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纠纷的法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医疗纠纷;法律困境;完善建议
随着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的不断普及,懂法的公民越来越多,遇到一些纠纷,人们已经原来越习惯应用法律手段进行解决;现阶段,社会上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件不断出现,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医疗纠纷问题的出现,一是由于制度上的不健全,二是人们的维权意识是不断增强的;但是,法律的出现是有一定滞后性的,因此医疗纠纷问题面临着法律上的一些困境,需要提出一些建议来不断地完善。
1医疗纠纷面临的法律困境
1.1医疗纠纷的解决机制不够完善
医疗纠纷的解决,应该采用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但是目前来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十分不健全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重在“多元”二字,也就是说解决纠纷的方式不局限于特定的一种,而是多种方式进行互补解决,这种解决纠纷的机制是具有动态性的,能够满足纠纷解决的多种需要。
医疗纠纷事件具有特殊性,一般都是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解决的,法律之外的解决途径是很少的,一般方法不能适用。法律之外的解决方式必须建立在双方和解并达成一定协议的基础上,但是在实际的纠纷事件中,医患双方往往谁都不会退步,而且双方都明白所谓达成的协议实际上没有法律效力,也就不能强制对方执行,因此协议的达成难度很大;况且医患双方达成协议时,没有第三方进行公证和证明,也没有第三方进行协调,医患双方在协商时一般都会以各自利益为基准,缺乏平等的立场和信任的前提,因此,协商很多情况下是没有结果的。《医疗事故条例》明确,对于卫生部门的行政处受理的医疗纠纷事件,卫生行政部门仅有调解的责任,而没有强制协议执行的职能,医患双方一般不会依托此部门解决纠纷,因为患者认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具有很大的联系,担心卫生行政部门会偏袒医院;而医方担心被卫生部门得知后,会对医方进行处罚,因此医方一般不会采用这种解决纠纷的途径。还有一种新型的调解方式就是依赖于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有的设置在基层,有的设置在省级的专门机构,但是目前,他发挥作用是很受限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设置在基层,也就是在居民委员会以及村民委员会中设置,基层机构并没有专业的人才提供服务,而且基层的民众也不清楚这种解决医疗纠纷的新方式,一旦遇到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解决的医疗纠纷,基层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就束手无策;在省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中,提供调解服务的专业人员是充足的,基层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医疗纠纷问题,很多方面都没有完全适用的法律与之相匹配,即使走法律诉讼程序,诉讼人也无法预见诉讼的结果,因为法律并没有对诉讼的情况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要求严格界定,如何进行操作也没有详细说明,因此,诉讼的法律道路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医疗纠纷事件。
也就是说,目前我国解决医疗纠纷事件主要依靠法律诉讼和非法律部门调解两种方式,但是机制之间并不能协调合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状况,不能使医疗纠纷事件得到方便和完善地解决。
1.2没有适用的法律依据针对医疗纠纷的解决
法律上的明文规定,是解决各种法律事件的直接依据和参照,我国现在虽然有多种与医疗相关的法律,但是并没有针对性解决医疗纠纷事件的专门法和系统法,目前解决医疗纠纷事件的主要依据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这是一项行政性质的法规,主要围绕着医疗事故规定对医方和病患之间的民事纠纷解决方式,但是它起作用的范围是比较有限的,只对于医疗事故有明确规定,但是实际上,医疗纠纷的范围是远远大于医疗事故的,因此,对于很多医疗纠纷问题,它无从解决。
1.3解决医疗纠纷事件的法律程序没有实际的操作意义
关于鉴定问题,在医疗纠纷事件的鉴定中,存在着“二元化”,医疗事故一方面可以由医学部门进行检定,另一方面,医疗事故的原因可以由司法部门进行鉴定;但是对鉴定的顺序,医患双方持不同的意见,这是出于各自的利益进行考虑的,而进行鉴定的法官的意见也可能不会达成一致。医疗事故的鉴定技术,主要作用是判断医疗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在医方身上还是不属于医疗事故的范围;如果判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范围,那么就交由法医进行相关的司法鉴定,这个鉴定结果将最终判定责任方以及其具体的过错,但是使鉴定发挥的效力减弱。
2医疗纠纷的完善建议
2.1完善解决机制
首先要筹建仲裁制度以解决医疗纠纷,我国目前已经有《仲裁法》,要做的就是将医疗纠纷案件纳入到仲裁法的受理范围之内;第二是使调解制度得到一定的完善,我国应该设立专门的医疗纠纷事件的调解机构,调解的人员应该既有法律专业人员,又有医学专业的人员,共同解决医疗纠纷事件。
2.2明确解决医疗纠纷事件的法律条文
我国应该建立与医疗纠纷案件处理相关的专门法律,规定明确的法律条文作为解决医疗纠纷事件的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使医疗事故的鉴定制度及执行统一,鉴定人达成一致意见,能够高效率地解决医疗纠纷事件。
2.3规范医疗纠纷案件的诉讼程序
规范我国医疗纠纷案件的诉讼程序,应该完善鉴定制度和举证责任制度,首先要分析现行中的这两种制度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和改进,通过有效的途径加以解决。
3总结
以上分析了医疗纠纷的法律困境和完善建议,希望对医疗纠纷事件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我国的法律制度还在进一步地完善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对于医疗纠纷面临的法律困境问题,一定会得到顺利解决。由于笔者的个人水平有限,论述中可能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希望热心的读者能够给予修正或者补充,共同探讨完善医疗纠纷的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陈美雅.医疗纠纷诉讼外解决机制比较研究.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3:181-190.
