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教育教学管理

中学教育教学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教育教学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教育教学管理

中学教育教学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01-01

中学教育通过漫长的教学管理实践积累,曾经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对于如今的学校管理工作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伴随着中学逐渐扩大了办学,教学的内容也日趋增加,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也随之越来越复杂。在此过程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暴露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教育改革呼声不断。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学校管理者要求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实施新课程,但又不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这就导致在校园管理中出现了许多管理问题。本文简单的例举了一些存在与当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

1、存在于当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1行为管理重于信息交流传递

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是由学校到教研组再到教师,属于自上而下的管理状态,垂直链接反映出严格的上下级关系,这不仅是学校信息沟通的阻碍,也是造成学校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教师职责层次过多过死,职能过细,导致了教师的思想僵化,适应能力低下。教师之间信息交流传递的缺乏,限制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创造性,在遇到难题是,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寻求解决的方法,而是相互推诿责任。

1.2忽略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个性作用

在当前的学校管理工作中,校园管理者总是忽略教师本身个性的作用。例如说最常规的就是用统一的要求来衡量教育行为,从而忽视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在情绪态度或者情感心理方面的影响;学生所处的班级不同其层次也不一样等等问题。把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圈定在固定的模式中,过分注重标准强调规范而变得僵化单一。

1.3在教学管理中看中数量忽视质量

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将管理实行量化是没有错的,但部分校园管理者在工作中过于依赖量化。例如说用及格率和达标率来衡量教师的业绩;用教案的页数,字迹是否工整来判断教师的教学态度,等等。将量化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始终,即使是不该量化的也要硬性量化,让教师对工作产生抵触心理。

1.4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仍然是以传授已有的知识,并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的重要性远大于“学”,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过分的强调规范统一,忽略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也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2、针对当前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加强监控和引导

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过程必须随着学生对教学内容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的改变而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包含了许多环节,学校管理者要加强对教师的监控和引导。例如说,随着不断深入的课堂教学改革,校园管理者可以教师的教案为突破点,将教学反思纳入到教师的教学管理中来,鼓励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将自己的教学反思与同年级组中做交流和讨论,并且共同讨论改进的方法和内容。与此同时,校园管理者还可以对此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例如将每位教师的教学反思做一个评比,对于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有个人风格的教学内容的教师予以表彰。

2.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实行教学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就要具备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何创新都是建立在已有的认知的基础上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敢于发问,敢于怀疑,立足于已有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由已知引出未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讨,去证明,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3提升校园管理者的自身素养

作为校园管理者至少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及教师职业的基本知识,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在自身已有的知识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性极强,作为管理者,要对开放的校园系统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熟练的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以及管理学理论,并且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融入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去,在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前提下形成鲜明的校园管理特色,并且能够做及时的总结和反思,提炼出系统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知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2.4校园管理者应当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

教育改革的呼声不断,教学管理制度要适应学生对教学和社会对学生要求的发展,教学创新是必然的趋势。作为校园管理者,不但要对这个趋势进行支持,更应该引导和提供保障。

2.4.1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面对教育改革,作为校园管理者要在教学观念上对教师进行引导,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类的不自觉行为引导转变为自觉行为。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以科学的管理理论作为依据,采取刚性的管理手段,以新型的教学观来审视和分析当前的教学。

2.4.2对教学行为进行规范

作为校园管理者,要在管理活动中对于不合理行为方式和不科学的思想观念进行变革,促使教师对一成不变的教学习惯进行改变。在常规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对教学行为进行规范,以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作为基础,实现依法治教。

3、总结

通过如何实施教教学管理工作改革使教育教学管理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这是校园管理者们所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于一个学校发展的影响力决定了其在校园管理工作中的特殊地位,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在整个校园管理工作中线的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中学教育教学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70-01

