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专业医学知识

医学专业医学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专业医学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专业医学知识

医学专业医学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重要性;改进措施

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担负着为广大基层医疗单位服务的重任,一定程度上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决定着基层医疗水平。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也是一门非常重视实验性的学科。因此如何加强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面向基层和社区培养理论扎实,操作技能熟练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高等专科医疗卫生技术人才为目的,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宝鸡职院在实践教学中探索一些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正确认识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入门课、基础课、必修课,学好人体解剖学可为后续的医学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宝鸡职院于2010年招收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现在使用教材为《人体解剖学》(罗秀成、王志荣主编,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按照我院教学计划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时间为108学时(不含组织胚胎学),其中理论66学时,实验42学时。实验教学课时数占比近四成。可见实验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实验课学习,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思考能力,还可以解开学生心目中对人体结构的种种迷惑。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技巧和技能及耐心、细心的职业素质。为今后的实验临床操作及工作奠定基础。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用伦理学思想来规范学生,引导学生,爱护解剖实验标本,尊重解剖尸体。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树立珍惜生命,感恩生命的观念,强化学生的医德认知和医德情感教育。由此可见,对刚入门的医学生来说,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非常重要。

二、结合专业特色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正是侧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果缺少这个环节,为学生以后的医学临床知识学习带来隐患。例如:在讲解运动系统骨骼标本实验时,人体全身骨性标志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如胸穿、腰穿、心内注射及血管神经走形描述等都要用到。还有消化系统讲解阑尾在人体的体表投影点,是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三分之一交点处等。这是重点,以后临床工作中经常要用到。这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在实验教学上重点讲解和示教,并要求学生利用自身活标本,找到准确位置,把知识活学活用。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基础医学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采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趋成熟,多媒体教学成为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新补充教学手段。解剖学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相关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素材(如活体、标本、模型、动画、录像等)融为一体,巧妙的结合使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便于理解,有效弥补传统实验教具和实验教学的不足。例如:在讲述心脏的各腔室时,心瓣膜的形态在实验标本上难以观察到。多媒体软件中模拟瓣膜的形态,应用动画展示瓣膜的活动,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瓣膜是如何关闭房室口和动脉口,从而防止血液逆流。还有讲述神经系统传导通路时,教材中所示都是平面图。而多媒体软件可将感应器官、神经元及传导通路由浅入深一一串联起来,把平面结构还原成三维立体结构,把一些抽象的、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直观化,便于理解与记忆。然而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老师的讲解。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才能真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四、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以前解剖学实验成绩占总成绩比重小,只有10%。而且评分也一般是根据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和实验标本辨认来做为实验打分的依据,这样所得实验分数缺乏客观评价体系。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对学习解剖实验兴趣不高。为突出解剖实验的重要性,我们依据教学大纲,改革实验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实验标本辨认、考核方法多样化、计算平时成绩等形成多方面立体评价。增加了与临床专业有关的判断、理解、应用知识的考试比例,加大实验标本识别成绩的比例,对实验技能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由每次实验态度、动手能力、模型标本描述的条理性组成。例如:在实验操作考试中先将实验考核内容编号,学生采取抽签形式决定实验操作项目。首先简要书写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标本、实验方法、实验讨论和分析等内容,然后进行实验标本识别。最后根据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标本识别准确性综合打出成绩。这样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结语

总之,要提高高职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熟练,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高等专科医疗卫生技术人才,除以上方法外,还有许多需改进,如教材的建设,实验指导的编写,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验室设备的更新等。还需遵从医学教育的规律,理论和实验一体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真正适合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为培养应用型高质量医学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晓东.三年制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5(2)156-157. 

[2] 陶俊良,张东献.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局部解剖学的现状与对策[J].解剖学杂志,2015(3)374-375. 

[3] 蒋芳丽.浅谈如何提高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J].医药前沿,2013(7). 

[4] 熊彦娥,刘晓柳.在高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6)59~60. 

