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范文第1篇

关键词:改革开放;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地位;作用

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尤其与改革开放前的情况相比,地位作用明显降低。这种认识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改革开放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确曾经在人们工作生活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但是这种认识潜在地把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当作理想状态,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现在,忽略了时代变化对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影响,这是非常值得反思的。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决定于社会基础和历史时代条件.而且这种决定具有根本性、宏观性的意义。因此.无论是评价还是改进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须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变化进行深入思考、基本把握,如此,才能认清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

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维度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以社会结构特点看,即是由国家全面统制、存在个人人身依附关系的时代,进入到自主意识彰显、个性得到宽容的时代。这个变迁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变迁,因为这是社会结构中经济关系与经济基础的根本改变。与此决定性的改变相适应,社会意识也必然发生根本变化。计划经济时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国家统制型或政府主导型。在国家与个人的相互关系中.国家的地位至高无上.政治权力与职能覆盖了所有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个人受制于单位、身份、血缘,自主独立性十分有限,个人的利益诉求只能通过为集体服务来实现;而且由于商品匮乏,人民普遍贫穷,人们的身体与心理等基本需求都遭到束缚,存在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个时候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配合政治权力达成极强的集体控制。被赋予超出其应有职能范围的能量和地位,充当了政治全面控制社会意识的抓手:由于这个时代里社会上没有直接为个人利益考虑的选择,现在很多人容易产生错觉,认为过去人们思想道德所呈现出的“纯真的”的高水平,都是当时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较强的缘故。

改革开放后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国家基本退出竞争性领域,社会发展机会不断增加,个人从高度集体化的约束下走出来.身份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人转变为自由人或社会人,成为独立自主的利益主体,自担风险,自负赢亏,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个人利益只有在利他(为他人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实现(获得利润回报)。同时,伴随经济水平从普遍贫穷到基本小康的发展变化,人们在基本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还获得了更广阔的精神空间,精神需求更加活跃复杂。在此境况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个自由多元、繁荣复杂的局面.其参与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骤减.对社会的控制能力明显下降.思想政治教育仅成为政治统治、经济服务与人格塑造中的一个非强制性手段,与其他社会治理手段一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发挥根本保证作用。看到这一点,就不会沿袭旧观念.简单地把思想道德所呈现出的真实“经济人”状态,说成是思想道德的倒退滑坡,并把这滑坡归因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所致。

二、从非信息化到信息化的维度

从非信息化到信息化,以社会发展阶段看,即是由受教育者掌握较少信息资源、被动接受灌输的时代,进入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信息资源占有方面差别不大、身份平等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信息化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状态。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化阶段,作为生产关系的政治上层建筑自然会发生变化。在非信息化时代,由于信息的传递基本上靠人口相传与书信来往.受教育者接触信息的广度较窄、渠道很少,一般而言,在进行教育之前,教育者较被教育者掌握的信息量要大,主客体信息明显不对称,教育者优势显著,一定程度上教育成为社会思想、知识传播的重要渠道:而且对于教育者教育的内容.受教育者由于较少受相反观念影响,逆反心理较轻,在这种相对单纯的信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难度较小,成效也比较明显。

改革开放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人们视野变得开阔,信息总量呈几何级增长的同时,信息传播渠道急剧增多,各种信息顷刻间即可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海量的信息和强大的传播文化环境.时时刻刻对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包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施加巨大影响。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网络已日渐成为每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不可或缺的帮手。不管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只要愿意和具备相应能力.就可以获得足够多的资料信息。这种情况下。尽管互联网的即时性、开放性、参与性、隐匿性、自由性等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但也导致教育者在信息接触面及接触量上丧失了相对于受教育者的优势,很多情况下教育者的信息掌握甚至都不如被教育者。这个时候,也许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方式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对自主能力提高的受教育者.单独的课堂讲授教育作用下降,教育者不得不在思想深度、教育风格以及其他教育载体上下功夫。

