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翻译专业实训报告

翻译专业实训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翻译专业实训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翻译专业实训报告

翻译专业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专业设置双证课程专业实训一、高职应用日语专业的定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社会赋予高职高专教育的功能,也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基本理由。应用日语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围绕就业导向这一主线,我们为学生提供了适合个性发展的学业基础,确立了培养目标和规格,把专业定位归纳为“德、理、能、证”四个字。所谓“德”即具有从事本专业所必需的职业道德;“理”即具有从事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能”即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证”即“双证”:应用日语专业毕业证和应用日语专业职业能力资格证书。根据高职应用日语专业的定位,高职应用日语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掌握日语基础知识与应用日语进行交际的技能,能使用计算机处理相关实际操作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英语水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及行业准入资格,了解日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适应外经贸、外事、国际文化交流等应用日语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二、专业设置与人才市场需求的分析(一)开设应用日语专业适应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这也迎来了日语人才需求的高温热潮。2001年以来,中日贸易持续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据日本国驻华大使馆2006年3月的数字统计,2005年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额,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为804亿美元,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为1090亿美元。另外,据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2006年,中日贸易达到2073.6亿美元(日方统计为2113亿美元)。2007年1~5月,中日贸易总额为912.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5%,占中日外贸总额的11.4%。其中中国从日本进口增长18.4%,对日出口增加12%。截止2005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项目达35124个,合同投资金额786亿美元,实际投入金额534亿美元。随着全球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日两国经贸相互依存关系会进一步加深,对应用日语人才的需要量也会不断增加。(二)开设应用日语专业适应了外经贸发展的需要。据日本外务省的官方网站透露,现在日本在华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10万人,而且以平均每天还要诞生两家日资企业的速度在增加。因此,非常需要精通日语和熟悉日本商务习惯的人才来充实一般管理层及辅管理工作。我们从日资企业集中、日语人才缺口较大的上海地区的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在上海的日本公司和代表处已达7000余家。而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地区日企数量更达3万家,遍及金融、贸易、制造业等各大领域,再加上国内企业、欧美企业等因为业务关系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上涨,“瓜分”了相当一部分日语人才,更使得日语人才供给显得捉襟见肘,企业求贤若渴。这些都将给日语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非常大的空间。 (三)开设应用日语专业符合学生的择业需求。我校应用日语专业开设于2005年,专业方向主要为商务日语。尽管专业开设时间不长,但是每年的招生情况非常好。到目前为止,应用日语专业共招收121名,2007年夏季预计招生90~100名,这一扩招计划,反映了本专业的设置满足了广大学生的择业需求和志趣。据了解,日资企业越来越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从人才供应来看,明显不足。以上海为例,不少高校都开设了日语专业,但每年毕业生总量不超过千人;而从参加2004年“日语能力考试”考生数来看,上海仅为3万多人。这些与上海每年6~8万的日语人才需求有不小的差矩。因此应用日语专业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就业率高,学生报考的热情也就高。三、双证课程设置与能力需求的论证适应专业培养目标,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主线”的思想方针,设置了应用日语专业的职业必备能力及主要课程。见表1。图1职业必备能力分解及培养体系职业能力 专项能力 培养方式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日语能力 接受能力 日语读写、日语泛读、日语翻译 日语听说产出能力 日语读写、日语泛读、日语翻译、日本概况 日语听说互动能力 日语读写、日语泛读、日语翻译、日本概况 日语听说应用能力 商务翻译 日语读写、日语泛读、日语翻译、商务日语 日语听说、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商务文秘 日语读写、日语泛读、日语翻译、商务日语、日本概况、国贸实务、国贸概论 日语听说、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辅助能力 计算机 能力 公共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训练、、办公自动化第二外语 综合英语从以上体系分析中可知,双证课程主要体现在应用日语专业职业理论基础课程和职业能力主干课程。四、加强实验实训重要性的论证高职应用日语专业设置,要突出职业性、实用性,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胜任应用日语进行对外交流的业务,就要加强实验实训环节,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采用边教边练,边练边教的方法。应用日语专业实验实训内容主要包括:①职业能力主干课;②职业能力专项训练项目;③职业综合能力专项训练项目。加强实验实训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能力本位的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CBE)是当今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即能力结构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一般性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另一方面是具体工作环境的理解力,两者缺一不可。整合的能力观强调将一般素质与应用这种素质的具体环境联系起来。由此可见,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及创设职业环境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更显重要,而创设职业环境的关键就是重视实验实训和专业实习。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实践和实训,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规范的职业行为,真正达到应用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总之,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要筛选出与培养专业能力紧密相关的、就业后使用频率教高的知识内容,配合系统性的实践环节,形成以综合能力为培养中心,双证课程为特色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江永.中国与日本:变化中的“政冷经热”关系.人民出版社,2007.2