[关键词]旅游景区网站;网站评价;IPA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2)03-0060-09
1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化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大量运用,使得旅游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对于旅游者而言,网络在信息搜索和产品预订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的激增,包括信息搜索、产品购买和分销在内的旅游者在线服务逐渐盛行,这给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国家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表明,2010年上半年中国已经有3.612亿用户进行网上旅游预订,占到了中国网民的8.6%,并且这一用户群体还在不断扩大。为了抓住这一潜在机遇,中国许多旅游企业已经开始建设自己的网站,这不仅包括酒店、航空公司等旅游供应商,也包括旅行社等中介机构。根据站长统计网站(cnzz.corn)的统计,截至2009年6月末,中国已经有49200个与旅游相关的网站,这一数量还在保持持续高速增长。
尽管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对中国的酒店网站、目的地管理组织网站以及其他旅游业网站进行了评价,但对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景区网站的研究还较少。这主要是因为旅游景区在信息化进程上发展相对较晚,2005年在全国的风景名胜区启动了数字化建设的试点工作后,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才真正开始运用信息技术。近几年来,景区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大量的旅游景区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对旅游景区网站的研究还处于基本空白的状态。旅游研究者和业界人士都希望知道经过几年的建设,中国旅游景区网站取得了怎样的变化,旅游景区网站的建设指标应当如何选择以及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网站的具体需求。因此,本文希望通过选取一定的指标对中国旅游景区网站2005年和2010年的情况分别进行评估,并且比较旅游者对于这些指标感知的变化,以期对中国旅游景区网站的发展状况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
2 文献综述
国外旅游研究界很早就已经认识到了旅游网站评价的重要性,罗振雄等(Rob Law,et al.)对旅游网站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网站评价研究的发展历史,比较了旅游业内各部门网站评估的情况,认为目前的文献中酒店网站是旅游网站评价中受到关注最多的领域,其次为目的地管理组织网站及旅游商网站,而对旅游景区及航空公司网站的关注则相对较少。国内的研究情况也比较类似,研究者谈到了适用于所有旅游网站总体评价的指标,也针对分类旅游网站研究了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集中在目的地网站、电子商务网站、政府官方旅游网站、饭店网站等类别,对于旅游景区网站的研究比较少。李素娟等从5大互动功能模块(即时通讯、留言板、社区论坛、在线预订、景区展示)比较了5A景区网站的互动功能。章长城等认为景区网站评价应关注其文化属性。然而,这些研究都没有对旅游景区网站建设提出完整的评价体系和评估结果。正如莫里森(Morrison)、泰勒(Taylor)和道格拉斯(Douglas)所认为旅游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所有部门,应针对每个部门的需求进行细致的研究。旅游景区网站评价研究的缺失无疑是旅游信息化研究的一个空白点。与国外相比,我国旅游景区大多是作为盈利主体,而且是很多地区旅游收益的重要来源,对于旅游景区网站的深入研究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此外,目前国内外已有的旅游网站评价研究大多数仅仅对网站的某一特定时间点的表现进行评价,可谓只是一个时间快照,对一定时间段内网站发展的评价研究较为缺乏。鉴于网络环境的迅速变化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一个网站某一时间点上的评价固然有趣,但仍然是不够的。国外有少数学者对一段时间内网站的变化进行了跟踪研究,金(Kim)、莫里森和迈尔斯(Mills)分析了两个时间点之间网站营销力度的变化,吉尔伯特(Gilbert)和鲍威尔一佩利(Poweli-Perry)分析了酒店网络公关营销技术在1997年5月到1999年11月之间发生的变化,这些研究都有助于对网站评价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为了分析某一特定产业部门网站建设状况的演变,建立一系列能够应用到连续时间段上的指标化评价,并利用此指标进行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3 研究方法
3.1 定义评价指标
为了构建旅游景区网站的评价要素,2005年5月笔者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详细综述,借鉴不同学科的网站评价指标,对于文献中所提到的可以运用到旅游景区网站的大多数评价指标都予以保留,并进一步通过对旅游学者、旅游景区管理人员、旅游信息化从业人员的深度访谈,最终选定了基于可达性、体验性、有效性、互动性、商业性和营销性6个维度的共35项评价指标,为了保证对比研究的信度,2010年也采用这35项指标进行旅游网站评价。
3.2 数据采集
