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市场风险与监管

金融市场风险与监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市场风险与监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市场风险与监管

金融市场风险与监管范文第1篇

本文采用多变量的DCC-MVGARCH(1,1)模型来考察不同市态下我国股市、债市以及汇市三者间的动态相关及其波动的溢出效应。DCC-GARCH模型是Engle等(2002)提出的,该模型不但能克服以往多元GARCH模型不足,有着良好计算优势,且能研究在不同时期的市场信息等因素影响下,多种金融资产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其基本设定形式如下: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说明及描述性统计本文分别选取上证综指、中国国债总指数以及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对数收益率(分别表示为:R1、R2、R3,且Ri=ln(当天指数收盘价/前一日指数收盘价),i=1、2、3)来表征我国股市、债市和汇市的价格变动情况。其中上证综指数据取自wind数据库,中债总指数据取自中国债券信息网。为了与股市和汇市所代表序列相一致并能更好地体现人民币的对外价值与相对购买力,因而本文选取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作比,数据来源于锐思数据库。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象征,我国股市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后迎来一轮牛市上涨行情,上证综指于2007年10月16日报收6124的历史高位后狂跌至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之后,上证指数大多位于2000-3000点间振荡。为了研究在不同市态下我国股市、债市、汇市的价格互动的异化现象,本文将样本区间划分为:阶段一(牛市),2005年7月22日-2007年10月16日;阶段二(熊市),2007年10月17日-2008年10月28日;阶段三(振荡市),2008年10月29日-2013年1月10日。各阶段模型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的均值与标准差的检验结果可知,债市与汇市波动要远小于股市波动,且由股市收益率均值可见,阶段一股市普遍处上涨态势,而阶段二则大部分处下跌趋势。偏度与峰度的检验结果均表明三个变量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特征,这也可从JB统计量看出。另外由Q统计量可知各变量都存在一定的自相关性,且ADF检验的结果表明各变量均为平稳序列。

(二)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基于DCC-MVGARCH(1,1)模型分别对三个阶段我国股市、债市及汇市的相关性及波动溢出效应进行检验。波动溢出效应的参数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三个不同市态下的股市、债市及汇市间的动态相关性如图1、2、3所示。从表2可知,各阶段βi(i=1、2、3)均在1%水平上显著,且各αii,t(i=1、2、3)也较为显著,这些都表明股市、债市及汇市均存在ARCH效应,即方差时变与波动持续性。就第一阶段(牛市)中αij(i,j=1,2,3;i≠j)的估计结果而言,该期间股市与债市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较为明显(α12、α21均显著);股市的波动增加会促进债市的波动(见α12),可能的原因是股市的波动意味着市场风险增大,导致资金在市场间的转移。而牛市下并不存在汇市对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仅对其自身与债市有一定的影响,这与第二、三阶段的检验结果一致,即不同市态下均存在汇市对债市的溢出,且振荡市情形下还存在汇市与债市的双向溢出效应。综合第三阶段振荡市态下的情形以及α13、α31的大小可见,相对而言汇市对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要更显著,也更强于股市对汇市的溢出,这与高海霞等(2007)的研究结论一致。这或是由于相对于股市所传递出的信息,汇市的波动更为关注债市传递的市场利率信息(这也有赖于汇率决定的利率平价理论)、货币供应以及对外贸易等。综合三个阶段的结果可知,除阶段一外,其余时期α12、α21均不显著,即股市与债市间波动溢出效应并不很显著(这与王璐等(2009)、王斌会等(2010)的结论一致),二者间的价格传递效应较弱,这是由于我国债市仍存在较严重的市场分割现象(分别存在交易所及银行间市场,两市的交易主体及品种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以及流动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债市的信息反映不如市场流通及有效性较高的股市。综合图1、2、3可知,三市场间动态相关性存在较大波动,且大小形成鲜明对比。牛市期间三对相关性由大到小排序为:股市与债市、债市与汇市、股市与汇市;熊市期间相关性排序为:股市与汇市、股市与债市、债市与汇市;振荡市态下相关性排序为:债市与汇市、股市与债市、股市与汇市。这是因为对处于第一阶段及之后的第二阶段,人民币刚经历汇改,形成了较明显的升值态势,因而该阶段人民币汇率收益率普遍为负,而股市收益率在牛市期间普遍为正,熊市期间普遍为负,债市指数的收益率则较为稳定。所以,牛市期间,股市与汇市收益为负相关,而熊市期间,股市与汇市收益相关性从三者间最小一跃成为最大。相对而言,牛市期间,股市与债市的相关性稍好(大部分介于0-0.2之间),而在熊市与振荡市情形下,二者动态相关性较弱,这是由于经历2007年的通胀年后,债市行情在第二阶段处于大起大落态势,因而与股市相关性较差,且方向不一致。同时,在振荡市态下债市与汇市间的相关性最高,且呈现一定的正相关。这或是由于振荡市态下股市波动较大,且收益方向不一致,而汇市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2010重启汇改后依然表现出升值的趋势,且该阶段债市的波动相对小于前两期,因而该阶段债市与汇市的相关性更强。

