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学的几大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口语考试计算机辅助英语口试
2002年开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提高大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目标。随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普及,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成为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大学英语口语考试也相应地成为衡量学生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口语考试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口试形式显然不适应人数激增的大规模口语考试,而计算机辅助英语口试(机考)将成为有效的解决途径。本文通过简述英语口语考试的特点和形式、分析机考的利弊,认为机考可以成为一种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且适合大规模使用的有效的口语测试途径。
一、口试的特点和形式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交际是通过语言交换信息,学习英语的目的即是获得以英语为工具参与国际交际的能力。随着语言实用性在社会发展中的日益提高,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英语教育的首要重任。口语测试是语言交际能力测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交际口试具有真实性、交互性、社会功能性、情景性和综合性等显著的特点(王杰,2003)。口语能力测试最有效的手段是直接测试,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直接测试往往是最难操作的。
目前国内外英语语言口语能力测试中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面试、录音口试和机试。面试属于直接口试,录音口试和机考则属于半直接口试。面试最大的优势在于提供了真实的交际情景和语境,因此具有较高的效度,同时,考生也可利用语言之外的形式如眼神交流、手势等身体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然而,面试也存在费时费力、评分环节易出现主观不公正现象等问题。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参加面试的人数不断增加,面试规模不断扩大,面试在实践操作中具有较大的难度。录音口试虽说解决了实践操作中效度的问题,但是人工阅卷方面由于是大量的、重复性的工作,很难保证每位阅卷老师在长时间之内保证较高的评卷质量,因此在信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代表现代化语言测试手段的计算机辅助口语测试形式因其省时高效的显著特点越来越受到推崇,很多实验也证明非面试型口试更经济合理,且更具有大规模考试所必须的可操作性,因此可以替代传统的面试型口试。
二、机考的利弊分析
任何一种测试形式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面性。机考的优点在于:第一,省时省力,效度高。相比较面对面的口试,机考非常明显地具有高效度。第二,借助计算机多媒体优势丰富口语考试题型。传统的口语考试题型包括朗读、问答、情景会话和自我陈述等,形式单一。如果采用机考,则可以将传统的纸质试卷转换为视频多媒体视听一体化的新型试卷,在考查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更是对学生的听力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三,在阅卷时,阅卷老师仅凭编号确认考生,避免了主观臆断和人情分的发生,评分更为公正。第四,所有考试资料刻录光盘,既节省空间,又易于保存。
机考的不足之处主要有:第一,软硬件设施要求高。机考必须有强大的软硬件支持,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和教学考试软件平台是顺利进行考试的必要条件。第二,信度较低,交互性较差。人机对话毕竟不如人与人直接面对面对话来得自如真切,机考中学生无法用表情、眼神和手势等体态语言增强交际的效果,达到交际的目的。第三,硬盘数据容易丢失或损坏。
三、机考的改进措施
针对机考中出现的弊病,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首先,针对信度低、交互性差的问题,尝试建立口语考试试题库,保证每次考试试题随机抽取,重复性低。同时,不断补充新题型,且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题目的演示和内容丰富视听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考试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非单调的人机对话。其次,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入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口语教学,鼓励学生使用各种口语自主学习软件,使学生熟悉并适应人机对话,减少心理陌生感和排斥感。最后,教师应该加大考前培训,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熟悉考试流程,熟练掌握电脑操作,并且对考试时间的掌握、每个部分的考试形式都有最直接的感性认识。教师通过培训增强学生对考试形式的熟悉度,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非语言因素带来的影响。
四、结语
由于社会需求和学习者个人要求的不断提高,英语口语测试在涉及的范围和参加的人数两个方面都在逐年扩大,因此,探索一条具有较高效度和信度且适合大规模考试的有效途径无疑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分析比较,结合所在学校英语口试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机考是解决今后大规模口语考试的有力手段。同时,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以及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计算机辅助英语口试(机考)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
参考文献:
[1]Arthur,H.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McCarthy,M.Spoken Language & Applied Linguist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3]金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非面试型口语考试效度研究[J].外语界,2002,(5).
