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计数法的概念

科学计数法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计数法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计数法的概念

科学计数法的概念范文第1篇

一、重视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师生关系就是一个教与学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一味地强调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权威性,却忽视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能扮演乖乖听话的学习者角色。教师教什么、怎么教都由教师自己说了算,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发言权。在这种严肃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很少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遇到问题时大多会选择沉默。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就会大大降低,且这种沉闷的课堂氛围也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活跃性的提升,就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更加轻松地探讨交流,通过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在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下,课堂氛围相较于以前也会更加活跃,从而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

二、重视课前导语的趣味性

导语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导语对于一节课来说就相当于一首乐曲的前奏,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引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新知识的讲授做铺垫等一系列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堂上一定要重视课前导语的趣味性,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的导语,使得学生在上课的一开始,注意力就被有趣的导语吸引住。这样,有了兴趣作为基础,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会更加高效地进行。概率问题是高中阶段一个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很多学生一遇到概率就会犯糊涂,从而使得他们丧失了学习概率的兴趣。为此,在上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就特别选用了带有一定趣味性,且能够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变得较为直观化的方式来作为导入语:同学们,我们都听过“三个臭皮匠,赛个诸葛亮”,那么是不是真的如此呢?现在我们就来用概率的知识给大家分析一下。现在有一个问题,诸葛亮能够独立解决的概率是0.8,而三个臭皮匠能够独立解决的概率则分别为0.4、0.45、0.5。现在,我们就来思考一下,在这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个人能够解出这个答案的概率跟诸葛亮0.8的概率比较一下谁比较大呢?通过这个有趣的导入语,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激发了出来,他们纷纷饶有兴趣地开始探讨到底三个臭皮匠能不能赛过诸葛亮。就这样,在热烈的探讨之下开始进入了今天的学习。

三、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是形成兴趣的有效动力,很多时候,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有效的问题瞬间就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通过问题的好奇与思考产生对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通过问题的引导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就让学生观察一下自己所处的教室,看一看教室这样一个长方体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时候,大部分的学生很自然地首先把一些相交和平行的直线找了出来。接着,班级中有几个学生发现,在教室中,有些直线之间既不是相交又不是平行的关系,这样的直线是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就会自然地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之中。“异面直线”的概念就这样呼之欲出了。而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之下,会对异面直线的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

近年来,随着教育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工具越来越频繁地出现着各个学科的课堂上。与传统的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工具更具直观化、动态化的特点,因此,它能够完成很多传统教学工具所无法完成的事情,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科,尤其是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很多数学概念、规律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要求会更高,而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够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形象直观的优势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会大大增强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空间几何的结构等知识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清楚地从不同角度向学生展示空间几何的内部结构,在学习椭圆、双曲线等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动态地展示点的轨迹所形成的各种图形等。这种多媒体工具的引入不仅可以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同时,这种视觉刺激更加显著的教学工具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如今新课程改革思想的影响之下,我们要时刻把兴趣的培养作为有效开展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之下,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的就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一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有效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志鸿.浅谈高中数学兴趣培养的基本方法[J].新课程学习(中),2011,(11).

科学计数法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案例;目标样题;教学目标;重难点

随着“三分教育”在我们开县的广泛传播和应用,以及“课改兴校”口号的提出,同时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要求,鼓励并提倡教师作为研究者,开展校本教研。我校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的活动主题将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下面我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在上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这节课时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复习科学计数法;第二个环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数据,如:班级的学生数、自己的身高、体重等,以此引入新课;第三个环节:介绍近似数的精确度并完成教材第32页的引例;第四个环节:介绍有效数字的概念并补充出示了五道练习题且进行了逐一的分析和讲解;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含补充作业)。听完课后,我有许多疑惑,于是调查了该班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效果欠佳。事后我对本堂课进行了认真的解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二是目标样题缺乏典型性和概括性;三是讲解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不强。所以导致这节课重点不够突出、难点尚未突破。反思我们的教学,提出自己浅显的见解,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确立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用定量描述的教学目标管理课堂,指导教学,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心里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大部分学生达到目标;才能有效避免重复提问同一优秀生的现象。笔者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85%以上的学生理解并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以及近似数精确度的两种表示形式;②70%以上的学生掌握带有计数单位和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确定;③95%以上的学生会将一个较大的数按要求取近似值。

