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政府主导、集中管理、集约经营、多元参与、统筹发展”的原则,突出“水浒,水上”发展主题,充分利用湖风景名胜区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载体,以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扩增接待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将湖风景名胜区打造成山水景色生动、文化融合、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内涵丰富的国内外知名文化旅游名胜区。

二、目标任务

对照国家旅游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湖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总目标是: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部分达到980分以上;景观质量评分细则部分和游客意见评分细则部分均达到95分以上。具体任务如下:

(一)旅游交通。加快滨湖路、滨河路等主要旅游交通通道的建设以及沿线的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游客出入便捷,进一步增强景区的可进入性;加快湖、稻屯洼、白佛山景区生态停车场、主要游步道的生态化、特色化和无障碍化建设;加快与景区环境、风格相协调的水浒古镇中心游船码头及服务区建设,保证按时限和质量要求如期建成投入使用。

(二)旅游游览。设计制作精美、有特色的景区门票、船票,进一步完善景区一票制;加快建设集游客休息、咨询和投诉接待、邮政和纪念品服务、导览和游览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进一步规范完善引导标识系统;编印形式多样的景区宣传资料;改善导游讲解服务结构,委托高等院校培养一批日语、韩语、英语导游,提高导游服务水平和层次;合理规划建设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和观景设施;设置完善景区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三)旅游安全。健全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水浒影视城、景区森林防火等重点部位和领域的安全制度建设;制定完善高峰期游客安全处置预案和特殊情况下的安全处置预案,配齐危险地带安全防护设施、警示标识及消防等设备,加强安全监控设施建设;设立医疗服务和救护服务点,建立健全紧急救援体系。

(四)旅游卫生。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治理整顿乱泼乱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摆乱卖等现象,做到建筑物及各种设施、设备无剥落、破损、污垢等痕迹,空气清新、无异味;加强废弃物的管理,做到污水排放设施齐全、完好,垃圾桶布局合理、数量充足,并建立景区垃圾处理中转系统,保证垃圾清扫日产日清;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卫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合理规划建设公共厕所,做到数量充足、管理规范、卫生整洁。

(五)邮政服务。配套完善邮政及邮政纪念服务设施;通讯设施布局合理,公用电话亭与环境相协调,标志美观醒目。

(六)旅游购物。加强购物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整顿市场秩序,杜绝尾追兜售、强卖强买现象;加快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

(七)综合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景区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编制完善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及各景区景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严格贯彻落实;健全管理服务培训制度,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制度四落实;加强游客投诉机构建设,设立投诉电话、投诉信箱等,定期、定量征询游客意见,及时改进旅游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旅游宣传,通过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多种方式宣传推介旅游;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完善景区电子网络系统,接受网络预订门船票、住宿、商品、娱乐、餐饮等服务;建设完善特殊人群服务设施,提升旅游管理服务人性化、规范化水平。

(八)资源和环境保护。景区内空气质量、噪声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地表水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景观、生态得到有效保护;景区内环境氛围好,出入口主体建筑格调优美,区内建筑风格与景观相协调;绿化覆盖率高,植物与景观配置得当;文化氛围浓厚;充分考虑景区承载能力,科学控制游客容量;游船逐步向无污染过渡,景区内餐厅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非环保型材料。

(九)景观质量。充分凸显“山、水、文化”资源特色和优势,切实提升湖景区资源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重点加大湖、大清河周边景点的整合、挖掘、利用力度,着力推介水浒古镇、湖湿地、水上乐园、白佛山、稻屯洼城市湿地公园、古城、腊山、黄石悬崖、聚义岛、六工山、昆山等一批观赏游憩价值高的旅游项目,形成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独创性强的精品旅游线路。

(十)台账资料收集整理。由景区管委、旅游局牵头负责,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配合,按要求做好相关图文资料和电子文档等各类创建工作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三、实施步骤

湖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年度的工作共分五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筹备动员阶段

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细化分解创建目标任务;多形式、全方位宣传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重要意义,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配合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推进阶段

各责任单位对照工作项目、内容和标准,制定具体落实方案,逐项落实创建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县创建工作指挥部定期组织督查、考评,各责任单位对照验收评分标准,随时自查自评,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落实整改,推进创建工作扎实高效开展。

(三)初审阶段

做好省旅游局初审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根据省旅游局初审提出的整改意见,制定措施,抓好整改。

(四)验收阶段

做好迎接国家旅游局评定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细节,提高质量,巩固初验成果,以良好的效果、较高的达标率,力争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定验收。

(五)总结提高阶段

按照国家旅游局评定验收组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切实做好整改落实工作,深化创建成果,全面提升景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创建湖国家5A级景区对提升我县旅游形象、增强旅游市场竞争力、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整个创建工作在县“双创”工作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把创建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进一步明确职责,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加大宣传力度。新闻媒体要跟踪做好宣传工作,对创建工作进展情况以及涌现出的先进经验、先进典型加大宣传报导力度,推动整体工作开展。要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激发创建热情,增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形成全民参与的浓厚社会氛围。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资源;资源安全;旅游目的地;评价指标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开展各项旅游活动的载体.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由于各项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措施不到位、经验缺乏、加上旅游者自身安全意识淡漠以及对旅游安拿问题研究相对滞后等诸多原因,旅游资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如稀之宝的敦煌壁画和雕,面临风化剥落的威胁;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的汉白玉浮雕、铜制品,遭受酸雨的侵蚀;一些曾扬名灭下的苏州园林和庭院,正从地图上消失;举世闻名的云南石林,也越来越受到人为的破坏……与此同时,旅游地传统的民风民情文化逐渐被异化、冲淡或消失等等.自然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即使在一定程度上能更新但也不能恢复原生态,人文旅游资源一旦被毁将就水远失去,旅游资源安全问题应该引起足够关注.因此,深入旅游资源安令研究,加强旅游资源安全管理,对旅游资源进行安全评价,查找、分析和预测旅游资源安全系统存在的危险、隐患,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以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

1.1旅游资源的定义国外把旅游资源称作旅游吸引物(touristat—tractions),它不仅包括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而且还包括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因素,甚至还包括舒适快捷的交通条件.而在我国,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视角,对“旅游资源”概念的具体界定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认识,提出了许多关于“旅游资源”概念的表述.但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的是:“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涵盖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类型.

