、直播稻栽培技术、机械插秧技术,应用省区域病虫测报网的病虫情报指导病虫防治技术、机械防治病虫害专业队统一配药、统一防治病虫害等技术。

(3)选用低毒、高效的新农药。用金好年防治稻飞虱,用好劳力、速灭抗防治螟虫、卷叶螟,用爱苗防治纹枯病,用龙克菌防治细条病,用扫弗特进行直播稻化学除草。

(4)施用新化肥。根据测土结果,配方施用由化肥厂根据测土配方结果生产的水稻专用肥,大力推广紫云英、沼液等有机肥。

(5)使用新机械。用拖拉机耕耙农田,用插秧机插秧,用收割机收割。

在核心示范片,突出抓住壮秧的培育、配方施肥、湿润灌溉、及时烤田和病虫防治等环节,培训、组织一支专业防治队,立足保苗、保根、保叶、保穗4个环节,对重大病虫害实行统防统治。在秧苗期抓治黑尾叶蝉,防普矮病环节;分蘖盛期抓稻根尖线虫病防治,保根防早衰环节;螟虫及卷叶螟发生危害期防治保叶护苗环节;破口期防治穗颈瘟、螟虫白穗、纹枯病保穗环节,确保稻苗健壮生长,为实现水稻高产提供保证。

4开展竞赛,调动农户学科学、用科学、创高产的积极性

为鼓励农民创高产,充分调动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项目领导小组在核心示范片建立了高产评比奖励制度,在水稻成熟期组织领导小组、指导组、示范骨干10人,对示范片田块进行目测,筛选出前10名进入第2轮实割测产,凡进入前3名的农户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第1名奖励1 500元、第2名奖励1 000元、第3名奖励500元,并发给荣誉证书,要求获奖户总结高产经验,向其他农户推广。通过开展高产创建竞赛,农户学科学、用科学、创高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5邀请专家指导,促进项目保质保量实施

为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实施,省、市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岗位专家主持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多次到田间地头检查指导,促进项目顺利实施。2009年通过向农民推广农业“五新”技术,变粗耕粗种为精耕细作,使项目区内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平均产量由2008年以前的不到6 300kg/hm2提高到2009年的8 250kg/hm2以上,增幅31%。

6几点体会

(1)现代农业产业科学技术体系建设,能充分利用本省农业科技资源,促进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对接,能大大提高科技成果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2)现代农业产业科学技术体系建设,能优化配置现有农业科技资源,建立从科研到推广、从实验室到田间、从科学家到农户、从科技成果到转化为生产力等环节紧密衔接的有效机制[4]。

(3)现代农业产业科学技术体系建设,能突出研究重点,突破技术瓶颈推进技术集成创新和综合试验示范,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的转化率。

7参考文献

[1] 张鸿.长江上游片区现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研讨会在成都召开[j].四川农业科技2009(11):31.

[2] 王海.论杂交水稻产业发展中的三大体系建设[j].江西农业学报,2005(4):122-126.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范文第3篇

5月12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到云南省石屏县为期2天的现代农业产业学习考察活动,杨梅基地的精细化管理、先进的灌溉技术和产经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一路看到的平整大坝和先进的规模化农业产业化景象,给了我极为深刻的印象,使我对现代农业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此次考察的杨梅种植基地正是通过流转荒废的山丘贫瘠土地,以先进的土壤改良技术、灌溉技术和管理技术,在贫瘠的山丘上“勾画”出漫山遍野的“梅绿图”。走进“梅海”,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株高不过2米、修剪如盆景一样杨梅树,繁茂的枝丫上挂满了鲜活饱满的果实。据基地负责人介绍,每一株成年的杨梅树每年产值达1500元-2000元。基地常年高薪聘请专业的枝剪、浇灌、施肥等技术人员对杨梅树进行科学化管理,到杨梅成熟期,又聘请周边农民进行果实采摘,分级装箱,并对接省内外商家直接到基地进行收购。从过程上看,该基地初步实现了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从结果上看,还实现了农业的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当前双河街道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决战期和决胜期,我们要真正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个人有以下几点思考:

