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性教学的研究,这些策略包括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等,并提出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09-01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大家分享下。
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例如:讲授《五彩池》,在解题之后问道:"五彩池在哪里?谁能说出五彩池有哪些彩?谁能说说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学生急于到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学习活动就使学生学得自觉、主动。这个引言为这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学得兴趣盎然。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第一,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
第三,教师妙用非智,学生激活课堂。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管理 课程资源开发
一、引言
为了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一直是教师以及研究者们孜孜不断的追求和奋斗方向。本文通过介绍有效教学理念,组织并且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有效教学研究
有效教学由来已久,夸美纽斯、杜威、加涅和加德纳等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尤其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后来B. Rosenshine &N. Furst(1973)发现9类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有影响,但是D.Medley(1979)提出有效性首先指教师拥有某些人格特征或品质特点[2]。而G.D.Borich(2000)又提出了10种影响因素[3]。国内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多从实践层面上进行,少见有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多因素影响的研究,因此本文有意于增加这方面研究。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内容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和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活动”。
(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小学生获取语文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形成语文思维的主要渠道,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上课前能否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就是要备好小学语文课。小学生在他们儿童时期所经历的生活经验,如对于爸爸妈妈的认识,对友情、亲情的体验等为他们形成语文概念奠定了基础。因此,小学生语文教学设计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来设计。
(二)小学语文教学实施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工作,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学情境主要包括小学语文的语言、各种图表、各式图像、形象的实物材料、卡通式的人物动作甚至人际关系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立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来营造具体、形象、生动的语文学习。创设好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后,还需要教师的有效提问和讲授。提问和讲授是教师引导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有效提问具有启发性、层次性、趣味性和开放性,为了达到这些,教师可以采取问题情境化、分解提问和择机而问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要选准时机,合理把握讲授的内容难度和数量,尊重小学生的注意力规律,语言要注意节奏,最好富有感染力。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成败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好充分发挥这一效应,引导小学生对成功学习语文的强烈期望。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不仅包括有效的课堂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更依赖于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可以协调好课堂中的各种因素,使他们密切配合,从而相互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需要通过建构课堂环境,安排规定的教学场所和合理的学习时间,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节课堂节奏和行为,难易适中并且张弛有度,有效利用各种课堂资源,从而有效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四)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就是指依据课程标准开发的各种语文教学材料以及语文课程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各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材料、教学录像带和多媒体光盘、计算机及网络以及小学教学报刊、杂志等。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需要从学科发展和人文渗透来充分利用以上资源。课堂教学要渗透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让小学生感受语文发展历程,从而体会其创新思想。
四、结束语
小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判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终标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全体小学生发展语文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应尽最大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充分做好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管理和课程资源开发,使它们都具有有效性。但是如何使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具有人文性等具体策略仍然有待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2]李光树.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0(1l):49-55.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课堂对话 教学研究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与理念中,对话教学由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活跃的课堂表达,灵动的课堂氛围成为了一朵引人注目的奇葩。但笔者发现,在部分课堂当中,也存在一窝蜂、乱哄哄,而具体的对话效果却无从考察与肯定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将对话教学活动的效果充分彰显,更好地应用对话教学模式呢?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望各位同仁提出批评意见。
一、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奠定对话的基础。
对话是师生相互理解的对话,在对话教学中,师生是在理解中展开教学活动的。传统意义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绝对的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而新课程的背景下,由于存在了学生理解教师、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教学状态,因而更加显得弥足珍贵。在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我”与“你”的关系,对话带来了真正的面对面的机会。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沉浸在对话中,在吸引对方的同时又被对方的话所吸引。教师和学生在对话中建立了平等、自由、公正、宽容、鼓励和帮助的关系。
二、教师要下放话语权,促进师生对话。