(三)风险传染的异化分析———考虑市场间溢出效应与否的比较基于DCC-GARCH模型分别对不同市态下的我国股市、债市、汇市三个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进行比较分析,其结果如表3、4、5所示。其中,表3给出的是基于DCC-GARCH模型得出的条件方差求得的单市场VaR值,失效天数为当天实际收益率超出所预测的收益率VaR区间的天数总和,失效率为失效天数与样本观察期的比;LR统计量及其p值是检验模型拟合优度及有效性的回测检验(Kupiec,1995)。表4给出的则是不考虑其他市场波动影响下的独立方程所测得的单市场VaR值。由表3可知,在95%和99%的置信度下,股票、国债及汇市的指数收益率的VaR失效率几乎都小于给定的失效率,同时LR统计量也显示所测得的结果除了振动市95%置信水平下的汇市收益率风险值存在一定的高估外,其余都拒绝了显著异于给定置信度的原假设,说明DCC-GARCH模型给出的拟合结果较为合理,而不考虑其他市场波动影响的单方程模型给出的结果大部分显著异于所设定的置信水平,说明模型可靠性较差。可见,由于考虑了其他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基于DCC-GARCH模型所测得的VaR值均要大于单方程所测得的VaR值,即不考虑其他市场波动影响会存在一定程度风险低估。同时也侧面反映出,不考虑其他市场波动影响,三个市场能接受较低的损失收益率;其余相关金融市场波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单市场的风险,即存在市场间的风险传染现象,应引起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的重视。

相较而言,在不同市态下股市的市场波动都要明显高于债市与汇市,这也可从标准差看出;同时熊市下的三个市场波动要高于牛市情形。就拟合效果和失效率的情形而言,牛市与熊市下模型测度的效果好于振荡市的情形,这说明当市场趋势性明显的情况下,模型跟踪效果较优;而趋势不明朗的情形,模型拟合效果较差。为分析投资组合的风险管理问题及多市场间的风险传染,进一步计算三个市场的组合VaR,结果如表5和图4所示,其中,DCC:95%指的是基于DCC-GARCH模型所测得的条件方差-协方差阵根据相应权重计算而来的95%置信水平下的组合VaR值(图4中S、X分别指上下区间);SWA:95%指的是将表4中未考虑其他市场波动影响下的单方程所测得的三个金融市场的VaR值进行简单的加权平均,即PVaR=w'VaR,w指的是三个市场的权重,本文以(1/3,1/3,1/3)为例。由表5可知,DCC给出的结果无论何种市态还是何种置信度下均大于简单加权平均的结果,标准差的结果也一样,这可从图4中直观看出,也与上文的分析一致,即考虑了其他市场波动影响的投资组合波动性更大,对风险管理的难度也更大。并且,牛市与熊市两个趋势明显市态下的模型拟合结果依然要优于振荡市态下的情形。由LR回测检验的结果和失效率来看,DCC模型给出的组合风险值存在一定的高估,而单方程给出的简单加权平均失效率依然是都要高于预设的置信度。综上可知,不考虑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性,将会倾向于低估风险;金融市场间的波动会增加并引致其他市场的风险,对于投资组合风险管理这点不应忽视。

三、结论与启示

本文采用多元DCC-MVGARCH(1,1)模型分析了不同市态下我国股市、债市以及汇市三者间的动态相关及其波动的溢出效应的异化现象,并对相应的溢出风险进行了量化测度,结论表明:在不同市态下,我国股市与债市间的信息传递效应较弱,这源于我国债市仍存在较严重的市场分割与流动性较弱等现象,使得债市的信息反映不如市场流通及有效性较高的股市;相对于股市信息,汇市的波动更为关注债市传递的市场利率信息、货币供应以及对外贸易等,因而使得汇市对债市的溢出效应要更显著于对股市的。不同市态下,三个金融市场间的动态相关性存在明显异化现象:牛市期间,股市与债市的相关性稍好,而在熊市与振荡市情形下,二者动态相关性较弱;牛市期间,股市与汇市关联性为负;而熊市期间则为正,这也与人民币汇改及升值态势有关。进一步的风险传染的异化分析表明,DCC-GARCH模型的风险测度效果较好,不同市态下股市的市场波动都要明显高于债市与汇市,当市场趋势性明显的情况下,模型跟踪效果较优;相关金融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不但增加了单市场的风险,同时也增加了组合的风险;不考虑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会倾向于低估市场风险,即市场间存在风险传染现象,应引起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的重视。本文的研究可见,自人民币汇改以来,随着热钱不断涌入使得我国汇市的波动日益增强,汇市与股市、债市间的波动溢出性也日益显著,在投资风险的管控中除了关注股市与债市间的相关性与投资转移、资产配置外,还应密切注意汇市波动对股市、债市的影响。