三、从传统社会到法治社会的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作用;路径

一、引言

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效率。当代大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思想道德认知和行为方式上都具有独特的群体特性。他们思想开放、善于表现、视野开阔、创造性强,喜欢捕捉新思想、新潮流;他们自我意识强,在政治信仰、知识获取、能力培养、择业就业、恋爱交友以及生活方式上有较强的自主性。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地位作用及路径,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塑造自己,成为具有优秀个性特征和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体,逐步提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一大批高质量的拔尖型人才,而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高质量人才的摇篮。这是因为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深厚的学科基础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在知识、技能、信息的传播和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黄淮学院作为高等学校是我国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同时也在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工程,黄淮学院在培养和造就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结合自身优势,不仅依靠智育,更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多方面的地位作用:

(一)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价值导向

思想政治教育能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价值导向,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黄淮学院而言,评价学生还是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忽略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因此,新形势下,要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人的发展的现象,树立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新观念,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导向作用。

(二)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自觉、持续发展

大学生的发展表现为自发和自觉两种状态。大学生要实现自觉发展,单自身的体验与探索往往是不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广大学生实现由自发展向自觉发展的转变与提高,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确立自身的理想信念,进行独立的价值判断与确认,克服对社会和他人的依赖心理,克服个人发展的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倾向,树立做大事、成大才的远大目标,打牢思想与知识基础,增强发展动力,把自身发展作为自己在当代社会的生存方式,把自身发展置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之中,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克服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传统观念与行为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路径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内容广泛,每一部分内容都内在地蕴涵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中,黄淮学院把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机结合起来,对于高校人才质量培养起到引导和约束作用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教学中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心态的调适,培养大学生积极、自信、竞争、合作、坚持、忍耐等良好的心态,从而为支撑大学生与困难和挫折做斗争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因此,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二)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拓展展示空间,提高动手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践教育法是一种让青年大学生在亲身体验和亲自做的过程中获得正确认识、深刻体验和正确行为习惯的方法。近年来,黄淮学院利用假期由学校领导、班主任、辅导员组织带领学生积极开展“三下乡”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还可以学术研究为基础,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质,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实实在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历,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寓教育于实践,拓展自我发展空间,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丽丽.以人为本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D].2010年6月

[2]陈昌兴,杜才平,刑晓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解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11期

[3]刘云,周希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8月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博;高校思想政治;价值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93—02

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互联网在我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中国国家统计局2月22日数据称,2011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2725万户,年末达到98625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12842万户。互联网上网人数5.1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升级的网络技术与增长的网民数量,使得现代传媒手段依托互联网技术,成为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的强大力量。据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新浪微薄注册用户数已超过2亿,网名数量持续攀升,截至目前,新浪微博用户平均每天的微博内容达7500万条。而高校的计算机普及率更是高达90%,因此,加强网络信息管理与促进网络环境的良性互动,时代性已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之一,因此如何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新时期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已发展并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严重挑战着传统媒体的发展。目前,新的发展趋势在互联网发展中日益凸显:一是由固定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联合发展,二是第二代互联网互动性强,同时第三代互联网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互为推动。换而言之,新媒体如微博、即时通讯、飞信、博客、社会关系网站、维客、手机报、手机网站等出现并加速融合,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网络已经成为最为活跃、最值得关注的范畴之一。意识形态工作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形成了高度便捷性、交互性、开放性、广泛性和隐匿性等特性和优势中,找寻到新的手段平台。与此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工具手段与平台,互联网的价值性是中立的。服务与使用于不同的价值主体,其功能性不同,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微博作为最新的媒体在中国落地生根后,中国的新浪、搜狐等商业网站的微型博客引发了中国的信息传播变革,媒体内容、形式、传受机制、管理机制在深刻变革中。同时,微博上的热点话题往往与公共事务密切相关。高校作为一个聚集思想活跃、学习能力强、乐于接受新事物,喜欢追求潮流事物的特殊环境。高水平技术的微薄如果缺乏正确思想的引导,易出现网络引导与管理的真空,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自我意识分化和矛盾逐渐走向统一、身心急剧发展时期,还未成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特别是互联网上各种信息,如果缺乏理性的选择,易导致大学生思想的异化。另外,大学生对敏感事件关注度较高,要求公平的意愿高,情绪容易激动,心理不够成熟,容易做出过激行为。

