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思想政治工作成效范文第1篇

一、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现状

第一,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地位较为弱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淡化了思想意识对于企业建设的重要作用,更多的时候只是关注了“物的发展”,忽略了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因此企业的自豪感、凝聚力、向心力都在大幅减少,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有较大的退步。随着企业对于思想意识的欠缺,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缺少组织,,缺乏有效的体质,企业做此类工作的员工人数少、任务重、人手少,这就导致政治工作干部无法将较多的精力投入到较细的思想工作中,而只能放在日常的事物处理上。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有限。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企业的目标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而经济考核指标及职工工作表现的好坏能够有效的反应该点。这就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大多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缺少应有的关怀,片面强调上下关系,缺乏换位思考,命令指示多,作方式简单粗暴,这就导致员工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跟不上时展。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药不断的加强,在创新中提高,不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理论方针,提高了职工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及道德标准。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内部矛盾及社会矛盾的交织会导致职工是思想观念呈现多变、多元的发展趋势,各种矛盾日益凸显,职工诉求也大幅上升。究其根本原因,除了社会转型存在的问题及矛盾外,思想政治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影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原因

第一,思想多元化。

受到社会中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诱惑,许多职工的世界观、价值观都受到较大冲击,拜金主义、自由主义都有较强表现,许多职工不愿意为企业发展付出,知识关注自身的利益,盲目的贪图物质享受。由于当代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于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较大,这导致职工的思想交流空间需要进一步进行拓展,因而个体间思想活动的差异性、多变性、选择性、独立性明显增加,因而每个职工的思想可谓千差万别,很难掌握。部分职工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只是盲目的上传下达,照本宣科,不吃透文件、政策要点,不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不按照职工认可的方式进行工作,导致文件很难落到实处。这不仅消弱了基层职工的抵触及反感,进而引发了许多积累的矛盾及问题。

第二,示范作用的弱化。

榜样的力量曾经激励着广大的职工、群众,为了实现国家、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发挥其示范作用,就要强化榜样的示范作用,为职工提供精神力量。目前,示范作用有明显弱化的趋势,媒体在宣传及树立典范时存在较多误区,因此导致集中宣传较多,普通常态的宣传较少。再加上许多党员干部党性观念弱化,党员意识淡薄,就会导致其忘记党员的职责及使命,不能展现出党员的先进性。

第三,利己主义思想较重。

利己主义思想也是当前社会因素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的深刻影响之一,利己主义思想的抬头,让许多企业职工不再重视企业的集体利益与他人的合法利益的获得,而在行为方式上仅仅从自身利益的考虑出发,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得到顺利开展,无法形成企业内部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四,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严重。

思想政治工作成效范文第2篇

思想政治工作有力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思想政治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孤立的,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的有机结合必将对加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生产力最核心、最关键因素在人,而要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主要是靠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劳动者能力的发挥程度,决定其劳动态度的好坏和劳动纪律的强弱,关系到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团队意识、集体精神的形成,以上种种因素又直接决定着生产力的提高。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必然会有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保障。

政治发展的有效保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不断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党的政策宣传、法制教育宣传,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增强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实现依法治国,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文化发展的有力保证。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精神文明建设又是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其根本要求之一。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实现文化的不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器。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作用,帮助人们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保护环境意识的宣传和引导,使全社会形成人人爱护环境、人人参与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优势,深入、广泛、持久地将生态文明意识渗透到广大的群众中去,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稳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和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在人们思想意识和外部行为状态出现不良反应之前,对人们进行有效调节,减少社会动荡,保证社会安定有序地向前发展。

有利于社会控制手段的顺利实施。借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宣传法律,增强人们的法纪意识,有效地预防犯罪,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力维护社会的稳定。

