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教学优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地理时事;地理教学;作用;课堂运用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而时事热点一般及时的反映了一个地区或国家发生的最新的事件和问题,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这与地理学科的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地理时事热点,让地理教学贴近社会时事热点,融入学生生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并能够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地理时事热点,能有效促进地理课堂教学的发展。
一、地理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时事热点是地理高考的需要
时事热点关注的是当前世界、社会、经济、政治上受到广泛关注的新现象,新问题,而高考地理的命题讲究新颖性、时效性,所以时事热点是高考试题的考查情景源泉。地理高考引导师生关注当下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国际等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反映当前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运用地理时事热点,也是帮助学生适应高考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运用地理时事热点,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哪门科目,想要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最有效的捷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时事热点问题,分析热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结果,提出热点问题的解决方案与措施等,必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地理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选修课程《自然灾害与防治》中的地质灾害时,可以联系我国南方连日大雨,多地发生洪灾和地质灾害险情。结合6.24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山体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一时事,分析学习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以及如何预防灾情和抢险救灾,同时给大家普及灾害发生时如何自救的方法。这样既能够更好的讲解地理知识,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更能够教给学生生活化的知识,确保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3.地理时事热点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能够将地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讲解,不仅能够赋予教材生命力与活力,使课本知识由抽象变形象,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力。例如:在高中地理中提到工业布局因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网上热议的海尔在美国建厂的原因,或者就地取材,分析当地著名企业的选址和发展过程与课本工业布局因素的关系。通过运用这些具体的时事材料讲解,不仅使得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更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于自己的生活之中,自然学生的地理兴趣也将大大提高,对师生都是一举两得。
4.地理时事热点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和思维
适时恰当的运用好地理时事热点进行地理教学,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和地理思维。比如结合当前比较严重的难民问题或者“ISIS”恐怖组织在世界各地制造的恐怖袭击来分析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宗教、民族、社会等情况。再或者针对年初的“英国脱欧”事件分析西欧地区的经济及政治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的变化等来分析学习当前世界经济及政治格局。这些都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放眼全球,认识当前的全球问题,培养全球意识和思维。
5运用时事热点有利于进行道德教育
在学习日本的地理特征时,可以列举设立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事,有助于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高中生奋发向上,增强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进行更深刻的道德教育的同时,也能够更生动和深入地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在讲解地球公转的意义一节内容时,可以用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为导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我国古人的智慧,增强学生的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民族自信。
二、地理时事热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一堂课的开始,把与这堂课有关的热点问题呈现给学生来导入新课,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增进学生相对于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讲解地球运动一节时,课堂一开始可以选取天舟一号与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成功对接这一时事热点问题,加上教师适时地讲解,不仅激起学生突破这一学习难点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以及对国家的爱国情怀。
2.课中呈现
我们都清楚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完全集中在这45分钟,课中出现的时事热点这一闪光点能够很好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效果。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穿插时事热点,不但可以使枯燥的地理知识更加形象化,也可以赋予教材新的生命力,提高学生上课情绪,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时,我们就可以以“一带一路”为主题设计课堂教学:由于“一带一路”沿线经纬度跨度大,受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综合影响下,不同区域的气候有所差异,进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自然景观也差异明显。故学生在学习这些地区的气候类型的同时需要思考其后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课尾呈现
许多教师上课习惯于把过多的热情投入到开始的课堂中,其结果往往容易造成虎头蛇尾的局面。如果教师也能够合理的运用社会热点作为一节课内容的总结,也可以深化教学内容的作用。比如讲解河流综合开发时,在课尾的十分钟展示中国的热点工程――三峡工程。带领学生分析讨论三峡工程建设的利弊,学生们的激烈辩论,使课堂活跃起来,同学们在意犹未尽的讨论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最后教师再进行一定的总结,能够调动学习气氛,加深对该部分知识内容的理解。
4.课后呈现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吸收地理知识,可以通过在课后给学生呈现时事热点话题,以帮助学生扩展教材之外的内容。除了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外,设计活动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来丰富和提升学生的个体认识,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课后呈现时事热点的方法有:以板报的形式呈现时事热点,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利用当前地理时事热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会关心国内外大事,树立全球意识;采用课后演讲和讨论等形式,将时事热点渗透到地理教学中;设计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竞赛,通过比赛方式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地理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等等。
总而言之,在中学的地理教学中,适时插入一些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的介绍和分析,加强地理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是一种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途径。因为借助地理时事热点,不仅可以加强地理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激起W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还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对事情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全球意识。
参考文献:
[1]刘芮菡 王春婷.高考地理热点问题中区域认知能力的体现[J]赤子,2016(06):78.