1.2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生产资料,是旅游活动最基本的载体.换句话说,旅游资源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稳定,旅游资源安全的内涵和意义深远.谷树忠,等人(2006)在综合各种解释和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资源安全”的基本定义,所谓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或能力.这个概念揭示了资源安全的本质,在我国使用较为广泛.鉴于此,我们可以得出,旅游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可以获得稳定的旅游资源供给,同时旅游资源基础难以依存的生态系统处于良好或免遭不可恢复破坏的状态.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旅游资源需在数量、质量、结构和功能上保证持续、稳定的供给.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需考虑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各地区在旅游开发利用时,做到有一定的旅游资源赋存量或储备量,以备及时、持续的利用.二是人们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保证旅游资源基础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旅游资源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对外进行着物质、能量的交换,以维持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平衡.此外,我国也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试图去分析和探究旅游资源安全的本质内涵.如:从经济学观点来看,是指其对一个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具体来说是指旅游资源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状态.在旅游生产中的资源安全,是指旅游资源的占有和使用过程,以及原始提取、加工改造中,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改变、可利用范畴的延展或局限;在旅游资源分配中的资源安全,是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所获利益的再分配问题;在旅游产品交换中的资源安全,是指旅游产品在市场流通渠道中的畅顺;在旅游资源消费中的资源安全,是旅游者对作为旅游产品载体的旅游资源的占用与消耗.消费结构越合理,旅游资源利用效率越高,对资源的破坏越低.从可持续发展观点看,旅游资源安全是指是在生态与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基础之上,旅游业的发展要以不破坏其难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其他资源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观念,运用科技创新方法,维持生态系统与人文环境的动态协调,实现可持续利用资源并且有助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利用.由此可见,旅游资源安全的内容丰富,需要深入探讨.2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的“天一人一机\"系统旅游资源安全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通过对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和内涵的研究,我们将影响旅游资源安全的因素分为三个子系统,即旅游资源安全状态应由生态子系统(天)、行为子系统(人)和保障机制子系统(机)三大子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2.1生态(天)子系统生态子系统是天然禀赋状况,是旅游资源安全的基础,为旅游资源安全提供基本保证.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主要由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结构、质量和资源的承载能力等组成.一地区旅游资源禀赋种类、结构的多样性增加了旅游资源供应的安全性,也满足多样性的旅游需求,促进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资源的质量越高,开发利用的成本越低,利用效率越高,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度开发,所以旅游资源的安全程度也就越高;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数量做保证,某种程度上说,数量越多越安全;另外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抵御自然等灾害能力越高,则安全的保证程度越大,反之资源短缺、脆弱,安全的可靠程度就低.保证旅游资源的生态子系统的安全,就是要维持生态系统在数量、种类、结构等方面平衡,实现旅游资源的自我更新和恢复.

2.2行为(人)子系统行为子系统是人类的行为对旅游资源安全影响的直接作用力,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行为、旅游企业经营行为、以及旅游者行为等构成.旅游资源安全问题的很大方面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开发商在景区的大量建设、过度开发;旅游企业过分商业化、舞台化,扭曲民俗旅游资源的原始性;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旅游者外来文化对旅游地的传统文化的冲击等.旅游资源的行为子系统的安全,就是树立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观念,防止n-目开发、重复建设、模仿跟风;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防范经营过程中造成生态破坏;严厉禁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减少旅游者的“碳足迹”.

2.3保障机制(机)于系统旅游资源安全的保障机制子系统主要为生态、行为子系统的安全提供组织制度和物质技术保障,它由安全管理组织、安全政策制度、安全资金技术、周边礼区保障、事故保险等方面内容组成.安全管理组织是整个旅游资源管理的组织保证;安全政策制度关系到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有力执行;旅游资源安全状况离不开资金、技术的支撑;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离不开剧边礼区的支持;旅游资源安全保险是规避、化解旅游资源利用过程中遇到风险的有力手段.保障子系统的内容共同为旅游资源安全的提供安伞保障.在旅游资源安全系统中,生态子(天)系统安全为旅游资源安全提供皋本保证;行为(人)子系统安全决定于行为作用力的正负,正向作用力可以减少旅游资源发利用中的损失,是旅游资源安全系统的重要推动.保障机制(机)子系统是为旅游资源安全的生态、行为子系统提供管理支持、资金和技术等保障,是生态子系统和行为子系统安全的重要调控.3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3.1旅游资源安全的研究现状关于资源安全的评价研究成果较多,如王礼茂(2002)分析了影响资源安全5个主要因素(资源本身的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运输因素、军事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14项指标,初步组成了资源安全的评估指标体系;姚予龙、谷树忠(2002)研究了资源安全的机理,阐释了资源安全的经济学含义;梁亚红(2008)。在明确影响自然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资源因素、政治因素、运输因素、经济因素、军事因素、技术进步和资源替代因素)基础上,构建了含有资源禀赋状况、资源开发状况、资源进口安全、政治安全因素、经济安全因素、运输安全因素、军事安全因素7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的自然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内容较为全面.然而,国内外关于旅游资源安全层面的研究不多,学者大多是探讨旅游资源的评价。和旅游资源安全『口j题产生的原凶12-14~,认为主要南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造成;另外,我国还有些学者针对旅游地生态安全进行_r评价,如曹新向(2006)¨根据生态足迹模型,并以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和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的比值米确定旅游地生态安全的状况,构建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周国海(2009)¨以生态安全理论为基础,应用压力一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压力指标反映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负荷,状态指标表征环境质量、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的状态,响应指标表征人类面临环境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它较好地反映了自然,经济,环境,资源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些研究都是旅游资源安全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旅游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不乏有启示意义.3.2旅游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和系统分析,以及参考已有的相关文献,同时按照层次分析法的结构,提出旅游资源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共分三层次(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共23个指标,其中生态(天)子系统包含8个指标,行为(人)子系统包含9个指标,保障机制(机)子系统包含6个指标,具体见表1.