医学专业医学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技能

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就是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针对高职高专教育,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1]。我校自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以来,我们一直在着力探索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1 人才培养突出职业性

1.1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新医改方案》中指出“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专科临床医学教育指明了方向。《方案》又指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这从政策上指明了高职高专临床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的技术要求。根据《方案》要求和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确定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适度的医学理论基础、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较强的临床诊疗实践技能,拥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以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从事医疗、保健、预防、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工作。毕业以后能适应基层、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一线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2 改革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

为了保证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设置更为科学,针对性较强,我们邀请县级以下医疗卫生单位专家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结合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需求,展开分析、讨论,尽可能准确地定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最合适的就业岗位和培养方案。删除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无法开展的诊断技术和单病种治疗相关的知识内容;增加、充实部分专业重点课程中的实用技术内容;合理调整理论课程、实训课程、见习课程、综合培训课程之间的比例;重新规划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支撑与衔接等。

2 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临床医学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筑面积10000m2,包括临床技能综合实训室、常用诊疗技术实训室、多媒体心肺复苏实训室、物诊操作技能实训室、心电图实训室、影像诊断实训室、模拟手术室、外科实训室、妇产科实训室、儿科实训室、五官科实训室等44个实训室。仪器设备总价值1600多万元,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66台,实训基地为河南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坚持走“院系一体、医教结合”的专业发展特色之路,充分利用学校三所附属医院和64所校外实习基地的资源优势,把医院变成课堂。为学生早临床、早实践、多接触、多动手创造了条件,使培养的学生见识广,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同时也为我系教师实践锻炼及开展医学科研提供了有利条件。

3 院系一体化管理,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增加专业课教师中具有一线实践工作经历的比例。“校院一体,医教结合”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临床医学系则坚持走“院系一体、医教结合、共育英才”的专业发展特色之路。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三级综合医院)院长兼任临床医学系主任,医院各科室主任分别兼任各教研室主任。学校要求医院临床科室的执业医师应该承担一定量的临床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带教、实训带教或实习指导任务,期间享受专兼职教师待遇;要求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每5年中至少参加1年带薪带贴的临床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并把它作为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必备条件。同时学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专职教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无课时间到医院坐诊,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学校鼓励临床课教师与临床科室的执业医师职称的相互转评。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逐渐增加,专业课的理论讲授、实验教学、实训及实习带教全部由 “双师型”教师完成。

4 改变临床课程的考试内容和方式

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课以往都是在期末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结业考试,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现在我们把临床课考试改为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综合考试,考试方式为把每一门临床课的理论知识考试与实践技能考试衔接起来,设计为一个统一的考试,考试课成绩理论占80%,实验占20%,考查课成绩理论占60%,实验占40%,这样有利于对各门临床课实践技能部分和理论知识部分全面、系统的考查。另外增加了实习前的实训考试和实习后的技能考核。

5 改革临床实习的考核评价方式

以前对实习的评价是由毕业考试、实习鉴定和毕业论文三部分组成。改革后按照执业助理医师的考试方法进行,考试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知识考试范围以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实践技能考试实行三站式考试方法。整个考试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并与职业资格考试相接轨,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毕业后的考证能力。

由于院校一体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相一致,实践教学条件改善,双师队伍建设加强,临床课程及临床实习的考试内容与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毕业生不但知识结构合理,更具有熟练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符合基层一线医疗卫生机构的用人需求,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医学专业医学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班导师制;班导师

1班导师制工作的特点及意义

1.1导师制与班导师制简介

它由来已久,早在17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并始终是其本科教育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其一流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2]。近年来,我国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1]。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继而指导学生的思想、生活与学习[3]。起源于英国的导师制是强调导师对学生熏陶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每个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不多,一般不超过10人[4]。在我国的一些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的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导师制,即班导师制。这种制度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配备1名导师,对学生的学习以及个人成长进行指导[5]。班导师大部分由专业相关教师来承担,他们的工作不同于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而更多的是通过个人的师德师风、渊博的知识与积极、努力的生活态度去引导学生做人,指导学生做事。作者所在高校是一所医学院校,开展班导师制工作已经4年了,作者作为班导师中的一员,因此想结合所在学院开展临床医学本科生班导师制工作后的实践情况谈及感想,并对临床医学本科生班导师制的工作做进一步的探讨。

1.2班导师制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大学时期的成长对于年轻人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大学在扩招之后,大多数院校师资力量的增长难以跟上学生数量的增长,多数只能保障日常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往往一个系一个学年,1~2名辅导员管理5~10个班级,甚至10余个班级,而每个班级有25~35名学生,由于需要管理学生之多以及管理内容之繁琐,年级辅导员对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方面不够确切了解,往往也忽视了这些方面,因此对学生不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而且如果学生出现上述问题,不能及时而准确地解决。而这些方面对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身心健康发展及未来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其成才之路的基石。班导师都是甄选出来的相关专业全方位的优秀人才,他们能更了解及贴近学生。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及榜样,优秀自律的班导师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1.3医学院校班导师制工作的特点

