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选择阳光阅读答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118分)
1.
(3分)对号入座。
A
陆续
B
连续
C
继续
①小明________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详细记下了观察日记。
②同学们________走进电影院,准备观看影片《哈里·波特》。
③我们帮助小同学抬水后,________为小树苗培土。
2.
(3分)一字组多词。
强________
适________
展________
3.
(3分)选择合适的词语搭配。
留心________
纪律
遵守________
观察
认真________
读书
4.
(10分)比一比,再组词。
射________
箭________
猎________
雁________
裂________
躲________
简________
借________
燕________
列________
5.
(12分)辨字组词。
嘛________
诧________
酥________
票________
捶________
逛________
麻________
宅________
醒________
缥________
锤________
狂________
6.
(8分)多音字组词。
挑
tiǎo________
tiāo________
没méi________mò________
吐
tǔ________
tù________
便pián________biàn________
7.
(6分)比一比再组词。
娇________
修________
察________
骄________
休________
查________
8.
(9分)选一选,填一填。
坡
波
玻
________纹
________璃
山________
饭
返
贩
________回
吃________
________卖
昨
作
炸
________酱
________天
________为
9.
(3分)细读课文《花钟》第一段,我知道了“花儿开了”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描绘。我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
例:牵牛花吹起了小喇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0.
(6分)比一比再组词。
瓣________
燥________
圃________
辨________
操________
捕________
11.
(2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用来比喻那些________的人。
12.
(4分)看拼音写词语。
hé
shì
bì
miǎn
chí
dǐ
yù
pián
y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3.
(4分)写出反义词。
艳丽________ 密切________ 连续________ 干燥________
14.
(8分)音近字组词
近________
进________
讶________
芽________
谈________
淡________
列________
烈________
15.
(9分)读一读,写一写。
wèi
guò
néng
shǒu
bēi
cǎn
gū
dān
shī
qú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yù
hé
shè
jiàn
dǎ
liè
dà
yàn
dà
chī
yī
jī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6.
(3分)给“苏“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苏”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植物名;②指须状下垂物;③昏迷后醒过来。
Ⅰ沉睡了一冬天的小草苏醒了。________
Ⅱ紫苏的种子可以人药、榨油。________
Ⅲ安塞腰鼓那飞扬的流苏如同旋风一般。________
17.
(20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改为“被”字句)
(2)这难道不是真的吗?(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3)太阳升起来。(改为拟人句)
(4)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逐渐开放。(修改病句)
18.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贝被永远地留在了沙滩上了吗?
②孩子们不是发现了好看的贝壳吗?
二、阅读题
(共1题;共9分)
19.
(9分)阅读
我爱葵花
我爱葵花,因为它时时刻刻向着太阳。它不像别的花,在阳光的下,开出那么美那么艳的花。可是,一有东西把阳光遮住,就流泪了,就枯黄了,甚至倒在烂泥里,再也直不起腰来。如果谁遮住了投向葵花的阳光,它不懈怠,拼命地长呀长,直到越过障碍,见到阳光,才欢欣地端出一盘金色的种子。
我爱葵花,它不像有些花那么娇艳。它不会撒娇,不会打扮,不去故意讨人喜欢。只是一个劲儿往上长,直到把它的一切都奉献给阳光和生活在阳光里的人们。
(1)巧手填词语。
________ ________的阳光
________ ________的种子
(2)作者为什么爱葵花。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11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7-2、
17-3、
17-4、
18-1、
二、阅读题
(共1题;共9分)
【例1】(2012年江苏省宿迁市卷)填空。
(1)《朝花夕拾》中给“我”买《山海经》的人是_____。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_____(人名)战胜了伤寒,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在去基辅之前来到烈士公墓悼念战友。
(3)《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_____(国名)曾用两根特制的圆棍弹琴,国王、王后听了都非常满意。
(4)《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戴宗有道术,绑四个甲马,可日行八百里,他的江湖绰号是_____。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填空题,填写的内容是指定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国别。难易度为“易”。只要识记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的姓名、绰号、作者及其朝代或国别等即可顺利答出。
参考答案:(1)阿长(2)保尔·柯察金 (3)大人国(4)神行太保
【例2】(2012年江苏省盐城市卷)阅读下面名著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他想不到做官,发财,置买产业;他的能力只能拉车,他的最可靠的希望就是拉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他一天到晚思索这件事……有了车就足以抵得一切。
