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背景
甘肃玉门油田第二中学由九年一贯制学校划转为一所完全初中,教师在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已经处于职业倦怠状态。油田下山后学校交予地方政府管理,教师们又面临着体制的归属和福利待遇的下降等问题,使得教师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直线下降,教师的身心各方面受到了负面影响,教学质量长年得不到突破,学校呈现出负重不前的局面,发展进入瓶颈。
抱着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和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态度,学校领导想尽一切办法,借着学校成立完全初中改制发展的东风,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走上正轨,成立了阳光心理师生导航中心,包括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发泄放松室,兼具档案室、培训室、沙盘游戏室等六个功能区,配备了一名专职心理教师、九名兼职心理教师。扎实高效的教师团队分别于2006年完成了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2010年完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的设计与实施”等两项课题。不断的摸索实践使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激发了教师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学校的管理思路和教学目标逐渐明确,教学质量稳步回升。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一)层级式培训辐射全校
1.培训骨干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起步时类似于全国的普遍情况,是个别教师因为兴趣自发的行动。这一自发行动立即引起了学校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学校开始大力扶持这一新生事物,不断派出骨干教师到外省市参加专题的学习培训,争取最优惠的政策鼓励教师们参加国家级的心理咨询师考试,每周规定专门的时间让教师们参加心理小组的学习。骨干教师的示范效应激发了广大教师发展自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的热情,两年多的时间里,学校已经有11名教师拿到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为学校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师资保证。
2.开展教师心理培训,优化教师心理品质
伴随着高强度的课时量、堆积如山的作业、学生的突发事件、家长的不理解、上级领导的检查、课题科研活动、公开课以及不良人际关系、不当竞争、社会地位、舆论评价等弥漫性的负面影响,部分教师长期生活在烦躁、焦虑、强迫性思维中,精神极度紧张,造成了教学困难、家庭矛盾、情感匮乏、师生关系紧张等一系列的困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根据我校教师的心理状况,对全体教师开展“谁动了我的奶酪――教师工作压力的心理调控”“走近沙游、走进沙游”等培训讲座,帮助教师认识职业现实,澄清错误观念,将“自为的生活”发展到“自觉的生活”。
根据为学生做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试结果的统计评估,结合本年级学生日常学习习惯、行为表现等问题,组织年级全体教师召开学生心理问题会诊活动。心理教师反馈学生的学习焦虑、社交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方面的测量结果,帮助年级组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健康状况,在教育的过程中及时地针对学生的情况加以辅导和帮助,使所有科任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班主任对该班的管理目标和纪律要求,提高各班的班风学风建设水平。
为了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利用每月的班主任例会,对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战术”“教育的新武器――教育诊疗”“魅力班会课是怎样炼成的”“学生心理发展路线图”等专题培训讲座,开阔了班主任的教育视野,使他们掌握了更多、更加积极的管理方法。
3.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心理讲座
七年级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会对初中生活产生一定的适应不良。如果能及时调整心态、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就会大大缩短适应不良的时间;如果长时间都处在适应阶段的话,就会无法融入初中生活,造成学习下降、心情焦躁、无所事事的后果。学校针对初一新生开展初中入学适应指导、青春期的情绪调控心理指导。对八年级开展思维导图在学习中的应用、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等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九年级学生因为面临中考,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学习焦虑和压力,学校开展了智慧备战中考、中考前的放松训练,有效解除考前焦虑。
4.家长学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
经调查,我校有32%的学生是单亲家庭,还有未经统计的隔代抚养、空巢家庭等现象,家庭教育明显跟不上学生发展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我校从2006年开始举办家长学校,在十二期的家长学校培训中,以年级为单位,紧扣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本年级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给家长提建议,教方法。每个年级的讲座都竭力做到切中学生要害,直面家长需要,与家长零距离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用真诚的心换取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培训效果从学生日益转变的精神风貌中得以显现。
(二)校本教材引领发展之路
为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校发展夯实心理基础,心理教师广积粮、深挖洞、高筑墙,汇集各方智慧,汇编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涵盖教师心理健康讲座、一至九年级学生的成长路线图、学生逆反心理的归因分析及解决办法、教师工作压力的心理影响及其调控等。《班主任培训校本教材》包括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应对特别学生的妙招、班级情境中的师生心灵沟通、班级管理动态曲线、优秀是教出来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的课堂管理、魅力班会课是怎样炼成的、班主任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生心理健康培训校本教材》包含巧妙化解人际危机、学习策略指导、责任与角色同在、告别考试焦虑、多元智能、思维导图等内容。《家长学校校本教材》包括了一到九年级不同年龄特点孩子出现的主要问题的解决策略,指导家长科学智慧地进行家庭教育。
(三)科研探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
1.课题研究提升专业水平
伴随玉门油田的改制,职工的买断退养,油田教育的变革重组,我校后进生相对集中,学生心理问题突显。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因地制宜,从2006年到2011年时间内,先后完成了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研究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和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随着课题的完成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敢于挑战自我的创新精神,教学水平提升,专业发展呈现上升势头。