翻译专业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现存问题 改进建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经济交往的不断深入,许多公司或单位涉外业务交流越来越多,对公司接待人员、宾馆前台服务人员、外贸业务员、外贸公司制单员等涉外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技能水平要求看,这些岗位适合中专层次、具有一定的涉外英语应用能力及商务知识的学生。如何使中职学生较好地运用英语和商务知识处理相关业务,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及思考,针对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便引起同行的关注和思考。

一、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当前,许多中职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了“剑桥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函电”等商务知识与英语语言技能并重的课程。这些课程有助于拓宽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但是,在“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指导方案”中明确列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商务英语翻译”并未受到重视与关注,使得有着较强应用性、适用范围较广的翻译技能在中职阶段的习得中有所缺失。从广东省十四所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中职学校的情况来看,有5所学校曾开设过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但是到目前为止,仅有2所仍保留该课程。这些学校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诸如配套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成效不高等问题。针对中职商务英语翻译的教研成果非常少。笔者以“中职/中专商务英语翻译”为标题,检索了维普资讯网2000—2012年收录的论文后发现仅有2篇涉及这一领域,以同样的标题与范围在中国知网中的检索结果则为零。以上情况反映了中职阶段商务英语翻译教学面临的困境。

二、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与不足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及与同行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中职学校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乏配套的、适合中职阶段教学使用的翻译教材。

由于中职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开办的时间较短,许多核心课程虽列入教学指导方案,但未能开发出适应的教材。目前,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使用的商务英语翻译教材基本都是选自高职大专层次的教材,这些教材过于侧重理论性与专业性较强的单据、商务法规、公关文稿、合同等内容,较少涉及符合中职层次的跨文化常识、中西差异、日常生活、商务礼仪、求职面试等日常应用方面的内容。中职学生学习上述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较难理解与掌握,教学成效较低。

2.与商务英语翻译相关的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大多数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前期课程设置中开设了侧重语言基础的综合英语、听说课程和侧重商务应用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虽然使学生有一定的词汇、语法方面的积累,但低年级学生没有学习英汉对比、修辞、文化差异等方面内容,缺乏必要的翻译基础。此外,开设翻译课程的学校基本把它放在了高年级甚至第五、第六学期,造成翻译课程学时不足,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消化难度较高的理论与技巧。

3.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由于配套教材与中职层次的翻译教学资源的缺失,许多任课教师只能按照高职大专教材的编写思路按照章节顺序授课,按部就班地向学生讲解商务知识与翻译理论,这种“满堂灌”、“一言堂”的模式虽易于操作,但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中职学校在商务英语翻译的实训方面仍缺乏重视及必要的投入。由于缺乏翻译教学的实训资源与实训平台,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由于实训环节欠缺,较难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中职阶段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改进建议

鉴于上述问题,结合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在中职阶段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应尝试采取一些实质性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成效和满足经济发展对中职学生提出的技能要求。

1.选用适用的教材或按需编写校本教材。

中职阶段的教学对象和培养目标决定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并非以培养专业翻译人员为目标,因此,教材的选用应考虑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实用性和跨文化交际性为特征的商务英语翻译教材。这些教材应涵盖最基础的翻译技巧如同义词、近义词的选用,主动与被动,英汉句式差异所引起的表达差异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教材还应包含国际商务英汉翻译的理论与技巧和必备的背景知识;中西语言和文化差异;公司简介、产品说明书等语篇文体知识。

此外,鉴于中职阶段的配套翻译教材缺乏且高职高专的相关教材在难度与内容的选取上不尽如人意,开发有职业特色的校本商务英语翻译教材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基于以往编写中高职衔接的商务英语翻译教材的经验与教训,我对校本商务英语翻译教材的编写提出如下建议。

(1)编写校本教材应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接受能力,选择的词汇数量、语法、翻译技巧、案例和语篇的难度不应过大。总体而言,除去专业术语外,普通词汇可参考PETS二级与PETS三级的范围与难度。

