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学校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狠抓养成教育,以公民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高少先队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增强少先队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自觉性,有力推动少先队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孩子们的人生幸福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把我校的少先队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根本任务】
1、通过更多地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让少先队员从小就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让少先队员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让少先队员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3、开展生命教育,让孩子们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让孩子们阐扬生命的光辉,乐于助人,良好人际关系;让孩子们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让孩子们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正确人生观。
【工作目标】
1、落实、加强学校日常工作检查、评比,及时总结、表彰,对学生的日常工作进行全面的导向。
2、以队干为龙头,以星级班级为载体,注重少先队大队干部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一支“服务、民主、自主、创新”的队干队伍。
3、搞好每月的主题活动,注重体验教育,把活动真真实实地做到孩子们心里,给孩子们积极的思想教育和人生影响。
4、开展“养成教育”,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孩子们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从细处入手,小事做起,加强少先队员道德质量及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1、继续深化少先队员思想道德教育。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先导,充分利用少先队的宣传阵地,通过队报、宣传栏、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让少先队员在活动中产生民族自豪感。
2、继续抓好少先队员的习惯养成教育。引导队员从细处入手,以小事做起,不断规范和完善自身的行为:
⑴、本学期训练的重点仍是学生的书写习惯。一是写字姿势,一是写字品质。
⑵、从摆放课本做课前准备入手,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⑶、从课间纪律入手,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文明礼貌日常用语的使用,坚持说普通话,每日进校学会主动问好;在教学楼内懂得右行礼让;课间不追逐打闹;
⑷、从衣着入手,抓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爱清洁,讲卫生,要求学生每日做到:衣着整洁大方,每人必须佩带红领巾(夏季只有大型活动才佩戴)和校牌等。
⑸、从管理卫生包干区入手,抓劳动习惯的养成。每天放学后,要求队员打扫干净自己的教室和包干区,不把废纸随便带出教室,并在校园内做到“随手弯腰拣废纸”。
⑹、从每天集体体育锻炼入手,做好两操,引导队员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每天的就餐纪律入手,引导学生养成爱惜粮食及有序就餐的习惯。
一、完善依法治校的机制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在不断探索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在全省中小学深入贯彻《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要创办特色学校,实施优质教育,就必须坚持依法治校。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关系、落实办学自的基础上,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依法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提升学校管理的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二)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我们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负责依法治校全面工作,主持召开依法治校工作会议,讨论和研究依法治校工作计划及相关制度,解决有关依法治校的实际问题。领导小组成立后,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学校推进依法治校工作重点、实施途径和具体方式,制定了《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把依法治校工作纳入学校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融入到日常的工作活动中。
(三)制度保障,责任到位
为使学校各项工作做到事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学校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中心校依法从教章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学校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
二、打好依法治校的基础
(一)深化课堂教学,加强学科渗透
一是加强法制课教学,每学期邀请法律专家做报告,同时要求思品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研究制定思品课法制教学计划,探索其方法和途径。二是加强学科渗透,要求结合学科特点,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二)强化常规教育,规范学生行为