[2]孙剑.浅谈时事热点对高三地理教学的意义[J].考试周刊,2011,46(89):162-163.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现状;策略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普遍较低。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然而在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得不到保证。因此,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就成了地理教学的当务之急。
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条件都正在不断地改善,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而且教学手段不断丰富,但地理课堂的效率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教师备课不充分。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尽管也是高考科目,可学校安排的课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很多教师觉得时间紧,压力大,备课的时候就打算以讲为主,通常只备教材不备学生。课堂上讲授完了,就感觉到放心了,而实际上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少,时间一长,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教学效果自然就跟不上了。
1.2 教学方法不符合学情。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基本杜绝,但另一种极端的教学方式“满堂问”也随之出现了。实践证明,“满堂问”这种教学方式效果也不好,学生该有的浓厚学习兴趣没形成,该有的良好学习习惯没养成,该掌握的知识始终不能很好地掌握,事实上,这也是一种被动的学习,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2. 构建有效课堂的途径
2.1 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高中地理教学是以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宗旨的。因此,要想组织好一堂地理课,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明确哪些内容应该理解,哪些内容应该掌握。只有在准确理解与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高中地理大气环流部分的教学,要理解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大气环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而不是将大气自然的物理学原理作为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表述已经从“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转变为“给出三圈环流示意图,说出图中三圈环流的名称,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并说明其成因”,使教学目标更具体,更清晰,更贴近学生实际。
这样,降低了不必要的难度,而且有了示意图作为载体,就可以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来说明新知识的地理成因。
2.2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新课标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新课标还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等。这些都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思考题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如讲到全球环境问题之一——温室效应时,笔者首先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温室效应浅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温室效应?接着,请学生观看有关“温室效应影响”的视频,并讨论总结出温室效应的主要影响。最后,观看“关于温室效应发展”的教学录像片,结合已有背景知识思考并讨论:人为因素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有多大,各种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与我们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之间有何联系。这样一步步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2.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若能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必然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环节,例如:学习天气系统时,可引用台风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在水循环知识的学习中,可让学生先思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否有科学性错误;在分析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时,可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些的合理引导,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4 教学方法多样化。教无定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已有知识的状况、学生的自学能力、备用教学媒体等客观现状,选择一种或者多种适合课堂教学的方法,优化整合,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如在《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节的教学中,笔者采用“案例探究法”,例举当地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某一工厂来探究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而针对“工业与环境”部分的教学,可采用“辩论法”:经过小组分析,推荐代表分别担任“环保局长”、“工厂负责人”、“当地居民”进行辩论;也可直接带领学生去工厂实地考察,了解工业对环境的影响。总之,教授不同的内容可变换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发现法,探究法,研究法,自学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角色互换法等),让教学动静结合,富有节奏,充满变化,在教法变化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耳、动手,不断刺激不同的兴奋中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5 加强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师必定是反思型教师,所以新课程非常注重教师教学反思这一环节。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教学反思能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这样的教师才会不断成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经验,然后运用于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灵活机动,选择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地理课程标准讲究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提升到教学目标之中,要求针对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应当明确指出,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是“最好的”。企图在教学中只运用某一种方式的认识和做法是绝对错误的。我们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选择不同择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例如:案例式教学的运用得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就有了一次深刻的感悟。