旅游者对于网站评价指标感知重要性分别通过2005年和2010年分别向100名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笔者在于2005年8月和2010年8月在携程网旅游社区发放在线电子问卷,为了确保研究数据的信度,要求问卷填写者为至少访问过3个中国旅游景区网站的旅游者,成功收回问卷100份后,停止接受问卷。两年回收问卷的有效率分别为95%和93%,达到问卷调查有效率90%以上的信度要求,并且通过单因素分析,两年的被调查者在年龄、网龄、性别等人口统计数据上差异不显著,可以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调查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对35项指标的感知重要性采用5分制的李克特量表法(1为非常不重要,5为非常重要)进行打分。最后通过求取平均值的方法,获得2005年和2010年旅游者对于每一个指标的感知重要性权重值。
旅游网站的表现值分别通过2005年8月和2010年8月对网站进行评价获得。在2005年的调查中,所有的旅游景区网站都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评价研究,2010年囿于研究限制,只选择了国家旅
游局2010年所评定的75个5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以代表中国最重要的旅游景区的发展状况。为了进行两年的比较研究,本文选择两年都共有的75个5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保证研究的信度,两次网站评价的方法一致如下所述:评价小组由6位旅游业界人士所组成,万(Wan)认为,两位评价人员对同一网站进行评价即可避免个人偏见,因此,评价人员被划分为3组,每组2人,评价网站也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个景区。每组评价人员将随机选择一组25个网站进行评价。在评价之前,研究人员对评价人员概略介绍了评价指标及相关事项,评价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对旅游景区网站进行打分,0代表完全没有达到标准,5代表完全达到标准。在评价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一直在场,以随时解答评价人员的疑问。每个网站都是由同一评价小组中的两位评价人员在双盲情况下进行评价的,如果两位评价人员对同一网站的评价差别为一分,则最终的评价分值取两位评价者打分的均值;如果两位评价者的分值差异在一分以上,则由两位评价者进行讨论后确定一个统一的评分,作为网站该指标项的最终评价分值。
3.3 数据分析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对2005年和2010年的两组数据都进行了描述性统计。每项评价指标的分值和变化值都被计算出来,以反映两个时间段被调查者对各项评价指标重要性的感知差异。每个网站的每个指标的评价值与变化值都被计算出来,以反映中国旅游景区网站建设的发展进程。
4 结论与讨论
4.1 网站评价指标重要性的变化
表1显示了所评价的35个指标的感知重要性分值与变化值。总的来看,2010年(M=3.89)网站评价指标的感知重要性均值明显高于2005年(M=3.36),说明旅游者对网站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35项评价指标中,24项的感知重要性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增加,另外11项在旅游者眼中则越来越不重要。其中,“呼叫中心”、“信息更新”和“支付系统安全性”是从2005年到2010年间重要性增幅最大的3项指标。这说明旅游者对于信息供给的及时性以及交易的安全性都有了更高的需求。“DMS及旅游门户网站链接”,“旅行社网站链接”和“网页加载速度”的重要性则跌幅较大。这体现出旅游者访问网站对于友情链接的依赖已经明显减少,并且因为网页多媒体等复杂技术的运用,用户为了更好地网络体验,也更愿意做一些时间上的等待。
在6个维度上,“商业性”是重要性增幅最大的维度,其次为“有效性”,表明随着中国网上旅行预订的指数增长,现在旅游者比以前更多地关注网站购物功能及网站的信息质量。
4.2 旅游景区网站建设的变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在被选择的75个5A级旅游景区中,拥有自己网站的旅游景区已经由2005年的64个(84%)增加到了2010年的74个(98.7%)。同时,从网站评价的比较结果来看,中国旅游景区网站的建设水平在这5年内有了显著提高。表2列出了具体的数值,可以发现64个旅游景区网站在其中28项评价指标上都表现较5年前更佳。变化明显的网站建设指标大多数都体现在“商务性”维度。2005年,只有19个网站提供在线预订服务,而2010年增至48个。而且所有商业维度的评价指标在2010年的表现都较2005年好,特别是“便捷的在线预订”和“支付系统安全性”,说明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开始借助网络技术构建网络分销渠道来销售其产品和服务。
尽管“可达性”和“有效性”两个维度虽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是这两个维度的所有指标一直都表现良好;值得关注的是“搜索引擎排名优先”的表现发生了显著提高,说明中国旅游景区已经认识到了网站可达性及优化搜索引擎的重要性,并着手就这些方面进行提高。
在互动性上,“在线游客服务与咨询”和“呼叫中心”等即时通讯方式比传统的在线留言方式更受到了网站建设者的重视,其表现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体验性”维度,“站内搜索功能”和“多语言”表现更为出色,然而代表合理的插件控制、弹出式窗口和网页长度的“网页设计”则表现较差,这很可能是因为网站设计者为了增加网站内容的丰富性,滥用网页设计工具,从而影响了旅游者的体验。
在7项表现有所下降的指标中,大部分都是“互动性”和“营销性”两个维度之下的,并且大都是因为技术发展变革而逐步淘汰的一部分指标。比如和其他网站交换链接,曾经是5年前旅游景区网站推广的主要方式,但是现在已经逐渐被搜索引擎取代。传统的网上留言,BBS交流方式,也已经逐渐被即时通讯工具取代。所以网站建设者也降低了对这些指标的投入,这些指标的表现也就随之下降,这也体现出5年来中国网络技术发展对于旅游景区网站的影响。
4.3 IPA相关分析
