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法的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 58~59 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1 至 6 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学会计算得数是 8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 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2. 数学思考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问题解决
采用自主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
4. 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 8 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学过 8 的分与合,你们能说说 8 都可以分成几和几吗? 指名学生完成,汇报,讲评。
二、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1. 谈话:刚刚孩子们的表现真棒,在夏天,人们最爱的一项运动是什么?(游泳)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他们来到那了哪里呢?(幻灯片出示例题图)你知道这是哪里吗?(游泳池)。(法制教育:游泳池这种地方一定要大人带着我们才去,要不很危险。)
提问: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一些孩子在游泳)你能具体说说吗?(有 5个在水中,有 3个在岸上),我知道,我们班的有些小朋友看到这幅图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提问题了,那好,现在哪个同学起来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 解决问题
刚刚这位同学已经给我们大家提了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了,你们能在老师给你们的白纸上写出算式吗?待学生写完一种后,问:你还有写出另外一种加法算式出来吗?(学生自己写)写完的举手
生写完后,指名一个学生上展台来说说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这样写?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师板书:5+3=8 3+5=8
看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感觉?(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了位置,得数都是 8) 3.孩子们,刚刚你们算的这两个式子的结果都是 8,这个 8是这幅图的什么
呢?(总人数)既然总的人数知道了,那现在老师有新的问题要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我的挑战吗?(敢),我的第一问题是:一共有 8个小朋友,在岸上
的有 3人,请问水中有几人?(课件出示问题)你能写出一道用减法计算的算式吗?写在刚刚你写的那两个算式的下面,(8-3=5)我的第二个问题是,请听题:一共有 8个小朋友,水中有 5人,请问岸上有几人?(课件出示问题)你能写出另外一道用减法计算的算式吗?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展示,之后并板书:
8-5=38-3=5
4. 激励小结,揭示课题。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不简单,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来看看,加法算式的得数都是几,减法算式中是用什么数去减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得数是 8 的加法与及相应的减法)。
5. 教学“试一试”
谈话:刚刚我在夸小朋友非常聪明的时候,被一旁的小白兔听到了,小白兔不服气地说:这算什么,我给大家带来一道难题,如果你们能回答出我的问题, 那才算真本事呢?小朋友,你们敢接受白兔的挑战吗?(敢)于是我们跟着小 白兔来到了哪里呢?(萝卜地)(课件出示)“试一试”图。
(1) 孩子们,仔细看看这幅图这,这些萝卜全在土里的吗?它们分别在哪里呢?你能具体的说一说吗?你能提出一个加法计算的问题吗?(一共有多少个萝卜?)你可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写出 2道加法算式吗?
(2) 这个 8是什么意思呢?它减的这个 2又是什么?其实叫我们求什么?
(8是萝卜的总数,减的这个 2是小白兔拔了的 2个萝卜,求的是地上的萝卜。) 还能再写一道减法算式的孩子那才叫真正的了不起。
三、巩固深化,应用生活
谈话:刚才小朋友解决了白兔带来的难题,的确了不起,老师不禁为小朋友们竖起大拇指。我们来到了足球场,我要考考你们,如果回答正确,那才算真正的了不起,宝贝儿们,你们敢去吗?(敢)好样的,请看(课件出示)
1. “想想做做”第 1题。
(1) 看图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7+1=8 1+7=88-7=1 8-1=7
(2) 集体交流: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2. 我这回是彻底的服了,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想带大家出去溜一圈。我们来到了停车场,停车场这里有 2个问题需要你们帮帮老师,孩子们,你们
愿意吗?第一个问题是请看大屏幕,出示“想想做做”第 2题,你能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吗?让学生自己解决。
(4+4=8 8-4=4 )
提问:这里为什么不写 2道两道加法算式?为什么不写 2道减法算式呢? 3.刚刚你们只帮老师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还有第二个问题也需要大家来帮
忙,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想想想第 3题,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 8?学生讨论,师指名学生回答,讲评。
4.孩子们真是太聪明了,老师带我们大家出去玩去了,看,我们大家来到了哪里呢?(幻灯片出示旋转木马图)想坐吗?暂时坐不了,要先解决问题, 才让我们坐,有信心解决它吗?“想想做做”第 4题吧
5、孩子们解决了问题,也顺利的坐在旋转木马上,很好,那么你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完想想做做第 5 题吗?学生做完后,师用幻灯片展示给大家看。
6、想想做做第 6 题
看,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大花园里面,好漂亮的蝴蝶呀!真的好美!宝贝们,你们数数看有几只蝴蝶?(8 只)你仔细看看老师怎么分这些蝴蝶的,然后你写写看你能写出这多少个得数等于 8 的加法,及用 8 减去一些蝴蝶后看还有几只蝴蝶的算式来,比一比,看谁写的算式多。学生写完后,展示学生的作业。
四、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宝贝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可以跟大家说说吗?
