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污染调查报告

光污染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污染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光污染调查报告

光污染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教育; 生物教学; 智力; 能力

一、根据教材丰富的内容开展分类分组的活动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参加生物学课外活动的学生,对生物学都有一定的兴趣和专长,但兴趣和专长能否成为终身志向,就有待于课外活动来进一步提高和形成。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亲自接触绚丽多彩的生物界,不断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有趣的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学的巨大成就,必然能激励他们学好生物学,并把生物学与祖国的医学、农业、林业、畜牧业联系起来,逐步树立起为祖国“四化”献身的志向和理想。

首先让学生自主的选择子课题组成课题组。共组成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活垃圾调查等调查小组。各小组制作了调查表,利用双休日对小区,菜市场,公园,马路等环境进行考察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并书写调查报告。并将调查报告进行交流学习。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中学素质评价交了很好的作业,同时老师将优秀的调查报告推荐参加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和中学生论文比赛,还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比如,结合校园绿化开展花木栽培等课外活动,美化校园,陶冶情操。成立花木栽培小组,开展花木栽培、管理、繁殖等活动,同时渗透作物、蔬菜、林木栽培技术。介绍校园常见的花木的分类和识别方法,给校园内的花木挂上名称牌;介绍常见花木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及嫁接、压条、扦插、分株等繁殖技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掌握一些花木的栽培和繁殖技术;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生物小实验,培养学生简单科学研究的能力,对生物知识进行验证;结合劳动技术课教学开展生物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培养劳动观点、习惯、技能;利用爱鸟周、环境日、地球日、无烟日、计划生育宣传月、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举办知识讲座和黑板报、壁报、图片展览以及知识竞赛,扩大知识视野,提高生物学素质。

其开展活动的意义在于:

(一)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生物学课外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雏型,富于实践性和创造性,十分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生物学能力。

(二)促进课堂教学,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生物学课外活动,可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配合课外活动,使课内外相结合。

(三)提高兴趣,发挥专长,培养生物学人才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外活动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适当扩大、加深。如讲叶的结构,就配合做叶脉书签。

2.以实践活动为主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外活动以实践为主。但课外活动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活动讲授理论。

3.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生物学课外活动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内容,生物生长发育有季节性的特点,活动内容应抓住有利时机安排。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长进行个别指导,组织他们进行阅读、观察、研究,指导他们撰写小论文,参加生物学智力竞赛等活动。举办成果展览会可展出课外活动小组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或制作的标本等成果。既能使小组成员得到提高,又能使其它学生受到教育。召开活动汇报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汇报,也可起到总结交流的作用。宣读小论文活动结束时,可组织学生写出小论文,并在一定会议上宣读。

因为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从以现实为中心的课题出发,自己收集信息,分析、讨论、利用信息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从而获得了信息时代需要的能力又体验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探究课题研究实践表明,利用课堂教育学习这一载体来实施环境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规范学生的环境行为是非常有效的。

二、启发培养学生观察体验能力

环境的不断恶化不可避免地会给人类带来许许多多的问题,生物教学中应善于启发培养学生观察,体验发生的反常生物现象及造成生物环境的恶化,并分析归纳成因。例如:2002年初春,华北地区连续发生的几次规模大、影响范围广、风沙弥漫的沙尘暴天气,造成空气污染,妨碍交通,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探其原因,毁坏开荒――植被破坏――土层――冷空气频繁活动――沙尘暴;毁林开荒――植被破坏――CO2增多――大气变暖――气候失调――干旱。由此可见,许多地理规律和原理,是环境知识的基础;许多环境问题,是特定生物过程演化的结果;许多生物知识本身就是环境知识;学生目及所至的生物环境无不或多或少地带有环境问题,因而成为环境教育的素材。

