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电一体化研究报告

机电一体化研究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电一体化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电一体化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设计理念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技术核心课程。该课程是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要求设置的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技能课程,是基于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开发的理实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是属于职业学习领域课程之一,它担负着帮助毕业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从担任单片机程序的编制、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等岗位的重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单片机的指令系统、程序设计、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及其扩展、单片机的应用等,培养学生具有单片机的编程、硬件的结构设计的能力及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这对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整体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设计理念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工作任务为中心、项目课程为主体,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1、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依据自动化控制系统实践能力要求,设置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和职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2、以工作过程为基础:按照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内容;3、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真正以“能力”为主线来设计课程。要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来确定课程设置。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依据由简到难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项目,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立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共设置9个学习项目, 每个学习项目均应从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教学的标准。

二、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岗位具体工作对能力、知识、素质的基本要求。通过教学,本课程总体目标是实现学生能力、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职业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1、能力目标:(1)具备单片机硬件图的表达、阅读、分析能力;(2)具备单片机汇编语言编程的能力;(3)具备单片机硬件扩展的能力;(4)初步具备单片机的应用能力。

2、知识目标:理解单片机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了解单片机的特点及其发展过程;掌握单片机的指令格式、寻址方式、数据传送类指令、算术运算类指令等各种指令系统。掌握单片机软件编程的方法;掌握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及其硬件扩展的方法。

3、态度目标: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实践意识;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二)课程内容设计

为了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有关岗位的要求,我们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反复研讨后,选择了贴近实际的5个典型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将教学项目组织为5个对应的能力训练项目。

(三)教学方法设计

1、基于教与学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提高的需求为目的确定综合案例、单项任务和理论知识。通过课堂练习与测验、课后研究报告、课后综合案例及课程实验与学生一起“学中做、做中学”。另一方面,以教师为主导,老师指出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进行正确引导(课堂、实验、课后研究报告),了解学生困惑,进行正确指导(课程学习、作业、实验报告、课后研究报告书);2、创造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实施一体化教学法。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创设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开展一体化教学,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形成仿真的工作场所,使教学过程变为生产过程,学习任务变为工作任务,使学生通过学习亲身体验工作。教学组织过程实施“学做一体”。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教、学、做过程中,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互动,以活动为导向的自主学习;3、案例教学法。如讲解单片机编程知识时,引入生活、工业控制实例等开展案例教学,如电动玩具的前进后退、走廊灯光的延时熄灭、仓库货物数量统计、交通灯制作等案例,增加学习兴趣和动力,又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4、项目教学法。以生产过程为载体开发教学项目,整个教学围绕各个项目的解决而展开,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学生查找资料进行决策分析,制定出计划,并进行实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另外,还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提供了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资源设计

使用高等职业教育时空技术专业“双证课程”培养方案规划教材、高职高专系列教材等作为教学参考教材,实行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网络教学环境;推荐优秀网站,建立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课件等内容的教学资源库。鼓励、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利用校内实验实训教学条件,让学生有目的的,主动地去学习。

机电一体化研究报告范文第2篇

Abstract: Ningxia Polytechnic as a national demonstrativ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t made active exploration and reform in the aspects of higher vocational training target, major setup, curriculum system and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process, admissions system, evaluation mechanism, teacher training, industry guidance, and collectivize school-running joint etc., and explored the way and method of the joint of medium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practice.

关键词: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实践中探索;中高职衔接

Key words: Ningxia Polytechnic;exploration in the practice;the joint of medium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303-02

0 引言

2013年4月1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教育部教学改革创新工作视频会议”作了《全面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讲话,她指出:下一阶段教育改革创新的主要任务是寻找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那就是中高职衔接。鲁昕强调,中高职衔接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重在系统地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有助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中高职衔接工作要以制度、体制、机制、学制和招生制度改革为基础,以课程体系构建为重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

