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剖析

(1)开课背景。《Office高级应用》作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一门公共选修课,面向全院各专业学生,重点培养学生办公软件的高级操作技能,同时为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特别是二级考试通过率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由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综合构成。能力目标包括:掌握Office各组件的运行环境和视窗元素和高级应用技术;知识目标包括:了解Word主控文档与子文档的关系,掌握模板与文档的知识等;了解Excel的高级编辑功能,理解数组公式的使用和Excel高级筛选的知识等;掌握Powerpoint的模板、配色方案和母板的知识等;素质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和使用计算机的Office高级办公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计算机职业道德。

(3)核心内容。通过课程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熟练掌握word文档(页面、样式、域)的设置和长文档编制与修订(目录、索引、题注等);熟练掌握excel工作表、函数和公式,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和外部数据的导入导出;熟练掌握Powerpoint模版、配色方案、幻灯片放映、多媒体效果和演示文稿的输出。

2、学情分析

以2013-2014学年选课学生为分析对象,选课总人数为218人,涉及专业数25个,专业覆盖率达92.6%。按照选课专业来看,建筑类专业学生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分别占总人数比重的前两位,分别是40%和16%,其中以工程造价、软件技术和建筑工程技术这三个专业的学生占比最多(分别是17.4%、12.4%和6.7%)。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已基本覆盖我院各专业,并且以建筑类专业学生为主。这一方面与我院建筑类的学院的特点相符,同时也说明建筑类学生对Office软件应用技能的教学诉求较旺盛。通过访谈、提问、简单实操等手段深入了解和分析建筑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得出:一是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整体薄弱,学生对office软件的了解程度不够,应用能力较差;二是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均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提出明确要求,并对取得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二级证书提出明确要求。

3、在线考试平台现状。自2013年起,我院自行研发在线考试平台并经多次测试后投入使用。具体功能有:单独网络站点建立;实现在线组卷、在线阅卷、学生在线练习、成绩管理等考试基本功能;能够进行注册、自动身份识别、职责分配、题库和组卷方式审核管理、学院领导和部门领导查询和监督管理等。此平台已投入使用的服务器由2013年的1台增加到2014年的2台,计划2015年再增设1台。截止2015年6月,全院共建设题库238个,题库总量235044道,平均每门课程的题库量达988题,数据总量达3.43G。

二、设计思路和重点

1、设计思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目标,以计算机二级考试为重要参照,以改革《Office高级应用》课程考核方案为切入点,将模块化教学为重要手段,利用在线的考试平台,以建立并扩充试题库、完善和优化教学设计、开展电子教材建设、探索考纲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为具体落脚点,着力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具体内容。围绕“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的基本原则,为了达到锻炼学生核心能力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在线考试平台为基础从课程评价方案重设计作为切入点,主要调整如下:一是调整教学评价目标(考核目标),由原方案中的“通过二级考试”这样单一且偏向考试培训的目标调整为“以培养学生熟练使用Office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特别是二级)为辅”;二是调整考核方式,由原方案的“纯技能”考试调整为“理论+技能”,这个调整主要是基于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整体较低以及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变化;三是建立本课程的试题库;四是细化考核内容,强化过程性考核、淡化终结性测试,由原方案的“平时无考核,期末完成一个综合项目,所有学生均操作此项目”调整为“阶段性考核,按照三大教学模块分阶段开展。考核项目从题库中选取,学生不一定做同一个项目,教考分离”。

三、具体措施

1、组建改革实施团队。为了将改革的整体规划和改革思路落到实处,就必须构建一只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且熟悉本门课程的教师队伍。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队伍共有3位教师构成,职称结构合理(均为讲师及以上)、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具有优势(均为35岁左右的青年教师,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均承担过或正在承担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可满足本课程的实际教学要求。

2、建立试题库。题库(problem bank)是以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为依据,按照一定测试目标编制、收集的有相当数量和较高质量、附有试题性能参数(属性)、并经过分类编码的考题的有序集合。试题要标准、科学、准确,不可相互牵连、相互矛盾;试题库要适时更新,不能一劳永逸,要不断充实、更新,以适应学科发展和考生水平变化。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即是建立试题库,包括理论题与操作题。理论试题以等级考试的要求为原则,以够用为度;操作试题基于实际应用,保证足够数量,从而改变以往考题单一、与等级考试相脱节、与真实工作任务联系也不紧密的问题。

3、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试题库的建设后任课教师可不再负责试卷的命题和阅卷工作 ,形成了教学和考核之间的制约,这势必会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本门课程的教学基于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office软件的高级应用)设计了三大模块7个任务,每个模块突出一项技能,每个任务解决典型案例。三大模块是:word高级应用模块、excel高级应用模块、PPT高级应用模块;7个任务是:红头文件制作、组织结构图制作、长文档制作、成绩表、销售表、信息表、演示文稿制作。三大教学模块的设计融合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三大考核模块,任务设计引入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典型案例,既增强学生应对实际办公任务的能力,也使学生提前了解与适应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特别是二级考试)。

