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管理相关知识

网络管理相关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知识共享网络组织;运行管理机制;利益机制;信任机制;风险管理机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知识更新加快,企业组织很难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来满足消费者和应对竞争对手,迫使企业寻求外部知识来源。组建知识共享网络组织,开展合作知识创新,开始成为企业组织的重要战略选择。基于对弥补知识缺口的需求以及构建组织知识优势的需要,企业需要与外界组织建立广泛的知识合作关系,实现知识在不同组织间的交换与共享,从而构成集知识共享、知识整合和知识创新等功能的网络结构体系,即知识共享网络组织(knowledge networking organization,KNO)。本文研究这种由独立组织构成的,以知识共享与创新知识为运作目标的具体网络组织——知识共享网络组织,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知识共享网络组织是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知识中介服务机构等独立组织以知识共享与创新为运作目标而形成的松散的、动态的网络型组织,具有自组织性,其形成与运行过程不存在外部指令,而是按照某种相互默契的“规则”行事。首先,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是激发成员组织积极性的关键所在,是知识共享网络组织有效运作的动力机制。其次,知识共享网络组织的运行强调合作伙伴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信任机制是知识共享网络组织不可或缺的协调机制。再者,知识共享网络组织具有临时性、动态性、多利益主体性,风险管理机制是知识共享网络组织正常运行的保障机制。

一、知识共享网络组织的涵义

知识共享网络组织是主要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知识中介服务机构等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组织为结点,以成员组织所拥有的核心知识能力为运作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新型组织模式,其目的是通过结点组织相互之间的知识交流、传递和转移,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满足组织发展过程的知识需求。

知识共享网络组织的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1)知识共享网络组织是由一定数量的、能相互提供互补性知识资源的组织构成;(2)知识共享网络组织的成员组织是基于自身知识管理活动的开展来参与网络组织运作,其运作过程体现为知识链的重新构建;(3)建立知识共享网络组织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成员组织之间相互学习与合作,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创新,从而满足组织发展过程中对知识的需求,以此获得未来收益;(4)作为一种具体的组织运作模式,知识共享网络组织的运作强调通过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来体现其合作宗旨,从而获取并提高组织的竞争优势,而非在缺乏实际沟通与知识交流的情况下,仅仅利用不同运作领域组织间的分工合作,获取暂时的最大收益的情况。

知识共享网络组织的形成深刻地揭示了网络组织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它突破个体组织的有形界限,通过对整个网络知识资源的有效整合,弥补单个组织战略发展过程中知识储备的不足,实现知识低成本交流与共享。知识共享网络组织特别强调的知识资源在网络运行过程中所体现的重要作用,突出组织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寻求同外部的知识合作,倡导知识的相互交流与共享,以一种“知识网”的形式来实现知识在整个运作领域的再分配和再利用,加快知识创新与发展的速度,从而促进每个成员组织和各个领域的发展。

二、利益机制是知识共享网络组织有效运行的动力机制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组织面临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知识共享网络组织这一新型的组织模式己经成为组织快速响应市场机遇和满足知识需求的主要竞争战略。这种战略显示了组织在速度、技术、成本和风险分担等方面的合作优势。然而它的集成性和开放性也极大地增加了知识共享网络组织运行管理和控制的难度,特别是网络成员间的收益分配问题。由于各个成员组织所处环境、价值观和在合作过程享有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对同一收益分配方案产生不同的认识,从而难以形成各方认可的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而收益分配合理与否又会反过来影响组织积极合作或退出的态度。因此,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是知识共享网络组织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也是激发成员组织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利益分配问题是合作型组织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传统利益分配的理论基础是边际生产率分配理论,它主张用市场机制解决利益分配中的问题。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资源和智力资本重要性的不断凸显,传统的利益分配理论和模式己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以知识为核心资源的知识共享网络组织而言,动态的组织结构和大量的隐性资源(主要包括隐性知识等)投入等原因使得利益分配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而且,在知识共享网络组织运作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不仅很难准确地计算出每个合作伙伴各自在合作中所做贡献的大小,而且所获得隐性收益也难以观测和计量,许多分配问题不能通过市场机制得到解决。因此,建立公平合理的风险收益分配机制是知识共享网络组织得以高效运行的制度保障,是支持知识共享网络组织有效运行的主要动力机制。