[4]杨惠中.大学英语口语考试设计原则[J].外语界,1999,(3).
【关键词】和谐校园环境;大学生;激励机制
一、当前和谐校园环境下的大学生现状及其具体分析
1、相关理论不完善,研究成果有限
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给予深切的厚望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有浓厚的知识底蕴,同时要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这也为大学生激励机制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反观当前关于大学生激励机制的研究,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表示相关理论不完善,难以系统的在大学校园实施。另一方面,相关研究成果有限,这就制约了大学生激励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也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2、人生目标不明确
当前的大学校园在和谐的背后,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而大学生作为自己人生的主人,在荒废学业的背后,更是反映了大部分大学生缺乏人生目标这一悲哀的现象。部分大学生经常彻夜泡在网吧,甚至不惜翘课数节,更有甚至,把打游戏当做人生的唯一乐趣;这些现象都反映出现在的部分大学生处在一个病态的状态中,对自己的人生缺少一个清晰而长远的规划,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这样之后虚度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3、个人素养较低
当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不仅是自身的事情,也关系着国家的命运。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大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行为举止和素养,时时刻刻展现出中国大学生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拥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可是当前精神会看到一些关于大学生的负面报道,比如,在学校力还会出现一些大学生为了一点小事同学之间就大打出手,利用蛮力解决问题。思想道德低下,个人素质不高,是当前大学生应该极力认识并努力解决的问题,也是大学生激励机制要力图解决的现象。
二、和谐校园环境下建立大学生激励机制的修昂管方案及其具体应用
1、完善大学生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
只有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才能够帮助大学生摆脱现状,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和谐校园下合格的大学生。所谓的激励,就是激发人的个人动机,世人对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激励机制有助于大学生在外界的影响下激发自己的内在动力,产生一种认同感,从而不断改变自己,是自己成长为心目中的理想型。理论指导实践,只有完善的理论,才能帮助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增加理论研究的人员力量。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这一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学者加强对其研究;另一方面,相关学者也要重视交流与沟通,力图使各项研究成为一个系统化的体系,解决研究层面比较分散等问题,建立一个交流学习与沟通的学术平台,进而推动这一理论的发展。
2、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措施
对于大学生,要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手段,促使他们不断进步。首先,要重视励志讲座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时期,很容易对于煽动性的话语产生豪情四射的感觉,要利用这一生理特点,通过开展适当的励志演讲,帮助大学生不断规范自己,比如,邀请社会中的名人来校进行演讲,与同学互动等等。其次,要注重实践,在学校尝试建立激励机制。比如,学校为鼓励大学生学习,完善奖学金制度,提高并且细化对奖学金评定资格的要求,从而鼓励学生重视专业学习。或者为培养学生能力,开展相应的班级评选活动,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竞争起到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早一个客观公正的竞争环境。