3.2.1生态(天)子系统指标构成生态子系统的评价指标是用于判断其对日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状况的影响程度,包括:①旅游资源的总量,反映了目的地旅游资源的禀赋状况.总量越多,可利用的空间越大;②旅游资源品质,反映了资源的价值和抵御灾害的能力.资源价值高,往往旅游资源的品质、等级也高;同时品质好的旅游资源,保护的压力越大,对整个资源的生态系统安全影响较大;③旅游资源结构,反映了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结构多样,利用空间越大,越利于生态的平衡;④自然灾害发生概率,概率高,对整个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和资源安全的破坏程度越大;⑤植被覆盖率,影响了生态的自我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性;⑥旅游资源承载力,反映资源容量的大小,容量越大,破坏程度越小;⑦旅游资源的退化速度,资源生态系统有进化过程,但是退化速度过快,直接影响生态的自我更新和生态平衡;⑧工业“三废”排放量,目的地工业企业排放的“三废”,造成的酸雨等物质对自然资源破坏严重.

3.2.2行为(人)子系统指标构成行为子系统的评价指标是用来衡量旅游者、开发商、旅游经营者的行为和资源保护意识对旅游资源安全的影响程度,包括:①旅游资源的储备率,合理的预留储备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②旅游资源综合利用率,利用率越高,使用价值和程度越高,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③景区新增建设面积,影响了植被覆盖率和生态系统平衡;④本地居民人口增长率,人口增加,资源需求量增加;开发利用和破坏的机会加大;⑤旅游接待人次增长率,接待人次增加,对旅游资源的需求量越大,影响到旅游资源的承载力;⑥本地文化异化现象,文化异化对本地文化是一种破坏,不利于文脉的传承;⑦游客行为,文明的出游行为,对资源安全有利;反之,给景区景点造成破坏和环境污染;⑧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反映了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也影响到旅游资源安全;⑨本地居民资源保护意识,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影响到旅游资源安全.

3.2.3保障机制(机)子系统指标构成保障机制子系统的评价指标是用于衡量保障措施和手段对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状况的作用大小,包括:①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制度,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旅游资源开发使用和保护越合理,旅游资源越安全;②管理人员的结构,管理组织结构合理,职责落实到位,责任到人,资源越安全;③资源安全教育和宣传情况,宣传教育以提高旅游资源保护意识,规范人们的行为,较少对旅游资源的破坏;④资源保护的资金技术投入,资金技术的投入并不是越大越好,不投入也不利于保护,关键是科学的支配资金和利用技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的限制条件越多,门槛越高,开发的难度加大,直接减少了对旅游资源的破坏;⑥旅游资源保险状况,保险是化解和规避自然灾害对旅游资源造成的破坏,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灾害防范有利.

3.3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旅游景区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权重的赋值.通过旅游景区管理者、旅游者、院校专家们组成德尔菲小组,对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两两互判,构造判断矩阵,然后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步骤,使用yaahp0.5.2软件进行计算,分别计算出准则层、因素层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使用软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评价因子权重的计算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系统中,行为子系统和保障子系统的权重值分别为:0.3528和0.3771,对旅游资源安全的影响程度较大,生态子系统的权重值为0.2702,说明先天的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禀赋,是旅游资源的一种生态进化和演化过程,而后天的人为因素对旅游资源安全的影响和破坏显著.三个子系统的各自指标权重情况:生态子系统各指标中,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影响相对较大,权重值为0.1592;工业污染物排放对旅游资源直接造成破坏,权重值为0.1179;退化速度是衡量资源安全的破坏速度,权重为0.1179;旅游自然的禀赋状况,如总量、品质、结构等影响也不小;植被覆盖率和资源的承载率也不容忽视,其权重值分别为0.1015,0.1122.在行为子系统中,根据权重值可以分成三层面,其一是本地居民的资源保护意识和行为,分别为0.1433,0.1199和0.1226,对旅游资源安全的影响较大;其二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旅游资源的储备率和综合利用率权重值分别为:0.】199和0.1147;其三是新增因素的影响,有新增建设面积、新增加的本地人口和旅游人次以及本地文化异化,这些方面也是旅游资源安全的重要制约因素.在保障子系统中,资金技术的投入和教育是重要的保障措施,其权重值为0.1948和0.1884;制度规范、管理队伍和利用的条件相对也比较重要,分别为0.1649,0.1704和0.1595;从目前看来旅游资源安全保险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权重值为0.1221,但是未来旅游资源安全保障的一项有力措施.4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管理的策略通过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系统的内容分析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值确定,可以了解影响旅游资源安全的因素及其程度.为更加全面加强旅游资源的安全管理,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本文提出如下相应的策略:4.1加强生态(天)子系统的安全管理对于目的地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安全,要求在旅游资源数量、质量、结构、承载率、抵御自然灾害和文化旅游资源“文脉”的传承等方面加强安全管理,保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旅游资源结构的合理性和“文脉”的永续传承,维护旅游资源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可持续性的旅游资源需求.具体措施有:①在旅游资源数量上,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对目的地旅游资源总量进行摸底,统计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各自的数量,建立旅游资源档案,并调查分析旅游资源的状况,正在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需加强管理;对于尚未利用且濒临灭绝的旅游资源,加强保护、做好档案记录,使其自然进化;对于新发现的旅游资源,既要保护也要科学转化利用,维护旅游资源数量的多样性.②在旅游资源质量上,按照《中国旅游资源等级评价办法》,对目的地旅游资源等级进行评定,并依据等级采取保护措施.③在旅游资源结构上,既要保护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更需重视,以维持旅游资源的协调.自然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能够稍微复原;而人文旅游资源破坏,将永远消失.通过建立生态博物馆、合理的“舞台化”等方式,让人文旅游资源得以永续传承.④对于旅游资源的承载率,在对旅游资源规划开发时,需要依据国家标准计算出旅游环境容量,为防止旅游高峰期因旅游容量超载导致事故发生和资源受损.⑤自然灾害是造成旅游资源危害的最重要的因素,为此,需针对在自然灾害中经常受损的旅游资源,通过安全技术构筑安全防护拦,强化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⑥文化旅游资源是易损资源,虽然文化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一旦不注意保护,亦易失传.根据文化资源的等级申报相应级别的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确定好相关传承人,使人文旅游资源的“文脉”得以传承.