(2)编写内容可突出中西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中西语言差异方面可以从被动语态、句子成分的排序、长句与复合句的拆分、直译与意译、不同词性的转译等方面着手。在文化差异方面可以加入饮食与餐桌礼仪、谚语与流行词汇、西方主要国家的风土人情、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商业习俗与惯例等方面的内容。

2.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成效。

商务英语翻译是一门需充分运用综合英语知识的课程,是在学生有一定的英汉语言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集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为一体的课程。笔者认为,翻译教学应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使各门相关学科在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中进行科学、系统的衔接。在低年级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双语语言基本功、普及人文社科等基本知识,完成英语语言类基础课程和国际贸易业务必备的专业课程,如《基础英语》、《英语语音与语法》、《英语阅读》、《英语应用文写作》、《欧美文化常识》、《商务礼仪》和《国际贸易实务》等,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和语言交际能力,并了解各种商务知识和不同国家、地区的语言与文化差异,为高年级各种应用文体翻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更新教学理念,实施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

中职英语教师应逐步更新教学理念,使翻译教学从“满堂灌”、“一言堂”变成精讲多练的师生互动型课堂,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其能学以致用。翻译理论的教学内容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从名片、标识语、商标和组织机构等章节的短语和简单句式的翻译逐渐过渡到单据与信用证的复合句和篇章翻译。翻译教学的实践环节可以采取模拟现场、小组合作情景翻译练习、演示报告、翻译评论、项目协作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在商务实训平台较完善的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在专业教师团队的引领下,组织学生合作完成一些翻译项目,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又能使学生在整体语言环境中学以致用。

随着社会对技能复合型、实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选用实用性和时效性较强的教学原则,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理实一体、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成效。众多参与一线教学的同行要积极参与该课程的教学研究,不断开拓出新思路、新方法,推动中职商务翻译教学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小向.试论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实践[J].消费导刊,2012(9):76.

翻译专业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复合型实用英语商务翻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11-0133-5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36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指出:“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少。因此,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进一步明确了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提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的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据此,高职院校商务翻译教学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既精通英语语言知识,又具有国际商务知识和翻译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商务翻译人才,即“通识型”人才(戴炜栋,2008: 71),以满足国内外企业对商务翻译人才不断扩大的需求。

然而,现今不少高校商务英语翻译专业教学由于受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影响,不能有效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实用商务翻译人才,主要体现在:1. 教学内容单一、手段单一、考核方式单一、教师队伍元素单一;2. 课堂教学表现为不注重翻译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只是通过翻译学翻译,就事论事,一味罗列现象,未从理论上进行阐述、解释、说明,一味强调授人以鱼而不授人以渔,只限于某一商务项目翻译,即重在“翻什么”,而不注重“如何翻”及其缘由,致使学生缺乏创新能力;3. 仍然遵循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授课方式、模式单一、方法陈旧,不能适应我国商务翻译人才培养要求,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种滞后性在高职教育中尤为明显。为此,本文倡导并试验商务翻译课中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

多元化理论最初由美国哲学家费耶阿本德(Paul Karl Feyerabend, 1924~1994)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反对单一、独断,主张开放型、创新型的方法,也就是“怎么都行”的认识(刘放桐,2000:539)。此理论用于教学,突出全方位、立体式思维,强调多取向、多视野、“多模态教学模式”(冯奇,2011:317),也就是辩证综合的教学模式(田式国,2001:293)。

而所谓商务英语翻译课中实践多元化教学模式,即是贯彻“英语、商务、实践”有机结合的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复合型实用人才培养思路;创立工学结合、课证一体教学体系,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训、技能竞赛相结合,校外翻译专家、行业兼职教师与课程专任教师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从教学内容、形式、方法、考核手段、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开展教学改革;探讨出一套针对商务英语翻译培养目标、商务英语翻译自身特点、高职学生实际、我国商务市场需求实际,适用于高职教育需要,符合职业行业特点的商务英语翻译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为学生商务翻译方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造就能适应并服务我国外贸新形势、新需求的真正复合型实用商务英语翻译人才。

