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商管理专业导论

工商管理专业导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商管理专业导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商管理专业导论

工商管理专业导论范文第1篇

1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及实施

本科生导师制最初起源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在牛津大学的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学者们研究发现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内涵的精髓在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关注学生个体优长,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在我国,21世纪初本科生导师制首先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试点,随后各高校开始逐渐引进与实施。我校在2010年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刚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时,主要是在第三学期根据学生的专业,将本科生分配到相应专业的指导老师名下,2012年开始调整在第二学期对大一的学生就分配指导老师,无特殊情况,指导老师大学期间不会变动,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本科生导师制下,我校师生双方在课余时间就学业学习、专业选择、论文撰写、各级各类专业竞赛、职业生涯发展等内容进行沟通交流,还可参与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设计、实地调研,进入实验室尝试开放式研究型实验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团队学习、竞争合作、钻研创新的氛围,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可知,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侧重应用性和实践性。近几年,通过对本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师生进行调研和访谈,结果表明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论文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毕业论文教学的时间和精力缺乏保证。毕业论文通常安排在大四,这个时间正好也是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公务员考试、考证等,精力分散,很多学生往往是在未经充分收集资料和调查基础上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写作。我校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分为选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开题报告、正文的写作、修改等几个部分,学生必须正确地分配时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写作任务。另外,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师生比持续攀升,1个专业教师往往指导7-8个本科毕业生,大多数教师还带研究生或函授学生毕业论文,再加上其他较多的教学科研任务,使得以往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无法保证论文指导质量。

其次,对毕业论文工作不够重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学生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上,且招聘单位对学生毕业论文也无较多要求,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有些老师对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往往也是能放则放,纪律不严明,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学生也易敷衍了事,毕业论文教学不能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

再者,学生缺乏论文写作基础知识和前期科研能力的训练。从课程体系上看,本科教学中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相关的基础课程训练,致使学生到撰写毕业论文时基本功欠缺,甚至不知如何查阅、引用、归纳、梳理、运用相关文献资料。毕业论文写作时,出现书写格式不规范,选题大而空、缺乏实用性和创新性,甚至出现抄袭和引用不当等学术不端行为。

最后,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烦琐,论文答辩流于形式。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指导老师都需要填写大量表格,评审环节多而烦琐。然而答辩和考核环节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对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严重滑坡趋势。

3本科生导师制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优势

(1)师生互动相对频繁,毕业论文教学时间充足。当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指导关系确立以后,通过多次、方式多样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导师熟悉学生,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有组织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性优势。同时指导活动与毕业论文进行结合,可以将毕业论文工作前移,学生在第三学年甚至更早,就可开始有意识关注论文写作、论文选题等。因此,实行导师制后,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由第四学年集中指导变为分段指导,在平时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实践调研、写作等训练,毕业论文撰写就轻车熟路了。

(2)激发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是具有科研性质的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潜能、创新实践能力的高低。在本科生导师制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导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具有学术权威的科研专著和论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讲座,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技能大赛,申报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引导学生去思考、质疑、探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为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思维训练。

(3)培养写作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写作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成绩,也会直接影响未来就业、职位晋升与日常生活。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后,师生之间有了更多沟通的机会。导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参加论文写作相关的活动,进行适度的写作训练。进入高年级后,可结合所学专业课程,增加有关文献综述、调研报告和期刊论文的写作练习,掌握论文写作规范。同时,学生可以在小组了进行口头汇报,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毕业论文写作和表达的演练和基础,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4本科生导师制下实施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4.1本科生导师制下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制度及政策保障

学校及教学单位对本科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提供本科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的相关政策及制度保障。例如,2012年10月本校工商管理学院试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其中提出“结合我院学科及专业特点,我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形式为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绩、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这一新的尝试,可发挥学生的特长,选择合适毕业论文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实践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可行性,同期还试行了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毕业论文成果形式、基本规范和要求、考核认定办法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除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形式以外,并提出符合相应要求的“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果、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可申请免于开题。

4.2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运行管理措施

在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要想顺利进行,需要师生的共同协作。首先,导师的管理涉及学校人事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以及导师所在院系。学校应明确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教学任务,根据专业要求,确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以及如何考核评价等基本要求。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情况,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其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及配合。对学生管理主要涉及教务处、学生处和所在院系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需要必要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的规范,如可以规定每月面谈几次,或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通过短信、QQ群、电子邮件、微信和飞信等多种方式和学生交流补充,尽量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得到应有的指导。对于学生在享受被指导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并积极参加导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与导师交流,可要求学生填写指导记录进行约束。