【乙】青春胜利了。A终于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A已经能够勉强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
(1)【甲】段中的“他”是_____,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他的最大梦想是_____。
(2)【乙】段中的 “A”是?_____,出自小说《??????》。他此次病未痊愈,便向团省委书记提出恢复团籍和_____的要求,体现了他的坚定信念和献身精神。
思路解析:这道题不仅考查考生对作品常识的识记,还考查了对作品情节的把握和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参考答案:(1)祥子 拥有一辆自己的车(2)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回(铁路)工厂
二、选择题
【例3】(2012年江苏省镇江市卷)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中有许多荒诞的故事。在飞岛国,如果人民抗缴税收,国王就把飞岛停在他们的头上,剥夺他们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
B.《名人传》中,贝多芬“惟其痛苦,才有快乐”这句充满豪情的名言,正是他一生的写照,今天已成了勇敢者的座右铭。
C.《父亲的病》中多次写医生开出的奇特药引,如陈莲河医生开出的最平常的药引是“蟋蟀一对”,而且“要原配”,目的是为了讽刺所谓的名医实际上是误人性命的庸医。
D. 在学校里,汤姆通过认真背诵《圣经》,积累到九张黄条,十张蓝条,凭此换取了学校颁发的奖品——一本《圣经》。
思路解析:这道选择题考查了较深层面的知识,从名著常识识记到内容的理解。做此类选择题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情节:校长规定,学生背诵《圣经》可以获得不同价值的票,有了十张黄票可以获得一本《圣经》,汤姆啥也不会背,用一堆小玩意跟同学换来了票,结果得到了《圣经》。
参考答案:D
三、表述题
【例4】(2012年河南省卷)从下面四部名著中任选一部,依照示例另写一段话,写出你阅读该名著的收获。
①《水浒传》 ②《骆驼祥子》 ③《安徒生童话》 ④ 《名人传》
示例:吴承恩的《西游记》滋养了我:从孙悟空身上我看到了爱憎分明,从沙和尚身上我看到了吃苦耐劳,从猪八戒身上我体悟到了憨厚的可爱。
思路解析:这道题既考查名著,又考查仿句能力,综合了两个考点。因此不仅应对名著进行深入细致地阅读,作好读书笔记,而且要注意在表述上符合题目要求。
参考答案:施耐庵的《水浒传》滋养了我:从吴用身上我看到了足智多谋,从晁盖身上我看到了义薄云天,从李逵身上我体悟到了率真的可贵。
【例5】(2012年云南省昆明市卷)同学们就名著阅读的问题发表了很多看法,以下是同学们发表的帖子。请仔细阅读后选择一组帖子,把你的看法填写在“回复框”内。
思路解析:这种题型较新,它巧妙地将名著与综合性学习综合起来考查,特别是这道题有较强的探究性,需要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提炼、归纳、概括,值得关注。
关键词:人文性 感性 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工具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然而,纵观现在的语文教学的状况,教师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理科式的条分缕析,肢解本来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文貌,探研所谓的微言大义,触及到文本的骨架,筋脉乃至神经未梢,学生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本身所具有的理解本能和创造需要被扼杀,语文的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语文课呼唤感性,语文课堂需要生命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
一、将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将看到的语言转化成说出的语言,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的加工编码,用自己的生活积淀来理解或再创造原文,从而将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将作者思想的光辉转变成自己内化的情感。可见阅读具有全息性、体验性、内隐性的特点,阅读的内隐性,表现为读者与文本的之间的“会意”,也就是指作者与读者心灵突发性的“碰撞”,是双方情感的共鸣的结果。
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应该用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来替代学生阅读的艰苦求索。学生阅读是从模糊情态中获得独特认识和体验的过程,教师不应将知识点从文章整体中分离出来,进行“碎尸万段”式的剖析,也没有必要在自己认为十分重要,难懂的地方,细枝末节都不放过,而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要引导学生按照“寻言——明象——悟道”的顺序展开阅读,培养学生的内省体察能力和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思,以达到阅读的真正功用。
曾听两位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一位教师精心设计教案,把自己认为十分重要的段落分解成诸多细小问题,如“哪些语句能够表现蔺相如的深谋远虑?”“找一找,哪些地方描写能够表明蔺相如的胆识?”“如果蔺相如不是如此承诺的话,赵王能否让其出使……”在五六个问题的指导下,学生从完整的情结中把答案一个一个“抠”出来,一堂课没有让学生完整地读读课文,感受一下蔺相如有勇有谋的形象。在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写出“你眼中的蔺相如”时,学生无话可说,或只有“蔺相如你真是一位伟大的谋士”等空洞的言语。
学生与文本之间没有产生共鸣,自然不可能发自内心地对英雄人物产生敬仰。
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放一段渲染背景的音乐,在音乐声中教师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课文,让学生轻声地读读课文,找到自己最为感动或最能触动你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个体由于认知水平,情感体验的不同,所以给出答案的内容自然不尽相同,但每一个人发表的都是他自己的感受,教师要做的,是给那些体悟还不到位的稍作点拔,让其有豁然开朗之感。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英雄人物、英雄事迹感受相当深刻,这就是学生与文本之间难能可贵的“碰撞”。如果没有亲身去阅读、感悟,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碰撞?