4。2加强行为(人)子系统的安全管理加强行为子系统的安全管理,形成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序,促进游客养成文明的出游行为,促使目的地旅游企业规范经营,增强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的文化认同.行为子系统管理的具体措施:①要贯彻执行土地、城建、林业、园林、水利等部门对资源开发利用行政许可,提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准人门槛,健全科学的旅游资源使用审批.对旅游资源规划开发方案需连同有关部门认证,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序.②规范目的地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旅游管理部门树立科学的经营观,注重长远利益,引导旅游企业守法经营,严格禁止盲目跟风、模仿,重复建设给旅游资源造成的破坏.同时在限制旅游景区内企业的数量,在经营期间强化环保观念.③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也一再影响了资源的安全,景景点垃圾成堆、废气物难以处理,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致使物种灭绝,毕态失去平衡.为此,倡导文明出游,“低碳”出行,减少“碳足迹”,景区适当给文明出游的旅游者予奖励.④旅游者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生活方式、着装礼仪等,目的地居民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有的产生了“异化”和“崇拜”现象,甚至“文化冲突”等行为.为此,目的地需设立文化体验区,让游客参与当地的文化活动,使其了解文化渊源,不断增强主客双方的文化认同.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范文第3篇

为切实做好年安全生产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强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创新安全监管方式,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和政府安全监管水平,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生产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全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考核指标以内;

(二)较大安全生产事故与2010年相比明显下降;

(三)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及省、市实施意见要求,深入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通过严格的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管理,检查、指导、督促企业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扎实做好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积极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组织开展“百日安全生产活动”。按照省政府关于开展“百日安全生产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安全生产年”活动要求,以“强化监管、落实责任、突出预防、保障平安”为主题,认真组织开展我市“百日安全生产活动”。以企业为主体,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场所和关键企业、关键部门、关键岗位的安全监管,巩固打击非法违法专项行动成果;突出重点时段和关键节点,强化应急防范和应急值守,确保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及“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三)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和专项整治。

1.交通安全。进一步深化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升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化、社会化管理水平;加大道路路面管控力度,严处酒后驾驶、超速、超载、超限、超时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加强客运车、校车、运渣车、危险品运输车、摩托车、老年骑游车等重点车辆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大力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双基”建设活动;建立完善轨道交通安全监管机制体制、安全运营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铁路道口安全监管;强化道路客运安全源头管理,狠抓客运车辆、成建制货运企业、驾校的安全监管,严把运输企业营运资质关、车辆技术关、驾驶员准入关;在危险物品道路运输车辆、旅游车辆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强制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切实加强车辆运行动态监控;全面实施水上交通码头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推进水上渡口公益化管理,强化船舶营运安全。

2.消防和大型活动安全。深入贯彻《消防法》、《成都市消防条例》,进一步提升消防工作法制化和社会化水平。强化消防安全责任制,认真落实政府、部门、单位消防工作主体责任。深入实施“防火墙”工程,着力提高社会单位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期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四个能力”;夯实农村、社区消防组织建设、设施建设、群防群治工作和队伍建设“四个基础”。继续开展易可燃装饰装修材料和高层、地下建筑消防专项整治,建立健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开展建筑工地火灾隐患专项整治,严格执行新、改、扩建及修缮、风貌整治工程动火审批制度。集中整治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违法建设及非法经营的消防隐患。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违法行为。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节假日和大型促销活动安全许可制度,严防踩踏、火灾等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3.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继续深化深基坑施工安全监管,建立环境公证、第三方监测制度。推广基坑护壁桩机械施工工艺,严禁基坑护壁桩人工挖孔施工。加强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管理,积极配合全省建筑起重机械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及平台建设。加大施工现场执法检查力度,落实防高坠、防触电、防机械伤害等措施,确保高大支模架搭设安全。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推动企业建立运转有效的自我保障体系。加强交通、水务基本建设、重大建设项目等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管。

4.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安全。督促危险化学品企业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工艺过程、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新建化工项目一律要求进入化工园区,继续推进现有化工企业“进区入园”工作。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禁止在城市人口密集区周边建立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单位)。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等环节的安全监管,推行剧毒化学品集中配送。做好全市整体退出烟花爆竹生产行业后续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制售烟花爆竹从业行为。强化烟花爆竹储存、运输、销售、燃放等环节的安全监管,督促烟花爆竹批发企业严格按照《烟花爆竹工程设计规范》做好仓储设施改造工作。