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但这些矛盾从性质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将我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向人们讲明白、讲透彻,争取人民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矛盾和问题,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竞争和压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全面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障。而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需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其教育和引导功能,用科学理论武装和教育广大群众,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加强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科学技术成果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加快我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功能,在全社会进行深入、广泛的道德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树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人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雷锋精神”“汶川精神”等民族、时代精神,使全国人民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激起人们为共同的民族利益作出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成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隐性课程 公安院校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社会治安的形势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间接地要求公安高等教育:要培养出既具有过硬实战技能又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高尚职业道德操守的人民警察。这其中,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更多的需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有学者指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做人的工作,做人的精神世界的工作,做的是用一定阶级或集团的思想来教育、武装、提高、动员群众以影响和推动社会实践,实现一定阶级或集团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的工作”[1]。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教学方式多是说教型,不得不承认的是,传统教授方式存在如下问题:知识传授主体即教师过多采取灌输方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略知识接受主体即学生的接受能力,显性课程传授知识的不足可见一斑。公安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尤其是对学生的政治素质、德育素质和纪律要求等诸多方面有着与普通院校不同的高标准。为加强对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适应郭声琨部长提出的“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推进具有公安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这一目标,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借助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显性与隐性课程协同一致地发挥作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隐性课程的界定

关于隐性课程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初,在杜威和克伯屈两位教育家首次提出后,得到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并由此展开深入研究。我国学者对隐性课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7年吴也显发表的《潜在课程初探》是我国较早涉及隐性课程的文章。四十余年来,诸多学者对隐性课程进行了研究,纷纷著述论说,对隐性课程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是相对又相生的范畴,是指知识传播机构利用环境因素等采取非学术的途径,将学校显性课程设置内容以外的诸多关乎学生品德、知识、行为、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传承给学生的范畴。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隐性课程的目的是“要将存在于人头脑中和特定情景下、难以明确表述的隐性知识的文化内涵表达出来”[2],隐显互补,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隐性课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隐性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忠诚意识

“识别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3]。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和目的是为党、为人民培养和造就政治合格,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人民警察,其教育成效一定程度上决定社会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伴随社会的发展变迁、人们思想的日新月异,尤其从学生所处时代而言,当前公安院校大学生多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生,其人生观、世界观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忠诚意识的弱化在这个时代有所体现,但忠诚却是一名人民警察所必需的,只有对党、对人民绝对忠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忠诚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传统的忠诚教育多是理论的宣讲,于培养目标不利。而隐性课程则可以通过案例的讲解、事迹的宣扬和环境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加强对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意识的培养。

(二)隐性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执法规范化意识

伴随着法治进程的前进,公民法律意识在增强,与此相应的是公安机关执法面临着越来越高的标准,执法规范化成为一种必然。当公安院校大学生从一名预备警官转变为真正的人民警察后,其执法行为能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之规定执行,关键在于学生时代执法规范化意识是否形成并巩固。当前,公安民警因执法不规范而卷入讼争的案例不在少数,为避免大学生毕业后出现这种不良现象,在学生时代培养其执法规范化的意识相当重要。显性课程对于学生执法规范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做才是规范,但鲜能让学生知悉执法不规范的深刻教训,作为显性课程有效补充的隐性课程,能够让学生对执法不规范有直观且深刻的认知,进而促进学生执法规范化意识的培养。

(三)隐性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侦查意志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能否胜任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担,其侦查意志至关重要。所谓侦查意志,是指“侦查人员为了证实犯罪和查明犯罪人,根据侦查调查的需要调节自己的外部动作和内部心理状态,排除各种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到侦查对象或有关犯罪事物上,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各种侦查设施和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克服各种困难,冲破各种险阻,依法同犯罪分子进行斗争,以达到预期侦查目的,完成侦查任务的能力”[4]。侦查意志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而是日积月累的生活与学习实践后才形成的,隐性课程对于学生侦查意志培养的魅力正在于此,通过环境的影响、亲自动手的操作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使其能够适应日后打击犯罪的现实需要。

