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知识管理的认识

知识管理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知识管理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知识管理的认识

知识管理的认识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党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管理创新

 

知识管理起源于企业管理,在企业知识管理中,关注点在于知识如何通过交流和沟通促进组织的创新能力与员工素质的提高。将知识管理理念引入图书馆学后,其内涵聚焦于对图书馆显性知识的采集、整理、存储和交流的意义上。为此,图书馆知识管理更显现于一种管理知识的行为,其主要内容包括知识组织的管理方法、知识创新的处理技术、知识扩散的路线和途径等。图书馆学的知识管理即指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搜集、整理、存储和应用,并使之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对这一理性认知作以解析,包括:对显性知识的序化,即对显性知识进行信息的组织和加工,对显性知识的深层信息进一步挖掘,形成馆藏资源的知识库;对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挖掘,建立有益于馆员间交流学习和应用知识的环境与激励机制;以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图书馆服务,充分发挥知识服务的价值;不断激励馆员进行知识创新,开展创新服务。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三个层次

1.知识组织

知识组织从图书馆学的层面看,表现为对客观知识进行收集、整理、使之丰富化和有序化的活动过程。对于数字图书馆的业务管理说来,即在前向资源驱动和后向资源利用的双向作用下管理创新,通过知识挖掘、知识发现、数据融合、推送技术、智能搜索等多种智能技术和软件技术对信息进行精简、整合、发现隐含在信息中的有用知识单元并组织成知识库。知识组织处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物质准备的基础阶段。

2.知识开发

在知识组织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要求和图书馆发展的特定目标,对已拥有的知识进行有目的的组合与打造,形成更贴近用户使用需要的解决方案或适合市场需要的知识产品。知识开发贯穿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全过程,伴随着图书馆与图书馆员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使得最初由知识组织过程得来的知识产品得到增值,提升利用率和利用价值。数字图书馆知识开发关注和强调的是利用独特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对信息和知识的深层次加工,形成附加值更高的知识产品,以解决用户凭自己的知识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3.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知识组织与知识开发转化为服务效果的输出环节,既体现图书馆实现知识管理职能的意义,又体现图书馆连接用户和市场的纽带作用。因此在图书馆的工作中,知识服务作为图书馆业务效果显现的终端平台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即支持用户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需要,知识服务的水平依赖于知识组织和知识创新,但又不完全依赖于知识组织和知识创新,这里的不确定因素在于知识服务的管理者——图书馆员的服务水平。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必然路径

1.技术保障

在信息技术空前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的知识管理首当其冲的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利用。20世纪80年代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被采用,并形成现在图书馆管理的技术主流。诸如图书馆情报自动化集成系统、文献信息中心管理系统、图书情报网络化技术、联机数据库检索系统的开发应用等,都是成熟的技术手段。其次是数据库建设。目前我国拥有数据库近1200个,占世界总数的10%。许多图书馆已经开发了馆藏书目数据库和馆藏期刊目录数据库及专业数据库、特色数据库等,主要有大型的专业指引库和特色专题数据库。前者采用超文本技术建立的虚拟数据库,用户可以检索到有关数据的实际资源,包括数据库、教学研究机构、学术团体、电子书箱、学术期刊、会议论坛、专家学术信息等。后者是一种深度加工的学术资源,由专业人员综合学科建设、科研课题和研究领域,搜集信息资源并加以整理,跟踪网络信息变化,定期补充、更新。

2.管理系统的完善

这个知识管理系统应当具有知识检索、知识表示、知识出版与发行、知识获取、知识通讯与合作、学习与自学、知识服务、管理等功能。从传统意义上讲,图书馆编目系统、采访系统等都可以认为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内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是这些系统比知识管理系统更为简单,更面向应用,也更狭隘,是现有的图书馆自动化比较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同时,基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管理创新,图书馆还可以构建更广泛的知识网络,实施基于知识网络的知识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建立起来的知识管理系统,仅仅能够对图书馆中的显性知识进行管理,对于隐性知识则需要借助更多的其他的工具。

3.人力资源的积淀

人力资源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技术的提高、公民需求的增多、图书馆服务的扩展,提高图书馆员工作能力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关键步骤。这种能力不仅仅表现在组织原有的图书馆显性知识方面,更在于通过挖掘、开发显性知识中隐藏的隐性知识,为读者提供深入的知识服务;也在于图书馆员创新能力和知识交流能力的增强。只注意不断地提高人力资源水平,才能确保知识管理的高效进行。

