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绩效管理的基础知识

绩效管理的基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绩效管理的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绩效管理的基础知识

绩效管理的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依法治校;理论基础;必要性;必然性

一、高校依法治校的理论基础

(一)从人性的角度分析

从自然属性而言,人类普遍希望获得有秩序而安宁的生活,但人的个体普遍具有欲望和兽性,需要加以节制。法律本身就是人类兽性和欲望的枷锁,其作用之一就是让人之成其为人,促其保持人性,使社会运转有序,人人获得安宁。亚里士多德就曾认为,众人的才智胜过一个人的才智,众人的意见比一个人的意见更为全面,更合乎正义。因此法治优于人治,众人之治优于个人专治,将众人的智慧成果转化为法律规则,用以治理国家、社会,能够较少发生错误。

从社会属性而言,人天生就是一个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人的社会性是法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法的价值存在的基础和来源。人既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也是社会关系的存在,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中。人类结成一定的社会团体,过上群体的生活,最初是为了团结一致,从自然界获取生存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料,以实现人类生活的自给自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了共同利益和谋取更加优良的生活,依然社会地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结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实现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交换,追求平等、秩序、公正等价值。人正因为具有社会性,才需要法律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平等、秩序和公正。

(二)从行政法学理论和高等学校的性质分析

对一个组织的治理,有多种多样的方式,一般包括经济、行政、法律、思想等方式。每一种治理方式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适用范围。法律手段相比较而言,是一种非运动式的长效方法,是组织治理的较好地一种方式,能够更好适应市场经济背景下各组织治理的需要。

我国高等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从行政法学角度,依法治校关注的是高校的治理权如何实现,对其内部事务的管理权有无法律依据,权力的边界在何处,也就是高校是否具有行政主体地位,其权力的行使受不受司法审查,怎样平衡司法审查和高校办学自主权之间的关系。这涉及到如何看待我国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和性质。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我国高等学校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享受一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这主要明确了高等学校的民事法律主体地位。

在大陆法系国家,高校作为教育者,代表国家履行教育义务,实施有关公共管理性质的职权,则具有行政法上公务法人的地位。公务法人是国家行政主体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设立的服务性机构,与作为机关法人的行政机关不同,它担负特定的行政职能,服务于特定的行政目的。公务法人与母体之行政机关之间存在着既独立又合作、分工、对抗之关系。与政府机关相比,作为公务法人的大学,具有明显的特点:存在的目的是在特定的领域为公众提供服务,而不是对公共事务实施管理;公共权力的行使限制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溢出机构之外;提供的服务及其过程有专门性,机构宜自我管理,而不宜由外部机构或通过公共民主的方式进行管理。按照欧洲大陆法系的公法人理论,大学作为公务法人,较作为公法团体的政府机关,有更大的独立性。实践也证明,自主的、更加专业化的管理,对大学完成它的主要责任非常重要。

我国虽然在法律上没有公务法人的概念,更没有对高校公务法人地位加以界定,但高校行使公共管理职权的特色是存在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8条所规定的学校行使的权力中,其中有关学生学籍管理、处分、颁发学业证书等,应属“公权力”性质,因为它有明显的单方性、强制性,有典型的行政职权或公共管理职权的特点。高校公务法人的地位,在我国已被法学界以及司法界所普遍认同。

可见,高校是公法人中的公务法人,有一定的公共权力,其权力主要来自于国家的授权,如招生、颁发学位证、毕业证和对日常事务的管理等。同时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是一种特殊的授权行政主体。高校公务法人的地位,决定了它具有行政法上管理者的主体身份,其行为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整,因此依法行使公共管理职权是法律对它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依法治校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外延上的快速扩张和内涵上的滞后发展矛盾并存,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不断冲击着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而以法治为基础,以现代大学制度为核心的新的管理模式正成为国家管理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自身管理的价值取向。大学教育被纳入法律调整领域已成为现代社会与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必然趋势。这种发展的趋势,从根本上来说是由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与依法治校的内在价值共同决定的。