三、信任机制是知识共享网络组织不可或缺的协调机制

信任是知识共享网络组织成员伙伴之间彼此沟通与有效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信任机制是知识共享网络组织的基本运行机制和主要协调机制。通过信任,组织之间的交易成本得以大大降低。首先,信任可以有效降低处理事务的管理成本、防范投机行为,而且也能有效降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将成员组织导向良好的合作行为,从而促使网络组织内部的知识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应用,从而提高组织的合作成效。其次,知识共享网络组织中的信任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生产性社会资本,它可以减少搭便车和其它机会主义行为,提高信任的可获得性,降低信息搜寻和商业交易成本,它为技术上和法律上相互分离的成员组织间创造了解决问题而不是讨价还价的条件。通过成员组织间的持续互动,知识共享网络组织不仅可以相互了解而且可以发展出基于知识的信任或平等的标准,而且这种基于信任的反复交易对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合作者来说是有好处的,因为它提供了分享机会和有价值信息的渠道,成为网络成员知识共享与创新,共同创造知识价值的基础。

参与知识共享网络组织的网络成员最担心的是其他伙伴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和合作者行为的可预测性。详细的合同是合作者行为变的可预测的一种机制,但由于合作知识创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合同作用的发挥受到很多的约束,作用效果有限,而信任是另一种重要的机制。来自相互认可的基于知识的信任,共同的行为准则在合作关系中创造了自我约束的力量,这可以成为正式合同约束的有效替代。在信任存在的地方,知识合作的机会主义行为都可以减少,组织不必选择详细的合同作为确保行为可预测性的手段。通过持续互动而在网络成员之间培育信任,这种信任将会成为知识共享网络组织一种重要的协调机制。

四、风险管理机制是知识共享网络组织正常运行的保障机制

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运营模式,知识共享网络组织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尽管知识共享网络组织能够带来单个企业组织无法获取的网络利益,并通过利益分享使网络成员组织实现共同成长,但是,并非所有的知识共享网络组织都能取得成功与辉煌业绩。知识共享网络组织是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制度安排,市场治理的价格机制和科层治理的命令机制失去了作用基础,它是一种极难管理的“中间组织”形式,存在着很高的运行风险,只有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才能为网络组织的顺利运作创造条件。

知识共享网络组织的风险主要是由于知识交流与共享过程中给知识共享网络组织整体和各成员组织带来的各种风险。例如,由于市场竞争领域发展的不确定性而给网络组织带来的总体运作风险;由于伙伴组织的不稳定性给网络组织知识合作带来的管理风险;再者,知识共享网络组织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现在的合作伙伴可能随着知识共享网络组织合作任务的结束而成为未来的竞争对手,从而在合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知识共享网络组织的成员组织本身核心技术的外泄和核心能力的丧失的情况,导致技术与知识产权风险将大大增加,等等。具体来说,在知识共享网络组织构建阶段存在的主要风险有因选择了不适宜的组织成员而导致的合作伙伴选择不当风险;各个成员组织合作目(下转第60页)(上接第58页)标不一致而产生的目标冲突风险;因各成员组织组织文化不兼容而可能产生的文化冲突风险等。在知识共享网络组织运行阶段存在的主要风险有由于组织成员间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而产生的委托风险;因知识提供方的管理疏忽或知识接受方的非法侵占而导致的知识泄漏风险;知识合作项目不能按期完成的工期延误风险。因此,如何针对知识共享网络组织上述各类风险因素建立风险防范与控制并举的风险管理机制,是知识共享网络组织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李丹,俞竹超,樊治平.知识网络的构建过程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2,(6):620-623.

[2]黄哲.基于知识网络的协同知识创新联盟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本文,2005.

[3]李丹.知识型网络组织的构建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硕士学位本文,2003.

[4]Jutta Gruenberg Bochard,Petra Kreis Hoyer.Knowledge-networking Capability in German SMEs:A Model for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9 (7):117-142.

[5]Escribano A.Managing external knowledgeflows:The moderating role of absorptive capacity[J]. Researeh policy,2009,38(l):96-105.

[6]Cowana R,Jonard works structure and the diffusion of knowledge[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2004(8):1557-1575.

[7]Jenifer Spencer.Firms' knowledge-sharing strategies in the global innovation system: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flat panel display industry[J].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2008 (24):217-233.

[8]ExPósito-Langa M.,Molina-Morales F.X.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in Industrial Distriets: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J].Regional Studies,2010, 44(l):98-122.

[9]Capaldo work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The leveraging of dual network as a distinetive relationale apability[J].Strategie Management Joumal,2007(28):585-608.

