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范文第1篇

摘要:根据电子材料课程的特点以及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电子科学技术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专题式教

>> 专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开放式教学在《电子金融》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商科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专题式教学在任职培训修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仿真式教学模式在导游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社会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渗透式实训教学模式在中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参与式外语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多元专题讲座式”教学模式在工科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 专题式教学模式及其在通信类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专题串烧”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 参与式教学模式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Seminar教学模式在生物医用材料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专题式教学在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 “专题式教学法”在任职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专题式教学在任职教育液压系统维修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设问教学法”在材料测试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企业学徒式培养模式在高职造价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探究式案例教学模式在《工程材料》课程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李言荣,恽正中.电子材料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周远明,梅菲,刘凌云,徐元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

[4]王慧.“专题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7,(6).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范文第2篇

>> 我国近十年美术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我国近年幼儿社会性教育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 2000~2014年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 自尊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 我国网络课程研究热点与趋势的知识图谱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我国同性恋研究的知识图谱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研究述评 全民健身视角下我国幼儿体育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教育技术学者合著网络知识图谱构建研究 我国远程教育评估研究现状综述 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2003-2009年我国开放存取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SSCI来源期刊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统计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4)的我国档案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关于我国1992~2016年内存数据库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知识图谱视野下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路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教育部.关于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通知[EB/OL].[2000-05-25]..

[4]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2003-04-08]. http:///view/3433188.htm.

[5]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05-01-07]. http:///20051121/3161897.shtml.

[6] 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30]. http:///news/detail_2010_07/30/1859314_23.shtml.

[7] 李洋.虚拟现实技术在远程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8] 董永峰.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多媒体集成技术及其课件制作合成系统[D].石家庄:河北工业大学,2003.

[9] 吴晓鹏.J2EE构建远程教育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2.

[10] 孙中利.藏语/汉语远程教育平台的数据库设计和实现[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1.

[11] 沈慧娟.基于AJAX技术的电大网上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兰州:兰州大学,2009.

[12] 刘晓丽.基于WEB的个性化虚拟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4.

[13] 刘运龙.现代远程教育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长沙:中南大学,2004.

[14] 何伟.基于粗集理论的数据约简及其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应用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3.

[15] 李小康.基于Android的手持终端学习系统[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16] 姜媛媛.远程教育资源网中的个性化资源推荐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17] 边联.适应性学习系统中的适应性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18] 李雪妍.基于Web数据挖掘在个性化远程教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19] 顾春山.适用于护理专业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9.

[20] 苏小兵.基于遗传算法的在线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1] 宋晓俊.基于J2EE架构的在线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8.

[22] 余红朝.基于遗传算法的组卷研究及题库系统实现[D].重庆:重庆大学,2008.

[23] 张奇.基于的网络课程开发技术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24] 高培文.远程教育留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25] 张胜兵.远程教育中流媒体管理器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4.

[26] 于沛东.农村教师培训中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27] 郭中华.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设计[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3.

[28] 徐锐英.《教育技术概论》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09.

[29] 田功平.基于RMI网上实时协同远程教育系统[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30] 苏静.项目管理的应用——远程教学系统建设项目中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

[31] 胡志芳.基于学习过程跟踪的反馈控制机制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

[32] 李玉红.面向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访问调度系统设计与仿真[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5.

[33] 邹群.基于UDP的流媒体传输拥塞控制机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34] 姜志宏.基于IP组播的协同学习体系和技术研究[D].长沙:中国人民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

[35] 曲丽君.基于H.264的视频流式传输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6] 郭猛.H.263编码标准在DSP上的实现与优化[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37] 吴东.TCP友好拥塞控制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38] 李宏玉.组播拥塞控制技术研究[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5.

[39] 张亚弟.虚拟环境中的智能体角色环境感知模型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40] 卜朱镇.在线三维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东华大学,2012.

[41] 程小东.基于X3D的虚拟流体力学实验系统开发[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07.

[42] 李春波.工程图学虚拟实验室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43] 姬常君.基于VRML虚拟的自动变速器拆装的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0.