宁夏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形成以农业和畜牧业为特征的传统产业结构。宁夏地区需要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行业主要是:农业、水利、林业、能源、信息产业、交通、通讯、旅游等。需要的专业主要是:畜牧兽医、生物应用技术、市场营销、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财会、商务英语、旅游服务、能源化工、农业经营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根据宁夏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现状,宁夏应用性人才主要是通过中、高等职业院校来培养。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高职院校,办学类型涉及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远程开放教育,在多年办学中,学校一直致力于几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在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贯通、协调发展方面,不断探索实践,积累了经验。

1 探索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采用中、高职“3+2”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指的是本校中职(宁夏农业学校)与专业对口的高职(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学生两次入学,分阶段学习。前两年在中等职业学校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列入中等职校的招生计划,后三年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列入普通高校的招生计划。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两年后,由本校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毕业或结业性质的考试,成绩合格者,不再参加高考,直接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并参加一年或半年的顶岗实习,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经考试成绩合格者,获得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凭。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与宁夏农业学校在服务面向和专业设置上,农牧类专业和装备制造类专业相交,而且也是各自发展的重点,学校对他们的培养目标定位是:紧跟宁夏产业发展需求,中职教育以培养面向农业、工业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操作型人才,高职教育强调以培养面向农业工业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有其层次上的差别,又能体现其协调发展一致性,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

学院目前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物流管理、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畜牧兽医、园林技术六个专业和中职打通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由分管校长召集相关专业中职和高职任课教师,邀请行业企业,共同完成培养方案制定,既分阶段又相互衔接,各取所需,节约了教学资源,保证了培养质量。

2 构建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办学的实践中,培育了一批在自治区起引领示范作用的专业。在中高职协调发展过程中,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中高职协调发展,专业有效衔接起关键作用。我们首先规范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依据当地的实际岗位需求,通过对当地各农村产业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与当地经济发展导向相结合,研究制订了设施农业技术、畜牧兽医、农产品保鲜加工、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等九个专业学科,23个专业,形成了以畜牧兽医、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保鲜加工3个自治区骨干专业为核心,以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农业经济管理、园林技术、观光农业经营等10个骨干专业为重点的专业建设格局。

在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上,中职的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文化基础课程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行模块教学模式、应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将职业规范、职业道德融入课程中,把职业资格培训内容纳入课程建设中,实现了中高职教育资源共享。

3 打造中高职一体化师资队伍

根据培养计划的要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将中高职教师进行合理配备,中高职教师互兼互聘,中高职领导良性流动,强化了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实践经验,提高了办学层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提高中高职教师的业务水平,引进一批高学历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完善教师培训、进修制度,加强中高职教师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学历结构;制定教师进修培养条例,鼓励教师通过进修、自学等获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证书,在培训中,把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上;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中高职教师熟悉并参与企业的技术、组织和管理工作,学习生产第一线的新技术、新方法。

共建兼职教师资源库,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工程技术人员为中高职教育共享。借助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共享资源库建设项目,学校对已有的职业教育网络资源平台进行整合,把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中职教学资源、高职教学资源进行按类整合,依托校园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4 创建宁夏农业职业教育集团

职教集团是一种由多个成员主体自愿结盟、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组织方式,它以专业和行业为纽带,以国家骨干示范职业院校为核心,以相关职业院校为成员,联合行业、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相关组织,推进校企合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与校校合作。职教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形式。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使有限的教师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在教师培养上调动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的积极性,一直是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核心问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针对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资源共享是集团化办学的主要特征,基于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与指导,使学校和企业都成为办学主体,以互惠共赢为原则,以各自承担相应责任为基础,建立起结构性的伙伴关系,集团内教师资源的无障碍共享成为可能,校企之间、校校之间、中高职之间师资的互补和有计划流动成为必须。