对于业界人士来说,最有价值的变化是跟随客户需求变化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探索中国旅游景区网站的变化是否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变化,本文采用双尾相关分析和IPA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分析。
双尾相关分析显示,旅游景区网站在35个评价指标上表现的变化和游客对这些指标的感知变化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中国旅游景区网站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其中,35项指标的感知重要性和网站表现值被绘制在一个修订的IPA网格中,根据35个指标所在的位置将其划分为6个区域,如图1所示。其中,23项指标出现在第一象限的区域1和区域2中,意味着随着旅游者对这些指标需求增长,网站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也更加优秀。然而,15项指标仍然处在区域2,即意味着网站表现和游客需求在大的方向上表现出一致,但是表现的增长与游客需求的增长仍然有一些差距。比如,旅游者更加迫切地需要网站“信息更新”和“信息丰富”两个指标的进步,然而网站在这些指标建设的提高并不突出。区域3的指标则是旅游者感知重要性提高,而实际表现却是下降的,也是网站建设者最需要关注的区域。目前的旅游者更加看重影响其体验的“网站设计”,希望网页能够有合理的插件控制、弹出式窗口和网页长度,但是网站设计者却往往因为迫切希望提供大量的信息而忽略游客对于体验的要求,进而影响了游客的体验,这是中国旅游景区网站建设别需要注意的方面。位于区域4的指标“网上调查”、“相关网站友情链接”、“旅游论坛链接”和“旅行社网站链接”这4项指标表现的跌幅比旅游者感知重要性的变化幅度更大,即意味着虽然这些指标的重要性有所降低,但是网站也应该对这些指标缓慢地投入以免影响旅游者对于网站的良好感知。区域5和区域6的指标都是旅游者认为重要性比较低的指标,网站可以进一步降低对这一些指标的投入。
1 普通住宅物业经济管理纠纷类型
随着一栋栋住宅楼的拔地而起和生活社区的日益增多,各种物业纠纷也不可避免地产生,并且随着各种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和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这类纠纷呈上升趋势。普通住宅的物业管理经济纠纷,其本质都是涉及到居民生活的金钱瓜葛。而在居民生活当中,物业管理涉及房屋、保洁、绿化、安保、车辆管理等业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小区物业经济管理的纠纷,这些经济纠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纠纷类型。
1.1 物业管理收费引起的经济纠纷
由于物业管理收费引起的经济纠纷是业主与物业管理之间最常见的经济纠纷类型。现在,普通住宅物业管理中仍然存在收费难的问题。现实中,除了恶意欠费的业主外,大部分欠费业主都有诸如物业服务不规范、物业收费不合理、房屋质量有问题等各种理由。而这些理由,有的是物业公司的责任,而有的却不是物业公司的责任。在实践中,物业管理收费纠纷主要有物业服务不到位、业主对物业管理合同认识不清、物业服务的类别和收费标准不了解、物业服务收费不透明等多方面的诱因。
1.2 业主和物业管理存在矛盾摩擦引起的经济纠纷
业主和物业管理之间由巨比主方和物业方对物业服务范围和标准的不同理解,使得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对物业服务质量得出截然不同的评价,另外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或存在管理漏洞,导致业主与物业管理之间出现矛盾或摩擦,这种情况就很容易引起业主和物业管理之间的经济纠纷。
还有.些经济纠纷是由于物业管理存在不足或管理漏洞导致的,例如小区道路积水导致业主受伤、楼道照明未及时维修导致业主损失等。
1.3 业委会与物业管理部门之间的经济纠纷
小区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常设执行机构,维护广大业主合法权益。业委会主要负责及时了解业主需求和物业使用人的意见,监督和协助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管理合同进行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同时负责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等工作。
业委会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会因为小区地面停车费的收取、小区店面租金管理等归全体业主所有的经济收入与物业管理企业产生经济纠纷,同时也会因为小区公共施设维修维护、小区公共资金的使用等公共事务与物业管理企业产生分歧和纠纷。另外,业委会为了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而选聘新的物业企业,在新旧物业更替过程中也容易与物业公司产生经济纠纷。
1.4 业主与业主之间产生的经济纠纷
在现实生活过程当中,有一些业主在进行例如维修自家房屋等个入事务过程当中,存在损坏建筑防水层、或破坏建筑外墙、或改变了房屋使用性质等行为,结果导致建筑公共部分遭受破坏,损害到其他业主的利益,甚至给其他业主带来了经济损失。当业主发生破坏行行为时,物业管理企业没有发现并进行引导或及时进行制止,就会引发业主与业主之间的经济纠纷,也会引发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经济纠纷。
1.5 开发商遗留问题导致的经济纠纷
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经济纠纷,多数与房屋质量有关系。有一些开发商为了牟取高额的利润,在修建房屋的过程当中,选用一些低质量的建筑用材,甚至在施工过程当中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或者在房屋建造过程中由于施工因素导致房屋出现瑕疵或质量缺陷。致使业主在收房或居住过程当中出现房屋渗水,地面裂缝等一系列的建筑问题。
房屋交房之后,一切管理系由物业管理企业负责,一些业主没有相关的知识,就会将房屋质量的问题归因于物业管理企业,在房屋维修不及时或房屋多次出现质量问题时,业主就会用拒缴物业管理费等方式给物业管理企业施压或者寻求精神补偿。而物业管理企业夹在业主与开发商之间更是很难开展相关工作。这样出现恶性循环,就会导致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之间,开发商与业主之间产生经济纠纷。