一是及时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学生学习法制、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二是结合全国“法制教育宣传日”,中心校组织开展了“行为规范”演讲比赛等活动,号召大家学法、知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三是利用不同途径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等。
三、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
依法管理是依法治校的主体工作,为使制度落到实处,学校在操作上实行科学管理,以人为本,把工作做细做实,努力做到“无情法律,有情操作”。
(一)全面推进校务公开
校务公开是推进依法治校、加强各校管理的重要措施。我们积极推行中小学校务公开制度,让教职工知校情、参校政、议校事、督校务。进一步规范各校校务公开制度,制定了切合实际、统一规范和便于群众监督的《校务公开方案》,并要求各校设置一个公开栏。我们要求各校把财务管理、收费、工程建设项目、教职工奖惩、职称评审、招生事务、重大决策7个方面作为校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二)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依法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尊重教师权利,落实保障教师待遇;建立校内申诉制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依法处理严重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人和事。
(三)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这次会议共有7项议程:一是由教育党委书记、局长*同志,作《2010年教育工作报告》;二是由教育党委副书记、督导室主任*同志,宣读《关于表彰2010年度学校工作先进集体、教育工作特殊贡献单位、行风评议先进单位的决定》;三是为获奖单位颁奖;四是由县政府与教育局和乡镇政府代表签订控辍责任状、教育局与学校代表签订学校工作责任状;五是由县政府副县*同志作重要讲话;六是由教育局人事股股长*同志,传达《国务院关于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七是由第一中校长*同志和第四小学校长*同志,作“一评三考”工作经验介绍。
首先进行会议第一项:请教育党委书记、局长*同志,作《2010年教育工作报告》。
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请教育党委副书记、督导室主任*同志,宣读《关于表彰2008年度学校工作先进集体、教育工作特殊贡献单位、行风评议先进单位的决定》。
进行会议第三项:颁奖
1、请2008年度特殊贡献单位高级中学、第二中学;行风评议先进单位第一中学、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第四小学派代表上台领奖。(待领奖人员站好后)
2、请2008年度学校工作先进集体第一中学、第一小学、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团结学校、太平沟学校派代表上台领奖。(待领奖人员站好后)
请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同志为获奖单位颁奖。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以上获奖单位表示祝贺。
下面进行会议第四项:签状
1、请县政府副县长*同志,分别与教育局、召兴镇政府、太平沟镇政府签订控辍工作责任状。
2、请教育党委书记、局长*同志与第一小学、奋斗学校、友谊艺术学校、育英幼儿园签订学校工作责任状。
进行会议第五项: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政府副县长*同志作重要讲话。
下面进行会议第六项:请教育局人事股股长*同志,传达《国务院关于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2008]133号文件和《教育部关于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教人发[2008]15号文件。
进行会议最后一项:第一中学和第四小学作“一评三考”工作经验介绍。
1、首先请第一中学校长*同志,作“一评三考”工作经验介绍。
2、下面请第四小学校长*同志,作“一评三考”工作经验介绍。
2012年,***县成人与民办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关于农村成人教育、民办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发展提高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努力使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农村成人教育
(一)总体思路:以服务“三农”为中心,坚持“传播技术、带头示范、自我造血、带动一片”的工作原则,强化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成人教育资源,确保农村成人教育抓好抓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成人教育内涵发展,不断增强成人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二)工作目标
1、大力推进标准化成技校的创建工作(重点建设小沙河成技校,完成阶段性工作目标)。
2、承办全州扫盲管理干部和教师研讨培训班和全州成人教育工作研讨交流会议。
3、强化基地和项目建设,以示范引领促进项目的推广工作,达到以农户为主体的农业产业集团化基本雏形。
4、大力推进“一网两工程”,完成年度培训工作任务(培训2万人以上),并取得实效。
5、扎实做好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工作,巩固提高扫盲成果。
(三)、具体措施
1、完善农村成人教育管理机制,提升学校工作水平
继续坚持乡(镇)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评价制度,加强学校及教师的基础性和过程性工作管理,规范档案管理。严格执行学校、校长、教师考评指标体系评价工作,实施表彰优秀、末尾淘汰的奖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确保学校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坚持集体效益优先、教师创收为辅的原则,完成农村成人教育再发展储备基金(每人3000元)任务。严格财经纪律,保证集体资金、学校财产合理合法使用。
2、加大经费投入,创建标准化学校