(一)依法治校是适应高校大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6年开始扩招,逐步走上了大发展的时期。高等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招生人数成倍增加。据官方公布的数据,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8万,2008年达到607.66万,整整增长了近6倍,2010年更是达到了657万人。根据《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689所,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是1998年在校生人数800万的3.7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远远超过了15%的国际公认高等教育精英阶段,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为9086人。随着学生人数增加,教师和管理人员也急剧增加,高校发展速度是如此惊人,事务是如此庞杂,以致不按规矩办事,不依法治校根本无法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

1、依法治校是高等院校转变管理方式的主要手段。新的形势需要新的管理方式,高校的大发展要求以法治为基础对现行高校管理体制进行根本改革,从而实现从传统经验式的管理模式向民主科学化的管理模式转变,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这是高校当前改革发展适应新形势的的必由之路。

2、依法治校是高校规范办学行为的主要依据。

由于当前我国众多高校的办学历史、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以及办学性质等多方面的差异,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为了盲目追求生源,获得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改善办学条件和职工福利,一些高校办学行为缺乏规范性,随意性较大。有的虚假宣传,重招生,轻培养,引起社会强烈不满,损害了自身形象和社会声誉,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只有依法治校,依法办学,才能在高教大发展中抓住机遇,赢得声誉,得到发展。

3、依法治校是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需要。现代大学追求的不应仅仅是规模大,更重要的是水平高,即要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管理必须依靠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来实现。一切制度必须以有效的法律规范作为保障,“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表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必须以大学理念为始点,遵循法治之道,实施依法治校。[]” 要建设一流大学,不坚持依法治校是不可能的。哈佛、剑桥等世界著名大学之所以塑造出百年不败的声誉,根本原因也在于坚持依法治校;香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在推进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的同时,强调依法治校。

(二)依法治校是适应教育变革的重要选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和行动更加独立,个性更加张扬,民主和权利意识更加强烈,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一场深刻变革。首先,社会与教育之间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由被动接受教育向主动选择教育转变,教育不仅是社会的需要,更主要是受教育者的主动需要。其次,社会对教育需求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由数量需求向质量需求转变,由单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转变。再次,社会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期望值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迫切期望高等学校要依法举办教育教学活动,依法管理学校公共事务,维护教育受众的合法权益。同时,市场价值规律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社会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教育评价体系也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对高等教育评价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且逐步统一到法治层面。 转贴于 高校要获得充分的发展并为市场经济服务,就必须以市场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安排招生计划,进行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实施教学方案,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科研开发和科技推广,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推行依法治校,依法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才能确保高校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校园,较好满足教育受众的需求,得到社会的良好评价,主动应对这场新的教育变革。

1、依法治校是发扬民主,保障高校民主管理,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 民主管理是高校科学管理的基础。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保障和归宿。只有通过民主的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制度,坚持依法治校,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才能推动学校适应教育变革,促进高校事业科学发展。

2、依法治校是切实维护学校权益和师生利益的有效保障。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与校外的各种业务及经济联系也在不断拓展和加深,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稍有不慎,学校的权益就有可能受到损害。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必须树立法律意识,及时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学校正当权益。同时,只有坚持依法治校才能明确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各方面行为,有效化解校园内部矛盾,妥善处理和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依法维护学校、教师、学生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3、依法治校是推动高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市场竞争容易走向无序,要保障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我国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高校集中了社会的精英,在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理应发挥应有作用。依法治校和建设和谐校园是二者是相制约而存在,相辅佐而发展。和谐的校园环境,是无声的育人载体。和谐高校应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理想状态。“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要义,也是构建和谐高校的关键条件。依法治校是以一种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校原则和方式,使高校治理摆脱偶然性、任意性,形成稳定秩序与和谐状态。因此,构建和谐高校与推进依法治校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下,高校增强依法治校理念、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就显得尤其重要。[]

三、高校依法治校的必然性

(一)适应世界范围类高校的竞争必然要求依法治校

我国高校也面临立足国情,着眼未来,放眼世界,建设一流大学的紧迫任务。世界高校的竞争和发展证明,高等教育发展得好的国家无不重视依法治校,世界一流大学无不没有先进的大学管理理念,坚持依法治校。