4、自编教材。我国正面临着教育改革的艰巨任务,教材改革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其中推行自编教材是该改革中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编排知识点,完全按项目运作所需的知识+技能体系设置结构。要选择难度适中的项目,要符合本层次学生的整体水平,如果项目设计的太难,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导致自信心也会下降;如果项目设计的太简单,不能起到锻炼学生的作用。我们选择典型的项目作为课程教学的载体,按照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所涉及的范围,将课程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WORD的高级应用,第二部分主要介绍EXCEL的高级应用,第三部分主要介绍PPT的高级应用。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贯穿到整个课程中;课程最后结合计算机二级考试内容,进行知识的综合应用。

四、实际效果

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多模态

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交际模式的多样并存;网络平台的逐步完善带来了文化资源的多元共享。大量非语言模态的符号(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已经积极地参与到口头的和书面的意义资源的构建,并取代了语言符号和伴语言符号(如表情、手势等)在交际活动中的主流地位。文化的多元化和交际的多模态化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加速了电化教育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话语形式、课堂教学组织也随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基于语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基于交际的多模态教学模式转变。

本文以多模态话语理论为框架,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探讨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可行性方案。

一.多模态话语理论框架

语言是一种交际意义资源。在交际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使用不同模态的社会符号,调动交际双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知渠道(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以实现成功的意义互动。多模态话语理论关注的是交际意义资源的多模态性,以及各种模态的符号系统之间的关系。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遵循功能语言学的研究传统,将语言的纯理功能拓展到其它模态的符号系统[1],探讨它们如何发挥互补、协作的作用,合力共现完整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目前,多模态话语理论已被尝试性地应用于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相关研究领域。

二.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而学习是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获得[2]。教学设计(Instruction Design)是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目的,以及为满足这些需求而设计的教学系统的全过程[3]。

英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跨学科的交际活动;课堂教学是这种交际活动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学习动力的存续和学习进程的推进。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以提高学习效果为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征提供学习支持。当前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呈现多学科整合的趋势。

2.1 多模态话语理论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启示

以多模态话语理论为框架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够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宏观调控和对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课堂教学由单模态的静态活动转化为多层次的动态互动,使学习者在多模态的“教”、“学”互动中获得交际意义的构建能力。

多模态话语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有如下启示。首先,传统的单模态教学局限于口头的或书面的具体言语,脱离真实的目标语语境。网络环境为课堂教学创造了丰富的多模态的教学资源――各种模态的符号系统――去构建目标语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为培养学习者对多模态符号的感知能力和识读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其次,多模态的话语方式贯穿了课堂“教”、“学”互动的全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以及教学内容调配和传输的主体,教师可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布局和阶段性设计,如利用多模态的课堂教学环境和设施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习得识读目标语和母语的文化差异。

2.2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纽带,需要设计者将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跨学科理论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教学设计是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的桥梁,需要设计者引导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资源的共享和共建。本文探讨的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是指课多模态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多模态教学资源的设计。

多模态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学习者与教学资源三位一体的动态交际过程。在构建多模态的教学过程之前,教师首先应全面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和现有知识等要素,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等进行整体设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模态的教学资源(PPT课件、视频片段、音频资料)发出多模态话语(声音、板书、手势等),激发学习者视觉(PPT课件、板书、纸质教材)、听觉(音频资料、教师讲解、回答问题、小组活动)等多种感知渠道传递教学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多模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将设计好的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协作、评估等方式实现英语学习的目标,最终构建听、说、读、写、译等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

三.结语

本文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阐述了多模态话语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启示,探讨了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可行性方案。

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平台的逐步完善为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深刻变革――教学资源的多模态化和教学过程的多模态化。在文化多元化和交际多模态化的大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整体设计,还应对课堂教学的各阶段分别设计。在多模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度选择、合理调配各种模态的教学资源是培养学生构建多模态意义资源进行交际的关键。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教学评估手段对各种模态的教学资源的比例进行科学地选择和搭配,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是下一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德禄. 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 2010, 5.

[2]田慧生, 李如密. 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287-288.