教育是一个人的人生教育的基石,它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之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发展高度,因此初中学校管理规范化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1.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制度不完善。现阶段,部分初中学校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缺乏相关的约束制度和激励制度,学校管理层面不容乐观,从而使得许多学校管理者在相关职责之外进行活动,不能为教师们和学生们提供一个有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们的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学校的运转处于一个低效率的状态。(2)管理工作中淡化师生关系,更倾向于强制性和命令性。教师们对于学生们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更倾向于强制性和命令性,从而淡化师生关系。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们能够与教师们进行疑难问题的交流。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学校管理者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仅仅是依靠教师的自觉性来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没有采取相关的措施。(3)过于强调管理学生,忽略对教师的管理。在初中学校的管理中,大部分的管理者们都是把学生放于首要地位,过分地注重于对学生们的管理,但是却忽略了对于教师们的管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依存的,教师们为学生们传授学业,学生们把他们的表现状况反馈给教师,从而指导教师你们改进他们的教学质量,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的管理与学生的管理是具有同等地位的重要性的。

2.推进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主要途径

现阶段,推进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改革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完善初中学校管理制度。制度是一切行动的准则,要想不断推进初中学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就必须完善初中学校管理制度,从而才能督促初中教师们更热情的投入到教学事业中,全面提升初中生们的综合文化素质。(2)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突出师生关系。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以前的教育过程完全由教师主导,现在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师生关系必须要处理好,教师们要尽力把自己看做学生们的朋友,减少甚至是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初中阶段是学生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人生目标,拥有人生理想的关键时刻,所以学校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加强,只有在师生关系相处较为融洽的前提下,学生的整体素质才会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才会更加容易,学生才会从本质上端正学习和生活的态度,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进行。(3)学校管理者们必须加强对于教师们的管理。教师是学生们的楷模,只有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做到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不迟到不早退,积极配合学校的管理制度,才能给学生树立典范,学生才会认真学习教师的作为,学校管理工作进行才会比较容易。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初中的教育理念必须是先进的,前沿的,必须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这就要求学校要尽可能多地与外部进行交流,包括其他学校,相关的社会组织,还有文化交流中心等等,学校可以定期派老师和学生到这些机构内部进行交流和学习,不但能够给老师以新的教学灵感,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实践能力。还有最重要的方面,这种交流能够及时引进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办学理念,培养具有综合全面素质的学生。(4)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这主要是指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主要包括学生的卫生方面、纪律方面、宿舍管理等各个方面,学校应该安排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对于每个班的班级纪律,学校要实行统一的规定,这样的规定是为了维持老师正常的上课秩序。

综上所述,初中学校的管理工作在初中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作用,做好初中学校的管理工作,不但能够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备课水平,提高教师们的教学热情,而且对于学生们的知识学习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把教育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的优异人才。我们必须不断努力,立足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提升初中学校的管理工作水平,为把学生们培养成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冯世宇.向改革要质量――浅谈初中学校的教学管理[J].学苑教育,2015,05:22.

中学教育教学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一、引言

网络信息时代之下,教育领域获得了深入的发展,“互联网+”作为技术创新的产物,在各个领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全面改变了社会的发展形态。同时,在“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渗透中,高中教育教学同样迎来了重大机遇,如何依赖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管理,已然成为教育领域重点探讨与关注的课题。“互联网+”模式在高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将有效突破传统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困境,更高效地实施学科教育与理念渗透。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日臻完善的背景下,更能够促进高中教育教学的深度发展,逐步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创造和铺设出康庄大道。

二、“互联网+”于高中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如今,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高中教育教学理念的持续创新发展,对“互联网+”的需求与契合点日益增加,逐步产生了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强烈呼声。为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特点,应当致力于两者之间的契合,赋予“互联网+”技术更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互联网+”有助于改善教学管理效果,从传统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看,存在着机制不健全、体系混乱、流程复杂及脱离实际等现象,这些问题导致各类教育管理改革收效甚微。而在“互联网+”模式下的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则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更好地挖掘管理空间,实现教学管理模型的重构和优化,使教学管理的内容和层次更加清晰,为良好教学环境和氛围的创设提供保证;另一方面,“互联网+”有助于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通过与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的融合,将大幅改变高中生对传统教学的认知,更能够与学生的信息化追求相适应,以实现更高质量的教学管理效果,这也是网络信息时代教育管理的必然趋势。

三、目前高中教育教学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相对封闭

高中阶段是塑造学生价值观及知识储备的关键时期,因此具备依赖优质的教育教学管理环境,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展与学生成长的需求。但从目前的结构而言,大部分高中学校的传统教育管理观念根深蒂固,并受到自身管理经验的局限,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观念难以发挥作用。并且,由于高中学校一般为独立办学,导致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趋于封闭,虽然其核心仍然是以国家教育规范为办学依据,但在教育教学管理的细化方面具有显著的自主性,而这种墨守成规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严重削弱了网络信息时代下的竞争力,更成为阻滞教育教学管理发展的因素之一。

