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个人论文

教师个人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个人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个人论文

教师个人论文范文第1篇

(一)没有和时展相结合

教育是要跟随时代不断进步的,我们在进行成人教育的时候也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不要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照本宣科,教材只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一个范本。现在很多学校开展的成人教育只是一味的按照课本来进行讲授,有的课本教材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有的甚至是几年前的案例或者内容比较陈旧。老师也没有进行更新就直接的进行教学,这样开展的教育意义就不大了,因为,我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是要不断的进行新知识的输入,如果还是对陈旧的知识进行学习,我们就没有必要来进行学习,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更多的新知识来充实自己。

(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因为,成人教育不如初高中教育受到重视,加上接受成人教育的都是成年人,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忽略了教学方法,只是感觉成人的自觉能力强,就会只是运用老师讲解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再加上对于成人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上也会有所欠缺,加上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只是进行知识的传授,没有考虑到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来接受知识。成年人虽然对问题的考虑过于周详,但是思维活跃程度往往不如孩子,在加上不像孩子那样勇于进行表达,所以课堂气氛的活跃度就是不是很好,教师之间的互动就几乎没有,只是一味的运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没有有效的形成师生间的互动。所以,就会造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课堂气氛就不是非常活跃,学生的学生兴趣也不是很强。

二、成人教育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教学的实践性

任何一个科目以及任何一项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应用,所以,进行高校教学的时候,要改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要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技术应用性的人才,其进行教学的核心就是为了培养技术应用型的人才,所以,实践教学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晋南大学成人教育环境科学的学生,就是回归学校本部来进行试验,让学生尽早进入试验室来参与科研以及创新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我们可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到当地的工厂进行参观和考察,及时这些参加教育的成年人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还是要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在整理的过程当中结合自己以往的实践活动进行实际的应用,这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我们还可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开设综合性以及设计性的实验项目,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实验设施,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可以把单元实验课合并为综合实验课,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产生一些创新灵感。

(二)运用网络教学模式改革

教师个人论文范文第2篇

“人文需要”是人作为一种历史的生命所产生的“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表达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自我”以及“筹划自我”的需要。作为教育的主体,儿童同样有这种人文的需要。这一点,现代教育理论对此进行了很好的认同和论证。现代教育理论承认并尊重儿童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他们同成人一样,拥有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是完全独立的生命主体,对自我有认识、表达、理解、质疑、反思、体验、筹划等需要。童诗的特点正好与儿童的人文需要深刻吻合。童诗创作为儿童的人文需要找到了一条很好的途径和表现形式。古人说“诗言志”,将“志”字解释为“人文需要”也是恰当的。诗歌的抒情言志、直觉感悟就是以指向人的内心世界为前提的。朱光潜先生认为,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地突然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人称为“灵感”。可以说,童诗创作是儿童自我体验、反思、感悟、表达的结晶。儿童眼中的世界与大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儿童眼中的世界更加纯洁、神秘,更加新鲜活泼,更加富有吸引力。一句话,更加富于童话的色彩和诗意的感受。所以,朱光潜先生曾说,“真正欣赏诗,要有几分原始人或婴儿的制造神话或童话的心理”。因此,不能把儿童天真的体验简单地斥责为“不深刻”而怀疑儿童是否可以写诗。例如,有一次,我发现不少同学喜欢玩纸飞机,我借机引导学生以“纸飞机”为题创作小诗。有几位同学合作写了这样一首小诗:“我们把欢乐/变成小飞机/在蓝天下飞翔/时起时落/时高时低/载着童年美好的记忆/将秘密珍藏在心里”。简短的诗句中体现了儿童对内心体验和感悟的一种欢乐的表达。诗在古希腊文中是创造的意思。创造是诗的本性之一。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儿童诗歌,学生会感受到学习语文,运用语言进行“创造”是多么富有乐趣。宜晓华在诗中写道:“我自由地飞翔/只因用梦与想/编织心灵的翅膀”;徐珺说:“给心灵装上眼睛/带心灵去放风/让它瞭望蔚蓝的天空/带回缤纷的彩虹”……天地间的一草一叶,一蝶一鸟,一砖一瓦,蠢动含灵,山河大地,日月星辉,整个天地世间的人情物事都可以成为吟咏的对象,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积累,唤醒自己的生活经验,激活自身的思维方式,用整个身心来创作,乐在其中,乐以忘我。其意义早已超越作品本身的水平,其目的也不仅仅在于作品本身的文学水平,“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儿童诗歌创作就是一种激励、唤醒和鼓舞。就如我的学生所说:“写诗是一种创造,思想就有多妙,诗就有多妙。写诗是一种乐趣,每写完一首诗,心情别样的舒服。诗是生活中的伙伴,每当不开心时,把所有的一切写上去,折成飞机,放飞在天空中。学诗使我生活中的话语变得优美,泛着一些诗意。”这就是一种人文需要。