[44] Law J, Bauin S, Courtial J P, et al. Policy and the Mapping of Scientific Change: A Co-Word Analysis of Research into Environmental Acidification[J].Scientometrics,1988,14(3):251~264.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范文第3篇

学校地址:福建省三明市荆东路25号

办学层次:全日制本科

办学类型:公办省属普通高等学校

一、学校概况

三明学院是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福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2012年6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现有42个本科专业(可授予学士学位),全日制在校生15000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福建省教育厅闽台合作项目和接收外国留学生学校。2016年面向全国28个省份招生。

学校位于海峡西岸福建省新兴工业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明市。三明地处闽江之源,宋朝大理学家朱熹故里。三明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陈宝琛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被誉为“闽师之源”。三明是革命老区,辖区内的宁化、清流、归化(今明溪县)等全境12个县(市、区)均属中央苏区;改革开放后,三明还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祥地。“沙县小吃”闻明海内外。

学校占地面积1312亩,各类建筑面积约33.5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6.65万平方米,学生公寓面积13.11万平方米。藏书220.39万册(含电子图书99.76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838.45万元。信息化系统和网络应用基本满足办学需要。

学校现设有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鞋服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海峡理工学院、海峡动漫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旅游学院(经济学院)、国际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等15个教学机构,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已建成校级研究所12个。共有教职工931人,其中正高职称70人,副高职称202人,中级职称370人。专任教师69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72%;高级职称占39%。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2人。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艺术设计学院

美术学(师范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鞋类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

海峡动漫学院

动画、产品设计、动画(媒体创意方向)

教育与音乐

学院

音乐学(师范类)、音乐学(非师范类)、小学教育(师范类)、学前教育(师范类)

国际学院(中外合作项目)

财务管理(国际会计方向)、土木工程、体育教育(体育管理方向)

海峡理工学院(闽台合作项目)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

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信息工程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与统计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风景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方向)、工程造价

机电工程学院

物理学(光电子技术与应用方向)、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

资源与化工学院

化学(材料化学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环境工程、资源环境科学

文化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类)、传播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类)、商务英语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师范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贸易经济

二、专业简介

(一)美术类专业

1. 美术学(师范类)

主要课程:美术概论、美术教育理论 与方法、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素描 色彩透视学、解剖学、美术教育实践(见习、实习)装饰设计、书法篆刻、电脑辅助设计(绘画、设计)等。

中国画模块:工笔花鸟、写意花鸟、山水,花鸟画创作与研究、山水画创作与研究、人物画创作与研究。

油画模块:油画材料与技法、油画风景、油画肖像、油画人体、油画创作。

2. 环境设计主要课程:透视、室内设计基础、装饰工程制图、装饰设计、环境陶艺、展示空间设计、家具设计、建筑壁饰设计、建筑与环境表现技法、商业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等。

3. 视觉传达设计主要课程:设计学概论、标志设计、版式设计、装饰设计、图形创意、包装设计、插画设计、识别系统设计、书籍装帧、展示设计、网页设计等。

4. 服装与服饰设计主要课程:服装画技法、服装色彩学、服饰图案、平面构成、服装设计学、服饰配件设计、服装结构与工艺、立体裁剪、服装工业制版与推版、服装材料及面料设计、形象设计、服装展示设计、服装品牌运作、服装市场营销、服装CAD、服装生产管理等。

5. 动画主要课程:动画概论、设计基础、动画造型、原画设计、插画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动画设计、动画剧本创作、动画场景设计、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影视后期编辑等。

6. 产品设计主要课程:艺术设计概论、结构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构成、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产品开发与设计、产品模型制作、产品包装设计、文教用品设计、家居产品设计、文创衍生品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等。

7. 动画(媒体创意方向)主要课程:媒体创意导论、新媒体艺术、传播学概论、创新思维原理与应用、创意剧本写作、文化产业学、视听语言、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计算机辅助设计、动画基础、电脑图文创意与设计等。

(二)音乐类专业

1. 音乐学(师范类)

主要课程:基础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学、合唱与指挥、钢琴即兴伴奏、形体与舞蹈、民族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及欣赏、外国音乐史及欣赏、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等。 2. 音乐学(非师范类)(包括声乐、器乐、舞蹈等方向)

主要课程:钢琴演奏、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舞蹈、钢琴艺术史、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复调音乐、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民族器乐概论、意大利语音、声乐艺术史、钢琴调律与维修、演出策划与营销等。

三、招生计划

序号

专业类别

培养层次

学制

学费标准

(元/学年)

招生计划

广西

江苏

山西

陕西

1

美术类

本科

四年

8400

20

/

30

15

2

音乐类

本科

四年

8400

/

15

/

/

注:福建、江西、湖南、安徽、山东、河南、甘肃、贵州、黑龙江等省份的美术类、音乐类专业均使用省统考成绩,实际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以相关省(市、区)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计划为准。