提升馆员职业能力。这里所指的职业能力,不仅仅是指馆员对职业的认同感以及爱岗敬业的精神。一名具有良好知识管理能力的图书馆员,应当对图书馆的使命、目标与任务、地位、作用、现状与差距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对信息和知识进行组织、加工及检索,并对检索结果加以分析,挖掘潜在知识,随后将所得结果以用户便于掌握和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图书馆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培训体系,培育大批的具有扎实图书馆情报学专业基础并兼顾其他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组。

利用知识联盟。图书馆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业态,已被视为当今图书馆发展的主流方向,并在业态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实现。此前,我国图书馆联盟主要有两种存在形态:一是以行业管理的框架为基础,如高校系统、科研系统和公共馆系统所建立的图书馆联盟,这样的联盟,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为代表;二是以区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建立知识联盟的目的是使图书馆能够从其他组织那里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与其他组织合作创新的能力。从狭义上讲,馆际互借、联合采购等,都可以视作是知识联盟的前身,只是这些合作,仅仅是在图书馆业务上的合作,并未涉及到知识单元,需要进一步拓展,以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

知识管理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知识管理战略;知识;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知识成为当今社会竞争中最重要的因素,作为知识的生产、传播者、创新者和应用者的高校要想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重点考虑如何对知识的创造者教师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其更好的为高校知识管理战略服务,达到高校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校人力资源的特点

1.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修养。高校教师受教育水平较高,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自己熟悉和擅长的专业领域。同时大多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如开阔的视野、强烈的求知欲、较强的学习能力、广泛的知识面等。

2.具有工作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难以衡量的特点。高校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性活动,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工作也并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个体差异很大。同时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定性的,表面上的量化容易扭曲其真实的劳动成果。

3.重视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高校教师的高素质、高起点、高期望决定了在其激励结构中,应该以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为主,他们更渴望看到工作成绩,认为成绩的大小是工作效率和能力的证明,也期待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并对学校发展有所贡献。

4.追求自主性,富有创新精神。教师是高校里最富有活力的细胞体,他们的创造性让他们倾向于拥有一个灵活的组织和自主的工作环境,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反对过分约束。

5.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高校教师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往往有着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他们很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期望得到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高校知识管理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性

高校知识管理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是息息相关的,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融为一体,旨在帮助高校建立基于知识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高校的学习能力,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战略的核心内容

著名知识管理专家托马斯•H•达文波特说“既然知识主要寓于员工之中,而且是员工对其加以利用和分享以获得经营结果,那么知识管理就不仅仅是管理信息和信息技术,而且也是管理人。”也就是说,高校知识管理最终需要落实到对人的管理上。人既是知识生产和使用的主体,也是知识传播和共享的主体,还是知识积累和创新的主体。因此,对人的管理即人力资源的管理是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实施知识管理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二)高校知识管理战略赋予人力资源管理新的内涵

1.高校知识管理战略改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高校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使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发生变化。主要体现为:管理理念人本化,知识经济呼唤以人为本的管理;管理地位战略化,在知识经济下,高校的成功依赖的是核心竞争能力,而核心竞争能力是依人力资源的价值整合与创造来实现的;管理重心知识化,新经济时代是一个以人才为主导的时代,人才追逐资本的现象将为资本追逐人才的现象取代[1];管理手段信息化,信息技术、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事管理阶段的手工操作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计算机数据处理所取代;管理方式柔性化,在知识管理中,高校教师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更为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

2.高校知识管理通过影响组织结构而影响人力资源管理

在高校知识管理中,传统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逐步被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代替。扁平化组织结构对人员的要求也发生变化,强调对员工的授权,通过扩大工作内容,提高员工工作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在这种组织结构下,对人的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专制式管理,而应该从战略层面考虑人力资源管理,寻求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的整合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对人员实施民主式管理,通过授权和自我控制来达到知识管理的目标。

三、高校知识管理战略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知识管理战略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其直接目标就是优化配置高校的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终极目标就是实现高校知识创新。