3、注重大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成才,不仅要有坚强的毅力,不怕吃苦的精神,同样更要有一个可以为之努力奋斗的人生目标。因此,大学生在培养自身素养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好人生目标。此外,学校也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比如在理科生中开展文科科目,向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学基础等等,把思想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大学生也要适可观注时事,一方面培养自己对深灰的感知能力,紧跟时代潮流,另一方面也可养成关注政治、关注社会的思想觉悟和意识,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三、总结
总而言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而大学生的成长也需要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完善大学生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措施、注重大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有利与大学生激励机制的建立、完善与实行,希望给相关人员一些启发和思考,为我国的人才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蜀苏;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刍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0期
[2]李培俊;完善教育激励机制的思考[J];经济师;2004年05期
[3]李祖超;教育激励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05期
关键词:GIS;武汉大学;景观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60135-03
1 引言
武汉大学校园景观环境有着独特的魅力,尤其是围绕着珞珈山与狮子山为主体的校园景观环境代表着武汉大学悠久的校园历史与独特的人文环境。两座山周围有着武汉大学的早期建筑群,如老图书馆、老文法学院、樱花古堡、理学院、行政楼等。这些建筑之间形成了独特的景观与交往空间。珞珈山与狮子山所围绕的武汉大学历史校园景观环境,有其可分析与利用的价值。
传统的景观分析是一种基于人的主观认识的分析,是一种对环境的感性认识。而GIS强大的空间及属性数据管理与空间分析功能为实现数字景观规划、量化分析、三维场景下的可视化景观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建立GIS的景观要素库、三维景观模型库等,结合遥感影像,景观规划工作者可以在较真实的、较直观的三维景观环境下进行景观规划与量化分析。
以往的基于GIS景观分析多为宏观层次的如景观斑块分析、景观指数分析、景观指数分析、景观生态分析等。张林艳等(2008)对景观格局分析指数的选取进行了研究,“在简要阐明构建景观格局指数中颇具代表性的理论基点(如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景观镶嵌模型)的基础之上,针对普遍存在的混淆和误用景观指数的事实,叙述了合理选用景观指数的基本原则。最后,引介国外Ritters和O’Neill等人所推荐的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5个景观指数:平均斑块边缘一面积比、蔓延度、相对斑块面积、分维数及斑块类型/景观类型/土地覆盖类型”①, 为广大景观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参考。张永达等(2004)进行的以GIS为核心的昌平区景观生态分析与规划信息系统研究,采用COM 组件技术建立一个通用的GIS 平台,并在此平台基础上开发景观指数分析与景观规划等模块,主要为景观指数的分析与景观规划研究提供参考;②蔡明玉等(2008)进行了基于3S 技术的城市辐射效应景观分析,采用了3S 技术进行缓冲区分析,并以蓬莱市为例从景观与斑块两个层次对城市辐射效应与景观结构关系进行了研究;③贾维花等(2011)进行了基于TM 影像的曲阜市农村居民点空间景观分析;严登华(2004)进行了东辽河流域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研究;刘国海等(2011)进行了基于GIS 技术的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为例);王彬等(2007)进行了基于GIS 的广东地名景观分析;郝彩莲等(2011)进行了滦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Ruedisser,J等(2011)利用GIS 技术在澳地利进行了生物多样性研究;Carver,S 等(2011)利用GIS技术提出了一套可反复利用、可借鉴的方法支持测绘以保护自然景观,并在苏格兰的两个国家公园:Cairngorms 公园与Trossachs 公园进行验证,支持景观特征的评估、发展与控制……由此可以看出,以GIS技术为平台进行宏观层面的景观分析论述十分常见,但是对于中微观层面的景观分析的论述却比较少,因此,在这一领域急需做出理论与实践性的探讨,为中微观层面的景观分析与规划提供参考。本研究试图在GIS环境下对武汉大学校园景观进行分析,探索中观层次的景观分析方法。
2 研究目标
研究从三个方面展开,具体目标如下:
1)校园景观GIS建库