2.利用心理测评软件了解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校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心理档案管理系统,为七、八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发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学生占有相当部分的比率。心理教师将同一年级学生的测评结果进行归类比较分析,形成测试结果统计图和测试结果分析说明,把每一个班的主要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整改策略;将测评中出现心理预警的学生逐一挑选出来,将各个方面的心理问题分析反馈给班主任,并提出应对方法,帮助孩子逐渐摆脱心理困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3.年级学生问题会诊提升管理水平
结合全体学生“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试结果,召开了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学生心理问题会诊活动,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其原因,用测评结果指导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拉网式教育全面渗透心理健康工作
1.聘任心理辅导员挂靠年级组
积极鼓励全校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学习取证的同时,聘任已取得心理咨询师证的教师为心理辅导员,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年级的优势及专长,每人挂靠一个年级,深入本年级了解学生和教师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工作压力及情绪困惑,及时就地解决问题及矛盾,避免更大的隐患发生。发挥科任教师的优势,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菜单式心理讲座面向各个年级、班级
利用教师们的兴趣特点和学科专长,让他们分别担任了“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训练”“如何应对粗心”“人际关系之同伴交往”“树立自信 接纳自我”“幸福生活 快乐学习”“生命教育”“人际关系之亲子问题”等专题的讲座。鼓励他们在学习实践中总结经验,著书立说成为专家型人才。各年级组长、班主任可以根据本年级或者本班的实际情况,利用班会课或者课外活动时间有针对性地邀请心理辅导员做讲座培训。
3.个体咨询促进个性发展
学校每天下午两节课后对学生开放心理咨询室,学生预约后在这里接受个体心理咨询,宣泄情绪压力。教师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探寻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自己领悟;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通过学习与训练来建立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行为障碍,促进求助者的自我愈合与成长。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助人自助”。
4.心理沙龙促进教师个性发展
学校每隔一周开展一次心理沙龙活动成为教师们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分享心得的重要阵地,大家在心理沙龙活动中学习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观赏心理电影,感受电影带来的心理震撼,交流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及帮扶策略,在沙盘游戏中进行个人心理探索,获得人生的感悟和个性的发展。
5.心理社团开展同学间的互助活动
学校成立学生心理社团,每个班聘任两名热爱生活、热爱班级、独立自强、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心胸宽广、关心同学,有较强的助人意愿、有奉献精神、有较强的保密意识的志愿者参加心理社团的活动。学生心理社团组织在同学之间开展健康有益的同学互助活动,帮助同学正确处理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三、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培植了新的教师团队
我校从骨干教师培养入手,落实专人,鼓励在校教师积极参加心理方面的专业学习,给予最优惠的政策支持和物质奖励,激发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中来。利用“请进来、走出去”以及班主任例会和各项活动,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技巧的培训。关注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开放心理咨询室,为大家免费提供咖啡、茶、糖果等,教师们可以在这里上网、备课、阅读、听音乐、做沙盘、按摩放松、拳击发泄等。目前,我校已基本形成由校领导亲自领导,以心理咨询师为第一梯队,班主任为第二梯队,全体教师为第三梯队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渗透式地优化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直接影响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心理健康教育孕育新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一、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解释为“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范畴。各类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学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怎样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进学生“身心两健”,是体育工作者面对的一项新课题。很多时候,由于教学内容、方法的改变、学生完成动作的失败、师生交往或学生交往的冲突等原因,课堂集体气氛会发生起伏变化,从而对每个成员的情绪产生振动和感染,使学生的心理活动随课堂气氛的改变而变化。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优化可以发挥愉悦和调节的作用,使集体的情绪处于适度的亢奋状态,每个学生在认知上相近,情绪上相融,心理上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教与练的情绪高涨,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之下,认知操作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提高,学练效果得到增强。
二、优化体育教学情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互帮合作快乐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着重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学习的习惯。要互相帮助、探讨学习,使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2.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精神。
教学中运用游戏,能够使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奋勇拼搏,如集体跳长绳、接力跑游戏等集体游戏活动。通过对游戏规则的了解和参与游戏活动,我们培养学生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夺取胜利的精神品质,同时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3.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心。
体育活动中以小团体为主的练习活动,可以缩短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相互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在活动中,教师应经常注意学生的活动,关心学生的情绪状态,如可以拍拍学生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
三、课堂教法灵活,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1.理论学习法。
体育理论课一直是学校的薄弱环节,学校的体育教学应该给予重视。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方式讲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其中身体健康是其他两个方面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能使生理健康产生更大的价值。