再如天气骤冷骤热的现象,在四川自贡近年的秋深季节,在短短的6天气温高低相差14℃,升至21℃,据最新的气象资料分析,预计本周中期,除有一到两天的不好天气外,其余时间的天气都比较好,气温不会有大变化。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得知:大气环流在10月中旬的调整、冷空气活动的加强,是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遭遇寒潮和暴风雪袭击的直接原因。10月下旬以来,大气环流再次调整,致使冷空气活动再次加强,也引发了我国的强降温和异常雨雪天气。此外,厄尔尼诺事件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对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秋末至冬季的气候往往产生明显影响。造成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增多,进入11月份后雨水异常偏多,在这样的气候背景下,当北方有强冷空气南侵时,易形成低温雨雪冰冻天气[1]。学生通过本地气候进行观测、记录、分析,形成环境气候的小论文,在课堂教学中交流学习。

三、环境科技教育激发热爱科学、热爱生物的理想

环境教育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宣传环保知识、开展环境污染调查方面均能让学生增长知识和能力。在生物中除大气、噪声、水污染外,还存在光污染,加之前者我们都把它们称之为环境污染。我们开展一次光污染的调查活动,就收到学生关于“夜晚的华灯造成的光污染已使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对银河系视而不见;光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簿纸张的光反射形成的噪光污染,正严重损害着人们的眼睛,特别是近视比率迅速攀升。为此,我们在课堂总结出“关注视觉污染,改善视觉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光污染是现代社会产生的过量的或不适当的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现象。一般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

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物而更益形成探究学习法。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能自己亲手做实验。满足学生这种迫切需要的心理,同样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要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发现有困难的学生,耐心地从旁指导,对实验中出现的错漏之处,及时纠正。但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做实验,也不能随便批评学生,以免影响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实验结束后,要求每一位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将所观察到的结果陈述出来,然后教师给予评分。这样,既增强学生兴趣,又提高其操作能力。第二课堂为兴趣小组学生课外继续学习、研究生物知识提供了场所,也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实验素材。课外兴趣活动不只是一种进行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也是提高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对于对生物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组织成立生物兴趣小组,以他们为骨干力量,开展广泛的课外活动,如生物故事会,生物讲座,生物竞赛,生物课外实验,生物野外实习,开展研究性课题等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和发展学生兴趣,而且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在教和学这一对矛盾中,不仅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更要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只有两个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让我们记住斯宾塞对教育的忠告:留住孩子的兴趣[2]。

[参考文献]

[1]厄尔尼诺事件 百度百科

光污染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大多数家庭不会选灯具

装修设计师吴巍告诉记者,从他从事家装行业的这些年来看,几乎90%的家庭在挑选灯具时,只关注灯具外观及节能性和功率大小,至于灯具的照明度如何、色温大小等关乎照明环境是否能达到健康标准,很少有人关心。在某家居卖场中,记者随机采访了20个消费者,他们全部表示挑选灯具时,主要考虑外形美观,不了解什么是色温,对照明设计更是知之甚少。

家居照明误区

据美国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球约有2/3的人生活在光污染中。科学研究发现,任何人工光源都会产生一种微妙的光压力。这种光压力长期存在,会使人,尤其婴幼儿表现得躁动不安、情绪不宁,以致失眠。吴巍提醒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以下常见误区,才能营造一个既美观、又舒适健康的科学照明环境。

整体光源过亮。很多人为了彰显豪华,装修时大量使用过亮的灯具,如水晶灯、射灯、筒灯等,还有些人在客厅天花板上安装一整圈射灯。这样的照明缺乏科学性,不但浪费资源,还会对眼球造成很大刺激,易引起情绪烦躁。

亮度强弱不分。家居中各空间功能不同,对照明度强弱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客厅、书房、餐厅等空间的亮度要比卧室、厨房等空间强些,这样比较符合人体作息规律。卧室最好至少安装3盏不同类型的灯,一盏是大灯,瓦数别太高,以免在黑夜开灯时太刺眼;一盏是台灯,不少人喜欢躺在床上读书看报,台灯的亮度最好可以调节,读书时调亮些,看电视时调暗些;还可以在距离地面30厘米的地方设计一盏光线柔和的小夜灯,在夜里开着,方便起夜。