1 .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尤其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内容单一、零碎,往往只介绍某一翻译方法,只涉及某一商务翻译现象,不重视理论依据、翻译本质学习;只介绍某一商务项目翻译,不重视对商务英语、汉语基本特点的介绍、对比研究,教学体例上多是由词到句的语法体例,多是采用“知识点+例句”,侧重句法层面,模式单一,使学生学习“只见树,不见林”,学到的知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理论性;翻译练习形式单一,与教学内容及实际脱节,多做单句机械性练习,较少做活用性练习尤其篇章练习。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教学中设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应体现多元化教学内容,即由商务英语知识+商务翻译基础理论及技巧知识+国际商务、外贸、旅游等知识+常用商务文体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等构成,突出商务翻译知识学习与人文素养教育并重,专业理论教育与实际技能培养并重原则,构建商务英语翻译理论教学体系和商务实用文体翻译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自行编写出了针对商务英语翻译培养目标、商务英语翻译自身特点、高职学生实际、我国商务市场需求实际,适用于高职教育需要,符合职业行业特点的英文商务翻译教材《A Course of Translation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2012年8月北京出版社出版,彭开明主编),以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为学生商务翻译方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突出商务主题、以综合学习商务英语总体特点为切入点的理念,注重在学习商务(文献、合同、信函、单证等)英语语言(包括用词、结构、语体风格)特点基础上开展翻译理论、技巧探讨,突出商务主题,体现商务翻译特点、学习理据,使教材架构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有利于培养有扎实基础、有发展潜力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2)商务英语翻译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它既注重商务能力的操练和培养,又必须打好语言技能的基础,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1)注重翻译理论及技巧的系统学习,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综合介绍商务英语语言文体特点后,就商务翻译标准(忠实、道地、同一性)、过程(理解与表达)及常用商务翻译方法及技巧专门作较全面、系统阐述,使学生对商务翻译基本性质、要求、过程及手段有一个整体概念和系统了解,而不是零碎的片面的印象,能把握翻译要素及主要注重方面;此外,在方法、技巧章节后,我们对反映商务英语共相的语言现象如缩略词等的构成、表现形式及其翻译作了专门介绍,这种学习具有普遍意义,能有助于学生掌握商务翻译的普遍规律,实践中举一反三,培养真正的商务翻译实用人才。2)致力于突破传统教学通过翻译学翻译、就事论事的方法,重视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将现代科学中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以及正在研究中的新观念、新方法应用于翻译学理论的探讨,运用语义学、语用学、对比语言学、修辞学、文体学、逻辑学、符号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近缘学科,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阐述翻译标准、过程、方法、技巧等,使其成为教学有机部分。

(3)重在双语对比的理念。翻译属于语际间的交际活动,涉及至少两门语言,翻译理论的探讨、方法和技巧的建立和翻译实践都离不开双语的对比研究。我们教学中,注重对英汉语言及商务英语和商务汉语在语言成分、修辞手段、交际功能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其共性以及各自异质性表现和双语的对应情况,以使翻译时能自觉地运用这些特点,重视一切难译的地方,认真地研究同一思想内容如何运用不同语言形式进行表达,有效提高实际商务翻译能力。

(4)练习中,注意将翻译实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机械性练习与活用性练习相结合,句子翻译与语篇翻译相结合。

2 . 实施多元化教学形式

传统翻译教学方式单一,基本上局限于课堂,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作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结果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学到一些不完整的模糊不清的知识,理论与实际脱节,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为了扭转这种状况,我们提出实施多元化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与翻译实训、翻译竞赛、翻译讲座等相结合,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使教学生动活泼、充实、丰富多彩、仿真感强,实效,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课堂教学我们改静态、单一方式为动态、综合形式,在有针对性介绍必要的翻译理论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仿真式教学,进行现场模拟、演示报告、翻译点评等实景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外贸谈判翻译、旅游翻译等课堂仿真活动。这样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逼真、收效大。要特别提及的是,我们课堂上进行的翻译点评较有特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课堂最后一刻钟左右时间作佳译欣赏讲评,也就是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有学习价值的佳译就原文风格、内容理解、传译方面作画龙点睛的双语对照讲评,这样能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学到高招;二是对学生作业主要是篇章练习作专门讲评,首先对原文的文体风格及语言特点及翻译中拟注意方面和可运用的方法、技巧作要点提示,然后针对一些大多学生较难理解、传译的句子作重点剖析、订正,最后给出老师自己的译文,学生反映这样学习影响深刻,具有醒目作用。

