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思想政治汇报

大学生思想政治汇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思想政治汇报

大学生思想政治汇报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预警 预警教育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环境、新动态、新问题,把握大学生思想、行为规律,富于创造性地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建立预警教育新方法,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预警教育方法的理论简析

所谓预警即“预测、预防与警示,指的是事发前在思想和行动上采取的相关措施,并不断加以提示和强化”。[1]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教育方法是预防教育方法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大学生身心发展及其成长的一般规律,预测出大学生可能或将要发生的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差,事先进行教育与警示,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差的发生,并将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差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教育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这为我们寻找人们的思想变化规律,进而预测人们的活动和思想的发展趋势,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握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根据以往和调查所得知的思想预测资料,选择科学、适用的预测方法,对人们的思想发展大致趋势和可能出现的倾向作出判断,并将判断结果运用在预防教育中。”[2](P97)

预警教育方法和思想信息预测方法具有互相关联、相互依赖的关系。预警教育的依据和起点是思想预测。“预测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各种规律的相互作用,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分析事物发展的途径和条件,使人们尽早预知未来的状况和将要发生的事情,并能动地控制其发展,使其为人类和社会进步服务。”[3](P24)预测方法在本质上属于科学认识的方法。“社会的发展要求进行正确的思想预测,正确的预测则是为了在预见的前景的后果面前,采取正确的决策和合理的措施,一句话,就是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4](P77)思想预测通过分析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的规律及特点,借助于大量的信息资料,结合在实践中已获得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和逻辑推理,从而预测到某个学生或某个群体将会出现的主要思想问题,进而实施预警教育。

预警教育方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针对性。预警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人,是针对人的思想问题和行为偏差而实施的,是一个“把准脉搏、开好处方、对症下药”的过程。第二,主动性。思想政治工作者居安思危、主动思考、主动出击,经常性地在问题发生之前开展预警教育活动。第三,目标性。预警教育目标性强,其目标就是要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将思想问题、行为偏差消灭在萌芽状态。第四,推测性。对形势的分析、未来的预见、工作的决策,只是依据大学生的特点和身心发展及其成长的一般规律,总结过去的经验与教训,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大胆猜想、推测和推断。第五,发展性。面临新环境、新动态、新问题,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也必然随之发展、丰富。

二、预警教育方法的实践探索

预警教育方法的常用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普遍预警法。普遍预警法针对的是共性问题,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针对多数学生或在常规预警时段可能或将要发生的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差,事先进行教育与警示,避免大面积出现思想问题的预防方法。

2.重点预警法。重点预警法也叫跟踪教育法,针对的是个性问题,是指对突发的人或事以及重点时段可能或将要发生的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差,适时进行教育与警示,防止特殊思想问题发生的预防方法。

3.黄牌警告法。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差已经出了,且处理好了,但为了不再犯同样的或同类的错误,对错误人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提出警告、明令禁止。

依据信息学、心理学等知识,把握大学生的特点和大学生身心发展及其成长的一般规律,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并提出预警教育方法的具体措施。

1. 建立畅通的大学生信息控制系统。

从纵向关系来看,信息互通是通过上传下达方式实现的。上传是指下级单位将采集到的信息,自下而上,向上级单位汇报。信息上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于非重大的、非急迫的信息,一般逐级逐步上报;对于重大的、急迫的信息,同时向上一级和学校核心决策部门汇报,以争取处理紧急事件的时间。下达是指上级单位将掌握到的信息,自上而下,向下级单位通报。

从横向关系来看,信息互通是通过沟通交流实现的。各单位将收集、掌握到的信息向同一级相关联的单位通报,实现信息共享,保证信息畅通。

图2描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采集、处理的过程。

从信息处理角度来看,各单位既是领导下一级单位工作的决策部门,又是向上一级单位汇报重要信息的信息采集部门。各单位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信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在职权范围内,能解决的,便成为本单位决策的依据;另一类不在职权范围内,不能解决的,便向上一级单位汇报。

从信息采集方式来看,也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种方式。自下而上的主要形式有口头、书面汇报,在网站、论坛中发表言论等;自上而下的主要形式有调查问卷、走访访谈等。

2.确定重点预警时段、对象。

根据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可确定大学生预警教育的八个重点预警时段、二十类重点预警对象。