5.非煤矿山安全。严格执行非煤矿山地下开采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全面推行地下矿山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继续开展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非煤矿山开采流程,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开采行为,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采石场和页岩矿山,要坚决予以关闭。

6.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加大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宣传培训和监督检查力度,积极推进职业危害申报,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深化职业卫生管理试点达标工作。开展家具、制鞋等行业职业危害专项整治,提高职业危害防治水平。

7.特种设备安全。严格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重点单位、重点场所、重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组织开展锅炉、起重机械、电梯、液化石油气钢瓶等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网络信息建设。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建立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8.民用爆炸物品、冶金、水务、旅游景区景点、农业机械、学校、防雷等重点行业领域要继续加强安全监管,定期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确保安全。

(四)抓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深化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巩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成果,抓好村(社区)、企业、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强中小企业安全管理,推行企业安全生产顾问服务。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引导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冶金、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活动。严格落实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设施和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在高危行业积极稳妥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管,实现首期接入重点监控重大危险源企业20家。

(五)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发〔2010〕23号文及省、市实施意见的宣传力度,大力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示范活动,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培训考核管理,深入推进教考分离,提高培训质量。加强企业职工安全素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安全素质教育全员培训工作。

(六)严格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加大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力度,严格依法行政,重点加强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等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坚持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从严查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七)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强化应急预案管理,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督促高危行业企业落实应急救援资金、人员、装备,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制度。结合机构改革和部门职能调整,调整、充实市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和组成人员,进一步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强化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的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安全生产的工作格局。

(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督办督查制度。建立安全生产事故查处督办制度,按事故等级实行市、区(市)县安委会层层挂牌督办,及时通报事故查处和结案情况,按受社会监督。坚持重大安全生产隐患逐级公告和挂牌督办制度,落实隐患管理制度,切实做到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强化各级各部门安全监管责任落实、重点工作开展、重大隐患治理措施的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安全监管责任、措施到位,保障有力。

(三)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调研,学习借鉴、总结推广其他地区、基层(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力争全市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基层安全管理、高危企业安全监管等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范文第4篇

今年来,安全生产工作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乡镇、行业主管部门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市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以为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强烈责任感,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第一”的方针,积极扎实地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家抓安全的责任感、紧迫感明显增强,工作标准提高了,各项活动更加深入,安全生产状况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安全形势稳中有升,有效预防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尤其是杜绝了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服务保障作用。

一、狠抓了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

一是注重并及时抓好了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安委会根据国务院和市关于2004年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年初及时就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进行了专门研究、协调和安排部署。同时,根据安全生产实际需要,提出把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作为今年工作重点来抓,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二是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年初政府专门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安全生产委员会机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各乡镇、各有关单位也按照要求建立了专人负责的安全生产机构,形成了从上到下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救援队伍,构建起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体系;三是制定、完善并实施了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按照要求和工作计划,我们先后制定、完善了《安全生产综合考核制度》、《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举报制度》、《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职能及成员单位职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等,使安全生产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强化了工作责任,实行了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从领导到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到从业者,政府同各乡镇、局、总公司及中央和市属单位,各乡镇、有关部门都与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层层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强化了安全生产重要地位,强化了安全生产的社会监督,初步建立起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

二、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

一是初步建立起全县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政府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人员,进一步充实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力量;各乡镇、主管部门及部分企业设立了专门机构,充实了监管人员力量,建立了覆盖各乡镇、主要企业的专兼职安全员队伍,初步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二是狠抓了监督管理队伍自身建设。采取专门培训、以会代训等各种措施,对安全生产专兼职人员进行及时、严格和有效的教育、培训及管理,提高了监督管理队伍的总体素质。三是引入了竞争激励机制。结合“安康杯”、“文明工地”、定期报告工作和综合考核等实际工作,对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进一步强化了监督管理工作。

三、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除了督促企业搞好经常性宣传教育,还结合6月份的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先后通过举办各种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法制巡回展览、为企业宣讲安全知识及开办“谈安全”电视访谈,制作“安全管理”、“用电安全”、“机械安全”、“建筑安全”、“消防安全”等安全生产知识试卷并组织职工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宣传媒体及时进行跟踪宣传报道,在电视台开设“安全生产曝光”栏目等,有力推动了《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和落实。据统计,今年接到各类安全举报20多起,既消除了隐患,也说明了群众对安全工作已经有了较强的认识。

四、加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一是搞好各级领导、安全生产管理干部及重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培训。今年我们在各乡镇、主管部门对本单位所属干部和企业负责人进行全员教育培训的基础上,还专门组织了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培训班。通过培训,普遍增强了安全生产意识和抓安全生产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各级干部能够学法、知法,熟练运用法律开展工作。二是结合实际加强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加强了对企业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执法检查,督促企业按照要求认真搞好上岗前、作业中等环节的安全教育,增强了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三是继续加大了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力度。我们把落实持证上岗作为预防事故的重要内容,加大了对违反持证上岗规定的查处,并开办各种培训班13期,培训特种作业人员980多名,进一步提高了关键工作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

五、认真开展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一是搞好交通安全整治。安办按照计划组织多部门联合行动,及时对客货运输企业和运营车辆及汽车修理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了认真清理和严格整治。

二是对强化了对化学危险品的专项整治。结合实际,根据各不同时期情况,各职能部门按分工职责,密切协作,联合执法,使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杜绝了安全事故。