2 小区物业管理经济纠纷的诱因
诱使小区物业管理出现经济纠纷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具体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存在问题,第力(类是由开发商遗留下来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和处理,第三类则是由巨比主自身的素质和认识存在较大差异。
2.1 物业管理企业存在的问题
2.1.1 缺乏服务意识
服务理念的缺失使得小区物业管理处不能够及时做到与业主沟通,不能从业主的角度考虑问题,对物业与业主纠纷或业主投诉置之不理,甚至会对业主使用一些报复性手段,这样小区当中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果小区物业管理处选择一意孤行,不提高自身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将会导致恶性循环,久之会将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推向对立面,会导致物业管理处与业主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2.1.2 收费规范不标准
小区物业管理部门的收费不规范不标准,甚至出现物业管理企业为牟取利益而乱收费。这一类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物业管理处没有及时做到服务分类并设置收费标准,或者收费标准过高;没有将公共设施经营收入及时公开或者上缴业主委员会;没有将公共设施维护养护费用及时公开。这样,就导致业主对物业管理处产生误解或拒缴。
2.1.3 服务不到位,管理存在漏洞
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小区物业管理处担任着小区服务的角色、管理的角色,同时也担任着协调的角色。在小区物业管理会牵扯到业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物业管理牵涉其中非常多的细节,一旦出现服务不到位、协调不及时,就可能导致经济纠纷的发生。例如,业主违规装修遭到其他业主投诉,而物业管理处没能及时制止,导致其他业主遭到损失;小区发生需要紧急维修的事故,但是物业管理企业没能及时维修导致小区业主经济损失;小区绿化遭到破坏、环境卫生不尽人意,小区物业服务不到位导致楼盘保值增值空间降低等。这些经济纠纷的产生都是因为物业管理企业服务不到位而产生的。
2.2 开发商遗留问题
开发商遗留问题没有能及时解决,或者解决不完全,往往导致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产生矛盾,业主会将问题的矛头指向物业管理企业,认为物业管理企业没有尽到责任或者拖延,进而采用拒缴物业费甚至更激烈的行为对物业管理企业进行施压,从而导致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经济纠纷。
2.3 业主自身的问题
2.3.1 业主素质参差不齐
小区业主在教育背景、职业背景、生活习惯、经济基础、思想认识水平等各个方面存在非常多的差异。任何住宅小区包括一些高端住宅小区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自身素质较低、生活习惯较差、思想认识水平低的业主。这些自身素质较低的业主,在生活行为中容易出现私自占用公共用地,对于公共环境的维护不到位,甚至破坏公共环境,随地乱扔垃圾的不文明甚至侵害他人的行为,造成其他业主损失,公共部位维护费用增加等,从而引发经济纠纷。
2.3.2 缺乏对业主责任的认知
有一些业主只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业主所享有的权利,却没有认识到作为小区主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或者说有些业主在小区物业管理活动中存在偏颇的自我意识,对于小区物业管理当中的条例,只是遵守,不能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对于小区物业管理事务、业主大会、小区活动等不闻不问,而只注重自身利益是否得到满足或受到侵害。这些业主往往会成为物业管理经济纠纷的制造者或者积极参与者。
2.3.3 缺乏对物业管理的正确认知
部分业主由于法律法规知识的缺失、对物业管理不够了解等原因,对物业管理的认知存在偏颇或者误区,缺乏对物业管理工作范围、工作职责、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等的正确认知。导致在业主日常生活过程中,会将其他业主侵权、突发、意外等使得自身遭受经济损失或者伤害的事件,归罪于小区物业管理处,认为小区内发生的一切事件,都应该由物业管理处来负责。这种由F}主对于物业管理缺乏正确的认知,导致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产生矛盾与经济纠纷。这也是一些小区经济纠纷法律案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与物业管理知识的普及有直接关系。
3 小区物业经济管理纠纷解决措施
3.1 建立健全小区物业经济管理法律法规
针对现阶段的小区物业管理问题,国家的法律部门应该提出相应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用法律和法规来引导市场,规范物业管理的服务体制。从而尽可能地从法律上引导物业经济管理朝着正轨化方向发展。
3.2 提高物业经济管理水平
物业经济管理部门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提高物业经济管理水平。对于开发商遗留问题等,积极沟通、尽快协调,为业主服务;对于自身存在的服务不到位、管理漏洞等问题,及时发现并及时修正,提高小区物业管理处的管理水平;对巨比主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违法行为,要及时进行制止,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对业主进行劝导,及时与其他的业主进行沟通;最为重要的就是公共收益财务收支的公开,接受小区居民的监督,制定明确、详细的服务收费标准并公开,避免乱收费等。