八个重点预警时段为:开学、放假、考试、放长假、毕业生离校、季节交替、重大校园事件发生、重大社会事件发生(含曾发生的)之时。

二十类重点预警对象为:自杀倾向者、暴力倾向者、贫困生、言行异常者、性格内向或倔强者、特殊家庭者(单亲、父母离异等)、家庭有重大变故者、直系亲属有自杀史者、本人有精神病史或自杀行为者、个人经历重大打击者、考试成绩突然下降者、失恋、失意、同性恋者、新生、毕业生、边远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体型或体态或体重明显改变者、好高骛远及好肇事者。

3.不失时机地开展预警教育工作。

一是特殊问题,特殊对策,建立跟踪教育管理办法。

在信息控制系统运行中,通过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结合大学生预警教育的重点预警时段、重点预警对象,可确定一个时期学生思想教育的动态跟踪对象。发现学生的问题后,根据问题性质和内容,及时向学生及其家长发出《违纪预警通知单》、《学业预警通知单》、《心理预警通知单》等,使学生从触目惊心的数据中检测自己,寻找自身的薄弱环节和潜在的危机。建立学校与家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共同形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构建大学生危机干预机制。“问题”学生经跟踪教育后,仍未明显好转甚至趋于恶化的状态下,通过危机干预机制的运行,将学生个体“损失”、学生个体对学生群体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危机干预机制包括“一位主管领导”、“一组工作队伍”、 “一套工作方案”、“三个处理机制”。“一位主管领导”主要是指专人领导危机工作;“一组工作队伍”是指危机干预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学工办老师、班主任、秘书组成;“一套工作方案”是指针对危机干预个案,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三个处理机制”是指信息上报机制、责任落实机制、警示教育机制。信息上报机制是确保对危机的各类信息进行完全掌控。责任落实机制要求“危机干预”工作队伍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落实。警示教育机制主要是通过“危机事件”,举一反三,开展黄牌警告教育。

二是共性问题,普及教育,建立常规教育管理办法。

经常性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专题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了解毕业和取得学位所要具备的条件;介绍大学校园里因思想道德素质沦落、心理畸变、恋爱情感失控等各种不良因素引发的恶性事件等活动,通过活动纠正“集体主义观念淡漠、道德理想水准低下、价值取向功利化严重、基础礼仪修养匾乏”等方面的思想道德问题;“学习无兴趣、技能无发展、能力无长进”等方面的学习问题;“迷恋网络、倾向暴力”等方面的行为偏差问题;“自闭、失落、抑郁、焦虑、自信心缺失、强迫”等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经常性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辨别大学生活的是非真伪,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引导他们了解大学生活的真实概貌,熟悉掌握大学生活规律,警钟长鸣,增强自我“劣势”认知的敏感度,经常进行“自我检测”,检查自己是否存在潜在“危机”和不良苗头,及时发现自身的“弱势”和“劣势”所在,以求及时弥补。

当然,预警教育方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手段,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它关注的多是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轻松、和谐、活泼的校园文化环境的形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正面引导和积极鼓励为主,以预警教育为辅,要灵活掌握预警教育的深度和力度,以达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良福.论大学新生的预警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年12月第35期(总第531期).

[2]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大学生思想政治汇报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9-141-1

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作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向来被认为是个性特点张扬、组织纪律观念松散的一个群体。然而高校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又同时具备了它自身的特色,在其整个过程中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占据了重要部分。

一、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切合实际

实践教育可以说是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之一。因此坚持实践育人的工作思路,根据艺术生的个性特点,通过专业艺术实践的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是对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开展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途径之一。

通过搭建专业艺术实践平台,以舞台、主题画展和专业志愿服务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讲台,以专业为育人的手段,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地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充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体验性教育,改变重理论说教轻实践体验、重观念灌输轻互动交流的现象,从而更能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进行弘扬主旋律的艺术实践中,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得到了专业能力的锻炼与思想品质的熏陶。

二、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注重能力的提高

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具备特殊性的同时,他们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乐于表现自身、善于实践专业的特点,又使得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可以向舞台延伸,向画室、工作室拓展,这为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供了天然的便利。在教育引导过程中,以当前社会经济思想发展的主旋律为导向,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专业艺术实践活动,使针对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备很强的特色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是结合国内外形势以及重大历史纪念日,开展以革命历史题材和民族文化为背景的艺术专业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参与和专业创作的过程中对革命的历史史实、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潜移默化的认知和吸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同时通过活动成果展示,将优秀的创作内容展现在更多的学生面前,形成交流互动,让广大学生在研讨专业技能和赏析专业创作成果的过程中,对创作内容和创作过程再次进行深入的思考,也使得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真谛和民族文化的特色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辨析,更能起到对教育成果的巩固作用。