三是把非煤矿山作为重点进行综合整治。针对非煤矿山企业采矿点分散的特点,采取了强有力措施,对非煤矿山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关闭拆除了各类不符合条件规定的小矿,并对现有的进行了严管严控,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四是对建筑业进行了安全整治。加强对建筑业的安全监管,强化八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从加大安全投入,健全完善各项安全设施和措施,推进建筑业安全管理规范化工作入手,严肃查处违章指挥、无证上岗、违规操作等违法行为,加大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整治力度。通过整治,改善了建筑业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了安全生产标准,彻底消除了各类安全隐患。

五是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进行了整治。重点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商场、市场、宾馆、饭店、招待所、医院、学校、旅游景点、车站、体育场馆、大型活动举办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影剧院、录像厅、歌舞厅、夜总会、餐饮场所、洗浴)、网吧、人员密集或从事经营活动的地下空间、集体宿舍进行专项整治,加大了对火灾隐患的治理力度,严格落实了各项消防措施。

七是开展了特种设备的专项整治。加强了气瓶充装单位的动态监管,开展了压力管道的定期检验和使用登记,规范电站锅炉产品的定期检验工作,强化对流动式起重机械的安全监察,切实消除了隐患,防止了重、特大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八是对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及时进行了安全整治。通过加强对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等的生产、包装、储存、运输、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开展民爆器材专项检查,规范了安全防范的标准要求,落实了“人防、技防、设施防”的措施,增强了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了事故预防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依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除各有关部门日常对重点行业、企业进行不间断执法监控外,还结合不同时期工作重点,进行安全联合大检查。各主管部门、执法监察部门坚持长期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加强了交通运输企业的监督管理;抓紧了用电和防火安全;对化学危险品安全情况及时进行了安全评估和重点监控;加强了对危害面广、易发生事故的重点部位的重点检查和监控;对人群集中的商场、市场等场所的消防安全进行了重点执法检查;及时对用火炉取暖的单位、居民、经营场所、农村住户进行了安全普查,做好了煤气中毒预防工作。此外,还通过基层报告、群众举报等途径,加强了对安全隐患的查处,也有效预防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从总的情况看,安全生产工作虽然总体情况不错,可以说稳中有升。但我们也清醒地知道,当前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少数领导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开展工作不及时,宣传教育不经常,管理不严,监督不力。

二是出现了大量无主管部门企业,这些企业绝大部分是私营、个体中小企业,安全管理相对薄弱,存在问题多。

三是安全监管力量不足,尤其是部分乡镇和主管部门,缺乏必要的人员、设备和技术,监督管理有死角。

四是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不及时、缺乏针对性,违章操作、冒险蛮干现象比较严重。

五是企业安全投入少,设备设施老化,安全作业条件差。

具体情况为:

一、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情况。

工业企业特别是服装行业问题有:(1)大部分企业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车间人员密集,安全通道不畅通;(3)部分企业主要领导和职工安全意识较差;(4)车间用电管理不规范,有的电源线,没有安全保护措施;(5)安全出口未设门标识;(6)消防器材配备不足,有的是多年未经过有关部门检验过期失效;(7)部分企业电工用的还是供电公司发放的《进网作业证》,未按规定持特种作业证上岗现象严重。

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情况。

非煤矿山企业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1)大部分砖厂由外地人承包,短期行为严重,个别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职工安全意识淡薄;(2)机器老化,设备陈旧,安全设备设施投入不够;(3)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比较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4)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不规范;(5)从业人员上岗前未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三、危化企业安全生产情况。

危险化学品和危险物品经营单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1)B类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企业法人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不积极,在安全问题上侥幸心理存在比较严重;(2)危险物品经营单位,未办理各种手续和经有关部门验收,擅自施工,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四、建筑施工企业情况。

目前建筑施工工地主要存在下面主要问题:

1、工程基建手续不齐,主要未办理《施工许可证》、无规划、土地手续。

2、施工现场主要存在(1)安全防护存在事故隐患。主要表现在脚手架、作业面、临边防护等达不到标准、规范的要求。(2)设备临时用电存在事故隐患。主要表现在施工现场配电箱数量不足,未达到三级配电三级漏电保护标准或设备外皮未采用可靠接零保护等。(3)大型机械设备无验收手续或安装方案投入使用等。

五、旅游业安全生产情况。

宾馆饭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部分宾馆饭店未制定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2)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3)从业人员未经“三级安全教育”上岗作业等。

旅游景区安全生产工作主要存在问题:(1)景区危险地段防护栏杆不符合规范要求,设置安全标识、警示牌不足。(2)大部分景区电工操作证为供电部门发放的《进网操作证》,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作业。(3)部分景区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4)从业人员未经“三级安全教育”上岗作业等。

六、商业企业安全生产情况。

商场、超市及家具城安全生产工作主要存在问题:(1)经营者安全意识不强,未能摆正安全生产工作与经济利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货物随意侵占安全疏散通道,造成安全疏散通道堵塞。经检查指出后,可保持一段时间的畅通,不久又出现货物随意侵占安全疏散通道现象。(2)个别单位乱拉乱接电线,安全标识不足。(3)个别单位建筑防火分区不符合规范的要求或自动灭火系统失效,不能正常使用。(4)部分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5)从业人员未经“三级安全教育”上岗作业等。

市场安全生产工作主要存在问题:(1)部分市场吃、住、销一体,存在重大事故隐患。(2)市场内保安义务消防人员数量不足。(3)顾客在市场内吸烟现象严重,市场管理人员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制止。(3)部分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4)从业人员未经“三级安全教育”上岗作业等。

七、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情况。

主要存在问题是:(1)部分单位乱拉乱接电线,用电设备未采用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2)个别单位消防器材配备不足。(3)安全标识不足。(4)部分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5)从业人员未经“三级安全教育”上岗作业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队伍建设