(二)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必然要求高校依法治校

建设法治国家要求各行各业都要按照法律的规则和原则行事,健全法规制度,弘扬法治理念,体现法治精神。高校作为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系统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必然成为法治的调整领域。作为传播文明,普及新知的重要基层单位,必须高扬法治的旗帜,让法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坚持依法治校,科学管理。

(三)人们法律意识的觉醒必然要求高校依法治校

人们在按照法律的规范处理各种经济事务的同时,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也相应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中国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逐步觉醒,人们越来越善于运用法律规范来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评价,运用法律手段甚至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过去靠管理者的威信威望、强权地位、信息封锁等办法治理高校的办法在今天效果已经大打折扣。人们普遍希望管理者依法办事,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能够不依法治校吗?

(四)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必然要求高校依法治校

我国经济上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高校精英云集,人们思维活跃,个性独立,对民主尤为期盼,渴望民主管理,发挥自身作用。近几年,国家也积极推动校务公开,注重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在干部选聘、重大决策等方面要求发挥专家教授、职工代表、学生代表等方面的作用。广大师生员工希望参与学校建设,参与学校管理,主张民主立制,民主理财,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政治的发展客观要求将好的经验和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要求按照多数人的意愿办学,将大多人的意见体现在管理制度中。只有依法治校才能充分发扬民主,同时,高校的民主建设反过来也必然推动高校依法治校。

参考文献

[1] 李秀云,吴平.《对高校依法治校的解读》.北京教育高教版,4-5.

[2] 张昌辉,常明.《社会科学论坛》[J].2006年第四期.

绩效管理的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知识产权 创新绩效 联系

不同的经济时代要求不同的核心资源,创新绩效取决于对创新活动的有效管理。而技术创新本身就是知识的产生、创造和应用的进化过程。知识产权管理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激励技术创新,提升创新绩效。

一、知识产权与创新绩效的相关概念

创新,指企业通过新产品、新流程、新服务、新事业等方式将创意变成价值的过程,包括能够给企业的经营绩效带来正面影响的管理活动,不仅限于技术活动。它与智力资源、竞争力有着紧密的联系。有效挖掘企业内在的智力资源和智力要素,能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绩效指的是完成某种任务或者达到某个目标,该任务和目标通常是有功能性或者有效能的。技术创新绩效是企业在一段经营期间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效益及经营者的业绩。创新绩效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并能使企业技术积累增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无形的资产和效益。创新绩效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绩效评价往往都涉及到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产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指一切来自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的智力性活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的范围在WTO中得到进一步拓展,是基于创造和利用的形式依法享有的权利。总之,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支配创造性智力成果、经营性标记、经营性信誉以及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技术创新推动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并期望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取得更多高质量的自主知识产权。按照创新的技术来源与创新活动方式,可以在不同创新模式下进行知识产权策略的选择。知识产权作为制度存在,对技术创新有重要的激励作用,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是企业的创新集成能力所在,它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

二、知识产权管理与创新绩效关系机理

知识产权以动态、全方位方式存在,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知识产权管理,可以构建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它包括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组织四部分。其中知识产权创造,是指在企业创新过程中,形成并取得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利用,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所有者或依法有权处分的组织和个人应用知识产权,谋求或取得相应的竞争优势或收益的过程;而识产权保护是指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权利人采取协商、行政申诉或司法途径预防和制止知识产权侵权的过程;知识产权组织具体包括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知识产权人员的配置和培养,以及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知识产权管理与创新绩效相关性概念模型。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知识产权的重要前提, 创新过程是一种知识生产与转化的过程。其中技术研发阶段是技术创新的开始阶段,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的权利化,企业积极、持续地投入研发,是获得智力成果,保证知识产权来源的前提条件,技术研发阶段的结束伴随着知识产权的产生,新产生的技术采用哪种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对于企业特别重要,并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声誉。

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管理。有形产品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取决于其符合市场需要,技术转移阶段主要涉及到知识产权的许可和转让,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技术创新的成果是直接将创新成果产权化,通过知识产权盈利。技术扩散是创新成果或产品向顾客扩散的过程,主要包括创新结果应用于产品中,将以专利、商标为代表的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及在技术扩散过程中,应当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管理视角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在指标设计中考虑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以及探索性原则,最后确定子系统中反映评价对象的指标。

