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息化整体建设方案

企业信息化整体建设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息化整体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信息化整体建设方案

企业信息化整体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MES与ERP互补实现精益化生产

目前大部分轮胎企业都应用了底层的过程控制系统,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以及管理方面的需求,有一些企业也逐步实施了ERP、CRM。而对于车间生产环节,目前大多数企业仍然主要靠人工管理,缺少信息化系统,即使有些企业应用了车间管理软件,也都只是实现了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工序的管理,因此,车间网络化、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孤岛”现象突出,无法对生产过程中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管理,更加难以保证各个生产活动所需信息的准确一致。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控”)信息工程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焦清国介绍,轮胎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决策层使用的管理工具,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ERP、CRM等系统;二是用于生产管理的Mes系统:三是一线操作人员使用的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这三种系统从上到下,通过资源共享互补共同支撑着轮胎企业的信息化应用。MES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起着为计划管理与车间生产控制搭建信息桥梁的作用。

其中,ERP系统主要解决企业的资源管理问题,对于制造企业来说,生产过程与资源管理息息相关,所以ERP系统包含生产管理模块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ERP与MBS系统在计划排产和调度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区别。时间上,一般较好的ERP系统也只能细化到周生产计划,而MBS系统则可以细化至日计划及班计划;空间上,ERP的生产管理模块一般只能生成车间级的总计划,而MES可以针对每一个机台下达详细指令。如果深入到轮胎企业了解一下,就能发现企业应用了优秀的ERP软件,能够为管理层提供有力的支持,但却无法得到计划调度员的认可,这实际就是因为ERP无法满足生产环节更深层次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实现生产,必须将MES生产过程管理和ERP生产管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MES让轮胎生产过程可视化

软控历时十余年,开发了一套功能完善,成熟稳定的MES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条形码技术、RFID技术。并以现代生产管理理念为依据,覆盖了轮胎企业生产的全工序,实现了轮胎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为轮胎企业生产管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应用此系统,可以大幅提高企业轮胎生产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向市场,显著降低轮胎产品退赔率,并减少人力资源、材料、能源消耗,有力推动企业的敏捷制造和精益化生产,同时提升企业行业竞争力,品牌知名度等无形效益。焦清国表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我们在为企业制定解决方案时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整体规划”是指根据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制定蓝图:“分步实施”则是指根据对企业需求的优先级、人力、物力情况,分步实现。企业可以选择全面实施全生命周期MES系统或独立实施一个或多个子系统与模块,如密炼车间管控网络系统,半成品一成型管控网络系统、轮胎条码物流管理系统。实施任何一个子系统或模块,后续都可以根据新的信息化需求进行扩展,避免企业信息化建设重复投资。

轮胎不仅仅是消费品,更是一种安全产品,这就要求对整体生产线,包括配料、密炼,成型、检测等进行严格控制,MES系统作为贯穿整体生产线的管控系统,能够对企业、工厂、车间、工序、机台、销售、物流、市场进行有效的信息化集成管理和控制。比如,以密炼车间管控网络系统为例,密炼工序是轮胎生产第一道工序,必须严格按照配方执行,任何一种原料多一点或少一点以及混炼条件不足,都会使轮胎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也就是说,密炼车间管控网络系统为轮胎生产把好了源头关。另外,MES系统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使得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能够真实、准确、及时地得到反映,降低各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IVIES系统还可以将管理信息自动下传到控制系统并执行,实现了车间管理的动态化、规范化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化,同时以条码为信息载体,实现了胶料质量跟踪追溯。

焦清国介绍道,MES系统能够对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通过实时、精准的数据管理实现生产工艺的标准化,并规范流程,避免不合格品流出。另外,通过给轮胎植入RFID芯片,为轮胎实行“身份证”制度,实现对每一条轮胎全生命周期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全程信息追溯,一旦轮胎出现了问题,就能追溯到出问题的环节。总体来说,MES系统实现了标准工艺的控制执行、管理信息的下传控制、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可追溯管理,保证企业运转过程百分之百地得到合理监控与管理。