(二)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比较单一

自新课改提出并实践以来,在教育领域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革创新浪潮,高中学校同样参与到教学改革之中。但在普遍的认知范围中,高中生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高考”,因此高中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于应对高考,一切工作均为高考服务,并且历经多年的教育管理实践,以及自身的经验教训总结,已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管理体系。尤其是对于部分重点高中而言,其优异的高考成绩单使其更加坚定了自身的教育管理方法,他们尝试新教学模式的兴趣不高,如此“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将成为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的重要阻碍。

(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明显滞后

众所周知,高中教育属于系统性、长期性、循环性工程,每个环节都将关乎高中生的命运,因此需要高中学校持续完善,为高中学子创造更优质的环境。教育教学管理作为核心工作之一,其长期有效的运行均是需要制度来推动的,这也是高中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然而,面对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传统的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已然产生了一系列的不适应性,尤其是在面对全新的教学任务、目标和要求时,若仍然按照传统的管理制度,势必难以适应全新的管理特点,从而导致教育管理目标和成果的弱化。

四、“互联网+”模式下高中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建议

(一)革新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深刻改变着教育管理的理念与方式,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因此,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思维,不断将互联网技术引入高中教育教学管理,持续推动教育管理与改革的深化。第一,更新教育管理系统。如将正文教学管理系统引入高中教育管理之中,即拓展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共享能力,包括学生管理、教育信息、成绩管理、毕业生管理、公共信息维护及选课管理等诸多管理模块,通过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使教育教学管理更加趋于科学化、系统化和个性化,逐步形成“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同时,在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建立综合保障体系,包括财务体系、一卡通、成绩自助打印等功能,加强各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强教育管理信息的资源共享,大幅提升高中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使教务工作趋向专业化、高效化、便捷化和智能化,真正将“互联网+”应用于各个方面,为学生创造出优势的教育学习环境。第二,加强信息技术开发,“互联网+”技术具有诸多的现代化功能,在高中教育教学管理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要求完成多维度的发展与创新,即学校可以开发微信公众号等开放型平台,将校园信息融合于该平台之中,让师生接触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享受“互联网+”模式所带来的乐趣,从而进一步体现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性、互动性与实效性。第三,推动教学管理系统化发展,结合高中教育教学管理课程要求,将各类信息与管理系统相互衔接,可包括学时统计、课表锁定、课程对调申请及教学材料管理等,充分发挥出智慧化管理的优势。

(二)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高中教育教学管理中,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是主流,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而言其教学体验较差,并不能有效地提升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的品质,对学生的高质量发展存在较大的阻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高中学校应当正视教育发展方向,认清教学创新格局,尤其要重视对信息技术领域的拓展和深耕,积极引入更先进、更有效、更科学的创新发展路径,使高中教育教学管理能够与时代相契合,达到最佳的教育管理与改革的平衡。第一,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与教师均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以生为本”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特别是要强调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更多地扮演好“领头人”的角色,在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更生动地传递教学内容,使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成为一种知识共享。同时,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合作思维与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一视同仁,鼓励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互动,通过交互意见与小组合作等方式,达成“教学相长”的教育目标。“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需要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在教法与学法上下功夫,给予学生必要且深入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应突出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寻求答案,特别是突出其针对性和科学性,让学生能够针对自身问题进行学习,这样既减轻了指导压力,又能够留下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引导,创造双赢课堂教学。第二,完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互联网+”模式下的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其核心在于信息技术平台的应用,通过教育资源的拓展彰显教育公平,不断促进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尤其是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加持,可以帮助教师及学生获取海量的教育学习资源,使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大空间。从范围上来看,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高中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具备极为丰富的元素,使教学资源与领域拓宽和延展,包括在线教学课程系统、MOOC、微课等,通过各类共享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幅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并对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与创新思维培育大有裨益。由此可见,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必为高中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丰富渠道,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根本目标,推动高中教育教学管理持续发展。