为促进宁夏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加速构建高标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开放办学和多元办学,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宁夏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中高职和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职教集团的组建是实施职教体制创新、依托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实现了中高职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了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养链。在职教集团下,中高职与企业、行业共同统筹规划中高职教育办学方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重点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专业,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实现高水平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阶梯式培养,提高毕业生“双证书”通过率和“双师型”教师达标率,在推进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规模和联动发展中发挥了日益显著的作用。在“宁夏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引领指导下,学院与23家宁夏农业龙头企业和其余百家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十一五”期间订单培养学生2117名,驻场教学、开办“晓鸣禽业班”、“金河乳业班”等冠名班,形成校企合作的创新亮点。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在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中做了一些实践探索,但是与新形势下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还不适应,特别是增加贯通培养专业数量、招生规模还很有限,招生的形式相对单一,还没能够在宁夏推广。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实践,在推动宁夏中高职协调发展过程中,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协商、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同推进职业教育环境改变,形成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之间和谐发展。高职院校要明确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更新人才观念,转变发展方向,健全办学机制,创新培养模式,要在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发挥探路者的作用,从而使中高职教育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寿斌.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福建教育(职成版),2012(02):12-14.

[2]中高职衔接专题研究报告[R].中国高职高专网,2007(07).

[3]邵天行.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河南职业技师院学报,2009(03).

[4]黄鑫,金盛.关于国内中高职衔接研究之述评[J].职教论坛,2011(08):38-41.

[5]教育部.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2007(07).

机电一体化研究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5-0071-01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该部分工程质量的水平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和使用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电气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以及人民大众对于建筑物服务需求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机电工程施工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都有很大提高,对于机电工程系统的施工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提高建筑物安全度、舒适度,更好的满足各种建筑工程的需求功能,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必须重视机电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机电工程施工的要求和标准做好机电工程的合同、材料、技术、质量以及竣工验收管理工作。下面本人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简要介绍一下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好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

1 建筑机电工程施工管理

1.1 施工合同管理

在建筑机电工程施工之前,建筑单位或者是总包单位一般都要提前与施工单位(也叫承包商)签订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承包合同(以下简称施工合同),施工合同是对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一种协议,其内容对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规模和范围、工期、价格、质量等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均进行明确。合同管理即是对履行施工合同的一种监督和约束,是为了确保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以施工合同中所规定的内容为依据,完全达成施工合同中明确规定的各项内容以及要求。合同管理成功与否,体现为施工合同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对于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施工合同签订以后,合同管理人员要求合同双方分别以合同明确规定的内容合理安排好各自的工作,共同完成施工合同的目标。如办理施工工程的开工手续,提供施工所需的动力来源,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卫生的休息和就餐场所,签订安全防火协议、保障施工场所安全,保障施工地点道路畅通,合理安排工程开工和竣工时间以及工程施工进度,还有与施工技术人员沟通,制定安全保障措施,做好施工区域的安全保卫工作等等诸多的工作,均要一一进行周详、细致的安排,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2 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管理对于工程施工来说至关重要,包括对施工材料生产单位的资质审查、材料质量的审查、材料的采购、运输等等多个方面,材料供应能否及时到位决定着工程施工能否按期进行,材料的质量水平决定着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因此,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不容疏忽。在工程施工前,对于材料管理的各项工作均要一一进行详细安排,才能确保机电工程的顺利实施。

1.3 施工技术管理

机电工程施工必须提前制定好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就会提高施工进度和质量,避免出现各种突发事件,从而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工程施工方案必须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并由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会审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一般都由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即工程施工方法、采用的施工器具、施工进度及施工的组织,施工方案确定以后,施工工期、施工费用和施工的进度等都会确定。不同的施工方案产生的施工成本也会不同,因此,必须严格审查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包括合理的施工成本、合理的施工工期等等,选择采取最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1.4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与整个施工工程的各个方面都紧密相关,从施工合同的签订,施工材料的选择、供应,到施工工艺和方法,以及工程涉及到的所有人员的素质均与工程施工质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任何一个方面做得不好,都有可能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必须建立一个质量控制小组,对工程施工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策划和控制,确保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水平。

