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地理微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精心设置导语,先声夺人
导语是每一堂课的开始,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调整导语的设计;灵活运用多种导入的方法,让学生尽快投入到学生中去。
1.结合众所周知的形势背景引出导言
耳熟能详的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找寻到共同点。如,在学习“世界人口”时,由于班级里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可以由此引出计划生育政策,然后我国实行此政策的原因,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过快,也影响了世界人口的变化。以学生熟悉的事例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更容易、更乐意去接受知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联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出要学习的知识
生活中,有关地理知识的现象数不胜数,如天气预报、环球旅行等。在日常教学中,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在导言中用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让学生掌握要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关于地球自转的时差,可举例电影《环游地球八十天》,电影名称说的是环球一周要80天,而剧中人物却只用了79天,再次回到出发地,实际上比预期提前一天到达。为什么呢?用这种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了解“国际日界线”。
二、提高互动性,激发求知欲
课堂中,只有师生之间不断交流,才可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互动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样,学生保持一颗乐观愉快的性情,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如何提高互动性呢?
1.精心设置课堂问题
好的导语设计,关系着本堂课教学成功与否。设计问题时,教师一定要严谨细致,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方面,找一些与课题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分析解决,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不能一味地提出较难的问题,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回答的问题,学生才会有信心。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弄清知识内部存在的规律,选择合适的资料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
2.开展小组讨论
相对不好理解的问题可以组织学习合作小组,互动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例如,在学习长江黄河时,一个学生了解的知识点可能很片面,有的学生知道长江黄河的流域面积,有的学生知道其长度,还有的学生了解流经城市、流域等方面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大家互相探讨进行合作学习,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及不同点。这种方式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
三、采取技巧,讲问题
教学需要讲究教育艺术,而关于初中地理课堂的教育艺术,就是要将抽象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具象化。这就需要考查教师的素质及能力,能否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具体的方法有很多,我简单举两个例子:
1.运用实物,将知识具象化
人类的大脑接受具体事物的能力远远超过抽象的事物。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还较低,对一些抽象概念理解比较困难。课堂上,通过图片、实物标本等形式,将地理事物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陆地地形”一节,可以将各种典型地形的图片用幻灯片投影出来,章节内容呈现在大家面前,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学生在观察归纳后便都明白了。再如讲到“矿产资源”这一节时,将相应的石英、方解石、硫铁矿等矿物标本展示出来,这样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学生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2.运用比喻,将问题简单化
【关键词】地理课堂 兴趣 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因此,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充分准备好每一节课,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建议。
一、注重新课导入
新课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环节。风趣幽默,激情澎湃且紧扣主题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能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提高听课质量。例如在教授“地球仪”这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位县城中学的地理老师去给乡下中学的同学们讲课,老师指着讲桌上歪着身子的地球仪问学生:“是谁弄坏的?”大家都说不是自己。这时校长正好从门口经过,赶忙进来替那位同学解释到:“这不怪学生,是学校经费紧张,这些地球仪是从地摊上买来的便宜货。”那位老师听罢便给同学们解释:“老师只是跟你们开个玩笑而已,这个地球仪并没有坏。其实地球仪本身就是围绕着地轴斜着身子在转动”。通过这样的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求知欲望。
二、课堂联系实地
初中生初步具备了直观感受外界事物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量拓展和使用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兴趣材料。在讲“地球的运动”时,通过身边的事例:太阳的东升西落,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理解。通过这种课堂与生活相联系的模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一些地理知识概念,使学生明白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其实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用生活中的现实教材加以辅助,培养他们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做到寓教于乐
作为地理老师。应该积累更多的知识,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把生动有趣的故事运用到课堂中,会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化得妙趣横生,很受欢迎。如讲到“季风气候”一节时,“季风”本身就是气候方面的一个难点,学生难于理解,在授课中我建议引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引出季风这一难点。
四、融入多元模式
地理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空间概念,同时我觉得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审美观念。因此,把历史背景巧用于课堂中,会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意境,能起到出“奇”制胜的作用。如在教学“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影像资料,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明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由于种种原因使其与大陆不能团聚,但两岸人民都在努力,台湾最终还是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样就能唤起学生对台湾的无限向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一举多得。
五、重视探究解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其实各种授课方式贵在巧设疑问,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学会善于设问,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六、拓展想象空间
对于生活在西北内陆的孩子们来说,在教学“海洋资源”时显得格外神秘,学生们都没见过大海是什么样子,所以我就会给同学们讲:大海是生命之源,她不仅美丽壮观,而且十分富饶,有人称海洋为“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等,再加上用多媒体手段把更多的海洋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大海。通过恰当的比喻,既拓展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发扬民主,做课堂的主人