二、童诗创作要体现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精神体现在对于自己、他人、社会、环境等总体存在关系的关注和关心,对“人在这个地球诗意地安居”(荷尔德林)的一种精神理解,期望从内心对此进行综合的和谐的把握。童诗创作对儿童的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创作是心灵“诗化”的过程。用“诗”的眼光观察世界、把握世界,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诗心”可以说是童年的天性,有人将童年期称为一种“缪斯性存在”,正说明了这一点。创作实践基于儿童的诗心,将这种诗心引导出来并进行渲染、培养、放大,使它能够有力支撑起儿童充实的内心世界,这就等于铺设好儿童人文关怀精神培养的“温床”。学生的童诗创作实践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如《绿》:“你把年轻还给大树/你把清澈还给小河/你把生机还给小草/你自己的生命/却属于———整个世界”(周乾);《理解》:“因为向日葵理解太阳/所以它的笑脸总与太阳面对/因为枫叶理解秋风/所以秋风一吹它就笑红了脸/因为自然的一切理解我们/所以总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精神饱满地迎接我们/但人类却最最不理解/自己生活的地球/这,是为什么?”(林俊安)等,都有着人文关怀的内涵。创作是“擦亮”生活的过程。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源泉,儿童用诗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也是内心对生活中的人、事、物、境的解读和交流的过程,这是一种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唤起儿童对生活更加深刻的体会,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将他们的想象力和激情调动起来,用到升华自身的精神品质之中去。他们在创作中用更加睿智的眼光将生活“擦亮”,正如学生的一首诗《信》:“采一朵七色花/写成一封信/寄给———/小鸟白云田野/寄给———/老师同学朋友……/所有的祝愿/如花瓣/美丽留在他们的身边”(林晓曼),童诗创作将一种“坚实的美丽”留在了学生的心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性中本然包含着向善的一面,最突出表现于人类的童年时期。饮誉全球的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讲到,在儿童身上具有“爱的智慧”,儿童的爱从本质上来讲是单纯的。儿童对环境的爱,对成人来讲似乎是他们天生的乐趣和活力,成人并没有把这看作是一种精神的能量,一种伴随着创造力的道德美。并且,儿童爱成人胜于其他任何东西。儿童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精神的能量”、“伴随着创造力的道德美”是什么呢?就是儿童一颗向善的心。这种向善的精神,如果没有得到引导、得到巩固、得到培育,随着儿童向成人过渡,它一样有退匿甚至消失的可能。而儿童诗歌中所展现出来的种种美好的真情、高尚的情趣、优秀的品质等,是引导儿童向善的绝佳材料。

三、童诗创作要锤炼人文信念

教师个人论文范文第3篇

知识经济时代中技术迅猛发展促使信息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预示着人类社会中存在着海量信息,人们接受、获得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也日益纷繁复杂,如何在生活和工作学习中进行信息的挖掘和运用成为人们逐渐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何充分合理的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人们具备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成为个人知识的管理者,从而提高自身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个人知识管理和教育技术学专业特点