1、加强全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充实安全生产力量,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完善工作程序;继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坚持政治与业务学习,做到热爱安全管理工作,掌握安全生产知识,积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组织协调、安全执法和事故的调查处理能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

2、加强兼职安全监察员队伍建设。扩大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覆盖面,在现在基础上,从行业、企业主管部门及大型企业中再选拔一批素质较高的兼职安全监察员,并加强兼职安全监察员队伍的管理和业务培训,逐步锻炼成为责任心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能打硬仗的队伍,壮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量。

3、加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设。按照《安全生产法》要求,督促企业按规定建立起安全生产专门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使安全生产工作达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彻底消除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盲区。

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设

在继续坚持安委会例会、兼职监察员例会和兼职监察员月汇报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各类工作制度。

1、建立执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安办的职能作用,根据工作阶段和重点,定期组织各有关执法部门举行安全生产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工作、部署任务、协调行动。

2、建立行业安全生产例会制度。结合工作开展情况,定期组织各类行业主管单位召开安全工作会议,通报情况,分析形势,统一标准,部署工作,提出要求。

3、建立全县安全生产情况通报制度。结合工作情况和需要,安委会定期将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内部通报和社会曝光,强化社会监督效果。

4、落实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争取政府支持,每年专门拿出部分资金,奖励安全事故隐患举报人员。

5、落实安全生产综合考核制度。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实行综合量化考核,并纳入全县的大责任制考核和单位年终评先评优活动内容。

三、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具体工作

1、加强执法部门和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的协调。克服以往安全生产执法分散、力量单一现象,共同解决安全生产方面的重大问题、倾向性问题和普遍性问题。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生产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搞好六月份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扩大安全生产的社会影响。

3、认真做好培训工作。继续对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及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法》培训教育;搞好特种作业培训,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对特种作业人员的需要;对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等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

4、开展以建筑业、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运输、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非煤矿山、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6个方面为重点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通过专项整治,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保障制度,加大危险源监控、事故隐患整改和安全资金投入力度,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县事故总量不突破市下达给的控制指标。

5、加强安全生产经常性监督检查和管理。对有关执法单位和企业主管、行业主管部门实施综合性监督管理,督促企业主管和行业管理部门严格落实属地和行业管理规定,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继续加强对化学危险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对事故隐患要指定专人负责立即予以消除,确保安全稳定。

6、深入开展联合检查和定期抽查。加强各执法部门的协调配合,结合各项工作情况的开展,定期组织联合检查活动,使安全生产工作在安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形成各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局面。

7、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认真履行国家监察职能,把加强现场监察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高标准、不凑合、不迁就,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按照“触动企业核心利益”的要求,加大处罚力度。对隐患严重的,采取果断措施,该停的停、该罚的罚。

8、深入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对工业、乡镇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旅游业等行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切实摸清各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9、继续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化建设。及时了解掌握国家的安全生产工作动态,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建立科学管理数据库,使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网络化,各类企业情况数字化,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行业、重点时期动态化。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范范文第5篇

(一)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开展质量兴县活动,全面加强质量监管和技术基础工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整体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但仍然存在着质量监管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够落实;部分企业质量基础工作薄弱,产品质量水平不高;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服务质量尚待改进提升,环境资源代价过大等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经济持续稳步较快发展。在认真总结全县开展质量兴县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大力推进质量振兴,努力提升发展质量。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县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提升全县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迫切要求;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障。各乡镇、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推进质量振兴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强有力的措施,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整体水平;强化标准化、计量等质量技术基础工作,鼓励引导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增强全县经济发展的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质量管理,夯实工作基础。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三)总体目标。到年,全县质量水平实现“四个显著提升”。

一是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产品质量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关系健康安全的产品全部纳入生产许可,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争创1个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名牌产品,新增2-3个名牌产品。名牌产品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高起点、高标准实施重点产业项目建设,达到生产高品质产品的技术条件。建立健全大中型企业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力争1户以上企业获得省政府质量奖,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工程质量水平显著提升。竣工工程质量和安全卫生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争创国家“鲁班奖”优质工程1项以上,省建筑工程“飞天奖”优质工程1项以上。全县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水利与节水改造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大型工程综合优良率达到75%以上。

三是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交通、旅游、通信、商贸、现代物流,医疗卫生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主要服务待业基本建立服务质量体系,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重点服务业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GB/T19004)国家标准。质量诚信普遍提升,用户和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达到全国平均以上水平。创建1个省级服务名牌企业。

四是环境质量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有效保护,生态良好区域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持稳定并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持续扩大,生态退化得到遏制,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明显减轻,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削减,主要污染排放全部达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年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与绿化水平明显提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质量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主要任务。

1、农业。基本建成具有特色、结构合理的农业标准化体系,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优势特色农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或有机认证,上市农产品达到国家质量安全强制标准和无公害标准。新建2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地理标志保护总量达到1个以上并全部使用专用保护标志。培育一批在国内市场认知度较高的特色农产品。马铃薯、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食品药品业。食品企业全部纳入生产许可,食品小作坊纳入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药品、保健食品全部通过国家相关认证或审批,建立严密的质量监管体系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及制药,提升品质,创立品牌。中成药材等农产品质量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3、工程建设行业。以工程质量强制性标准和施工技术规程、规范为基本依据,优化工程技术方案,强化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管,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全面提高建筑、道路及水利工程质量水平,力争全县重点工程质量达到先进水平,事关民生的保障性住房全部符合质量安全标准要求。争创国家和省部级工程质量奖。