2 机电安装工程的验收及管理

建筑施工单位在严格按照工程施工合同和国家规定的标准文件将所有工程内容都完成以后,就可以提出验收申请,由工程施工单位、工程设计单位以及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项目进行共同验收,分别确保各分项工程都能够达到相关要求,工程建设质量能够达到规定水平,并能够满足生产或生活系统的需要,经过验收并且确认合格以后才可以办理移交手续。

2.1 工程验收依据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首先要达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合同和施工图纸等与项目有关的各种合同性文件的要求,此外还必须严格遵照国家关于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各种规范和标准文件要求,在项目竣工以后进入验收的阶段,还要按照施工项目验收的规定编制项目验收报告,所有对项目施工及验收具有约束性的文件规范,均是机电安装工程验收的依据。

2.2 机电安装工程验收标准

机电安装工程验收的依据中的诸多文件,对机电安装工程均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而机电安装工程验收的标准则是要达到验收依据的所有文件的要求和标准。例如,机电安装工程首先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规范的要求,不能出现违反国家规定的情况;必须达到施工合同的规定,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等都要达到顺利投入使用的质量需求,安全环保、消防设施等均已达到合格要求,只有所有的事项均已完成并达到了验收依据的标准,才能够继续进行竣工验收工作。

2.3 工程竣工结算管理

机电安装工程的竣工结算要在机电安装工程在项目完工并经过验收以后,将所有的结算材料进行汇总,然后与发包方进行最终的工程价款结算。所有的交工材料都要整理汇总并交由有关责任方签字认可,如编制施工图预算以及由于施工图调整而造成的工程造价调整,而设计变更等技术核定单据要由设计单位签字确认,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设备闲置、人员窝工等索赔要经过建设单位的认可等等。发包方与承包方对于机电安装工程的竣工决算要以双方事先签订的施工合同或者协议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为依据,而且要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和标准。建筑单位要编写竣工结算报告以供项目验收使用。编写项目竣工结算报告的时要以实物数量和货币指标为计量单位,综合反映竣工项目的全部建设费、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最后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依据资料填写竣工结算报表。

3 结 语

由此可见,机电工程作为工程建筑施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各种建筑的舒适度、安全系数和高效系数都是非常重要的,与人民大众的生活和国家建筑事业的发展都紧密相关。而机电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对于机电工程施工来说,其意义则更为重大,工程管理的每个方面都决定着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决定着工程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只有在工程施工合同的基础上,工程委托方、施工方和管理方均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互帮互助,才能够做好机电工程的施工工作,才能够提高工程施工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北京土木建筑协会.机电安装工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 曹旭明.大型公建及综合场馆机电安装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杨波.建筑工程施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机电一体化研究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资源;课程建设;网络平台建设

当今的社会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社会。它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善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这一切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课题。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必然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校承担了省级重点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效率》。我们针对机电专业多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进行了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同时也积累了最初的教学共享资源。

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不断推广,如果搭建一个机电类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型网络平台,将开发资源与运用资源有效的结合,就可以促进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的深入,创设研究型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一、辨析概念,更新教育理念

我们首先辨析了课题概念。所谓“网络资源”是指基于计算机所建构的网络提供的一切资源。所谓“网络环境”指课堂教学中为教师或教学和学生提供网络资源。所谓“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

在研究中,我们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开展研究工作。“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的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创新教育理论人包围,“问题”是教与学的中介,一个好问题,就是好的学习内容和好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二、明确目标,开展课题建设

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建设机电类专业主干课程习题库、素材库、课件库和案例库;设立机电类专业主干课程网络课程库;建设机电类专业主干课程资源管理系统。

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为:研究资源库分类与管理;研究网络课程库及课程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与管理;研究机电类专业主干课程通用教学系统支持平台建设与管理;机电类专业主干课程教育资源应用研究。

同时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原则,即,研究确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符合国家的标准与规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重视教师、教材、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坚持系统化原则、人性化原则、开放性原则、共享性原则、安全性原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坚持开发与利用并重,以教学资源的利用促进开发,进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研究中,我们本着“确定重点,由点及面,层层推进,普及推广”的原则,以行动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为指南,辅之其它可行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评价法、成果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结合关键技术,开展课题研究。如,综合多学科的网络课程库结构模型;综合多学科的网络课程资源管理系统结构模型;教学系统学习结构模型;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动态网页集成技术等。

