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管理知识产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是发展最快、渗透性最强、应用最广的技术领域。近两年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其承受的双重压力也越来越大――低端产品要承受反倾销的压力,高端产品要承受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的压力。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压力,保证我国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信息产业部连续8年信息产业技术领域的专利态势,连续8年进行信息产业重大发明的评选,连续3年举办知识产权高峰论坛。2006年12月15日召开的会议可以说是一个集成创新,把产品态势和知识产权高峰论坛联合举办,让企业、专家与政府官员齐聚一堂,进行充分的交流互动。
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营管理
信息产业部科技司韩俊副司长认为,虽然我国信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处于初步阶段。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的积累比较少,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对技术标准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还认识得不够,对技术标准制定工作的积极性还不是太高。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因此,我们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知识产权在市场经济中有财富的属性和商品的属性,还具有高附加值的属性。产权化的发展使知识在市场经济中构成了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同时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衡量的指标,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保护知识产权有两个层面的工作要做。首先是要保护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也要保护别人的知识产权,这两个方面要结合起来。
其次,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运营和管理问题。知识产权运营和管理是投资大、回报周期长,而且比较隐形的事业,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对知识产权管理专责的机构和激励机制重视得不够,缺乏科学的信息产业无形资产的评估,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以事后弥补为主,缺乏提前的预防。知识产权的运营和管理,其实是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大家不应该忽视这个问题。
第三,要围绕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强技术创新、专利申请和标准知识的结合。我们这方面的工作比较薄弱,而发达国家做得比较领先,我们不得不跟着他们走。所以我们既要极力支持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申请国内外的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制定,以标准促进产业发展,同时又要把技术标准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使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标准和产业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
标准制定组织在处理知识产权问题上的角色和作用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李文文着重阐述了标准制定组织在处理知识产权问题中的角色和作用。纵观国际、区域和国家标准化组织在处理标准中知识产权的做法,可以清晰看到,标准制定组织在处理知识产权问题上定位明确:既是标准中知识产权政策制定者、纳入知识产权的程序规范者,又是标准中纳入知识产权的信息提供者(建立专利数据库等)。通过扮演这三个角色维护这类标准化组织的宗旨:致力于推广标准中的先进技术,协调企业利益并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正常的国际国内贸易。
值得指出的是,区域和国家层面标准化组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标准与知识产权结合问题上的引导、管理和战略性运用。例如欧洲区域标准化组织CEN,CENELEC和ETSI共同组建了标准中知识产权特别工作组,协同技术委员会处理涉及的知识产权事务,为知识产权持有人和标准制定组织之间搭建沟通协商的桥梁。日本则是战略性运用二者的结合,运用国家财政资源支持研究开发、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的整体推进。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应用国外“事实标准”情况日益增多,与“事实标准”中知识产权持有者之间矛盾不断升级;近年来,国内企业逐步将自主知识产权纳入国家/行业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引起国际社会对我国标准中知识产权问题的极大关注,WAPI标准、AVS标准和TD-SCDMA标准充分说明这一点。
针对国际现状以及我国现实国情,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应加强标准中知识产权(尤其专利)政策的制定,优先出台标准中专利政策,调整《标准化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建立配套的管理模式,加强对标准中纳入知识产权的引导和规范;建立咨询协调机制,促进标准化与知识产权冲突的解决。
把握规律,打赢“标准战争”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标准化研究中心的薛学通详细介绍了标准和知识产权在产品创新周期的应用方式以及发达国家的公司企业如何利用国际规则把自己的技术和实施标准制定成国际标准。他认为“标准战争”与标准相伴而生。标准的作用和功能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标准战争”的形式和特征也随之变化。在古代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标准战争”的形式由自发转变为自觉、范围由区域转变为全球、主体由团体转变为企业。当前,IT领域的跨国公司成为“标准战争”的主体,“标准战争”日趋激烈。