(四)隐性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群众意识

公安工作的根本在于群众工作。一直以来,群众工作都是公安工作的重心。尽管伴随着刑事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案件侦查工作对于刑事科学技术手段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犯罪分子反侦查的能力也在增强,当科学技术手段在犯罪现场无法获取犯罪证据时,侦查工作将走向何处?未来的预备警官能否担当起打击犯罪的神圣且沉重的职责?原始的群众路线此时更将凸显其重要地位。因此,对于当前公安院校大学生群众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隐性课程正是对显性课程培养学生群众意识的有力补充。

三、基于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隐性课程开发

(一)案例研析隐性课程

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政治立场、绝对的忠诚、规范的执法、顽强的意志和对群众的尊重为目标,通过收集典型案例,尽可能采取面对面的方式与当事人进行了解、沟通、整理后,通过板报、校园网络、媒体、选修课程等传播途剑与学生共同研析,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如前述的忠诚意识之培养,教师可收集当前公安队伍中出现的个别不忠诚现象,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使学生深刻感悟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忠诚的必要性及意义所在。执法规范意识的培养,教师可有意收集警察执法不规范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此促进其执法规范化意识的养成和强化。

(二)建立一线民警授课模式

公安院校教师与一线民警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一线公安工作经验的不同。实践者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是案件的亲历者,不得不承认,公安院校老师在实践经验方面要远逊于一线公安民警。因此,为提高授课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请一线公安民警为学员授课、做报告、讲座或座谈,如邀请公安部英模和各行各业的爱岗敬业人士等为学生授课,讲述亲身经历的公安传奇故事,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学习公安专业知识的兴趣,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到强化,如前述的群众意识的培养,一线警察可通过讲授自己如何依靠群众、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如何得益于群众而侦破案件的典型案例,以此促进学生群众意识的养成和强化。

(三)开设模拟公安实践课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意识的最终养成并不是靠单纯的书面教学就能达成的,只有亲身经历后才能体会、记忆最深刻,甚至终身不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模拟公安实践课程让其体会、感受一线公安工作的酸甜苦辣。如前述的侦查意志的培养,现实中诸多案件在侦破以后反思总结的过程中发现,原来当时与成功只差那么一点点,之所以没有在当时那个节点对案件予以突破,就在于自己侦查意志的薄弱,没有坚持下去,悔不当初。教师完全可以将这类案件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收集、整体,经由非学术的途径传播给学生,强化其侦查意志。

四、结语

曾言: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公安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我国,公安院校承担着培养未来人民警察的重任。学生自走出校门的那一刻起,能否成为对党、对人民绝对忠诚的人民卫士,能否肩负起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责任,学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功不可没,基于显性课程的不足,只有隐性与显性有机结合,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做好新时期的公安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思想掌握群众[J].研究,2012(09):128.

[2]杨志成,维春.隐性课程的文化价值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36-37.

[3]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思想掌握群众[J].研究,2012(09):128.

思想政治工作成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德育;隐形课程;医科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248-03

“隐形课程”也称“隐形教育”,是相对于“显形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方式。“隐形课程”这一概念最早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P.W.Jackson)在他的经典著作《教室中的生活》中首先使用了“潜在课程”一词。然而其最初的缘起是教会学生学习课程和完成学业预定目标的方法、态度、诀窍,而并不直接涉及伦理观念。

后来,教育家们逐渐发现,学校隐性课程里所传授的窍门和价值观,与学子毕业后面对校外大社会环境所需要的窍门和价值观有密切的关联。于是隐形课程的内涵由校内学习的窍门延伸为包括在社会成功生活的窍门。这仍然与伦理没有必然的关系。隐形课程与伦理产生直接关系,应是缘起于医学院的隐形课程。古今中外的医学,都讲究“慈心济世”,而这种济世伦理是不包含在医学院的生理、病理、解剖、药学等课程中的。于是传达济世精神就成了隐形课程的重要目标,演变至今,“教导求学者做人为先”就成了隐形课程的内涵。