生活中其实到处都有数学,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
五、板书设计:
得数是 8 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5+3=8
3+5=8
(芮城县第一职业学校,山西 芮城 044600)
【摘 要】我校在后示范校建设期间,请来了重庆市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副所长谭绍华为全体任课教师作《五环四步教学模式》培训,谭所长严谨勤奋的冶学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位教师。五环四四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该思想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认为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要素。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教学,强调学生中心、做中学习。五环四步教学模式采取“能力发展动员、能力水平诊断、能力发展训练、能力水平鉴定和能力教学反思”为框架性程序,其中,“能力发展训练”采取“任务、行动、展示和评价”四个步骤展开。现将我的“浮点补码的加/减法运算”的教学设计分享给大家。
关键词 五环四步教学模式;计算机原理;浮点补码加/减法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吉新华(1975—),山西运城人,本科,讲师,近几年来,连续指导学生参加山西省计算机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大赛,连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在国家级刊物上5篇。
附件1:
学案
——浮点加减法的运算步骤
前面已讲到,浮点数经常被写成如下的形式:
其中Mx为该浮点数的尾数,一般为绝对值小于1的规格化的二进制小数,机器中多用原码(或补码)形式表示。Ex为该浮点数的阶码,一般为二进制整数,机器中多用原码(或补码)表示,给出的是一个指数的幂,而该指数的底常用2、8或16,我们这里以2为底作例子进行讨论。
浮点加减法的运算步骤
假定有两个浮点数
1 实现X±Y运算,要用如下五步完成
(1)对阶操作,即比较两个浮点数的阶码值的大小。求E=Ex-Ey。当其不等于零时,首先应使两个数取相同的阶码值。其实现方法是,将原来阶码小的数的尾数右移|E|位,其阶码值加上|E|,即每右移一次尾数要使阶码加1,则该浮点数的值不变(但精度变差了)。尾数右移时,对原码形式的尾数,符号位不参加移位,尾数高位补0;对补码形式的尾数,符号位要参加右移并使自己保持不变。为减少误差,保留右移过程中丢掉的一到几位的高位值,供以后舍入操作使用。
(2)实现尾数的加(减)运算,对两个完成对阶后的浮点数执行求和(差)操作。
(3)规格化处理,若得到的结果不满足规格化规则,就必须把它变成规格化的数,对双符号位的补码尾数来说,就必须是001××…×或110××…×的形式。这里的规格化处理规则是:
?誗当结果尾数的两个符号位的值不同时,表明尾数运算结果溢出。此时应使结果尾数右移一位,并使阶码的值加1,这称为向右规格化,简称右规。
?誗当尾数的运算结果不溢出,但最高数值位与符号位同值,表明不满足规格化规则,此时应重复地使尾数左移、阶减减1,直到出现在最高数值位上的值与符号位的值不同为止,这是向左规格化的操作,简称左规。
(4)舍入操作。在执行对阶或右规操作时,会使尾数低位上的一位或多位的数值被移掉,使数值的精度受到影响,可以把移掉的几个高位的值保存起来供舍入使用。舍入的总的原则是要有舍有入,而且尽量使舍和入的机会均等,以防止误差积累。常用的办法有“0”舍“1”入法,即移掉的最高位为1时则在尾数末位加1;为0时则舍去移掉的数值。这样做可能又使尾数溢出,此时就要再做一次右规。另一种方法“置1”法,即右移时,丢掉移出的原低位上的值,并把结果的最低位置成1。该方案同样有使结果尾数变大或变小两种可能。即舍入前尾数最低位已为0,使其变1,对正数而言,其值变大,等于最低位入了个1。若尾数最低位已为1,则再对其置1无实际效用,等于舍掉了丢失的尾数低位值。
(5)判结果的正确性,即检查阶码是否溢出。浮点数的溢出是以其阶码溢出表现出来的。在加减运算真正结束前,要检查是否产生了溢出,若阶码正常,加(减)运算正常结束;若阶码下溢,要置运算结果为浮点形式的机器零,若上溢,则置溢出标志。
2 看一个浮点数加法运算的实例
参考文献
[1]薛胜军.计算机组成原理[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家乡 发展
1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课,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学生在学习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合理开发的基础上,能从学习过程中提取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方法,并且能够通过此方法切实分析家乡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本课最终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也希望从分析研究中强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掌握了分析区域问题的方法。且在初中学习过乡土地理,对学生所处的神木县现状有所了解。同时学生能够充分联系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图文资料,高效准确的进行分析。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的探究,巩固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充分掌握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得发展方法。
过程与方法:提升获取课外资料的能力;提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讨论和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家乡发展情况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民生、地方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家乡经济发展的条件、存在问题、借鉴经验和解决措施。
难点:充分利用所查找资料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
4教学过程
4.1情景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学习知识是为了具体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因此这节课我们就以我们的家乡神木县为例,借鉴前面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共同分析我们的家乡神木县如何发展。
4.2新课讲授
探究家乡发展的一般思路。
多媒体展示:
①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②分析家乡发展条件的优势与不足
③借鉴其他区域的发展经验
④提出家乡发展的建议
多媒体展示:
神木县,属陕西省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黄河中游,秦晋蒙三省交界地带。中国第一产煤大县、中国最大的兰炭基地、西部最大的火电基地,在国家能源安全体系中占重要位置。
原煤主要分布在县境西北部,含煤面积广,储量丰富,煤质精良,埋藏浅,易开采。此外,铁矿石、石英砂等矿产资源也均有分布。
2010年,神木县建成大型环保节能兰炭生产线。
交通优势明显,包茂高速、榆商高速、包西铁路穿过;神黄铁路由神木站向东直达沧州市黄骅港。
师:小组讨论总结神木县煤炭产业发展的条件
生:讨论总结