二是结合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日常的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学生的专业特色,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在此过程中更多地了解社会、磨练意志、锻炼品格。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攀升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基层乡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随之有了大幅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基层乡村群众的实际需求。面对此种情况,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所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恰恰符合了基层乡村精神文化建设的需求,成为了提升基层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层次的主要途径之一。

三是积极联系社会开展丰富多样的专业实习,在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社交能力的同时,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志愿服务意识,为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艺术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启迪,真正发挥实践育人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发挥育人功效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高尚的思想、感人的艺术形象、强大的震撼力。在此方面高校艺术专业因其专业实践和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有着先天的便利和优势,各类主题、各种内容的汇报演出、画展、作品展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或校园文化活动均可作为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平台和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优秀的主题创作活动和作品之中,通过愉快的审美过程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发生作用。其教育效果远远大于抽象的理论说教形式,能够使学生受到具体、形象、直观的教育。

其次,专业艺术实践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形成良好学风。学生通过登台演出、作品创作展示交流,不仅使自身的专业思维、思想和技艺在创作成果汇报中得到了展示,体会到专业创作中的愉悦感与自我成就感,在专业实践中实现了自我肯定,从而更加自觉地刻苦习练、勤奋学习,在学习态度养成方面更可形成追赶超比的良好学习氛围,推动和促进学风建设。

第三,专业艺术实践更可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就业能力。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是感性易敏、纪律松弛、时间观念不强,而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是以一个准社会人的身份参加社会活动,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逐渐认识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学会待人接物,养成团结协作、善解人意的优良品质,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逐步学会协调各种关系,丰富了社会经历,增强了生存技能,提高了人际交往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为上岗就业、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

大学生思想政治汇报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梁业胜,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副教授,硕士;黄翠瑶,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社科)部主任,讲师,硕士,广西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4-0160-03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一般是学生在校内完成两年的基础理论和部分专业技术课程之后,第三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企业带薪实习3―6个月。在顶岗实习阶段,大学生从单一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纷繁陌生的社会工作生活,以不同的社会角色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就业竞争,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压力,产生一些思想和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如何做好这个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许多高职院校而言,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大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毕业生到企业开展为期半年左右的顶岗实习已成为高职院校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教学组织形式。顶岗实习是大学生从校园生活进入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既是校园学习生活的延续,又是社会生活的前奏。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以“准员工”的角色在企业岗位上进行生产实践,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对象,又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对象。因此,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与对接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由“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开展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利于大学生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地完成顶岗实习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也有利于大学生在顶岗企业的具体生产岗位上与社会实现“零距离”接触,在相互了解、相互选择的基础上顺利实现就业。

二、大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不畅。由于顶岗实习教学一般都安排在校外企业进行,大多数高职院校对这个阶段的教育教学不够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缺乏周密的计划,没能建立起完整有效的管理体系。主要表现为:一是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计划中没有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内容;--是没有建立起一套能使学生与班主任、辅导员、实习指导教师、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等进行思想沟通的有效载体;三是没有建立起全校性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机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形成合力;四是学生群团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功能难以实现。

(二)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松散。一是顶岗实习管理机制不健全,实习效果较差。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教学,大多依靠实习指导教师的个人社会关系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般只有口头协议而无正式协议,难以规范和监督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行为。二是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单一,顶岗企业没有积极性。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往往只考虑学校的教学安排,学生实习批量安排、时间统一,不考虑企业的接收能力和工作需要,这自然影响了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三是实习指导教师实践能力不强,难以胜任实习指导工作。四是学生顶岗实习日常管理的评价制度不完善。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评价无法依据学生在顶岗企业的实际表现进行,在学生评优评先、奖助学金发放、就业推荐等工作上,个别辅导员、班主任随意性较强,出现了一些对部分顶岗实习学生不公平的现象。

(三)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量单一。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与企业建立起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校企合作没有形成双赢的局面,顶岗实习企业缺乏建立实习就业基地的热情。在校企合作关系中,由于没能给予企业足够的现实利益,学校开展工作处于相对被动状态,难以向企业提出更多要求,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顾及。

(四)缺乏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不当。目前高职院校实习岗前教育,一般由教学管理部门安排安全生产、实习管理、就业指导等内容的教育,没有真正找到与现代企业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相一致的教育内容,与企业文化建设要求相衔接的思想政治教育无从谈起。由于缺乏针对性,大多数企业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参加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岗前培训,造成企业过多的负担,挫伤了企业接纳顶岗实习学生的积极性。