三、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通过创新绩效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策略,以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

必须重视知识产权创造,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信息系统,业要结合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知识产权质量与数量要并重。企业在一项发明创造获得了专利之后要采取绕过手段,避开专利的围堵。

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在自身使用的基础上,实现知识产权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充分利用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为企业赢得新的利润增长点。知识产权的转让与许可中,要根据不同的许可类型选择合适的许可方式,明确许可的利弊,与受让方签订完善的许可协议。要将专利与标准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国内外相关行业的标准制定。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要弄清该国知识产权申请的流程,善于利用知识产权诉讼这一商业竞争手段,综合运用适当的知识产权保护工具,充分有效地保护创新成果。

完善知识产权组织。加大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一套涵盖预研、研发、管理、使用、保护的知识产权规章制度,培养出专业化知识与法律知识并重的人才,为了推动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加强与企业外的其他机构的沟通,设定高于一般行政管理部门的级别,建立适合企业发展阶段和产业环境的知识产权组织架构。

参考文献:

绩效管理的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园网 实验室 管理系统 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043-02

高校传统的实验室管理较为分散,实验室依附于课程,通常情况下一个实验室只服务于一门专业课程,管理模式对课题组或者是教研室依附程度过大,专业分得过细。这样的管理模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显露出很多不足和弊端,实验室的功能较为单一,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以及提高。因此,必须切实转变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切实提高高校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

一 高职高专实验室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

传统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实践教学现状,实验室功能的单一性不仅影响实验室、实验器材等的使用效率,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高校科研和教学中难以产生整体优势。传统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在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方面缺乏互动,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要求将各个学科之间进行有效结合、渗透,不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高校传统的实验室分散管理模式将各个实验室以科目的不同进行了独立划分,在实验内容设计上等并没有从全局来考虑,仅围绕本门课程进行设计,不利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进行较为系统的培养。

二 校园网基础上的高职高专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研究

在高职高专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改革、研究中,高校校园网的建成无疑为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网络技术平台。在新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支撑下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对高校各个实验室的统一开放、使用等进行有效管理。校园网基础上的高职高专实验室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切实满足各专业学科的科研和教学实验计划需求,还能体现集中管理模式下的优越性。

1.采取开放式管理,进行统一管理

校园网基础上的高职高专实验室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开放式管理模式,可以采取类似于教育超市的管理模式,全方位开放实验室服务、管理方式、实验资源和实验时间等。可以从科研教学计划出发,通过实验室统一管理模式对科研实验以及教学实验进行资源共享、统一安排,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2.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有效扩展高校实验室的新空间

在高职高专实验室管理中,可以将校园网和实验室的管理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虚拟的网络实验室,通过虚拟网络实验室将部分实验项目放入虚拟实验室的中心服务器,学生在校园内任何一个工作站点都可以登录虚拟实验室,再通过实验室的用户认证后就可以下载虚拟实验室里的实验教程,然后在本地工作站点开展实验。这样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实验室的空间和时间,为学生的实验练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校园网基础上的高职高专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研究需要提供及时且准确的实验室运行数据

使用实验室管理系统统计实验室的设备情况、使用率以及实验室的开放等各项数据,为实验室的建设、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据。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进行有效结合,提高高校建设资金的利用率,切实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

4.改革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考核体系和管理体制,量化实验室的工作量

从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相关运行数据中,可以分析实验室的工作量,做到实验室工作的均衡分配,切实提高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考核体系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为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业绩提供准确、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依据。在对科研实验计划和实验教学进行综合考虑的情况下,向实验室拨付实验经费,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绩津贴补助,对其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给以实质意义上的鼓励,在实验人员的收入、实验人员的工作业绩和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以及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上形成良性循环体系。