[10]Greve H R.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heterogeneous social structure[J]. Organization Studies,2005,26(7):1025-1047.

[11]Stefan Kr?tke.Regional Knowledge Networks:A Network Analysis Approach to the Interlinking of Knowledge Resources[J].European Urban and Regional Studies,2010(1):831-864.

[12]Yen Ting Helena Chiu.How Network Competence and Network Location Influen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Industrial Marketing,2009(1):1137-1159.

网络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广电网络企业;企业化管理;思想政治工作

广电网络企业因其运作的特殊性,能够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说是因为,目前我国很多广电网络企业的企业化程度还不算高,陈旧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与当前形势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差距较大,所以导致了广电网络企业中许多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因此,在这种形势之下,很多问题都需要靠思想政治工作来进行解决。

一、影响广电网络企业化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主要因素

1、政工相关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在我国,许多广电网络企业中政工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其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储备量不足、专业技能不过关、实际工作创新能力偏低等,这些都给广电网络企业化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另外,更有许多广电网络企业的政工相关工作人员存在员工年龄老化与员工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这些都是导致广电网络企业内部政工团队人才缺乏、高级专业政工人才不足的原因。这些情况的发生,都会使得企业内部的知识更新缓慢以及思想观念陈旧,从而导致工作人员对工作没有激情、缺乏动力,企业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也就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2、企业内部网络整合形式存在缺陷

广电网络企业之中是以资本作为纽带的网络整合形式,这种网络整合形式会使得各地区域内的网络公司组建形式非常多样化,其中比较主要的网络整合形式有评估入股、收购兼并和吸收合并以及联合经营等。这些多种多样的网络整合形式导致了现代企业与广播电视行业行政管理机构的合纵连横以及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与传统观念的相碰撞,从而注定要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同时也给企业化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难题。若想改变这一现状,促进广电网络企业化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还需企业内部加大在这方面的工作投入力度。

3、广电网络企业本身的特殊性

因为广电网络企业具有着其特殊的政治属性,因此对于广电网络企业来说就更需要做好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对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要求也更高。广播电视行业是党和政府传播政令和各方信息的载体与喉结,而有线电视网络的安全更已经成为了广电网络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广电网络企业必须要从内部思想政治的建设上进行着手,进而影响我国人民在思想政治上的积极建设。这些特殊的要求无疑给广电网络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二、如何做好广电网络企业化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1、将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与企业员工管理相结合

广电网络企业领导层应该遵循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规律,把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管理相结合,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来解决企业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夯实广电网络企业内部员工上下的整体思想政治基础。广电网络企业施行企业化运作是一场创新的变革,它涉及到的问题有很多,比如产权的归属、经营的体制以及产业的政策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来当做引导。广电网络企业在进行企业化运作之后,其企业性质正在一步步由事业型而转变为企业型经营型。面对这一巨大变化,企业内部分员工的思想观念可能会一时难以改变,尚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企业发展模式。对此,企业领导层应该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来引导和帮助员工们来进行理论上的困惑、思想上的疑惑以及心态上的失衡的消除与改变,而令员工彻底从旧观念中走出来,树立起与当前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广电网络企业内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应当以解决企业内员工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为突破口,理顺好员工的情绪、化解好员工的矛盾,以此来使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真正显出成效。

2、积极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上的创新

广电网络企业若想做好企业化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要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并积极探索新的管理途径。广电网络企业要加强以人为本的具有凝聚力的思想政治建设;因为以人为本、心中装着人民、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既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又是任何一个企业内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终极目标;而广电网络企业更应该在这方面有所创新建设,更加加强以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为主题的思想政治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市场的竞争力。另外,广电网络企业的领导者还应该按照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新要求来及时调整其思维方式与经营理念,不断探索出新的思想政治建设方案,更应该身先士卒地领导企业内部的思想政治建设。

3、提高企业内部的竞争力

广电网络企业应该通过提高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竞争力为着眼点,从而促进提高全体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人力资源是企业内部的第一资源,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要素,任何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力资源与人才的竞争。因此,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胜利,广电网络企业就必须要有一批具有现代思想以及现代科学技能的综合人才。广电网络企业是一个社会发展下较为新颖的独立实体,它要求企业领导层必须要从战略视角的高度来做好育人的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养,加快广电网络企业现代化网络的管理与经营,从而建设出一支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的经济需求以及现代企业的管理需要的高素质职工团队。若想做到这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企业内部的竞争力,通过相关的奖惩政策来刺激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不断提升与充实自己,以及用一个更加饱满的精神与更加谨慎的态度来对待工作。