3.3 普及物业管理知识
在法律案件实践中,有许多小区物业管理经济纠纷案件的原因是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对于物业管理的管理范围、管理权责等认知存在偏差。基于此,应该普及社会对于物业管理的认知,普及业主对于物业管理的认知,普及物业管理相关知识。但是这个任务交给学校教育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交给社会,那么普及的速度、普及的人群都存在限制,甚至依赖公共媒体还有可能产生社会对物业管理的认识误区。所以,小区物业管理处应该积极普及物业管理相关知识给业主,通过组织小区文化活动、展示物业管理优秀事迹及知识等方式。这样,以住宅小区或社区为单位进行,相信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业主对于物业管理的认知,从而避免业主认知偏差与物业产生经济纠纷。
关键词:旅游经济;空间分异;ESDA;新疆
0 引言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推动中西部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近年来,旅游经济差异的研究日渐增多,在空间上涵盖了从全国到各省、市、区等不同尺度范围的研究(汪德根,陈田,2011;陆林,余凤龙,2005);研究方法上,多数研究者主要依据区域发展相关理论,运用泰尔指数变异系数以及标准差等方法来分析地带间旅游经济差异(何瑛,唐湘玲,2011;程进,陆林,2010;孙盼盼,戴学锋,2014);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空间自相关理论在旅游经济差异的研究应用中也日趋成熟(姜海宁,等,2009;宋慧林,马运来,2010;余凤龙,等,2013);另外一些研究者还尝试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术研究景区交通可达性旅游者空间分异等微观问题(张燕,等,2010;潘竟虎,从忆波,2012)。总的来看,研究成果多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高等级旅游景区,旅游经济及空间分异指标的选择及赋值主观性较大,分异因子的提取和分异规律的概括大都是实证性的,缺少不同层次旅游经济行为差异的比较研究(陈晓,等,2009;李如友,黄常州,2014;王洪桥,等,2014);空间自相关分析关注全国层面的宏观现象(李红波,等,2013;方叶林,等,2012),少有省区内部特别是更小尺度上的规律研究(龚箭,等,2014)。随着大城市旅游进入新常态,县(市)旅游正在以超常态的步伐赶超,县(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新空间和新动力。本文以新疆各县(市)旅游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新疆旅游经济普查数据,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分析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综合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及SPSS17.0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空间差异的影响因子,以期探索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分异的客观规律及形成机制,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旅游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是一系列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的集合,以空间关联测度为核心,通过对事物或现象空间分布格局的描述与可视化,发现空间集聚和空间异常,揭示研究对象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机制(蒲英霞,等,2005)。ESDA有效弥补了传统区域差异分析在“空间依赖性”解决方案中的不足,从全局和局部自相关角度有效解决了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或行为的空间属性或空间关联,为分析空间异质性关联性及其分异规律提供了有效途径。
(1)全局空间自相关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用于分析区域总体的空间关联和空间差异程度,常用全局Moran指数(Global Moran,s I)表达(徐建华,2006):(1)
Wij为空间权重矩阵,空间相邻为1,不相邻为O,E(G*i)和Var,(G*i)分别为G*i的数学期望和变异数。如果Z(G*i)为正且显著,表明位置i周围的值相对较高(高于均值),属于高值空值集聚(热点区);反之,如果Z(G*i)为负且显著,则表明位置;周围的值相对较低(低于均值),属于低值空间集聚(冷点区)。
(4)相关性分析
本文选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对变量进行控制,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影响新疆旅游经济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并以此探讨其形成机制。
1.2 研究数据来源
首先以新疆85个县(市)(见表1)为研究单元,并选择旅游总收入作为统计分析样本数据其次,基于新疆旅游资源独特但旅游经济落后这一现实,充分考虑新疆MODS(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的空间结构对旅游经济的基础性影响,选择影响空间分异的三大关键因素――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及交通设施,关注指标体系的空间关联和指标赋值的功能匹配,在影响因素及机制分析中选取与新疆旅游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旅游资源,交通网络和旅游基础设施等四大类13个具体指标(汪德根,等,2011;方叶林,等,2013;张广海,等,2013)(见表2)。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新特的交通区位,选取以下指标进行分析。原始数据来自各县(市)2013年统计公报和各地州统计年鉴,其它数据来源于2013年新疆旅游资源普查数据,图层数据来自于国家地理信息网1;4000000图集,通过GIS软件录入属性数据得到。