二、明确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近似数精确度的两种表示形式,即精确到哪一位、保留几个有效数字,要突出落实这一重点必须精挑细选目标样题;难点是带有计数单位和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确定以及怎样将一个较大的数据按要求取近似值,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交流使难点得以突破。

三、精选目标样题

根据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我认为例题不在多而在精。除了教科书第32页的例6之外,我认为只需再选择一道目标样题就足够了。

例: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4.8÷2.3(保留一位小数) 1.55÷3.9(保留两位小数) 14.6÷3.4(保留整数)

这道目标样题的设计不仅考虑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而且既有利于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近似数精确度的两种表示形式”,又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带有计数单位和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确定”。这道目标样题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有典型性,从而使课时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

四、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到生活中存在许许多多的近似数,不仅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还会确定一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所以我认为老师可以借助从课堂引入学生所列举的数据和教材中的例6,介绍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即一个近似数,从左起第一个非0的数开始,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就是该近似数的有效数字。然后出示例题中的(1),这基本上不需要老师讲解,学生就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待学生完成后老师适当地加以小结,这些近似数是小数或整数,其精确度的确定,应从精确到哪一位和有效数字的基本概念入手,在确定有效数字时,0不能多算也不能少算。以从左至右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为界,左边的0不算,右边的0都要算。接着出示例题中的(2),老师讲解带有计数单位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确定方法,即这些近似数都带有计数单位,其有效数字的确定与计数单位无关,在确定精确到哪一位时,若计数单位前面是整数,它就精确到计数单位;若计数单位前面是小数,则整数部分的个位与计数单位相同,再根据近似数的位数,从小数部分的十分位数起,数到哪个数位,就精确到哪一位。采用(2)中的方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即这些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近似数,其有效数字的确定只与乘号前边的部分有关,在确定精确到哪一位时,就只需要把10的几次方当计数单位来理解就可以了。接下来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老师再适当地出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加以练习。最后教师再出示几个较大的数,先让学生试着将这些大数按要求(精确到哪一位或保留几个有效数字)取近似值,此时教师得注意一点,如将1789这一个数精确到十位,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答案是1789≈1790,认为近似数1790精确到个位,有四个有效数字或近似数1790精确到十位,有四个有效数字等错误答案。这时老师就得引导学生回归到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中去,讲明后边的0是补位的,不表示它的精确度,因此不能算作它的有效数字。同时为了更好地减少这种错误的出现,还可以将例题中(3)的方法倒过来运用,把一个较大的数据按要求(精确到哪一位或保留几个有效数字)取近似值可以先将它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再按要求对乘号前面的部分取近似值。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介绍简便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商的循环小数的出现原因。

以上仅是我对这堂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供同仁参考。总之,“有效教学”是一个古老而又极具时代意义的话题,是值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潜心研究的课题。

科学计数法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古算具 图灵机 计算思维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211-01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结合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和特点,在人类高级抽象思维领域,尤其是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提出了“思维学”的理念。计算科学是一个与数学模型构建、定量分析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来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相关的研究领域,它不同于计算机科学(面向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研究),也异于传统科学方法—— 实验和理论。思维科学中形象思维学和逻辑思维学与计算科学联系尤为密切,站在思维科学和计算科学相结合的高度去认识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面向计算学科的思维。

1 “中国古算具”时期的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也不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而出现的,这一理念早已存在于我国古代的数学之中。中国的古算具如算筹和算盘等就是体现计算思维这一思想的典型实例。在中国古代,古算具用途仅限于数学计算。人们通过熟记相关口诀,然后以古算具为工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这个阶段的计算思维被称之为中国古代计算思维。我国古算具是我国先民们智慧的结晶。十进制计数制是我国古人在计算理论方面的重要发明之一。在世界数学史上,我国是最早使用十进位制的国家,早在商代时就已形成了完善的十进制记数系统。这种记数方法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筹算和珠算中“逢十进一”的十进位计数制,并在秦汉时期形成了完整的十进位计数制,这是计算领域的革命性创造和发明。马克思在其撰写的《数学手稿》中称十进位计数法为“最妙的发明之一”。唐朝末年出现的算盘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珠算口诀,在计算复杂问题和计算速度以及便携性上都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并一直沿用至今。吴文俊院士认为:“数学机械化思想来源于中国古算”。对筹算而言,珠算可以更加突出我国古代数学算法机械化特色。珠算充分利用汉语单字发音特点,将几个计算步骤概括为若干字一句的珠算口诀,计算时呼出口诀即可拨出计算结果,整个计算过程类似于计算机通过已编好的程序来执行计算的过程,所以吴文俊教授将算盘算筹称为“没有存储设备的简易计算机”。我们把中国古代计算思维认为是处于萌芽时期的计算思维,这个阶段的计算思维仅仅应用于解决数值计算问题,还未涉及到逻辑计算等其他计算问题,而且还未建立起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2 “图灵机”时期的计算思维