--强化学习,转变生产观念。作为全国深度贫困地区,国家级贫困县下的街道,我们必须对发展现代农业有一个准确而清晰的认识,进一步转变观念,逐步从粗放型农业向“以科技为本”的集约型农业转变,从以简单的农业生产和服务为主线逐步转变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为主线的农技推广。要学习周边乡镇、县区、市州、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先进经验,在农业产业化布局过程中,要做到种植现代化、管理精细化、产销一体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全程化,既搞好产前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资供应,又要搞好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加工、营销服务,通过服务领域延伸,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价值链延伸

中图分类号:F320;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一、引言

我国十三五规划指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因此,对石家庄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及价值链延伸分析,可以有效地解决石家庄农业产业发展问题,促进石家庄农业可持续的创新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发展价值链中的利益最大化。

二、石家庄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石家庄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石家庄市以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契机,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强化五大产业建设,扶持重点龙头企业,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持较快发展。2016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359.2亿元,较同期增加39亿元,同比增长12.2%。到2017年,每个县(市)、区着力打造1-2个规模万亩以上,投资亿元以上的生态富民园区,构建“山绿、果丰、农民富”的西部生态发展格局,到2020年,东部“六次产业”集群发展,成为环京津重要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西部生态农业产业形成规模,成为京津和周边地区生态休闲旅游聚集地。

(二)石家庄农业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多年来,石家庄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长足M步,具备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良好基础。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农业产业化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第一,农业资源和环境约束增强。土地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极大地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流向城市,留守人员以老、弱、妇、幼为主,平均素质不高。同时,由于劳动力缺乏,也造成人工费用增加。第三,龙头企业规模小,生产效率不高,科技创新能力欠缺,辐射带动作用偏弱,还有待进一步做大做强。第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不足,产业单一,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大部分农产品处于产业链条低端。农产品品牌效应尚未形成,农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发展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三、石家庄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规划思想与指导原则

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立足生态优势、文化优势、产业优势,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特色发展”的主线,全面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即以美丽农业为主体,以品质农业、循环农业为两翼。

把创新作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不断将新的发展理念、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经营主体引入农业,不断推进金融创新、文化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不断激发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活力,持续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

(二)优化农业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使石家庄成为全省乃至全面的现代农业化示范地区。

第一,重点发展主导产业,突出地区特色。持续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大力培育休闲农业,积极打造产业新兴增长极。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并结合石家庄地区禀赋与实际,持续巩固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第二,突出休闲农业的统领作用。以第三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的思维为统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把休闲的理念贯穿到石家庄现代农业建设的始终,实现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双链提升”。第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提升产品品质;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市场影响力与知名度。第四,打通农业流通环节。加快石家庄批发市场、直销点、代购点以及电商平台的建设,与物流园区形成实时联动的市场体系。

四、石家庄农业产业价值链延伸分析

根据授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可以将其应用于农业产业价值链中,农业产业价值链上游至下游依次是由农业产品种植、农产品加工生产、农产品储运、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售后服务五个环节组成。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个环节经营观看的好坏,会影响其他环节的成本和效益。一般来说,上游环节经济活动的中心是创造产品价值,与农产品技术特性紧密相关;下游环节的中心是创造顾客价值,失败优劣主要取决于顾客服务。

第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园区,高标准建设一批休闲园、观光园、采摘园、示范园、文化园、创意园,大力开发现代农业的多种功能。第二,大力培育加工龙头,鼓励龙头企业开展资源整合,通过组建集团企业或企业联盟的形式,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第三,构建供应商、分销商和最终顾客的流通网络。第四,大力实施“互联网+”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进程。第五,发展乡村旅游,培养现代农业美丽文化。

参考文献:

[1]牛若峰,夏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

[2]魏玲丽.基于价值链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培育战略[J].农村经济,2011(2):47-49.

[3]王凯,韩纪琴.农业产业链管理的初探[J].中国农村经济,2002(5).

[4]李世新.产业融合: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径[J].甘肃农业,2006(2):42-43.

[5]养菊.中国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0:31.