二、改“窥一斑”为“知全豹”
语文教学和理科教学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理科的知识点是相当明确的,教学过程也就是知识点的掌握,各项技能的形成过程,而语文学科的学习并非是为了掌握每篇课文的知识点,每篇课文仅仅是案例而已,语文学习是阅读、感悟、欣赏的过程。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于将课文中蕴含的知识点从文本中剥离出来,进行各个击破式的繁琐分析,或者将知识物化为一张张雪片似的试卷,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完全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把语文课上得等同于理性居主导地位的理科课。
为了让学生有真切的感悟,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这样做,他在让学生反复阅读了文章后,让学生当当船夫,向“游人”吆喝,招揽游人来坐自己的小艇。这一做法,使得每个学生不仅仅去品读这一段文字,还主动地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由于学生个体感悟的不同,介绍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人侧重介绍小艇的舒适,有人侧重介绍自己行船之快,有人侧重自己驾船的安全性……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都不是机械照搬课文原话,而是经过自己感悟,再加工后,把原文的思想变成了自己的思想。
三、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教材不是不可挑战的金科玉律,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量筒,两者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教师要教会学生带着猜测,期待的心里和批判精神去阅读、评价作品。遇到疑难时,要善于提出假设,产生分歧时,要敢于进行“二度创作”。发现空白时,要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审视、填补。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有机结合。常用的方法有:
(一)移情法,让学生走入人物内心世界。我们往往会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而无法感受人物的心情,为了让学生能与课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唤起其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从而达到“我心换你心”的效果。
(二)读写结合,加深理解运用读写结合的办法,也是帮助学生进行感悟的好方法,许多老师经常运用。但我们也常常会发现有些读写的训练完全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效果。比如在上《猫》这一课时,课后让学生写一写想对老舍先生说的话,学生写来写去无非“老舍先生,你真喜欢猫啊!”“老舍先生,如此喜欢小动物说明你真的很善良!”,毫无意义;如果让学生想像满月的小猫来到卧室,来到厨房,来到花园了……它们会“闯些什么祸”呢?一方面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加深对小猫活泼可爱的体会,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理解老舍先生为什么那么喜欢猫。因此读写训练点的选择能否使对课文的感悟和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机结合是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中要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并在附录中明确列出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八种常见的修辞方法。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来看,修辞类题目经常以各种形式在基础知识、阅读考查中出现,分值一般2~3分。考查方式主要以选择、填空为主,题型有辨识、补写、品析、运用等。
【真题解析】
一、辨识类题目
【例1】(2012年湖北省随州市卷)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不同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D.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思路解析:这一组诗文名句中,A、C、D句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而B句则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B
【例2】(2012年山东省泰安市卷)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反问)
B.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比喻)
C.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
D.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排比)
思路解析:解答这道题目,应逐一对各句给出的修辞手法进行辨识,如果个别句难以判断,则要运用排除法加以排除。A句问而不答,是反问;B句把“多水的江南”说成“易碎的玻璃”,是比喻;C句写布谷鸟唱歌,是拟人;D句前两句用的是排比,但后面写鸟儿喊叫、乌云听出快乐,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D
技法归纳:解答修辞手法辨识型题目,前提是熟练掌握八种常用修辞方法的基本特征;方法是先寻找句子的特征,然后进行辨识,作出判断,指出每一个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力求全面准确;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直接选出答案或利用排除法选定答案。
二、仿写类题目
【例3】(2012年辽宁省抚顺市卷)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你的步伐,无论是轻快还是沉重,只要你肯起步就好;你的嗓音,无论是圆润还是嘶哑,只要你肯亮开就好;
思路解析:分析所给的例句,句式是“你的……,无论是……还是……,只要你……”,三个分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句必须是“你”的某一方面,第二个分句就第一个分句的内容给出两种特性,第三个分句作出某种动作性陈述。在仿写时应根据上述要求进行,句式要一致,内容要符合语境。
参考答案:你的故事,无论是新鲜还是老套,只要你肯倾诉就好。