英国科学家艾伦·麦迪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是现代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奠基者。1936年,图灵发表了奠定电子计算机模型和理论的文章—— 《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提出了著名的理论计算机的抽象模型—— “图灵机”(Turing Machine)和图灵机理论。图灵机是一个逻辑计算机的通用模型,它可以通过编写有限的指令序列完成各种演算过程。通用图灵机正是现代数字计算机的理论原型。图灵证明,凡是图灵机能求解的计算问题便是可计算性问题,实际计算机才能解决;图灵机不能求解的计算问题便是不可计算的问题,即使是大型计算机也无法求解。这就是著名的“可计算性理论”。可计算性理论是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判定问题”是数理逻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判断是否存在一种有效可行算法能求解某一类问题中的任何具体问题的研究课题。现代解决不可判定问题的理论,来源于图灵对图灵机“停机问题”的不可判定性证明。1936年图灵证明,解决“停机问题”的通用算法是不存在的,即不存在一个通用图灵机可以判定任意给定的图灵机对任意输入是否会停机。此外,“判定问题”与“可计算性理论”之间关系密切:可计算的问题,一定可判定;可判定的问题未必可计算。图灵所描绘的“通用图灵机”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形。相比中国古算具而言,图灵机首次实现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思维进行数值计算的过程,实现了手工计算向机器自动机械化计算的跨越式发展。算筹和算盘等古算具是将“程序”放入到演算者的大脑中,然后手工完成整个计算过程的。图灵机是将预先编好的程序存储于控制器内存,将其成为计算机自身的一部分,然后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完成计算过程,这是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此外,中国古算具所能执行的计算任务非常有限,而图灵机的工作过程虽是符号逻辑推理过程,如将存储磁带上的符号换为数字,那整个过程便是数值计算过程。所有的计算和算法都可以通过图灵机来完成。此外,图灵机和中国古算具,体现了一种共同的计算思维方式:面对复杂问题,先将问题数值化,转化为可计算问题,然后寻求有效可行的算法并编写程序,在程序控制下由“计算机”进行运算并在有限步骤内得出最终结果。

3 计算思维的传承与发展

从中国古算具的算法化思想到20世纪30年代问世的图灵机和图灵理论,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思维不是计算机思维,它不是计算机的产物,更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千百年来计算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遵循传承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在历史的长河中,计算思维必将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成熟完善的过程。从古至今,计算思维是人人都具备的一种技能,并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早已能够利用计算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不过这种计算思维是无意识的,所以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计算思维“深藏闺中无人识”,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Jeannette M.Wing)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杂志ACM《Communication of the ACM》上对计算思维概念进行了清晰系统的阐述,这一概念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国内,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王飞跃教授率先将“计算思维”引入国内,提出我们应借“计算思维”之东风,尽快把中国世故人情的“算计文化”转化成为科学理性的“计算文化”。当前,国内外关于计算思维的研究已积极开展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计算思维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比如计算思维的概念、特征、原理以及方法等等,这些问题都还没有达成共识,甚至一些研究领域:计算思维课程理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理论、计算思维与创新教育理论等问题,还没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和重视,一些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 维基百科:计算科学定义[EB/OL].http:///wiki/计算科学.

科学计数法的概念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e six sigma concept originated in the 1980s, and was applied and promoted till early 21st century. In china, six sigma is still a new concept in the field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st enterprises have not applied six sigma related tools to the management. This concept is not so popular in China.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experience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ix sigma has shown great importance in improving the enterprise's competitiveness and optimizing quality level. Therefore, the enterprises in China should also actively study the six sigma concept for their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ix sigma process capability and control technology, in order to draw the attention of related personnel.