而针对债市与汇市间在不同市态下相关性与溢出效应,央行在采取利率工具调度汇市时应考虑其风险的传染,同时也应进一步完善债市的发展与监管,提高债市的整体销量。同时,在不同的市态下,我国股市、债市及汇市间的波动溢出及风险传染效应不尽相同,且三者间的相关性呈现正负的时变波动性,因而对于同时投资于不同金融市场的投资者而言,需对市场间的动态关联性及风险传染予以重视,若将牛市、熊市与振荡市态下的样本合成一起研究则有可能得不出稳健的结论甚至得到错误的判断。本文的结论也佐证了在不同的经济周期,组合投资的风格应有所不同;投资者应当根据不同市态下各金融市场间动态相关性与风险传染效应的不同,进行资产配置的优化与风险管理。

金融市场风险与监管范文第2篇

(1)金融风险的判断

金融风险判断是针对于金融市场可能面临的风险情况进行的判断,通过分析、总结、整合来钻研金融市场本身处于的金融风险等级以及受影响程度。对于金融市场金融风险判断主要为风险内容、风险规模及风险影响力。另外,金融市场要对于金融行业资产负债情况进行比对于,分析利率以及汇率在市场中呈现的变化。

(2)金融风险计算

金融风险计算是针对于金融风险代销程度的预测以及预估,其中包括了对于金融市场业务以及运营管理中的各项风险大小、程度、影响力、效益损失方面的计算。金融风险计算是对于金融风险判断的延伸。通过金融风险强弱、程度的预测可以有效降低,乃至是防止风险的产生,对于金融市场运营管理以及发展拥有首要意义。如在金融市场运营中疏忽金融风险,那末金融市场就不会在战略制订中制订风险应急机制,自然会加大金融市场在遇到风险后的损失;相反如风险预测高,那末也容易呈现过剩本钱付出,造成没必要要的损失。因而可知,金融风险计算并不是单纯的风险预估,而是需要通过科学公道法子进行估算,确保将金融市场金融风险节制在公道规模内。

(3)金融风险的审计与节制

金融风险的审计与节制是现代金融市场发展进程中需要树立的风险预测体系,以相符金融市场内部董事会、监事会或者其他监管部门的调查请求。在对于金融市场金融风险进行审计后要进行踊跃布控以及反复调查并制订踊跃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金融金融风险机制树立。金融风险的监测是指商业金融市场应当拥有完备的金融风险监测系统,知足董事会、高档管理层、金融风险管理部门和财务、审计部门的管理请求。金融风险的节制是指风险管理措施施行后的检查、反馈以及调剂。

2、希腊金融风险传导对于我国的影响

希腊金融风险主要是通过其债务危机演化而来的,自二00九年希腊金融风险呈现苗头。二0一0年五月欧洲同盟与国际货泉基金组织联合出台一一00亿欧元救助协定之际到达了1个,而后欧盟有成立了七五00亿欧元的基金组织,以通过基金支撑方式匡助欧元成员国家解脱债务危机。二00九年浮现金融风险后,希腊始终处在财政入不敷出的地步,而后不久希腊政府宣告其国家赤字率与债务率指标,将分别到达一二.二%与一一.三%,早已经超过欧盟规定的《不乱与增长公约》请求的规模,希腊金融风险真正浮现出来。二0一0年希腊政府宣告其国家的债务到达了三000亿欧元,但国内GDP仅仅有二四00亿欧元,财政赤字超过了一0%,呈现这类情况后,世界3大信誉评级机构都对于希腊国家的信誉等级进行下调,直接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凌乱局面。不但能呈现原油价格、大宗商品的价格降落,还推进黄金、美元价格上升,致使欧元价值降落,股市连跌,暴发了以欧元为中心的金融危机。

(1)双边贸易对于我国的影响

就双边贸易来讲,希腊暴发的金融风险对于我国影响其实不大。虽然希腊会由于债务危机做出适量的贸易调剂,影响其贸易发展,但这类影响实际酿成的伤害对于我国对于外贸易而言是10分有限的。

(2)欧洲经济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

希腊作为欧盟国家,其经济发展对于欧盟或者欧洲地区都有较大的影响,基于我国同欧洲之间的瓜葛,则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且这类影响是较大的。依据我国官方统计,二00四年开始欧盟成为我国第1大货物贸易火伴,这期间我国与欧盟之间贸易发展是始终高于与其他国家以及火伴的,且人民币与欧元之间的汇率变动也经常产生,但对于双方贸易展开没有太大影响。二0一0年之后,我国货物出口率到达二位数,发展速度较快。依据相干人员解释,呈现这类情况缘由1方面在于我国经济发展,同时也存在外商企业在我国注资后对于经济发展发生的影响。二00九年希腊呈现债务危机后,欧元价值下滑,直接影响欧盟属地外资企业在我国的注资以及仓库存货,影响外资企业在我国的注资以及发展,进而影响我姑经济的发展。