2.激励表扬法。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快乐,这对于具有强迫症和抑郁症的学生能够起到较好的缓解与调节作用。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适当,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要充分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期望目标,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或让学生自己选择,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以发挥,在各自擅长的项目中找到运动的乐趣、展示才能。
3.交流法。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当学生有了逆反心理时,教师要主动与之沟通,进行疏导。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不良心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及身体素质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因材施教,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4.诱导法。
心理研究表明,当能力适应任务的挑战时,学生就会产生愉快的感情。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利用任务进行诱导,循序渐进,使学生懂得只要主观努力,方法得当,就能发挥潜能,扬长避短,逐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5.感染法。
对于某些技术动作,尽管教师做了技术示范,可是有的学生不相信自己也能完成。这时候,教师除启发、鼓励学生的信心外,还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同学带头练习,当他们成功完成这些技术动作时,能很快地消除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顾虑,增强自信心,正确看待合理的运动负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体育教学中的影响因素有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持续的时间和运动频率。从运动类型来说,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的有:令人愉快的运动、有氧运动、回避人际竞争的运动,可以自定步调的运动;从运动强度来讲,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强度能够改善情绪状态和焦虑、抑郁、紧张和疲劳。相反,大强度的运动可能增加紧张、疲劳;从运动持续时间来看,研究认为每次不少于20―30分钟。
6.自我暗示法。
教师向学生传授有关的运动心理学知识,并结合练习进行心理训练,培养学生在某种情况下信心不足时,积极有效地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的能力,从而逐步消除不良情绪,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总之,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学的知识创新可以提高我国的整体知识能力,激发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只要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来调整学生的心理,学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活动能让学生乐于同他人交往,融于集体中,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做到人际关系和谐。体育能使学生情绪稳定,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个性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祝蓓里.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在全面贯彻落实新《纲要》的今天,我们应积极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提供机会,选择恰当的教育手段,使孩子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能力和发展。因此,环境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有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首先,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是教师了解幼儿的主要途径。
教师只有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才能通过创设和改变环境来支持引导幼儿的活动。如介绍春天的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说春天”、“找春天”、“看春天”等一系列活动,从而使幼儿从预期想象到切身体验,进行简单的经验获取过程。
其次,环境的创设也是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和深入的有效保证。
例如:在我带领大班幼儿开展“奇妙的动物世界”课程探究活动时,发动家长帮助幼儿丰富各种与“动物”有关的知识,与幼儿搜集各种与“动物”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和玩具实物投放到活动室的“乐乐动物园”区角中。结合开展的“动物世界真奇妙”的探究活动,我们还专门开辟了一块墙面园地,老师和幼儿共同用简单的标记图片绘制了课程网络生成树的图例。同时让幼儿把自己制作的粘贴画、手工作品等粘贴在美工作品展示区,既丰富了墙饰的内容又让幼儿体验了自己动手的快乐,真正实现了环境与主题、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因此,环境创设在此又起到了体现主题活动的各个方面内容与呈现一系列活动形象的作用。
第三,环境还为幼儿的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
幼儿的学习活动及获得的经验会引发幼儿间的模仿及探究活动,从而促进了幼儿间的互动合作,使教育活动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四,环境对促进家园互动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家园合作的前提是家长对幼儿园的了解,幼儿园的活动预报栏、家园连心桥及幼儿作品秀园地是家长了解幼儿园及幼儿的重要途径,它反映的是家长平时看不到的孩子的学习成果、学习过程及教师的教育工作过程。
我认为创设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主要应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园内硬环境的氛围营造
幼儿园要努力形成自己的保教特色,使教师的工作能充分体现幼教工作的社会价值,在增强教师工作责任感的同时体验工作的成就感。这就需要全方位去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要求教师依本班幼儿的特点创设适合班级特色的活动环境,结合开展的五大领域的各种教育活动及场地、教玩具,为幼儿营造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再结合良好的园内人际关系(主要是指园内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间的人际关系)和教师的言传身教,同时配合家园联系活动的及时有效开展,树立起良好的园风、教风、班风。
良好的行为风气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努力形成的结果。和谐环境的营造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情绪和幼儿的学习情绪。作为管理者的园领导应相信尊重每一位教师,不在管理中掺杂任何个人情感地引导她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合作中竞争。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善待每一位幼儿,在活动中要做幼儿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组织开展幼儿喜闻乐见的多样化的教育交流活动来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兴趣,和幼儿一起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尝试失败的酸楚,及时把握每位幼儿的闪光点和缺失点,并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择机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共同为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和谐健康的活动和生活环境。
