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顶岗实习目的与要求

顶岗实习目的与要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顶岗实习目的与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顶岗实习目的与要求

顶岗实习目的与要求范文第1篇

0引言

任何有机体都有其生命周期,项目也不例外。项目管理是通过项目经现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理论与方法对项目及其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旨在实现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必然经历若干阶段,这些阶段构成了项目的生命周期。

顶岗实习是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的改革模式,将项目生命周期管理这种先进的现代管理模式合理应用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可以使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等到改善,从而使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1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监控不完善。实习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与管理主要停留在表面上,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重点检查学生的实习日志,而忽略了学生态度,观念等。

(2)监控主体作用不明显。家长和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监控主体,学生在校外企业实习和工作过程中,与监控主体的联系不紧密,甚至失去联系,使得消息封闭。

(3)监控客体认识不足。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校内指导老师,既作为学生的监控主体也作为客体,指导老师在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指导不足,不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工作与思想动态。

(4)反馈不充分。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在生活、报酬等方面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对每一届学生的顶岗实习缺乏深入的思考,导致问题重复出现。

(5)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顶岗实习管理涉及多层次,多因素,多元化。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结果,轻过程等方面。

2项目生命周期在顶岗实习管理中的应用

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实训向校外的延伸,为使顶岗实习工作更好的开展,本文将项目生命周期理论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相结合,详细分析分阶段开展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实施的各个阶段,即组织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收尾阶段。顶岗实习管理重点是实施阶段的管理,难点是如何协调四个阶段,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2.1组织阶段

顶岗实习应做到与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要求对接,不可过分适应企业而放弃专业培养目标。为使顶岗实习工作有序开展,学生在顶岗实习前,需组织相关指导老师学习《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在此阶段,学生的顶岗实习时间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而确定。专业负责人将顶岗实习工作组织协调到相应的指导老师中。为使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各指导老师可以制定不同的实习方式,以达到顶岗实习的目的

2.2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有效实施顶岗实习的关键,此阶段不仅需要计划顶岗实习单位,而且需要计划学生的顶岗实习进程。首先,由专业相关负责人详细考察并确定企业是否符合顶岗实习要求,与企业洽谈顶岗实习内容并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其次,结合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要求,召开顶岗实习宣讲大会,提出具体的实习要求;然后,学校在学生赴企业实习之前需要进行安全教育,向学生家长提供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最后,要求学生与企业需要签定顶岗实习协议,以协议的形式来保障学生的顶岗实习有效进行。

2.3实施阶段

顶岗实习实施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也是管理过程中最复杂的阶段。在学生赴顶岗实习企业后,专业顶岗实习联系人首先要提供学生实习情况表;其次在学生实习期间,专业顶岗实习联系人与学生要保持充足的联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学生在实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关注学生在实习过程的心理动态,确保顶岗实习过程顺利实施;其次,专业顶岗实习联系人需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加强学生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的教育,同时对学生的实习内容进行专业指导,并能做到随时记录学生的实习情况或者变更情况;最后,制定紧急情况或突发事情应急处理措施。

2.4收尾阶段

顶岗实习的收尾阶段也是比较重要的阶段,此阶段需要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考核与评价,如何考核学生的顶岗实习是重点。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不仅只对结果进行考核,同时也要注意过程考核,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时需要提交顶岗实习报告与顶岗实习鉴定意见等材料。校内指导老师与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对实习学生给出评价,评价按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四个等级评定。另外,此阶段还需要进行总结与交流,将学生的顶岗实习经验、实习成果进行总结。

顶岗实习目的与要求范文第2篇

基于任务驱动的顶岗实习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建筑工程专业顶岗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我们顶岗实习教学的目的和组织管理,我们会发现理想的实习组织、管理和周密的计划并不能决定实习教学的效果。尽管,工地现场安排了指导教师,企业能够分担一部分指导和管理学生的职责,但学校对企业和兼职教师提出的要求很难纳入学校的考核。既然实习教学的实施主体是学校,因此,我们要遵循实习工地的客观条件,适应行业生产特点,关注实习教学效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为关键实施改革。2009年,在我院推行“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建工专业提出了顶岗实习教学改革的思路,明确了“顶岗历练”的目的,通过让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强调在职业背景中,通过顶岗工作感知职业工作过程及工作要素,自我反思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工作要求,建立与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由此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的“顶岗历练”教学改革思路。