(五)缺乏鼓励性的政策法规,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不全。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对顶岗实习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承接实习的企事业单位也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国家应该出台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接收大学生顶岗实习的政策法规,约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否则学生一旦在实习期内出现诸如安全事故的事件,实习单位与学校互相推诿,学生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从而严重挫伤了实习企业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学校与企业共同教育的原则。根据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以双重身份分散在各个企业的特点,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必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形成学校和企业共同教育、共同管理的模式。学校和企业应当共同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分别安排专人共同负责,定期沟通,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顶岗实习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相衔接的原则。由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理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只局限在理论认识层面,缺乏职业实践活动的体验,导致进入职业活动实践后,不少学生出现对岗位工作要求不适应的现象,缺乏企业文化中普遍认同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

信、热情奉献、团队合作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在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应该针对企业文化的特质,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专业技术实习和岗位职责双重考核的原则。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包括专业技术学习与岗位职责学习两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应进行专业实习和岗位职责的双重考核,利用考核将两个方面的任务要求有机地衔接起来,以更好地全面实现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实践的双重目的。

(四)深入了解和定期汇报相结合的原则。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一方面要深入到实习单位,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实习期间定期汇报实习情况并定期写出实结或心得,可以采用集中、分散、讨论、演讲、互动等多种形式汇报。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状况、岗位职责、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实习感受、自身技能的提高等。通过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五)教师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是自我管理。根据这个特点,实习指导教师应结合实习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正确引导学生党团组织开展优秀实习团队、优秀实习生的评比活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解决实习生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鼓励他们制定个人奋斗目标,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的教育作用。

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一)建立统一领导的实习管理机构,明确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责。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因此,加强齐抓共管、统一领导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建设至关重要。在学校,要建立起学院党政领导直接领导、教务处统筹安排、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各系各教研室层层落实的实习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在顶岗实习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职责,制订出具体可行的考评奖惩制度。同时,学校与企业还应合作成立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形成学校(企业)―带队教师―企业班组长一学生干部四级联动的管理网络,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共同负责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场合、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确保整个实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确保管理育人目标的实现。首先,要严格执行实习纪律管理制度。大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如果纪律涣散,轻则影响实习效果,重则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和生产事故。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和厂规厂纪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有关纪律,严守工作岗位,杜绝迟到、早退、旷工现象,严格履行请假手续,严禁私自换岗和顶岗、缺岗现象。其次,要实行契约化管理制度。大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走出校门到企业的具体生产岗位去,育人环境和育人主体都发生了变化。为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对顶岗实习应实行契约化管理,通过协议较好地协调和保证学校、学生、企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作为学校应为学生争取合法的权益,如安全、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劳动报酬等,作为学生也应与学校、企业签订有关协议,并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学生履约的过程,既是接受诚信教育的过程,也是学习维权的过程。最后,要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制度。对于在思想道德践履方面做得好的实习生要表扬,在评优、评先进、入党、就业评价上给子充分肯定;对于在思想道德方面表现不好的实习生,要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必要的处分。通过鼓励措施在实习生中树立高尚思想道德的学习榜样,鞭策措施则约束实习生的不良行为,可以普遍提高实习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建设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促使企业对学生开展企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顶岗实习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需要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此,应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原则下,将学校的人才优势与企业的资源优势有效结合,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长期合作、稳定双赢的实习基地,有利于学校针对不同企业情况、不同企业文化特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素质特点,选择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汇报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素质 大专院校 辅导员

一、高校大学生政治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

1.辅导员必须具备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作为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唯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才能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才能因势利导,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大学生的政治热情,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辅导员必须具有较强的道德修养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心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而高校辅导员在其中发挥的就是培养、教育、引导和榜样的作用。辅导员要想用自己完美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就必须做到:在政治上,他们是旗帜;在学业上,他们是导师;在情感上,他们是朋友;在品行上,他们是典范。高校辅导员优秀的个人品质和个人魅力,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和完善,起着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

3.辅导员应具有良好心理健康素质

辅导员首先应熟悉心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心理特征,完善自我意识。其次,应正确认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培养自信心和意志力,保持乐观的心态。再次,应多做换位思考,与学生进行真诚地交流,多理解、安慰和鼓励学生,这样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引起共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体思想品质,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和谐发展。

4.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青年学生,直接的沟通方法仍然不可缺少,特别是面对面的谈话方式。因此,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诙谐幽默、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技巧也是对 辅导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能使学生信心倍增、干劲更足;一句语重心长的告诫可使学生猛然自醒、急起直追。而言辞粗暴、语言过激往往会伤害学生自尊心,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作用。