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发展的价值取向。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学生才能充分张扬个性,激发对新事物探索的兴趣。在课堂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意见及想法。不强求一致的标准,只要言之有理,就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尽可能做到“一题多答,一题多思”,启迪学生的创新。对学生的一些错误,不要横加指责,要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例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中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较难理解,尤其经度和纬度以及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应鼓励学生多看地球仪,增强他们对知识的兴趣。良好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的支持和精神的鼓舞,能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
培养兴趣,创造愉快学习的原动力
适时联系学生所关心的时事热点进行教学学生总是比较喜欢新鲜的事物,时事热点具有较新的时效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讲中东地区时,由历次的中东战争引入,战争给广大的民众带来了灾难,中东地区为什么战争频繁?从而引出中东地区有丰富的石油,他们为石油而战;水资源匮乏,也为水而战;还有复杂的,这些都是引发战争的原因。学生听完这些内容以后,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增强课堂教学情趣,激发学生兴趣利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及现代网络技术进行教学,例如:展示一些图片、挂图、以及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例如:在讲西双版纳时,播放了西双版纳植物园、民族风情园的视频资料,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充分认识到这个地区别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以及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学生针对视频资料,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问题,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对部分知识进行了拓展和延伸,整节课都处于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也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
让学生体验成功,体会愉快
组织地理知识小竞赛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没有竞争就没有成功。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地理知识小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他们学习。例如:讲完行政区域的划分后,举行拼图竞赛,分3个小组,看哪组能在最短时间内正确地完成拼图游戏,学生积极性特别高,准备很充分。在游戏过程中巩固了知识,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合作和竞争意识,又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利用活动,引导愉快的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堂课成功与否,不只是教师讲得如何,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得怎样。因此,笔者会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这是愉快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初一学生,求知欲、表现欲都非常强,如果能满足他们的这一心理要求,学生的学习动机会更进一步。因此,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笔者安排了很多学生能够完成的活动。如制作小地球仪、画中国地图、利用橡皮泥制等高线图等。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作品,及时鼓励表扬。课堂上的这些实践活动,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参与,使一些枯燥的知识变得快活丰富,学生也易于理解和接受。
加强自身素质,树立“愉快教师”的形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倡导教师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不仅教好书、上好课,还要加强礼仪修养,做到“美其言,慎其行”。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不仅影响教师形象,而且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明道德修养等都有着重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的眼神,一句幽默的发问,一个循循善诱的举止,甚至整洁、典雅的衣着,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积极向上的求知情趣。因此,教师要注意精心备课,博览群书,充分准备。课堂上利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和谐愉快的氛围,达到师生间的协调默契,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对于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一些不愉快因素,教师要以宽容、大度的气质融而消之。
【关键词】初中生物 自主学习 学生主体 核心目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48
初中生物教学,一项系统性和灵活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具有特殊的培养目标。要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生物实验的开展,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求知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包括知识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并有针对性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同时,讲述植物的科学研究价值,并呼吁大家爱护花草树木等。这样,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品行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总之,新课改要求生物学科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综合能力,要求教师从知识、能力、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在课堂基本知识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多布置几类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一来这样可以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顺利完成自己所能完成难度的学习,二来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主提高、发展的机会,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特长。如:A类作业:不限方式、内容的作业,可以通过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找出问题,按自己理解做答。B类作业:选做类作业,指那些具有一定探索性或研究性的作业。C类作业:有指定性的常规书面作业,但要“少而精”。如:在学完“根的吸收作用”一节后,我布置以下几类作业:A类作业:阅读学校阅览室现有的《花卉栽培》、《跳舞的草》等等,找出问题自己作答。B类作业:动手栽培萝卜、菠菜等易成活植物,观察研究“植物的根如何吸收、运输水分的”以及“二者吸收无机盐的成分有何不同?”。C类作业: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过程分别是什么?有何联’系?这样一来,不仅激励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更大地调动其积极性,得到多方面的自主性发展。