关键词: 六西格玛;过程能力;控制技术

Key words: six sigma;process capability;control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1-0032-03

0 引言

在应对激烈全球化竞争的过程中,为了使企业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并在竞争中不断发展与完善,最为核心的问题是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与服务质量。在此基础之上,需要尽可能地避免因产品质量提高而导致的成本大幅度增加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引入六西格玛管理理论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前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成为了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具,这标志着其不再单单作为统计学上的一个概念而存在,更多的具体了过程改进工具的属性。企业通过对六西格玛管理理论的应用,能够使整个制造过程中的缺陷得到消解,降低产品缺陷,提高企业竞争实力,促进组织经营的完善。由此可见,六西格玛过程能力与控制对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即针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1 六西格玛主要概念分析

六西格玛是质量管理工程领域中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的改革及完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其所代表的是质量水平,要求将缺陷率控制在百万分之3~4以内。除此以外,六西格玛还具有方法论的属性,能够为解决问题以及对流程的改善提供科学建议。并且,六西格玛下的过程能力与控制也反应了与企业文化相对应的价值观念。

从质量水平的角度上来说,六西格玛“6σ”中的“σ”所代表的是统计学处理中的标准差概念。标准差即反应数据以及过程离散型程度的概念。从企业应用上来说,标准差能够反应产品(或者是过程特性)上下波动程度。六西格玛概念下的质量水平需要综合对过程输出标准差、均值、规格规范上下限、以及规格目标值等概念有一个全面的考量。以制造企业为例,在产品制造过程当中,假定过程输出实际中心与规格中心发生偏差,大小为1.5σ,此状态下的单层、总缺陷率均为3.4PPM。换言之,本文所阐述的六西格玛质量水平是指在纳入1.5σ飘移影响后的质量水平(为3.4DPMO)。在1.5σ飘移状态下,缺陷率与σ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依据经验数据,σ水平为2时,对应的合格率为0.691(单位:%);σ水平为3时,对应的合格率为0.9332(单位:%);σ水平为4时,对应的合格率为0.99379(单位:%);σ水平为5时,对应的合格率为0.999767(单位:%);σ水平为6时,对应的合格率为0.9999966(单位:%)。

从方法论的角度上来说,六西格玛是一套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是一套基于业务改善以及流程改善的方法论概念,从本质上来说属于管理系统。相较于其他意义上的管理系统而言,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管理的结果。已有研究人员在将六西格玛理论概念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中时,均特别强调了结果与管理者对六西格玛参与程度之间的关系。因此不难发现,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论最大特点是在统计学原理的基础之上,将实际的问题转换为统计学问题,然后应用统计学的技术方法来解决问题,最终将其转换为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案。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见图2)。

2 六西格玛DMAIC模式流程分析

在将六西格玛理论应用于实际时,DMAIC流程是最为常见的模式之一。其中,D代表的是定义阶段,即Define,M代表的是测量阶段,即Measure,A代表的是分析阶段,即Analyze,I代表的是改进阶段,即Improve,C代表的是控制阶段,即Control。六西格玛技术通过DMAIC各阶段分析,如图3所示分析流程,测试系统分析、多变量研究、Y与Xs之间的关联分析,找出关键Xs,再使用DOE技术,并找到真正的Y=f(x),最终将Xs进行SPC控制,待流程稳定后进行流程能力分析评估。

各个阶段的定义以及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从定义阶段上来说,本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包括对项目的选择,对项目的定义,以及项目计划实施这三个方面。首先,项目的选择是最关键性的内容,做出正确的选择能够使项目更具意义,能够赢得客户的关注,从而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其次,在项目定义中,项目选择的来源以VOC为主,也包括VOB,通过导出CTQ的方式,按照优先度等级进行排列,并通过与企业经营战略关系定义的方式定义出被选择的项目。定义环节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对项目问题背景、目标、团队构成、日程计划等。最后,在项目计划实施中,需要通过整理规范报告的方式,使管理方正式批准项目并实施。