四、报考条件及办法

1. 凡符合国家高考报名有关规定的考生,须按户口所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艺术类专业报名手续,领取准予参加艺术专业考试的相关证明材料。我校招生科类为艺术文、理不限,外语语种不限。

2. 考生须持省级招生主管部门颁发的准予考试的相关证明(省统考专业成绩合格)及本人身份证明,本人近期一寸正面免冠同底证件照2张,按指定时间和地点办理专业考试报名手续,考生须如实填写报考信息,领取准考证。

五、专业考试

(一)考点及报名、考试时间安排

省 份

考  点

考试类别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广西桂林

美术类

2月17-18日

2月20日

陕西

西安美术学院

美术类

2月17-18日

2月19 日

山西

太原师范学院

美术类

1月27-28日

1月30日

江苏

南京师范大学

音乐类

1月15-20日

1月23日

注:广西、山西考点为现场报名;陕西、江苏为网上报名,请关注两省考试院官网通知。

(二)考试内容:

1. 美术类

专业考试不分初、复试,一次进行。画具由考生自备。

专业考试科目:(总分300分)

(1)素描,时间18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色彩,时间180分钟,满分为150分。

2. 音乐类

专业考试不分初、复试,一次进行。除钢琴外,其它乐器由考生自备。

专业考试科目:(总分300分)

(1)视唱、模唱:视唱满分为60分,模唱满分为40分,共100分;

(2)声乐:清唱歌曲一首,满分为100分;

(3)器乐演奏:演奏乐曲一首(自选,需背谱),满分为100分;

(三)成绩通知

考生专业考试成绩及名次通过我校招生信息网和考生所在省考试院网站公布,考生可凭考生号等信息查询,不再寄发纸质成绩单。

六、文化考试

考生必须按所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报名参加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高考)。文化科目考试方案及计分办法均按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文件规定执行。我校无单科成绩限制。

七、录取办法

1. 我校设校考的广西、山西、陕西、江苏等省份,按校考专业成绩和专业志愿顺序录取。

2. 我校未设校考的江西、山东、河南、湖南、贵州、甘肃等实行梯度志愿投档的省份,按省统考专业成绩和专业志愿顺序录取。

3. 其他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按投档成绩(综合分)和专业志愿顺序录取。

八、招生监察:

为了接受广大考生和社会各界对我校招生工作的监督,我校在监察审计处设立了招生监察组,监督电话:0598-8399682,8397066。

九、联系部门:招生与就业处

三明学院招生网址:218.5.241.22:8036/zsw/ 学校网址:fjsmu.cn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教委在2006年设置的新专业,代码;080627S,属于工学电气信息类。现已有南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12所高校获准招生。

智能科学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核心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和制高点,涉及自然科学的深层奥秘,触及哲学的基本命题。智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将对国民经济、社会进步、国家安全生产产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并将为智力革命、知识革命和信息革命建立理论基础,为智能系统的研制提供新概念、新思想、新途径。智能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对人类为中心的认知和智能活动的研究已进入新的阶段。目前,国际上对智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高度重视。我国对该领域的发展特别关注。

智能科学与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信息技术的前沿,其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对我国现行的教育与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增加智能理论和智能技术教学,对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的思维方式及激发学生们对信息技术未来的追求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为适应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深入研究和社会对从事智能化产品研发人员的迫切需求,在本科阶段设立相应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因此,我校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适应了社会发展要求的,必将为河北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近5年来,我校自动化系先后从事的包括11项国家级项目在内的70余项科研课题,发表的近200篇学术论文,均不同程度地与“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积累了深厚的学术基础。由于良好的办学队伍和实验条件,由我校申报的“智能控制技术与装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已经通过省级审查上报,因此,学科已经具备了承办“智能科学与技术”新专业的条件。

2 办学条件

2.1 师资状况

从我校办学发展来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设立主要来自于近年来“自动化”专业在“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的逐渐发展,以及“自动化”专业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交叉。受专业发展特色和学时等因素的限制,仅靠在原有“自动化”专业课程中增设新课已经难以满足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可以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由量变积累超出“自动化”专业领域而质变派生出的一个新专业。基于此原因,“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由自动化系中抽调人员组织专业课程阶段的教学任务,专业基础课程阶段的教学任务则由电工电子教学中心等单位系协助完成。