传统思想中,教师往往习惯于自己在课上滔滔不绝,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感知。对话教学模式下,教师要逐步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对于具体教材、文本及人物的理解,说出独特的看法。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能会担心学生一些五花八门的说法影响了教学的进度,担心学生回答不到“点子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选择了自己代劳。老师们有时让几个学生回答,好似虚晃一枪,马上就迫不及待地抛出自己的“标准答案”;有时学生回答了一些老师意料之外的答案,老师马上制止其继续说下去,强制性地掐断了刚刚显露出来的真实对话的幼苗。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懒于思考,等着老师给出“标准答案”,课堂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而没有新的生成,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真正的训练。师生对话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双方平等,没有了平等,哪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因此,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看法,还应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表达,进而与学生对话。当然,如果意见统一的话,对话就会进行得非常流畅,如果意见不甚统一的话,我们就要分别从不同的师生角度进行观察与解读,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尊重他们的理解,尊重他们的人格。当然尊重不代表纵容,而是给予积极的引导。鉴于此,教师就必须在备课环节对于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做出充分的预设,并找到应对策略。这样,我们在课堂上面对突况才可能有备而来,游刃有余,给学生以全面、正确的引导。
三、以创造性的语言诱导学生展开生生对话。
“创造性的语言”即能够创设出贴近文本的教学情境的教学语言,教师可以用寥寥数语勾画出一幅幅生活图景,使学生浮想联翩;可以凭借简短的语言把事物的存在状态生动地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也可以在只言片语中创造出一个美妙的天地,掀起学生的情绪波澜。或贴近生活的、或激起学生好奇的、或幽默风趣的、或发人深省的、或激情洋溢的、或优美动人的语言,只要能把学生引入贴近文本的教学情境,就是诱导生生对话的艺术佳品。如有位教师在执教《月光曲》时引导学生理解兄妹俩听着贝多芬的弹奏想象出来的美妙图景时,用语言把学生带入一个情境:“现在,请大家想象我们就坐在音乐大厅里,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想象着画面。”学生在音乐中入情入境地朗读:“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接着,教师顺势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真的有这样的图画吗?”学生之间展开了以下对话:生1:这首曲子可以让人浮想联翩,此时此刻听着那音乐就能让人想到那美景。生2:我来补充,这首曲子十分美妙,它变化不断,听到旋律的变化,就能让人想到那不断变换的美景。生3:我认为正是有了这样美妙的音乐,有了这样懂得欣赏音乐的人才有了这样的联想。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基于文本的特点,用简洁的语言勾画了一个生活空间,为学生创设了深情朗读的情境,从而使得文本语言在学生的想象之中成为画面,画面和音乐又融合在一起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有声有色地朗读文本语言。有了这个体验过程,学生才能围绕“真的有这样的图画吗?”展开较为生动、理解深入的生生对话。如果教师没有用语言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就很难体验到文本语言中的情感,课堂上也就不可能展开理解深入而生动丰富的生生对话。
四、增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广阔性。
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讲解,从字词的分析、重点段落的剖析到文章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的诠释,方方面面都讲到,老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学生的主要责任是听老师的分析,回答教师分析咀嚼过的阅读问题。学生没有时间亲自接触、体验、感悟作品,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样的教学何来与作品对话?何来个性化见解和创造性阅读?我们认为,教学中老师的预设的话题是需要的,但是不能零打碎敲。设计的话题要有较宽的覆盖面,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使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请看下面一位教师在教学古诗《江雪》是如何巧设话题的:师:同学们,一首凝练的诗,就是一幅精致的画,如果要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你觉得该画些什么?不能画什么呢?(屏幕上诗的旁边出现大片空白,准备给学生边议边画)这个话题一出,立即激发了学生对话的兴趣。
总之,在阅读课堂中注重有效对话环境的营造,从而促使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得以实施,相信阅读教学就会精彩的“对话”而更具有生命力。因此,我们应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追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1相关概述
1.1小学语文
小学是教育的基础性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大都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会小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等。
1.2时代背景
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课堂的有效性是时展的要求。在国外有效教学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而发展至今学者普遍认为教育亦是科学,有方法可求,所以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方式来研究教学问题。国内关于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课堂的有效性这块的研究也随着时间的演变而愈渐活跃,例如崔允教授的研究成果《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而当研究成为教育界内的趋势,新课程改革也大受其影响,要求让学生学习能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强调实际性的作用,提倡一种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含量的提高则依赖教育,此外教育可以塑造人格,完善人的发展,所以课堂的有效性研究是极为必要的。
2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分析
2.1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经验发现,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观念还是占据主导地位,不少教师依然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身的中心地位,这就与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相悖,他们采用的诸如填鸭式、灌输式及题海战术都不合时宜。
2.2有效性贯彻力度还不够
课堂是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在课堂的实践,充分加以利用。关于课堂教育的有效性,个人认为贯彻力度还是远远不够。众所周知,我国的发展存在南北差异,经济发达的地区,教育理念的更新速度快,硬件设施好,可以为课堂有效性提供较好的环境与保障。而落后地区则各方面都相较落后。小组学习的方式可以有效贯彻合作、探索,让学生自主学习,寻求学习的快乐,经济条件好的教育机构可以很好落实,而落后地区则只能维持较短时间,很快就又变回原样。
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
3.1转变观念,紧随时代