翻译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接受翻译任务及在线作坊翻译实践等进一步巩固、强化、检验课堂教学,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因而课后翻译实训是课堂教学的后续和必然。我们的做法是,在基础性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大量的课外实践机会,针对特定教学内容,通过接受企业翻译任务及与实训基地即广州某翻译有限公司等合作实践,要求学生分组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一些较简易的产品介绍、使用说明书、商务信函、广告、导游、合同等英译汉或者汉译英。大家感到,这种学习刺刀见红,能够提高大家的翻译实战能力,立竿见影。此外,我们还不时开展翻译竞赛,以活跃外语学习气氛,检验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比如2011年5月5日开展了商务翻译竞赛活动。竞赛在09、10级商务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学生中进行,报名参赛人员共43名。本次竞赛为英译汉单向翻译,翻译材料取自徐锡华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级商务口笔译:笔译篇》(2009年)一书,内容为“谈判策略”,篇幅为约1000英语单词,难度适中。竞赛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时间150分钟。竞赛较为成功,大多译文基本忠实、道地、符合一致性原则,参赛人员全部及格以上,其中70分以上26人,80分以上8人,90分以上4人。考虑到教育部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翻译课教学要求对翻译速度要求每小时300字左右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底子,应该说这一结果较为难得。

在开展分级教学、因材施教过程中,我校翻译课程组为了加速优秀人才培养,采用了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每年选拔各班成绩出色、笔译能力都较强的学生举办Top Class,开办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认证辅导班,实施课证一体,取得了良好效果,如2010年5月组织09级大二学生参加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统一考试(初级),72人参考,通过的达60人之多,并且其中获优秀(85分以上)者2人,良好(75分以上)5人。这一做法在江西省高校外语界中属于首创,现已成了本课程固定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实施因材施教,举办精英班是高职院校快出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能有效促进整体教学质量。

3 . 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影响着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英语教学法的选择和使用”(戴炜栋,2008:200)。商务英语翻译课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和实践性的综合型应用课程,传统的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法无法实现培养既精通英语语言知识,又具有国际商务知识和翻译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商务翻译人才这一目标,而是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法,多视野、多手段开展教学。因此我们探索、设计多种方法服务于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开展翻译教学改革。

(1)实施“①课前翻译实践(课外练习,包括试译本翻译基地的商务翻译资料);②翻译讲评;③学习翻译理论及技巧,开展翻译实例解析(包括翻译范文学习);④课后翻译实践(语篇翻译为主)”的四步教学法,突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2)贯彻“融翻译教学、翻译理论探讨、翻译实践为一炉”的理念,以教学推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如本课程组教师教学中运用自己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国语》等杂志已发表系列翻译理论探讨论文中提出的理解层次观、照应、运用微观整合性和宏观整合性、翻译的多元性、运用图式进行表达等观点、思想讲授翻译标准、过程、技巧、方法等,丰富了翻译教学内容,拓宽了视野,有深度,教学中还利用我们为广州某翻译公司等企业从事商务文献翻译中大量较成功译例及学习商务文献翻译资料发现的佳译阐述翻译理论、技巧,用作翻译实践材料,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有利现身说法,使学生印象深刻。

(3)抓好译例案例教学。翻译课中无论是学习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或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都要围绕具体的译例案例。通过译例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分析和鉴别能力,找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找到自己独特的招数。

(4)运用情境教学法。传统翻译教学的素材常常是黑白的文字,而我们《商务英语翻译》课教学中的案例(项目)和丰富的翻译基地视频资源为翻译教学提供了具体翻译的情景,便于学习者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中强调“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并行,重在“授人以渔”。即既注重实用商务文体翻译案例教学,以适应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工作需要,更重视掌握、运用必要翻译理论、方法、技巧等能力培养,使他们在完成学校教育之后,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技巧。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根本途径。

(6)运用循环递进法(cycle)(Quirk,1985: 37)。先是提纲挈领,而后层层深化,互参对比。即是教学中通过反复不断对学生进行某一语言知识或翻译知识刺激,不断感知,达到认知目的。如商务英语基本特点首先在第二章作了总体简介,此后在商务翻译标准、专项商务翻译章节中再深入了解;再如在理解一章节提出运用逻辑包括暗含逻辑分析进行理解,而后在增词法、拆译、定语从句翻译、长句翻译等章节中反复出现,加深逻辑推理在翻译中重要作用。