师:根据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神木县以煤炭为主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从煤炭开采优势条件入手。
生:小组讨论,教师提问
师: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煤炭总量丰富,煤质优良,低灰低磷低硫,埋藏较浅,开采条件好,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②水源丰富,境内有窟野河流经,靠近黄河;
③动力充足。靠近黄河天生桥水电站,并且自身建立华能火电站;
④市场广阔。位于陕西省北部,靠近京津唐、东北工业消费市场。
⑤交通便利。铁路、公路网密布,外运能力强。
师:利用已有材料,分析煤炭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
由于过度开采,导致地表大面积塌陷,房屋开裂,土地无法耕种。且井泉下渗严重,河流干涸,水土流失。
靖边特大天然气田的开发,使得煤炭消费市场份额减少。煤炭污染问题突出。
大规模开采导致煤炭产量日趋减少,产量持续走低,多处煤矿停产。
生:讨论,小组回答。
师:出现问题
①煤炭过度开采引发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生态破坏。
②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使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③煤炭开采接近中后期,开采难度和成本上升,产量下降,技术设备更新缓慢。
师:利用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整治措施和德国鲁尔区整治措施,归纳神木县发展的新方向。
多媒体展示: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热播,神木县高家堡古镇成为新的旅游景点,旅游收入上亿元。
生: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师:总结归纳解决措施
①调整工业结构,变煤炭开采业为煤―铁―钢加工业和煤―焦―化加工业 ,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②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以神湖、二郎山、高家堡古镇为主,自然与人文景观结合,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宣传,实现发展转型。
③提高煤的利用技术,大力发展清洁煤;加大废弃物利用技术及炼焦、电力、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
④加强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废渣用来再次发电、供热和填充煤矿的露天塌陷区。废水主要使用沉淀池净化。废气需营造防风林,开展复垦计划。
4.3板书设计(略)
5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对自己生活的城市神木县的了解,知道家乡煤炭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神木县的发展方向。为家乡的发展成就感到自豪的时候也应该看到家乡发展的不足,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决心。
[关键词]人的发展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的作用以及对人的作用两大方面。在教育领域中,存在两个大问题: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从根本上讲,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人的发展。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教育与人的发展应该实现什么样的关系,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这三大主体各自应发挥什么作用,实现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人的发展”的内涵
“人的发展”这个概念,在1990年联合国发展署的《人的发展报告》中首次得到明确阐释。可是,缘于概念本身的灵活性、丰富性,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在把握客体时具有的多样性、互斥性,目前人们对“人的发展”这一概念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近几年来,研究人的发展的学问越来越多。关于人的躯体发展的科学,就有发展生理学、体育卫生学等;关于人的精神发展的科学,就有发展心理学、社会学、人才学、哲学;此外,还有教育学;等等。这些学科由于着重点不同,对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尽统一。如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从生到死的身心发展过程与规律的科学,而它自身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如它扭曲了个体发展的人文内涵和价值指向,漠视了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超越性,简单地把人混同于“生物有机体”,甚至招致将人“兽化”的质疑。社会学把人的发展理解为人的社会化;人才学研究人的成才规律,也即是研究人是怎样在成才的道路上发展的;等等。从教育学的立场上看,个体的发展不单是一种心理学的事实,也不仅是一种成才的规律,而是有着文化价值取向的、持续不断的、对个体生命构成意义的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以受控的累加性的方式,而是以个体自主建构内部质的变化而逐步实现的。它改变着人与环境、自然、自我、生活、学习的联系,改变着人的生活和生活世界。具体地讲,教育学所定义的“人的发展”,是指人的成人、成才过程中所包容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这种定义,不像心理学讲的那么宽泛,也没有其他学科那么狭窄;但它又必须是以其他学科所提供的有关理论为基础的。
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孔子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持肯定态度。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这一理论,认为人的先天素质是相近的,只是由于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造成人的重大差别。因此,他对后天教育非常重视,主张“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且强调“学而时习之”。孔子认为人性天生是“相近”而又有差异的,后天则由于“习”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更大。他还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从这些论述看,孔子充分肯定教育(“学”)的作用。实际上未必有“生而知之者”,人之“上”“下”都是由“学”来决定的。后来的孟子、荀子、董仲舒等,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教育的主体作用。