网络经济最重要的特性是网络效应,即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网络及个人信息处理终端对于每一个用户的价值在增大。用户在网络中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包括购买软硬件的支出、学习培训费用、累积的网络资源和花费的时间等。在这些转移成本得不到弥补的情况下,用户被牢牢“锁定”在这一网络中,通过提品和服务或者收取标准中的专利许可费,跨国公司垄断了相关市场,获取高额利润。拥有知识产权使公司处于有利地位,但是 “标准战争”的胜败取决于能否建立或克服巨大的转移成本。
企业在产品创新周期的各个阶段可以策略性结合运用标准和专利、版权、商标等知识产权,与生产兼容产品的企业、上下游产品企业甚至竞争对手建立联盟,生产出符合技术法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利用标准开拓和占领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企业要学会利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快速通道程序等规则,通过加入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A级联络员的国际标准协会或联盟,绕过草案等标准制定早期阶段,减少来自其它国家成员的干扰和阻碍,缩短国际标准制定时间,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推向国际标准。
开放标准与技术创新
SUN公司的丁蔚博士从标准的开放性以及它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角度阐述了对于标准化中知识产权处理的观点:首先,免费授权的方式对于创新非常有利。因为很多中小型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它们可能会因为对于知识产权政策的不确定性的顾虑而退出创新的领域,这就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影响了创新型企业加入市场的竞争。
如果真的不愿免费授权知识产权的话,我们希望政策更加透明,更加能保证那些标准的使用者,他们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做这个标准需要多少成本,即 “事前披露的RAND原则”。这项政策要求在标准制定之前,首先将专利技术披露出来,另外还要把授权的费用披露出来,这样可以保证在标准制定之前就有一个透明的技术市场,来比较性价比,从而选性价比最好的产品,而不一定非要选技术质量最高的产品。这样就形成一个竞争性,大家可能为了让自己的技术进入标准,会尽量压低自己的价格来保证标准不会太贵,也促进了这个标准的使用,这样可以减少标准的实施成本。因为它更加透明,所以也减少了关于RAND所带来的一些司法的诉讼,可以使得标准更加开放。
为更好地解决国际化发展中遇到的难题,2014年7月24-25日,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服务商汤森路透集团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与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在南京联合举办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二届汤森路透企业创新大会”。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宇为本次论坛致辞,副局长支苏平主持了此次论坛。他们表示,江苏不仅是经济大省,也是知识产权大省,长期以来,江苏始终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目前,江苏省的创新能力连续5年位列全国第一,其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和企业专利授权量连续4年位居榜首,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总量也处于全国领先位置,江苏省正以建设知识产权强省为目标而努力前进。来自国内100余家机构的近130位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家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宝时得机械(中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酷派集团等企业代表分享了他们的宝贵经验和建议。
坚持知识产权创新投入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曾在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就专利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强调了“以数量布局、靠质量取胜”的原则,因此如何提升知识产权的质量,使其可以快速的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了各大企业的关注重点,而创新则是保证专利质量的一大要素。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务官总裁宋柳平表示:“创新必须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自主应该是全球价值链中的自主。保护创新和知识产权,是中国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此,华为每年都确保把不低于销售收入的10%投入产品的开发和技术创新,以保证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于其他同行业的竞争者,华为通过专利交叉授权合法地使用他人的技术,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广泛吸纳国际范围内的创新成果,在短时间内获得技术的快速提升。宋柳平表示:“单纯的专利申请对企业来说只是成本,不会给企业创造效益。现在的华为已经度过了专利申请高速增长的早期阶段,更注重授权的专利质量和商业价值。”近期,华为还注重实施标准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通过把自有技术方案纳入标准之中来扩大专利保护的范围,稳固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作为一家集电动工具研发、制造、营销于一体的现代企业,宝时得机械(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王家达以广告短片的形式生动地向大家分享了宝时得的创新研发之路。宝时得业务收入的95%都来自于欧美客户,而在电动工具的行业中,处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新品牌很难进入市场,因此如何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成为宝时得的战略重点。王家达表示,宝时得的专利研发策略由发现机会、建立优势、巩固地位三个部分组成。