明暗对比太强烈。室内光线应尽量保持柔和、均匀、无炫目和阴影。一些人为在某些空间营造特殊效果,在室内使用配有不透明灯罩的灯具,导致室内明暗分明,当人的视线由明区转向暗区时,眼睛要适应一段时间才能看清物体,这样反反复复极易引起视觉疲劳。

灯光五颜六色。有的家庭在选灯具时,为追求豪华,往往忽视合理的采光需要,把灯光设计成五颜六色的。灯光颜色杂乱,不但损伤视力,还会干扰大脑中枢神经功能。

不考虑色温。多数人在购买光源时只考虑照明度,很少考虑色温。一般在室内照明中,主光源应为冷色调,辅助光源宜为暖色调。此外,从房间用途来看,书房、客厅、厨房等宜用冷色光源,卧室、卫生间、阳台等宜用暖色光源。

床头摆放荧光台灯。人们总喜欢在床头柜上放置一台荧光灯,殊不知这种灯看似温馨,却具有频闪的缺点,而且使用时间长了,还会发出一种“嗡嗡嗡”的声响。在这种环境中看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比如视力下降、头晕、失眠等。

总将可调光源的亮度调至最大。由于可根据需求调亮和调暗,可调光源受到很多人青睐。很多家庭习惯把亮度调至最大,这样不仅大大缩短光源的使用寿命,还对人体健康不利。可调光源的亮度最好控制在60%~80%,最大亮度别超过90%。

电视墙一侧开灯。有些家庭会在电视墙一侧安装射灯,看电视时只打开电视墙一侧的灯具,这样会影响视听感受,也不利于眼睛健康。应在座位两侧都设计壁灯、台灯或落地灯,看电视时的亮度最好调至50%。

光污染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利用 课程 资源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094-02

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笔者认为可以把教材理解为:它是一种课程资源,是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的契机和缘由。“生活处处皆教材”,学生的视角之处皆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之处。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仅是浩如烟海的语文体系中的一瓢水,语文教材只是沧海一粟。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大语文教育,在信息社会中、在生活中学知识、长学问,提高语文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是从下面几方面着手的:

1 开发和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1.1教室是校内课程资源的中心,更具便捷性和实用性

我们把教室建成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心,除学校统一布置外,还精心设计了“资料袋袋裤”、“生物角”、“佳作欣赏园”、“名人名言榜”等特色角,让学生目光所能到达之处,都是一道熔美感与知识于一炉,集欣赏与实践于一体的独特风景线,学生时时刻刻在这美丽的课程中成长着。

“资料袋袋裤”中的知识来源于学生,受益于学生。组织学生动脑筋,想办法,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图片介绍,韵语编辑,向学生介绍百科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小小的资料库中蕴藏着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更方便的是随着课程的进度,或学生兴趣的转移,或新鲜事物的产生,可随时更换内容,使学生接触的知识面相对拓宽。在定期的更换中,也提升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筛选能力,对特色角的布局能力。当积累成了习惯,知识积淀到一定程度,就将产生质的飞跃,就能转变为一种触类旁通的语文学习能力。

特色角还有很多,它们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随时都能和学生交流,就像给学生插上了飞出低谷的翅膀,让孩子们带着希望在海阔地天空飞翔。

黑板报是班级精神的导航船,也是学生施展才华的园地,因此也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点。它的设计与安排完全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尽可能地发挥有别于教师的想象力,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知识,加以适当的艺术处理,也成了极佳的课程资源。