二、微博在传播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优势

(一)微博的网络本体优势

1、灵活随意性的互动方式。有别于物理空间,网络空间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和交流模式实现胃虚拟与真实在交叠、地区与全球的交叠、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交叠。

微博依托互动交互平台,以各种形式广泛分布在移动终端、浏览器中,它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实现了通过手机等多种途径消息的便捷优势。

2、便捷即时性信息传播的。在2G向3G过渡中,手机上网在3G通信网络技术支撑下,资费逐渐降低,上网也方便快捷,微博信息传播突破传统博客等依赖电脑单一载体的局限,信息能够通过手机即时更新、即时、即时传播,实现了手机客户端的同步更新。

3、信息内容的原创独特性。微博的原创性与独创性表现在其内容及表达形式上,者只需将自身的观点、情绪在有限140字以内简单直接的表达即可,不必考虑内容或行文规则的表达技巧,因此,一般不存在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情况。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博的功能探析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具有舆论导向、宣传教育、民意反映以及文化服务等四项主要功能。微博作为一项新兴的、灵活的、便捷的的网络方式,也具备了网络媒介的优势,深受高校的青年学生的青睐。

1、微博功能之宣传教育。微博能够通过多种交互平台,运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传播形式,高效快速地将信息传递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从思想意识、行为实践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微博功能之舆论导向。微博圈群化的具有信息更新快、传递速度快等特点,使网络舆论能更加便于了解,大学生是微博使用的一大主题,微博具有舆论导向倾向。

3、微博功能之文化服务。微博平台的多样性、互动交流的随意性满足了广大学生多样化、广泛化精神文化的需求,充实丰富了课余时光。通过微博可随时了解新鲜、及时、有用的资讯,关注最时尚流行的视听节目等能够缓解大学生精神压力,增强网络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4、微博功能之反映民意。微博从产生初期就依托就是“草根”路线,能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由地传递信息、发表言论、释放情绪,充分体现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巨大作用。

三、有效运用微博,增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感召力

面对新时期的3G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在准确把预测趋势、把握规律以及科学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特别是微博等新兴传播方式不断涌现的网络中,把握微博特质,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感召力。

(一)把握微博的宣传教育功能。要善于运用大学生在微博使用中常用的符号形象等表达手段,以期实现潜移默化的功能。在微博宣传教育中要善于使用具体、生动、真实的符号形象;在微博的信息、传播中要善于运用青年大学生熟悉的语言说话;在信息的宣传中要善于利用鲜活多样的表现手段,做好宣传教育。

(二)运用微博的舆论导向功能。善于设置“焦点、热点话题”,有效引导青年学子兴趣与关注。有效的设置“焦点、热点话题”,提升青年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传播效果。引导者要研究具体受众青年学生的特点和接受习惯,有针对性地设置信息传播的议题和方式,设置焦点话题在微博上主动出击,进行推广宣传、加工,以加大传播力度,最终形成焦点关注,赢得更多的发言权,争取更多的思想阵地。

(三)强化微博的文化服务功能,提高学生媒介素养。运用微博文化服务功能加强对学生进行媒介教育,提高青年学生分析、获取、评价和传播媒体的能力。借鉴国外高校先行的实践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帮助青年学生认识到微博等网络媒介是民众喉舌、社会公器,在推进舆论监督、通达社情民意、弘扬社会正气的进程忠作用重大;其次,引导青年大学生学会有效利用微博等接收、传播信息,鼓励其创作传播正面的社会信息,发表真知灼见;再次,通过骨干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途径,帮助学生不要盲目相信或采用信息,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同时,探索、挖掘高校青年学生媒介的教育的新途径,进一步健全教育体系,运用微博互动性强,便捷快速等优势传递正能量。