根据对珞珈山与狮子山的调研,结合武汉大学地形图,构建景观分析原始数据库。建库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形、现状建筑、现状交通、现状绿化、现状水域,形成数据库,全面反映校园景观的真实情况。
2) GIS环境下的景观分析方法探索
根据建立的GIS校园景观库,对现状景观要素进行分析,得出现状结论与问题,以及对以后的景观规划设计提出一些建议。如,地形分析(坡度、坡向)、建筑物分析、绿植分析、水域分析、道路分析、日照分析、天际线分析、节点分析、视域分析、视线分析、视点分析、高程分析、轴线分析等等。
3 )三维景观可视化研究
结合三维建模软件,通过建立景观要素三维模型,实现校园景观的三维可视化浏览与动画等功能,将武汉大学历史校园景观展现出来,让规划师、公众与决策者能够对武汉大学历史校园景观有一个详尽的理解,为以后的校园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3 研究内容
3.1校园景观GIS建库
关于校园景观GIS建库,研究需要实现的目标如下:
1)真实再现现状。通过对地形、属性的描述、照片及简介链接等多样化的手段,还原一个丰富、真实的现状环境(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2)能够支持空间、景观分析,数据结构和数据内容要能够支持后续的空间、景观分析。进行的空间与景观分析能够为后期的景观规划提供所需求的数据与信息,能以量化的方式为后续规划与管理做出指导,形成关于武汉大学校园历史景观的珍贵资料。具体而言,研究需要完成以下建库内容:
①地形数据库:对所选片区进行地形TIN模型建立,形成高程数据库。
②现状建筑数据库:对片区内约千栋建筑的普调数据,进行信息入库,包括建筑名称、建筑结构、建筑层数、使用单位、建筑风貌、建筑质量、建筑功能及年代等,同时建立武汉大学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模型,纳入到GIS数据库中。
③现状绿植数据库:对现状绿植进行两个层级分类,一类是沿道路的行道树划分为带状要素,二是片区的绿植划分为点状要素,点状要素可以分为大型点状与小型点状要素。
④现状交通数据库:对现状道路的调研数据进行GIS建库,建库内容包括:道路名称、道路类型、道路宽度、服务对象、人车流量、畅通情况、路面质量、铺装类型、历史价值、照片链接、道路断面、校门、交通标志等。
⑤现状水域数据库:对现状的水域进行数据统计并进行GIS建库,建库内容包括:水面面积、形状、水面周长等等。
3.2 GIS环境下的景观分析
地形坡度与坡向分析:数字高程模型(DEM)是GIS技术的关键数据库之一,通过建立武汉大学珞珈山与狮子山的数字高程模型,进行三维地理空间模拟,产生出坡度、坡向、平面曲率、汇水面积等等,通过这些因子在地貌形态模拟与生态环境研究上的应用,可以为后期景观分析(景观视线分析与天际线分析)与规划提供依据。
建筑分析:对于建筑的分析主要是对武汉大学现存的老建筑进行建设年代、建筑层数、建筑风格与使用情况等进行分析。对于老建筑的分析有利于形成历史建筑保护与后期景观保护规划,例如根据GIS分析的建筑年代在校区的分布情况进行建筑分类保护,根据分析的建筑层数控制后期规划与建设。
绿植分析:对于绿植的分析可以深入到绿植的面积、绿植的种类、绿植的生长规律,乔木的生长年龄、冠径大小。根据绿植的生长规律预测武汉大学历史校区绿植未来变化情况,指导未来绿植规划与建设。
交通分析:对于交通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通的可达性、交通与景观空间的联系性、交通对于景观视线的引导性等等。景观分析中的交通分析是关键点,交通分析可以为后期的景观分析中的交通规划提供量化的依据。
水域景观分析:武汉大学历史校区中的水域只有未名湖与月亮湖,武汉大学历史校区有着东湖良好的水域景观,对于水域景观可服务的范围与可视性进行分析,指导后期水域景观规划。
轴线分析:轴线是景观规划设计中重要的元素,武汉大学老校区在进行规划时严格考查了轴线关系,合并校区后也存在着明显的轴线关系,对老图馆—工学部一号楼轴线、理学楼—行政楼轴线、人文馆—卿体育馆轴线三条轴线进行分析,研究景观轴线规划景观丰富度与景观缺失,为未来的景观规划与建设提供建设性方案。
4 关键技术与技术路线
本次研究的关键在于对现状景观环境的分析,因此关键技术在于如何使现状的环境在GIS环境下再现,并对各类景观要素进行定量性的分析。
本研究首先从国内外已有的基于GIS的景观分析入手,收集武汉大学历史校区的景观要素数据,把相关数据输入到GIS研究平台,形成GIS基础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完成坡度/坡向、现状容积率、绿化率、水体面积、道路可达性、现状天际线、现状轴线、景观节点、景观视域、景观视线、景观视点的分析,形成现状景观图纸;完成前期分析后,根据景观规划要点:地形、建筑物、绿植、水域、道路、天际线、节点、轴线等进行GIS景观规划数据库的建立;最后形成GIS景观规划总数据库,实现景观规划设计数据查询与景观规划管理(技术路线详见图5)。
5 总结
基于GIS的景观规划研究是对传统景观规划研究的批判性提升,既吸取传统景观规划研究中的相关要素,又利用GIS分析的先进技术实现传统景观规划研究中不容易的量化分析,是景观规划研究质的升华。本研究目前已完成武汉大学历史校区相关景观要素的前期数据调查与收集,并进行了GIS基础数据库建立,初步进行基于GIS的景观分析。当然,在研究中有着许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希望得到更多专家与学者的指导。
参考文献:
[1]贾维花,尹永宜,侯彩青.基于TM影像的曲阜市农村居民点空间景观分析.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J].2011(3).