在成技校软、硬件建设上增加投入,除保证今年24万元的县成人教育专项经费科学、合理使用之外,争取上级支持,多方位筹集资金,重点对小沙河成技校和基地进行规范建设,按省定标准完成年度阶段性工作目标,并以此带动全县其它成技校的发展,确保我县农村成人教育事业在省内领先地位不动摇。
3、强化基地建设,突出重点项目,积极开展项目推广工作
突出农村成人教育基地的实验、示范、引领功能,切实为“三农”服务。不断加强基地建设,大力开展符合当地实际、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明显、宜于推广普及的实验项目,做好示范引领。要加大推广力度,重视科技服务,重点做好小沙河基地的地栽木耳、石门的养蜂、两江的辣椒、长兴的马铃薯栽培、个别地区的特色产业项目的推广普及,力争实现以成技校基地为龙头,以农户为主体,辐射全乡(镇)村(屯)的农业产业集团(合作社)化基本雏形,带领农民脱贫,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工作目标。同时,要把基地作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发挥基地的教育辅助功能。
4、大力推进“一网两工程”,提升农村人口素质
不断完善县域成人教育培训网络,结合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建立以乡(镇)成技校为骨干、村(屯)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阵地、农村中小学为补充、各涉农部门为辅助的教育培训网络。加快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打造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两个品牌。采用普及型培训、大型集中培训、个别指导、村干部培训、妇女绿证培训等形式,分层次、分类别的开展培训,并增强培训内容的科技实用性。组建农村实用技术宣讲团,深入各乡镇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今年,计划全县完成年度培训任务2万人以上。加强初中绿证教育,创新所设科目内容,加强实用性和趣味性。
通过承办全州成人教育工作研讨交流会议,展示我县成人教育工作成果,不断提升我县成人教育工作水平。
5、求真务实,做好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工作
今年要做好县域内文盲人口的普查统计和脱盲工作,各学校要制定扫盲工作计划,有具体实施方案,落实扫盲教学“一对一”。要改革教学模式,将“脱盲”和“脱贫”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提高扫盲教育质量和效益;要继续做好全县脱盲人员的继续教育包教保学工作,采取长期与短期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类培训,使其掌握1—2项规范化生产实用技术和必要的生产经营管理知识。
承办全州扫盲管理干部和教师研讨培训班,安排扫盲经费,组织开展“送教下乡”、“流动课堂车”等以培带扫的扫盲活动,建立全州示范性扫盲实验试点,不断提升我县农村人口文化质量。
6、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加大对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业务素质的提高。积极协调县有关部门并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加强对成技校校长、教师的培训指导,强化教师基本功训练,开展与骨干教师“捆绑”式发展活动,加强校本研修,形成教师自主发展的长效机制。并以标准校为样板,实施县域与外地学习交流计划,积极探索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增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创新意识,提升为“三农”服务的水平。
二、民办教育
(一)总体思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及省、州民办教育管理相关规定,结合《***县民办教育管理办法(试行)》,完善民办教育机构评估体系,以文化补习和其它综合类职业培训为关键领域,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切实维护师生合法权益,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措施
1、继续完善《***县民办教育管理办法(试行)》,完善民办教育机构评估体系,明确审批管理权限和教育行政部门内设相关机构的工作职责,建立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完善各类教育机构设置标准,严格准入门槛,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制定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学校投资人、行政负责人、财务人员和审批部门干部4个方面人员的业务培训,推进依法办学、依法管理。
3、严格执行各类民办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提高年度工作评估实效。加强对学校整改情况的调查监督,以评促建,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时向社会公布合格办学单位名单。
4、加强工作指导和日常监管,经常性的开展民办教育机构办学情况检查。
***县教育局
2012年2月7日
附:
2012年***职成教科月工作安排
1月:讨论2012年工作计划。
2月:制定2012年工作计划;召开全县成技校工作会。
3月:检查“一网两工程”落实情况,规范成技校档案材料;对已审批民办教育机构进行检查指导。
4月:筹备全州成人教育工作现场会;迎省检。
5月:筹备全州成人教育工作现场会;对各学校进行基地项目建设工作检查。
6月:承办全州成人教育工作研讨现场会;上半年工作检查。
7月:筹备全州扫盲管理干部和教师研讨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
8月:筹备全州扫盲管理干部和教师研讨培训班;县域内校际学习交流。
9月:承办全州扫盲管理干部和教师研讨培训班。
10月:基地成果验收;成技校教师工作经验论文评比。
【关键词】“服务育人”;“服务质量”;“服务效率”;“营养午餐”;“走群众路线”