(四)建立高素质的校园微博管理员队伍,促进微博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规范化。校园微博管理员作为校园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工作对象是一群思维活跃、想法丰富的青年大学生,因此作为管理者本身需具备较全面的互联网方面的技能、敏锐的现代信息意识与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园微博管理员队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建设一支校园微博学生骨干班子。组织选拔思想政治坚定、熟悉校园微博发展方向、组织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干部,建立一支校园微博学生骨干管理班子,确保校园微博舆论方向正面、积极。第二,加强对校园微博管理队伍的培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的舆论引导和网络管理专队。第三,以“培训、学习”提高校园微博网络从业人员的服务力和管理力。在不断的再学习中,增强其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政治意识,提高微博网络从业人员的敏感度、判断力和分析力,增强其信息把关能力。

总体上讲新时期明确定位校园网络功能,才能切实有效的运用微博功能。借助制度安排和非制度安排的持续互动,实现虚实网络世界的沟通和协调,使之成为网络组织力量的源泉,带来组织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引发认同感增进大学生履行制度及其规范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形成和谐伦理关系和持久在凝聚力,才能在3G时代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新阵地。

参考文献:

[1]张世欣.思想教育规律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76.

[2]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2.

[3]唐荣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功能探析[J].新世纪论丛,2006,(2).

[4]刘忠厚.信息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新探[J].理论学刊,2009.

[5]余源培.意识形态在网络时代[J].贵州社会科学,2007,(12).

[6]严耕,陆俊.关注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功能[J].前线,2008,(10):14—16.

[7]袁其波.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8,(10).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当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置于整个人类发展进程中,就会发现,思想政治教育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就成了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不仅发挥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的作用,还提高了全体人的思想素质,促进了人的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及其特征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

认为价值就是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与需要被满足的关系,即客体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①有学者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是指作为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即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创造性活动所实现的对人的超越性本质的追求。”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步积累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简单的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过程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主体的需要,是主体与客体间需要与需要被满足的关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特征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阶级性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观念上层建筑,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③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一般都未属于这个阶级的。”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阶级性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实现和维护阶级统治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所采取影响、规范和控制人们的思想行为的统治政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阶级性,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社会性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价的社会性特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某些功能和属性能够满足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需要,表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对不同主体的共同效益的维护。社会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符合整体人类社会发展需要而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对象是人,是满足的人的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满足物的需要,之所以要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因为人是可以被塑造的,人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而人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活生生的,具体的、历史的人,因而必然会使思想想政治教育价值带有社会性特征。

3、思想政治教值的短期性与长期性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短期性,是指根据主体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要求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长期性是由于环环相扣延续不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个人与社会具有的长远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期价值不会很明显,很有效用,但它的长期性价值便会在短期性的价值日渐积累过程中日益深入主体内在生命机构化为主体的本质力量,因此必须注重和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短期性与长期性的关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社会历史条件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精神力量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一定精神文明水平之上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活水源头,是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的素材。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当时的政治民主水平和社会文明发展水平。政治越民主,人们的参政意识越强,参政能力越高,就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民主的气氛,人们也比较容易在自愿民主条件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我国,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一根本规定无疑有助于人民群众主人翁责任感的形成,有助于人们的思想品德朝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⑤

社会和谐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社会基础,社会文明的高低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社会文明越高,人们素质越高,就较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和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主客体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是人,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意义所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指向,人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是一个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人较顺利地实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主体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的目的。应该看到主体的需要和满足是为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水平主体自身条件所制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体在价值关系中具有创造性,本身有很强的创造性和可塑性,这就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有制约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物质性的特点,其实质也就是主体超越自己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关系,这种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来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两个方面通过这种相互作用,主体与客体相互促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要围绕着社会发展趋势及目标展开,又要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展开,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⑥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途径分析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社会要创造条件有组织的大力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全社会中形成良好宣传教育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以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组织社会成员参加各种思想政治宣传教育活动,强化社会成员对本地区、本单位的认识提高社会成员的认同感等。

