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绵城市建设的精髓

海绵城市建设的精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绵城市建设的精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海绵城市建设的精髓

海绵城市建设的精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建筑模型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

建筑模型介于平面图纸与实际立体空间之间,它把两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是一种三维的立体模式,建筑模型有助于设计创作的推敲,可以直观地体现设计意图,弥补图纸在表现上的局限性。它既是设计师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同时也属于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城市规划、设计投标与招商合作等方面。

模型制作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旨在通过将平面设计转化为三维立体设计,以直观的表达,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是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学习的基础环节之一,学生利用模型进一步理解建筑师借助模型酝酿、推敲和完善自己的建筑设计创造。建筑模型是建筑设计及都市规划方案中,不可缺少的审查项目。它以其特有的形象性表现出设计方案之空间效果。因此,在国内外建筑、规划或展览等许多部门模型制作,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实践能力

根据城市规划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要求学生达到掌握一般建筑模型制作基本知识,造型基本规律和建筑模型的基本技巧以及设计运用归纳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基于场地、功能、技术条件下理性的设计方法,注重与设计课程相结合,以期实现学生对于建筑空间组合形态关系等多因素的思考转入到使用模型进行分析推敲中去,使学生养成以动手为主,手脑结合以手代脑的学习方法。掌握建筑模型制作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建筑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建筑设计审美意识,以便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及环境设计中灵活的加以运用。

(一)课题项目

以“实体模型” X城市X小区规划制作为方案。实体模型是按照设计方案的平面图、立面图为依据,适宜的比例缩微制作而成的。并适当进行艺术加工处理,在制作方面要求精细、质感强、色彩和协同一,以达到真实、形象、完整和艺术的效果。能使学生将借助立体模型,对原规划设计中的功能、构造、空间、机理和色彩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并发展完善。

(二)人员的组合

以4人为一组。每组根据个人的特长进行分工,相互讨论与协作。与此同时,在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相应提出了“精讲多练,考教分离,”的方针。“精讲”要求教师讲出内容的精髓;“多练”要使学生制作有目标、有创意、有实效。

(三)课题的确定

用以确定设计出好了的AutoCAD平面图、立面图进行校正,然后按要求比例缩放为1:700打印成图(0号绘图板大小)。

(四)工具与材料

1.工具以铅笔、美工刀、剪子、手术刀、45度角模型专用刀、弧形模型专用刀、直尺、三角尺、比例尺、蛇尺、砂纸、0号绘图板等。

2.模型材料采用特种建筑模型卡纸、植绒纸、波纹纸、彩色纸、透明薄皮、厚海绵、模型胶、白乳胶、即时贴等。建筑模型卡纸制作简便,粘接容易适宜学生构思训练,在表现质感方面容易进行模拟处理等特点。易于接近真实的比例、造型、色彩、质感和规划的环境、结构、构造等。

(五)色彩与表面处理

色彩与表面处理是建筑模型制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达到模型的色彩与表面处理真实、协调统一,根据学生每组的讨论、决定,教师做引导进行选材。

(六)排料划线

将已打印好了的图纸放在建筑模型卡纸上,在图纸和建筑模型卡纸中间夹放复印纸进行描图,需要注意的是图纸在建筑模型卡纸上的位置要计算好,这样可以节省材料。

(七)加工部件

在做建筑模型实验初期,先用美工刀精心雕刻、修整、打磨。根据要求和现场条件布置建筑物的体量构件,不断地进行修改,核算其空间尺度。教师作示范,然后学生在自己亲手制作。

(八)单体制作及装饰

规划初步模型,将加工好的单体部件用模型胶粘合成型,再将模型的墙体、门窗、阳台等进行精细装饰。模型的作用与要求和单体体块模型基本相似。其重点表现建筑物间及建筑组团间的相互关系,并简略表现环境布置概况,而其中的单体建筑仅仅表示长、宽、高与屋顶形式,其他凹凸部分随着比例的缩小可以忽略。

(九)环境与配置

在建筑模型中,除了楼体建筑外,环境配置的好坏,对整个建筑模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的配置包括道路、路灯、绿化、水面和建筑小品等。要制作好环境配置中的各种物体,需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来展示原建筑设计中的整体构思,也是本实验重点内容。环境配置的选料,应根据制作建筑模型的目的,学生应运用艺术联想规律去发现适合与制作环境配置的各种材料,这样往往可以达到简洁、生动、逼真的艺术效果。

二、创新能力

指创新的思维、想象和实践能力,具体包括观察力、记忆力、发散和综合思维能力、判断和评价能力、探索和实践能力等。在本次实验中,有许多学生虽然有创新的欲望,但缺乏行动的信心和创新的毅力,往往在实施过程中虎头蛇尾,不能持之以恒。最后是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创新模式,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对于有见解的学生要充分肯定,鼓励创新思维及个性发展,对理解有失偏颇甚至认识错误的学生要正确引导,避免挫伤其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实验模式既能促使学生思考,又能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自发、自觉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宽松的创新氛围,为学生完成研究型实验项目和进行实验创新提供了很好的保证。实验创新的重要特征是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主置。

三、教学改革

为了使学生接触到反映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最新设计成果,在读图前,强调分析走在动手之前,以图纸或电子文档形式加以整理分析,使学生能对建筑进行一次“虚拟体验”,制作过程不苛求模型的精细程度,但是要求突出建筑特点,使学生从对原建筑的复制走向个人的认知,根据建筑学的基本问题选取制作对象,从“环境限定”、功能空间与形态营造材质与建构三个方面,要求各小组选取多个对象,最终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选定制作对象。

在实验教学创新中,以阶段性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创新模式,对于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很有帮助。在实验评价学生作品时,以功能实用、有创新的实验作品将获得更高的分数,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而动脑动手,使每堂课都能涌现出各式各样前所未有的创新实验功能,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氛围。

四、结语

以大学生能力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探索一条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在模型制作课程教与学的过程中,加强实践课程与设计主干课程之间的联系,形成互动式教学,积极培养大学生创新的兴趣,调动其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组织创新实验团队等手段切实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证明,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最大的收获在于,学生养成了在设计中自觉注重分析过程的习惯,这将为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主动性、参与性、分析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表达为主的模式,使实践环节的教学更富有实践性和启发性。

参考文献:

[1]亚历山大·谢林,王又佳,金秋野编著.建筑模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

[2]侯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西部科技,2009,(7)

[3]沃尔夫冈.科诺著主编.建筑模型制作[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高.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