(3)欧元与美元的汇率对于我国的影响

假定人民币与美元直接的汇率能够维持长时间不变,那末欧元1旦贬值,那末其在与我国进行资金交换以及货物运输中对于人民币也会呈现贬值,所以希腊债务危机造成欧元贬值会在必定程度上影响欧元地区国家与我国的货物运输来往。从我国同欧盟国家的贸易来往中看,确切会遭到汇率影响到我国出口贸易。

3、金融风险传导的应答策略

(1)晋升金融风险管理意识

晋升金融风险管理意识是树立健全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管理的首要前提,应该遭到各界关注。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请求商业金融市场内部设立严格的监督部门,不但要对于金融市场内部员工进行监督,也要按期审查金融市场内部的财务会计状态,以保障各方面的顺利发展。人员的管理永久是企业管理中最为首要的环节,金融市场内部员工晋升对于风险管理认识,将风险管理诸如金融市场文化建设以及发展战略中。面对于繁杂多面的市场环境,晋升金融风险意识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止以及警示作用。

(2)完美金融风险外部监管机制

金融风险外部监管机制树立是在金融市场施行内部监督

金融市场风险与监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创新 金融风险 风险管理

在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业里,金融创新是发掘潜在利润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金融业开始重视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金融创新的可持续效应,需要加强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

一、金融创新概念

金融创新问题首次被提出是在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所撰写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我国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各构成要素的重新组合,以及对各要素进行创新性变革而创造产生的新事物。从以往对金融创新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于金融创新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宏观层面是将金融行业历史发展的重大变革作为一次次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就是金融业发展史的真实写照,没有金融创新的存在就没有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中观层面是指政府或金融机构为转移经营风险,降低经营成本,适应经济环境,通过改变金融中介功能,创造一个具有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高效率资金营运体系的过程。微观层面是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对金融工具的创新主要可分为信用创新型、风险转移创新型、增加流动创新型和股权创造创新型。

由此可知,我们可以认为金融创新是改革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创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目前无法取得的潜在利润的过程,它是一个为盈利动机推动、缓慢进行、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二、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表现

任何创新活动都会伴随着风险,而这种风险有的是可预知的,有的是不可预知的。金融创新活动也势必无法摆脱金融风险的束缚,随着金融创新的全面发展,金融风险也会随之加强,随之而来的是复杂化和集中化的高风险。其具体表现为:

首先,金融创新导致金融市场风险加强。金融创新不断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但同时也为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隐患。这种风险是金融中介组织普遍面临的风险,不管是资本市场还是货币市场,都会受到金融风险的影响。资本市场所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资本金不足,资产规模小和业务风险突出。而货币市场主要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盈利水平下降、不良资产比例增高。金融市场通过创新来不断地赢取潜在利润,但由于市场基础条件的缺陷,导致创新风险的加强,这需要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来弥补风险所带来的隐患。

其次,金融创新导致金融系统风险加剧。金融系统是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共同构成的有机体,市场资金通过系统从资金盈余方向资金短缺方移动。这种建立在资金流动基础上的系统使得金融机构间保持者密切的交往,形成了以资金为纽带的合作关系,而这种相关性也导致了个体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直接波及到系统内的其他金融机构,这种金融风险具有迅速扩张的特点,从而直接影响到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最后,金融创新导致金融经营风险加深。金融创新促进金融机构间的不断竞争,而这种竞争导致了金融机构的只求高收益的行为,这种行为必然会伴随着高风险到来,这便导致金融机构信誉值的下降。这直接加深了金融行业的经营风险,经营的潜在风险一旦变成现实必将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防范金融创新风险的对策

金融创新为金融行业带来潜在盈利的同时,也使得金融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因此,金融中介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需要防范金融风险的产生。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风险已经成为金融中介结构面临的主要风险。现阶段,我国金融机构所创新的金融工具具有较低的风险定价,风险转移能力也较弱,因此,提高市场风险管控能力是目前金融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金融创新的驱动下,政府部门的金融监管也要进行改善。金融监管是一国政府为保证宏观经济平稳有序进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通过一定的金融主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一定程序,对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实行检查、组织、协调的过程。政府监管部门既要积极鼓励金融机构的创新,规范创新行为,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又要完善相关的金融政策和法规,建立合理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创新环境。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种趋势也势必加强了国际化的金融合作。加强国际金融行业的合作可以了解国际先进的金融理念,通过金融市场信息共享能够为金融创新提供宝贵的知识型经验。不仅如此,我国监管组织还可以参与到国际监管组织内,参照国际化标准制定我国金融业务的相关规则,使之达到全面的金融合作。

四、结语

金融创新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成长需要金融机构、投资者和政府监管机构的共同推动。政府监管部门要将公共利益放到首位,监督金融中介机构向金融投资者告知风险信息,使金融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护。政府监管部门还要与金融机构共同履行对金融投资者教育的责任,无偿性地向金融投资者普及金融知识。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要充分分析金融市场状况,对金融产品的研发要立足于当下金融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更有效地降低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郑明川,包万根,蒋建华.论我国的金融创新及其风险管理[J].商业研究,2003(20).