4 . 实践多元化的考核手段

通常翻译课考核与其他英语专业课雷同,都是以课堂考试为主,约占70%,再加上平时作业成绩,约占30%。课堂考试多为应试式,学生按考前老师布置的范围复习,基本知识考核靠背,有些翻译考题取自课本上或老师上课列举的体例,某种意义上流于形式,不能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及实践技能。为了全面、客观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设计多元化的考核手段,即课堂考试+平常作业成绩+校内外实训考核+翻译基地实习成绩+翻译资格证考试等,考核形式由教师阅卷、专家鉴定等构成,强调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商务英语翻译能力进行多角度的评价。考核由三个方面构成:即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和平时成绩考核。实训考核主要是指考查学生接受企业翻译任务完成情况;就翻译证资格考试我们规定,凡是参加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认证考试及格以上,课堂考试可免试。

5 . 建设多元化的教学团队

培养复合型实用翻译人才关键在教师,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商务英语翻译师资力量普遍来说非常薄弱,人员不足,尤其具有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技能及商务英语的教师严重稀少,不能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高职院校尤其如此。为了克服这一瓶颈状况,我们教改中通过引进、聘用、派出培训及老教授与青年教师结队等方法,着力建设多元化教学团队,组建一支由能融翻译教学、翻译理论探讨、翻译实践为一炉的“双师型”专任、兼职教师及校外翻译实践指导专家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中注重团队建设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专任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教学能力、职业能力培养及课程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队伍建设。今天我们这支队伍不仅有多年从事翻译教学的教授,还有“双师型”教师,还聘请了广州及南昌两家翻译有限公司商务合同、信函、工程等方面翻译专家讲学、兼课,承担具体的翻译实践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掌握实际翻译工作中的最新动态和技术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整体水平。

6 . 结语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翻译课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符合翻译课是一门集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课为一体的综合型应用课程的特点及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是实现培养复合型实用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目标的需要,其理念在于以掌握实用的商务翻译技能、强化商务实际翻译能力培养为主线,着手构建商务英语翻译理论教学体系和商务实用文体翻译的实践教学体系,有针对性地采取理论指导、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动态的、全方位的综合教学形式,以此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性和商务素质。

参考文献

Quirk, Randolf,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New York: LongmaInc., 1985: 37.

戴炜栋.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71,200.

冯奇.外语教学与文化[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317.

刘放桐等.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39.

翻译专业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生;导游实训;教学效果;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085-02

对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校期间考取导游证是重要的学习任务,也是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导游证的获取,一方面在于考核学生对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导游基础、导游实务、汉语言文学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考验学生的现场讲解、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对于还没有拿到导游证的在校“准导游员”,各校在夯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都会安排导游实训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培养、造就服务于旅游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考证通过率。校外实训是导游实训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战场,也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飞跃所在。优化校外实训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导游实训主要内容

我国导游翻译界著名人士王连义认为,当今导游员要真正做好导游服务工作,真正成为旅游者和自身工作单位所喜欢的导游人员,必须当好“员”,即国情讲解员、导游翻译员、旅游协调员、生活服务员、安全保卫员、情况调查员、座谈报告员和经济统计员。要当好这“员”,导游需对其服务工作做到细致周到、无微不至。一般而言,导游服务大体分为导游讲解服务(沿途讲解、参观游览现场的实地讲解及座谈、访问和某些参观游览地的口译服务)、旅行生活服务(旅游者出入境迎送、旅途生活照料、交通安排、安全防范、购物与娱乐引导及上下站联络等)、短途交通服务(兼任驾驶员,为旅游者在市内或市郊旅行游览时提供交通、讲解服务)。

导游实训教学内容设置基于导游员真实带团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一般采取“任务导向、情境教学”的教学活动模式。受教学时间、场地、资源配置等条件限制,教学一般采取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种方式。在课堂实训中,教师一般安排的内容有行程计划表分析、团队分析、导游词创作、导游词讲解、沿途导游设计、行程单设计、讲故事与做游戏、歌曲与诗词表演等。有的内容在课堂实训中无法实现,或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就需要借助课外实训,火车站/机场接团、办理酒店入住手续、核对商定旅游日程、旅游产品促销、购物退换货的处理、游客就餐服务等。此外,校内的情境模拟缺乏真实性,要增强实地带团气氛,让学生了解导游带团的全过程,提高实际带团技能,校外实训的方式技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校外跟团学习的流程