塞缪尔·约翰逊曾说过:“知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知道一件事物,另一种是知道从哪里可以找到它”,前者我们称为隐性知识,后者称为显性知识.人类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充斥着对知识的渴求,学习者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掌握新知识,知识可以是学习者通过对信息加以提炼、转化和表述形成的,也可以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而难以被表述出来的.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是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共享、更新、利用和评价的过程.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是指个人将获取的各种零散的和随机的信息转化为可被系统利用的个人知识,并帮助个人将隐性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显性知识,构建个人知识库,以利于现在和将来个人知识的存储、使用和交流.美国的PaulA·Dorsey教授提出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广义定义:“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质是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一套科学方法,它可以整合个人信息资源,提升个人工作效率,提高应变能力.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与时展密切关联,只有不断发展的新知识才能为教育技术注入新活力,使其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的二级分支学科,它关注的焦点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而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时所蕴含的教育、教学规律.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它探索如何分析、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获取改善教学的方法,并且强调能够在相同的教学情境中重复使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体现了技术的本质属性即可重复性.同时,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着重研究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及方法论.

3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策略.只有了解了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才能使教育技术本科生把握好学习的方向,从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真正利用教育教学规律实现和现代技术高效的结合,从而优化、完善个人知识结构体系,提升个人对信息的感知和认识并进行提炼、转化和表述,使其真正为个人所用,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下面以赤峰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利用个人知识管理的方式开展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要求其具有教学系统设计能力、教学媒体设计与开发和应用与评价能力、现代化教学系统的使用维护与管理能力、持续更新补充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初步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基础知识、系统的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的能力.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就是围绕着这些能力要求进行设置的.首先,学生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基础教育理论知识,使之具备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和专业理论修养;教育技术导论的学习引领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概况、核心思想和基本观念以及专业范围和主要研究方向,帮助学生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特征,展示本学科主要方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和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教育技术学是真正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门专业,更是教育知识、媒体技术和教学艺术相互渗透的学科,要求学生文理兼备,学生在学习教学系统设计、远程教育学基础、广播电视编导等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编程语言、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等实践性课程,具体包括文字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课件制作软件、动画制作软件、编程软件和非线性编辑软件等,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这些软件在知识加工的基础上形成实践作品.由于当今技术的更新速度飞快,各类信息数据和知识纷繁复杂,这就要求教育技术学生具备不断更新补充和完善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快速学习软件并能够实践应用的能力,因此学习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就显得尤其紧迫和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对个人知识管理缺乏系统地认识和了解,对个人知识管理这个概念模糊不清,对知识的系统掌握欠缺,没有构建起自己的知识库,不能够将知识进行很好的整合,终身程度不够;其次,在进行知识学习和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缺乏主动探索积极求知的精神.

4利用个人知识管理进行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学习者获得知识的途径和种类多种多样,具备个人知识管理意识的人才是真正适应时代的人.教育技术学是一门集教育理论、媒体技术和教学艺术于一体的学科,所学科目范围广、内容深、实践性强、更新快,在没有完全将一门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时,另一门技术又接踵而至,能够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个人职业发展和能力水平提升的有效办法和手段,如何利用工具将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1几种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4.1.1个人知识管理工具———iNota这是一套个人知识管理编辑工具,以树状结构来分类及管理资料,包含详细的资料注解,可通过拖曳或剪贴的方式取得文字或图形,可自动转成XML文件,并以自动化的方式整理、归类,利用重点注记及内容加值的方法,建立个人的目录与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处理与知识吸收的效率.iNota的主要功能特色包括简易的操作接口、清晰的资料分类、详细的资料批注、简明的搜寻方式、轻松的数据储取和自动转存档案等.