(一)树立以知识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高校管理者及教师、科研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观念,在知识管理中不仅重视知识,更加重视人的价值。基于此, 高校首先要树立资源观,把对人力的投入看成是一项投资而不是花费,且这种投资能不断产生出更多回报。其次,要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观。高校要把人力资源管理归于学校经营战略的一部分,要求学校围绕战略目标,系统看待知识管理战略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以此指导整个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再次,要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全局观。知识管理战略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再只是单个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情,高校的各项工作都与人息息相关,必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密不可分,必须集各部门的力量对人才进行开发和利用。通过树立以知识为导向的人力资源观,让全校师生认识到人的重要性和被重视,使每个教师自发地形成对高校的忠诚感和责任感,乐于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进行共享,促进知识在各个群体间自由的流通。

(二)建立知识为导向的组织结构

根据知识管理的要求和高校教师的特点,要求建立与之相应的扁平化的有机的矩阵网络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是一个管理跨度大,层次比较少的组织结构,有利于高校知识、信息等顺畅地进行交流,避免了知识的流失或信息的失真。由于没有太多的规章制度,更加民主、灵活、宽松、宽容,有利于高校教师之间的合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可以加强教师与教师、院系与院系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遇到跨学科的科研项目时,可以顺利地组织人员进行攻关,将不同领域内工作的具有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人集中到特定小组,从而迅捷、有效地制定出解决方案,问题解决后则又回到各自的工作领域,增加了员工之间面对面的接触机会,促进教师之间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提高了知识创新的效率。

(三)以知识为导向,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加强和完善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人才引进是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人才素质的高低决定了高校知识资源库知识储量的高低。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对于吸引高层次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从学校的定位出发,以适合的成本引进学校急需的专业人才,引进的人才要符合师德高尚和专业素质一流的双重标准。其次以知识为导向,对在学科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或知识储备量高的人才,重成果轻资历,破格引进,同时注意吸收企业界的人才,丰富的实战经验有助于知识之间的碰撞,将企业界的知识融入到学术界,既拓展了人才引进的渠道,也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创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注重引进人才的性格特征和团队精神,引进的人才除了重视其成果外,还要加强对人才性格的测试,一般来说,善用与人沟通、愿意与人分享、具有较强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更加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创造。因此,高校要在知识管理战略的指导下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结构。

(四)建立以知识为导向的人才培训与开发机制

对教职工进行培训、能力拓展是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素质与创新能力、构建人才战略储备、提升学校竞争能力和知识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2]。为此,对专任教师进行培训,在于扩大其知识面,注重其知识积累和沉淀,使其能够掌握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把握学生成长的规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重视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学历层次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让其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科带头人进行培训,加强对本专业领域最新的理论和知识进行培训,提供实地参观和学习的机会,使学科带头人能够掌握科技发展的方向,始终站在科技的前沿,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对校院系负责人进行培训,侧重其管理能力和知识管理水平的培训,使他们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高效、协调发展;对职能支持人员进行培训,以企业为参照物,树立“顾客第一”的理念,提高和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使他们的服务工作更加热情、全面、周到、及时。这样根据不同岗位的员工提供不同内容的培训就能够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高校人力资源的作用,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五)建立以知识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除了把知识管理的绩效作为评价师生员工教学业绩的标准之外,还应将它与考核、晋级、评优、培训进修等奖励制度联系起来,全方位的促进知识管理战略的有效实施。在激励重点上,学校对教师的激励不是以金钱为主,而是以成就和成长为主,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提供晋升的通道和展示才华的平台,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在激励方式上,高校应强调个人激励、团体激励和组织激励有机结合,使高校在强调个体利益的同时关注团体利益和组织利益,形成一种互相尊重、适度竞争与和谐发展的氛围;在激励时效上,把对教师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结合起来,强调工作成果,形成对人才培养的长期正效应,规避短期利己行为。

(六)塑造知识驱动型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实际上就是学校内部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价值观、信仰和习惯体系,该体系同正式的组织结构相互作用而形成行为规范,使之成为师生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由于高校知识管理活动是高度的教师主体依赖型活动,教师的信念、动机、态度、能力及教师之间的关系都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并最终影响高校战略目标和年度目标的实现,所以高校必须塑造一种适合教师并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其创造性和积极性的知识驱动型校园文化[4]。

参考文献

[1]董红娜.知识管理时代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6.5.