【例4】(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卷)仿照示例,在“月亮”“雨水”“桥”中任选一个为对象,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要求符合对象特点,恰当运用修辞。
【示例】筷子:①一对恩爱夫妻,共同品尝酸甜苦辣。 ②总是挑挑拣拣,到头来却两手空空。
【仿句】
思路解析:首先分析例句,仿写一是从“筷子”携手合作为主人夹菜作出贡献这个角度进行的,仿写二是从人们使用筷子时总是举棋不定、挑三拣四这一特征描写的,两个句子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中第一句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仿写时首先应对所给对象进行分析,找出不同的仿写角度,然后再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月亮”非常寻常,特征很多,既可从阴晴圆缺这些角度来写,也可从它是靠太阳的光辉才能发光这一角度来写。“雨水”更是司空见惯,既可给自然万物滋润,充满奉献精神;也可带来洪涝灾害,影响人们的生活;还可帮人洗去污垢,却弄脏了自己,这些都是很好的仿写角度。“桥”则可以其如虹的独特形状这一角度来写,也可从桥方便人行走的角度来写。
参考答案:雨水:从天空中欢快地飘落,花草荡漾出陶醉的笑意;为了洗去大地的尘土,惹得自己污浊满身。
技法归纳:首先要准确把握例句特征,然后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从句式、关键词、语意等方面进行仿写。
三、品析类题目
【例5】(2012年湖北省荆州市卷)赏评下列广告:
例:共担风雨 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请你赏评(任选一则):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
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
思路解析:广告语一般会运用对偶、双关、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赏析时应围绕这些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展开。“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两句字数相同,句式工整,形成对偶,“小”“大”对比强烈,呼吁人们节约能源。“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则运用了拟人手法,提醒人们节约用水。
参考答案:示例一:运用了对偶和对比手法。句式工整流畅,“一小步”和“一大步”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随手关灯”看似小事,实则是关乎节能减排的国家大计,有很强的警示效果。示例二:运用拟人手法。滴滴答答的水声,提醒你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情趣盎然,易于接受。
【例6】(2012年北京市卷)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 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 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 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 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思路解析:本题四个选项是对语段中四个句子所运用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要求从中选错误一项。通过分析不难发现,D项中的反问句强调的是“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所给答案不准确。
参考答案:D
技法归纳:解答修辞手法品析类题目,先要熟练掌握八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看分析是否准确,最后得出答案。八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是: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四、运用类题目
【例7】(2012年湖北省荆州市卷)拟写标语。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思路解析:这道拟写题主题是“读书”,可围绕读书的作用、态度来拟写,还可围绕读书的方法、所读的书籍来写。既可运用对偶,也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题型解析】
一、直接设问类
1.设题举例
①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山东卷第20小题)
② 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湖南卷第17小题)
2.设题特点
这类题目的命题形式,以简答题型为主;题目中直接出现“结构”一词,直接考察学生对文章结构及相关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因其设问指向明确,要求简洁明了,所以把它归为直接设问类。上面两个例句中都直接出现了“结构”这一提示性强的字眼。
3.知识积累
例句中都有“结构上的作用”类的提示性强的关键字眼,这类常用的结构手法所起的作用一般有设置线索、制造悬念、埋设伏笔、过渡照应、衬托对比、抑扬结合、卒章显志等。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关注另一种“结构”的考查形式。该种考查形式一般这样设问: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2007年江西卷)。该例句就是对结构方式的考查,而例句①②是对结构上的作用的考查。文章的结构方式主要有:a.先总说再分说;b.先分说再总说;c.总说、分说、总说;d.递进,逐层深入形成递进;e.并列,分几方面分别介绍形成并列;f.承接,按照时空顺序形成承接;g.转折,先说一方面再说相反方面形成转折。我们在审题时千万不能将二者搞混淆了。
4.答题技巧
解答这类题目,以对文章“结构”类知识的熟练掌握为基础。解答的步骤,首先是根据题目要求,理出回答问题必须解决的问题,题目考查的是什么结构知识等;接着,迅速清理出文章结构的相关知识网络;然后迅速确定解答题目必需的相关知识点;再根据知识点的要求,认真阅读、分析文章,突破回答题目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整理思路,完成答案。
二 、间接考查类
1.设题举例
①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全国卷Ⅱ第14小题)
②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综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全国卷Ⅱ第16小题)