从测量阶段上来说,本阶段的工作目标是导出Y,同时选择对应的测量方法。对过程当前的水平进行定义,挖掘会对过程水平产生影响的原因变量。在导出Y的过程中,可利用的辅助工具包括Pareto以及QFD两类,在定义当前水平时,则可以应用的工具有Cpk、Ppk等几类。测量系统能力的分析则通过MSA方法实现,也可以在C&E矩阵、箱线图的辅助下得到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

从分析阶段上来说,本阶段的工作目标是明确并掌握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状态情况,挖掘对过程状态有最显著影响的少数原因变量,并利用假设检验、相关性关系、C&E矩阵、箱线图、回顾行分析等手段,找出最佳的条件,并形成改善措施。

从改善阶段上来说,本阶段的工作目标是制定能够应用于项目实际中的改善方法,在方法实施后还需要对改善效果进行验证。在本阶段中,可选用的辅助工具包括全因子实验、2k因子实验、以及DOE等。

从控制阶段上来说,本阶段的工作目标是将改善环节中所取得的成功进行标准化以及规范化处理,制定相应的措施,使改善成果能够得以维持。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对质量体系进行构建、完善,对过程能力的优化发挥积极作用。本阶段中,常用的辅助工具则以控制计划工具以及SPC工具为主。

3 六西格玛过程能力实施方法分析

北京紫光电子公司从事行业为电子行业,为了稳固其在本行业中的重要地位,需要不断通过创新的方式改进过程能力。自2009年开始,该公司在内部引入BRAVO改善项目,该项目中涉及到了对六西格玛理论的应用。鉴于以往同类公司在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理论中所出现的问题,该公司在应用期间构建了一套自公司领导至基层员工的绩效与收益相互挂钩的考评体系,以促进六西格玛理论的推广。但在过程能力控制中,当不合格品率处于亚百分比水平时,常用的p图可能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实质上,在过程性能高于3σ水平的情况下,即便所使用的样本规模较大,过程监控中也难以发现不合格的项目。并且,针对当前极具现代化特征的制造过程而言,制造生产线上锁生产的产品均以自动方式完成监测工作,受此因素的影响,抽样与分组大小概念的控制是难以实现的。换句话来说,针对高σ过程的监督控制,传统意义上的属性控制图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有待通过应用六西格玛过程能力概念及其控制技术的方式加以改善。

在处理高σ水平情况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属性数据替代为变量数据,这种直接性的方法虽然费效比较低,但可行性较差。作为处理属性数据的一种可行性方法,有关文献中建议在不合格项目发现钱,引入合格项目的累积计数图对整个合格项书节目进行监督控制,即将监测控制的重点自不合格项目转变为合格项目。通过这种方式,将累积数绘制在控制图当中,将虚发警告所对应的风险水平标记为σ,据此,合格项累积计数图中所所对应的上控制限、下控制限、以及中心线分别表示如下:

以上合格项累积计数图中所所对应的上控制限、下控制限、以及中心线按照几何分布件下标准概率所计算得出的。必须注意的一点是,由于几何分布具有非常强的偏态特征,因此在确定控制限时不能够直接应用3σ的原理,对于不同的过程,需要根据技术要求以及调整成本来确定相应的σ取值。

图4所示即为六西格玛过程能力支持下的合格项累积计数图。如图所示,在根据该计数图进行决策时,最便捷的操作方法为:在控制图所显示的失控信号低于计数图中下控制限时则表明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反之,在控制图所显示的失控信号高于计数图中上控制限时则表明该过程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在进行六西格玛过程能力改进前,该企业产品合格率为92.00%,经过六西格玛过程能力改进后,产品合格率为98.00%,产品合格率明显提高。

4 结束语

本研究中围绕六西格玛过程能力以及控制技术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分析了六西格玛的主要概念,并对推行六西格玛过程能力项目中的主要阶段进行了阐述与研究,认为:六西格玛管理作为质量管理最后阶段,其是质量管理活动重要环节,在质量管理活动中有重要作用,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方便,同时也为客户带来了更多优质服务。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精益技术和六西格玛技术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新的发展目标。而这一发展这种技术的结合在一定定程度上仍受限制。为了使精益技术和六西格玛技术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更好的对六西格玛控制技术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还需要对六西格玛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何桢,韩亚娟,张敏,等.企业管理创新、整合与精益六西格玛实施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2):82-85,107.