说实在,备这节课时我认为这节课是有点闷的,讲的都是概念和规律,没有什么闪光点能提起学生兴趣。结果开始的5分钟讲“城市形态”时真的如我所料,学生只是默默的接受着知识,虽然还是有问必答,但是一点提不起兴趣。因为书本上举的例子是:团块状城市——成都;分散状城市——重庆;条带状城市——兰州,这些例子对于生活在小县城的学生来说太陌生了。突然,坐在后排的同学冒出一句:“老师,咱们峰峰矿区是什么形态啊?”我愣了一下,脑子里马上浮现出矿区的轮廓图,而这时,班上的同学也活跃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矿区的城市形态。这时,我突然好象看到了这节课的曙光,原来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自己熟悉的身边事。我灵机一动,说:“既然同学们对自己居住的矿区这么感兴趣,那么下面我们就以矿区为例,来研究一下城市的功能分区。请同学们用几分钟阅读一下书本内容,思考一下,矿区的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分别在哪里?”然后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主要轮廓,在中间写上“滏阳东路”,并用圆圈圈上。这时我发现同学们的眼睛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知道,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完全被激起了。接着我让学生以自由为原则,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方框中大概标出矿区的学校、区政府、商业广场位置,再一起分析这三种功能区布局的特点。结果这节课下来,同学们的涌跃程度前所未见,所有规律不用多加解析,都是他们从自己画的县城分布略图中总结出来的,下了课还纷纷地上在讲台上指着图研究。想不到这节课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教师通过自己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多激励、活氛围;多用图、建联系;多引导、促探究;多设疑、创情境;多归纳、显规律;多训练、辅方法等多种教学方式的选择使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优化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59-01
初中地理课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牵涉的知识面非常广,要运用很多学科的知识来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而且很多知识都比较抽象和深奥,难于理解。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实现地理素质教育,笔者认为主要渠道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在教学中,笔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以情动人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身作则,以德育人,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激发出对地理知识的热爱,从而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比如,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鼓励每一位同学发言,对答得好的学生,我们要不吝惜表扬,对答得差一点的同学,我们要及时鼓励他们,帮他们找到失败的原因,让他们不要气馁,树立起信心,使其大胆的、自觉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千万不要讽刺挖苦后进生,这样不仅伤害了学生本人的自尊心,还会损害你在其他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印象,平时对后进生要多关爱、信任、期待和鞭策。只要你用心去教学生,用爱去感动学生,你终究会成为学生信任、拥戴的老师,在课堂上他们就会因为爱你而密切地与你合作,整堂课就会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师生的心情都会非常的愉悦,教学效果就不言而知了。
2 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设疑布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辩疑解难,有所进取,有所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向教材内容质疑,向教师的观点、讲解质疑。如在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可以引导学生反问:如果地球不自转,是否有昼夜现象?是否有昼夜更替现象?在讲解我国地势特点时反问:假设我国地势特点是东高西低,对我国气候、河流等方面将产生何等影响?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使学生各抒己见,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构想,只要学生提出质疑,不管他们的想法有多么离奇,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和追求真理的态度。
3 课堂内多采用直观教学
3.1利用地图
“不用地图,就不成其为地理教学。”刚进入初级中学的学生识别地图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地图的教学可以由浅入深地展开。先要教会学生如何看图,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地图意识,学会看地物的分布,然后再看不断变化的各种地图,让他们对地图的认识能力越来越强;其次,要求学生由会看图到能快捷准确的指出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三要求学生能在地理填充图上准确地填出要求掌握的地理要素;四教学生绘图,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方法,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做,对做得好的即时给以表扬,同时耐心细致地帮助做得比较差的学生。
3.2经常利用演示的技能
3.2.1模拟演示
模拟演示比较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记忆更长久、更牢固。例如:讲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教室里的窗帘关上,灯也关上,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叫学生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然后又叫一位学生上来,自西向东转动地球,叫同学们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同前面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较,这样就使问题变得更加巩固和深化。
3.2.2模型演示
可以将巨大的学生不容易看到的地理事物制成模型,让学生观看模型,达到以小化大,由远及近的直观效果。如使用地球仪、各种等高线模型、中国或世界的立体地图等。
3.2.3图片演示
因为图片是地理事物的真实写照,它形象直观、美观而典型,价格低廉易于收集。教师在教学中平时可以注意收集各种适合教学使用的典型图片,为学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如典型的地貌、河流、植被、土壤、动物的图片,各自然带景观图片,以及表现各国自然和人文地理风貌的景观图片等。
3.2.4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地理这门课上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非常适宜的,因为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仅靠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不仅十分枯燥,也难于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表象。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极其强大的存储和处理文字、图像﹙图片、影片、动画﹚、声音的功能,这就为教师向学生展现地理教学信息,创设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创造了极为良好的条件。
4 让学生亲历地理事象,感受地理变化,了解地理规律
野外是地理教学的最佳课堂,我们可以走出去,让学生亲历地理事象,感受地理变化,了解地理规律,不仅可以打破时空局限,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而且能培养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条件好一点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天文台、气象台,条件差一点的学校至少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周边的地理环境,观察并记录地理事象的变化,简单总结地理规律。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深奥的地理知识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更高。