2 实证结果及分析
将已录入属性数据的shp图层导入Geoda软件中,基于最临近距离规则创建空间权重wij,得出全局Moran's I指数为0.3220,Moran's I的正态统计量Z值大于0.05置信水平的临界值(1.96),通过显著性检验(见表3)。
由以上得分可知,Z值>1.96,可以拒绝零假设,表明新疆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呈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即各县(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不是随机分布,而是具有较明显的空间依赖性。
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主要通过比较临近空间位置观察值的相似程度来测量全局空间自相关属性和程度。因其充分考虑了样本量,观察值及空间权重而能很好地反映某种属性在整个区域宏观分异特征;而局部空间自相关是在全局自相关时进一步探讨属性是否存在空间异质性,并确定其异常值位置,寻找二者在空间分布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一般采用Moran散点图和局部空间关联指标(LISA)分别表征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关系。基于各县(市)旅游总收入数据,利用GeoDa095i软件得到新疆85个县(市)旅游经济总收入的Moran散点图(见图1),结果分析如下
2.1 整体上表现为空间集聚性强,两极分化明显的特征
新疆旅游经济发展表现为水平较高或较低的地区周围也聚集或跟随着经济水平较高或较低的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具有典型的正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差异较大如图1所示,分布在第一象限的空间样本占21.7%,落在二三象限的样本占73.5%,表明新疆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和极化特征,但整体水平普遍较低且空间依赖性较强。
2.2 局部上符合距离衰减和空间近邻效应
由于Moran散点图没有给出显著性水平的指标,因此有必要计算LISA来进一步探究空间分析的结果,LISA是用来衡量观测单元属性和其周边单元的相近或相异程度的指标。利用GeoDa095i软件计算得到每个单元的局部Moran's I值及与之对应的显著性水平,将显著性水平高的县(市)提取出来,可以直观得到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值集聚的县(市)(见表4)。
新疆旅游经济局部集聚形成了稳定的高低值区双向极化空间格局,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以高值区核心城市为中心沿交通网络向周边地区递减处于HH区或者LL区的县(市)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分异较小,其局部Moran指数为正且显著,占新疆县(市)总数的30.6%,而这两个片区相比较,旅游经济差异很大,这两个地区的差异水平几乎代表了南北疆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集聚状态形成双向极化。
HH区域内县(市)自身和周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均较高,主要位于“乌-昌”经济圈范围内,该类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周边地区,并且此类地区之间旅游经济的关联性强,旅游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有利于相邻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之间开展多方面合作,从而实现要素流动旅游客流量共享;而昌吉回族州县(市)处于LH区,由于逐渐远离经济核心区,旅游经济发展缓慢,旅游产业链功能不全导致一直处于落后区;处于LL区的县(市)基本分布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田大部分地区以及喀什地区部分县(市),这些县(市)大多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但有着良好的人文旅游资源;由于南北疆距离较远造成这些偏远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长期滞后,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2.3 冷热点分布集中而稳定,但冷点及相关区域占比较高
如图2,新疆旅游经济热点区为Z(G*i)为正且显著的县(市),这些县(市)基本处于北疆中心区域,以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为核心,阿勒泰地区吐鲁番地区等为延伸,但热点区仅占新疆总面积的26.5%,冷点及相关区域所占比重较大;旅游经济冷点区集中在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以及和田地区。南疆地区交界闭塞,少数民族集中,通达性差,是新疆旅游经济冷点区的核心。
2.4 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分析