自“隐形课程”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之后,引起了国内课程理论、思想政治研究者的关注,在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的现代社会,高校学生的选择也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这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从课程论的角度看,医学德育教育包括显形课程(主要包括以“毛、邓、三、科”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论课;融入在各类文化课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学校各级党建班团活动中开展的德育工作)与隐形课程(利用情境陶冶、舆论监督、环境暗示、行为模式、人际交往、情绪感染等途径进行)两大类,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虽然隐形课程不是学科意义上的课程,没有课程大纲也没有课程目标,但隐形课程却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它通过校园内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物质情境、文化情境和人际情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最终往往能使学生获得非预期性的学习经验,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一、以学工队伍建设为抓手,夯实隐形课程的师资基础

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工作高效的学生工作队伍是做好医科学生德育工作的基础保障,也是切实提高隐形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以加强辅导员工作的内涵建设为着力点,突出“三个坚持”:坚持“高进、严管、精育、优出”的原则,形成人才培养的双赢格局;坚持专兼结合,兼顾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师队伍发展的双重需要;坚持养用结合,完善考核体系,促进辅导员队伍又好又快成长,构建了由专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人才工程队员和学生骨干队伍组成的“四位一体”的学生工作队伍架构。在这“四位一体”队伍架构中,以专兼职辅导员队伍为骨干力量,人才工程队员为重要力量,学生骨干则是生力军。这四方面力量各有侧重,各有优势,通力合作,形成合力,构筑全员、全方位、全覆盖的队伍体制。

二、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发挥隐形课程环境育人功效

如果我们细分一下,校园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优美而具有品位的校园环境设施,属于物质文化;对于历史与现实的不断思索、观念的随时而进,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校规校纪既是学校各种活动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又是约束师生员工行为的契约,因而也是校园制度文化的体现。多种形态的文化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处处体现着一所学校的风貌与风骨,所形成的是各个方面的和谐共进,因而也会为全校所珍惜。

1.提炼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为隐形课程培育丰沃的土壤。学校应该抓住各种重大庆典,以此为契机开展一系列活动,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也可以号召全体师生对本校的精神进行反思。众所周知,一所学校的精神是由几代人的奋斗所铸就,也必将随着时代的脚步而拓新。这种精神可以是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爱国奉献精神;可以是追求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学术独立精神;可以是以专业回报社会、热心公益的志愿实践精神。无论是何种精神,一旦形成,必将会渗透进每一位在校师生的思想中,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显现,为隐形课程培育了丰沃的土壤。

2.明确规范现有的制度文化,为隐形课程提供机制保障。制度是文化的根基,高校的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的保驾护航。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行之有效的一套制度规范,除了学校整体的规章制度外,每个部门、每个学院也有自身的一些细则与条例。梳理学校、学院现有的规章制度,完善《部门规章制度一览》和《办事流程指南》,使用网络办公系统,对于明确工作规程、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机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并能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为隐形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机制保障。

3.发挥校园物质文化的作用,为隐形课程提供活动载体。在校园中,除了营造浓郁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还需注重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发挥文化设施在塑造良好校风、学风上的引领作用。那些镌刻校训的石碑、对学校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塑像、具有文化历史底蕴的老建筑、承载校风、校史精神的人文地标,都无形之中构成了一所校园的“文化动力场”,其辐射出的校风、校史、校训精神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在里面学习、生活和工作着的每一位教师与学生。以这些物质建筑为载体,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形式活动,使得在有限的物理空间中充分挖掘潜能,将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以医学人文教育为灵魂,发挥隐形课程德育育人功效

优秀的大学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命脉”,是学校重要的软实力。自古以来,我国传统医学就提到“医乃仁术”,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波拉底也在其著名的“希波拉底誓言”中说到:医学不分男女,不分贵贱,要为病人的幸福着想。为了弘扬这种教育理念,引导医科学生走出“看病机器”的误区,我们在隐性课程的建设方面,尤其应该注重对医科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深切的人文关怀的医学人才,促进“人文医学”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成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改进