创业之初,市场中的竞争对手相对较少,因此企业可以针对现有市场中产品的不足,从中发掘创新点进行研发,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中崭露头角。在市场慢慢成熟后,更多的竞争者逐渐进入,想要在几近饱和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极为重要,和华为一样,宝时得根据产品针对的客户群做了细分研究,从而开发出更适合消费者的产品。最后,为了抢先占领新的商机,企业还需要规划将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分析未来的趋势,不断坚持以创新为主导的研发。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家电企业的龙头,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公司地位最高的发展经营战略之一,把知识产权贯穿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不只是局限于生产和研发环节,从采购到销售,再到管理层,全面支持公司的经营战略。格力电器科技管理部部长肖彪表示,为了保障专利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多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格力电器建立了董事长直接领导的垂直管理体系,由他本人直接向董事长汇报知识产权的相关事宜。同时,格力电器重视专利质量,从专利检索到专利申请文件,再到审查意见的答复,执行“质量控制制度”的原则,保证专利的质量。
引入知识产权管理方案
为了帮助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把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好地解决国际化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会上,汤森路透宣布将首次面向中国市场推出知识产权管理解决方案,其核心是一款久负盛名的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平台――Thomson IP Manager。
汤森路透知识产权解决方案事业部总裁David Brown先生表示:“知识产权的竞争不完全在于授权的专利数量,更重要的是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维持和保护方面的管理效率。”他表示,采用专业的工具来管理知识产权正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需求所在。Thomson IP Manager已为北美和欧洲的各类机构提供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服务将近50 年,今年首次被引入中国,它运用全球最先进的知识产权管理理念,采用模块化设计,帮助企业设计适合的管理流程,确保新产品更快地进入市场;在研发、申请、、许可各个阶段提供专业的管理辅助,系统地评估IP组合的各个方面并使其增值。不仅如此,Thomson IP Manager也为企业提供内部各部门关于知识产权事务的高效协调工作平台,以实现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
由于对法律风险预防投入的资源很少,中国企业面临着遭受更大损失的风险。根据路伟律师事务所与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的调研显示,中国企业在法律风险防范及相关行动上的平均花费仅占总收入的0.022%,远远低于法律风险的程度。
当然,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来自四面八方,防范措施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除了增加投入外,中国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重点做些什么来防范法律风险呢?或者说哪些防范措施在近期内会给公司带来最大的正面影响呢?
公司治理
据观察,中国上市公司通常市值较低的重要原因是公司治理不规范,难以令广大投资者信任。但这既是风险,也是机遇。
对于他们来说,优先考虑的问题应是公司治理和对监管法律的遵守。尤其对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来说,未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造成损失的风险通常是极具破坏性的。
根据已公布的报告,如果一个公司因违规被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市价总值的平均下滑幅度是30亿美元。违规招致被调查,而调查又会降低投资者信心,从而造成股票价值的狂跌。这是恶性循环的典型例子。
良好的公司治理不仅可以避免负面风险,而且还能创造正面收益。高层管理人员的注意力可能主要集中在如何避免个人承担刑事或民事责任的负面风险方面。但是对于股东来说,他可能更重视通过良好的公司治理来提高公司市价总值的机会,以便其能够获得更高收益。
合同管理
现代商业中,几乎所有交易都表现为合同,因此良好的合同管理通常会大量降低风险,带来正面收益。
在集团公司内部实施集中管理合同的方法,能带来一个隐性收益――加强控制。在未来的数年里,由于集团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要对整个集团的财务绩效负责,管理职权的集中化将成为中国公司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而在很多情况下,高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集中管理合同,增强总部对子公司主要商业运营方面的控制。
知识产权
在过去的20年里,外国公司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价值的创造。
中国企业应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审查。该审查应包括: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被许可和许可技术、研发阶段的知识产权保护、保密措施、实施知识产权权利的策略、防范知识产权侵权索赔的策略。
接触了解梁帆先生后,贝弗里奇的一句话倒映在我的脑海: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的其他条件。梁帆丰富的职业经历仿佛就是这句话真实的写照,2004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华为公司担任CDMA全球产品行销部的a品经理,负责海外的技术交流和招投标工作。基于大学期间完成的美国法学院入学考试,他2005年8月进入美国西北大学。
梁帆拥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现为惠普企业高级律师,主要负责负责为亚太区所有产品线提供知识产权咨询(专利和商标申请除外)、亚太各国家和地区的律师进行商务活动中的知识产权条款谈判、起草并沟通标准专利组织的知识产权政策、参与多起商业并购中的知识产权谈判、商业并购后亚太区的知识产权整合、亚太区的知识产权诉讼等工作。