[2]严登华.东辽河流域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研究[J].资源科学,2004(1).
[3]刘国海,陈华江,罗多,田亮.基于GIS技术的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4]王彬,司徒尚纪.基于GIS的广东地名景观分析[J].地理研究,2007(2).
[5]郝彩莲等.滦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11(2).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175-01
高等师范院校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肩负着教书育人、科教兴国的重要使命,其教学质量与人才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据教育部有关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指出:一项对全国包括高师独立学院在内的12.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0.3%的学生有心理问题,大学生中存在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不良、人格障碍、精神疾病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者占16%~30%。在近期《2010至2011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报告》中,2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扰,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偶尔有心理方面的困扰。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约为30%,而存在严重心理疾病的比例约为10%,形势不容乐观。
舞蹈被誉为艺术之母,其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艺术,而且是需要动用全身所有感官去理解和表现的艺术,舞蹈本身的特点和追求真善美的艺术目标让舞蹈教育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品德的形成和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舞蹈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自古就有研究,如《礼记・会元》指出舞蹈能够“均调其血气,而收束其筋骸,畅其精神,而涵养其心术,所以血气和平,耳目聪明,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以及《礼记・乐记》“观其舞,知其德”。早在古代就阐述了舞蹈对身体和精神道德方面的作用。而在近现代,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舞蹈已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和发展,人类对舞蹈的认识不断增强,对舞蹈的功能与作用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舞蹈也成为我国德、智、体、美、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而言,舞蹈可以加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及让其心理更加充实和满足,同时也可以调节和治疗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而在进一步加强独立学院舞蹈教学之前,必须了解舞蹈在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途径及普及度。根据调查研究,舞蹈在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中主要有以下传播途径:
(一)商业舞蹈舞蹈培训。商业舞蹈培训仍是舞蹈在该群体中传播的主要途径,根据调查,目前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65%的舞蹈爱好者都参加过或正在参加舞蹈培训。商业舞蹈培训的组织者和开展着主要是在校学生、已毕业学生及社会培训机构。学生开办的舞蹈培训更加适合大学生群体,因此备受学生青睐,而社会舞蹈培训机构更加专业和全面,因此也吸引了不少学生中的舞蹈爱好者。商业舞蹈舞蹈培训对于舞蹈在独立学院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这些舞蹈培训机构更加注重舞蹈教学质量,也敢于在师资力量及商业宣传方面进行投资,对活跃独立学院校内为的舞蹈艺术氛围功不可没。而且近年来,这一趋势正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社会商业舞蹈培训机构开始进驻独立院校,带动了独立院校舞蹈艺术的发展。