5.对实验室进行灵活管理,切实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

校园网基础上的高职高专实验室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实验室进行机动灵活管理的管理模式,使得灵活管理模式成为了可能。新型实验室管理系统能够通过高校校园网为全校师生提供开放式实验教育教学平台。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验证用户名信息后随时进入网页浏览实验室管理系统页面,对实验室的开放情况、设备使用情况、实验计划等进行查询、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与管理员进行交流。实验室管理系统在了解相应教学、科研需求的基础上可以授权给一些高端用户,被授权的高端用户可以按照实验计划等预约实验室的使用权,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为高校师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能够确保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和实验能顺利进行。通过校园网络,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也可以对实验室各个设备的使用情况等进行及时的了解,便于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 建设校园网基础上的高职高专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思考

在高校建设并完善实验室管理系统是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也是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校园网基础上的高职高

专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助于建立优秀的实验技术队伍。

可以使用新的科技技术,如物联网、学生校园(智能)卡等来完善实验室管理和安全防护系统。物联网应用到实验室管理和安全防护系统中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和实验过程管理以及智能插座等。设备管理:RFID可以将实验设备的基本属性等信息进行存储,然后使用阅读器获取相关信息,最后再使用网络进行统一、全面管理。实验过程管理:(1)RFID能够帮助学生快捷、方便地获取帮助、操作要点以及实验步骤等信息。(2)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一旦使用不当,能够自动警告同时中断实验过程,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3)使用物联网能够随时采集实验数据并及时提供给实验者,使实验教学实现了智能化、网络化与数字化;物联网在智能插座中运用的作用更加明显。智能插座不仅具备一般的电源插座的功能,同时它还具备区别于普通插座的能将各实验设备的耗电量信息及时反馈给管理员的设备功能,实验室管理员通过随时开关插座,与插座进行对话,进而实现高效节能。

比如,利用学生校园(智能)卡进行实验室管理和安全防护,基于C/S技术的分布式刷卡管理系统,不但能够实现实验室日常考勤管理,还能够使得实验室的管理更加安全、便捷。学生刷卡后,客户端将接收到的卡号传输到服务端,系统服务端将卡号信息与已经存储的数据库信息进行对比,如果卡号正确,服务端再将现在的时间和当前卡所安排的上课时间进行对比,如果数据信息都符合,则可以判断考勤。管理员可以通过刷卡服务端对连接的客户端进行实时监控,还可以进行远程管理以及实验室分配管理。

四 结束语

本文在探讨高职高专实验室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的基础上,对校园网基础上的高职高专实验室管理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高职高专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改革、研究中,要采取开放式管理方式,进行统一管理;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有效扩展高校实验室的新空间;提供及时且准确的实验室运行相关数据;改革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考核体系和管理体制,量化实验室的工作量;对实验室进行灵活管理,切实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缪秀平.高职高专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2]张宏宪.高职高专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设计思考[J].投资与创业,2012(5)

[3]樊伟.基于的高校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策略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4]戚常林、韩王坤.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构建与信息规范化[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绩效管理的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代工生产;生产线管理制度模式

“代工生产”是近年来北部湾地区兴起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它的做法是学校引进企业生产车间进行“代工生产”,学校提供所有的人力资源,以学生作为一线生产工人,生产出达到企业要求标准的产品,企业收购所有的合格产品并支付合理的报酬。因此探索和初步制定本校校企合作“代工生产”的生产线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体现了统一的办公作风,体现了严谨的办公纪律,体现了全员服务的协作意识,体现了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也体现了对“代工生产”的生产线管理更加严谨和规范化,以下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初步制定。

一、我校校企合作“代工生产”的生产线办公室管理制度的初步制定(试行)

第一条员工应严格遵守考勤制度,准时上班按时下班,上下班时间按现有规定执行。第二条上班考勤后不得随意外出,如确有需要须向值班领导报告。第三条不得将可能影响办公环境的与工作无关的物品带入办公室。第四条员工上班是必须着装整洁、得体、不准佩戴夸张、异类、过大的饰物上班。整体形象符合北职校日常工作中的仪容仪表要求。第五条