参考文献:
[1]姜洁.改变价值取向促进教改实践[J].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244-02
一、激发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课堂教学艺术的完善
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通过在教学流程中设置悬念、巧引故事、关注时事热点、朗诵诗歌、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欣赏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并不断刺激、诱发、扩展、深化学生的兴趣点,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师在讲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时,可以这样说,“形容一个人浅薄无知时常用‘不知天高地厚’的成语,到底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当教师通过设置悬念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后,就可以顺势展开新课的教学;又如当教师在讲述“地图的选择和使用”时,应结合当前世界的热点时事来进行设计,“同学们,当今有个国家连续五年内乱战火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它让世界人民和联合国高度关注,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叙利亚。”有同学回答道。“很好,那我们应该选用什么地图来查找这个国家的位置呢?”于是,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带着一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世界政区图中查找该国的位置,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它的地理位置。另外,教师也应在课堂教学艺术方面多下功夫。教学时,教师既要选用一些生动形象、趣味幽默的语言,也要有抑扬顿挫、快慢适中的语调;既要有清晰工整的地理板书,也要有醒目美观的地理板图。此外,教师还要运用情感的力量来感染学生,创造与学生的心理息息相通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来学习一定的地理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板画地图来创设一些动态的教学情境(黄河、长江水系图)、利用诗句来创设一些景观教学情境(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地形、横断山区气候)、利用谚语来创设一些应用教学的情境(天气和气候术语的判断等)、利用故事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等,这些教学方式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愿学、乐学、好学地理的习惯,从而优化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契合新课标课程理念,践行“合作、活动教学”的模式
依据新课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等教学理念的要求,中学地理教材的编写体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活动内容与教材正文、图表的结合,成为中学地理新课程教材的一大特色。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增加了“活动式课文”的表述,把大量的地理知识、技能和基本原理、规律都渗透在了“活动”一文中。这样一来,活动内容既是教学的素材,亦是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这样的活动教学作为一种内容活动化及手段活动化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越来越被教师所推崇和关注。活动教学也成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行之有效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活动教学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真正放在活动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此外,活动教学的基础在于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建构,而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建构则主要在于正确处理好教材文本、各种地理图表与活动文本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等要素。教师在进行一定的活动设计时,要注意把握如下原则:(1)目的性:教学活动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课程的教学目标保持一持。这主要是因为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2)层次性:教师在设计和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以便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训练、发展及地理知识的建构等。(3)新颖性:热点和生活化的思辨话题更容易引起共鸣,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4)实效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的时候,要确保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5)开放性:教师在设计活动教学内容的时候,要确保活动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以利于启迪学生的地理智慧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三、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素养
“合作、活动教学”的模式,渗透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环节,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出一个相对融洽、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且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见解,以促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沟通。活动进行中,教师要把握好交流沟通的广度与深度,对学生偏题的见解要及时进行修正,并进行适当地评价。对学生不具有合理性或不够准确的表述,应恰当地进行指正,让学生正确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教师对学生在学习合作交流中的表现与反应不能求全责备,而应更多地给予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从而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身地理思维和地理语言素养的养成。
四、加强地理图表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地理空间和地理思维能力
地图、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工具,它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中学地理教材涉及大量的景观图、分布图、概念和原理图、统计图以及漫画等,这些图表中蕴含着大量的地理知识与地理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对地理图表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读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借助地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揭示地理现象或地理规律的能力。同时,通过地图教学,教师也可以帮助初中生树立起一定的空间地域概念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此外,丰富多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知识关联框图、统计图表等更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地理综合能力的载体,因此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视为学生学好地理并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五、利用多媒体功能,加强形象、直观地教学