作者简介:马世猛(1982-),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石家庄学院,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范文第5篇

一、农业产业化的优势

(一)区域集中优势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便于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生产基地,为管理和稳定生产提供优势。在区域化生产基地中,生产资料、技术指导、机械作业、销售等资源协调分配较为高效,集中管理生产也降低了各环节的损耗,实现最强的指导管理效力,尤其在根据农时落实生产和管理工作上严格按照质效农业标准化作业方案执行,整体管理水平和作业指标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二)规模化优势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农业生产规模优势体现为可吸引外资、项目、劳动力,为各生产环节带来更多必要支持,也能增加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实现其自身收益。

(三)集约化优势农业产业化的集约化优势体现为投入、产出、收益的理性高效。例如,生产经营活动的“三高”优势: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效益高。能够实现在追求效益地最大化前提下高效利用成本。

二、现代农业平与农业产业化体系构建的关系

农业产业化体系构建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紧跟现代农业脉搏的必然要求。它是渐进的、与时俱进的过程。现代农业最大的趋势就是产业化发展。而现代农业在产业化发展中的系统研究成果,就是农业产业化体系构建的重要参考。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目前普遍认同的定义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其构成包括:农产品产业体系、多功能产业体系、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所包含的三个模块,系统呈现了农业产业化体系构建的框架和蓝本,成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指标。在农业产业化体系构建中,这三个模块的发展体现了组织化发展、利益关系处理、手段革新等内容和趋势。这些内容的建设和妥善处理,将为农业产业化体系构建提供更为充足的养分,从而更快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三、农业产业化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市场导向原则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在生产和服务统管统供的大形势下,逐步减少行政干预。采取利益、价值导向,让市场机制调配生产资料的流向、结构的调整。将生产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放在精简、高效、优质等核心价值上。完善与市场化运作相匹配的部门职能,让经营者权益有保障、收入有提高、风险被分担或化解,从而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

(二)利益平衡性原则一个系统的构建必须具备兼容性和互补性,这样才能协调运作,让“1+1”的效果大于2。农业产业化在规模、管理、生产、资金、集群、组织化等方面的发展相互协调,才能让产业化发展稳步前进。任何一个环节断掉,都会让整个系统面临失衡甚至出现很大的创口。

(三)整体持久性原则一个体系的构建必然要求其本身有着经久耐用的特性。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探索的方向包括了产品结构、利益体、运作模式、资金链、服务群组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才能构建出一个相对稳定持久地提供正向影响的内核,进而在这一基础上推进产业化有足够的时间、手段和平台实施升级。

四、对于农业产业化体系构建措施的几点建议

(一)推进组织化发展一是加快组织化主体的养成。加快新型农人的培养。对于垦区来说,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专业化生产提供了先天条件。根据目前的土地资源利用程度来说,受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不会再有耕地面积的大幅增加。在现有水平上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出路在于走专业化生产道路。而专业化生产中,知识是最大的可再生资源。随着科技进步,它的效能、附加值将不断增加。现阶段的“引科技”将逐步会转化为自主科技创新研发使用。而这些都依托农业产业化二是要为组织化发展提供辅助。按社会大分工的趋势来看,分工到了一定程度就是专业化组织的形成。在农业专业化领域中,管理、市场、生产、渠道、资金等经过细分的多元因素都将为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提供必要的支撑。为组织化发展提供服务,也就是要为专业人才提供孕育的土壤和必要的扶持。让人才在组织化建设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享有必要的权利,才能让人才战略得到长效地推进。

(二)健全抵抗风险机制一是要借助新型农人发展的基础,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包括对民情、资讯、市场行情、行业自身、外部环境等方面风险因素的搜集、汇总、量化、科学评判等机制。保证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最前沿触角和嗅觉,做到趋利避害,规避风险,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早动争主动。将不利因素的影响降至最低;二是要针对风险作用力,完善减免化解机制。要补缀完善利益链接机制,为农户和企业健全相应制度约束和风险保障机制。使地方龙头企业中加工、运销企业自觉地扶持生产,为生产环节提供资金、技术等各项服务,自觉地让利于农;要促成龙头企业与农户双方普遍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关系,形成长久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