1.2图书阅览室是校内课程资源开发的巨大宝库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古今中外有许多作家、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往往也与他们的读书分不开。我校图书馆藏有上万册图书,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医疗卫生、环境科学、安全文明等,为方便学生阅览,特设有阅览室,阅览室四壁摆满了书架,书架上分门别类地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书籍,整洁的环境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为了使这一校内课程资源得以充分开发,我每周安排两次时间带领学生到阅览室读书,通过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虽然时间有限但它却是个绝好的引发读书热潮的契机,加上适当点拨,学生对各类图书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标志着这一课程资源的成功开发利用。

1.3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校内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分支

我潜心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合理地安排活动时间,如拔河比赛、班级歌手大赛、节日(活动)诗歌大比拼等。均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开发了更广阔的求知空间,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增强了集体主义荣誉感,培养了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能力。我将一些时间短、收效快的活动定为短期活动。如“节日(活动)诗歌大比拼”,以某个节日(植树节、母亲节、国庆节等)或班级内某段时间内流行的小游戏为契机,展开诗歌创作。因为语文学习本身就应该来源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成长离不开游戏,这些游戏是他们了解最多、感触最深、最喜欢做的事情,当然就是他们最乐于接受的课程资源了。起初,孩子们语言虽能做到简练,但内容缺憾,通过长期的坚持,孩子们的小诗不仅言简意赅,还声情并茂。让我又一次感到,只要教师留心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教师用心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我们的学生无疑将受益无穷,取得优秀的实际教育效果。

2 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光污染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理作业层次性作业设置作业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的方式日趋科学化、信息化和多元化,这不仅为我们广大教师今后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作业反馈教学信息,检查教学效果;学生通过作业吸收和巩固所学知识。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怎样创新作业的设置,值得深入细致地研究,它既可以为教师减负,更能为学生的发展寻找新路。

一、传统作业形式分析

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封闭僵化,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的方法、手段也很单一,强调死记硬背、重复模仿和机械训练。它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作业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

批改作业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手段,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诊断,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但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教师课后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搞题海战术,学生陷入题海深渊,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只好抄袭作业。

二、新课程下的层次性作业设置

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练习做保障。为了使学生乐于做题并做有所得,我在设置课后的即时性作业时,改变以往硬性规定、呆板单一的做法,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自主作业”两个层次。“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自主作业”则是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题或创新题,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例如,学完《声的利用》后,除布置同步练习册上的“必做作业”外,还布置了三道“自主作业”让学生自由选做:(1)结合学习内容自编一道与声现象有关的题目,题型不限。(2)写一则有关声现象的异想天开小设想。(3)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出题(可以从其他参考书上找题),互相检查批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做其中的一题。这样,既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空间。学生完成这类作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选择,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样的作业不仅延伸了课堂训练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扩大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做作业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了。

三、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作业模式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我还遵循自主性、扩展性、开放性的原则。

1.实践体会型

初中物理中的许多现象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但是因为太平常了,他们往往不太留意,有时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会出现偏差。例如,我在讲解“惯性现象”这一节时,以人们坐车时常遇到的几种情况作了课堂实例,当提到紧急刹车或启动时,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向前或向后倾倒,他们异议不大,一提到向左或向右身体会向哪个方向倾倒,学生意见就不一致了,有的说向左,有的说向右,而且谁都据理力争,不肯让步。看到学生讨论的激烈万分,我看就是我亲自解释也不足以服人了。于是,我说:“这个问题嘛,我给大家留成课后作业,就是我们无论哪天坐车的时候亲自体会一下。”结果,在这周末,许多同学都借故进城买东西,坐了一趟车。第二周见到我,马上跟我叙述当时的情形。这样的作业,比老师反复解说效果要好得多,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形,当他们对某一问题出现争议的时候,我当时都不马上给出结论,而是布置成体会型作业,使他们在体会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快乐。2.观察查阅题