(二)舞蹈教学。独立学院舞蹈教学一般均为选修课程,而且舞蹈学习的范围比较狭窄,舞蹈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因此,独立学院大学生普遍认为舞蹈选修课不能满足他们对舞蹈学习的需求,很多学院在读完选修课之后会尝试加入其它的舞蹈机构。然而,独立学院的舞蹈选修课程激发了学生对舞蹈的学生兴趣和热情。很多学生之所以愿意继续学习舞蹈或爱上舞蹈艺术正是因为在舞蹈选修课,他们在修完舞蹈选修课程后对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参加舞蹈选修课程的均为学生,大家更加易于在舞蹈艺术方面进行相互交流和探讨,非常容易提起大家对于舞蹈学习的热情。
(三)舞蹈协会和团体。舞蹈协会和舞蹈团体在独立学院也比较常见。许多舞蹈爱好者都是舞蹈协会和团体的会员,因此舞蹈协会的注册人数众多。但独立学院的舞蹈协会和团体缺乏师资力量,无法进行系统、深入的舞蹈培训,因此虽然人数众多,但作用缺并不理想。然而,舞蹈协会和团体对于促进独立学院的舞蹈艺术氛围非常重要。而且,舞蹈协会和社会均由学生组成和管理,非常易于动员学生参加校园的一些舞蹈艺术活动,在活跃校园舞蹈艺术氛围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舞蹈热情。
根据调查,舞蹈在独立学院的普及度低于普通高等院校。一个原因是独立学院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视度不及普通院校。有些独立学院甚至未开设舞蹈选修课程,也明显缺乏师资力量。另一个原因是独立学院的舞蹈艺术氛围较低。无论是本校的舞蹈协会和团体,还是舞蹈舞蹈培训机构,都低于普通院校。第三个原因是学生对于舞蹈的学习意愿较低。许多学生不愿意从事舞蹈的学习,更愿意将时间用于学习或别的事情。由于学校和学生对舞蹈的重视度长期比较低,因此造成独立学院的舞蹈艺术氛围不足,学生无法获得适当的舞蹈学习,也未能发挥舞蹈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学校园;生态景观;水体污染;污染治理;西南大学;崇德湖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24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3-009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3.048
1 研究区概况
1.1 自然环境
崇德湖是一座中型规模的生态景观水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106°18′14″E~106°56′53″E、29°39′10″N~10°3′53″N)第八教学楼、李园学生园区旁,由四个小湖组成,靠近第八教学楼的为一号湖,白帆下方的为二号湖,图书馆对面分别是三号湖和四号湖。四个小湖底部之间均有管道相连,湖水可以由上方小湖流入下方地势低的小湖,实现湖水的水循环和平衡供给。崇德湖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有春早、夏热、秋短、冬迟的特征。最高气温可达44.3℃,最低气温至-3.1℃,年平均气温18.2℃。崇德湖周围地形较为开阔,东北西三面地势明显高于南面,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从周围汇集到湖中。
1.2 功能与水质现状
崇德湖能产生一个小环境效应,对附近的气候产生良好的影响,能充分发挥分隔不同功能区、阻隔噪音、休闲娱乐等功能。同时,崇德湖周边有小山、树木、草地等绿化环境较好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水清岸绿”的效果,对于改善校园生态环境和学习生活环境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崇德湖已属于严重污染的富营养化水体,其水体总细菌数明显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藻类繁殖异常,水体透明度下降,浊度增加,时常呈现出颜色发黄黑、满湖绿色浮萍且有异味的现象,既影响水体的美观及功能,也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破坏了校园生态环境。
2 水体污染的原因
通过观察崇德湖周边情况及对水质监测的结论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崇德湖水体中污染物的来源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2.1 内源污染物输入影响
2.1.1 动植物影响。崇德湖的四周有树木和花草等植物,湖里饲养着部分鱼类,用以美化环境和增加水体的观赏性。但当动植物走向衰败时,植物枝叶和鱼类尸体等会产生大量有机污染物,对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植物上附带的大气降尘也随着枯枝落叶进入到崇德湖中,造成水质的氨氮浓度升高,为水体带来一定的污染。
2.1.2 蓝绿藻的繁殖。蓝绿藻的繁殖速度很快,可以生长在所有有水的地方,会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溶解氧。当藻类死亡后,它的蛋白质会分解并产生有毒物质,对崇德湖水质有很大威胁。此外,水体缺少更新补充,更加剧了水体污染。
2.2 外源污染物输入影响