[2]王灵玲,毛剑敏,陈宇晓,等.基于六西格玛的电子企业产品切换过程管理与改进[J].工业工程,2011,14(5):121-124.

[3]王金铎,唐济革,王宏利,等.“六西格玛分析阶段”在炭生坯成品率控制中的应用[J].炭素技术,2010,29(6):55-58.

科学计数法的概念范文第5篇

一、四川高考数学试卷命制原则及指导思想

数学作为一门最主要的基础学科,考试将以“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为原则.以能力立意命题为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与素质融为一体,全面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2015年的四川数学高考试卷将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遵循“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改理念,力求平衡推进”的指导思想.理科考查内容为四川省现用教材(数学人教A版)必修课程、选修系列2和系列4,文科为必修课程、选修系列1和系列4.

二、四川高考数学试卷考查目标与考查要求

高考数学试卷要从本质上体现高中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及严密性.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四川省教育考试院颁布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均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制定的.考纲与说明中均要求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高考试题要努力体现对考生综合数学素养和数学学习现状及潜能的考查.

1.数学知识要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对知识的要求从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即四川卷考试说明中的A、B、C等级)三个层次.

了解即是要求学生对所学高中数学知识能识别、模仿、会求、会解.

理解即是要求学生对所学高中数学知识内容理性认识较为深刻,理清相互之间逻辑关系,能利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进而解决简单问题.

掌握即是要求学生对所学高中数学知识究其根源、推理论证,能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加以分析研究、讨论,从而能解决问题.

2.数学能力要求

通过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能力.四川卷考试说明中要求“以能力立意”,试题要切合四川考生实际,强调试题的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强调试题的探究性、综合性、应用性.四川卷数学试题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四川省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与四川考生的特点,并结合考生高中学习中的一些实践经验,试题难度要符合四川考生的实际水平.

3.数学学科个性品质的要求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要在考查考生共性的同时还应适当追求一些个性品质,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也不例外.数学学科的个性品质更应追求考生的理性精神、思维习惯、个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试题上力求能考查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四川高考数学试卷考查内容与要求

考纲中考试内容分为必考与选考,根据四川实际情况出发要求四川卷只考大纲中必考内容,理科为《课程标准》中必修内容与选修系列2部分内容,文科为《课程标准》中必修内容与选修系列1部分内容.下面我们就各章节考试内容与要求进行详细解读.

1.集合与简易逻辑.本章节四川文理科均要求了解内容为:集合概念,四种命题形式,简单逻辑联结词;均要求理解内容为: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其中命题的概念文科作为了解,理科作为理解;本章节无要求掌握内容.因此在师生复习备考中本章节应注意读懂集合语言,重视集合运算,存在量词与全称量词的否定.

2.函数、导数及应用.本章节四川卷高考要求文理科均完全一样,其中了解内容为:映射概念,函数奇偶性,实数指数幂概念,对数换底公式,指数函数y=ax与对数函数y=logax互为反函数(a>0且a≠1),幂函数的概念,简单幂函数(y=x,y=x2,y=x3,y=1x,y=1x2),二分法,函数模型及应用,导数的概念.理解内容为:函数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及几何意义,有理数指数幂概念,指数函数图象及性质,对数概念,对数函数概念、图象及性质,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导数的几何意义.常见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C′=0(C为常数);(xα)=αxα-1,α∈Q*;(sinx)′=cosx;(cosx)′=-sinx;(ex)′=ex;(ax)′=axlna(a>0,且a≠1);(lnx)′=1x;(logax)′=1xlna (a>0,a≠1).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简单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ax+b)的复合函数)的导数,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掌握内容为: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幂的运算,对数的运算性质,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师生在复习备考中应注意本章节内容的难度与梯度设置,认真分析往届高考试题中对本章节内容考查的梯度,回归教材,注重分层教与学.