如学完《杠杆》后,我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哪些物品利用了杠杆原理,学生很快找出筷子、扫帚、抽水马桶、水龙头、垃圾桶、剪刀、指甲刀、开瓶等很多物品。又如,学完《光现象》后,我布置了“寻找有趣的光现象”的作业,学生一口气从网上找到了“单面反光镜”、“天空的颜色”、“绿色的太阳”、“红色的月亮”、“海市蜃楼的成因”等资料。此外,学生在学习其它章节时,还收集到助听器的有关资料、汽车中的光学知识、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等。新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向生活、社会等广阔时空进行开放,使学生作业的天地更为广阔。

3.研究性学习型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在学完新课后,我都让学生自主选择“最愿意探究的问题”,小组合作,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带着介绍信到环保局、社区、街道等地方访问、调查、拍照,带着问题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数据,写出调查报告。结果,光污染调查组的同学弄懂了人工白昼、彩光对人产生污染的原理;纸张调查组的同学写出了《草稿纸的浪费现象与思考》和《旧课本回收利用的可行性探讨》,这些作业在参加区、市、省青少年创新活动中都获得了奖项。还有很多学生写出了不少奇思妙想和创新设计方案。这些作业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立足于“生活处处皆学问”的大课堂观念,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和理想愿望,这种作业成为了学生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这种作业记载着同学们开展探究活动、体验幸福和快乐的足迹,是新课程下的物理特色作业。

4.超前预习型

传统的作业只是对已学过的知识复习、巩固和提高。其实,通过留预习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培养学生以教材为主要资料,以生活中的物品、参考书和网络为辅助资料,利用身边的器具和实验器材,通过观察、实验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电功率前,让学生先把家里电器上的铭牌作为作业抄下来,有些内容他们不是很懂,上课时会非常专心听讲,还会提出疑问。又如,讲温度计、保险丝、开关、电能表等知识时,我先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查找有关图片、资料,并复印或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这样不仅激发了查找资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更多的同学知道了课本以外的更多功能的温度计、保险丝、开关、电能表等,从而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知识,同时为学生上课时举例提供了良好素材。

5.练习巩固型

学习物理知识,掌握一定的做题方法,培养其快速准确计算的能力还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计算类的题目也是必须留的,但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智力和个性差异,因此,在计算问题上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一刀切”,要注重因人部署。对于一些智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需要他们掌握教师当堂所传授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灵活运用,而对于一些智力水平偏高的学生,除此以外,还要布置一些较难的题目,激发他们的智力,拓展思维。

光污染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一、作业的现状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对作业的处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作业内容一刀切。

长期以来,我们都习惯布置所有的学生做一样的作业,但一样的作业对不同的学生造成的课业负担是不同的,容易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又“吃不了”的状况;一样的作业也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作业偏重基础知识,脱离生活实际。

长期以来,我们的物理作业都偏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都是解题的高手,而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能力却比较弱。

(三)作业形式单一化。

长期以来,我们的物理作业基本上都是书面作业(笔头作业),大多是计算或列式解答。书上的题目做完了就再做练习册或补充习题册上的题目,给学生的印象就是:做物理作业就是解题,学生成了机械解题的“工具”。

(四)作业布置随意、量多。

大多数教师布置作业的时间都放在下课或下课前几分钟,可以说是为布置而布置。大多数集中每一课时的最后环节必有“布置作业”这一环节。有时还常常把课堂上来不及的练习作为作业布置了,随意性很强。还有的教师喜欢搞“题海术”,追求面面俱到,多多益善,认为都做过了,学生就都会了,多做也没坏处。但我们没去思考:随意、超量的作业,会不会给学生加重负担,增加疲劳度,会不会导致学生厌恶乃至放弃完成作业。

(五)作业批改方式陈旧化。

目前,学生的作业都习惯上由课代表收齐后交给老师,老师打上“√”或“×”,然后打上等级(A、B、C、D)发还给学生,有错的就订正,直至老师打上“√”为止,任务就算完成了。学生作业,教师批改,学生再订正,批改作业的过程只是一个机械的过程,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把这个过程当成一种“形式”,作业本上全打上“√”了,大家的任务就都完成了。这样的作业批改枯燥而乏味,缺乏人文的关怀。