增加导游业务课程的实习实训机会,一般而言,班级组织出游活动,学生跟随专业导游学习带团服务流程、操作技能,以及节假日到旅行社、景区景点兼职锻炼,都是不错的方式。在每次带团实践中,学生按照“接受导游任务、制订行程计划、组织实施旅游团队活动、处理团队的各类事件、顺利送团、回社总结”等导游员岗位工作流程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具体而言,以资深导游带队、班级出游跟团学习为例,对于一次完整的校外郊游,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环节的工作:①出游前,教师要求学生以跟团准导游的身份熟记沿途景点、旅游目的地的景点知识,做好心理准备、形象准备,备好相关的物品;②到指定地点集合后,练习集中清点人数、行李。在随后的行车途中,可考核学生对于漏接、错接、空接旅行团及误机(车、船)的处理,并请资深导游当场点评;③去往景点途中,让学生轮流致欢迎词、做沿途导游讲解。依次组织途中游戏,表演节目。到达目的地后,分组引导下车;④分组分配好入住房间、掌握住房分配名单,协助导游办理住店手续,照顾行李进房。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酌情安排要求调换房间等“事件”,锻炼学生的应变处理能力。离店时,协助导游集中交运行李、办理退房手续、集合上车;⑤到达景区景点,学生依次轮流充当实习导游,给大家介绍游览景点。讲、导、游相结合,观摩学习资深导游的现场讲解。在游览过程中,还提醒学生做好监督协助、联络协调等工作,注意保护旅游者安全;⑥到达饭店,向导游学习如何做好餐饮服务。此时,教师可酌情安排要求换餐、单独用餐、提供客房用餐、增加菜肴饮料、自费品尝风味等“事件”,现场教导学生对个别要求的处理方法;⑦返程途中,学生再次轮流做返程导游讲解。回顾当天活动,宣布当晚或次日的日程安排,提醒注意事项,安排叫早服务。若是行程结束,学生还需练习致欢送词、发放“游客意见表”、引导下车、移交行李、办理离站手续。

三、注意事项

除了班级组织出游进行现场模拟导游外,校外实训通常还有定期组织学生到旅行社参观、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等方式。在学生正式进入社会走向导游工作岗位之前,班级出游模拟带团实践无疑是最好的学习体验方式。要想取得实质性的学习效果,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旅行之前做好调研。为了让大家有一次愉快的旅行,教师要多比较几家旅行社,挑选几个旅游目的地,询问学生的旅游意向。一方面尊重学生的意愿能得到最大范围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顾及学生的经济能力,让大家体验性价比最高的旅行。除此之外,教师要先自行考查景区,了解实训路线,做到心中有数。还应与旅行社协商,请求派遣该社最优秀的导游带队前往,以便学生效仿学习。

2.旅行前制定计划、布置作业。出行前,教师应制定导游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并为学生做实训教学的专题讲座,校外实训不是纯玩,而是带着实训目的。因此,学生也要制定任务计划书,包括每位同学扮演的角色、具体的任务分配情况及承担的职责等。例如,准备好导游词讲解、游戏活动、节目表演等。上交实训指导教师进行审核,由指导教师提供指导意见。

3.全程有效控制引导。在实施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都由学生来操作完成,教师负责指导监督。保证学生充分体验导游服务的全过程,掌握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及环节之间的衔接。学生完成任务后,导游、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服务技能和水平做现场点评。鉴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教师还需合理引导审美,全程可利用相机、摄像机把典型的实训教学过程场景记录下来。

4.全程关注学生的安全。外出旅行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人身安全,校领导也会千叮咛万嘱咐,带队教师应深知责任重大。因此,每逢旅行车中途停车、到达一个景点、住宿、自由活动时,都要反复清点人数,交代注意事项。

5.做好总结评估。回校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分析实训情况,教师对照教学目标从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经验和措施等几个方面撰写实训教学总结,学生写出实训小结,分析利弊得失。

通过校外实地实训,学生对导游的实际工作有了更深切的了解,掌握了必备的带队技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了应对策略。只有具备这些旅游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旅游局.导游实务[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江波.模拟导游[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3]宋一兵.大学生导游职业认知形成及其改善[J].旅游学刊,2012,(10).