办公时间因私会客需和值班领导报告,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因私打电话必须简短。第六条上班工作时间内办公区不得大声喧哗、嬉笑打闹、聚堆聊天;任何时候不得使用不文明语言和肢体动作。第七条上班时间内不得用餐、吃零食;第八条个人所属的桌椅、设备、垃圾桶由各使用人自行清洁;部门所属的存储柜、文件柜内部由生产线主管指定专人负责整理和清洁;第九条生产车间环境要求;环境整洁、摆放有序;随手清洁,及时归位;生产车间内不得摆放鞋、雨伞等有碍形象和环境的杂物(鞋、雨伞存放于指定场所);严禁随地吐痰、乱丢纸屑;垃圾桶不超过3/4满。第十条生产办公区域、公用区域严禁吸烟。第十一条工作期间不得饮酒,不得带有酒精状态上班。第十二条下班、或离生产车间30分钟以上的,须关闭不使用的电器、电灯等耗电设备;现金及贵重物品等须锁入保险柜或抽屉内,关窗、锁门后方可离开。第十三条遵守保密纪律,保存好各种文件及技术资料,不得泄露生产机密。第十四条生产办公区内不得擅自添加k公家具。第十五条爱护学校财产和设备,发现损坏及时向办公室保修,无法修复的应注明原因申请报废;因故意或使用不当损坏公物者,应予以相应赔偿。

二、我校校企合作“代工生产”的生产线员工管理制度的初步制定(试行)

第一章员工的权利和义务

一、员工必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自觉遵守国家政策,法规、法令。二、员工必须要爱校如家的意识,树立“北职是我家,作好靠大家”的文化理念,关心和维护国家和学校的公共利益,忠于职守、快节奏、高质量地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员工必须努力学习政治,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不算提高政治、文化、技术、业务水平。四、员工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作有进行评议和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力,对管理人员的违法违章和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五、员工可按本生产线制度规定,享受劳动、工资、福利等各项权利的待遇。

第二章劳动纪律

一、按生产线设定的各岗位的工种要求,依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怠工、不旷工、不离岗串岗睡岗,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有事离岗要请假并经批准。二、尊重上司,服从安排,团结协作,发扬团队精神。各岗位工作要互相衔接,交接班要严格按要求进行,不要把未完成的工作留给下一班。员工应无条件服从工作分配、调动的指挥。三、员工上班时间及进出厂区必须佩戴工作证。工作证必须正面佩戴于胸前位置,不得挂于衣袖、衣脚等其他位置。工作证统一由行政办公室办理、发放,如有损坏或遗失,需向行政办公室申请补办。员工工作证不得随意徐改及转借他人使用。四、员工必须高度集中精力、认真负责地进行工作,工作期间,忠于职守,不干私活,不吃零食,不打闹嬉戏,不大声说笑、喧哗等,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严格按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工作;把好工作质量关,节约原材料,爱护设备、工具等一切公共财务。因不按操作规程和生产要求操作而造成问题或事故,当事人要作相应的赔偿和受相应处分。五、员工应自觉做好文明生产、文明办公,时常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维护学校良好的形象。六、员工应忠诚学校,保守本生产线的技术、商务等机密。七、客人来访,笑脸相迎,请字当头,热情接待;客人辞行,以礼相送,须说“再见”,“欢迎再来”,“一路顺风”等礼貌语;洽谈业务时说话和气,举止大方,处事慎重。

第三章考勤、请假和加班制度

绩效管理的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组织管理

信息技术这门课小学、中学、高中都要学习。信息教师聚在一起,谈得最多的却是课堂难控制、纪律难管理、学习任务难完成。初中信息技术课也有自身的特殊性,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在心理上就不重视;在机房操作电脑,没有在教室上课的那种感觉,自我放松;学生觉得有显示器挡着,干什么都没有顾虑……想上好信息技术课真的很不容易。如果一节课能组织管理好,那这节课就事半功倍了。信息教师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来组织管理好课堂呢?