虽然大多数老师发现了这些问题,也明白这些弊端,但我们又都习惯于这些传统的作业内容和形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因此,教师应对作业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与反思,变革传统的作业观念,摆正作业的位置,树立正确的现代作业观,明确作业与教学的关系。

二、作业与物理的关系

作业是载体,它为教学服务。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业在物理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前,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理解作用。

在这里,理解就是消化。消化方能巩固,才能深化。原特级教师张子锷总结过六字学法,这就是“听懂、学会、练熟”。课上听懂,并非学会,课下休息、看书、思考、讨论,方可悟通,谓之学会。学会并非熟练,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练习,久练才熟,熟能生巧,从而达到熟练化,形成技能技巧,谓之练熟。六字学法的核心是通过作业达到理解。

(二)调节作用。

在学生心理发展的系列中,自我评价的能力是最为落后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评价往往是不准确的,必须借助于教师的帮助,才能提高准确度。经常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评价,教师才能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准确把握教学指向,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学生也才能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准确把握学习方向,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实际上,学生做作业速度的快慢、难易的感觉、对错的比例,都为学习评价提供了及时而准确的客观依据。所以,最佳教学与学习效果的取得是不能离开作业的调节作用的。

(三)发展作用。

这里所说的发展作用是指作业对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以及创造才能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1.智力的发展。

作业活动始终伴随着观察、思考、想象、记忆等智力活动。这种智力活动是以已有的智力水平为基础的,同时又在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中使智力得到锻炼并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作业活动循环往复,学生智力水平不断提高。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是各科作业的共同宗旨之一。所以,作业具有促进智力发展的作用。

2.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都是非智力因素。作业对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兴趣、意志、习惯、品德等几个方面。

忽视作业中的品德因素的现象普遍存在。从宏观教育的培养目标看,这是不容许的;从微观教育的各种教学者,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各学科作业中的品德教育,反过来就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

3.创造才能的发展。学生的作业大多是独立完成的。大脑对已知信息重新编排,形成新的信息,表现为作业成果。对于同一个题,不同学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其中,自然包含着各自不同的独创因素。

上面所述作业的作用,主要从学生方面来考察。实际上,从教师方面来考察,作业工作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其一,从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学生情况,如知识理解、技能技巧的掌握、创造才能的发展,以及品德形成,等等情况,就是为教师提供的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其二,学生作业的及时评价,也为教师调整教学计划提供了客观依据。

其三,作业为教师完成教学大纲有关“发展”的任务,提供了一块经常性的阵地。

作业工作确实对教师的整个教学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优秀教师都不约而同地在作业工作中大做文章,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独创性,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体系,并都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效果。

应该指出,在教学理论中忽视作业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作业的作用,这是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作业的探索与对策

我在教学中,关注课堂,同时也关注作业,改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努力使自己的教学与新课改同步,使作业设计与评价达到最优化,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作业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

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作业设计形式的多样性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我遵循自主性、扩展性、开放性的原则,作为课后即时性作业的补充,设置了长期性作业。这种作业不要求当天完成,可以让他们周末和家长一起完成,也可以给他们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学期的时间去完成。多样性作业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观察查阅题。

如学完《杠杆》后,我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哪些物品利用了杠杆原理。学生很快找出筷子、扫帚、抽水马桶、水龙头、垃圾桶、剪刀、指甲刀、开瓶器等很多物品。又如学完《光现象》后,我布置了“寻找有趣的光现象”的作业,学生一口气从网上找到了“单面反光镜”、“天空的颜色”、“绿色的太阳”、“红色的月亮”、“海市蜃楼的成因”等资料。此外,学生在学习其他章节时,还收集到助听器的有关资料、汽车中的光学知识、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等等。新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向生活、社会等广阔时空进行开放,使学生作业的天地更为广阔。