(1)医学院校班导师制工作的必要性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日益凸显,国家及人民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同时对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步摆上日常,而这方面的培养不是短期内就能达到目标与取得效果的,需要长期的、及早的、规范化的熏陶与训练。因此“生理-心理-社会模式”并结合个性化辅导的医学生培养,是适应现代高校医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培养模式。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任课教师承担,思想政治及日常事务管理有辅导员负责,而心理疏导、未来职业规划及人文素养的指导,甚至科研兴趣的激发还没有得到更好的管理与引导。而这方面由既具备丰富的临床工作经历及教学经验,并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来承担更为适宜,由此班导师的角色应运而生。班导师是对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有效补充,侧重于心理疏导、人文素养、个性化成长、未来职业定位等方面的帮助,与辅导员共同携手,帮助学生做好未来职业规划及定位,有的放矢地为其做准备与努力。(2)医学院校班导师与其他院校班导师的区别王辰院士说过,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学[6],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特征。这也是与其他学科的主要区别。医学人文是医学科学、教育实践的重要部分,其范畴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及以上在医学中的应用,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我们都知道医疗上有三大法宝:药物、刀械、语言,其中语言所占作用超过50%。可见,在与病人的交流中临床医生把握主动权、融洽的谈话,提高医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尤为重要[7]。2012年《柳叶刀》的中国临床医学教育课程中,医学人文占1%,历史人文占4%,加起来只有5%,相比其他国家少很多[8]。显然,我国当前医学教育体系中人文教育薄弱。同时,医生的心态,内心的强大是最大的智慧,内心的安宁是最大的幸福,这些都在临床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是医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临床理论与技能,必备的人文素养及成熟的心态也是必要的。人文素养及良好的医生心态不是短期内就能行成与习惯的,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逐步培养、训练才能自身体现的一种修养。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医生的工作岗位,需要从医学生阶段就有计划、逐步地进行人文素养、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责任心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训练,因为只有循序渐进,才能最后有质的飞越。这方面从专业任课教师及辅导员方面获取的比较少。而一位有丰富临床实战经验、又具有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及良好人文素养及心态的班导师,会适时弥补这方面的欠缺。另外,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9],尤其需要经过不断实践,才能更好地领会及掌握的学科。因此,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里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也要更早地接触临床实践。理论在实践中应用,才能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而来自于临床一线工作的班导师能较多地、便利地让学生接触临床实践过程,并可进行适当的指导。(3)医学院校班导师制工作包括哪些内容学业多元化:裘法祖教授曾说过,一位好的医生应该做到三会,即会做(会开刀、会治病)、会说(会讲课和作学术报告)和会写(会撰写论文和总结报告)。也可以这样理解,会看病、会进行讲课宣教及会做科研与写论文。而这方面的指引不是专业理论学习就能感悟及了解的,是需要早期激发与熏陶,不断引导才能感兴趣及领会的。因此,尽早让学生培养与熟悉“三会”,如临床思维与技能,授课技巧及科研思维及态度。为日后成为全方位、高水平的医务工作者及科研工作者做准备,更好地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学风引导:要选择和培养优秀的班干部,根据学校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优良的班风,让乐观向上的积极思想、勤奋踏实的学习、做事方式,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深入并融入班级每位学生的思想中。同时,班导师也要自身不断努力进步,因为教师对学生最大的影响就是身体力行,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成才目标及方式。心理疏导:人是情感的存在,因此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失落、气馁、自我否定;嫉妒、强迫、焦虑;角色转换、交际困难及“网生代”孩子的敏感性强、网络依赖性强等情绪及心理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的具体了解及个别指导,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着重加强人文素养及良好心态的养成。职业规划:尽早了解本专业、本领域的发展规划是必要的,熟悉所指导学生的性格特点及个人兴趣,分别找每一位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未来职业规划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甚至他们的家庭背景。对于拟从事临床工作的学生,在假期可以让他们多参与到临床工作中来,包括义诊、患者宣教等活动。对于拟从事医学科研工作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走进实验室,参加实验室组会、科学报告、学术会议,并帮助教师从事简单的实验室工作等,同时鼓励学生要具有大胆创新的精神,养成严谨的科研态度。

2我校开展班导师制工作后的情况

自2015年起,大连医科大学开始实行班导师制,由来自一线临床工作的医、教、研骨干力量担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5年制的班导师。他们都是临床经验丰富,热衷于教学、责任心强的临床医生,全程参与学生本科阶段的培养,与辅导员一起成为求学阶段的“双师”领路人。在学生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本人也结合个人参与经历,谈下未来需要改进及加强的方面,总结如下。