一、教师认真备课

信息教师每年所教内容都差不多,也没有升学和考试的压力,大部分内容是Office。信息技术课很容易变成枯燥的操作课,教师讲15分钟左右,学生参照完成。而且机房用于初三中考报名、英语口语考试、学生测评……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停课就比较多。这也间接导致我们没有心思备课,要干其他的事。

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创新能力不同,我给每一章都设计了几个主题活动,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一条线贯穿。自然而然的,学生就不会干其他的事,课堂的纪律就会很好。

二、上好第一节课

新生入学后,对学校充满了好奇,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每门学科的第一节课都充满了期待。他们会自觉不自觉的将初中老师和小学老师进行比较。第一节课精彩,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时没有讲规章制度之类的,觉得这样枯燥、呆板,会让学生有恐惧心理,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制度要在潜移默化中灌进学生的大脑。课本上第一节课是理论课,不能读教材、不能让学生单纯的背诵知识点。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总结提炼,将授课的形式多样化,通过古诗、故事等形式激发、鼓励学生。

三、教师积极的辅导

由于信息技术教师干的杂活比较多,上课对教师来说相对比较轻松。教师要做好表率作用,不能讲了15分钟就完事,开始自己上网玩了,下面有学生举手都不知道。渐渐的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凭什么老师可以玩我却要做作业?

有些学生带着笔,不认真听课就在书上、桌上乱花乱写。还有些学生把作业夹在书本里带到机房,利用显示器挡住教师的视线,而且学生是一个看一个,你带我也带。教师上课时看起来纪律很好,其实他们都在干自己的事。到了操作时,不会了。你问我,我问你,机房纪律很快就乱了。还有极少数学生把吃的夹在书本里带进机房,这些都增加了机房管理的难度。

四、有效利用极域电子教室

上课前,教师先检查一下是不是所有学生的电脑都连接到教师的主机上。有部分学生为了显示他们的水平高、或是为了自由,他们上课前就会断开与教师机的连接,为打游戏做好准备。

发现学生禁用了本地连接就连不到教师机后,我怕嫌烦,将学生机全部重做系统,把本地连接隐藏,同时利用“极域电子教室”设置了断开连接就锁屏。这样就能一下子看出是哪些学生动了歪脑筋。利用其监控功能,可以在教师机上查看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利用学生演示功能,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演示给全班看;利用远程消息,教师和学生之间发送文字消息,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五、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

每节课前5分钟,将上一节课提交作业的情况通报一下,展示做好的作品,点出没做好和没有提交的。这样学生就会把作业当回事,不是交与不交、好与不好都一回事。

六、有效利用学生的考核分

学校规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考核分,一旦考核分低于某个点,就不可以参评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我充分利用考核分,对他们的表现进行实时的评价。一开始,我就规定了加分和减分的细则,就像价格表一样,让学生心中有数。

因为机房不属于包干区,我对学生说如果你被减分了,可以利用全校大扫除的时间,自觉到机房打扫,那扣的分就会加起来。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打扫的积极性。

七、排好队到机房

学生上信息技术课都很积极,上一堂课一下,就有学生往机房跑。这就存在安全隐患,学生跑摔倒怎么办?及个别学生偷偷摸摸的带U盘,就是利用比别人提前来的时间赶紧把游戏装上。有的学生来得早,有些来得晚,不便于管理。

如果学生一起排队到机房,教师在机房等候,就避免来到机房吵吵闹闹的现象。最好将集队情况也作为班级考核的一项,那么他们在整队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注意纪律了,到了机房自然就很安静。

八、尽量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信息教师任教的班级较多,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不容易。叫学生回答问题时喊机号,有部分学生连自己的机号都记不住。有时我点某个机号,班上的其他同学都在看是谁,纪律反到更乱了。

也许是因为信息课在机房上吧,有些班来上课的学生不全,要么是到其他老师那边补课了,要么是帮老师改作业,要么就是出黑板报……也不请假。他们虽然没有来,但电脑都开着,从教师监控看不出来。每次都要值日班长点名才能查出谁没有来。

后来,我让学生按照学号就坐,让值日班长在名字条上记下每个人的机号。这样我对着机号就能很快的说出名字,记下学生平时的表现,期末时很快就能打出学生的平时分。现在只要一看哪个座位是空的就知道谁没有来了。值日班长去找到对应的学生,让他们写个说明,并请相应的教师签名。主要是这个时段管理的盲区,怕他们在操场上打球、去小卖店吃东西……

九、请班主任加强督促

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怕班主任的,请班主任利用班会课说说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厉害关系,有空时到机房看看他们班学生的上课情况。我想这也是比较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