2.2.1 工业污染。在崇德湖改造工程以及建设中心图书馆的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建筑废料及废水,这些废料废水未经处理便通过管道直接排到了崇德湖里,给水体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一度引发崇德湖出现满湖死鱼的惨状。如今,工程人员已对地下排水管进行改道,避免各种废料废水再排入水体中,但已经遭受污染的水质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恢复。
2.2.2 人为污染。崇德湖周边分布有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园区,人类活动频繁,导致部分生活污水进入崇德湖中严重地污染水体。周围人群产生的生活垃圾,如塑料袋、废纸等杂物时常被扔到崇德湖中,水体表面有大量的漂浮物,导致水体氧交换减少,从而影响水质。崇德湖相较于附近路面地势较低,雨水冲刷会将路面上的砂土、汽车轮胎的含重金属的颗粒物以及湖体绿化地上的泥土冲入湖中,增加了水质变差的可能性。同时,崇德湖中有鱼类等水生动物,有人私自钓鱼,不顾环境问题,使得鱼类消失得很快,鱼类的消失使能成为食物的部分藻类和营养物得不到抑制,开始疯长,也增加了水体发生水华的可能性。进行绿地浇灌时,可能将植物中的氮、磷、碳、钾等营养物以及农药、肥料输送到水中,使得水质进一步恶化。
3 污染的治理模式
3.1 治理模式的总结
通过总结前人对水体污染治理模式的相关研究,本文将这四种治理模式进行比较,以期选择最优方式对崇德湖水体污染进行处理。
3.1.1 物理方法。第一,引水换水的方式。当水体污染物浓度加大、透明度下降时,可采用优质水源的水对水体进行替换以稀释污染物浓度,此方式处理效果一般,但是需要大量的清洁水源,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第二,循环过滤的方式。该处理方式适用于水量较小的人工水体,相对来说可以减少清洁水的用量,但设备仪器等运行费用较高且需要专业的维护和保养。
3.1.2 化学方法。化学药剂直接处理的方式。此方式具有成本低、短时间内效果明显的特点,但若长期使用此方式对水体污染进行治理,化学药剂促使水体中的微生物产生一定免疫力,随着化学物质在水体中含量的增加,会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危害,从而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
3.1.3 生物和生态处理技术。第一,生物膜处理法。此方式适用于处理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水体,处理效果较好,具有占地面积小、污泥产率低、无需污泥回流、操作简单且费用投入较少的特点。第二,建设人工湿地。此方式具有污染物去除能力强、管理及维护方便、建设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等特点,但占地面积大成为主要弊端。第三,建设人工浮岛。此方式处理效果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当浮体遭遇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容易把吸纳的污染物再次冲入水中,造成污染。
3.1.4 新工艺。第一,PBB法。其原理是向水体中增加溶解氧并定期接种具有净水作用的复合微生物,利用有益微生物菌群、藻类、水草等的吸附和吸收能力,通过硝化与反硝化,在水体底泥深处的厌氧环境下将硝酸盐反硝化成气态氮,并排放到大气中。该方法氨氮去除率高,处理效果较好且运行费用低。第二,生态基技术。此方式建立了水体系统的生态平衡,其吸附作用能使浑浊的水体变得清澈,异味得到消除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体含氧量,提高了水体活性。同时该方式处理效果好,操作过程容易,运行费用较低且不易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第三,微波处理法。此方式具有氧化速度快、无二次污染、专业性强且处理效果好的特点,其占地面积较小,但运行费用较高。
3.2 崇德湖治理模式选择及建议
3.2.1 结合当前崇德湖水质情况以及各种处理方法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生物膜法和生态基进行水质污染处理,当水质污染情况紧急时,再考虑采用引水换水、循环过滤、化学药剂这几种常规治理模式。同时,我们可以将各种治理模式综合起来,建立水体污染治理模式应用的组合模式,扬长避短,进行最优化处理。
3.2.2 应当安排专人定期打捞漂浮在崇德湖上的枯草、树叶及垃圾,减少这部分外来的污染,优化崇德湖中的动物种类、数量和比例,限制鱼类的垂钓。可以结合植物生长的特性,在崇德湖中种植部分水生植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2.3 由于水体排放对水质变化情况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从源头做起对水体进行维护。可以增加跌水曝气等措施,保持水体中一定量的溶解氧含量,补充推流设备,形成水体流动。尽可能地合理设计避免流动死角,使水体产生循环流动,减少蚊虫的滋生。应当加强对崇德湖水体的管理与政策宣传,提高人们保护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意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