4.3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

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管理机构需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根据毕业论文教学过程,把考核指标具体化、定量化,考核结果应当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考核业绩与年度绩效、岗位聘任、晋职晋级挂钩。如指导学生完成一个挑战杯项目,并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就可以给予导师奖励;如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或者第一申请人身份申请一项专利,导师都应当获得指导奖励。对学生参与毕业论文教学的评价也应要有一套严格的办法,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对毕业论文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学分折算、评优、免开题、毕业论文替代、推荐就业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

5结语

经过近5年的运行,我校本科生导师制逐渐完善,在毕业论文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科生导师制下,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改革,可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让学生早日进行毕业论文方面的准备,鼓励参加一定形式的科研,参与实验实践训练,既能达到毕业论文教学要求顺利毕业,又有利于学生专业意识、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声望,是一项值得探索、尝试、推广,促进本科生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1-09-30.

[2]常睿.本科生导师制内涵解读及运行模式探索[J].高校辅导员,2015,2(1):45-48.

[3]钱丽,肖仁桥.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0):180-181.

[责任编辑:杨玉洁]

工商管理专业导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嵌入;应用;高职工商管理;课程核心

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要把知识“嵌入”学生大脑,又要使学生把知识“应用”于与以后的工作当中。本文主要对高职工商管理课程中的“嵌入”和“应用”这两个核心进行了探讨。

一.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准确

许多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重点仍然是传统的管理理论或工商管理理论知识的讲解,专业定位还停留在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定位上,没有针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和高校教学改革进行改变。在专业定位上容易步入两个误区,要么过分强调“职业性”,忽视理论知识的讲授,把高职教育当成了中职教育;要么只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实践应用,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2.教师队伍水平偏低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直接来源,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学到的知识技能的高低。工商管理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教师的知识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就颇为重大。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就聘用一些学历不高、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只能“听天书”,应付考试,教学效果极差。

3.学生实习机会少

由于高职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缺乏足够的重视,学校组织学生实习的机会很少,或者采取“放羊”的实习方式,难以达到实习的预期目标。所有这些问题都使得学生无法进行专业实践,严重影响了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导致学生不能够与以后的工作接轨,造成就业困难。

二. 如何做好“嵌入”和“应用”,提高高职工商管理课程的有效性

1.明确专业定位,强调“嵌入”和“应用”的重要性

学校要改变原来的专业定位,把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定位到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的实用型人才上来,强调“嵌入”和“应用”的重要性。学校要积极同用人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通过到工商管理专业优秀的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学习,制定实施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在专业定位上要突出就业导向,以便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计划上加强重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既能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又能够进行实际操作教学的教师,比如既是专业教师又是会计师、经济师等。“双师型”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正是“嵌入”和“应用”的体现,所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十分重要。

(1)加强教师岗前培训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教师从业资格之外,还要具备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或者具有相应等级的工商管理职业资格证书,或兼具会计师、经济师等相关职称。此外,教师还要利用寒暑假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推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要鼓励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项目,为企业提供相应的管理咨询、进行品牌营销或者员工人力资源培训等。通过参与企业实践可以使教师获得社会发展的前沿信息,从而在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师的课堂创新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信息和感悟。

(3)提高教师的市场调研能力

作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应该以学生就业为目标,通过对市场人才的需求状况、企业人才招聘的流程进行调研,给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

3.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工商管理知识的兴趣,使专业知识“嵌入”到学生大脑,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除了要求课程教学模式多样化之外,还要促使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评不再仅仅依靠理论知识的考查,还可以通过学生在企业实习获得的评价进行考核,或者把其中的实物操作通过比赛的形式展现出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记入学生成绩。比如在学习《商务谈判》这门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模拟谈判”来展现自己学到的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计算成绩。所有这些新的考核方式的使用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专业知识的“嵌入”和“应用”,提高了高职工商管理课程的效果。

4.把学生的培训和实习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注重学生就业素质的提升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之外,还需要加强自己就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入学的时候要开设工商管理导论课,让学生明白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让学生做好自己的大学规划;在学生毕业前期,可以开设《商务礼仪》等课程,使学生能够适应职场的基本要求。这些都能够促进学生的“嵌入”和“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学校工商管理模拟市场的建设