课题组于立项申请书递交之日起就已经开始了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组织人员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课程改革与教育资源建设之间的关系、学习理论、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展开研究。初步建设网络信息技术的文化氛围,对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进行实验研究,积累经验,通过研讨课、讨论座谈、质量分析等形式的开展研究活动,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调整和改进研究的方案,计划,及时做阶段性总结,在前阶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在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最佳学习环境,探究新型教学模式;教学素材资源库的建设;网络资源的搜索、分类、获取;分学科推出教学研究课;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研究、评估与改进,撰写研究论文。并重视教学案例研究,综合分析课题成果,进一步深入对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研究。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

三、扎实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多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已基本达到研究目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初步建设了机械基础知识学习性互动平台

机械基础知识学习性互动平台建设是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进行资源网建设和交互式学习网站设计的探索,机电专业各门专业基础课程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技术应用》、《PLC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既是相对独立却又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处理好它们之间知识的关联,才能使学习者更好地领会本专业的特点,有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以,在对本专业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之前应该先对本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知识点进行整合,例如,讲到螺纹连接,几门专业基础课中均有所涉及,都介绍了螺纹种类、参数和常见的几种联接方式,在教学资源的利用方面都有共同点,如联接动画、图例和一些文字资源都可以共享;同时,我们也就是要考虑到各门原分列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提炼出来,进行筛选后整合,将课程综合化,其掌握知识的侧重点又都有所不同,比如《机械制图》侧重于画法,《机械基础》侧重于联接与传动关系,《机制工艺学》则侧重于其加工与制造工艺,这些侧重点又是环环相扣的,体现同一专业学科之间的关联:《制图》是基础,《工艺》知识用于生产加工,《机械基础》则是零件在实践中的应用,它们都是融合于专业体系中的,整合课程时,将这些知识点串联,有利于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在整合资源时,要处理好各门课程主要知识点的关联,先将知识整合,再将资源整合。

2.全面构建了教学资源网系统

教学资源网相当于网上的教学资源库,它的建设依赖于大量的教学与学习素材资源,同时又要实现资源的有效、规范管理。在具体的建设中,媒体素材库是基础的,它包含:文本类素材(text)、图形(图像)类素材(picture)、音频类素材(audio)、视频类素材(video)、动画类素材(animation);它的上层是课件与网络课件、题库、案例库、文献资料库等素材集成单元库;最上层则体现为以课程为体系的网络课程库,这个库应囊括机电专业相当数量的各级各类优秀及精品网络课程。

资源库的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有:

(1)各种资料可进行查、录、删、改等。

(2)资料录入应确保单个资料的随机录入和大量资料的批量录入。

(3)多媒体素材应集成多媒体音频影像查询技术。

(4)具备良好的导航及检索预览功能。

(5)远程提交素材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具备素材的远程提交功能。

(6)相关素材显示可按学科类型、作者或关键词等显示,每一个素材都具备相关素材的显示功能。

(7)能查看他人所撰写的评论内容,对于每一个素材内容使用者都可以对其发表评论。

(8)当用户选择多个资源下载时,支持多文件压缩下载。

(9)支持多媒体上传和下载,保证多媒体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保密性。

3.运用和JQquery设计了网络框架并进行了测量调试

系统采用和JQuery相结合,将高职校各门课程的课件讲义、电子教案、参考资料、试卷习题等十六种分类自动分类,并存放在服务器中,同时将每个上传的课件的相关信息记录到数据库服务上,包括课件名称、运行环境、资料类别、添加时间、更新时间、文件大小、课件格式、上传会员、审核状态、审核评语、推荐等级、下载地址、适用专业、适用年级、下载次数、点击次数等。

