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计数法的学情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平台;数据收集与分析;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一、学情分析
科学的学情分析是教师实现因材施教的前提和保障.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判断依靠感觉,教师通过对学生日常作业的批改、课堂提问的回答情况、阶段性测试的成绩等几方面大致感觉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判断是存在误差的. 由于教师个体存在差异,这种误差的大小也不尽相同. 经验丰富的教师判断更加准确一些,而年轻教师则误差较大,对于没有执教过的内容教师的判断完全来自于自己的主观想法,其准确程度更加令人担忧. 在课前应用信息化教学平台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检测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整十数加整十数的知识基础较好,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中加数有1的加法掌握较好,对于其他两位数加一位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误.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本知识点掌握情况很好,717和731号样本对本知识点基础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困难,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学具数字化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小棒、计数器、小木块等学具的辅助,学具的使用能够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具体化,学生还会自发地使用画图的办法将抽象问题形象化. 但学具的准备和整理对于低年级学生及家长是烦琐复杂的,将各种学具集成在一个电子软件里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下图是我们与东师理想合作开发的软件,应用效果很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平台锁定学生的平板电脑,提醒学生认真听讲,防止学生将学具当作玩具,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学材和练习趣味化
尽管各版本的教材进行了多次的修订,教材编撰者们也力图将教材变得更加有趣、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承载学习内容的是书本,其改进空间是有限的. 如果将练习转移到信息化教学平台上,呈现形式就可以变得丰富多彩.
我们也可以将要使用的学习材料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自己的平板上自由观看,对于感兴趣或理解有困难的部分可以反复播放,尊重了学生间的差异,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四、教学目标达成测试
一、课堂互动游戏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课堂互动游戏,不是简单地引入一个寓言故事、笑话、娱乐游戏等,而是要结合所授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中,把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嵌入到互动游戏当中,通过游戏结果反映出统计知识的应用,便于学生准确理解。
(二)特征
1.课堂互动游戏的来源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吸引人。
2.课堂互动游戏的时间不宜过长,严格控制在8分钟以内。
3.课堂互动游戏的次数不宜过多,若以章节划分,在重点章节可安排1-2次。
4.课堂互动游戏的位置可以安排在讲授了重要知识点之后,或是在刚上课,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或是在总结回顾上节课重点的时候。
5.课堂互动游戏的中心是学生,教师起引领的作用,要求师生之间有互动,共同完成游戏过程。
6. 课堂互动游戏的结尾处,教师一定要做总结,帮助学生联想学习知识点。
二、课堂互动游戏的设计与组织
(一)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每个任课教师必须要做的工作,在课程的第一次课之前。笔者的授课对象是高职高专学生,《统计》课程设置在大二下半学期,学生已学习了《高等数学》《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等公共基础课,以及《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知识框架体系已基本建立,专业核心能力正在形成,具备理论联系实际、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与组织
以笔者一直在讲授的《统计》课程为例,第三章(统计整理)的前两节,教师已向学生强调统计分组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它是本章乃至整个课程的重点。在讲第三节(分配数列)时,教师先讲“分配数列”的概念:将总体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出每组的总体单位数,所得到的数列。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均反映此概念抽象,又出现“数列”二字,一时难以理解。对此,笔者设计组织了一套课堂互动游戏,学生反映热烈,教学效果明显。现以其中的一个课程互动游戏《测试潜能》作为案例,与大家分享。
1.首先,呈现一张图画,画上有远山、女孩、桥、桥洞、河、船、汽车、隧道等,告诉学生安静的观看1分钟。