2.1加强与临床实践更多的结合与融合

注重病例、实践教学,使课堂上的PBL、TBL、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真实地走进临床。同时,加强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如临床诊断学,在完成理论课、实践课之后,切实地深入临床,这样能更好地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努力做到学一门课程,熟练掌握这一门临床基本技能。同时,在临床课程学完之后,也可以协助任课教师进行答疑解惑。避免将来高年级进入临床实习之后,对过往知识掌握不牢的遗忘。因此,希望班导师能更多地协助授课教师,更扎实地掌握临床相关课程的学习,尤其临床实践部分。

2.2增加并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医学是门研究型学科,医生必须要做研究,包括临床与基础研究。因为临床医学———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优秀的医生也都是很好的科研工作者。因此,培养学生从本科阶段就形成敏锐的视角,大胆的思考与创新,并逐步形成对科研的兴趣与动力;同时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研思维与态度。因此,在科研方面的培养有待加强,具体可以多做些科研讲座与学术会议,而且更多是贴近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激发学生的科研激情。

2.3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大多数人们有这样的观念,评价一位优秀的医学生往往只注重成绩的好坏;评价一位医生的医术水平高低也仅仅关注他掌握的先进医学技术。这些都是不全面的,忽略了驾驭医学知识及医学技术的核心———人文素养。有了良好人文素养的参与,才能更恰如其分地应用知识与技术。而作为班导师,若想更好地指导学生,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如多读经典的文学作品,以弥补人间情感、社会经历、社会矛盾等方面的不足。多培养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培养不同的情操。把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事情与学生分享,也鼓励学生多做以上方面的训练,不要较多地沉溺于网络小说及游戏等。目前担当班导师工作的教师、医生都很忙,人文素养的加强以尽量融入平时的碎片时间,集跬步终究会至千里。

2.4多与学生交流

班导师的本职工作时间与学生的上课时间都比较紧张,有的医学院校与教学医院的距离比较远,这些必然减少了双方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虽然现在有微信、电子邮件等便捷的网络交流工具,但感受不到彼此的真诚与真心,不能更好地解决个人诉求。因此,可以在周末组织以读书、体育活动、福利院、养老院公益活动等方式的见面机会,可以每月或每两月开展一次,既可以坦诚交流,也可以使双方得到心灵与身体的锻炼。因为人与人之间只有进行面对面的多交流、沟通才能更拉近彼此内心的距离,增加信任感,才能更好地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从而进行个性化指导。

2.5支持班导师工作

班导师都是挑选出来在医、教、研及师德、医德方面优秀的教师,都能胜任班导师的工作。但是可能因为日常工作的忙碌及其他一些客观原因,班导师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管理学生,从而减少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的班级因为人数较多而不能做好个别指导;同时举行班级全体活动也有难度。因此,学校和附属教学医院可以加强对班导师工作的重视,班导师制工作不是仅仅各位教师自己的工作与责任,而是学校与附属教学医院来更好培养医学人才的制度。因此,相关负责部门如学工部可以多为班导师与学生安排活动时间。同时也可以减少每位班导师所管理的学生数量,目前我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导师,学生人数在25~30名左右,如果班导师数量充足,可以每班配备2~3名班导师,以1名有经验的班导师为主,其余1~2名副班导师协助开展工作,方便班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管理,把工作更细化。班导师必须有效地与辅导员进行沟通与协调,保障辅导员的主体管理地位,班导师提供最大最优的帮助。

2.6班导师之家

担当班导师工作,一定会在工作中或多或少遇到问题及有所感悟。因此,可以定期举行班导师交流、沙龙,大家互相取经、分享经验,包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如果是共性问题,可以共同、集中解决。这样,可以让班导师制工作更高效、良性地运转。同时,对新任班导师需要进行岗前培训,也可以从副班导师做起,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医学专业医学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 毕业实习 问题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81-01

医学影像学专业作为一门新兴起的学科,近十年来发展迅速。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进行影像的机器设备不断更新,对即将从事这门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就尤为重要了。毕业之前的实习成为学生适应将来的工作环境,夯实所学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实习的质量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究其原因,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来自外界的因素。