1.设计综合性实习项目,明确实习目标、任务

我们以突出对岗位职责的认识、工序衔接的感知、岗位要求的理解,促进形成责任意识、质量意识为目的设计顶岗实习项目。如,结合工程实际,编写施工组织规划、施工管理总结、工程质量报告;结合企业经营和管理,对项目经理、班组长、一线作业人员等进行“访谈”,撰写访谈心得;针对本工程的关键岗位的职责、技能和知识要求开展调研,撰写岗位综述材料等。实习计划由工地师傅与学生结合实习项目灵活制定。

2.以综合性实习项目的检查、考核为关键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习过程中,工地指导师傅以安排顶岗作业任务为重点进行指导和管理,学校指导教师以督促综合性实习项目的开展为重点不定期开展巡查指导。在松散组织和管理的情况下,通过明确的实习任务和与之一致的考核指标,强化学生对实习目的的认识,辅助专兼职教师分工配合指导与管理,使实习项目成为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

3.突出重点,强化实习过程管理

我们明确实习前、中、后三个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强化过程管理。事前,实行“三定制度”,即定岗位、定师傅、定任务;事中,采取“三元管理”,即学生分组自我管理、教师网络远程管理和企业指导师傅现场管理;事后,进行“三方评价”,即学生自我评价、企业指导师傅评价和学校指导教师评价。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找到实习管理工作的主抓手,以保障实习管理有的放矢。

建工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改革试点情况

为推进改革,我院建工专业制定了顶岗实习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按计划在学院建工专业2008、2009两个年级的顶岗实习教学中进行了改革试点。

1.试点班级情况

2008级建工专业共有学生252人参加顶岗实习,实习时间自2010年11月15日至2011年6月17日。作为教改试点项目,将其中40名实习学生编为两个试点班。通过前期与合作企业联系,试点班落实顶岗实习单位3个,施工现场5个,确定了工地兼职指导教师5人。学生实习工地分布情况见表1。按照实习单位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实习小组,锦华集团的3个工地学生组成“锦华小组”,山海天集团的2个工地学生组成“山海天小组”,分别设组长1人。

2.实习项目设计

我们设计好实习项目是顶岗实习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针对建工专业实习目的,设计了三个实习项目。一是进行岗位工作访谈,制定访谈提纲,撰写访谈心得。主要访谈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工序班组长、岗位同事等不同身份三人。二是结合施工项目实际情况,书面描述本工程施工管理的两个关键技术岗位。主要是对施工员、质检员、资料员、安全员、材料员中的两个岗位进行调研。描述的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对象、主要任务、工作程序、技能要求、知识要求、素质要求、上级岗位、下级岗位、做好本岗位工作需注意哪些问题,以及本岗位人员情况等内容。三是承担工程施工过程中一项施工文件的起草编写任务。如根据本工程情况,选择编制施工组织规划、工程质量报告,施工总结等。

3.实习组织与管理

实习是在工地师傅的帮助指导下,分期轮换实习岗位,按月制订实习计划,学生自主完成实习任务为主线开展的。(1)实习前召开动员会。动员会上布置了实习任务,明确了实习要求,强调了实习纪律,发放了实习资料,签订了安全协议书等。(2)实习开始一周内,组长在学校的实习管理网站上建立实习小组,完善了实习人员信息,每位学生登录网站反馈与工地指导教师商定的本月实习计划,落实“三定制度”。包括定实习岗位(质量员、施工员、资料员)、指导师傅、工作任务。前期工作充分使得后期的管理工作进展非常顺利。(3)实习过程中,学生根据实习任务要求,与工地师傅讨论制定每月的工作计划,包括岗位轮换情况,按月网上传递实习计划。要求组长每月组织组内成员开展工地交流活动一次。实习过程中,根据工程进展情况,两小组分别组织了“工地互访”、“隐蔽工程验收观摩”、“钢筋工程验收观摩”、“施工图会审”等交流活动11次,活动效果非常好。