3.三角与向量.本章节四川卷高考要求文理科均完全一样,其中了解内容为:周期函数的定义,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平面向量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理解内容为:任意角和弧度制,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单位圆中三角函数线及其应用,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函数y=sinx,y=cosx,y=tanx的图象及性质,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和性质,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平面向量的概念、平面向量相等的含义,平面向量的几何表示,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数量积及其物理意义,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两个平面向量的夹角的数量积表示,平面向量的简单应用;掌握内容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复习备考时应注意三角化归统一思想,强化三角函数的性质,强化三角与向量的综合,注意解三解形中的易错点(如角度范围、锐角三角形等),优秀学生可突破向量与平面几何知识的关联,强化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4.数列与不等式.本章节四川卷高考要求文理科均完全一样,其中了解内容为:数列的概念,数列的表示方法,数列与函数的关系,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理解内容为:等差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简单应用,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掌握内容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基本不等式a+b2≥ab (a,b≥0)及其应用.在复习备考这一章节内容时要注意掌握数列相关问题通解通法与数列的通性,要强化含参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重视基本不等式的适用条件及取等的条件.

5.直线、圆及圆锥曲线.本章节内容往往以中档题目或较难题目的形式呈现,其中圆锥曲线往往会出现在最后的解答题中.这一章节中直线和圆的相关内容文理科要求一样,其中无定性为了解的内容.要求理解的内容为: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判定,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的位置关系.要求掌握内容为: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的计算,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简单问题.圆锥曲线这一部分中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文理科均要求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文理科均要求了解,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文科要求了解,而理科则要求掌握,另外文科还要求学生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理科则要求学生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及简单应用研究.对于曲线方程的概念与对应关系要求理科学生掌握,对文科学生没有做任何要求,这一点与课标中是完全一致.本章节文理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区分难易度,加强运算能力的练习,尽量避免“会而不对”,强化通解通法,圆锥曲线小题尽量回归定义,大题力求多得分、得满分.

6.立体几何.其中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理1、公理2、公理3、公理4、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概念这些文理科均作为了解内容.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简单空间图形的直观图,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空间线、面的平行或垂直的判定,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这些内容文理科均作为理解.空间线、面平行或垂直的性质,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的证明文理科均要求掌握.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文科做为了解,理科则要求理解.立体几何部分理科相对文科要多考查空间向量这一部分内容,其中空间向量概念,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做为了解,用数量积判定空间向量的共线与垂直,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做为理解内容.而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空间向量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空间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则要求考生掌握.立体几何解答题是历届高考中得分率较高的题目,因此复习备考时要注意数学语言的规范性,作图的准确性,运算的精确性;小题复习备考时一定要注意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数学表述规范,要树立空间几何体的一些模型(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正四面体模型),记住一些常用结论.

7.复数、算法及框图.本章节中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几何意义,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法的几何意义,算法的概念,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均要求文理科考生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及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均要求文理科考生理解.另个文科还要求考生对流程图、结构图应有所了解.本章节考点经常会以小题形式呈现,而且多以考查单个知识点,但也要注意框图与其他知识如函数、数列、解析几何、概率等知识点的综合;复数由于在高等数学里广泛应用,故对于优秀的学生应该注意复数知识的一些相应拓展.

8.计数原理、统计及概率.本章节中计数原理只考查理科考生,对文科考生不做要求,其中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排列、组合的概念,二项式定理及其简单应用作为理解内容;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简单应用,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排列与组合的简单应用作为掌握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对每一届考生来讲均是比较难的知识点,复习备考时应强化训练,对于排列组合问题要做到分步清晰,分类统一;对于二项式定理一定要理解透彻,系数问题要与抽象函数的赋值问题思想统一.统计章节中考点对文理科考生要求一致,其中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相关关系及散点图,线性回归方程作为了解内容;简单随机抽样,频率分布表、直方图、折线图、茎叶图,样本数据的基本数字特征(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和数字特征作为理解内容.统计章节要求考生能识图,算图,掌握相关公式.概念章节中随机事件的概率,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几何概型文理科考生均要求了解;古典概型文理科考生均要求理解.2015年高考(四川卷)考试说明中与前两年一样对理科考生在概率章节中多做了一些要求,其中条件概率,事件的独立性作为了解内容;取有限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超几何分布,n次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取有限值的离散随机变量的均值作为理解内容.概率复习备考时文科考生要注意图解,理科考生要强化与排列组合的关联,理解并掌握二项分布,强化运算,规范解题过程.

四、四川高考数学试卷结构与考试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