二、园内软环境的创设
一、强化政府责任,建立幼儿园保障管理机制
1. 各级政府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幼儿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幼儿教育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地方政府肩负着推进本区域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责任,要切实履行发展学前教育方面的主导职责。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2. 建立经费投入机制,为幼儿园发展提供基本条件。为贯彻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地方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建立起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工程,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在城乡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幼儿园,逐步形成“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
3. 政府要协调各个部门,保障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合理核定公办教师编制,科学设置岗位,并配足配齐。针对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师资短缺的问题,通过培训转岗教师、面向社会招聘、委托培养等形式,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师数量不足问题。同时,严格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二、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责任,制定长远规划
1.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履行主管幼儿教育的职责,具体拟定规划和政策。如,建立幼儿园的登记注册制度,保证依法办园;建立园长、教师的考核和资格评审制度;建立视导和评估检测制度,要把幼儿园建设、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保教质量、安全管理等重点工作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规范幼儿园的办学,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2. 业务部门加强业务指导,严格培训制度。作为各级教研培训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预下,要加大对幼儿园的教研和培训的力度,完善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模式,充分利用省、市、县三级培训网络,提高培训质量,满足幼儿园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三、强化幼儿园责任,加强自身建设
1. 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幼儿园要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性差异,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密切幼儿园与家庭的保教合作。
一、优化育人环境,做到润物无声
浓郁的德育文化氛围,为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创造条件。为此,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悬挂在教学楼上,把《守则》内容制成版面张贴在每班教室的墙壁上,使全体师生熟记成诵,铭记在心。为了形象、直观地展示德育教育的内容,学校打造了德育长廊,详细记录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足迹,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浸润心灵,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探索学科育人,促进有机统一
学校德育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开展专题进行探索研究,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这学期,学校组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从学科育人的教学现状、价值提炼、改进措施、案例聚集等方面,深入研究小学各门学科的育人价值,引导广大教师将学科教学回归本原。一方面,学校把教师研究成果分类发表在学校的刊物《旭章》《旭韵》上,打破学科界限开展典型案例评比;另一方面,学校举办“德润课堂”――班主任论坛暨先进班主任德育活动交流会,引领全体教师通过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促进知识和价值的有机统一、学科内容和科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同时,以研究为先导,探索具体、可操作、可推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范例。为推进学校学科德育全方位开展和渗透,聚焦学科德育中的难点和瓶颈,学校立项6个学科德育课题,如省级课题《学校道德与法制相结合八德素质教育模式》、市级课题《学科育人与学生习惯培养的实践探索》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集聚各方智慧,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三、设立育人目标,打造班级名片
如何让《守则》内容落实在学生的自觉行动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学校打破传统班级管理模式,设立育人目标,制作班级名片。“向日葵中队”、“文明中队”、 “绿荷中队”……这些极具个性的名称让人耳目一新。绿色底版设计,代表着学校对莘莘学子寄予的殷切希望。“自信 快乐 勤奋 独立”、“团结 守纪 勤学 奋进”……催人振奋;“书香流溢”、“静能生慧 海纳百川”……班级目标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向日葵一样灿烂,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班主任寄语”表达了园丁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各具风采的“班级小明星”展示了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建设学子风貌。
四、开展认星争优,促进全面发展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知”是前提,是基础。如何引导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这就要求将《守则》细化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具体要求,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行动。新《守则》一推出,班主任组织学生朗读、背诵,用浅显易懂的话语帮助孩子理解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守则》为镜子,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每班的“认星争优 争做美德少年”评比栏是以《守则》为标尺,分别设立“勤学好问之星”、“诚实守信之星”、“孝亲尊师之星”共九颗星,及时记录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足迹。星级分班级星和校级星。班级推选出的明星,参加校级期末集中表彰。这样较好地激励同学们奋发努力,人人争做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五、参与活动体验,落实教育融合
着力落实,才能有效融合。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在狠抓常规工作的同时,将《守则》内容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中,引导学生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