展望未来软控更有信心

企业信息化整体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十七届五中全会中,确定了将信息网络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面,并且加以重点规划。市场普遍认为,这对于相关领域的企业,是一次巨大的良机。

寻路之举

12月9日,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联达)公告,公司拟以9434万元超募资金收购北京梦龙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梦龙软件)100%股权。随后,各大网站上出现了《广联达梦龙并购重组――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化行业开启新篇章》的文章。文章预测,两家公司的强强联合必将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企业级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更好的项目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纵观两家公司的历史,或许可以发现二者本次并购重组的原由所在。

成立于1998年的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410)于2010年5月在深圳中小板上市,是国内建设领域信息化服务产业的领军企业。公司简介显示,广联达立足工程建设领域,围绕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客户提供以工程造价为核心,以工程项目(综合)管理为主体的软件产品和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从规模而言,广联达有近40家分支机构,其销售与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2个省市地区,员工达到2000余人,而专业产品与服务则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施工、审计、咨询、监理、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及财政审计、石油化工、邮电、电力、银行审计等诸多系统。

广联达的工具类产品,在全国已占有遥遥领先的市场份额,但管理类产品有待开拓更大的空间。据统计,行业领域内有数十家项目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但大都停留在价格手段的低层次竞争阶段,常导致客户信息化失败率居高不下的局面。项目管理业务一直是工程建设领域各方企业的核心业务,目前众多的软件服务商鲜有能很好地提供满足企业不同层级、不同管理需求、不同管理模式的整体解决方案。正是这种复杂的行业背景给广联达与梦龙的合作提供了可能。

事实上,在广联达与梦龙两家公司的“联姻”开启之前,就有客户有“如果两家公司能成为一家就好了”这样的建言,以全方位高质量地实现客户的各种需求。而据广联达董事长刁志中介绍,他和梦龙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鞠成立也曾多次探讨过优势互补的可能。

梦龙软件有限公司的研发侧重点是在基础设施领域,重要业务是为企业提供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是国内最早开展项目管理软件业务的服务商之一,产品主要包括全方位的项目管理系统、企事业单位办公系统、企业招投标系统、网络招投标系统等核心产品。从客户方面来看,梦龙主要以大中型企业、组织、政府机关为主要用户群体,拥有近百家以特级和一级资质为主体的企业用户,其协同管理平台在国内建筑业市场占有率居第一。“梦龙智能项目管理系统”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曾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梦龙的“linkworks协同工作平台”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linkproject企业项目管理平台”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事实上,广联达选择梦龙软件也正是看中了梦龙在项目管理上的技术优势与客户资源等方面的独特资源。在刁志中看来,广联达与梦龙的整合,必将诞生一个从技术、产品、资金,到品牌、渠道、规模等综合实力超群的行业领跑者,这将有利改变行业的竞争格局――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竞争,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客户企业信息化成功率。

对于广联达收购梦龙软件,市场的反馈也普遍看好,国金证券认为“本次收购将大幅度提升广联达公司管理类业务的产品开发能力和方案集成能力”,并给予广联达以“买入”评级。更为重要的是,整合后的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将深度集成广联达项目管理系统、梦龙协同办公系统以及T平台,从而大大促进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加速BIM(建筑信息模型)及4D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推广,加速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的实现,实现数字建筑,为国家倡导的节能、环保、生态建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刁志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言,梦龙在技术、产品以及客户等领域,都能为广联达实现一个质的飞跃。事实上,广联达自从2010年5月在深圳中小板上市以来,其国际化战略就已经提上日程。而梦龙积累的一批分布在各个行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高质量客户,正是广联达所亟需的。刁志中认为,二者的强强联手利于广联达未来更好地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在12月13日的媒体沟通会上,广联达董事长刁志中与梦龙软件董事长鞠成立都表示打造一个民族品牌成为世界品牌是他们共同的夙愿,二者的“志同道合”是此次“联姻”成功的重要基础。