(三)转变高中人才培养方法

在高中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的需求下,要根据现代教育管理的特点,科学实践“互联网+”创新模式,逐步将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由传统模式向创新模式过渡,特别是要理顺传统教学资源与创新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通。比如,建立互动学习指导制度,即在“互联网+”的创新模式下,教师在完成课堂集中教学之后,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及平台优势,为学生创设线上学习场景,引导学生进行微课学习、自主学习、在线测验等,以更精准、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为后续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任务规划提供依据。同时,教师也可以按照课程教学的进度,适时进行针对性、阶段性的任务布置,让课堂教学内容向课前、课中和课后延伸,使学生始终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开展预习、学习和训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除此以外,在传统的高中教育教学管理中,其主要侧重于学校的整体发展,而对于学生群体或个体的关注不足,缺乏个性化的教育培养。这种“唯考试论”面对当前的“互联网+”模式时,将呈现出极大的滞后性,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初衷,导致学生难以实现全面、均衡的发展。为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改革中,必须重新规范管理制度,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与天赋挖掘,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成长,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竭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缓解学生由学习所产生的压力。对教师而言,作为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直接参与者,更要拥有一双“慧眼”,发现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和闪光点,给予每个学生公平的展示平台,彰显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教育管理的魅力。最后,要结合“互联网+”模式优化考核评价方法,转变传统简单地以成绩为核心的评价,开发更丰富的定性指标,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自主性、学习习惯等,真正使学生全方位发展,实现教育与育人之间的协调统一。

(四)推动高效课堂模式创建

“互联网+”模式无疑是对教育领域的重大机遇,要面向于未来办好教育,则必须要借助信息技术实际优势做好改革,通过教育与技术之间的高效融合,满足日益变化的教育需求。在“互联网+”模式的支持之下,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必须深化高效课堂模式的创建,加紧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使高中课程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完成全面育人的教育教学任务。具体而言,高效课堂模式的创建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筹划:第一,课堂知识回顾。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有本质区别,传统课堂侧重于知识的传递,而高效课堂则更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利用一步一步地衔接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此条件下,教师和学生均需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构建创新的网络化课堂,使各类知识即生动呈现,又便于学生的回顾和记忆,如利用课程视频与共享网络的连接,将知识内容分发给学生,为其提供统一规范的复习资料,并通过在线反馈掌握学情。第二,课前导学。教师可以围绕相关的课程内容,注重利用微课将知识点进行串联,使其更加直观化、微缩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并利用完善的课堂设计分步骤地进行细化,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问题进行疑难问题的设疑、引导,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第三,课后训练。在网络教学平台下,可以将训练转化为线上的实时化,并通过将知识学习、内容分解与课后测验相结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建立学生成长个性化档案,为后续教学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新课改的持续推进,高中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必须找准差距,及时调整相关的教育教学管理内容。事实上,“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模式,能够大幅提升高中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使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思维得到根本转变,借助网络信息时代的技术优势,能为新课改的推行及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极为科学、系统和丰富的保证。由此可见,在后续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中,仍然需要加强改革与创新,全面适应时展所带来的变化,逐步为推动高中教育教学管理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真正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竞男.浅谈如何实现高中教育管理的新突破[J].中华传奇,2020(4):184.

[2]张正中.基于智慧管理理念的高中教育管理路径思考[J].学周刊,2020(15):153-154.

[3]常桂梅,田鹏远.“互联网+”模式下高中教育教学的管理与改革[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0):73.

中学教育教学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 教学管理 改革实践

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没有高效的教学管理就没有学校的发展可言。高中是学生进入高等教育的“最后一站”,这一阶段的教学管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进而影响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是高中办学的内在要求。随着时展,学生的思想、教育背景都在发生着转变,比如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学生性格的个性化,以及教学目标的转变等等,这一切都会影响高中教学管理工作的进展。所以,在新的形势下,不断推进高中教学管理工作的优化,进一步深入高中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已经成为高中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端正工作态度,牢记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学校的其他工作均应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并服务于教学工作。教导处是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转指挥中心,是学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核心职能部门。教导处要全面了解教学工作的情况,负责组织并协调各科、室、组、馆以及教师间的教育教学活动;要与学校其他部门合作,在组织上、时间上和物质上为教学活动创造条件;要对学校招生、学生编班、课程编排、学籍管理、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估,教师业务提高和业务档案管理、图书资料管理、电化教学管理、仪器实验管理等工作负责,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服务作用。