一个学生被看成什么样,被说成什么样,被怎样对待,在不长的时间内,就会变成学生的现实,这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在教学中我也曾有过这样的体验。譬如:在教学过程中,无论课堂上作答或是批改作业时,对一些智力一般的学生时常给予表扬、鼓励,结果,这些学生不仅在学习上突飞猛进,作业日益千净整齐且力求完美,很快成为班上的先进,并且经常抢答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属于“冥顽”的学生,时常给予关怀,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结果,在生物学这门课上不再出现逃课、不交作业的不良习惯。这些体验让我深深感动“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要想让学生自主寻求新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才能、灵气,就应该让学生经常得到激励,树立其自信心,才能扬起其好胜心和求知欲的风帆,踏上自主学习的探索之路。学生只有在对所学知识非常感兴趣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一步探求知识。因此,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需求的基础上,从多种角度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卸掉思想包袱,轻松探索生物知识。教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小组讨论和其他互动环节,使学生能够自由发表对知识点的看法,鼓励学生质疑书本知识,并倡导自主学习的精神。例如,生态平衡一节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关系紧密。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生态平衡的实例,使得学生体会到生物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产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强烈兴趣。初中课程体系改革,客观上要求教师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求精神,并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初中生物的教学对象大致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他们仍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新奇的事物,讨厌被强迫学习。因此,枯燥的填鸭式教学并不适合用在初中生物课堂上。设疑通过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枯燥的生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中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设计方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充满热情、愉快高效地吸收知识。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以来,对自己的身体开始有了好奇心,男女生也都有了羞涩的表现,对自己身体的变化不但恐惧而且害怕,此时的生物课正好能够解答学生的身体困惑。如在教学《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变化,可以列一个生长单,并搜集自己每一个年龄段的照片,看看自己的体重、身高有了哪些变化?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了科学的认识。而后我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如何穿着才能符合青春期的发育需要?如何和异往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发育?如何饮食才能供给日常发育所需?学生在讨论中,建立了正确的生命观,能够处理自己的周遭问题,并对自身也有了保健意识,有利于学习和生活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微课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114
初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导致教学实践的固定性,学生不能自由地选择学习地理的时间以及内容,在重复学习地理知识方面也有一定的难度。微课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可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地理知识基础等情况,合理地选择微课,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缩小。微课教学背景下,学生能够获取有效的地理知识,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因此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一、通过微课解释重点难点,对学生思维给予启发
教师对相对抽象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时,倘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出现学生难以理解生涩知识点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把生动形象的微课加入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富有感染力的课堂中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时,主要是通过色、形、光、声等方面的功能,以直观的方式表现抽象的知识,且真实地体现抽象知识连续、动态的过程,对学生各感官起到协同的作用,与学生心理要求、年龄要求相符合,确保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例如,《地球的运动》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该章节的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在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觉得难度较大,因此,可以通过微课录制Flas直接演示地球运动。在地球运动直到“二分二至日”公转轨道的位置时,教师将获得的光热、极昼极夜发生地点、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改变、太阳直射点位置等方面的知识点详细地告知学生。这样既有地球运动的动态演示,又有教师的详细讲解。在课堂上通过嵌入地理微课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具体、更直观、更形象地学习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充满生机、生动活泼的课堂内学习,对学生思维有所启发,对加强学生记忆力有所帮助,也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再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的内容比较抽象难懂,教师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录成微课,以动态的形式边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边讲解绘制的方法。学生边听讲解边看动态演示,能有效地降低学习难度,起到启迪地理思维的效果。
二、通过微课导入新知识,使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
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新知之前要设计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开场白,或者采用以旧引新、抒发激情、创设情境、提出疑问等方式,确保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中国的行政区划》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幻灯制作的行政区划记忆法来导入新课,同时可以播放筷子兄弟的歌曲《小苹果》。由于学生对《小苹果》比较熟悉,通过改编《小苹果》歌词的方式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特征以及位置详细告知学生,能让学生以轻松的状态学习地理知识。利用地理微课学习中国行政区划的记忆法有5种,主要包含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故事记忆法、顺口溜记忆法、方位记忆法等。通过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新课时全面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初中地理课堂上通过合理导入地理微课的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满足,从根本上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三、通过微课复习知识,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通过微课能使学生自觉校正以及练习,以达到巩固地理知识的目的。例如,在《中国
的行政区划》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仅有40分钟,学生要想全面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行政中心、简称、全称、轮廓、位置等知识点有着较大的难度,若让学生通过相关资料或者课本插图复习课文知识,则会让学生出现厌倦感以及疲倦感。因此,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应该通过微课辅助采用Flash拼图游戏的方式制作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复习点,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电脑多次完成拼图游戏,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复习、不断巩固课堂知识点。又如,在《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分别制作《一道地球公转的试题讲解》《地球公转的重难点》《地球自转的题目讲解以及重难点》等微课。由于在复习课文时学生已经基本了解课堂中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可让学生观看地球公转以及地球自转的微课视频。看完微课视频后,剩下的时间需要帮助学生进行学案整理。教师可让学生对文件包的学案答案进行对照后,根据微课内容对自己的问题给予纠正。若对该问题不理解,可以通过再次观看微课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复习,达到理解重难点知识和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由于微课已经清晰地讲解了课文内容,若学生出现不理解的情况,可以让组长或者教师解答。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还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