“与梦龙携手,必将产生‘聚合、聚变’效应,实现我们在全球工程建设领域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民族软件品牌的愿景。”刁志中说。

借力城镇化筹谋国际化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表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城镇化率可能要突破50%。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五年中,中国的城镇建设将步入高速的建设时期。对于建筑行业,这无异于一次重大的机遇,而对于深耕建筑行业信息服务领域的广联达,同样会得到这种机遇的惠及。

中国建筑行业不仅在国内规模巨大,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也占据半壁江山。广联达的重要客户之一中国建筑在一百多个国家都有项目在建,更多的建筑企业也正在“走出去”。广联达董事长刁志中认为,这正是广联达可以“借船出海”、布局国际化战略的最佳时机。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刁志中将中国城镇化的时期称为“广联达的战略机遇期”, “我希望软件产业要伴随着中国建造的发展而不断地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我觉得这是一个因缘也是一个机遇,天时地利都已具备。”刁志中说。

“成为全球最大产业”的筹谋,并非不可能。资料显示,中国的城镇建设到2050年才相当于美国上个世纪初的水平,建筑行业在发达的欧美国家已是夕阳产业。相比之下,中国的软件行业则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无论是从技术来看,还是从产品而言,中国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来自国金证券的分析显示,目前国内建筑行业信息化程度相对美日等国非常低,美国信息化投入占总收入比重为3%,日本为0.60%,而我国仅仅为0.03%。公司(广联达)在计价软件和算量软件市场的占有率都在50%以上,项目管理软件依托公司(广联达)行业领军的品牌效应、遍布全国的38个分支渠道以及出色的营销能力,将会得到迅速推广。

企业信息化整体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冲击着各行各业,给全球房地产业也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和发展的契机。在政府的牵头和推动下,在房地产业各界积极参与和实践下,中国房地产业已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呈现全面信息化的发展势头。具体表现在:

(1)房地产政务信息化成效显著。

许多城市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了房地产政务管理软件,有效地改进了行政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控和预测能力。

(2)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

房地产经营方式开始打上信息时代的烙印。一些房地产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网站,提高了信息传输速度,加快了企业决策速度,提高了办事效率。此外,各种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计算机软件,如房屋销售软件、物业管理软件、租赁软件、房地产可行性分析软件、房地产开发管理软件等,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应用。

(3)初步建立了房地产宏观监测系统。

为适应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市场信息零散、盲目投资行为大量存在等状况,我国已建立包括中房预警系统、中房指数、国房景气指数等在内的房地产宏观监测系统。

(4)智能化小区和网络小区建设步伐加快。

近年来,住宅的智能化功能被列为评价楼盘综合性能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指标,智能化住宅已逐步进入普通人的生活。社区提供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的软硬件设施和服务是家居功能向外拓展的必要条件。智能化的物业管理深入到各单位住宅,真正实现建筑智能化到社区管理的智能化。

(5)房地产网站发展迅速。

由于房地产业自身的行业特点,使其在网上具有更大的优势,房地产业各界都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或准备建立自己的网站,将网络作为房地产信息的主要渠道。房地产网站建设提供了全天候、全方位市场服务的新模式,建立房地产在线咨询服务系统,引入城市电子地图,实现网上售楼,改变了传统的购房方式。同国外相比,我国房地产信息化整体水平较低,地区差异较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房地产业唯有实现信息化,唯有与网络结合,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企业的网络系统,实现总公司与下属子公司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平台的整合,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全方位、完整的信息数据,使企业的管理逐步走向信息化,建立企业网站,使其向房地产行业和管理信息服务方向转化,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具体管理工作的流程中。以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方针“统一规划、联合建设、推广应用、发展产业、资源共享”为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将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全部数字化,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本企业集团形成一个管理对象数字化、管理专业网络化、数据动态实时化、管理决策科学化的现代企业,走一条结合自身特点,依托信息技术发展房地产信息化产业的振兴之路。