学校要提供学生进行专业实训的场所,通过加强学校工商管理模拟市场的建设,让学生在模拟市场环境下,了解职场、经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等等,为以后的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增加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机会,提高实习效率

学校要积极同企业合作,组织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负责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要做好沟通协调,监督学生的实习工作,实习结束后,企业相关人员要做好对学生的评价工作,提出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改正的建议。

结语: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是培养现代化服务管理人才的重要来源,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知识的“嵌入”和“应用”作为工商管理课程的主要核心,从这两个方面提升高职工商管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工商管理人才。(作者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建英.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探索[J].神州,2012(25)

[2]胡宪博.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

工商管理专业导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价值链;课程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教育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的应变能力。因此,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探索适合应用性高等教育的新型课程模式至关重要。本研究围绕应用性本科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定位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一、工商管理专业发展及研究现状

我国工商管理学科在1993年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到2007年有356所高校开设工商管理专业,是高校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之一,开设率为53%。在2007年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上工商管理为最热报考专业排行榜中的第三名。由教育部委托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进行的2010年度主要本科专业就业能力调查显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没有进入前50名。这一调查从侧面说明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还难以满足与社会、企业的发展需求。

通过对目前本科层次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定位的调研,现阶段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工商管理既是一级学科专业,又是二级学科专业,与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并列,这种划分导致人们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认识产生偏差。

2、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雷同现象,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既未能与地域经济发展结合,体现服务地方经济的特点,也与现实企业的岗位需求存在差距。

3、在课程定位和设置上,仿照工商管理硕士(MBA)的课程结构,课程注重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人才定位层次上偏重于企业的综合管理,与企业对本科层次基层管理岗位的定位存在矛盾。

二、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

(一)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模式的内涵。教育界对课程模式的理解存在多种定义,目前得到普遍认同的表述是:课程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主要涵盖两种属性的应用型知识:涉及事实、概念以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和涉及经验、策略的“过程性知识”。“事实与概念”解答“是什么”的问题,“理解与原理”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经验”指的是“怎么做”的问题,“策略”强调的则是“怎样做更好”的问题。课程模式的选择决定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课程模式就是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课程体系框架,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可操作性,并且具有特定的课程结构和特定的课程功能,与某种特定的教育条件相适应。它既是一种结构模式,也是一种功能模式,一方面要规定课程内部构成并设定其相互关系,同时这种结构的建立又是以特定的功能假设为指向的。

应用性本科教育培养具有相关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从培养目标的内涵来看,应用性高等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类型。二者都是以学科为基础,但应用性本科教育更强调面向工作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比,应用性本科教育强调学科知识平台对应用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性本科教育是学科与应用并重的一类高等教育。

(二)国内外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模式比较。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高度重视发展应用性本科教育,逐渐形成一类新兴大学,德国和澳大利亚的此类教育机构又被公认为各国发展应用性本科教育办学模式的典范。

1、德国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模式。在德国,培养应用性高级人才立足于专业性或地区性的应用研究和开发。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课程模式采用双元制教育模式,由企业培训的课程和学校课程所组成。企业培训课程是企业根据职业培训和培训框架计划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的内容,而学校则开设普通文化课与专业课。专业课程采用综合课程的形式,即将原来平行设置的多门学科课程,改为根据职业技能或职业能力的需要综合成几门跨学科课程。这种课程模式强调职业能力本位,不以学科为中心,而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2、澳大利亚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模式。澳大利亚的理工大学实施以学科为基础、面向行业和产学结合的本科教育。它的课程模式主要由在学校的理论课学习和基于行业的学习(IBL)两部分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校和行业三方紧密合作,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后,有机会在企业工作,并体会和熟悉工作环境,接受针对职业生涯的实践培训,侧重培养应用能力。行业是此类大学设计课程、开展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合作伙伴,一方面行业和企业提出教育需求,参与课程开发;另一方面又与大学积极配合,开展基于行业的教学活动。