三、实际案例分析

我企业原本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成效并不大,但自企业去年在这方面进行改革之后,企业内招收了许多新的政工相关方面的人才,另外还对原有的政工人员进行了几次学习培训与成绩考核,这使得我企业内的政工团队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政工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大大提高。由于企业领导层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之后,我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得到了显著进步;据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大多数员工都对目前企业内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满意度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

结语:

广电网络企业若想做好企业化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要通过企业内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领导层要做好身先士卒的引导、职工要进行不断地学习,从而让广电网络企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宋霞. 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 就业与保障. 2010(12).

[2]黄怀德.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系化管理[J]. 政工研究动态. 2009(Z1).

网络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因特网;行为,成瘾;精神卫生;回归分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6-0691-03

Correlative Study Between Prevalence of Internet Use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Among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HOU Yong-mei*,HU Pei-cheng. *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Zhanjiang(524023), Guang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Internet use among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e of health, and 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to internet use. Methods Totally 903 students from three grades in a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 were chosen in Dongguan. General personal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with Scal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Test (IAT). Results 125 of the students in the survey probably had Internet addiction problems, accounting for 14.0% of those measured. Among them seven(0.78%) were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The prevalence rate of total undesirable trend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mong the students in the survey was 39.0% and 3.7% of them had obvious trends. The rates of psychological symptoms detected ranged from high to low were pressure in studies (13.9%), poor adaptation (10.3%), unbalanced moods (9.3%), tension and sensitivity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9.3%), anxiety (8.4%), compulsion (7.7%), hostility (6.3%), stubbornness (6.3%), depression (6.0%) and unbalanced mind (5.0%). The four key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ffecting Internet using were unbalanced moods, poor adaptation, depression and pressures in studies. Conclusion The students in professional high schools have obv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Problems with state of health of min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The roles of particular stage of ages and study methods in bringing about those problems should be stressed.

【Key words】 Internet;Behavior,addictive;Mental health;Regression analysis;Students

目前,我国50%以上的高中学生使用网络,占网民的30%,是过度使用网络的高发人群[1-2],与过度使用网络相关的行为、道德和社会问题[3-4]日益突出,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既往研究表明,影响个体过度使用网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网络的某些特性易使人沉迷其中[5];另一方面个体的某些人格和心理特性,如神经质和个人主义等人格特征[6-7]、不良的应对方式[8]以及孤独、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9]是促发过度使用网络的直接因素。

职业高中学生是高中学生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身心发展有着与普通高中生相似的年龄特征,但学习任务及毕业后出路的特殊性,使他们在思想和行为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为了解职业高中学生的网络使用特点以及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笔者进行了该项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抽取东莞市某职业中学高中3个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903份,收回合格问卷892份,有效率为99.0%。其中男生624名,女生268名;高一学生344名,高二学生277名,高三学生271名。年龄为16~20岁。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问卷由3个部分组成:(1)个人一般情况,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年级、是否独子、父亲的职业状态(是否在职)、母亲的职业状态(是否在职)、父亲所从事的职业、母亲所从事的职业、父亲的受教育情况、母亲的受教育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11项。(2)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10],该问卷共60个项目,分为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等10个因子。每个项目为一个陈述句,采用5级(1~5分)评分制,得分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某因子的得分在2分以上为有其症状,全套问卷的总均分在2分以上表示其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有不良倾向;某个因子的平均分在3分以上即有其明显症状,全套问卷的总均分在3分以上表示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的不良倾向[10]。(3)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采用美国皮兹堡大学kimberly 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测验(Internet Addiction Test, IAT) 》[11],该问卷属于自评式临床诊断问卷,由20道题目组成,每道题有5种选择,赋值1~5分,总分分布在20~100分之间,分数越高,网络成瘾倾向程度越高。具体评判标准是:70分以上判定为网络成瘾,40~69分判定为有网络成瘾倾向,20~39分判定为网络正常使用者或无网络成瘾倾向。上述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0-11]。

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施测。测试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施测前先对受试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征得他们的知情同意,然后让他们在统一指导语下,独立完成问卷,并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用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描述与检验。