根据新疆旅游经济空间分异较大,两极分化较强,旅游经济空间发展失衡的特点,选取社会经济、旅游资源、交通网络和旅游基础设施等四大类:旅游人次、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旅行社个数等131个具体指标,用SPSS17.0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分析方法,深入研究影响旅游经济空间分异规律的形成机制。其中旅游资源优势度指标原始数据来自韩春鲜(2009)的研究成果,鉴于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关系密切,同时新疆旅游资源类型随时间变化较小,旅游资源优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概况,故作此分析本文其余数据来自《新疆统计年鉴》及经济普查数据,计算结果如表5,可分析得:
(1)交通可达性及旅游基础设施数量对新疆旅游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由于相关度越接近于1,二者的关联性越强,本文界定相关度大于0.5的指标为一级指标,小于0.5的指标为次级指标,由分析结果知,旅行社个数星级宾馆个数以及住宿和餐饮从业人员数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关度较高,旅客周转量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关度也接近于1呈高度相关,远高于人均CDP等次级相关指标,可见旅游基础设施尤其旅游交通与旅行社数量对新疆旅游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对此,我们应用标准差椭圆来对旅游交通旅游景点(含旅行社星级宾馆)这两类主要因素与旅游经济格局的形成做具体分析(见表6)。利用Arcgis10.1中椭圆分析功能可统计出全疆旅游景点的中心位于和静县(85.217809,43.328755),长半轴为6.84km,短半轴为2.72km,旅游景点椭圆面积约占全疆面积的34.7%,相对全疆空间分异系数较大,说明旅游景点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异;其次旅游景点分布成“东北-西南”的分布格局,方位角是68°,与旅游总收入分异趋势相似,因此是影响旅游总收入出现极化现象的主要原因。铁路线路呈“西南-东北”方向分布;与公路相比,铁路椭圆面积较小,分布集聚且主要集中在旅游热点区,可以看出,铁路对旅游经济影响效应要高于公路。
(2)旅游资源优势度对旅游实现更加重要
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少,对旅游经济造成影响不显著,游客更加注重旅游资源的优势度,在注重休闲与体验的旅游时代,旅游资源的丰富度与品味度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新疆旅游资源丰富,品位度高,与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互补性强,有极强的吸引力,但总体上还基本处于“一流资源,二流交通三流开发”的状态,有许多具有开发潜力的资源还未得到合理开发,需要加强新疆A级精品景区建设,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交通区位对新疆旅游经济空间分异起着基础性作用
由图3可以发现,新疆省道和国道空间分异系数较大。南疆地区交通闭塞,铁路及公路数量少等级低,交通网络连通性差。覆盖度低。良好的交通区位使得新疆旅游经济热点区集聚于北疆,形成了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吐鲁番地区阿勒泰地区为延伸区的旅游热点区域,呈以热点区核心城市为中心沿交通网络向周边地区递减的格局,交通区位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3 结论
一、债权人不愿打官司的“三怕”心态
一怕“拔出萝卜带出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带有色彩的促销手段如信息费、好处费、回扣等应运而生,部分企业在业务往来中,有损公肥私、中饱私囊的问题,这往往也是经济纠纷发生的诱因之一。一旦发生纠纷,他们便极力逃避法律,采取消极的讨债方法,不惜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以达到相互掩盖的本文来源:文秘站 目的。
二怕诉讼费用支出过高。经济案件所需诉讼费用高于其他类型案件。一方面,债权人要按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交纳一定比例的案件受理费;另一方面,有的法院因经费紧张,还要债权人承担诉讼过程中的其他费用,特别是债务人在外地的,还要承担一些不应承担的额外费用如路费等,从而加重了债权人经济负担。所以,有些债权人打官司前首先考虑的是承担诸多费用是否“值得”。因此会出现以下几种心态:一是担心标的小,赢了官司,输了钱,得不偿失;二是担心审理后执行不了,为一纸文书,“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是担心费钱、费时、费力,不如把打官司的支出作为私下和解让步的条件,既节省人力和财力,又维持了“友好”关系。
三怕外地官司难打赢。经济纠纷涉及外地的较多,但一些法院在处理外地纠纷时存在有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观念,在处理外地债权人与本地债务人的经济纠纷案件中,千方百计地为本地一方找理由,刁难外地一方,造成执法不公。甚至有些地方的党政部门领导,为了本地利益,以权压法,干扰法院办案,所以形成外地债权人对当地法院不信任,债权人怕到外地诉讼的局面。债权人宁愿自我协商,也不愿到外地打官司受冷落。
二、消除债权人怕打官司心里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要主动上门宣传法律,注重案前调解和诉讼风险提示,讲求调解艺术。
(二)人民法院应尽量减轻债权人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严格收费标准,合理适用诉讼费用的缓、减、免政策,提高办案效率,杜绝“吃、拿、卡、要”和乱收费现象的发生,以“优质服务”赢得债权人的信赖。
(三)树立“立案审查时考虑执行,实体审理时着眼执行、案件审结后抓紧执行”的审执结合观念,力求做到案结事了,以实际行动消除当事人怕赢了官司不赢钱的畏诉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