尽管上述两种课程模式服务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各具特色,但也可以归纳出它们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第一,不同程度地突破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根据工作要求来设计课程;第二,非常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面向工作的应用能力;第三,行业、企业和大学紧密联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我国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模式。高林、鲍洁(2006年)提出了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模式(NCM)的总体框架,该框架提出课程模式应以“学科”和“应用”为两个基本点,既要注意打好学科基础,又要强调应用能力培养。该模式将应用性本科高等教育的课程模式分为三个课程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应用能力平台、基本素质平台,每个课程平台都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平台的课程贯穿于本科4年,从第1学年到第4学年,学科基础平台和基本素质平台的课程逐年减少,应用能力平台的课程逐年增加。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普遍采用上述模式进行课程的设置,其中包括工商管理本科专业。

三、NCM课程模式框架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模式(NCM)的总体框架分析研究,该模式在构建应用性本科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对应职业岗位的课程设计。NCM课程模式框架仍然保留着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思路,围绕某一专业的原有课程先后次序的需要设计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不能针对职业岗位开发应用性课程,难以达到应用性本科教育培养为一线工作服务的应用性人才目标。

(二)实践教学缺乏立足点。应用性本科教育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面向工作的应用能力。然而,NCM课程模式框架的设计主要解决了课程整体的模式,还无法针对不同行业岗位需求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使实践教学缺乏立足点。

以上两点问题导致NCM课程模式仍然是一种概念框架,缺乏对应用型本科课程定位和设计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提出的基于价值链的课程定位模式将在NCM课程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创新课程定位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四、基于价值链的课程定位模式

(一)价值链的内涵。价值链是指从原材料加工到产成品到达最终用户手中,所有增加价值的步骤组成的一系列活动。价值链管理是管理关于在价值链上流动的产品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和信息的全部过程。将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有机地整合起来,做好计划、协调、监督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形成相互关联的整体,使企业的供、产、销形成一条珍珠般的“链”――价值链。同时,价值链管理不仅体现在流进组织的资源,而且还包括流出组织的产品和服务,其带有效益导向的,目标是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

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有不同的价值链,一个企业的价值链是由一组业务流程构成的,不管何种业务流程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系统地设计业务流程已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利器。价值链的模型,如图1。(图1)

在企业的价值链中,有些业务流程是特别重要的,决定着使企业具有独特性或竞争力的因素,可以称之为“主要业务流程”,如市场营销、生产业务、售后服务等。其他业务流程是对经营提供基本支持所需要的,它们使经营运作起来,称之为“支持业务流程”,如人力资源管理、现金管理等。

(二)基于价值链的课程定位探讨。专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应紧紧围绕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如何才能差异化地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人才需求决定于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由于价值链管理从企业实际运营与管理的角度将企业活动分解为支持业务流程、主要业务流程和综合业务流程三类价值链活动。因此,我们可以首先将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按照企业价值链三个层次的流程对课程进行分类;其次由于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价值链的构成上存在差异,这将为我们根据其价值链的差异性进行专业的特色定位提供了依据。

基于价值链的思想,本文提出以下课程定位与思路。(图2)

1、依据价值链层次对课程进行分类。依据应用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企业一线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定位,其核心课程应在充分调研企业核心业务的基础上,依据主要业务流程进行设计。而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课程作为专业的基础课程;将战略规划、企业文化等课程作为可选课程。通过以上的课程分类将使专业核心课程向企业一线岗位倾斜,区别于MBA的综合型课程;同时,针对核心课程开发后续实践教学课程更能针对不同企业一线需求,充分体现专业的应用性特征。

2、依据主要业务流程差异进行专业特色定位。工商管理专业定位取决于核心课程的设置。第一层次,可以针对研究不同产业、行业及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主要业务流程的差异,为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定位寻找可能的方向。例如,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主要业务流程的差异,都可以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特色的依据;第二层次,核心课程的特色可以围绕主要业务流程中的某一关键职业岗位进一步进行细分,针对职业岗位的应用开发应用性课程,达到应用性本科教育培养为一线工作服务的应用性人才目标。

以上基于价值链的思想,提出了若干课程定位与思路,将有助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雷同现象,使培养目标体现现实企业的岗位需求。同时,也针对NCM课程模式框架存在的问题,针对职业岗位的应用开发应用性课程,使实践教学达到应用性本科教育培养为一线工作服务的应用性人才目标。

(作者单位:西安欧亚学院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林等.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工商管理专业导论范文第4篇

我的抽签号是8号,申报的职称是教授。我今天进行说课的课程是Fundamentals of business 《工商导论》,以下我将从课程定位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与时间分配,教学程序,考核评价,教学反思八个方面进行说课,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1. 首先,课程定位与目标