2.下一步,请学生做6道单选题,每道题的答案有3个选项,每个人把自己的答案写到纸上,不受别人的干扰。如,第1题:请看河上的两艘船。船向着桥洞驶去,你认为会怎样? A.通过桥下继续前进; B.碰到桥; C.回头 。若选择第1个答案,直接在纸上写“1A”。其余题以此类推。
3.第三步,每位学生对照计分方法,计算自己的总得分。如,第3题,答案A、B、C所对应的分值为5分、1分和3分,对于选C的学生,此题的得分为3分。每个人把自己在6道题中的得分相加在一起。
4.下一步,学生根据自己所得的总分对号入座,教师依次数清各个类型下的学生人数,做出分配数列表。如总分在6-11分之间的为A型,在12-17分之间的为B型,在18-23分之间的为C型,在24-30分之间的为D型。分配数列表见表1。
5.接着,选择各组学生代表大声读出所在类型的潜能测试结果。如:“C型,分析力强。你具有杰出的判断能力,对事物偏向于详细的分析,属于“头脑清晰”的类型,同时,你因为具备综合性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所以具备了在某个组织和团队之中的管理能力,在研究、分析、组织等方面,你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你的主要才能体现在缜密性和持续性上,由于具备较强的处理事务的能力,你将会获得他人的好评和尊重。”每读完一段,学生都会兴奋得开心大笑。
6.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统计分组的要求,就是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大家看到的表1,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分配数列。每组组内大家的潜能表现都是一样的,组与组之间的同学的潜能表现是有区别的,不能出现某个同学既属于上一组又属于下一组的情况。表1最后一行的合计数表明今天出勤的同学有75人,可我们班在册人数为77人,这下把无故不来的同学一下子抖出来了啊……”,学生此时又会心的笑起来。
短短的5分钟,学生回顾了统计分组的方法,准确理解了分配数列的概念、形式和作用,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习统计的兴趣和自信心,师生互动效果明显,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浓厚。
三、课堂互动游戏对课程教学的三重效果
1.激发了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有句名言,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只有学生喜欢这门课,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有兴趣去学,才能学好。所以,作为任课教师,决不能照本宣科,敷衍了事,这种讲课陋习要不得。优秀的统计课教师,一定会结合课程内容要求,考虑学生兴趣点,分析学生认知心理,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将有益于教学的课堂互动游戏穿插到重点章节。
关键词:数字星球系统;地理微课程;地转偏向力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生活学习变得微型化。如何设计出既具趣味性又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微课程呢?
一、微主题确定
选择微主题是设计数字星球式微课程的基础。我们要从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学生学情和数字星球系统四方面考虑。
二、微教学设计
(一)微教案设计
1.学习目标
确定好微主题后,撰写三维目标。
2.内容分析
从“是否为重难疑点”“为什么采用数字星球演示”“如何使用数字星球”进行分析。
3.学习者分析
集中于学情分析,从学生接受能力、原有知识体系、兴趣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4.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创设学习情境,如,话剧般设计每一幕的呈现。每幕视频都有暂停提示,以便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或开展活动。因为不是每张PPT都结合数字星球,所以还需标明“图片文字演示”还是“结合数字星球演示”。考虑设计时间10分钟左右,一般设计三到四幕即可。学习活动是学生观看微视频同时的行动指导。
5.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主要包括测试问题和参考答案两个部分。测试问题是教师针对微视频中的重难疑点知识设计的测试题,主要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辅助教师评价学生掌握情况。教师可根据教学步骤安排设计相应试题。
6.教学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反馈,对本次微课程的设计和实践运用作出反思,以期完善微课程。
(二)学习任务单设计
1.学习内容记录
主要记录微视频中提到的地理方法和地理规律,帮助学生课后回忆和巩固。
2.我的测试题答案
主要对教师设计的测试题作出回答。
3.我的发现
这是一个自由的设计板块,学生可填写课堂学习的新知,也可写下自己的感受,或者可以提出对微课程改进的建议。
(三)微课件设计
第一部分由图片、文字和Flash组成的课件页按照常规设计课件的方法设计即可。第二部分利用数字星球演示的课件页,画面要空出约10 cm×10 cm的面积来显示数字星球画面。课件设计要凸显故事性、生活化和创新性。图片选取要紧贴微主题,简单大方。字号选取32或36;自定义动画要少,否则录屏效果不好。
(四)脚本编写
脚本就是录制视频“台词”。它既有创设故事情境的直白话语,也有师生的即时对话,还包括地理专业术语。