由于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由“自动化”专业发展派生出的新专业,两个专业多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相同的,因此“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可以得到“自动化”专业的协助,从而避免多数新专业先期出现的师资力量欠缺问题。

2.2 相关支撑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相关支撑专业有“自动化”、“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其中与同属电气信息类的“自动化”专业关系最近。考虑到我校的具体情况,在新专业的办学初期,“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自动化”专业在科研、办学经费、研究生培养等方面的统筹安排上统一划归省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管理。两个本科专业的教学与学科的总体发展相互协调和支持,共同进步。

2.3 实验条件

由于“智能科学与技术”和“自动化”两个专业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相同的,因此“自动化”专业的多个本科生实验室可以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共用,包括:微机原理与微机控制技术实验室、控制理论实验室等,可完成“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微机控制技术”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多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

2.4 生源及就业形势

智能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创新的重要增长点,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日趋明显,如智能化电器、智能化楼宇、智能机器人、智能化机器、智能化物流等,所培养的学生正是目前高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同时这类人才也会对传统产业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就业前景广阔。在招生生源和毕业生就业方面均具备比较好的条件。

3 近期办学规划

3.1 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建设方面,需要采取积极的人才战略,走引进和培养并重的道路,注重引进和培养具有智能信息处理或智能控制研究背景的人才。同时,聘请人工智能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对本专业的实验及教学进行指导,积极鼓励教师们的学术交流活动。

3.2 实验室建设

(1)利用自动化专业的微机原理与微机控制技术实验室、控制理论实验室等,完成“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环节中“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微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5门课程的实验。

(2)建设“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以通用实验平台的模式用于“数字信号与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工程”、“数据库与数据挖掘”等课程的实验和上机。

(3)利用教师在承担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科研课题中购置的相关实验设备和仪器,满足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和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中对实验设备的需求。3,3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积极向已经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南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学习,通过广泛的调研,使新专业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逐步合理化。

(2)紧跟科技发展新趋势,突出“智能科学与技术”新专业的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智能化电器、智能化楼宇、智能机器人、智能化机器、智能化物流等方面培养社会急需的特色人才。

(3)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相关研究方向,加强该专业的学术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学院整体教学科研的和谐发展。

4 培养方案

4.1 培养目标

我们努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学生能适应智能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个人素质方面,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新环境、新群体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语言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4.2 基本要求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以适应自动化、智能信息处理与技术等方面的工作需求;掌握电路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能力;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系统设计、集成、应用的基本能力;了解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学科前沿、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了解自动化和信息系统及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和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和各种智能化工程装备的初步能力。

4.3 主要课程

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规划课程包括电路、电子技术、微机原理、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与数字图像处理、智能控制、数据库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概论、信息管理系统等。

在课程的设置上,我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突出“工学并举”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有自身特色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生教学。区别于北京大学等高校的智能理论算法为主、南开大学等高校的智能信息处理为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通信工程应用为主的办学主导方向,突出河北工业大学地方工科院校的自身特色,以培养学生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和各种智能化工程装备的基础能力为目标,设置相关的课程。其中,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安排如表1~表3所示。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气学科 由来 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电气学科的由来

所谓电气是指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使用和电工装备制造学科或工程领域性质,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涵盖电能的转换、利用和研究三方面,包括基础理论、应用技术、设施设备等。

学科,是对知识的划分,它常与专业结合在一起使用,对研究生的教学用学科,对本科以下用专业。

1、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及通讯技术的发展

自然界中的雷电现象是人类对电有了最早、最朴素的认识,而吸铁石是人类对磁现象的最早观察。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研究开始于16世纪的英国,1663年德国科学家盖利克发明了摩擦起电的仪器,1729年英国科学家发现电荷可以通过金属传导等等,这些都是人类对电的早期实验,这之后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或发现。

⑴库仑定律。1785年法国科学家库仑通过扭秤测量静电力和电磁力总结出两个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库仑定律。这一发现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阶段。

⑵伏打电池。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把任何潮湿的金属物体间都会产生电流,一年后伏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人类对电的研究由静电扩大到动电,开辟电学研究的新领域。

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和安培右手定则。1820年奥斯特偶然发现通电的铂丝周围的小磁针发生轻微晃动,之后他经过反复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其后安培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右手定则,发现了电流方向与磁针转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安培通过实验发现了2个通电导体和2个通电线圈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从而奠定了电动力学的基础。