2.动手实践型。

现在不少学生动手能力很差,一些简单的常用工具不会使用,要弄断一根铁丝,不会用钳子,拧紧一个螺丝,不知道向哪个方向拧,甚至闹出连接导线塑料皮没剥就连在一起的笑话。现代人要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要增强生存能力,必须学会动脑动手。新课程每一章都有大量的动手实验和动手探究的素材,这些内容不可能都放到课堂上完成,于是就成了长期性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学完一部分内容,就布置一些相关内容的小实验和小制作给学生去实践,同时也鼓励他们自己根据的兴趣做别的小实验和小制作。例如:小孔成像、切不断的光线、神奇储钱罐、蒸汽风车、走马灯,等等。动手实践题还包括办物理小报、物理小实验、自己制作电器使用常识手册、自己制作物理应用知识的幻灯片或网页、举办物理知识(如“安全用电”)图片展,等等。这些别开生面作业激发着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每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生长点和履历。使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成长。

3.研究性学习型。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在学完新课后,我都让学生自主选择“最愿意探究的问题”,小组合作,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带着介绍信到环保局、社区、街道等地方访问、调查、拍照,带着问题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数据,写出调查报告。结果,光污染调查组的同学弄懂了人工白昼、彩光对人产生污染的原理;家庭污染调查组的同学写出了《家庭现代科技产品的潜在污染调查》;水污染调查组的同学写出了《从洗车中思考节水》的调查报告;交通情况调查组的同学写出了《深圳市中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情况调查》;纸张调查组的同学写出了《草稿纸的浪费现象与思考》和《旧课本回收利用的可行性探讨》,这些作业在参加区、市、省青少年创新活动中都获得了奖项。还有很多学生写出了不少奇思妙想和创新设计方案。这些作业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立足于“生活处处皆学问”的大课堂观念,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和理想愿望,这种作业成为了学生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这种作业记载着同学们开展探究活动、体验幸福和快乐的足迹,是新课程下的物理特色作业。

4.超前预习型。

传统的作业只是对已学过的知识复习、巩固和提高。其实,通过留预习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培养学生以教材为主要资料,以生活中的物品、参考书和网络为辅助资料,利用身边的器具和实验器材,通过观察、实验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电功率前,让学生先把家里电器上的铭牌作为作业抄下来,有些内容他们不是很懂,上课时会非常专心听讲,还会提出疑问。又如讲温度计、保险丝、开关、电能表等知识时,我先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查找有关图片、资料,并复印或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这样不仅激发了查找资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更多的学生知道了课本以外的更多功能的温度计、保险丝、开关、电能表等,从而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知识,同时为学生上课时举例提供了良好素材。

(二)作业完成的有效性

老师布置完作业,学生便按照老师的要求全体去完成,这种方法当然无可厚非,但我认为这种方法有几个不足之处:首先,全体去做某些习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涉及的题目范围较广,有些习题没做,不能正确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剩下的题目通常作为家庭作业,其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时间、地点、氛围都会影响家庭作业的质量,从而达不到习题的有效利用。其次,所有同学做的习题一样,也会产成极少部分(或少部)学生抄袭的现象,使他们不肯动脑筋,不会就看看自己左右的同学,一抄便可,以致上课不专心、思想开小差,心想反正做作业不会就抄别人的。长期下去,学习品质越来越坏,成绩也越来越差。

对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这样的方法:1.每一张座位中坐在左边的同学都称为A组,每一张座位坐在右边的同学都称为B组,那么全班整体就分成两大组:A组和B组,从而没有任何同组的同学靠在一起坐。2.认真分析书上的习题,将相同水平的练习题分为两类,这样把每一节课该完成的习题科学的合理地分成了两大类。当然,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认真分析教材,分析习题,科学的划分,不能随意地分割为两部分。3.布置作业时,将两类题目用图示板书:规定A组同学做哪些题,B组同学做哪些题。接着学生开始做作业。