关键词:布拉酵母菌;小儿肺炎;腹泻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也是婴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肺炎,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但夏季并不例外。甚至有些华南地区反而在夏天发病较多。患病后免疫力不持久,容易再受感染。支气管肺炎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按病理形态的改变可分为一般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支气管肺炎两类。前者多由细菌所致,后者则以病毒为主。临床上常笼统地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小儿病原菌很难确定,因此不得不经验性的使用广谱抗生素,部分患儿可因抗生素的使用出现腹泻,布拉酵母菌做为一种肠道微生态制剂,在治疗肺炎的同时,我们加用布拉酵母菌,发现其预防抗生素相关腹泻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的88例6~13岁的患儿,根据临床表现、胸片符合《实用儿科学》肺炎诊断标准[1]:同时符合肺炎继发腹泻的诊断标准:住院72h后出现排便次数增多至3次/d以上和粪便性状改变。病情分度[2]: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重型重型:中至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体温升高或不升,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烦躁、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或降低)。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A组)45例,其中男孩22例,女孩23例,平均年龄(9±3.9)岁;对照组(B组)43例,其中男孩25例,女孩18例,平均年龄(8±4.7)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两组均无其他并发症及死亡发生,两组间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生素及一般性治疗,其中预防组同时加用布拉酵母菌散剂(每袋250mg,深圳康哲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袋/次,2次/d,与抗生素同时停药。预防组出现继发腹泻时继续应用布拉酵母菌散剂,对照组出现继发腹泻时应用布拉酵母菌散剂,剂量一样,两组小儿治疗前后化验肝肾功能,同时观察不良反应。
1.3疗效判定 根据2009年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意见[3]。显效:治疗72h内粪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72h内粪便次数及性状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内粪便次数、性状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1.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复查肝肾功能均正常。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小儿腹泻率比较,A组7例(9/44),占15.9%,B组18例(18/44),占36.4%,进行统计学分析,P
注:* 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
2.2两组小儿腹泻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例数8例(8/9),总有效率占88.9%,B组总有效例数11例(11/18),总有效率占61.1%,进行统计学分析,P
注:* 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小儿肺炎易合并腹泻,与小儿胃肠道发育不完善有关,胃体壁细胞分泌胃酸少,消化酶的活性差,而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多,消化吸收旺盛,因而使胃肠道负担加重。肺炎是小儿多发病及常见病,临床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而且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引起小儿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道微生态紊乱,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应以预防为主,首先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应用窄谱抗生素,其次补充微生态制剂。但在治疗过程中,应分清是否新发肠道细菌感染。目前,随着微生态制剂的发展,其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报道日渐增多,尤其是布拉氏酵母菌越来越受到重视[3],而且,布拉酵母菌是唯一对预防难辨梭菌腹泻复发有效的微生态制剂。其在肠腔内作用如下:①抗毒素作用 a:难辨梭菌毒素A 和B (54 kDa 糖蛋白),b:霍乱毒素 (120 kDa糖蛋白),c:大肠杆菌脂多糖 (63 kDa 蛋白质磷酸酶)。②抗菌活性 a:保护细胞紧密连接, b:粘附细菌,减少细菌入侵。③调节肠内菌群。④代谢活性: Sb 增加短链脂肪酸, 促进恢复正常的结肠功能 。⑤ 酶活性 a:多胺促进肠上皮细胞成熟,b:提高双糖酶水平-有利于病毒性腹泻的治疗[4]。⑥增加sIgA 水平,增强消化道免疫防疫能力粘膜作用-抗炎活性[5]。⑦作用于细胞信号,减少炎症因子的合成。
布拉酵母菌散剂是由布拉酵母菌冻干粉末构成,该菌在消化道中生存时间长达2~5d,不会被胃酸、胆酸、抗生素等破环,因此,我们加用布拉酵母菌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好,无副作用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但我们总结的病例数仍需进一步扩大,为临床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胡亚美,姜载芳,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4-1185.
[2]沈晓明,任卫平.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0-251.