  《工商导论》是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方向)专业选修课。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既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又具有商务领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工商导论》是一门全英文授课的商务类课程,在学生从语言学习过渡到商务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商务交际英语》,后续课程为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方向的专业选修课课程群。

该课程开设在第5学期,教学对象是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方向)三年级学生。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基础阶段进行了大量的语言技能训练,在通用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达到了中级以上水平,到高年级阶段,将接受商务知识的学习。《工商导论》作为商务知识概论课程,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和课程在整个培养方案中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便非常明确了。按照语言与商务知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工商导论》以英语为授课语言,全面、系统、概要地介绍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工商企业运作各方面的知识。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也主要围绕语言和商务知识两个方面展开,同时在教学环节中融入能力培养。具体要求是:在语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商务领域的专业术语表达,理解并能够用英语口头和书面探讨商务领域相关问题;对商务知识的教学要求是了解工商企业运作各方面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但不要求深入钻研;在能力方面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在实际商务环境中运用商务英语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该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对外经贸大学陈准明教授主编的《工商导论》第二版。该教材是商务英语专业规划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是“以英语为载体,学习商务知识”。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了语言和商务知识两个方面。用英语讲授工商企业从设立到经营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涵盖了企业设立、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融资等五个方面,共16个单元。该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商务英语和商务领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教学难点是个别商务知识的理解,如财务报表的制作,证券市场运作以及国际贸易流程等等。这些知识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Learning by doing做中学”,即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所学内容。具体教学中使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A. 情景教学法。本课程的内容设计非常适合情景教学。从第一章“设立企业”开始,学生被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设立一个自己的虚拟企业,确定企业注册登记类型、企业名称、经营范围、资本来源等等。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行业,并制定商业计划。之后每学一章,学生都要围绕自己设立的虚拟企业补充新的商业计划内容,如学完第二章市场营销,学生要为自己的企业制定整体的营销计划;学完第三章产品与定价,学生要为自己公司选择合适的经营产品或服务,并为产品或服务选择定价策略,计算盈亏平衡点。通过模拟情景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必须在充分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及其英文表达的前提下才能使用英语进行讨论并制定计划。这样的方法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B. 案例教学法:每一章都会为学生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英语语言进行分析。如第八章会计,我为学生提供了某企业的简化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让学生运用本章所学内容进行解读,对该企业运行的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进行案例分析的前提同样是要充分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和英语表达,同时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 混合式教学法:本课程的教学采用了“移动端学习+课堂教学+实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我会下载国外优秀动画教学视频,课前通过人人讲直播平台推送给学生,并指导学生课前阅读课本相关章节,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基本了解。课堂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答疑,讨论;课后布置实践任务,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指定任务。通过混合式教学法,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上主动思考,课后实践操作,这样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都得到提升。

其他用到的教学方法还有以项目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法以及协作学习法等等,不一一详细叙述。

4. 教学步骤

下面我就以《工商导论》第三章 产品与定价(Product and pricing)为例,介绍一下具体的教学流程。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分类、新产品开发,产品生命周期,定价目标、定价策略,盈亏分析六个部分。

课前准备阶段,按照课程教学大纲,需要准备课程相关的英文微课视频、案例和课堂教学课件。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课后实践三项内容。

A. 首先是课前自主学习:课程讲授之前,要求学生对本章节进行阅读,扫清词汇障碍,把握主要内容。同时,通过人人讲直播平台向学生推送由美国4MBA制作的两个英文动画视频<产品生命周期>和《定价策略》,视频内容生动有趣,讲解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基本掌握相关商务知识及其主要英文表达。

 

B. 课堂教学:本章计划2课时完成,其中包含课堂提问、讲授、答疑、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五个环节。首先是对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测,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再现,用时10分钟。之后同样用思维导图对本章内容结构进行整体梳理,同时讲授重点难点问题,本章讲解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产品生命周期和盈亏平衡分析,讲授用时40分钟。答疑用时5分钟。之后是案例分析,本章选用的案例是《沃尔玛的折价销售策略》要求学生分析沃尔玛采用了什么样的的定价策略及其优劣性。学生先进行同桌讨论,之后在班级内汇报。用时20分钟。最后是小组项目,同样围绕学生建立的虚拟企业展开小组讨论。学生对自己的模拟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进行产品生命周期分析,选用某个定价策略进行定价,之后进行盈亏分析。用时25分钟。