5.辅导员应具备创新素质

在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基于工作对象的动态变化性,高校辅导员要认清形势、不断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学生工作,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学生工作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学生的质量,保证学生工作具有生命力。

二、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教育引导作用

辅导员对学生所具有的教育引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既要对学生开展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又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既要教育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又要引导学生有文明的言谈举止。因此,这种教育并不仅限于“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方面,而是几乎涵盖了与学生成长有关的所有方面。

2.管理监督作用

很多院校的师生都把辅导员称为“管理员”。就是因为所有有关学生方面的工作,事无巨细政治辅导员都得过问、参与管理,而且这种管理还体现在协调学校各部门之间有关学生方面的各种关系,促进学校各环节的紧密衔接,更好地保证学校整体力量的发挥。同时还要对学生在学校的遵纪守法及学习等情况进行监督,以保证学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3.桥梁纽带作用

院校的政策、规章制度要靠辅导员去贯彻与落实,学生的意见、想法要靠辅导员去收集、汇报。这样,辅导员就在学校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沟通了思想,畅通了渠道,增进了了解,使学校的工作更能在一种“和谐状态”中稳定、高效地运转。

三、总结

大学生思想政治汇报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对策

一、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的管理理念无法适应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当前大学生是具有独立思考和自主行为能力的个体,其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意识强烈。而目前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仍停留在“领导式”的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的“管人”、“训人”的管理方式上,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将“以学生为本”的全新育人理念深入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去,表现出管理方式上独断专行,没有学生参与,缺乏民主观念,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淡薄。这种管理理念压制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发展需要,容易引发学生的不满和抵触情绪,这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背道而驰,无形中增加高校学生管理的难度。

(二)高校学生特征的逐渐变化,自我意识、自我实现意愿不断增强

当前“90 后”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具有共同的性格特征,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优越感,承受挫折能力差。 此外,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对大学生的性格塑造也产生不良影响

(三)管理工作者管理水平较为欠缺。

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中,直接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和导师在管理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现如今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和导师都是刚毕业不久的高校学生。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辅导员和导师能够更了解和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更清晰的明白学生的真正需要,但是因为刚毕业,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往往有时会起到相反的效果,造成学生不服管、难以管理的情况出现,从而影响到整个管理工作的进行。

二、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对策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求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把学生当作是管理的核心。一切工作的开展都必须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深入了解学生,认真研究学生的需求,把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在管理实践中充分发扬民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高校不能单纯地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当作是相关行政人员的工作,应强化学校党政各部门和单位的育人和管理意识,充分调动学校内外各方力量和各方面人员参与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建立起以学校学生工作部门与学生工作队伍为主体,校内各部门、教学人员、教辅人员、学生干部、生活区管理人员齐抓共管,将管理、教育与服务相结合,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配合的学生管理新格局,从而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管理的质量。

(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学生管理工作做细做实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是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相关制度,为顺利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为辅导员制作工作日志,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细化的相关要求进行具体细化,使辅导员能更加深入班级、宿舍,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三是采取辅导员值班联动制度。要求辅导员要认真履行值班联动职责,坚守工作岗位,时刻关注校园安全,对突发事件保持高度警惕性,及时处理,绝不姑息任何隐患; 四是要求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平台跨时空、跨区域的优势,不拘一格开展工作,拓宽教育方式。要求辅导员要充分利用飞信、MSN、QQ( 年级或班级 QQ 群) 等现代化手段信息,对一些敏感事件发信息对学生进行正确思想引导。三是公布辅导员电子信箱,有利于辅导员与学生能够即时沟通,使信息交流更便捷、更顺畅。

(三)创建一支优秀的大学生管理人才队伍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学生层次更加多元化,学生管理工作难度也随之加大,为了完成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就必须创建一支思想道德高尚和工作作风端正的大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大学生管理人才队伍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协调者、执行者,是联系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在学生管理中起着模范带头的积极作用。他们要经常深入学生当中,及时掌握学生们的思想状况和活动情况,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针对学生的切实情况,高校可以响应学生们的号召,定期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问题活动,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增强师生友谊。学生管理队伍的优势在于他们本身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能将最真实的信息进行反馈,同时管理工作要求他们有比普通同学更高一层的思想认识,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其他同学做出榜样,形成良好的高校文化氛围。通过创建一支优秀的大学生管理人才队伍,构建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的管理工作体制,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真正促进学生管理走向专业化、科学化。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特别是新形势下,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社会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