4.实习检查情况

实习管理和考核是围绕着综合实习项目展开的。学校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互动交流,每周下工地一次,与工地师傅交流实习情况,巡回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检查过程中发现,实习第一个月,工地学生基本是处于看图纸、熟悉工程情况为主,学生与工地师傅交流少,落实岗位工作的学生仅有46%,普遍感觉工作计划无从下手,上交的计划也是应付任务完成的。期间教师主要是协调工地师傅,交流实习要求等组织问题。自第二月开始,大部分学生进入正常状态,与工地师傅的沟通交流逐渐增多,基本上都能结合工地情况,在师傅的指导下按照实习任务要求,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在以后的月份中,落实计划的情况越来越好,实习项目进展顺利,没有出现学生离队现象。

5.实习考核与效果分析

实习结束,学校成立了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组织2008级所有班级的顶岗实习答辩会,采用了统一的考核内容和答辩题目。2008建工专业顶岗实习试点班与其他非试点学生考核对比情况,见表2。实习考核主要依据学生上报的实习成果,主要有:编制的施工文件、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包括实习情况介绍、访谈提纲、访谈记录、访谈心得体会、对两个岗位的介绍、实习体会等),经过教师提问和答疑,结合企业所做的工地现场评价、带队教师的评价,并参考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按照实习成果占40%,指导教师评价占20%,工地师傅评价占20%,答辩评价占20%的比例,综合评定顶岗实习成绩。合格以上学生发放《工作经历证书》,作为学生参与实践经历的证明。试点班学生和非试点班学生的考核成绩比对说明了试点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优秀率提高了近15%,良好率提高了近10%,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出现。学生普遍反映,实习目的、任务明确,要求清楚,实习就像工作。考核教师对学生的答辩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大加赞扬,尤其一些学生对岗位职责的了解和对岗位工作质量、效率的认识非常到位,这是试点前所没有想得到。访谈项目的开展,训练了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岗位调研使学生快速了解所在企业、了解工作岗位、了解职业技能要求,进而明确努力方向,掌握工作方法,快速适应岗位要求;自主计划,锻炼了自主工作的能动性,加速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顶岗实习目的与要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2+1”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教学模式;质量管理体系

一、“2+1”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强调,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并要求各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还明确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这充分说明了顶岗实习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性。

浙江工业学院数字媒体与信息分院的图形图像专业深入贯彻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从2009级开始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实践,全面修订培养计划,实施“2+1”人才培养方案,即两年在校内学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一年到校外实习基地和单位顶岗实习。由于是第一次实施“2+1”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一年的顶岗实习的质量缺少监督机制,因此有必要研究“2+1”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

二、探索、研究“2+1”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

顶岗实习是由学校、企业、工作岗位、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要素构成的合作系统,每一个要素后面有许多关联的要素。这些要素的活动过程成为顶岗实习质量形成过程。每个要素的活动过程因输入不同,活动不同,利用的资源不同,导致过程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1、调查分析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要求

顶岗实习一年,对学生的大学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他们把二年中所学的知识要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在这一年的顶岗学习中,学生会对企业和岗位甚至岗位所在的位置有什么要求,直接影响到以后一年的实习成绩,所以做好这个调查工作非常重要。

2、建立顶岗实习管理职责

明确顶岗实习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方针是学院最高管理者正式的顶岗实习质量宗旨,是实习教学工作的准则和行动纲领。质量目标是与学院的方针保持一致的,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顶岗实习的质量目标是以素质教育为本,兼顾三方利益,努力培养基础扎实、技能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1)建立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是组织为行使质量管理职能而成立的组织机构,是整个管理的核心,是由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并形成合作教育的组织机构。领导小组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及沟通途径,形成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各司其责的局面,确保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以及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编制顶岗实习指导文件