 

C. 课后实践是根据课堂讨论结果,确定虚拟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并为其定价,做盈亏平衡分析,将这些内容补充进商业计划。

整个课程教学流程中包含了混合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协作等教学方法与手段。

 

5. 考核评价

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语言、知识和技能均纳入评价范围。小组项目展示和商业计划制定是平时成绩的主要组成部分,期末考试既包含对商务知识与语言这些识记内容的测试,同时也通过案例分析测试学生对知识和语言的运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6. 教学反思

  教学之后进行总结和反思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因此在每章教学结束后,都会撰写反思日志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反思与总结,并思考进一步的改进。本课程的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学生对商务英语和商务领域相关知识的兴趣浓厚,并乐于进行积极思考与探讨。从这些学生作业中就可以反映出来。

工商管理专业导论范文第5篇

作者根据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商务英语课程选用了陈淮民等编著的《工商导论》为主要课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借鉴CLIL(ContentandLanguageIntegratedLearning,语言与内容的融会式学习)教学模式,在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后,以案例模拟为基础,通过实践,增强学生在商务环境中的英语交流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使其成为符合现实企业需求的人才。

二、教学理论

所谓CLIL,它是基于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和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理论而提出的,是“一种专门集中某一专业学科的语言教学途径”(严明,2008)。这种教学模式目标在于在其他学科教育的同时,既把语言看做一种教学媒介,又当作是教学过程的目标。CLIL教学模式深受国外大学外语界的重视,近1800多所大学采用类似的教学模式,并证明用外语教授非语言类的专业课程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具体的CLIL教学中,作者根据Colye提出的4Cs教学框架设置了课程。4Cs包括内容(Content)、交际(Communication)、认知(Cogni-tion)和文化(Culture)。通过对专业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参与认知过程、交际语境中的互动,增强语言交流能力与技巧及跨文化意识。本文通过马斯洛需求理论,产品生命周期,波士顿矩阵来创建我们自己的4Cs教学框架(图1)。本文之所以选择这三大模块作为例子来说明这种教学方法,是因为这三大模块是我们学工商管理中最基础的专业知识,而且是在现实商务分析中常用到的理论。作者了解到,虽然学生曾在商务课程中初步接触过这几个模块,但是没有系统学习过,出现了见树不见林的现象。而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整个理论有系统性的认识。另外,在学习这三大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语言知识。

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例来说明这种4Cs教学框架。我们在介绍人类五大需求层次时,通过分析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需求了解其动机,可以提高学生对人的认识及分析能力;在语言交际能力方面,除了掌握一些相关的专业词汇外,还可以结合英语中的比较级与最高级对最低层次需求到最高层次需求进行描述;最后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升对不同国家的商界人士及其文化的了解。通过从工商管理这个角度进行的CLIL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为具有不同语言水平的商务英语的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去应用专业知识表达他们自己。报告表明,CLIL教学模式会使学生的自我期望随着所遇到的挑战的增加而增加,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练习,加强对这些语言知识点的掌握。针对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加强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流利性。在教师讲解专业知识后,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使用相应的语言知识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准备演讲。在准备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建议在最后的演讲过程中,随机挑选学生去模拟公司的报告形式,要求他们使用正式的语言,流利清晰的发音去表达自己,教师与其他同学予以点评。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都会感觉到一种紧张感与参与感,而且加强了团体合作能力,同时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案例分析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阶段的英语演讲使其语言能力得以提高,专业知识得以巩固。

三、教学方法

如何将工商管理知识运用到商务英语的教学中呢?下面我们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产品生命周期,波士顿矩阵为例来说明这种教学方法。

1.马斯洛需求理论(Maslow'shierarchyofneeds):

第一阶段:介绍马斯洛需求理论。第一阶段,教师首先要用英文介绍马斯洛需求理论,如遇到较难的专业术语,需结合中文进行讲解。马斯洛认为人类潜藏着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别为: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安全需求(Safety),社交需求(Love/belonging),尊重需求(Esteem),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需求,比如,生理需求,包括食物(food),水(water),睡觉(sleep)等;安全需求,包括稳定(stability),工作安全(jobsecurity),对未来的可预见性(predictability)等;社会需求,包括归属感(needstobelong),社会接受(socialacceptance)等;尊重需求,包括自尊(selfesteem),他人尊重(respectbyothers),认可(recognition)等;自我实现,通过发挥自身独特潜能实现自我满足(toliveuptoouruniquepotentialitiestorealizeself-fufilment)。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学生可以通过本阶段的学习掌握到理论的基本内容与一些相关的专业术语。