[3]Czerucka,D,Piche T ,Rampal P.Review article:yeast as probiotics-Saccharomyces boulardii[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7,26(6):767-778.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加味二仙丸;肾虚;肺功能;白细胞介素;干扰素-γ
中图分类号:R259.6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4-0016-02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在临床缓解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是防止哮喘反复发作的关键。2010年6月-2011年6月,笔者采用加味二仙丸治疗哮喘临床缓解期4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IL-13、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哮喘临床缓解期患者均来自本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0~61岁,平均(39.62±8.53)岁;病程1~37年,平均(8.47±3.17)年;病情分级[1]属轻度18例,中度22例。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1~64岁,平均(40.36±7.95)岁;病程1~40年,平均(8.22±2.98)年;病情轻度17例,中度23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200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进行诊断。
1.2.2 中医证候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制定肾虚证的诊断标准:平素气息短促,动则为甚,腰酸腿软,耳鸣,不耐劳累,肢欠温,小便频数,舌淡,脉沉细。
1.2.3 临床缓解期标准 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中临床缓解期的诊断标准: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持续3个月以上。
1.2.4 纳入标准 ①符合哮喘的上述诊断标准;②病情分级属轻度、中度者;③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④知情同意。
1.2.5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③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④病情分级为重度的患者,或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予加味二仙丸(由羊藿、仙茅、巴戟天、蛤蚧粉、五味子等药组成,本院呼吸内科研制),2 g/次,3次/d。对照组予固肾定喘丸[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5 g/瓶,国药准字Z44020906],2 g/次,3次/d。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出现急性发作,则停服上药,并予抗炎、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待病情缓解后补服停药剂量。2组治疗结束后均随访1年。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肺功能 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型号:medi-Soft S.A,产地:丹麦)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治疗前后各测定1次。
1.4.2 血清白细胞介素及干扰素-γ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IL-2、IL-4、IL-13及IFN-γ,根据试剂盒(上海研晶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说明进行操作。治疗前后各测定1次。
1.4.3 随访期发作次数 在治疗结束后3、6、12个月各随访1次,记录哮喘的发作次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时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性或方差齐性时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治疗后,2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及PEF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及干扰素-γ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2、IFN-γ水平均升高,血清IL-4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2组随访期发作次数的比较
观察组在同一随访时间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其病因众多,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免疫功能紊乱是导致哮喘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关键。其机制是抗原通过抗原递呈细胞激活T细胞,活化的辅T细胞(主要是Th2细胞)产生IL-4、IL-5、IL-10和IL-13等,进一步激活B淋巴细胞,后者合成免疫球蛋白E(IgE)[3],并结合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表面的IgE受体。若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可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IgE交联,使该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活性介质,导致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炎症细胞在介质的作用下又可分泌多种介质,使气道病变加重,炎症细胞浸润增加,产生哮喘的临床症状,这是一个典型的变态反应过程。目前对哮喘的治疗,西医在控制急性发作方面疗效较好,但对缓解期的治疗尚缺乏理想的方法[4],而中医药则对其具有较好疗效[5]。
哮喘属于中医“哮证”范畴。其病机主要是痰浊伏肺,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搏结,壅塞气道,导致肺气宣降失常,出现痰鸣如吼,气息喘促等。若长期不愈,反复发作,病由肺脏累及脾肾,则可由实转虚,在缓解期表现为肺、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尤以肾阳亏虚为重。肾阳不足,蒸化乏力,不能助肺纳气,则肺失宣降,气机失调;肾阳不足,无力滋养后天,导致脾阳亏虚,运化失司,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致使哮喘难平。因此,为防止哮喘反复发作,缓解期的治疗应注重恢复肺、肾二脏的功能,以温补肾阳为主,兼以补益肺气。加味二仙丸是在二仙汤的基础上加巴戟天、蛤蚧粉、五味子组成。方中羊藿辛温燥烈,长于补肾壮阳,仙茅辛热燥烈,善补命门而兴阳道。二药合用,补肾而壮元阳。温阳补肾中药不但能对抗外源性皮质激素所引起的内抑制,而且能改善肾上腺皮质细胞储备功能,提高肾上腺皮质细胞稳定性,对导致哮喘发病的变态和非变态反应系统的许多环节均有影响,从而起到防治哮喘的作用。巴戟天补肾助阳,且甘润不燥,与羊藿、仙茅合用,使肾阳充而气根固;蛤蚧粉入肺、肾二经,善于补肺气、助肾阳、定喘咳;五味子味酸收敛,甘温而润,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肺益肾、纳气定喘之功,使肺气旺、肾阳充、痰浊消,而诸症可平。
固肾定喘丸由熟地黄、附片(黑顺片)、牡丹皮、牛膝、盐补骨脂等药组成,具有温肾纳气、健脾化痰之功,临床用于肺脾气虚、肾不纳气所致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病。固肾定喘丸脾肾并重,且有利水消肿之功;而加味二仙丸肺肾同治,尤以温阳补肾为重,药简而力宏,切中本病肾阳亏虚为重之病机,故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表明,加味二仙丸能升高哮喘临床缓解期患者血清IL-2、IFN-γ水平,降低血清IL-4水平,同时,该方能降低血清Ig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加味二仙丸能改善哮喘临床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抑制变态反应,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但对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白三烯等炎症介质介导的气道炎症机制的影响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0-66.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3]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4.
[4] 陈斯宁,黄美杏,梁爱武.补肺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9,30(8):939-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