二、企业信息安全防范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系统,企业相关业务系统等生产经营方面的重要系统投入在线运行,越来越多的重要数据和机密信息都通过企业内外部网络来传输。这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以往的安全风险和问题。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信息如被非法用户截取,导致泄露企业机密;如被非法篡改,造成数据混乱,信息错误,造成工作失误等。另一方面,病毒感染造成网络通信阻塞,系统数据和文件系统破坏,系统无法提供服务甚至破坏后无法恢复,特别是系统中多年积累的重要数据丢失,对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经济效益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如何保护企业机密,保障企业信息安全,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中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提上了企业的议事日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即针对当前企业面临的病毒泛滥、黑客入侵、恶意软件、信息失控等复杂的应用环境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保护企业信息和企业信息系统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中断、修改和破坏,为企业信息和企业信息系统提供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不可否认。企业信息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设备、管理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安全解决方案的制定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首先,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做好安全风险评估。第二,采用信息安全新技术,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综合各种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将安全操作系统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扫描技术等综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企业根据自身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步伐,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第三,管理和技术并重,技术与措施结合。根据信息安全策略,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建立备份和恢复机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第四,充分利用企业网络条件,提供全面,及时和快捷的信息安全服务。第五,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定期对信息安全状况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完善安全方案,调整安全策略。

三、总结

企业信息化整体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e author has been engaged in statistical work for many years in enterprise. With the quickening pac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statistical methods have been constantly improved, work efficiency has been enhanced unceasingly, and we are more and more aware of the vital significance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statistics work.

关键词:统计信息化;信息职能;工作平台;模式

Key words: statistical information;information function;working platform;mode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116-02

作者简介:王金哲(1976-),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统计师。

0 引言

第64届联合国大会90次会议作出决议,2010年10月20日为“世界统计日”。为此,国家统计局决定,将9月20日定为“中国统计开放日”,在9月20日至10月20日期间,以“统计和您在一起”、“走向公开透明的中国统计”为主题,在全系统开展庆祝活动。

1 统计工作信息职能

统计是公共产品,统计工作的价值在于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作用的发挥。“数据”的来源,“公共”的属性,“功能”的发挥都决定了统计公开透明的特征。信息越公开,程序越透明,数据的知情面越广,信任度越高,支持率也就越大。反之亦然。

信息职能是统计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统计信息也是管理企业所必需的基本信息。只有准确、及时、全面的统计信息才有利于企业及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指导企业的健康发展。

统计信息化不能停留在用电脑打文件、做报表、收发E-mail、挂个网页的层次。而是要通过统计工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使统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有明显的提高,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功能。

企业统计信息化工作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统计工作从调查方案设计、调查任务布置到统计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加工和公布的全流程电子化、网络化。逐步实现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向统一的数据管理中心报送统计资料。

2 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网络互联技术日趋成熟,电子商务时代已经来临,企业统计信息的采集过程明显复杂化,采集范围不断扩展。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行联网直报,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夯实统计基础。

统计信息化就是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专注于自己的职能业务,通过统计工作网络化进程,把包括组织资源、人力资源、业务资源、数据资源、统计调查对象(客户)等统计资源,建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从企业统计信息来源看,主要是由统计人员,按时间、地点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定期报表和不定期的专项报表的填报工作。因报送方式各种各样,数据的格式也各不相同,增加了统计整理和分析的难度,制约了信息化发展。只有通过继续教育和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信息处理技术,努力构建理念先进、业务精通、工作扎实、结构合理的复合型专业化统计人才,真正使每一个成员都成为统计信息化建设者的推进者。

3 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途径

3.1 提高领导重视,统一思想认识,是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根本。

只有企业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上级政府和行业统计主管部门的各项统计调查工作,明确统一思想,将统计信息化工作提高到为国家各级党政领导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高度上来,做到通盘考虑,统一安排,从根本上保证高标准做好统计工作。