在西方,许多思想家、教育家也都强调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如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富人没有智慧岂不等于吃饱了糠麸的猪仔;贫人不懂事岂不等于负重的驴子;美貌无知的人岂不只是一只具有羽毛之美的鹦鹉,或一把藏着钝刀的金鞘。我们由此可以知道,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因为他们既然是人,他们就不应当成为无理性的兽类,不应当变成死板的木头。并且由此可见,一个人愈是多受教导,他便愈能按照准确的比例胜过别人。因此,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可见,他在那个时期就已经认识到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也说过:“我敢说我们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之八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同样高度肯定教育的作用,他说:“我们生而柔弱,所以需要增强;无所依靠,所以需要帮助;愚昧无知,所以需要理智。所有我们生而缺乏而到成年时所必需的东西,都是由教育所赐予。”
“教育与人的发展”无疑是教育学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因为教育的其他功能和价值都基于“人的发展”之上。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结为遗传、社会环境影响与学校教育等三个方面。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潜在的可能性,环境影响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家庭的或是学校的、社会的,都是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的活动。教育以外的其他活动也会对人的发展产生各种影响,但是,这些活动不是以教育人为主要目的的,并且是一种自发的活动,所以影响方向不一,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不能直接决定人的发展方向。而教育则能够控制和排除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排除和控制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能够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更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培养,有利于年轻一代健康成长。
由于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所起到的主导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整合发展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一份报告,即《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这种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这份报告提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来安排: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即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即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会生存。这份报告称这是教育的“四个支柱”,是同等重要的。因此,终身教育作为社会发展和个人工作、生存的需要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那种接受了学校教育就能够一劳永逸的观念早已过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
淘汰,就应该时时处处接受教育,使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因此,教育者在通过学校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发展的同时,还应当争取学生家庭和街道、社区等社会力量的配合,协同一致地去教育学生,才能使教育的力量更大,教育的效果更好。在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它们应该相互补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综合作用,协调一致,创造一种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使人类的整体素质得到广泛提高。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儿童接触最早的教育,具有明显的启智、育德、培养儿童兴趣爱好的功能。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一切教育的根。家庭教育由家长亲自实施,内容、方法都具有强大的灵活性、连续性和广泛性。家长和子女之间易于沟通,针对性强,可以有效地因材施教,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遇物而诲”,“相机而教”,对儿童智力发展初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每个人从一出生,就要受到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在家庭生活与人际交往中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情绪、情感,养成伦理道德和文明习惯,并在此基础上走出家庭、步入社会。要充分重视家庭对人早期的启蒙和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将其置于整个教育的基础地位。一方面要加强对父母的教育,使他们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充分发展孩子的个性;另一方面要给正在发展的、成长中的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家庭教育如何,对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态度、能力及所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可代替的战略地位。
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大教育体系中,承担发展学生智力、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任务。因此,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学校教育面对的是正在茁壮成长的青少年,这段时期是人一生成长当中最关键也最重要的阶段,人的很多种品格都形成于此。一方面,它具有集中教学的条件,设施齐全,开设科目种类繁多,能够照顾到多方面的知识教育,而且师资建设训练有素,能够以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启迪学生、培养学生,使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周密的课程安排,教学进度快慢适宜,保证了教学的科学性,使学生的智力发展按照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轨迹向前运动。例如,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发展,按照教育规律,小学低年级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主,然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培养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伴随诸多能力的发展同时进行的。教学要求从刚开始的看图说话,到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再到解释现象、概括中心思想,层层递进,逐步加深。学校教育的另一个优势,在于系统性强。这不仅指教学内容全面,还表现为教育程度逐渐提高。因此,学校教育是智力发展的载体,它的重要程度是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无法比拟的。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熟练计算1~5的加减法,能够运用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观察情景图,说出题意,列出算式。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情境图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大括号和虚线圈,并能将符号和语言表述建立起练习;在解决一组情境图中,感受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感受数学语言的魅力,渗透函数的思想。