怎样开展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坚持的指导思想地位,反映主流思想、主流价值,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二是培养善于宣传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些工作者必须是立场坚定、关爱社会成员,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丰富、善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活动、能够对教育者加以引导,关注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本职工作、乐于奉献、具有高尚品德、有较强的人格魅力、能够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头作用。三是大力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在物质上予以保障,在体制上予以支持,在政策予以引导。

(二)主体的自我学习和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可以通过价值主体的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来实现。价值主体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是主体不断学习完善的基础,主体的兴趣爱好是主体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在动力。思想政治素质与高尚的思想道德在主体内部的形成固然离不开外部世界的作用,但是主体的学习和完善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主体的兴趣爱好,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认识,有利于主体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的本身就极富有规律性和主创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要制订合理的学习规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阅读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理论书籍,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历史文化古籍,了解国情,了解祖国五千年的历史,主动学习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关注时事,关注民生。接受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性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互助学习。

(三)加强综合管理

现代社会,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价值主体多元化、利益多元化,文化意识多元化等条件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途径之一。加强综合管理:一是要有组织机构,组织机构要运转协调,职责明确,分工负责。二是要根据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和政府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制定符合本地区,本单位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制度和政策,确保制度和政策得到贯彻和良好的执行;三是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管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政治责任感,实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激励机制;四是搞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财物的管理,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五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技术支撑。

[注释]

①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2页.

②褚凤英,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再认识[J],探索,2013年第3期,第118页.

③教育部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3年版,第15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⑤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01页.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化反哺; 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4-0075-0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变迁进一步加速,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起初受到人们的种种非议,引发了人们的种种思考,但它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化,在某些领域甚至“反哺”成人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思想活跃,富于创新,在一些领域,他们往往处于先导地位,这将强有力地影响、“反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各种教育中与学生接触最密切,对学生影响最深的,反过来它也同样受大学生文化反哺影响最深,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大学生群体,更应该特别关注“文化反哺”问题。“文化反哺”并不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否定,而是表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方法、理念、内容正在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理念、新内容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改变原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不仅仅是文化的传递者反而成为反哺的对象。目前“文化反哺”现象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青年文化对化的反哺确实为化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思路,有许多方式和方法确实值得借鉴。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大学生的“文化反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吸收借鉴其中有益的内容、方式、方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文化反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启示