③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北京卷17小题题②)
④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广东卷第20小题)
⑤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浙江卷第12小题)
⑥文章开篇“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四川卷第14小题)
2.设题特点
该类题型中并不出现有关“结构”的文字,而只在题干出现“作用”这一提示性词语。但是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必须要以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分析或有关的文章结构知识为基础来作答。因此我们把这种间接的隐藏的考查形式归为间接考查类。上文罗列的6个例句中,其中例句①⑤⑥是间接的用“开头”一词代替了行文结构位置,行文结构位置的“作用”即暗含结构上的作用。其中例句②④隐蔽性更强,绕了两个圈,首先是要我们回到原文发现该句的位置,然后是依据行文结构位置判定结构上的作用。其中例句③则是从标题的角度考虑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要求考生有全局意识,扣紧中心,整体把握。
3.知识积累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往往从以下角度考虑:第一,在文首,开篇点题,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等。第二,在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等。第三,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等。标题主要作用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提示文章线索,表明或暗示文章主旨等。
4.答题技巧
完成这类题目,其步骤是,第一,透过现象看本质,迅速判断答题时要以什么样的“结构”的知识点去作分析解答。第二,回归原文检索出相关知识要点。第三,根据相关知识要点分析阅读文本,作出判断,尤其注意所分析文句、文段的位置。第四,形成答案。总之要学会从形式入手,巧借标志(标题、背景、标点符号、统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表达方式)帮助我们答题。以全国卷Ⅱ第14小题即例句①解答过程作说明:首先确定其是对结构上作用的间接考查,然后回归原文检索出开头三段的中心是挑明写作缘由,其次依据其“开头”位置选出“开门见山”、“总领下文”、“基调铺垫”等对应的结构上的作用,最后根据分数来设置几个答题要点,完成作答。
三、探究设问类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统一规划,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在2010年前全面推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综观各类阅读题,新课标卷特色之一就是新增探究题,那么“结构类”题型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下面通过几个2010年高考题来反映。
1.设题举例
①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陕西卷11题第4小题)
②“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辽宁卷11题第4小题)
③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安徽卷第13小题)
2.设题特点
探究开放性试题能充分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的要求,答案丰富、多元,一般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它不拘泥于一个模式、一种说法、一种表述、一个方面。
3.答题技巧
探究性试题从答案角度上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答案具有多元性的,即答案表述多种多样,说法不一,可以由原文或相关素材生发联想,可以围绕文本中心去展开,但“万变不离其宗”,须紧扣文本和试题作答。如例③安徽卷第13小题;二是题干中提供多种思维角度供选择,如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考生只要能从一个角度回答,做到有针对性,“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即可。
【实战演练】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迟子建
①立春的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②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度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了。
③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④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⑤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做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⑥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
2009年2月于大兴安岭
1.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直接设问题)
2.文章两处提到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们各自有何作用。(间接设问题)
3.有人说删除有关杭州的一段文字将更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你同意吗?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开放设问题)
【参考答案】
1.文章采用分总式阐述对北方一点点化开的春天的喜爱。①段为第一层次,分写,从反面说明北方的春天来得缓慢;②③④段为第二层次,分别从积雪霜花的化开和山坡春色的出现描绘春天是一点点化开的;⑤⑥段为第三层次,总写,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2.第一处引出对上文所写的“‘拼争’‘苦熬’出来的”春天的具体理性分析,使文章内容进一步深化;第二处在文章末尾总结全文,作为文章的中心句,卒章显志,突出文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