2 结果

2.1 网络使用问题检出情况 施测的学生均有上网经历;可能有网络成瘾问题者125人,占14.0%,其中网络成瘾者7例,占0.78%。

2.2 心理问题检出情况 整体心理健康不良倾向的检出率为39.0%,其中3.7%的学生有明显整体心理健康不良倾向。各种心理症状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压力感(13.9%)、适应不良(10.3%)、情绪不平衡(9.3%)、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9.3%)、焦虑(8.4%)、强迫(7.7%)、敌对 (6.3%)、偏执(6.3%)、抑郁(6.0%)和心理不平衡(5.0%)。

2.3 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得分的相关性表1显示,职业高中学生的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总均分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4 影响网络成瘾量表得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因子的回归分析 以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作为因变量,对可能影响职业高中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得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的得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α=0.05水平,筛选出4个对网络成瘾量表得分有影响的因素,分别是“情绪不平衡”、“适应不良”、“抑郁”和“学习压力”。见表2。

3 讨论

3.1 职业中学学生网络成瘾现象令人担忧 参与评测的892名职业高中学生中,可能有网络成瘾倾向者125人,占14.0%,与李昊等[12]的结果一致,但高于杨辉等[13]和李晓驷[14]的调查结果,这可能是由于取样不同所致:本研究的对象都是来自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省东莞市,计算机和网络的可获性较高(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计算机,每条街道都有网吧),家长大都忙于个体经营活动,无暇也不善于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加之青少年好奇心强,自控能力不足,导致上网率偏高,与之相对应的是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也偏高。

3.2 心理健康状况对职业高中学生网络成瘾有显著影响 影响职业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网络所具有的超越其他媒体的交互性、快速性、丰富性、匿名性、便利性和逃避性等特点,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重要外部诱因[15];个体自身的一些心理社会因素是重要的内因[9]。本研究表明,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总分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

3.2.1 情绪不平衡对职业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情绪不平衡和适应不良是青少年最常见的2种心理问题。61%以上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情绪不良,55%以上的中学生认为自己适应不良[16]。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维度得分与自我肯定动机和商品资讯动机的得分呈正相关[6],即个体的情绪稳定性越差,越倾向于通过网络去获取自我肯定和商品资讯,以达到宣泄情绪、维持平衡心境的目的[17]。

职业高中学生正处于情绪发展的重要时期,情绪具有冲动性与两极性,强烈但难以保持稳定、深刻与持久,不善于用理智来控制与调节情绪,使他们常常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此时网络便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烦恼的途径。

3.2.2 适应不良对职业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无论在学习的环境、任务、内容和方法上,职业高中都跟一般中学不同。在这个新环境中,暂时有些不适应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学生在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过长,或者反应过于强烈,就是适应不良。主要表现有:学习障碍,长时间不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不能遵守课堂纪律,不能养成正常的学习习惯,出现学习困难甚至学习不能;人际关系障碍,因为缺乏社交技巧或者自信心,不知如何与新教师、新同学交往。

过度使用网络的学生适应能力显著低于正常使用网络者[18-19],难以从学业中取得好成绩,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无法获得他人的认同,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有着明显的差距[20],易产生失落感。互联网的匿名性使他们更多表现出“去抑制性”,作为“虚拟的我”存在。这个“虚拟的我”更多地遵循“快乐原则”,不受法律、道德、舆论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到自我实现的“颠峰感觉”而沉迷于其中。

3.2.3 抑郁对职业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抑郁是青少年中最常见的问题[21],抑郁可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一个主要因素[6]。抑郁的青少年对事件往往有着悲观的归因,认为事情是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的,因此常常陷于无助状态;面对应激性事件,很少求助于社会支持系统,而企图通过自责、退避和幻想等不成熟应对方式来解决问题[22],更易对在线朋友和网络活动产生情感依赖。通过聊天室或虚拟社区,他们可以自由地进行社交。互联网使他们获得一种特殊的手段,较为隐蔽而安全地达到逃避现实的目的[23]。

3.2.4 学习压力对职业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学习压力也是影响职业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与既往研究的结果[24]相符。当前盛行应试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过分重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甚至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造成青少年兴趣单一、心理压力大。一旦学习成绩下降,情绪就会波动,此时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心理疏导,容易自暴自弃,而将兴趣转移到网络,企图从中寻找安慰。本研究发现,学业成绩差者更容易网络成瘾。但学习压力不是职业高中学生过度使用网络问题的独立影响因子,可能是因为职业高中学生的毕业出路相对固定,所面临的学习压力不如一般中学学生那么大。

4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2006-07-19]. it.省略/20060719/n244337740.shtml.