后勤管理工作是整个学校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学校建设提供了最多的服务,所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改进对建设节约型校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校原是一所普通农村完中,学生最多达3500人。目前,是乡镇中心初中,共有22个班级,师生近1000人,学校在以教学为中心开展工作的同时,始终紧抓后勤服务建设。所以在全县乡镇初中无论教育教学质量还是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均居前列。本人在后勤管理工作已担任多年,着重在如何搞好后勤管理工作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后勤管理应增强“服务育人”意识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学校一切工作人员都是教育工作者,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育人,后勤部门一切工作都必须用服务育人来衡量自我。学校后勤部门是提供学校运转一切的服务,它是全校后勤服务保障系统的根据地。后勤工作无不涉及到人、财、物的节约管理,包括水、电、食物原材料、实验设备及用品等等。在后勤管理中进行节约型教育和实践对于节约型校园的建设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学校的后勤管理部门也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第二大课堂。改进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在后勤工作中对学生进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教育和宣传,从后勤管理工作中真正实践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可以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既有利于学校资源的高效利用,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后勤管理应突出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在后勤管理中应做到:一是要注意超前性。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先行一步,超前准备。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注意根据学校整体工作计划,教育教学工作过程的转换以及时令季节的变化,提前安排后勤工作,调动人力、物力、财力,做到服务工作主动及时。二是要增强预见性。常规性的后勤工作可以超前准备,而对一些非常规性的工作,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多加观察,未雨绸缪,尽可能多一点“先见之明”。三是要考虑周密性。后勤工作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因此要做到周密细致。例如每年的高考、中考、会考等大型活动,我对所需车辆、生活用品、住宿等都作了细致的安排,从而稳定了师生的情绪,确保考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重在“营养午餐”上作文章
我校虽是一所乡镇初中,但中午就餐师生人数接近八百人,为此事务处工作是后勤管理中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搞好学生营养午餐让学生满意,又让家长满意,是我们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在这里着重谈谈大锅菜如何制作。
首先,做好大锅菜,必须要有一定的刀工,应做到大小、粗细、厚薄均匀一致。比如土豆丝炒菜椒、炒冬瓜片、茭白丝,你切的不均匀那怎么炒,炒出来能好吗?自然就不好吃了,所以要提高大锅菜的质量就必须先提高刀工技术,这些是最基本的条件,没有良好的根基,谈何成为高楼大厦。
第二是搭配。配菜是根据菜肴品种和各自的质量要求,把经过刀工处理后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料和辅料适当搭配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菜肴原料。配菜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菜的色、香、味、形和营养价值,也决定菜肴能否协调。例如烧红烧肉可以加油面筋、水笋、莴苣等,荤素搭配;在做肉圆时加些荸荠、山药、生粉、芋头、鸡蛋等配料做出的肉圆鲜嫩味美、爽口,多吃不腻。在烹调方式上,既要有红烧、白水、又要有清蒸,还要配以焖、烩、炒、油炸等进行调剂,在调味上尽量本着大众皆宜的原则,如甜酸味、香甜味、清香味等。
只有做到以上两点,才能使学生有足够的营养,同时给学生、给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卷。
四、后勤管理应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依靠老师、学生参与管理
后勤工作遍及全校,与师生员工息息相关,广大师生员工对后勤工作是十分关心的,他们最熟悉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他们最了解财力物力的合理安排。充分依靠群众参加管理,就能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后勤工作只有把用钱用物和管钱管物结合起来,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把工作做好。
1.走群众路线
后勤管理同其他工作一样,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为了使后勤管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们应当深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到课堂、教室、饭厅转一转,看一看有什么新情况,听听有什么呼声议论,问一问有什么要求,交谈一些情况,请教一些问题,必要时,还要召开部分师生的座谈会,征求意见。这样经常了解、掌握实际情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后勤工作做得更主动。
2.以服务师生为出发点,做好本职工作
后勤工作的内容繁杂,千头万绪,要做的工作很多,而财力、物力、人力有限,哪些先办、哪些缓办应有主有次。学校各项工作中,教学是中心,后勤工作应以服务教学为主,其他次之。在主要工作中,还要分清轻重缓急,不能平均使用力量,不搞排队式的先来先办,后来后办。只有坚持以服务教学为中心,才能保证教育教学的必需,才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当然,后勤管理工作,绝不是以上几个方面,它牵涉到方方面面,限于时间及工作阅历等关系,在这里不一一赘述。关键一条,后勤管理应确立服务师生生活意识是根本、关键所在,以今年中央会议常讲的走群众路线、服务于群众、倾听群众心声,才是我们工作的根本方法,让学生满意、让教师满意,更让家长、社会满意,才是我们工作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杨英.后勤管理人员的提高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199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