翻译专业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工学结合;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16—02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是在语言(英语)类课程和商务(商务)类课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探讨的是如何借助英语来解决商务问题商务专业。它需要培养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以国际贸易实务为核心的国际商务知识和操作程序;具备较强的运用英语从事一系列国际商务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现代各类经贸活动要求的复合型高级商务英语人才。

二、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发的不断深入,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对学生商务及英语实践应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分散的知识、单项的技能掌握到各科知识和各项技能的综合应用,从校内实训到企业实习结束,这个从“学”到“用”的质变过程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就在实习前的校内综合性实训课程的质量。[1]实训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学生的技术实用事件能力的培养。“工学结合”是目前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构建“工学结合”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体系,是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新思路。

三、商务英语“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情况

1、校内建立仿真综合模拟实训室

进行商务英语模拟实训室的建设,建立以实际商务业务运作连接的企业运作模拟环境,使学生在此模拟环境中,借助网络技术和英语熟悉国际商务运作方式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2]该实训室布局可以完全模拟成一个外贸公司,其主要由会议室、办公区域、经理办公室三个区域组成。其中会议室配备一张椭圆形会议桌,学生可以在这个区域模拟公司情景,开展各种商务活动。例如,商务英语谈判、公司对外营销策划活动,办公区域配备教室主机一台,投影仪一台,学生用机若干台。每台电脑配备外贸流程仿真软件,引导商务生进行逼真的商务活动模拟。建立仿真模拟实训室,让学生可以较多地接触商务活动中较真实商务应用文件,使学生能够读懂商务应用文件,能够正确书写应用文件,培养学生各种商务活动实际工作能力。

2、加强校内实训,设置“工学结合”的实训课程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将来能够胜任各类涉外企事业单位的跟单员、单证员、秘书、外销员、货代、翻译等岗位,所以实训课程的设置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邀请企业专家与教师共同设置校内实训课程,确保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相结合。

(1)国际贸易实训

安装国际贸易实训软件,按照业务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索赔理赔等外贸业务流程,让学生分成若干个进出口公司,以进口商、出口商、供货商等不同的角色进入网络系统进行国际贸易模拟训练。

(2)商务谈判实训

建立模拟交易市场,让学生自由组合建立交易摊位,完成从建立业务关系,到价格条款,签订合同整个谈判过程,学生通过模拟的商务谈判活动,可以将课堂上所学的谈判理论知识巩固加深,同时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3)国际单证实训

将国际单证实训分成国内业务单据制作、结汇单据制作、全套托收单据制作三个部分,利用外贸实训软件和网络资源,向学生呈现各类真实的商务英语函电和外贸单证,反复学习和操练单证制作规范。让学生以网络为平台,建立虚拟的外贸公司,分角色完成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3]

3、合理安排学生校外实训

在商务英语“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构建中,除了校内实训课程,更为重要的是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校外实训,让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进入校外实习基地,例如外贸公司,进行一定时间的顶岗实践。校外实训是“商务英语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4]校外实习基地是真实的企业单位,学生所实训的内容也是今后工作中所遇到的内容。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实训学习,不仅培养学生语言和商务实际应用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经过企业机关人士的言传身教,加强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就业与岗位零过渡。

4、“工学结合”实训评价机制的建立

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是确定其职业能力的核心,是确定其技能水平的直接依据,是确定其理论转化为技能能力的有效手段。要对学生的综合实训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单看学生的实训报告是远远不够的,要求建立全方位的评价机制,既要有校内实训指导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又还要有来自校外实训单位的专业评价;既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又要重视过程评价。这就要求把商务英语工学结合实训的成绩分成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两部分,校内实训由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指导,针对学生的实训报告,相关商务软件的操作情况,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外贸流程的熟悉程度做出客观的评价;校外实训由企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际的外贸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处理具体的外贸事务中的能力,对学生的校外实训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实训评价机制,可以实现课堂上的知识评价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人才评价有机的结合。

四、商务英语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社会效益

在构建商务英语综合实训体系的过程中,企业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要把学生送到相关的企业进行校外实训,学生在获得专业岗位经验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5]企业可以与借助学校这个知识后盾,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学校利用了企业的优质资源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企业通过学校获得了符合自己要求的技能人才,学生获得了劳动的本领受益最大,做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改变教育培养人才的观念,对于课程体系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师队伍“双师”结构重组、教学质量的评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商务英语专业构建“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训练自己的职业技能,提高个人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更贴近于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宣克勤.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