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114-01

教学设计对于所有科目的教学都是很有帮助的,其设计方案能够引导教师规划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活动等内容,从而创建出更多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课程设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意义重大。

一、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出现的不足

小学数学课堂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指导,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计划。但从实际情况看,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信息收集。课堂开始之前,教师没有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导致备课效率低下。由于小学数学题材内容简单,但教师往往忽略课前准备工作,这使得课堂教学没有了“引导”,课堂上只是想到哪里就讲哪里,课堂缺乏连贯性,学生们听课的积极性难以被带动,这对于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知识连接。教师课堂缺少连贯性,多数内容都局限于教材的信息上。大部分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没有对学生掌握数学的能力给予重视,使得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阻碍。教师在课堂上断断续续地讲课过程,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兴致被减弱。尤其特别是数学思维的养成方面.这必然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

(三)学生主体。课程设计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小学生本应是活泼好动的,它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显现出活跃的一面。而现实课堂情况确实,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主导”,这与新课标教学内容明显不符。

二、提高课堂设计效率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育是一个教、学双方面协调的工作,教师不得仅仅重视于“教”或者“学”,而是要争取控制好两个过程。这些都是课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保证小学数学教育效率改善的基础。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师需从以下几点对课堂设计进行优化改进。

(一)重视教材的创造性。教材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参考资料,教材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则是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创造性的教材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性。这就需要教师们根据原有的书本教材进行创新调整,对数学教学内容含义深入分析,把握好重点后进行教材创新。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必须压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做好教学秩序的安排,引导学生逐渐理解知识内涵。课堂教学设计还要处理好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等问题,不断增强练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对于一些旧的教材,教师要敢于弃用,选择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如:上到“圆的认识”这一章节,当学生掌握“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一规律后,其能够知道相同平面图形里存在等长线段的还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而且等长的线段分别有3条、4条、5条……接着指引学生将不同的正多边形排成一排,正三角形站第1个,正方形站第2个,正五边形站第3个,最终则会出现“圆”。利用这样的操作环节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得到提高,改善学生们的数学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永远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小学数学教育必须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没有学生参与的数学教育是失败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安排时必须要围绕着学生开展活动,这样才能发挥出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则能够正确看待数学知识,从而不断审视到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这些对于教师的工作则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教学时我们必须要注重各项实践活动安排,适当的数学实践是学生知识表达能力提高的条件。教学设计中对“体验式”课程安排也要适当增加,在体体验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学生在感触到数学知识之后,其能够产生大部分的认识效应,对于知识产生主观能动性,从而让教学过程顺利开展实施。

(三)重视思维的发展性。活跃的思维能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内涵,尽快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可在大脑思维里形成良好的意识,促进学生矛盾的缓解。这提醒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对知识实施静态梳理外,还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意识进行科学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全面活跃发展。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需要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如:“底面积乘高是否等于长方体体积”、“底面积是否等于长乘宽”等,让学生思考后得出“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这一理论定理。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教学流程,其学习活动过程本质上属于一个思维聚合和发散交错的环节。发散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其能够保证小学数学教师原设计的学习活动过程给学生思维发展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对安定的条件下学习探索。

三、结语

综上所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需从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从而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性,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M].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7,11.

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 高中物理 高效性 有策略 方法

高中阶段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获得更多的物理知识呢?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探究,积极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笔者结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际,就此问题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科学周密安排,选择最优方案

课前准备是做好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该全面考虑,综合分析。

1.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设计教学

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态度、学习习惯等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围绕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进行教学设计,确保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相吻合,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深入钻研教材,有效取舍,整合教材内容

教师要明确教材编者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需要,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补充,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

3.集体备课与个人构思相结合,构建最优化的教学学案

教师设计出教学初案,并和备课组成员一起广泛讨论,最后根据讨论意见进行修改,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形成最优化的教学学案。

二、做好课前预习,夯实课堂基础

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有更加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特别是一些物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在课堂教学中跟不上教学进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预习。因此,加强课前预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必须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基础性、难度小的预习任务,让这些学生找到预习的乐趣和信心,从而逐渐掌握预习方法,形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上,要进行预习效果检验,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进一步增强预习的实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精心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兴趣

1.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优势,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多媒体具有集声音、文字、图片、动画为一体的形象化展示功能,能够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是现代教学的主要辅教学手段,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功能。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背景资料,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弥补教材信息量不足的缺陷。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化实验操作,克服实际演示实验不便于观察或条件不足的弊端。在教学“动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时,笔者就充分借助了多媒体进行仿真操作,让实验过程更加清晰、准确地展现出来。

2.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行物理学习探究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以教学“认识运动”一课为例,笔者这样设置问题情境: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的画面,并提问:“假如你是文学家,你会如何描述飞船的运动?假如你是科学家,你又会如何描述呢?”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沉思一阵后,纷纷与同桌讨论,迫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由此可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四、创新实验教学,增强实验效果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从提升课堂效率,从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的角度出发,认真做好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1.根据不同类型、内容进行实验设计