[2] BRENNER V. Psychology of computer use: XLVII: Parameters of Internet use, abuse and addiction: The first 90 days of the internet usage survey. Psychol Rep, 1997,80(3 pt 1):879-882.

[3] 王玲宇,张国良.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涵化”影响――对上海市中学生的调查.当代青年研究,2005,23(5):6-10.

[4] 蔡春岚,李晓驷,董毅,等.合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危害性调查.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2):157.

[5] 来美慧.我国大专学生个人特性、网络使用行为与网络成瘾关系之研究.台湾:台中私立大华大学资讯管理研究所,2000.

[6] 谭文芳.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人格特征与网络成瘾之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45-246.

[7] 张敏,杨扬,陈欣.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1):77-78.

[8] YOUNG KS, RODGERS R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nternet addiction. Cyberpsychol Behav,1998,1(1):25-28.

[9] MORAHAN-MARTIN J, SCHUMACHER P. 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omput Human Behav,2000,16(1):13-29.

[10]WIDYANTO L, MCMURRAN M.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internet addiction test. Cyberpsychol Behavi,2004,7(4):443-450.

[11]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社会心理科学,1997,13(4):2-8.

[12]李昊,王滨,李晏,等.中学生网络成瘾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52):10611-10613.

[13]杨辉,蒙华庆,罗庆华,等.重庆市主城区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重庆医学,2006,35(2):134-136.

[14]李晓驷,李泽爱,谢雯,等.合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51-54.

[15]YOUNG KS. What makes on-line usage stimulation potential explanations for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The 105th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Chicago, 1997.

[16]邓兴军.中国六成青少年心理健康不良.[EB/OL][2010-02-06].省略/html/gingshaonianxinli/52.shtml.

[17]EGGER O, RAUTERBERG M. lntemet behaviour and addiction online available.[EB/OL][1996-11-05]. www Ifap. bepr ethz chl-eger/ibq/res/html.

[18]黄恩,吕望强,陈建民,等.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8):734-736.

[19]闫春梅, 杨凤池.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特征及父母教育方式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9):701-703.

[20]王立皓,童辉杰.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94-96.

[21]PELKONEN M, MARTTUNEN M, ARO H. Risk for depression: A 6-yeac follow-up of Finnish adolescents. J Afect Disord, 2003,77(1):41-45.

[22]王高华,唐记华,王晓萍,等.抑郁障碍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归因风格及其相关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2):123-124.

[23]TSAI CC, LIN SS. Internet addiction of adolescents in Taiwan: An interview study. Cyberpsychol Behav,2003,6(6):649-652.

网络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4篇

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俨然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增长和生产技术创新的关键引擎,因此,企业要更加注重生产技术的革新与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将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活动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1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发展成熟,这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企业的生产、管理环节中,企业要想提高生产效率与综合竞争力,必须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同时,还要处理好企业的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之间的关系,只有将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进行有机结合,充分促进二者的相互作用,才能快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综合竞争力。本文,笔者通过对企业的网络能力和技术能力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谈谈应该如何促进这两种能力的相互作用与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综合竞争力。

1 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简介

1.1 网络能力

“网络能力”这一概念,诞生于企业竞争环境与社会网络化进程的结合中。笔者通过分析关于网络能力的研究报告,并结合自身企业网络管理实践,将网络管理的概念总结为:网络能力是一种建立在企业内部信息和其他资源基础上,通过对网络价值与机会进行判断,构建网络结构,对各个层次网络关系进行开发与维护,以此获取珍稀资源并能引导网络变更的动态能力。这一概念可以详细分成三重含义:(1)网络能力的形成建立于企业内部知识的基础上;(2)层次性是网络能力的基本特征;(3)网络能力是一种不断严禁发展的动态能力。

网络能力的基本层次是对企业二次元关系进行管理。比如,管理企业与供应商或客户之间的关系,或对企业网络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评价企业多个网络关系组合等。

网络能力的动态性要与网络演进特性相结合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对网络演进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了将网络能力充分运用于企业生产,企业必须不断更新网络结构。在革新网络结构的过程中,企业要不断积累网络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网络管理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网络能力水平。