系统前台(首页):用户登录、站内统计、课件搜索、友情链接、精品课程、分类。

二级网页:热门课件讲义下载、课件讲义中心。

三级网页:课件的详细信息,包括课件名称、运行环境、资料类别、添加时间、更新时间、文件大小、课件格式、上传会员、审核状态、审核评语、推荐等级、下载地址、适用专业、适用年级、下载次数、点击次数。

系统后台:后台登录、系统配置、修改密码、系统维护等。

在数据库结构中,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0,建立名称为“CourseWareDownLoadSystem”的数据库,包括课件信息表、用户信息表、课程信息表、类型信息表、等级信息表、专业信息表、年级信息表、公告信息表、投票信息表。

主要特点显示为:

①登录后才能下载和统计下载次数。

②TreeView动态目录树的创建。

③Gridview分页查询。

④在页面装载或查询时,将strsqllh动态绑定到SqlDataSource1上。

机电一体化研究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顶峰课程 交通运输专业 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56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a new class reformation pattern in the curriculum group of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curriculum provision and the course content were reformed completely based on Capstone theory. The project-driven courses teaching system of “Theory Teaching to Course Practice to Project Application” was built, which leaded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t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to the undergraduate school’s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Keywords capston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class teaching reformation

当前,科学发展呈现出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趋向,学科的分化和知识的分割使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趋势日益明显。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促进跨学科知识、课程的综合,从而培养具有整体知识视野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就经济社会发展而言,金融危机带来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科技发展带来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市场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培养熟悉社会实践、胜任工作岗位、具有良好交流沟通、组织管理等整体素质的综合人才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群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系列方向性课程,系统地阐述了交通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技术,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掌握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群相关知识与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对该专业学生今后相关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现有课堂教学模式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知识单向发送、学生被动接收的沉闷局面,未实现信息的多向交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相互协作与综合知识的应用较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较差。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整合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有必要对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群的课堂教学开展系列改革探索。

1 基于Capstone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本科学习的最后阶段,没有一种课程能对以往知识加以综合利用。因此,W校、社会都呼吁要改善研究型大学的课程安排,增强教学的探索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面对学界和社会的指责和批评,美国教育界开始反思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缺陷和不足。1998年,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重振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研究报告,其中一项改革意见为开设顶峰课程(Capstone Course),并呼吁以一个顶峰体验课程作为本科教育的结束,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经验通过一个与专业相关的研究项目,完整而充分地体现出来,使其研究能力和交流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作为本科教育的一种新型课程形式,顶峰课程以整合知识、连接社会、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教学目标,顺应了科学、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顶峰体验课程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具有一定难度的项目,把本科教育零碎的知识整合到一起,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顶峰课程不仅传授了学生某一个学科或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更是对学生过去所学各门课程内容进行了跨学科的整合与合成,从而达到重塑学生知识结构的作用。通过课程学习与体验,学生不仅进行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够把知识技能与实际的工作岗位、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将大学的学习经历与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已有学习知识进行反思、批判与拓展,从而获得知识的社会意义与价值。顶峰课程除了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还非常注重学生的沟通表达、问题确认与解决、组织领导、团队合作、专业发展和终身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顶峰课程已被许多国家高等教育部门所引进,得到了高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对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2 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群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借鉴美国顶峰课程实施的相关成果与教学理念,反思交通运输专业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对交通运输专业中交通规划与设计方向的相关课程,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计划。采用“项目驱动”课堂教学方式,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完成项目的实训中,培养知识获取、问题解决、团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现已交通运输专业“交通软件应用技术”为课程依托,系统介绍基于Capston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与成效。

2.1 课程介绍

“交通软件应用技术”是交通运输专业中的个性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常在第五学期开设。该课程主要涉及交通仿真的原理、交通仿真的系列模型、常用交通仿真软件等相关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交通仿真的理论知识、相关研究成果和软件,对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系统优化问题进行数值模拟、数据分析和对策研究。基于Capstone理念,教学过程以《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动态综合评价及对策研究》课题项目为依托。