梁帆于2010年9月加入吉利汽车。2010年吉利汽车从福特汽车手里收购了沃尔沃汽车,这次收购经历了长期困难的知识产权谈判。并购完成后,吉利汽车准备筹建知识产权部,并购律师这时联系到梁帆,询问其帮助吉利汽车组建知识产权部的意向。当时他也为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而非常振奋,而且考虑到在这种跨国公司组建知识产权团队的机会非常难得,最终决定来到杭州加入吉利,创立了其知识产权部并担任部长。在谈论自己离开律所而加入吉利、惠普的工作变动时,梁帆说:“在吉利的经验非常宝贵,我不仅亲身操作了并购沃尔沃这种大型项目的整合工作,而且组建了一个30人的部门同时负责知识产权和商务谈判。这里包含了知识产权各的工作,其中既有组建专利风险预警系统,也有管理大型专利组合的挑战,既有和外国律师的周旋谈判,也有沃尔沃落地项目中向商务部的总结汇报。这种从企业战略出发的全方位各种角度思考知识产权的经历对我历练很大。我离开杭州来到北京的原因主要是我太太找到了中央美院的教职,考虑这一职位来之不易,所以我来北京开始新的工作。作为摩根路易斯律所在国内唯一的知识产权律师,这一平台也给了我广泛接触国内企业,了解其知识产权需求的良机。去年年底时惠普企业联系到我,惠普企业并购最近较频繁,急需一名律师负责亚太区非申请类的知识产权业务,我一直对知识产权交易有浓厚的兴趣,也非常看重惠普作为老牌高科技企业搭建的管理体系和平台,于是决定加入惠普企业。”
在比较律所和企业的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不同时,梁帆说:“一般而言,律所更看重业务的精深和熟练以及和各种客户沟通的能力,企业更看重对企业战略的把握、筹划能力和学习能力。律所需要在业务上的精通以应对不同企业的需求,企业则更需要对企业需求的准确把握和对知识产权各方面业务的快速学习能力。举例来说,做律师时,我代表中国企业参与了多个知识产权诉讼,这里的挑战一方面是把握诉讼上共通的元素,一方面是迅速了解各企业和诉讼相关的事实、诉求和以及和企业的快速沟通。而在代表企业参与并购时,对企业知识产权人来说,对企业内部的诉求要有非常精确的把握。当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各个部门各个业务单元各国家的分公司都会有自己的诉求,那么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人就要准确把握各方的诉求,找到好的解决方案;而在把握企业诉求的基础上,知识产权的业务可能是五花八门的,从域名到专利到商业秘密无所不包,这就对企业人的快速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
所有知识产权的业务都离不开两个要素:一个是法律上的挑战,一个是客户事实上的挑战。在事务所内部和法律更近,在企业内部和客户更近,近有近的挑战,需要了解更深入,远有远的挑战,需要学习更迅速。梁帆在富理达律师事务所是处于打基础的阶段,美国大所严谨的成长体系给了他对专利撰写和分析的扎实训练。在吉利汽车,梁帆第一次感受到了知识产权是如何深入影响企业的运营、甚至不夸张的说,如何影响企业成败的。吉利收购沃尔沃可以说是国内最复杂的一次知识产权并购,并购后公司内仍然有各种艰难的磨合,这种磨合也凸显了很多知识产权是如何影响公司各环节运营,其实这种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大家习以为常而不察的,但是在新的管理方式和文化理念的冲击下,在业务合作和技术沟通需求的倒逼下,大家都第一次感受到:原来知识产权是这么影响公司的。摩根路易斯提供的机会让梁帆得以在美国专利诉讼上得到了顶级律师的指点,同时也广泛了解了国内各企业(从创业企业到央企,再到大型民企)对知识产权的不同需求。在惠普企业,梁帆得以了解亚太各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实践,以及美国成熟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的方法。总体而言,梁帆觉得最重要的收获是其得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知识产权和企业的关系。经手过各种琐碎的事务,也参与过一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业务;有各种紧急的救火经历,也有长远的谋划。梁帆觉得律所和企业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工作能帮助律所准确的把握客户需求,律所的工作经验能企业人员了解其他企业的工作模式并从中汲取营养。比如其在清华讲授企业专利战略时,企业的经验让他深入了解企业各种战略和商业思考,而律所的经验又让其可以从广度上把握企业专利战略的发展趋势。
作为一个具有丰富经历的从业者,梁帆希望能在两个方面加强自己的工作,一是专利的转让和许可,惠普的专利交易量一直是世界前茅,2015年是世界前五,他2016年参与的较少,2017年希望在这方面能多做些工作;二是惠普企业近年来并购业务不断,预计会有更多的并购业务需要我来处理。对于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梁帆也提出了几点期望:第一,快速消化吸收知识产权新动态、新知识、新业务的能力;知识产权经理人的业务范围往往是根据企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所以经理人迅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非常关键;这种学习有急有缓,比如说如果公司有进入某个新领域的长期规划,那么经理人应该慢慢加强这个领域的知识储备;如果突然出现经理人熟悉领域之外的业务,例如境外并购或知识产权诉讼,则需要迅速学习该事项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比如,梁帆在惠普企业碰到了一个潜在的东南亚的商业秘密诉讼,他紧急研究所在国的商业秘密法律和实践和我所熟悉的中美法。第二,要有进行不同层次的沟通能力;经理人同时要经常接触公司的领导层、公司业务部门、其他律师、外部律所/所等不同类型的人群;在和不同类型的人群接触时要及时把握对方对沟通内容背景的理解,比如对律所需要让其准确把握企业的需求,而对业务部门则要简明地解释和其业务相关的方案和后果;如果和领导层沟通,过多使用行业术语难免影响沟通质量;而和律所/所沟通时,如果做过多保留,很多时候服务机构很难准确把握企业需求,既容易做无用功,又容易在方向上有偏差。第三,要善于未雨绸缪,具备长远规划的能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对公司知识产权经理人特别适用;一个企业知识产权部门的人员配备是大致固定的,但是业务往往起伏很大;经理人要主动了解公司的发展动态,预测未来的业务需求,必要时主动争取足够的资源,这才能避免业务高峰期的时候捉襟见肘。
关键词 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现状研究
一、装备制造业与知识产权
(一)装备制造业概述
目前,世界其他国家包括国际组织并没有提出“装备制造业”这个概念。“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可以说是我国所独有。从普遍意义上来讲,装备制造业又称装备工业,主要是指资本品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
(二)装备制造业与知识产权
1、我国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现状