3.2 配备硬件设备,搭设工作平台,是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物质基础 所谓“工欲行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加速企业信息化整体的建设步伐,方能提高统计信息化版块的进程。改革中硬件是基础。高度重视硬件设备的配备和升级换代工作,拥有稳定、先进、高效的硬件设备和畅通的信息通道,是做好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在基础设施改革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计算机的配置、网络的规模、带宽、技术标准、安全管理与实际需要和办公自动化的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广域网的建设是由各地自行组织,技术规程不统一,联网方式多样化。统计信息化初期,没有给统计人员减少工作量,同一指标重复报送多次,要么实行双轨并行报送方式,要么向不同职能部门局域网报送,增加了统计人员工作量。所以提高统计职能,加强统计信息深入分析,加快网络化建设还须制订统一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模式。

3.3 完善的硬件设施需要配套的应用软件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统计信息化建设要考虑的是大量数据如何组织、以什么样的标准、采用什么样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何保证数据的开放性和安全性等,这都是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和重点。由于统计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软件开发相对滞后,没有形成行业规范,软件的推广和更新较慢,因此,懂得计算机技术又精通统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3.4 加强培训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素质,是做好统计信息化工作的智力基础 人才是妨碍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一大障碍。由于统计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到统计信息职能的发挥,因此应当改变观念,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提高培训质量,减少统计人员频繁变动,促进统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同时可通过对统计人员进行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选派统计人员参加有关信息服务的专门化培训,对信息化涉及的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培训等途径提高统计队伍信息化服务功能的发挥。

4 结束语

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规模以上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向统一的数据管理中心报送统计资料。同时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深入,提高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出谋划策,将对促进中国企业信息化起到良好的作用。

电子计算机由发展初期的计算工具逐步变成了统计工作平台,一场状观雄伟的统计大戏在信息化建设这个舞台上登台上演。难以想象现在统计工作离开计算机、网络、统计信息化这个平台。统计信息化将改变统计工作模式,现代统计工作就是在统计信息化建设平台上进行的。统计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工作效率。要不断强化源头数据质量,对数据实事求是,严格较真的精神,对工作踏踏实实,勇于创新的精神来抓好新时期统计工作。让统计职能充分发挥,跟上时代步伐,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把握机会,做出正确决策,增进企业运行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整体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018-02

1 引言

企业信息化是实施国民经济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必将对国民经济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信息化作为促进企业各项工作全面提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我国企业中的推行程度还不够深入,很多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还很茫然,如何建设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了当前中国企业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课题。

2 企业信息化的含义

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化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信息化就是指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普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使社会各单位和全体公众随时随地都能通过图像、数据、声音或者影像等享用和互相传递所需要的任何信息。信息化的内容应该包括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应用大众化以及信息贡献的社会化等。我们可以把企业信息化理解成一个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于企业实践中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即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借助以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手段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将企业的经营及管理流程在线实现, 并使企业管理层真正可以在线获得完整而明晰的“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3.1 促进组织结构优化,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可以简化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的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和中间管理人员,从而建立起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形式信息沟通畅通、及时,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3.2 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

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涉及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可以有效地、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费用。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外部信息,如市场信息、产品销售渠道信息等方面的成本降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可以使企业降低新产品的设计、生产成本和对现有产品进行修改或增加新性能的成本;库存管理信息化使企业减少了库存量,降低了管理成本;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

3.3 提高企业的市场把握能力

在把握市场和消费者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企业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起高效、快速的联系,从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的能力,使企业能迅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与开发话动,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向市场提供质量更好、品种更多、更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3.4 加快产品和技术的创新

信息技术能极大提高企业获取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思想的能力。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的结合所形成辅助工艺编制、柔性制造系统、敏捷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及管理的高度集成化,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生产的柔性、敏捷性和适应性。

3.5 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企业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即在信息化过程中引进的不仅是信息技术,而更多的是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把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进行管理创新。以此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3.6 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

完备的信息是经营决策的基础。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使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掌握更加完备、及时和准确。