⑷法拉弟电磁感应。英国科学家法拉弟是第一个完成磁生电实验的人,并且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5种情况。法拉弟把这一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发现使生产电成为可能,至今,发电机、变压器都是运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⑸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总结了前人的一系列成果,用数学方程式表示电磁场,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体系,揭示了光、电、磁本质的统一,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理论的建立为无线电通信奠定了基础,先后发明了有线电报、有线电话和无线通信。

2、电工技术的初期发展

人类社会历程中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标志,以机械化为特征,中心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中叶,以工业生产电气化为主要标志,其成果是电力、钢铁、化工“三大技术”和汽车、飞机、无线电“三大文明”为标志,中心在美国和德国。第三次工业革命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以社会生产、生活信息化为特点。

⑴直流发电机的诞生。1831年英国企业家研制出历史上第一台发电机,蒸汽动力永磁发电机,1832年法国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直流发动机,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自激式直流发电机,1870年格拉姆发明了实用自激直流发电机,它结构简单,输出电流稳定。

⑵远距离输电。1875年法国建成世界上最早的火力发电厂,爱迪生不仅发明了灯泡,还建立了美国第一家直流发电工厂,通过电缆输送照明用电,不过当时最远的输送距离只有1.6公里。之后,爱迪生还建立了一座水电站,形成了电力工业体系的雏形。

⑶交流发电机的诞生。1878年俄国人亚布洛切科夫成功试验了单相交流输电技术,1885年,英国工程师菲尔安设计的第一座交流单相发电站建成,同年美国人威斯汀豪团队完成了交流发电、供电系统,并创建了交流配电网。1883年美籍工程师特斯拉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感应电动机。5年后他又发明了两相异步电动机和交流电传输系统。1888年,俄国工程师德布罗夫斯基和德尔伏发明了三相交流电,1891年德国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台三相交流发电机,并建成了第一条三相交流输电线路,从此,三相电交流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能逐步取代蒸汽机成为动力源,电力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3、电工理论的建立

⑴电路理论的建立。电路理论的建立是一个过程,1778年伏特提出了电容的概念,给出了导体上储存电荷的计算方法Q=CU,1831年法拉第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1832年亨利提出了磁通量的计算公式。1845年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提出了关于任意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关系的基本定律:电流定律(任意时刻电路中任何一个节点的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为0);电压定律(任意时刻电路中任意一个闭合回路的各元件电压的代数和为0)。这两个定律奠定了电路理论系统分析的基础。

⑵电网络理论的建立。通信技术的兴起推动了电网络理论的发展。1924年福斯特给出了电容、电感二端网络的电抗定理,建立了由给定频率特性设计电路的电网络理论。1945年美国科学家伯德总结分析了线性电路和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1953年梅森创建了采用信号流图分析复杂回馈系统的方法,并被广泛的应用。20世纪中期计算机的出现使电网络的计算机辅助的分析和设计成为电路理论研究中的基本手段。

二、电气学科的发展

按照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划分,电气信息学科属于工学门类,其下设五个一级学科: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这五个学科有着相同的学科基础,都是研究电磁现象及应用的基础学科与技术工程的综合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从电类专业派生出来的弱电学科,在19世纪末电气科学技术已经形成了电力与电信两大分支。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设五个二级学科: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压电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工程包含的专业基础理论有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电磁理论、MATLAB仿真等。专业理论有电力系统及其动态分析、电力电子、电机学、高压电与绝缘、电力拖动、输配电、工厂企业供电、电力市场等。

我国的电气工程开始于1908年上海南洋公学的电机电工学科,就是上海交大的前身,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1917年上海交大的电机专科设立了电讯门,既我国最早的无线电专业,如今的电子信息及计算机专业都是由此发展演化而来,1932年清华大学设置了电机系,建国后,建立了一大批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其中大多设立了电机工程系,1977年以后,大部分高校的“电机工程系”更名为“电气工程系”,近几年来,部分高校又把“电气工程系”发展成为“电气工程学院”。大学一般都是把强弱电分开,即电气类与电信类,它们分别设在不同的学院。

电气学科的发展历史证明了这样两个道理:一是任何理论的创立和技术的发展都是众多科学家一代代不懈努力的结果来完成的,特别是在学科相互融合交叉的今天更是如此;二是科学技术的每次重大突破都会导致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范瑜. 电气工程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