1.2 技术能力

从知识活动观点,笔者将技术的概念总括为:技术能力是建立在企业本身固有的技术知识基础上,通过整理、运用、革新生产技术知识为企业支撑各类创新活动的能力。这一概念可以细分为三重特征:(1)技术能力依托于企业固有的各类技术知识;(2)技术能力的变化有赖于企业知识活动的开展;(3)企业的创新活动离不开技术能力的支援。

2 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之间的联系

2.1 两者在知识属性方面具有较大重合性

从知识属性层面来看,企业的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具有较大的重合性,可以通过相互作用实现相互提高,因此,企业的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之间是一种协同合作的关系。

在基础知识层面,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具有一定的重合性。企业在执行网络管理任务时所需的相关知识大多都包含于技术能力的内容范围中。从知识载体层面看,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之间也存在重合区域。网络能力所需的知识大多来自于网络管理的人力资源中,而技术能力知识来自于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和生产设备,二者的重合点就是即具有技术开发知识又具有网络管理知识的企业技术人员。这类技术人员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技术,肩负沟通企业技术与外界技术的责任,不仅要负责生产企业的内部知识,还要负责企业的网络关系开发。

2.2 两者在活动特性方面具有可相互促进作用

从能力活动特性层面看,网络能力和技术能力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这两者的相互作用既体现于相互促进又体现于相互制约。企业在对网络进行管理时,必然会与其他组织产生相互作用,这种基于网络交换关系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与其他知识的沟通交流上,对促进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企业积累技术能力必须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着手,在内部要积极开展研发活动,从研究中获取知识,在外部则是通过与其他企业或组织进行互动交流,引进其他企业或组织的新技术知识。

企业网络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网络的连接范围,关系到企业网络的交换频率,因此,企业网络能力决定了技术能力积累外部知识的效率,对技术能力的提高有十分关键的影响。此外,技术能力与网络能力的相互作用中,网络能力的知识积累与整合包含于技术能力知识活动中,网络管理在开发和利用新的网络关系时要借助技术能力的相关知识。因此,企业的技术能力水平与网络管理水平之间存在着必不可分的练习。如果企业内部知识活动效率低下,那么当企业获得接近稀缺资源的机会时,就无法很好的把握住机会,无法获得稀缺资源会对网络管理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之间存在着协同合作的关系,可以通过相互作用实现相互提高。为了有效提高网络能力,必须加强网络建设,通过网络建设获取网络管理所需的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具体实践活动来累积网络管理知识;为了提高技术能力,企业要积极开展内部创新研究活动,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管理活动提供的各种渠道从外部吸纳新的技术知识。

只有加强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之间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协同合作关系,才能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得到大范围的提高。

3 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想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通过网络作为中介来吸纳稀缺资源、转移次要业务,网络能力的重要性便充分体现于这一过程中。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都成为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对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两种能力的增长机制与企业的资源配置不同,造成了这两种能力的发展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不平衡情况。从经济学层面看,只有当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在企业的资源配置中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相同影响效果时,才能实现两种能力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两种能力的协同合作作用。只有将两种能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协同合作作用发挥到最大效果时,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网络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管理;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社会运行的基础所在。在此背景下,社会对网络应用及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与之对应的是计算机网络管理相关人才的培养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也已经成为计算机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因此,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教学的水平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中计算机网络人才的质量,只有把好教学关,才能从源头上将学生培养成相关领域的人才,使其在后续的工作中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涵盖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许多原理性知识和实践性技术要点。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应该了解并掌握网络管理相关的一些标准与协议,还要能够具备较为成熟的网络管理的能力,可以在实际应用当中排除故障,实现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

(一)课程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因为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并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直接为人们所接触,所以初学者往往只知其名,不知其意。比如协议定义、协议数据等知识点,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钻研琢磨才能领会其中要义。

(二)课程的知识点更新较快受益于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更新换代频繁,网络技术也一直在飞速地革新,许多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进行着迭代。该领域一直在不断地涌现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前沿的知识和更广阔的知识视角[1]。

(三)课程的知识点应用性强学生接受相应的专业教育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而且计算机网络课程属于应用型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需要结合实践进行内化,才能真正掌握专业知识的精髓,在日后的工作中体现专业素养。

二、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拘泥于教材由于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是一门基础课,学习这门课程的专业较为广泛。教师往往不能针对学生自身专业进行特色教学,讲授的知识一般也是围绕教材进行,这也会造成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实际学习的需求。而且教材在编撰过程当中遵循的逻辑是按照章节的顺序展开,学生可以通过教材了解专业的知识点,但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割裂和独立的,学生较难进行融会贯通,至于实践更是无从谈起。而且各个教材是由不同作者编撰的,其内容及逻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仅仅依赖于教材,则会造成学生的知识面较为狭窄,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要能跳脱出教材,紧密结合学生专业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知识结构才是重中之重。