[2]张晓琴,冯莉.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J]. 商业研究,2005(02).

金融市场风险与监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监管;经济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F8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3)02-0001-04

一、研究背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创新型社会建设,中小企业是新创企业的主要类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能够蜕变成大型企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4,0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然而,中小企业的成活率并不高,平均寿命只有3.7年,远低于欧洲和日本的12.5年。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约只有10%的中小企业能够从正规银行体系获得贷款支持。融资难问题既有宏观政策支持、金融市场约束等外部原因也有诸如信息不对称、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等内部原因。在内外交困约束下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融资。然而由于监管缺失,民间金融市场处于供求渠道不畅的不规范地下状态,存在较高的金融风险。今年出现的温州中小企业大批破产,老板跑路现象就是民间融资风险失控的结果。如何确立民间融资合法地位,规范民间融资行为成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从温州“倒闭潮”现象入手,研究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困境,试图破解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监管难难题。

二、从温州老板跑路现象看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困境

2011年4月份开始,浙江省温州市、台州和宁波等多个地区民营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企业经营难以维系,为逃避债务,部分老板纷纷“跑路”。短短几个月就有近40名老板不知所踪。仅9月一个月就有接近20起。这场跑路风波源于民间高利贷融资。为控制通货膨胀,央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商业银行收紧银根,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不得不转而求助于民间融资。旺盛的资金需求和无约束的地下市场将温州民间借贷的利率推高到历史最高值,月息达到2分到6分,有的甚至高达0.15元,年利率达180%。而大多数中小企业毛利润率不会超过10%,一般在3%~5%之间。如此高利借款无异于饮鸩止渴。借款规模越大企业倒闭越快,跑路老板越多。从温州老板跑路现象不难看出,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已陷入一个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

1. 银行信贷将中小企业边缘化,民间融资成为必然选择

中小企业具有规模收益低,资金积累缓慢等特点,企业发展对银行贷款产生依赖。根据2009年一季度末人行温州中心支行对144家监测企业的统计,92%以上民营企业的外源性融资来自银行信贷资金[1]。但鉴于中小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差,银行贷款成本和监督成本高,放贷规模不经济等,银行对中小企业不屑一顾而青睐于“双优”、“双大”企业,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集中度高达80%的金融资产大部分配置到国有企业[2]。一旦货币政策调整,银行收紧银根,受影响最大的首当其冲是中小企业。为维持生存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融资。相对于正规金融机构复杂而漫长的运作程序、统一化的规则和标准化的信贷合同而言,民间融资具有操作简便,合同内容简单而实用,可根据企业不同情况设计个性化信贷合同,这些特征迎合了中小企业投资量小、频繁和周期短特点,并且民间融资主要以个人信用为担保,不需要抵押或担保物,规避了中小企业抵押能力差的特点。被正规金融市场边缘化的中小企业不得已求助于民间金融市场,民间借贷成为必然。

2. 民间借贷利率走高,中小企业难以承受

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对民间借贷利率作了明确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3]但除依靠法律保障外,依托地缘、人缘和血缘关系的民间借贷,其借贷合同还依赖信用或声誉担保,这种基于社会关系担保机制对借款人的约束效力甚至不低于法律效力。这样,民间借贷的实际风险大大降低,借贷利率远远超出了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民间借贷利率基本上由市场供求形成,中小企业资金的刚性需求(如归还到期借款)将民间借贷利率推高到一个不合理的高水平,借款的中小企业不堪重负。民间借贷是一把双刃剑,借款规模越大,企业越趋于破产边缘。

3. 民间借贷自由化助长信贷风险,监管责任缺失导致风险失控

近乎完全自由化的民间金融市场本身存在较高风险,市场主体的趋利动机会促进风险的形成。政府只注重正规金融市场而严格限制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没有给与非法金融行为相应的惩处,如没有针对民间高利贷行为的处罚措施等。金融市场的严格管制让民间借贷市场转入地下,隐蔽的民间金融活动不被货币当局统计观测和监控,也没有纳入国家宏观调控与监控范围。政府对突破限制的民间借贷活动采取了放任态度,任其风险的增大和蔓延。货币当局监管责任缺失使民间金融市场风险失控。