2.2 课程方案设计

课程包括理论学习、方案策划、交通调查、数据分析、建模仿真和课程评估六个环节,其学时分配、课程内容、授课地点和指导教师,如表1所示。指导教师团队实现了校内教师团队与校外专家的联合。

2.3 课程实施

(1)课程组分工。通过对金华市道路网交通运行组织现状的研究,选取有代表性的城市主干路交叉口为调查对象,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优化方案。该课程教学班学生人数为22人,共分4小组,由学生自由组队,课程分组与交叉口分配,如表2所示。

(2)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旨在了解调查路段的道路几何现状与车流量状况。四个组分别对交叉口展开调查,由组长统一进行调查人员的组织与安排,并通过手机拍摄的方式连续记录15分钟。在进行调查时,先进行道路几何现状与交叉口信号配时调查,之后进行流量调查。

(3)数据分析。调查结束后,各个小组分别统计15分钟内对应交叉口各进口左转、直行和右转的不同类型车辆流量,并将15分钟的交通流量扩大为1小时的交通流量。由组长整合得到对应交叉口各个方向的流量。

(4)建模仿真与方案优化。调查得到的数据主要包括交叉口的几何现状,信号配时和不同类型车辆的流量。第1、2组为相邻交叉口,第3、4组为相邻交叉口。根据1、2组数据建立一个VISSIM仿真模型;根据3、4组数据建一个仿真模型,分别得到单点信号配时下交叉口的排队长度、延误和行程时间。通过调整相邻两个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得到绿波交通的信号配时方案,计算该方案下的行程时间、延误以及排队长度,与单点信号配时对比可知其优化效果。

(5)考核方式。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向专家、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课程汇报。汇报过程中,专家、老师和同学均可自由提问,由小组成员解答。最后,以小组的现场答辩表现和项目的实际完成质量作为依据,由专家、老师共同评分,评分标准见表3。

(6)课程评价。将Capstone理念引入“交通软件应用技术”课程,帮助学生在完成课程项目中熟练掌握交通软件的应用,同时重新回顾整合交通调查、交通工程学与交通设备等专业课程知识。使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停留在理论上的认识,更上升至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层面。通过问题分析,团队协作与项目汇报,为学生带来一种顶峰体验。课程内容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突破了传统课堂讲授和上机实验形式单一、理论性强、脱离实际、主动性差等问题。

3 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群的课堂教学改革效果评价与分析

以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群相关课程为依托,把Capstone理念应用到交通运输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培养模式实践中,对相关专业知识整合与实践应用能力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以实际项目作为驱动,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改革,打破了以学科体系及知识传授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型,取而代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培养体系,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整合与综合,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整体提升。基于Capstone理念,所建立的“理论教学-课程实践-项目应用”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新体系,推动了交通运输专业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模式的构建与完善。

4 结语

本文针对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群课堂教学需求,提出了基于Capston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突出了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工作任务划分、课程评价标准制定和“理论教学-课程实践-项目应用”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重点加强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整合运用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该课堂教学模式对未来本科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和课程体系改革起到了借鉴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江捷,冯士维.美国顶峰体验课程对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184-187.

[2] 江捷,王铁流.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顶峰体验课程及启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1):14-16.

[3] 刘小强,蒋喜锋.质量战略下的课程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本科教育顶点课程的改革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2):69-76.

[4] 熊华军,刘兴华.美国大学工程顶点课程的设计及启示――基于美国工程教育协会2005年调查的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3(4):89-96.

[5] 叶信治,黄璐.美国大学的顶点课程初探[J].教育与考试,2009(6):64-66.

[6] 黄璐.顶点课程: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方式[J].教育与考试,2010(6):76-79.

[7] 梁志芳,初晓,杨兴华,李睿,高建兴,梁迎春.工程训练中的顶峰体验课程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144-146+172.

[8] 安丽绍,韩建华.美国研究型大学高峰体验课程对我国大学本科实践课程的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0(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