我认为这种作业形式,简单地说有这样几个优点:首先,题目的涉及面广,利用率高,能较好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端正某些学生的学习品质及习惯,周围的同学与自己做的作业不一样,就迫使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一切靠自己。否则作业就不会做,这样下去,他的学习成绩就会慢慢上升(当然教师同时要做好补差工作),我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最后,也培养学生团结帮助的习惯,家庭作业的AB组学生对调做课堂作业的内容,因为A组学生已做过B组的家庭作业,B组已做过A组的家庭作业。这样,为做好家庭作业,就会互相提问,互相帮助,有利于提高家庭作业效果。

这一方法在因材施教、分档作业,以及试卷考核中都可运用,效果也很好。

(三)作业评价的多元性

作业批改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全收全改”、“全收半改”、“自批自改”、“互批互改”,等等。而“全收全改”是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也是学校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通过全收、全批、全改,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已授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后一课程的教学,知己知彼,备好下面的课。学生接到教师批改过的作业本,心里有种踏实感,觉得这次作业任务已完成,已被教师认可,从而期待着去完成下次作业。但是,这种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明显存在着“耗费教师大量时间,阻碍教师自身提高和作业评价简单化,影响学生学习情绪”两大弊端。

因此,改革传统的作业批改方法、减轻教师作业批改负担已是当务之急。《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物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其结果,更要关注其过程;要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物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根据这一评价宗旨,我认为我们改革作业批改可以这样进行调整。

1.课堂作业,全批全改和部分批改相结合。

一般来说,对于新授课的作业,在课堂上,先及时抽改几本,发现问题当堂解决,过后采用全批全改的方法。这样可以了解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检查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下堂课的教学内容,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除了在全班进行讲解,还要在当天的家庭作业中适当布置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加以巩固,个别问题也大都可以通过学生的书面修正得到解决。

而练习课的作业主要是巩固知识,提高正确、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类作业就可以采用部分批改的方法。具体可以这样做:先抽一部分学生(其中好中差均有)的作业全面批改,大概了解学生这部分知识的运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包括算式、计算过程和结果以及一题多解答案等)直接告诉大家,让大家批改,有普遍问题时,在告诉答案时就指出来。这样既省时,反馈及时,又能当堂解决问题。

2.家庭作业自批自改和互批互改相结合。

自我批改、互批互改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也可以是学生的独立活动。习题难度不大,作业量又较大的情况下,由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学生自批或互批。如果时间比较充足,在自习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完全独立的自我批改或同桌互批,关键是教师应作为参与者在其中巡视检查,对作业质量差的当面指出,特别好的口头表扬,防止或减少不做家庭作业的现象发生。

采用自我批改和交换批改的方法,学生不光要对自己的作业作出正确的评价,有时还要对他人的作业作出正确的评价。因此,学生在批改作业后就应该思考该给一个什么样的评价才是正确的、合理的。久而久之,也就掌握了怎样做作业才能得到较好评价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人。

3.轮流批改和讨论批改相结合。

容易批改的家庭作业,如基础训练(口算、填表、填图等)可由四人小组的同学轮流负责批改,而综合性较强的或是计算过程较繁杂的作业,由组长负责讨论批改。让学生进行批改时,对的打“√”,错的打“?”,并注意两点:a.划出错的第一步;b.写上正确的结果。我们班的《基础训练》就是采用轮流批改和讨论批改相结合的方法。我在使用这些批改方法时,曾有惊喜的发现:有几个学习态度不很积极的同学,在轮到他当小老师批改其他同学作业的时候,不但按时完成了作业,而且完成得特别认真,甚至于那一天他们在物理课上表现得特别积极。而大部分同学也都很看重自己当小老师的机会,经常跑到办公室询问下一次的作业什么时候改,轮到谁来负责批改或负责组织讨论,学生的参与意识很高,作业质量自然就提高了,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作业反馈的实效性

相关期刊更多

乡镇论坛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智能电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电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