4.1.2知识的交流与共享———Blog(也称博客)Blog是一种简单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技术门槛较低,简单易操作,容易生成.Blog是基于网络的类似个人网站的表现形式(见图1和图2),可以时时更新,可以“帖子”,也可以对个性化的知识以及有价值的信息与资源进行链接,可以利用Blog完成数字化学习笔记,随时记录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想法和思路,能够减少知识信息的流失.同时,Blog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期探究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Blog经济实用,对个人信息的获取组织、表达交流和安全性等都提供了适当的支持,是一个相对理想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4.1.3个人知识管理工具———WizWiz(为知)(见图3)集收集资料、截图、加密文档于一体,可以快速保存网页和离线浏览,能够随时随地记录灵感和想法,具有丰富的编辑功能,可以和谷歌日历同步(见图4),有丰富的接口导入数据,是一款主体功能丰富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4.2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选择

教师个人论文范文第4篇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健全人格的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创造真善美活人的教育。这些人格教育理念应该成为学校贯彻始终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担当起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格的重大任务。本文着力就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内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人格教育的策略进行简单阐述。

一、语文人格教育的含义和时代价值

1、语文人格教育的含义。所谓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热个教育活动。这一活动实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创设教育环境,在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健康人格塑造。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与其他教材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的育人因素,能培养人的品质,陶冶人的情操。语文教学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伦理结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

2、语文人格教育的价值。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教育可以说基本上是以语文学科为主题的教育,而其实质是以人伦教化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是通过学习礼乐诗书、经诗典籍等“语文教材”,既使学生有一定吟诗、作文的能力,又使学生知书达理、温文尔雅,成为有文化有教养的人。语文人格教育是传统教育的精华,学习吸收传统人格教育的有益经验,赋予今天时代新要求的崭新意义,谱写语文人格教育教育的新篇章,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语文人格教育的目标

关于健康人格的构成要素有诸多说法,通常人们指的是真善美、知情意。笔者认为语文人格教育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个方面。

1、认知目标。语文人格教育的认知目标与以往的语文教学认知目标不同,以往只提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这种说法缺乏广度,无重点。语文人格教育从广度看,主要包括耳、口、目、手、体、脑。耳、口、目大致应对听、说、读,手则既包括使用文字的表达能力,也包括使用计算机表达意思的能力,后者及体态语言是以往所忽略的。脑则是思维认知结构,主要通过汲取信息、表达信息来发展人的思维认知结构。汉语是本民族的语言,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已经习得听与说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应该主要发展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

2、情感目标。从涵盖内容看主要包括爱真、爱国、爱人、爱美。所谓爱真主要是指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有较强的是非感、正义感。所谓爱国是对祖国的忠诚于热爱,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有爱我中华、扬我国威的自觉意愿。所谓爱人,就是对他人充满善意,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恪守社会公德,保持良好品行。所谓爱美是指崇尚美、热爱美、追求美,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3、意志目标。作为学生而言,主要包括学习、工作、自我修养方面的意志。学习方面具有“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精神,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勤学苦练。工作事业方面,追求理想,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吃苦耐劳,顽强坚毅,乐于迎接困难、挫折和挑战。个人修养方面追求自我完善,并为之三省吾身,做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语文人格教育目标是和谐发展语文人格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体现了语文人格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语文人格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自爱语文教育活动中完成,语文教育活动是实现语文人格教育目标的主渠道。

三、语文人格教育的策略

1、语文人格教育的限度。语文人格教育的这一目标,必须通过语文学科教学来实现,这可以从学科本质和人格发展的本质两方面来考察。初中生依其习得丰富的社会经验、态度、行为方式的程度,依其自身的本质成分的程度,可以成为有充分价值的人类社会的一员,可以能动地、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与活动,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总之,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人格发展必须通过学科教学来帮助实现。

2、语文人格教育的广度。语文是交际工具,介入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各个层面;语文又是文化载体,融进人类文化交往的各个领域。一个人的语言面貌、语文水平不仅取决于他在学校课堂所接受的语文教育的程度,还与他的家庭文化背景、社区文化状况。校园文化生活相关,也与他的交往方式、范围和活动兴趣紧密相联。