二、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初步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加、减法意义根据情景图列出算式,能计算1~5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更熟练的计算1~5的加减法计算,在加减法的对比中强化学生对加减法的意义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计算1~5的加减法;正确观察情景图,说出题意,列出算式。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读懂题意。
教学难点:正确观察情景图,说出题意,列出算式。
四、教学准备
课件、算式卡片、写有口算的信封和写有答案的信筒等。
五、教学过程
(一)巩固基础,提升计算速度
1.练习数的分与合
(1)学生自己边打手势边说1~5的组成与分解。
(2)师生互动巩固数的分与合。
师:我出3和1。
由学生回答出3和1组成4,4可以分成3和1。
师:组成5,我出2。
由学生回答:我出3,2和3组成5,5可以分成2和3。
2.巩固1~5的口算
(1)老师出卡片,学生用手势作答。
(2)火车。由一组同学逐个出口算题,全班抢答口算。
(3)在送信游戏中练习口算。
出示第29页第9题。让几位学生拿着写有算式的信封,根据结果送到相应的信筒中,其他学生来做小老师,看看是不是每封信都送对了。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进行1~5以内的口算训练,使学生在多种形式中,手、脑、口、耳配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提高口算的兴趣,加快口算的速度,提高正确率。
(二)在计算中发现规律
1.完成第28页第2题
(1)学生独立计算并反馈答案。
(2)引导学生纵向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①观察第1、2组算式。
每组算式交换了加数的位置,但计算结果相同。
②观察第3组算式。
2+2=和1+1=,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算式没有变化,计算结果也没变化。
(3)总结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第28页,第4题。
(1)先观察算式,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竖着观察,每组的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
(2)学生独立完成,边做边思考,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3)汇报:发现了每组第一题的减数就是第二题的差,第二题的减数是第一题的差。也就是每组减数和差交换了位置,而被减数不变。
3.完成第29页第7题。
(1)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一个人拿着+1,再找四位同学分别拿着1、2、3、4,让他们组成算式进行计算。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一个加数不变,和会随着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
(2)完成减法计算,所用方法同上。
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化,计算结果也随着减数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寻找规律,直观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景算式互相转换
1.把语言转变成数学符号
(1)出示第28页第1题。
①教师先出示1把扇子,由学生图题意。再出示2把扇子,由学生图题意。
②让学生依据扇子图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教师板书问题。
③针对问题,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把两部分合并起来。之后,教师边口述问题,边出示大括号。告诉学生,求一共有多少把扇子,还可以用这样的符号(指大括号)来表示。让学生书写大括号,加深对大括号的印象。
④让学生再次看图,说出图表示的意义。列出算式,追问学生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⑤完成第28页第2题,重点理解大括号表示的意义,完整描述图意,列示解决问题。
(2)出示第28页第3题。
①逐一出现情境图,在学生的描述中教师出示虚线圈,告诉学生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让学生完整的表述图的意义。
②列式计算,并说明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2.完成第29页第6题
(1)逐次出现四幅情景图,让学生说题意,提问题,列算式。
(2)隐去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四个算式,引导学生横看、竖看,发现规律。
(3)再出现情景图,让学生尝试结合情景说一说道理。
(4)完成第29页第8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汇报第2幅图时,要说清楚5-2=3的意义和5-3=2的意义,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问题:还剩多少条黄瓜和摘了多少条黄瓜。(学生只要能提出一种问题即可,不要求全掌握。)
3.算式与情景建立联系
(1)看图提出问题,并与算式连线。
以上各图学生可以提出用加法计算或者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2)课件出示第28页第5题中的左部分。
①让学生说一说从1+4=这道题中,看到了什么。
②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算式的意思(学生用画一画、贴一贴、写一写等方式表示出1+4=的意思,写在方框里)。
(3)学生之间交流想法。
(4)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或者让其他同学说一说图的意思。
(5)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发现数字和符号的神奇与作用。
4.小结
刚才我们是观察图意,列出算式,现在我们是根据算式来表示它的意思。看来图和算式,我们可以互相转化,既可以用算式来表示图意,也可以用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符号大括号和虚线圈的作用,并将语言表述与符号建立起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化的表述意义,一个算式可以有很多情景(整体与部分关系)与之联系。逐渐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