二、更新学校管理观念,建立多种制度,推动学校的多样化发展

为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应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高中阶段的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应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为扩大优质资源,高中可以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提高教育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和水平

马克斯・韦伯曾正确地预见到行政主义在社会生活各个部门的扩张。他曾指出:哪里有行政机构,哪里就有管理事务的理性方法、办事程序的规范化和按等级的权力分配。在许多国家,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数量仅次于军队数量,位居第二,使得教育行政管理已经成为一项庞大的事业。即使在一所学校内,大量学生的入学也会造成十分复杂的行政问题,必须以新型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才能解决,这对教育管理者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管理主体的教育管理者个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第一,具备教育管理主体的知识。教育管理活动是一种不能或缺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一个合格的教育管理者,必须具备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哲学知识等。第二,具备教育管理主体的能力。一个合格的教育管理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第三,具备教育管理主体的权力。要想取得教育管理的成功,就必须做到职、责、权一致。有责无权或责大于权都无法完成任务;而有权无责或权大于责,则会导致权力的滥用,不能尽其职责。

四、教师、学生与教育管理者的协调发展

中学教育教学管理范文第5篇

一、校本教研与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学校的灵魂,决定着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关系到办学的质量与水平。教育科研是教育思想的重心,而校本教研则是教育科研的校本化。实际上,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就是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专题,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探索性研究,明确方向,调查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起因、演变的过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从理论上总结内在的发展规律,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校本教研与常规教研

教研,作为一名教师,是再熟悉不过了。但长期以来,这种教研只是一种常规教研,或者说是一种“传统教研”。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校本教研与常规教研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都是研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这二者又有着很大的区别:

1、常规教研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校本教研重视教学规律性研究。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教材教法的探讨,但更重要的是教学规律的探索,比如教师对一个概念或一个定理如何阐释、学生对一个概念或一个定理如何练习。常规教研解决的是单个问题,校本教研解决的是一类问题。比如:教师布置作业,传统教研是针对个别教师的个别章节进行研究的,目的是规范这个教师布置作业的行为;而校本教研是研究一类教师,甚至是一个年级或一个学校的教师布置的作业问题,从中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教师布置作业的客观规律。

2、常规教研着眼于一时一事,而校本教研有明确的计划、目的和任务。传统的教研,一般是简单的教材教法研究、简单的作业布置研究、简单的教案设计研究,或围绕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开展简单的说课、评课等。当然,这些问题也很重要,不可忽视。但校本教研与常规教研不同,具有鲜明的计划性和过程性。校本教研要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形成专题,制订研究计划,因而具有鲜明的计划性。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是一个调查过程,一个分析过程,一个提高认识过程,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具有动态性。

3、常规教研一般只有教师的参与,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但学生和家长也是重要的参与群体。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学的最终结果是学生素质的提高与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的互动性和师生的协作性日渐突出,简单的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比如,在网络教学中,没有教师的指导不行,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不行,没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不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网络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和组织者,但活动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进行网络教学,学生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参评者和发言人,要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不研究学生这一主体角色,不研究教师与学生的协作,是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在网络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师生的互动?”这样的问题,常规教研是难以完成的。

三、校本教研与研究性学习

校本教研与研究性学习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如:都必须进行选题,对确定的专题进行研究,调查研究后进行分析总结;都要求题目具有操作性,便于调查研究或实验;大多采用问卷、访谈、现场观察记录等调查方法;都必须对数据或材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但是,校本教研与研究性学习有着本质的不同:

1、目的不同。校本教研的目的是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精神和能力。

2、内容不同。校本教研的研究内容局限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范畴;而研究性学习面更宽,不管是课堂内外,只要是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相关的问题,一般地说,都可以圈定为研究性学习的对象和范围。

3、主体不同。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而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校本教研中,学生作为参与者的身份,支持和协助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一个指导者、协助者和组织者。

4、过程不同。校本教研与研究性学习比较,过程没有那么复杂,周期没有那么长。校本教研无需开题、结题,不一定要公开展示成果,但在一定条件下,教师可互相交流、借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