知识管理的认识范文第3篇

知识在不断地交流中得以扩大与提高,高职学生个人知识也是如此。基于这一思想,在本问卷的设计过程中对高职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交流的情况进行调查。在此调查中发现目前高职学生采用E-mail、QQ、博客等网络方式交流的占59%,面对面交流方式占35.7%,采用电话、短信方式仅占5.3%。从上述数据中可看出目前高职学生与教师、同学交流的方式从传统的面对面方式逐步向电话、短信方式和E-mail、QQ方式转变,博客也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选择。目前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管理及网络环境下的知识管理重要性认识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只有极少数被调查者认为“个人知识管理不重要或不太重要”,同时已有很多被调查者意识到基于网络环境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高职学生都拥有个人博客,只是在使用率上有差别。大部分被调查者已经意识到博客是基于网络环境下一种很好的个人知识管理方式,并开始利用博客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二、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构建研究

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知识从混沌无序走向有序化知识流的过程①。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在利用博客进行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开始之初,需要构建高职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构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个人知识的分析、将个人知识进行分类、利用博客获取知识、将新获得的知识与原有知识以博客的方式呈现,建立个人知识库、分享知识、交流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将博客的个人知识管理功能与个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动态、可持续的,以博客为平台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新方式。构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方面:对个人知识分析、将个人知识分类、利用博客获取知识、将新获得的知识与原有知识在博客中呈现、建立个人知识库、分享知识、交流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充分使用博客的个人知识管理功能,形成动态、可持续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新方式。

三、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库的框架构建

通过图2-1可以看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关键的一步是建立个人知识库,将个人知识分门别类地纳入到个人知识库,这种个人知识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动态、个性化的知识库。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平台中的个人知识库是以博客为个人知识库的构建平台,高职学生可随时将个人所学知识、学习中的问题与疑难和心得体会、学习中的灵感等记录到个人知识库中,实时更新和扩充个人知识库,使个人知识库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充实。如图3-1所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库的基本结构框架。通过基本结构框架图可以看出: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库的建立有很多途径,其中包括学科基本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总结、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心得体会、海量的网络资源、问题集、平时随笔以及实验实训中的个人作品展示等等,高职学生科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加以设计。

四、结束语

知识管理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目标;任务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205-02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是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要求,应用知识管理原理、技术与方法,合理地组织与高效地使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包括物质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与组织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系统的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与用户对图书馆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实现社会与图书馆之间、用户与图书馆员工之间的和谐共处。

(一)知识增值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作为知识来管理。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是把馆藏文献资源当做文献来管理,这样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就是物本管理,它不考虑文献中负载的知识内容。而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把馆藏文献资源当做知识来管理,重点考虑如何使用知识发挥作用和知识的传播问题,这种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就是人本管理,它是以知识增值为目标的管理。

以知识增值为目标的管理是一种知识导向型的管理,是图书馆以文献的内容即知识来管理,是以读者需要为导向的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为读者了解知识、分析知识、综合知识和获取知识提供方便的条件,使知识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所利用,为更多的读者所利用,转化为读者的知识,让更多的人分享知识的价值,从而实现知识的增值。一些现代图书馆为最大限度方便读者获取知识,采取开放式、藏阅借合一的书刊服务模式,用大量计算机终端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按内容对馆藏知识加以组织,大大节省了读者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精力。

(二)知识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对图书馆馆藏知识的有效管理来促进知识创新。它包括对已有知识的组织、管理,展现现有知识中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的内容,还包括对知识的管理和建设图书馆的知识创新团队。

1.组织知识。组织知识是图书馆根据一定的要求,把馆藏的文献资料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方便读者利用的过程。图书馆目前的分类编目工作实质上就是一种组织知识的工作。现代图书馆的发展,使图书馆要面对纸质文献、数字文献、网络文献、虚拟文献等各种形式的文献。如何用适当的方式,把多种形式的文献中的知识组织起来,使庞杂的知识有序化,更加方便地为读者所利用,使读者能够发现知识的新价值,这是时代对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要满足这个要求,就需要图书馆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创新,以图书馆学的知识创新来应对知识的增加和图书馆科技的变革。