教师在了解实验类型、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设计,这能够提高实验设计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落体运动加速度的研究”这一实验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利用频闪照相对钢球的下落速度进行研究。要求学生自己完成设计方案、调试装置、制作标尺、拍摄实验照片并进行分析以及制作实验报告等任务。教师仅在学生设计方案时给予一定的提示和指导,与学生一起讨论,并提供实验器材,再进行质疑、点拨,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成为主角。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自主学习模式,从而加深理解物理知识的层次。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来自于科学家们的异想天开。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假设。教师应该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猜想假设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尽快打开思路。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在进行斜面实验时,根据看到的几种不同的斜面进行分析。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得越远。学生凭直觉感觉到若平面非常光滑,小车就会运动得非常远。从而提出猜想——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外力影响,就会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五、发挥情感作用,构建高效课堂

教师上课时要热情洋溢、用词准确。自然科学不同于文学,是完全理性的思维过程,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降低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的课堂表现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又影响学生的成绩。一位优秀的物理教师不仅要具有严谨的理性气场,用词精确,还要能适当运用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以饱满的热情激发课堂的活力,同时体现高尚的情操。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对于知识的灌输起着促进作用。在讲课时,物理教师的表情、声音的抑扬顿挫、肢体动作等表现应当产生积极作用,营造动态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热情的气氛中保持思维的清晰,并不断积极地思考,保证课堂效率。

总之,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是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方向。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深入领会新课标提出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为重要目标,积极探寻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创新之路。科学周密地进行安排,采用最优教学方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夯实课堂基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创新实验教学,增强实验的有效性;发挥情感教育作用,想方设法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凤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概念构图 中学数学教学 教学应用

概念构图最早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仅是作为一种研究及评价工具使用。但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其理论也开始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并且人们发现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知识框架的系统化构建非常有效,通过概念构图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关于其在中学数学中的具体应用如下所示。

一、强化研究,形成知识概念图

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才能够对其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采用概念图形式,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分析,并与学生的实际知识了解情况相结合,以此形成相应的知识概念图。例如在《有理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数与代数”中的“有理数运算”是重要内容,需要对其进行重点表示。这节课讲解中涉及的两个方向分别是:有理数乘法法则及有理数乘法运算律,其是与本节课关联度较高的内容,规划到本节课内容中。在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时,首先需要学习有理数加法运算及减法运算、绝对值运算、小学算数等,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内容,同样可划分为另一个等级表示出来。学生在本节课内容学习结束之后,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有理数除法、乘方运算,并为之后的解方程、实数运算、函数知识及代数式运算等提供相应的基础,因此这些内容也采用其他等级进行表示。

教师在实际教学设计中可以依照以上方法,将课堂内容相关知识点采用不同等级方式进行划分,并系统化地总结在一起。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化地认识及学习知识点,而且有助于教师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强化思考,完善资源概念图

教师在进行教学资源概念图设计的时候,需要针对相应的主题教学深入思考。分层设置方式的应用能够减轻教师在思考过程中的认知负荷。例如在教学资源分析中,关于教学资源首先应该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分析有理数的来源;在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中需要涉及分类思想、符号化思想、表征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其次本节课重点应该是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模型表达方法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表征,则包括有情境表征、符号表征、图形表征、操作表征及语言表征等形式。最后这一节课的教学难点则是关于“负负得正”的认识,如(-2)×(-2)=-6等之类误解,主要原因则是受之前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负面影响作用。

在进行教学资源概念图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其分成三个方面:分别是数学文化,教学表征,以及学生学习难点及误解等,其中在数学文化中则可以设置出数学史、数学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及其他,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思考提供具体的方向。当然针对不同方向还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完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设计方案数量。

三、强化反思,优化知识概念图

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从多个方案中选择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以此构建最佳教学概念图。在此过程中,需要详细地对比分析多个教学概念图中方案的实际应用优缺点,基于此确定选择出最佳概念图,将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直观化呈现。比如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时,则可以思考可以采用哪些方式进行有理数乘法法则表达,或者依照什么样的教学顺序更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等等。在对“有理数乘法”的不同教学设计方案应用优缺点分别进行思考和对比之后,可以基于一定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最佳教学方案,并且制定相应的教学过程设计概念图。

另外,教师在概念构图中能够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方案,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概念图绘制。如在一个知识点学习中,可以采用卡片形式将概念全部写下来,分组将各个小组的概念卡片黏粘结在一起,并将其贴在白板或者纸上,依照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将它们进行上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如果学校有条件,就可以采用软件工具对这些概念进行移动,并将其采用相应的连接语句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关于概念图的认识,并且便于对其进行修改和调整。基于实际效果来看,还是主张学生进行手绘,虽然用计算机软件更便捷,但是需要相应的设备作为基础。反之,手绘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绘制,不会受到工具的限制,同时也能够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创作出更具有特色的概念图。并且在手绘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进行手动修改,也就是需要对概念图重复进行修改,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记忆,优化学生学习效果。

这样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依照具体需求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案,制定出最佳知识概念图。毋庸置疑在实际教学中,最佳教学设计方案自然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但可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质量,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来讲知识概念图的应用,可以强化知识记忆,提高知识认识的系统性,优化学生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