一、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一)行业特征显著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一直以来都是公路交通行业的一个显著性标志,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公路交通的行业特点,毫不夸张地说,公路相当于全国路网的动脉。而在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也不乏其显著的行业特点,即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本职工作是不能剥离的,因为公路行业无时无刻不关系到百姓民生,每时每刻都与寻常百姓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公路行业中,思想政治工作自始至终与行业特点紧密相连,就是通常所说的"三句话不离本行"。

(二)思想工作频率高

公路行业不同于其它行业,因为其工作频率高、工作"出镜"率高、工作与群众接触多,所以一些思想问题都是随时发生的,一旦有苗头或者有不规范工作行为发生,就要及时予以提醒和纠正,这时就应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入手,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大范围、全口径的思想政治学习和教育,或者针对某一工作范畴和工作群体去进行教育和说服,而针对即时性的问题,还可能会就某一个人、某一件事进行现身说法、及时教育,防止对公路事业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发生,防止影响群众利益的事件发生,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公路行业而言,其思想政治工作的频率要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三)始终处于改革中

从2003年9月15日取消交通部到2009年费改税进入高峰期,公路行业部门始终处于一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交通部取消后,很多审批权力和审批事项下放,并且逐步转型为对日常事项的监管,同时还逐步加大了对事中检查、事后稽查的力度。

二、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抓表面抓形式

在公路行业中,一些部门和单位出发点很不正确,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为上级做的、是做给上级看的,所以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气,停留在表面上、走在形式中,没能真真正正地把思想政治工作抓实、抓牢、抓靠。

(二)工作地位呈下降趋势

工作地位下降主要表现在分管领导的地位和排序上,现在的公路行业中,有一些单位和部门的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处于较低的位置,尤其是分管领导排序相对靠后,政治地位较弱,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也相对低下,即便这样,有些公路行业的部门和单位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地位依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三)工作难度增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公路行业的发展,各种突发状况也都随之而来,有时行业中发生的事情和突发状况甚至已经超越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层面,使得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工作人员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应对,可见时下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难度之大。

三、加强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举措

(一)立足抓实,求取工作实效

在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坚持"实"字当头,号召每一名公路行业的员工,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科学的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

(二)提升地位,提高重视程度

在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每一名公路行业的员工都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同时,要从公路行业的领导抓起,带动每一名公路行业的员工去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真真正正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

(三)注重教育,破解工作难题

在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每一名公路行业的员工都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都要注重在理论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学习的效果,实现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每一名公路行业的员工都要虚心接受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放在公路行业的实际工作中,努力破解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难题,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能够引领公路事业的发展。

(四)强化制度,加大支持力度

在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每一名公路行业的员工都要成为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分子,不断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力度,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

1.从领导层面加大支持力度。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取得领导层面的支持,这里指的是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领导,只有取得主要领导的支持,那么才能够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主线工作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去抓、去发展。

2.从员工层面加大支持力度。广大公路行业员工对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支持与否,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成效。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即便是领导层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如果员工们相对懈怠,态度不端正、不支持,那么要想顺利、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不可能的。

3.从上层思想意识层面加大支持力度。在交通部取消之后,随之成立了交通运输部,那么作为公路行业和交通事业的顶头上司,交通运输部一定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上重视起来,可以通过文件、媒体甚至身体力行,让全国的公路及交通运输部门都能够知道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上级高度重视的信息,然后形成一级落实一级、一级督促一级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形成一种全国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格局。

4.从公路事业本身加大支持力度。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支持、得到发展,单凭领导层面、员工层面和上层思想意识层面支持还远远不够,而是需要公路行业、交通事业从自身抓起。从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的日常监督和开展抓起,加大自身的支持力度,将会更加有力地推动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更加有力地发展公路行业和交通事业。

四、结语

无论怎样变革,公路行业和交通事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不容忽视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公路人、交通人自身能够努力践行、着力提高,让公路行业和交通事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健康顺利的推进,让公路行业和交通事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下,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