三、加强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监管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及其民间融资的特点要求政府履行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监管责任,民间借贷市场只有在合理监管情况下才能得以规范、有序和完全运行。

1. 中小企业的外部性要求政府给与扶持

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正的外部性。首先,中小企业吸纳较大比率的劳动力就业,缓解了政府的就业难题。目前GDP占全国58.5%的中小企业创造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其次,中小企业是新创企业的雏形,有望发展成大型企业。如果中小企业存活率低也就表明创业成功率低,这将大大降低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创业创造岗位是就业政策导向,创业活动带动劳动力就业,产生了外部经济。新创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创业者和政府的共同目标。再次,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是产业演进和经济转型的引擎。科技创业是新兴产业形成的根本,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推进产业升级。科技创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对经济转型产生外部性。承担经济社会管理职能的政府要享有中小企业溢出收益就必须扶持中小企业,保障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 宏观调控要求政府将非正规金融市场纳入监管和调控范围

货币政策的作用对象是正规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机构没有纳入宏观调控范围。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存在让金融市场重新洗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高利率和风险特性影响存款人的储蓄行为,经济理性的存款者会根据自身风险偏好特性选择非正规金融机构。这样,正规金融机构的储蓄量和可放贷量减少,政府调控标的规模缩减,宏观调控效率降低,调控目标将难以实现[4]。另一方面,产业政策效力也会削弱。一些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低端产业由于民间融资的支持而难以打压下去,而需要政策扶持的新兴产业却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民间金融的存在,削弱国家政策的实施效果。要达到宏观调控目标,政府需要将非正规金融机构纳入监管范围。

3. 非正规金融市场的无序和混乱要求政府加以规范

由于非正规金融市场监管缺失,一些黑恶势力趁机浑水摸鱼,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如温州高利贷与黑恶势力勾结放贷,一旦借款者不能如期归还借款,高利贷者将以暴力手段讨债,这也是温州老板跑路的原因之一。另外,由于政府监管缺失和法律不完善,民间借款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纠纷调解缺乏法律依据。政府在非正规金融市场没有发挥“守门人”作用,导致民间金融市场无序和混乱,民间借贷亟需政府规范。

4. 民间金融市场高风险性要求政府加强监管

民间金融市场存在较高的风险和风险诱因。第一,民间金融游离于国家金融监管范围之外,没有国家强制力作为担保,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容易导致风险失控。第二,民间融资不但要求借款企业承担较高的利息成本,还提高了企业资产负债率,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第三,民间金融机构自身规模小,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发生破产倒闭的风险较大,容易给存款人带来储蓄风险。无论就借款人还是存款人而言,民间金融市场的高风险性都要求政府加强金融监管。

四、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监管的可行路径

民间金融市场与正规金融市场之间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正规金融市场具有较高的规范性,非正规金融市场具有较高的自由度。自由的金融市场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力,规范的金融市场有助于降低市场风险,保障市场主体的权益。政府金融市场监管就是在市场活力与市场风险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实现自由度与规范度之间的平衡。在这个平衡点,既能让市场主体发挥应有活力还能将金融风险置于可控水平。如果政府采取高压金融监管甚至取缔非正规金融市场,正规金融机构又没有完全向中小企业敞开,中小企业无处融资,也将难以生存。政府适度监管应该注重监管效应。政府非正规金融市场管制效应如图1所示。

图1中,D是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曲线。当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从正规金融机构无法得到满足时,在应急状态下为维持资金链,非正规金融市场融资成为中小企业不得已的选择。中小企业在非正规金融市场的需求可以看成是近乎刚性需求。S是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曲线。只要非正规金融市场利率高于正规市场,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非正规金融市场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供给,其供给曲线缺乏弹性。E0是无政府干预状态下非正规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平衡点。政府非正规金融市场管制主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确定市场主体的合法地位,取缔黑恶势力等非法主体的交易资格。二是通过利率管制抑制高利贷行为。第一种管制让资金供给曲线从S左移到S,资金供给量减少了与Q1Q2相等的数量。第二种管制让借贷利率从R0降低到R1,资金供给量减少了Q0Q1,如果双管齐下,两种管制措施产生了Q0Q2的超额需求。这是政府管制的副效应。为维持非正规金融市场的供需平衡,政府政策应激励正规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放贷量,放贷增量至少应达到Q0Q2水平。

由于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政府应该放权,允许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建立管制程度不同的多元化金融市场。如图2所示。

图2显示,管制程度高的金融市场属于偏正规金融市场,其市场规范度高;管制程度低的金融市场属于偏灵活金融市场,其市场自由度高。规范度高的金融市场的风险可控性也高,自由度高的金融市场的风险可控性较低。在正规金融市场基础上,发达地区可建立偏灵活的金融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可以建立偏正规的金融市场。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政府都要对市场主体资格加以明确界定,以维护金融市场有序、合理和安全运行。