我国大量的装备制造业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并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更无从谈起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当前的许多装备制造业企业以使用外来知识产权为主要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也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总量在稳步增长,但仍较少;(2)知识产权质量不高,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方面较为薄弱,在新申请的专利中绝大多为实用新型,发明所占的比重明显不足;(3)装备制造业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力军,但知识产权意识正在增强,大量企业开始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4)世界知名品牌产品较少,但产品的知名度在持续提升;(5)产品认知度不高,产品的应用部门对于产品的信任度不高,更对其产品所含有的自主知识产权表示怀疑;(6)大部分企业并未摆脱技术引进型模仿创新的模式。(7)装备制造业的企业集中度低,尚未形成较好的产业链。
2、知识产权战略对装备制造业的意义
装备制造业作为整个工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于整个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都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其次,是我国企业现实情况的必然出路;再次,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独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最后,有利于带动全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
二、甘肃省装备制造业及知识产权概况
(一)甘肃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及发展概述
甘肃作为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础较雄厚,产业基础以重工业为主,工业化指数较高,为发展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可靠的依托。总体上看甘肃省装备制造业表现在有一定基础,有一定规模,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批技术力量雄厚的骨干企业,并拥有“产学研”联合的较好条件和巨大潜力,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组织有了初步的发展。
(二)兰州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
兰州是建国后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工业已经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在兰州市装备制造业领域内,一批重点企业的研发能力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石油钻采及炼化设备、航空仪器仪表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具有一定知名度。
(三)甘肃省知识产权状况概述
综合看来,甘肃知识产权保护疲弱的成因直接源于教育、经济、技术基础和法律基础的落后程度,还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薄弱。与国内其他省份的知识产权现状相比,甘肃省知识产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从产业结构看,支柱产业不明显;(2)知识产权政策困扰,管理混乱;(3)产学研方面虽有发展,但科研与市场需求脱节,创新程度达不到专利申请的标准等问题依然突出;(4)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5)知识产权保护机构较少、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不足。
三、兰州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战略调研与分析
为进一步获得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的第一手资料,本研究对兰州市装备制造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进行了调研。因为考虑到知识产权战略本质上是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技术+市场(行业)+产权的组合战略,这种组合战略是企业定位的体现。因此在调研过程中,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划分为:技术开发、市场开发、产权开发三个维度进行研究。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家企业说明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并从质的层面进行分析讨论。
兰州市拥有甘肃省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是甘肃省知识财富最为密集的地区,因此普遍与兰州市各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了全面的合作,已经初步具备产学研的良性运作机制。
在调研的企业中,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兰州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兰州众邦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均是兰州最为典型的传统装备制造企业,而兰州海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兰大小精灵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则为近年来兰州发展较快、技术水平较为领先的新型装备制造业企业,耐驰(兰州)泵业有限公司则是兰州少有的国外投资企业。通过对比,新型装备制造业企业对于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依赖性更高,如兰州海默、兰大小精灵对知识产权的投资较多,而兰州传统装备制造业企业在相关方面的投入则较少,这与其长期的思维观念、已有的市场地位等具有重要的关系。