3.7 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企业信息化,可以加速知识在企业中的传播,使企业领导至全体员工知识水平、信息意识与信息利用能力提高,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及企业文化的环境。

4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采取的策略

4.1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应遵循的策略

4.1.1企业信息化建设遵循的策略

企业信息化建设遵循的策略,就是目标定位上的策略。即信息化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否则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四不像”,既不能为业务带来好处,又不能为新的增长创造条件,可能最后造成很大的浪费。

4.1.2 要有层次地逐步实施企业信息化

首先,在生产过程上实现信息化,为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奠定基础。其次,数据处理的信息化,从使用的角度出发自行开发或购买相应的管理软件,对生产、销售、财务等重要部门的数据进行处理,建立内部网,进入因特网,利用网络进行辅助决策,从信息化建设一开始就要真正以企业的效益为根本,分析、规划、有层次地逐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既不能消极等待,也不能盲目乱上。

4.1.3 要建立企业决策的信息支持系统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如何全面地理解企业的信息管理,建立适应本企业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实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所谓企业的决策支持系统就是为主管者提供信息,如帮助他们做决策的系统。该系统能向决策者提供大量历史的和外部经济环境的数据,企业的内源信息是其主要处理内容;另外,它还能按照决策问题的性质和决策者的需要随时以灵活的方式组织起来,以便协助决策者作好决策工作。企业的决策支持系统并不单纯指一套计算机系统,而是包括应用了此系统的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他们都是借助于应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计算机和网络等),以加强对本企业的内外源信息的综合管理,最终为企业的经验与决策管理服务。

4.1.4 要制订有关的标准和规范

国家有关部门应制订有关的标准和规范,规定哪些工作应由主管部门下发软件,哪些只需统一数据的内容和格式就可以,同时要统一运行平台和网络的通道。

4.1.5 要考虑的是企业的应用基础

一个企业员工业务素质怎么样,经理的管理素质怎么样,变革能力好不好,整个外部应用环境又怎样,等等。另外,在考虑应用基础的同时,还要考虑未来发展。因为信息化的投入不是一次性的,需要考虑维护成本,持续投入,主流平台,这是基础性的策略。

4.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4.2.1 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企业信息基础设施是指根据企业当前业务以及可预见的发展趋势,对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流通的要求,选购和构筑由信息设备、通信网络、数据库和支持软件等组成的环境。这就是认识上的提高,即由计算机选型、买设备,提高到建立性能价格比合算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这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最根本条件。建设企业信息网络,企业信息网络是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在原有企业局域网的基础上,用Internet技术改造成外联网(Internet)和内联网(Extranet),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4.2.2 建立信息资源管理标准,搞好信息组织工作

说到信息,就不能不提到数据,一个时期以来,不少人从“重硬轻软”转到了“重软件轻数据”,数据涉及到企业的内外资源以及企业进行管理监督工作的各项标准,它不仅包括了计算机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客户、供应商、存货、库存等重要信息,还包括了进行管理监督所必须的能源、工时、材料等耗用的定额和费用开支的标准以及预算数据,企业应该对数据高度重视,实现对数据的规范化。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开发信息资源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企业信息化的归宿。而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从而保证标准化、规范化地组织好信息,就是开发信息资源的基本工作。

4.2.3 按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开发企业集成信息系统

生产型企业重点要搞好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建立从设计到制造和经营管理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即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MS)。服务型企业重点要搞好业务处理过程的信息化,既要开发企业各部门信息共享的内部集成化的信息系统,还要实现企业与业务伙伴或与客户间的信息自动交换,外部互联的有效方法就是通常讲的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实际上,是要建立更大范围的集成化的信息系统,积极利用外部资源,进行供应链合作,最大化地提高业务效率。

4.2.4 开展企业信息化教育

开展信息化教育,提高全员信息化认识水平和开发使用集成化的信息系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对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与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提高项目人员的义务和管理水平,并使员工增加对企业的认识程度和责任感,提高其归属意识和其对自身在工作中对自我价值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