(二)传统教学为主,内容过于抽象目前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中以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为主,所教内容也主要集中于网络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其中包括管理模型、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管理平台及系统等方面。由于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讨,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往往停留在表面。而这些理论知识往往较为抽象,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而未能主动地融入学习当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更是无从谈起[2]。

(三)课程安排不合理,缺乏实践计算机网络管理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对网络的模型、体系、协议等应该较为熟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并不牢固,由于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常常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并没有相应的实践经验。而且学生的课业压力加大,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最终造成学生不能沉下心来学习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应用性强,如果课程安排上没有为学生预留充裕的时间,学生将无法进行实践训练,最终造成该课程的教学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自然也无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硬件缺失,缺乏实训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岗位职责要求较高,而且工作环境较为复杂,会牵涉到较多的设备和工具。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没有接触到相应的硬件设备、操作系统等,将会在日后求职过程当中处于劣势。现在许多学校并不能建立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硬件实操平台,这就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并不能接受及时的实训,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往往会和实际相脱离,造成学习的片面性。(五)教师水平有待提高随着高校不断扩招,且高校数量在不断增加,高校学生的规模与日俱增。但是教师的规模增长并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在科研方面也承担着一定的压力,这就造成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有心无力。此外,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历,但现在部分教师存在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知识短缺的情况,这势必会造成其在教学过程当中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存在一定的阻碍。

三、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改变教学模式,突出主体地位第一,现代的教育理念是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多关注学生的感受,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推进课程的进行。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变,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第二,教师需要改变在传统教学过程当中的一言堂模式,而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学生在课前需要对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再进行针对性的解答,这样既能加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还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第三,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课程当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份详实的学习任务目录,让学生对课程当中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初步的学习,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办法。目的是使学生可以初步掌握课程当中的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在课中教师可以针对学习任务目录当中学生在意的重点知识进行深入讲解,并让学生分组讨论,达成共识。教师在最后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课后教师需要对一些理论知识的要点布置相应的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确知识的应用之处,这样也方便学生查漏补缺。

(二)精选知识结构,实现自主学习第一,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内容整体而言理论化程度偏高,这就需要教师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时能够考虑到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尤其是对于一些知识难点、要点,更需要教师为之增设一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其自身也需要提高对学习目的的认识,主动尝试进行实践学习,提高自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3]。第二,教师也可以结合综合性的案例进行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中理清思路,而且教师需要对知识结构进行加工,使之更加系统化,方便学生学习和掌握。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和技术水平。

(三)加大实验室建设,完善课程硬件第一,计算机网络管理这一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这就说明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经历。针对当下众多高校的教学环境,当务之急是加大实验室建设,完善课程硬件,让学生在学习完课程知识后能够拥有实践应用之所。第二,网络技术一直以来都在经历着迅速革新,随着其发展,计算机设备等硬件设施也在不断地发展。这就要求实验室能够对硬件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从而为学生的实践提供相应的基础。实验室常用的服务器、交换机、中继器等硬件设备在部署时,校方需要考虑到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实际需要,将实验的硬件设备进行完善,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能够付诸实践。

(四)倡导高校资源共享,实现教学共赢第一,目前高校在相类似的专业当中暂时还未形成资源共享的机制,这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如果能够实现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则会大大加速学校之间的信息互通,方便学生扩展知识面,对于学习也大有裨益。目前在高校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教学当中,存在诸如课件、题库等良性资源,如果这些资源不及时传播与共享,则不能发挥其完全的价值。第二,如果能够打通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壁垒,就能够加速资源在学校间的传播,方便学生的学习,同时还能为教师带来展现自身成果的途径,这对于师生都会有较大的帮助。

(五)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有效评价学生目前学校对学生课程学习评价的基础就是考试成绩,固然考试成绩能反映出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并能代表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第一,将试卷中相关考题的类型进行规范化管理,将知识进行整体的梳理,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堂教学和实验环节,让学生真正做到听懂学会。第二,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因为涉及许多实践应用型的知识点,这需要学生在接受考评的过程中不仅仅从理论学习的角度出发,还需要涉及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最终通过量化指标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督促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获得良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