4、环境保护行业。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强制性环境保护标准,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专项整治,加强重点流域的污染防治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县、乡两级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建设,提升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推动废物资源化。进一步强化森林、植被、湿地、河流等自然生态保护。努力实现全县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和自然生态功能的基本恢复。扎实开展污染减排,实现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均低于国家限定指标。

5、旅游行业。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旅游A级景区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经营、服务和管理;A级旅游景区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实现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与国际接轨;质量投诉受理渠道通畅。质量监督执法规范有力。服务质量和诚信度全面提升。

6、商业服务业。全县商业企业全面实行产品质量先行负责制,严格执行“三包”规定。大中型商场、超市建立从进货验收到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商场、饭店、医院、金融、保险、电信等行业采用先进管理方法,提升质量承诺层次和诚信水平。整体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稳步提升。

三、重点工作

(五)扎实构建产业标准化体系。在寻找差距、分析问题基础上,对传统产业、优势产品现行的技术标准进行修订和改造,大幅度提升标准水平,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工艺、装备、管理水平全面提高。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以大宗和特色农产品为重点,抓紧制定和完善包括产品品质、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环境条件等标准在内的农业地方标准,构建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在优质、高效、安全基础上,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进程。加快构建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全面规范服务行业,提升行业质量和水平。依据国家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政策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以高排放产业和企业为重点,加快构建节能减排标准化体系,制定生态保护区和城市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等地方标准。

(六)积极培育和创建名牌产品。结合我县特色优势和比较优势,制定名牌战略发展规划并扎实推进。把提高科技含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创立名牌的重要条件,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品牌质量性能,提高经济效益。坚持创建名牌、重在培育的方针,引导和督促企业,着力从产品研发、标准制定、工艺设备改造、质量管理、市场开拓、产品宣传等环节进行系统培育,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由市名牌到省名牌的升级发展。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名牌的违法行为,营造有利于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发展壮大的市场环境。

(七)全面增强企业质量技术基础和创新能力。全面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建立完善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关键工序控制、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纳入国家生产许可、市场准入的产品生产企业,必须按规定条件和程序,通过国家生产条件及质量管理能力审查,产品获得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和建筑工程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100%,计量器具特别是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周期受检率达到100%。获证企业力争全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中涉及环境保护的企业要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涉及食品安全的企业通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中药材加工企业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药品经营企业通过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大力开展质量兴企、质量改进、节能降耗以及QC小组、技能竞赛等活动,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推行卓越绩效管理。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研发投入;按照市场引导、互利互惠的原则,强化产学研相结合,加强对重点产品的技术攻关,推进全县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事关全县经济增长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组织力量攻关突破,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八)切实加强质量检测技术平台和能力建设。紧紧围绕我县特色产业和工业园区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的原则,集中资金,根据我县区域经济特点、建设完善县一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更好为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检测服务;支持县级质量检验机构重点加强食品、农产品的微生物和有毒有害检验项目建设,提高食品安全保证能力;根据加强工程质量、环境质量监测要求,进一步提升工程和环境质量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为推进质量振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九)加大经济运行中的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完善质量监管机制,依法加强对关系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群众基本生活、节能减排的重点产品质量、重点工程质量、特种设备、污染物排放的监督检查,切实保障食品、药品、水质、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建筑材料、工程建设、化学危险品及其包装、特种设备等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工程的质量安全。建立完善质量问题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市场退出、责任追究等制度,对区域性、倾向性的质量安全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建立完善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信息通报、突发事件处置等监管制度,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产品质量及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故。进一步加强商品检验检疫,防止动植物疫情疫病、有毒有害物质和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商品进入输出。运用生产许可、市场准入等手段,有计划、有步骤淘汰产品质量差、工艺技术落后、能源资源消耗高、对环境有破坏作用的产业和产品,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扩张。

(十)强化质量服务和信用管理。积极发展质量公证和咨询等中介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质量协会等社会团体以及检验检测、技术咨询、审核认证等中介机构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检验测试、产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信用评价、工程设备监理、服务质量提升以及环境质量认证和资质评定等方面的服务。加快企业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健全企业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等信用记录,实行企业质量分类管理。加强部门协作,推进信息共享,在银行信贷、政府采购、工商管理、工程招投标、质量信用评级等领域广泛应用企业质量信息,形成有效的市场激励约束机制。

四、保障措施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推进质量振兴领导小组,负责质量振兴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考核检查、督促指导。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要求,在开展质量兴县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方案,充实机构,扩展内容,突出重点,完善方案。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建设局、交通局、环保局、水利局、农牧局、商务局、工商局、质监局、旅游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要切实抓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质量振兴工作,并密切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要将质量振兴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分析形势,研究问题,制定措施,深入推进。建立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府对相关部门和企业推进质量振兴的考核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严格奖惩。建立质量问责制严格追究因失职渎职造成的重大质量事故的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十二)推进法制建设。深化贯彻实施国家有关质量法律、法规,将质量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教育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普及质量法律、法规知识,分层次抓好各类人员的质量法制教育。着力增强企业的质量法律意识,严格依法生产、依法经营。进一步加强质量执法队伍建设,改善执法装备,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水平,落实质量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质量执法监督机制,严格质量责任追究,保证优胜劣汰竞争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为推进质量振兴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十三)实行激励约束。支持企业建立内部质量奖励制度,全面开展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优良工程、著名商标评定、“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兴商”、创建旅游品牌、服务满意度测评等活动。要加大对质量工作经费投入,质量监督抽查、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等必需的经费支持,切实保障对食品等重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的费用。按照扶优扶强原则,从信贷、技改、政府采购等方面,重点扶持名优产品。企业也要加大对质量改进提升、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新闻媒体要加强开展对质量振兴工作的宣传报道,宣传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和个人,对制假售假和质量失信企业进行曝光,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