2.知识系统。图书馆一般都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文献进行分类、编目和典藏,所有的文献都是按照某种分类法组织起来的。这样的文献管理虽然也是一种知识管理,但是限于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这种文献管理一般只能根据文献的学科属性进行分类,难以根据文献中的知识内容进行详细分类。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使根据知识内容进行分类从而组成知识系统成为可能。现代搜索引擎可以快速、方便地从海量信息中检索出人们所需要的内容,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需求,借助信息技术,组成自己的知识系统。这样的知识系统,不是一些知识的简单集合,而是知识的有机组合,它可以更好地启发人们的思想,形成新的知识。现代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成果,有效地帮助读者构建知识系统。

3.创新团队。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对传统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它不仅强调以知识的传播和利用为重点进行管理,而且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以知识的利用者角度来组织自己的工作。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大胆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用新的观点、新的视角、新的方法老考虑和从事自己的工作,用创新的态度来从事图书馆业务。知识创新对于图书馆管理来说,既是管理观念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又是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创新。通过图书馆知识管理,不仅可以促进图书馆工作的有效开展,而且能够培养出一批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图书馆创新团队的形成和发展,是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的最有力的保证。

4.知识社区。知识社区是一个组织中具有相同的工作经历、兴趣、目标的人们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它在一定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建立知识人性化、技术活的社区环境,使组织内部、内部与外界共同达到信息互换、知识共享的效果。知识社区是图书馆内外人员进行交流和互动的场所,它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知识交流和共享的平台。只要在权限允许的范围内,用户都可以针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个决策创建一个项目讨论区进行交流及技术讨论。知识社区可以把知识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特别有助于挖掘组织的隐性知识。它为组织成员提供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知识交流环境,使人们在“你问我答”中实现知识的共享,并增加了用户对知识进行交流的机会,提高了知识的利用率和知识管理系统的效率。

(三)人的发展

知识是人类创造的,应该为人类造福,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图书馆知识管理根本的目标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

1.读者知识的发展。图书馆知识管理,以新的理念和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可以有效地促进读者知识的发展。图书馆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帮助读者获取知识、发展知识,这是图书馆的根本目标。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及根本目标的实现必须采取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

2.读者素质的发展。图书馆不仅具有传播知识的功能,而且还具有育人的功能。图书馆在向读者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也把特有的工作理念、工作作风、行为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如果一个图书馆思想解放、工作要求严格、待人和蔼、开拓进取,读者也会受到熏陶,养成认真、进取的作风。图书馆知识管理同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相比,更具有创新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读者素质的发展。

3.馆员素质的发展。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馆员不仅要掌握图书馆学的相关知识,有认真工作的敬业精神,而且要求馆员至少懂得一门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懂得读者的心理和习惯,有对于知识的热爱和追求精神。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必然会提高对馆员素质的要求,客观上会促进馆员素质的发展。而馆员素质的提高,又会对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产生促进作用。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任务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一种新型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图书馆知识管理主要任务,一是建立“知识组织”,二是实行“知识组织”。

合理组织与利用以知识资源为主的图书馆各种资源(包括物质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与组织资源),使之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图书馆内部员工知识(包括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交流、共享与利用,拓展图书馆知识资本;合理设计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结构,构建知识(学习)型组织结构,优化图书馆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资本)管理,培育以知识为动力的职工队伍,提高员工素质与能力,发挥员工的才干和技能;营造以知识为导向的组织文化,以创新作为图书馆的基本手段,尊重个人,尊重知识,重视培训,塑造图书馆知识管理环境;对文献进行知识的序化(收集标引)、优化(重组评价)组织,对网络资源选择描述,进行网络知识的开发组织;拓展知识服务,开展基于分析和内容的参考咨询服务、专业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层次与水平;建立系统的、标准化的、量化的知识管理考核指标体系,评估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改善知识管理水平,提高知识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莫晓敏.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管理中的策略[J].晋图学刊,2007,(6).

[2] 应秀霞.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策略[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6,(6).

[3] 张莉,刘月.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

[4] 吴建绒.面向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3).

[5] 应秀霞.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策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2).

[6] 梁继宏.论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管理[J].学理论,2011,(1).

[7] 张淑琴.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新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7).