3、语文人格教育的长度。学校的语文教育是学生人生发展和语文学习的黄金阶段,是整个人生语文学习的柱石和桥梁,它既要接通学前期既有的语文学习经验,又要为未来的人生发展、继续学习奠基引路,这正是语文人格教育的要义和必须担负的使命。语文学习的阶段性和永续性特点,要求语文教育必须做到瞻前顾后,奠基与引路并重。

教师个人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养;改革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当今,语文,一门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以同化现代化的书面语言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为任务的基础学科,在当代教育不能令人满意的现状中注入了“清醒剂”。应当看到,语文教育出现的问题,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的共性问题,成绩有目共睹,但存在的问题实在令人堪忧,需要认真反思,对症下药,进行改革,否则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受损失的不仅是语文教学,而是几代人的健康发展。

而现代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实际上,以往教育更注重的是前者,而忽略了人文素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导航——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与融合。记得李政涛先生在《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一书中,曾引用叶澜先生的一段文字。我以为这段精彩的文字颇能说明情感、意志与人文教育的密切关系。这段精彩论述是这样的:“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奋?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予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让学生觉得你的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我认为,这就是教育对人性之觉悟,这就是教育的人文精神!有的教育学者也认为:“人的生成不仅包含理性方面。而且包含着非理性方面,不仅如此,人的生成在理性和非理性两个方面都存在着言说的和缄默的两个层面。因此,教育过程决不能只是限定在理智的教学范畴中,简单地加上情感、意志直觉、信仰或‘非智力因素’之类,它还必须包括那些不可言说的、只能以现实的生命活动表达出来的生长发展。”可见,不可言说的情感交流和“身教”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说人文素养的内涵,为高等教育之语文教育确立基本的价值取向。所谓人文素养是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和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是一个人掌握和运用人文科学知识水准的具体表现。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迅速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规格,向社会输出“满意”的毕业生。必须强调的是,要在加强人文素养培养的主旋律下,构建立体化的职教课程体系,让学科辐射课程(理论的和实践的)、活动交往课程、校园文化课程、社区实践课程、社会生产课程、家庭教育课程等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形成强有力的课程整体优势,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专业技术、职业品质、创业能力等和谐、充分的发展,向全社会树立起优良的职教质量品牌。只有这样,我们的高等教育才能及早地被广大民众所认同。

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高校教育来说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很多高校都将大学语文一课作为必上课程安排于学期之中,但是鲜少有将其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教学之中的,更不用说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本校、本地实际情况将人文素养的培养引入教学之中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以江西省某高校为例,除外语类专业有一个学年的汉语教学计划(第一学期授课内容为现代汉语,第二学期授课内容为古代汉语)外,其他专业都没有开展相应的语文教学。而诸如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因其专业所学内容的传承性,其实更应该全面的接受语言文化教育,使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与了解,这将更有利于他们对于艺术创作的把握与人文素养的综合提高。还有例如工科特这特别明显的专业,这样的大学生因其长时间接触工科教学内容,很容易忽视自身人文素养的形成,而缺乏人文素养的高学历人才就犹如缺乏了灵性的高智商机器一般,他们或许可以成为某一个行业的精英,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的分子,却大大的缺乏了面对生活的审美情趣与人文认知感。也是当下比较流行的“智商满分情商零分”的怪才,这其实是对高校教育的一个极大讽刺与挑战。作为高校教育,应该重视起大学语文的普及性教育同时因地制宜、因校执教的开展由大学语文教学所脱胎而成的人文素质培养。

针对当今世界普遍存着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目前由于教育的太专门化所造成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改变各专门人才的“单向度”倾向,使得21世纪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既有科学素养,又富人文精神,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健全人格。这将是我国走向真正意义的现代文明的可靠保证。高等教育的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治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及身心素质教育等同等重要,因此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人文素养可为高等教育之语文教学开辟新道路,指明新方向,推动高等教育人文素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有林.大学语文教学的课程论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05).

[2] 吉海霞.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原因浅析[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3] 宋瑞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J].绥化学院学报,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