某医学影像学专业对“影响各种实习教学的负面因素”进行了调查,主要包括“实习教师的相关问题”“实习教学资源相对紧张”“各种社会活动和医患关系”“与教学无关的集体活动”“找工作”“谈恋爱”“考研相关影响”等。要求学生根据亲身体验,填写这种因素是否对自身实习造成负面效应。结果显示以上影响毕业实习的负面因素排序如下:“考研相关影响”(95.12%)、“找工作”(75.56%)、“实习教师的相关问题”(58.97%)、“实习教学资源相对紧张”(46.48%)。从该调查中,我们看到了影响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实习质量的诸多因素。

一、考研因素的影响

近些年,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增高,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大学本科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选择考研之路来规避就业的风险。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在这种大的趋势下,也顺应其潮流,纷纷走上了考研之路。而考研的准备最后阶段正好是学生处于毕业实习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考研当中,把毕业实习当成负担,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而那些带实习的教师,也处于同情的态度,对考研学生的实习不加以管理,试图为他们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

二、找工作因素的影响

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同学都想在第一时间找到理想的工作。“早下手”成为他们的主导思想。当实习开始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去找工作。用人单位往往采取“试工”方法。少则一个星期,多则几个月,让学生们“义务劳动”。学生们为了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敢于尝试各种“试工”。由于忙于试工,就对毕业之前的实习忽略了。一部分带教老师认为:“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难,不要耽误了学生的工作”,对学生的“试工”采取默许的态度,从而忽略了毕业实习,严重影响了毕业实习的质量。

三、实习资源紧张的影响

学生的毕业实习多数都是走到各个医院,由真正的医生带领学生学习。对于大而好的医院,患者非常多,带教医生忙于工作,对于在一旁实习的学生,无暇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对于小而差的医院,进行影像的机器设备不够先进,很难发挥影像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由于医院的条件有限,进行直接实践的机会就会受到限制。

由于种种因素,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实习无用”,对毕业之前的实习采取漠视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从思想上解决源头问题。对于考研和着急找工作的学生,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确毕业实习绝对不是走过场。对于考研中专业课的复习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现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有部分考题是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学到,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不仅对学生的考研有利,对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也是很有利的。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水平高低,是通过实践检验的。所以,无论是考研的试题,还是各种“试工”,都离不开这个重要的实习期的过渡。这样让学生对实习有了明确的认识。

其次,加强对带教教师或者医生的管理。让带教教师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为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做好指导。要求带教教师对摄片技术要手把手一个位置一个位置地教,报告一张一张地改,每项技术要领要求学生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做到放手不放眼,放手不放心,放手不放任。坚决避免教会学生几个重要的观察点,就甩手不管的情况发生。

再次,扩大实习资源,为学生的实习提供足够的资源。客观环境的限制,已经成为学生漠视实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学校要和实习单位做好工作。对于患者多的医院,在患者多时,让学生做好帮手工作,在患者少时,可以让带教教师做好指导工作。还可以让学生实行晚上跟班、值班制度,晚上的急诊报告由学生先写,老师把关,一方面可以利用晚上安静的时间带教,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书写急诊报告的能力,以增加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孙梯业,朱锡光,颜伟等.医学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5,15(3):308-310.

医学专业医学知识范文第5篇

蔡曼涛 杨耀辉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一外语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型人才转向复合型外语人才。随着对外交流的进一步加深,在商贸谈判、业务洽谈、互访、涉外接待等涉外交往中急需精通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进行英汉翻译的人才。本文就如何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开展好翻译教学工作提出一点粗浅之见。

一、翻译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交流已经扩大到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英语不仅在对外合作交流方面,而且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工具性和应用型功能越来越突出。企事业单位涉外机关、旅游、宾馆等都需要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人才,国际金融、涉外贸易、招商引资、技术引进、国际运输、涉外保险、对外劳务承包与合同等等都需要英语基础知识扎实同时又有专业知识的综合技能人才。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益发重要。为了将语言所承载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合作方,翻译这个涉及听、说和写的综合交际能力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有调查显示,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其英语水平主要体现在口译和笔译的能力,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也可以从翻译能力中间接体现出来。就语言本身而言,英语运用能力考察又主要集中在翻译和写作上。翻译不仅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语言能力,全方位检测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与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南此可见,语言的内在要求,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决定了翻译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教学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课与翻译教学的定位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的《高职高专英语英语课程基本教学要求》中对于翻译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借助词典将中等偏下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翻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翻译是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规定的必考部分,既有一般性也有实用性内容,得分占测试总分百分之二十,是应用能力考试的重要部分。同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毕业生应该具有技术应用能力强的特点。翻译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翻译技能,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用外语能力。因此,翻译课应该具有与专业主干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  学术界近年来对于翻译教学有了广泛的讨论。Jean Delisle提出教学翻译或学校翻译的概念,Daniel Gile也对教学翻译与专业翻译做了区别论述,穆雷按照教学的目的将翻译教学分为三类。此外,罗选民、方梦之等也有相关论述。国内很多学者认同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区分。笔者认为,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翻译课应该定位于倾向教学翻译的翻译教学。虽然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翻译课在课程设置与训练时间上都与培养专业翻译的翻译教学有着质和量的区别,但是客观上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起翻译训练的作用,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双语能力。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培养的不是专业翻译,但是它培养的学生需要能够胜任一定层面上的翻译工作,从本质上说应属于培养译员而进行的而进行的翻译教学。