五、对民间融资进行合理监管的政策建议

1. 完善法律法规,确立民间融资的合法地位

我国民间借贷尚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民间融资尚处于地下活动。与其无视民间融资的客观存在而任其风险蔓延,不如给予部分规范化的民间融资合法地位,使其阳光化而便于监管。从境外看,美国、中国香港、南非等都曾让民间借贷准合法化来监管民间金融市场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前,法律只对“非法(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罪”加以界定,而对正常民间融资没有给予肯定,也没有明确区分非法集资与正常民间融资边界。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说明,“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5]。《解释》中片面地说明了不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部分,而众多其他现象是否也不属于非法吸收存款没有给予明确解释。当前应尽快出台民间融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上明确界定非法集资与正常民间借贷的边界,通过法律手段使民间融资逐步合法化和规范化。

2. 制定分层监管制度,建立多元化金融市场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不同。东部地区经济活动频繁,正规金融市场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全部资金需求,中小企业对民间资本的依赖性较强,民间金融市场组织化程度和风险控制能力较高。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中小企业对民间资本的依赖性较差,民间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不足。国家民间金融监管应采取分层次监管战略。对东部地区,在加大正规金融支持力度基础上,适度放开民间金融市场,允许民间金融市场存在一定的自由度和风险性,以民间金融市场发展弥补正规金融放贷能力的不足。对中西部地区,可以先采取较严格金融监管,根据地区发展水平逐步放开民间金融市场限制。

3. 明确界定民间借贷市场主体资格,维护非正规金融市场秩序

民间融资的高风险性要求明确界定民间借贷市场的主体资格,尤其需要取缔黑恶势力把控民间金融市场,遏制中小企业发展。目前国家对正规金融市场主体资格管制严格,《银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个人不得设立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不得经营金融业务;非金融机构也不得经营金融业务。”[6]对非正规金融市场而言,政府应该适度放松市场准入限制,允许有实力的非金融机构开办专业的投融资公司,并将其金融活动纳入规范化监管。同时坚决取缔不具有经营实力而低价借进高价贷出的金融投机者以及同时与黑恶势力相勾结从事高利贷活动的个人或团伙的市场准入资格,切实维护非正规金融市场的秩序。

4. 建立“双轨”利率体系,合理监控民间借贷风险

允许正规金融市场与非正规金融市场并存就要建立“双轨”利率体系,即在正规金融市场仍实行管制利率,对非正规金融市场实行有管制的市场化利率。民间金融市场可以在银行基准利率下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决定利率的高低[7],货币管理当局只设立一个地区性的利率限价。民间金融市场实行市场化主导的利率有利于扩大民间金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自主定价权,提高稀缺的民间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此外,国家金融政策应降低中小企业尤其科技型中小企业应急贷款门槛,让正规金融机构满足中小企业大部分资金需求,减少中小企业对民间借贷市场的依赖程度,削弱民间金融市场利率飚升的推动力,合理控制民间借贷风险。

5. 探索民间融资组织创新,提高非正规金融市场组织化程度

金融组织机构是金融市场的载体,市场组织化程度提高相应地提高了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第一,尝试建立多样化的民间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和贷款担保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国家政策引导民间资本有序进入上述非银行金融机构,提高民间资本的组织化程度,拓宽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渠道。第二、发展行业性或区域性小型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延伸民间资金供求链,吸纳和集聚民间闲散资金。小型金融机构建设可以以股份制形式在发达地区先行试点。第三、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专业金融机构。逐步将运营较好的民间金融组织升级为规范化的中小商业银行。这些银行定位于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此外,国家金融政策可以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开展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业务。

[参考文献]

[1] 包爱平. 如何拓宽温州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J].经济导刊,2010(1):23-25.

[2] 王正耀,年四五. 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形成机理与规范对策[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118-120.

[3] 顾 卫. 企业民间融资的合法性与合规性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19):44-46.

[4] 贺 琛,宁洋洋. 对我国民间金融发展问题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1(7):82-83.

[5] 张艳花. 民间金融:如何阳光化[J].中国金融,2011(14):89-92.

[6] 嘉思瑶,宋若峰. 中小企业民间融资行为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4):117-120.

[7] 陆岷峰,张 惠. 中小企业融资与民间资金对接渠道建设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31-37.

Economic Analysis on the Rational Supervision for the Private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Liu Hongyin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China)

金融市场风险与监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需求分析

    Abstract: "The commercial bank market risk management guidelines" have been brought into effect. Requir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and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at the latest before the end of 2007, city commercial banks and other commercial banks at the latest by the end of 2008 to meet the "guidelines". According to the "Law on Commercial Banks" for a bank loan business, assets and liabilities ratio of no more than 75% at present, many banks have 15% to 20% of the surplus funds applied to the inter-bank bond market trading, while in commercial banks within Financial markets business with a considerable degree of blindness. This article from the financial markets on the risk management needs of perspective about resolve commercial banks 1 / 3 of the share capital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 business can bring profit margins and potential risks concerns raised on financial markets, risk management, business environment, building the basic idea of . 