总体来讲,兰州装备制造业的专利数量较少,但质量较高,尤其是其中的众多专利技术在同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同时专利利用率较低仍是重要问题,在对企业访谈过程中许多企业认为专利年费较高其实正是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企业未能将知识产权真正转化为财富,只是对其进行的最低限度的利用,尚属知识产权的防御手段,导致其并未将其进行二次利润创造。若企业能够将已有专利技术以适当的方式质押、授权或出售给其他企业,在不对其形成实质竞争的前提下,仍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四、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甘肃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现状综合分析
第一,甘肃装备制造企业在技术的创新上与以前相比较有很大改善,但是创新能力相对其他地域的同行业仍然不高。
第二,甘肃企业对知识产权仅仅限于消极利用上,有新的创造发明就申请专利,没有将专利作为一种无形的财产,在总体上思考如何规划和运作,如何实现专利的最大化利用。
第三,专利结构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近五年,甘肃装备制造业专利拥有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代表核心技术及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却很少。
第四,很多企业没有对创造发明法律保护的意识,企业的专利的开发、利用战略筹划更是无从谈起,基本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直接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企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第五,企业缺乏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没有形成产学研互动的局面,此外,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循环体系尚未建立。
(二)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困境的对策
首先,建立装备制造业与知识产权结合的社会机制
1、建立TLO运行机制
技术转移机构TLO(TechnologyLicensingOrganization)是为了促进技术转让设置的技术转移机构,主要是针对大学等研究机构的技术研究成果向民间企业转让而实施的措施。如何确定企业自身的战略经营和充分灵活应用知识产权,进而如何让整个循环体系积极有效的运作,已经成为甘肃装备制造业中TLO健康运行不可回避的问题。
2、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制度
融资难是大多数中国企业面临的瓶颈性问题,而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无形资产是企业总资产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定期开展评估,不仅有利于及时掌握企业资产变动状况,而且可以通过设定权质权的方式进行担保融资活动,对于知识产权的转让、许可及使用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次,加速完善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的法律机制
装备制造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产业关联度较高,涉及法律规范较多,因而相关的专业法律人才需求较高,适时引进相关专业法律人才对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装备制造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途径也需要得到关注。政府应建立装备制造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专题数据库,加强知识产权社会化专业服务;企业应当结合实际,设立负责知识产权管理事务的专门部门或者在法务部门中明确由专门人员来管理知识产权事务。
再次,装备制造业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内部机制
1、提高装备制造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知意识。甘肃省众多企业无需说知识产权盈利,还在为知识产权费用较高而担心,由此可见,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认识对于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2、建立商业秘密的保密制度,由于专利权虽然保护力度大但期限较短的问题,有些技术适合以商业秘密的形式进行保护。企业产品中不宜申请专利的技术,应当作为商业秘密严加保密。应该有专员负责商业秘密的保护,并且建立各种应急机制。
3、建立和完善装备制造企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信息情报收集机制、分析处理机制和告警机制。除此之外,还应利用知识产权大力压制发展中国家的仿制行为。
4、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为实现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企业必须在继承传统和保持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激励研发人员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引导科技工作者把取得专利作为科研开发立项的目标之一。
最后,因地制宜,结合甘肃省实际,发展特色装备制造业。
科学构建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布局。支持兰州利用自身优势,依托高校及相关科研院所,并在相关知识产权机构的共同发展下,率先形成较强的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在开发利用知识产权资源的基础上,以市县区为立足点,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甘肃装备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
[2]刘斌斌.论专利制度下的独占与公共利益———以专利的经济功能分析为视角[M].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2—138.
[3]鄂齐.辽宁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42.
[4]冯晓青.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视野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17.
[5]刘斌斌.知识产权理论与战略研究.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