实习指导文件是加强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和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和准则,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实习指导文件包括三个方面:一要明确实习的主要内容即“做什么”,“为什么做”,如实习计划、实纲等。二是明确实纲由谁来具体负责即“谁来做”。三是要明确各个实习教学要素在相应的教学文件中的工作程序即“怎么做”。实习指导文件包括:顶岗实习计划书,顶岗实习教学大纲,顶岗实习任务书,顶岗实习指导书。

3、顶岗实习实施

(1)实习动员

实习开始前对即将实习的学生开展实习动员,学习相关文件与规章制度,明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职责与权限,各项考核内容,考核方法与形式等等,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调适。实习动员做得扎实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转变角色

(2)顶岗作业及作业指导

顶岗作业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顶岗实习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必须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学校和顶岗实习企业之间、系部管理部门和学生实习岗位之间、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之间要密切配合,经常交换意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形成齐抓共管的顶岗实习运行机制。指导教师与企业的管理者应关注学生的实习效果,检查实习教学大纲和学生实习日志的执行情况,按时向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学生的实习情况,同时做好实习指导记录。

4、顶岗实习的测量、分析与改进

(1)质量监控机制

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机制是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保障,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必须贯穿于实习过程中的每一个要素及所有环节,使实习过程与结果符合目标要求。顶岗作业的监控可实施三级巡视检查:一是指导教师定期现场巡视,依据实纲检查实习内容和进度,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程度,解决遇到的问题。二是专业负责人不定期现场巡视检查,三是院级领导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2)顶岗实习评估

顶岗实习评估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实习评估必须客观、公正、可操作性强,不能流于形式,否则顶岗实习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顶岗实习评估的内容可包括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对学生的鉴定意见等三个方面。

另外,学校对实习教师、班主任也要进行考核与奖励,以强化实习指导教师与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心,激励其工作积极性,形成对顶岗实习教学质量多角度、多元化及多层次的评价机制。

5、调查学生顶岗实习的满意程度

建立学生及企业信息反馈制度,是对顶岗实习过程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学生实习报告、召开企业和学生的座谈会及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进行信息收集整理。

三、结束语

图形图像专业从09年开始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有3届大约300名学生毕业,从学生的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分配、收获以及管理制度都比较满意。完善合理的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使“2+1”产学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朱军,程梅珍.ISO9000族标准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08,(10)

[2]鄂英子.高职“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

顶岗实习目的与要求范文第4篇

1.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由于学院2010年和2011年在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的半年集中顶岗实习,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2012年就尝试把集中顶岗实习的范围扩大到营销策划专业。由于集中顶岗实习是后来调整的,在最初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没有,营销专业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且对顶岗实习的岗位认识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抵触情绪大。

2.学生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较差。学生从学校环境转换到工作环境,有的对顶岗实习单位的伙食、住宿条件、工作环境不满;有的对单位工作时间长、加班、上夜班等不能接受;有的难以适应单位严格的管理和紧张的工作氛围,要求中断实习;有的因缺少工作实践与交往的经验,出现情绪低落或烦躁,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甚至与实习单位领导、同事产生矛盾和冲突。这部分学生带着情绪不能很快融入到工作中去,进而影响了实习的效果。

3.顶岗实习的专业岗位层次较低。学生的实习岗位虽然专业对口,但他们多数被安排在简单重复性劳动的岗位上,没有机会轮岗换岗,不能按计划学习各个岗位的技术技能,接触企业重要技术岗位的机会几乎为零,所以多数学生认为自我价值难以实现,在实习过程中表现不够积极,这使实习效果也受到了较大影响。

4.实习指导难以到位。顶岗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当与校内实践教学一样,有教师全程指导。但由于人力与财力所限,系部对学生的管理只能是巡回检查,不可能派老师一直跟随学生,对学生进行全程监控和全方位指导,而企业指导教师也只是名义上的指导教师,学校和企业都没有给予指导报酬,他们对学生的指导难以到位,影响了顶岗实习的质量。

5.实习评价机制缺少科学性。目前系部是以实习日记、实结、实习单位鉴定等形式考核学生,由学生自我评价、企业指导教师定性考核、校内指导教师综合考核几方面组成。企业指导教师评语大同小异,没有区分度,学校指导教师由于对学生实习情况了解不多,仅凭实习日记、实结或教师对学生的印象给予实习成绩,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评价依据不足,评价缺少科学性。