    Key words: financial markets; business; risk management; needs analysis

    前言

    在当前的中国金融改革进程中,银行业的发展特点、行业发展阶段具有顺经济周期扩张所产生的成长机会和风险隐忧并存的特征,不仅存在经济高涨时期超速规模扩张和过度放贷所积聚的信贷资产潜在风险,也存在市场投资组合规模扩大所带来的金融资产市场风险,特别是2004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金融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进程的加快,银行金融资产/金融产品的“市值”特征逐渐明晰,以及代客类金融市场业务的迅速扩容都对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环境提出严峻挑战。

    在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金融发展与变革中,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是资本驱动和投资主导,这在本轮经济周期中体现得尤为显着,因此,信贷规模扩张和资本消耗所推动的利润空间仍然是成长型银行的首要策略选择;但另一方面,资本金充足率的限制,以及资金来源结构的变化趋势,都决定了资本驱动型和资本消耗型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难以配合现代银行业的长期发展定位,将金融市场盈利模式纳入战略发展规划将是大势所趋。

    正如许多国际银行近一二十年经营模式变革所经历的整合过程,向全能型银行转型的过程中,集风险控制和定量分析于一体的风险管理平台成为占据市场先机的重要决定因素。即便是尚未采取转型策略的银行,构建前瞻性、科学性的风险管理平台将在中长期内节省大量运营费用,使监管成本和风险管理开支大大低于同业平均水平,提高风险管控体系的综合贡献度。

    金融市场业务对银行盈利空间的贡献度,取决于金融市场的功能完善、组合管理的目标定位、风险管理的平台建设三者之间的有机配合。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平台普遍处于初级建设阶段,而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几无成品,对金融市场活动的风险管控能力极为滞后,成为制约资产负债组合管理灵活度和金融市场业务稳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为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运营效率,推动金融市场业务的良性发展,市场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应由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两个高层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遵照银监会的《指引》和国内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现状,对市场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实行风险承担主体和风险监控主体隔离制度。作为市场风险的承担主体,金融市场交易部门在资金管理计划和对交易活动授权、授信方案的预设范围内从事金融市场交易活动,对其交易内容和交易人员的风险监控应由独立的风险监控队伍实现,以独立的风险监控系统确保策略制定及调整、盈利活动及风险承担、绩效评估三项阶段性工作职责清晰,并能获得客观的、完整的风险监控和信息反馈服务。

    其次,提高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的技术含量。金融创新带来的巨大收益空间往往与其隐含的风险相匹配,由于基础金融环境尚不健全、非规则性动态调整对中国银行体系的冲击尤为明显,特别是在日益活跃的金融市场业务中,顺经济周期的业务扩张与固有的风险管理基础设施日益背离,对金融市场交易人员的授权管理缺乏合理的风险监控点安排,某一金融市场交易损益的考核停留在事后甚至没有考核,风险承担活动处于风险之中而无从知晓承担的机会成本、风险收益和市场压力,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源自风险监控系统尚未引入技术性因素。

    在市场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将传统的行政约束转变为动态的、前瞻性的风险监控需要从提高风险监控系统的技术含量做起,这包括一些基于专业人员和定量分析模型的监控指标设计、情景分析、压力测试和应急预案。

    在银行整个管理系统中,风险管理系统的基本职能是监控和信息反馈,包括:对营销前台的中台风险监控,控制经营风险的承担范围;为战略决策后台提供信息支持,对经营过程风险的信息分析、整理和反馈。根据国内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现状,市场风险管理系统的功能完善过程可分为三至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符合金融市场业务特征的授权、授信管理体系,并由独立的风险监控队伍进行实时的风险监控。系统运行的初期目标应能从授权和授信管理内容全面覆盖金融市场活动,明确对资金及资本市场交易的总量、比例、交易权限等风险监控指标;在监控环节,风险监控部门应能对接市场交易部门的中台风险监控职能,可采取风险监控人员派驻交易室方式。

    第二阶段:对中台监控业务展开初级的计量分析工作,并根据本行对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规划,选择风险计量分析框架和适宜的服务商/合作方。逐步拓展初级的内部计量分析工作,并根据本行的发展战略、业务性质、复杂程度和客户需求,选择恰当的

    市场风险管理模式、风险计量分析模型和控制系统,开始历史数据的清理和模型的校正、运行维护工作。可以通过选择计量分析系统的服务商和计量分析模型的主要研发合作伙伴,缩短构建时间和降低系统维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