The Research of Conclusions and Prospects Based on the Library Knowledge Management

LV Guang-yuan

(Harbin Commerce University Library,Harbin 150028,China)

知识管理的认识范文第5篇

教师个人知识是指教师个人通过实践活动,融合自主建构的实践知识与公共理论知识于一体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特征知识、教学环境知识和教育专业精神等。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指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对知识的获取、积累、共享、创新、评价等过程进行的管理。知识管理策略是指实施知识管理的具体技巧。在具体策略上主要包括知识管理意识的确立、知识管理模式的探索、知识管理工具的选择、具体方法的实施等四个方面。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一系列有关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等方面的专著、论文,聆听专家报告等,不断深化对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提高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借鉴相关教师知识管理理论构架、模型,逐步形成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

1.学校搭建教师知识管理研究平台,提升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意识。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申报课题的积极性很高,申报各级各类子课题27个。课题研究质量不断提高,验收优秀率高。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促使教师在具体的课题研究过程中逐步增强知识管理的意识,形成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方法、模式。

2.指导教师收集知识资源,构建个人知识库。通过教科研培训,指导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知识资源,如:优秀课件、教学案例、影视资料;各种学术会议资料、专家讲座材料;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记录,教师个人间交流,公开课观摩记录、体会;个人的教学实践体会、反思;阅读报刊、书籍、杂志后撰写的读书体会;网络检索,包括网络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等;网络交流,包括博客、QQ、邮件等;教学竞赛、评比的资料等。通过优秀个人知识库的展示交流,指导教师选择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对所收集到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命名,构建条理清晰的个人知识库,并不断进行整理、重构。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工具,对教师个人知识进行统计和管理,以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如知识地图、思维导图等。通过这样的逐步积累,能较为详细、系统地记录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发展过程,也能为今后的教学带来新的创意。学校还创设教师博客、学校网盘、QQ群等教育教学知识共享平台。教师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的局限,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共享知识、思想。

3.寻找载体进行案例研究、编写教学案、课堂观察、教学反思等,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教师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分类与挖掘的过程。

教师进行案例研究,主要有对个人隐性实践知识的选择与提取、反思与分析、交流与分享、整理与提升、内化与运用等五个阶段。教学案的情境层是对教学过程和细节的叙事与描述;经验层是对情境知识的讨论,对课堂中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理论层则是探究教学情境中的具体经验在更大教学范围内的普遍性意义与价值。教学案例可通过情境描述展现隐性教学知识依赖的教学环境和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行为,并对其中的隐性知识进行经验性与理论性的分析,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我们以优秀教学案例与本校教师的典型教学案例为研究素材,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反思、研讨,将教、学、研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达到知识的创新。如将教学中带有共性的教学事件加以整理,把当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记录在案,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变换教学方法,并比较不同方法的教学效果,这样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案是教师智慧的凝结。通过教学案的编写,可以促进教师对学科知识、教学知识、教学实践进行深刻反思、有效重构。我校化学教研组建立了两种课型模式的教学案:新课型教学案与复习课型教学案。数学教研组反复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对已有的教学案、课件进行深入反思、研讨,逐步明确了编写理念,构建了编写框架与过程。学校编辑出版了化学、数学、物理、英语等教学案10多本,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理论水平。

2010年9月至11月,我校与常熟理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联合,细致、详实地拍摄了初一数学“字母表示数”等24节教学录像;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等28节教学拍摄录像。录像专业人员拍摄课堂教学录像,研究者实地、实时听课记录,并随时拍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进行深度访谈,并复印收集教案,拍摄典型学生作业。随后对课堂教学录像、课堂观察记录、课后访谈、教学案、学生作业等进行整理、收集,结合相关理论的学习,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对录像进行深入解剖、研讨,并由此逐步构建出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框架(如图1)。它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个人知识库,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知识管理能力。

4.建立教师共同体,实现知识的共享创新。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这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如图2)。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自觉构建和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学习共同体。教研组进行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课件、课堂练习等,进行教学案例编写、教学案编写、课堂观察研究等教学研讨。良好的研究氛围,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举办青年教师研习班。通过解题、命题、说课、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各种比赛,以及同题异构课、课题研究课、教育教学论坛、专题培训、外出学习、读书交流、论文写作等多种形式,达到在交流中提升、在反思中成长、做一个有大智慧的教师的目的。

课题组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构建由我校牵头的9所学校组成的协作区共同体。组织协作区的学校开放日活动,青年教师命题、评题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主题班会竞赛等,充分挖掘成员学校的优势,加强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每学期由教研室牵头,进行协作区课题研讨会。通过协作区活动,在较大范围内实现知识交流、知识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