三、对离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的思考

1,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可以说翻译(口译+笔译)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因为它能考查学生听力、口语、语法、词汇、阅读、理解、修辞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译文能直接反映学习者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能力的状况,且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模糊。然而长期以来翻译一直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翻译练习中存在种种问题,现象屡见不鲜,不是语肓基础不够扎实出现理解错误,就是囿于英语结构或汉语言文字功底薄弱而表达不清。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学生语言基础薄弱,对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对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词汇和语言结构差异缺乏了解,同时对于英汉文化、社会背景差异缺乏足够的了解,缺乏翻译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这反映出学生在语言知识的综合利用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也提出翻译教学如何突出能力培养的问题。

2,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的思考

2,1加强学生语言能力

翻译是用两种语言进行的语言活动。学生的英语水平直接决定译文的质量,而其中文水平对于译文质量的影响亦不容忽略。因此翻译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反而为了提高学生翻译的质量,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的中文修养。最终达到通过加强学生的双语语言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技能。

2,2在教学中摆正语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用翻译能力

翻译的习惯性思维常会产生一些非常不符合语言习惯的译文,甚至导致错误的翻译,例如尽量保留原文的形象、用词、句法、词序等。而翻译初学者又尤其容易受制于翻译的习惯性思维,一直停留在字面翻译的阶段。因此如何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科学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篇贯通能力,建立翻译意识,培养正确的翻译概念也是翻译教学需要考虑到的问题。  2,3加强听说技能的训练  高职高专英语翻译教学是笔译、口译双管齐下,但是却出现学生的口译能力低于笔译能力的现象。学生口译能力的不足除了专业知识和理论掌握不够导致口语表达能力偏低之外,主要表现在听说技能的欠缺。在口译中听懂是翻译的关键,表达能力往往影响翻译的效果。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信,感觉自己的能力与实际需要的语言能力相差较远,口译时容易情绪紧张造成理解错误;又或者由于听力较弱,对外国口音不熟悉,语句太长,词汇量不够而手足无措,因此在口译训练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听说技能的训练。  2,4教学内容应力求实用  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三年,这就意味着我们对他们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时间相对紧迫,所以教学内容必须下意识的突出实务应用型技能训练。有的毕业生步人职场后由于对实务陌生,所以常感到对实务翻译无从下笔或开口,比如不知如何做英文简历,处理业务文件或信函时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翻译保险单、协议书、确认书、委托书等一类实务中常要用到的文件和术语等等,这些都暴露出我们翻译教学中实务训练不足。因此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实务翻译训练,使学生在走人职场时能够进行一般的实务翻译。

2,5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

学习的过程就是协调习得社会组织的语言和行为的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可以使学习者更具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思辨,能够提供更易于个体的学习风格。事实证明,个性,动机、主观能动性、思想表达能力、对任务的态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翻译的过程。讲解翻译理论和方法并辅以练习加以理解和巩固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助于学生在人们阶段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翻译技能以及评价译文质量的能力。这种方法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会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性和创造性。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互动性,充分协调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翻译教学内容设置之间的关系,在翻译教学中引入任务型教学,创造类型多样的任务,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翻译能力。

2,6进行相应的课程研究,而不仅局限于教学研究

讲授翻译课程的教师在翻译理论知识和专业翻译实践能力上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到翻译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尽量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加翻译方面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同时应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这也就意味着翻译教师不仅应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还应该就课程规划、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课程功能、以及测验评鉴的原则与方法等进行翻译课程研究,用理性的方法解决翻译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一定理论框架内,最大限度地贴近翻译实际。通过这种课程研究解决翻译过程中影响决策的种种因素,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使用相应的方法进行翻译,以培养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