多媒体教学能很好地契合初中生感性认知的心理特点,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多种可能的途径。教师通过PPT制作出各种精美的图片,不仅能让学生欣赏到地理教学中的“美”,而且能营造出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教师利用颜色、箭头、线条和物体相对位置变化制成的PPT可以用来显示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或演化过程,突出其动态性,把大量看不到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如地震、板快运动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就能把原本复杂的地理现象简单化、形象化、直观化。再如利用flas来动态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高线地形图的生成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等高线地形图的生成等。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特定的软件对图像、图形、声音和动画等进行一定的加工、合成,制作出教师授课所需要的多媒体内容(如微课视频等),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又能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达到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践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探索和地理教学创新实践中,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素质;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运用好地图这个工具,借助多媒体技术,加强形象、直观化教学,培养起学生的地理空间、地理思维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创设和谐的地理教学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优化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海艳.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C/OL].2014.
[2]韩茜.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初探[C/OL].2014.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多媒体
从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来看,将课堂情境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但能有效地强化地理教学的效果,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地理教学目标。
一、要着手学生日常生活,构建贴近现实的问题情境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地理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进行的教学能有效地利用知识迁移,能很好地做到理论与实际相关联,巧妙地把生活知识和课堂内容衔接起来并在教学中呈现出来。这样做的好处,能让教师减轻教学负担,顺利进入课堂知识教学,还可以让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下学习。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高中地理知识,学生平时只是缺少关注。比如,在讲授“热力环流”相关的内容时,为了更好地展现地理知识点,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个情况,为什么家里都会把空调装在墙壁的上方,而把暖气装在墙壁的下方?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同学能告诉我原因。”进行这样的情境创设,很明显学生的兴趣一下就高涨起来,探究的意识也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教学后,学生通过了解课上内容对问题的原因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原来是空调在吹冷空气时周围的空气密度大,冷空气会做下沉运动,而暖气周围空气热会做向上运动,故此要把空调安在墙壁的上方,暖气安在下方。
二、通过教授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新课之前,教师一般都要通过对知识经验的回顾,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寻找之前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通过设置一系列的疑问,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的矛盾,常识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等,都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探究兴趣,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这些都是我们教学时用来设置教学情境的好素材。如,在学生的生活常识中,一般都觉得一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地球距离太阳近,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可为什么我们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气温很低反而是冬季?又如,青藏高原海拔最高,有“世界屋脊”的称号。海拔高,距离太阳近,获得太阳辐射就应该多,气温自然就高,可为什么夏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呢?针对这些类似认知矛盾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认知矛盾,积极地进行学习探究,在达到新的认知水平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他们情感、行为方面的更进一步发展。
三、善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不受时空限制的知识再现性,色彩多样的启发性等特点。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直观地展现不同形态的地理现象和规律,此外,多媒体教学还能够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简单来说,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能让教学内容抽象化为具体,难点化为易点。如,地理教学中有丰富的地理景观和故事。其中地理景观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地理老师通过网络搜索出相应的图片,将搜集到的图片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也可以用较多的图片通过PPT和Flash做成小短片,让学生感受世界各地的风景和地貌等。涉及的地理故事很多,比方说,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上搜集到的故事,如扑克牌中的地理、神奇的地理现象、地理趣闻等;教师还能凭自身的经验创编地理故事或者在故事中融合地理相关的知识。比如,学习“上升补偿流”这一概念时,运用多媒体展示表层海水在离岸风的作用下,形成离岸流,进而导致沿岸表层海水不断减少下降,而底层海水不断上升补偿的这一过程,这种演示形象生动,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对上升补偿流的概念进行理解,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只要不断深入探索与学生学习相配套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身的求知欲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贺先锋.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1(9).
[2]杨晓波.浅谈高中地理情境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