“文化反哺”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产物。它可以作为一种教育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供有益的启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首先,“文化反哺”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片面强调政治功能的观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重视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在当前文化多元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强调政治功能必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文化反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不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原有功能的情况下,立足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不断地思考、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功能,为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次,“文化反哺”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过于注重单向性“灌输”教育向师生互动的方向转变。“文化反哺”的视野是宽广的、长远的。在“文化反哺”进程中由于交流、交往的加强,使得人们思想得到进一步的解放,思想观念更加活跃、自由和开放。当代大学生由于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不固步自封,这样一些新的思维方式、方法可能会在他们中首先产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吸收、借鉴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益的方式和方法,改变学生原有的被动地位,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成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互动的系统。在这一系统当中,原本的受教育者可以转变为教育者,而原本的教育者却可成为受教育者,这就改变了原本单向的文化传承模式,而向双向互动模式转变,这样就形成了学生与教师互相具有双重角色,避免了传统的单向“灌输”的弊端。再次,“文化反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文化反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观念更新、思想自由和开阔,但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看到了青年文化中存在的消极和不成熟的因素,如果不加以及时纠正,将使学生的政治觉悟淡化,价值观形成偏差。此外,人的一生并不是都在学校度过的,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只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一个人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是伴随人的终生的实践行为,同时社会的发展也要求人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因此,在“文化反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履行道德的习惯,使外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标准内化为内在的自觉意识,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切忌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期行为,树立终生学习的观点。“教育的目标规定着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确定教育途径与措施,教育的途径与措施决定着教育的成效。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一定的观念、理念指导下完成的”。因此,不同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果是大不一样的,“文化反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启示,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文化反哺”背景下组织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用新的眼光与视野审视、考虑问题,要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二、“文化反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启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受教育者灌输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思想观点等大多比较空洞和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再加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量不大,知识更新速度慢,使正处于心智发育高峰期,充满了对知识和信息渴求的大学生对于这些行为规定兴趣不浓。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不断变化,不断的发展创新,要与时俱进。由于“文化反哺”不仅仅是一个地域、一个界域、一个民族国家的一种现象,它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得到拓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到丰富,从而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文化反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创新机会。“文化反哺”本身具有开放性,这样就会吸纳不同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思想,拓宽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使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国门,实现“多元”参照系下的交融与碰撞。因此,在“文化反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放眼于世界,立足于未来,吸纳更多更丰富的内容。随着校际、国际间的交流和网络的高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料的选择不再只局限于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始充分利用网络,吸纳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华,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向广度、深度转化。其次,“文化反哺”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丰富的内容。从范围上来讲,“文化反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特别是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中产生的许多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这些问题加以吸收和利用,使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避免空洞的理论式教育,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领会与把握思想政治理论的精髓与内涵,从而成为思想素质过硬与人格健全的时代建设者与接班人。高校学生毕业以后,能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能不能为社会发展服务,这些需要社会实践的检验。因此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将学以致用、是否能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作为评判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依据之一。因此,“文化反哺”进程中的网络化、数字化等,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化程度。

三、“文化反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当下,大学生生活在价值取向多元、信息开放的环境中,他们必然会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影响。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而片面强调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因此,在“文化反哺”背景下,这种“单一的灌输式”方法,漠视学生的主体性,大大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塑造大学生的人格,提高他们的理解力,使他们的灵魂充满人性的魅力和理性的光辉这方面的作用也是做不到的。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文化反哺”为其提供的新的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化的逐渐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范围在不断扩大,以数字为基础的新兴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不断提升。在“文化反哺”的作用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逐渐意识到安于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了,因此,他们在“文化反哺”的影响下,在日常生活中开始关注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用渗透的方法。“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强调灌输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思想渗透,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中。”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用互动交流的方式。由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有较高的政治热情,较强的民主意识、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因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形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要借鉴吸收国际的先进教育方法。“文化反哺”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眼界大开,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内,而开始放眼世界。同时,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学术经验交流更加频繁,其他学科的方法和其他国家先进的教育方法必然会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因此,吸收和借鉴这些先进的方法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学生、尊重学生。“文化反哺”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学生的看法,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地位,使他们开始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不再仅仅通过教师获取知识了,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大减弱,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逐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正视这一点,更好地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文化反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直接因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起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这样就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文化反哺”的出现,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重要影响。首先,“文化反哺”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地位。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信息的拥有者,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学生受传媒(电视、杂志)影响甚少,教师的传授自然成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直接来源,处于受支配和被动地位。而当前面对新事物和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往信息优势的地位不复存在了,一方面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远超过于他们的师长,不会完全依赖于师长,另一方面现代的信息媒体可以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多方面的渠道,在某些领域教师反而要向学生学习。例如在计算机和网络科技方面,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的一部分人往往了解与掌握有限,远不如学生的水平。其次,“文化反哺”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角色重新定位。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问题,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一般是教师独享知识,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和受支配的地位,学生的角色也就是认真的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在“文化反哺”背景下,应该成为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因而这时我们更应该好好的审视一下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定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权威报告《学会生存》中说:“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多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点,而不是拿出现在真理的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找准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仅是主讲人、教导者,更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帮助者。

参考文献

[1] 周晓红.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反哺的意义[J].青年界,1988(2):10.

[2] 万 晖,孟 繁.“文化反哺”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9(12):42-43.

[3] 刘绍荣.“文化反哺”现象对思想教育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