针对上文中所提及的问题,个人认为应该转变小学的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且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添新的内涵,更好地做到与时俱进。对于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变化,虽然得到不少教育工作者的认识和拥护,但不可忽视的是传统师生关系仍然存在,例如之前借助互联网爆出来的新闻,就有关于学生学习任务重、老师体罚学生等。学习任务重,即表明目前仍有学生深受灌输式、填鸭式的荼毒。体罚学生一方面是教师的自身素养问题,更多的还是反映了当前学生与老师之间并未真正民主。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应该更务实地塑造个人人格,教师应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而不是体罚等手段。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就应该多加耐心,而不是填鸭与灌输知识。基于小学生的年龄,个人认为学习次要,而乐趣才是最重要的,在课堂有效性的探索中,可以通过游戏等手段,一方面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国外学者表示,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能力更强。所以转变观念并增添新的教育观念是极为重要的,可以为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发挥实质作用。科技的发展,在带来一系列教育需求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也提供了不少物资方面的保障,例如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繁荣。首先计算机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的优点,又符合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课件的形式还能将课堂变得生动。例如传统的纸质课文,是不具备声音、图像特质的,投影仪的使用就可以很好地做到这点。以写话为例,传统的课件只能为学生提供一张图片或是一段对话,而新的课件则可以用视频来加以反映,结合时代特征而赋予新的活力,让小学生更有兴趣自主学习。
3.2综合管理,贯彻落实
小学是教育的初始阶段,就从事该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整体实力来看,相比较于更高阶段的教师,其储备能力还是有限,所以要对课堂有效性提高,纯粹凭骨干和先锋是远远不够的,个人认为只有加强对教师的录用管理,才能较好地从源头进行革新。对此可以选择科班出身的人员优先录之,一方面接受专业教育的人,专业素养还是普遍过硬,且经过系统的学习,对新观念的接收能力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这样可以更好地对课堂有效性加以贯彻。就上文中所提及的问题而言,落后地区存在部分小学老师专业素养不够,所以他们沿用传统方式。对教师的管理,还应该有一定的综合考核,例如对教师的各方面成绩进行评定,再确定要不要让其再继续担任重要的职务,对上级部门的要求,也要做到在综合考量下坚定落实。
4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历来是国之大计,做好教育工作,人民的文化水平和国家科技实力才有望得到质的飞跃,而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快速发展,对文化和科技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所以如何加强课堂有效性是有现实意义可言的。结合时代的发展,新型的教育方式应该要求以学生为主。构建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俞英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五都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J].江西教育,2007,(Z1).
[2]刘广富.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07,(4).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的外部环境和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善于发现并利用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进行教育,尤其是班级文化的设计更要体现教育性、时代性、育人性的完美结合,要选择又有激励性和感染穿透力的中外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校风校训等条幅悬挂于校园内或者教室和走廊里,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刊校报、校园广播等媒体进行宣传校园的好人好事,使学校的每一块墙壁、每一幢建筑物都会“说话”。学生每天都处于这种氛围中,就能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和激励、鞭策作用,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效果。其次,小学教师要结合中华经典诵读和读书活动,使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自身素质并感受人生的美好,以充分发挥读书育人的作用。学校应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尤其应提供相应的读书资料,使全校学生有书读、有好书读、读好书、好读书。因此,学校保证有供师生锻炼和阅读的时间与场所,不仅有阅览室,更应建立班级学生读书角,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使全体学生的读书活动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同时,营造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使整个班级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与健康的教育氛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并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教育事业的源动力,教师的魅力主要是从其人格特征表现出来。苏霍姆林斯基说:“是什么推动了学生追求学尚的美感?是教师精神和道德的表率作用。教师的生活目的和生活准则能使学生为之倾倒和激动。”因为学生要成人成才,其中教师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化身、社会的典范、权威的代言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在一定程度,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尊重、爱护并保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则更困难。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表,就会“亲其师”“听其言”“信其遵”。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理了其根本功能。教师应发挥教师的高尚人格塑造人的榜样示范作用。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质。知识是无穷的,教师不可能精通百科知识,但倘若仍囿于原有的知识结构,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教师向学生传播的主要是以课本(间接)知识为主,只有具备了比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比较渊博的文学修养,他的教学才能如同室中兰花,散发出一种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一要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体接纳新知识,完善其知识结构和知识容量;二要适应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课程综合化的趋势,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中心,广泛涉猎各学科的知识尤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以充实教学内容,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三要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从文学、美学、音乐、绘画、体育、戏剧等方面发展自己的才能,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讲课时越能旁征博引,能使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越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是使人变得崇高的精神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第三,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教“法”意识。这里的法有两层意思:一是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二是教育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称职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具有从事语文教学理论和技能、教育科研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求创新,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件》等方面的修养,依法执教。从法律方面来讲,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增强服务意识,处处关心、体贴学生。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法制观念,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势在必行。
作者:杨国威单位:山东省微山县欢城镇田陈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