第二阶段:以小组形式分析案例。在第二阶段中,结合名人案例,比如松下辛之助,马云等学生熟悉的成功人士的简介,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通过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人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寻找出他们特定时期的需求。他们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他们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最低层次向最高层次转化,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案例使用英文资料,需要简洁明了,将名人生平分为几个时期,这样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案例结合起来。在本阶段,学生将学会从深层次分析人的需求与其导致的行为,同时,在讨论过程中,他们将复习到上一阶段学到的术语。另外,更重要的是,本阶段的结果是,学生将会用英文对一个名人的几个重要的人生阶段进行分析,会练习到过去时态及描述能力。

第三阶段:演讲。在小组讨论结束后,随机挑选不同小组的个别同学上台演讲。本阶段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及其当众演讲水平。

2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lifecycle):

第一阶段:介绍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如图2所示,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导入期(introduction),成长期(Growth),成熟期(maturity)与衰退期(decline)。教师需要讲解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使用几个动词tointroduce,togrow,toma-ture,todeline形容产品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同时,可以让学生练习主动句(如weintroducedanewproduct)与被动句(如Anewproductwasintroduced)。

第二阶段:以小组形式分析案例。教师给出几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图,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对图表进行口头描述后,独自完成写作部分。这一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折线图趋势的描述能力,而这一题型无论是在雅思考试还是BEC考试中都是常见题型。语言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使用第一阶段中的几个基本词汇进行描述。功底较强的学生可以加入一些多样化描述,比如,torise,toincreasesignificantly,tofall,todropdramatically,todecreaseslowly,toleadto,toresultin,tocause等。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还可以加入两种产品的比较,这样学生可以练习到更多的句型,例如,比较的几种不同的表达方法comparedto,comparing,incomparisonwith。

第三阶段演讲。在学生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后,教师随机挑选几个学生上台脱稿演讲。此阶段可以巩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对英语知识点的应用。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交流方式互相学习一些比较好的表达方式。

3波士顿矩阵(BCGmatrix):

第一阶段:介绍波士顿矩阵。波士顿矩阵是一个通过分析产品市场占有率及市场增长率以确定公司的产品结构及资源配置的理论工具。矩阵分为四个象限(如图4):明星(star),现金牛(cashcow),问号(questionmark),瘦狗(dog)。教师需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各象限的特征,例如,某种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与较高的市场增长率,这种产品属于哪个象限?答案为明星。(Whatkindofproductsgeneratehighmarketsharewithhighmarketgrowth?TheanswerisStar)。并且根据这些产品的分类,为公司提出相应的合理的战略建议:发展策略(growthstrategy),稳定策略(stabilitystrategy)或撤退策略(renewalstrategy)。例如,这种产品如果属于明星产品,那么就适合采用发展策略,需要注入大量资金与技术支持进行培养,以保持公司今后的竞争优势。最后还可以预测一下这种产品的发展趋势,例如,如果明星产品得以较好的培养,非常有可能发展成为今后的现金牛,可以不断地为公司创造利润,但如果条件不足以使其发展,非常有可能变成瘦狗产品。在本阶段,学生可以学习到基本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术语,可以通过简单的互动问答,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二阶段:以小组形式分析案例。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比如宝洁公司(P&G)旗下的一系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市场增长率,让学生对其进行分类,并根据所学知识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战略性预测及建议。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练习一些特定句型,产品分类时会使用到我认为这类产品属于……因为……(Ithink/inmyopinion,thisproductbelongsto/is,…because/since/as…);根据分类提供建议时可以用到Isuggestthat,Iproposethat…预测时可以用到if从句,比如,ifP&Ginvestsenoughmoneyintothisproduct,itmightbecomeacashcowbecauseIbelievethatitsmarketgrowthcouldincreasewithenoughinvestment.或者也可以用到一些表示预测猜测的词汇,如belikelyto,possible,maybe等进行练习。

第三阶段:演讲。本阶段演讲可以作为对上一阶段小组讨论的总结,要求学生快速组织语言,能够清晰阐述个人观点,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