二、提高营销策划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实效性的对策

1.重视顶岗实习前的职业素质培训。一是做好顶岗实习的宣传动员,使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改变心态,转换角色,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二是介绍相关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制度及工作要求,使学生做好各种思想准备;三是加强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以爱岗敬业、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为主题,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四是加强学生安全法纪教育。以生产安全、人身安全和法纪教育作为重点内容,反复强调和提醒,确保顶岗实习学生安全和稳定;五是让学生熟悉各种实习管理制度,签订顶岗实习协议。

2.搞好校企合作,夯实顶岗实习的基础。学校应积极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并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可以邀请企业领导到学校访问或做讲座,让企业领导感受到学校较高的办学水平以及学生较强的职业能力,这样企业就容易与学校合作,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在校企双方达成顶岗实习协议后,校方可协助企业建立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制度,以保障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和企业工作目标的完成。

3.学校应健全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学院应高度重视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构筑规范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如顶岗实习工作流程、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顶岗实习三方协议等,并在人力、财力上给予充分的保障。系部可安排教研室的专业老师作为带队老师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管理,带队老师应与学生共同生活和工作一段时间,等学生适应了生活和工作环境后,再把学生委托给企业指导老师,带队老师还要经常去看望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身心愉快地投入到顶岗实习中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

4.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顶岗实习的组织形式。顶岗实习的组织形式有集中实习与分散自主实习两种。选择集中实习的学生,学校负责安排实习单位。选择自主实习的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家长在申请书上签字,并上交实习单位顶岗实习接受函。由于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学生可以按照自身条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及实习岗位。这样学生实习目的更明确,积极性更高,效果会更好。

顶岗实习目的与要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能力本位 顶岗实习 多元评价

2014年3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即将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和学术性人才两种高考模式,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而推动整个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也是国家更加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着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升级版的重要举措。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的培养和提升。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数量逐年提高。然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却未做到与培养规模和数量同步提升。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与高职毕业生的质量严重背离,学生的职业能力不强,理论与实践不匹配,岗位稳定性和工作连续性较差,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以上问题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效果。

目前,主管部门虽已着手从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高职教育改革,以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职业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并未同步跟进。特别是在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提升最为重要的顶岗实习阶段,质量评价仍采用与普通高等院校类似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采用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以及实习报告三个评价指标。三个指标过于侧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忽视工作能力的考核,从而导致高职教育改革的成效并不显著,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笔者通过多年来对顶岗实习单位和毕业生从业情况的持续跟踪调查和全面研究,认为有必要对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职业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基于学生能力培养,重点突出以下四方面的体系架构。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技能标准

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学校要教什么?学生想学什么?企业的岗位实际需求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搞清了、理顺了,顶岗实习职业能力培养过程的方法、标准和培养结果等诸多问题便能迎刃而解。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技能标准,是从顶岗实习职业能力培养过程管理与评价的重要而又关键的抓手,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可靠、科学的前提条件。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技能标准的制定必须紧紧结合专业知识和岗位实际,由学校主导,邀请企业全过程参与,发挥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由学校和实习企业共同制定,形成学校、企业相互渗透开展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用专业知识科学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用实际操作检验所学知识,使知识在实习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专业技能标准一旦制定,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并根据实习条件的不断变化予以充实和完善。专业技能标准一旦制定,应在校企双方备案,以注重标准的权威性,减少执行的随意性。

二、强化顶岗实习过程的科学管理

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是学生技能和职业素质形成和提高的过程。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不断加强顶岗实习能力培养的过程管理,注重管理方式的创新,科学引入考核评价机制,是实现顶岗实习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技能标准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加强顶岗实习能力的过程管理。

1.企业指导教师的现场管理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应该以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专业技能标准为依据,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熟悉岗位要求,学习相关技能的操作规范,完成岗位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指导教师应结合岗位生产实际,教会学生如何在生产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企业指导教师是学生完成顶岗实习任务的指导者、管理者与监督者,要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科学管理和严格要求,不仅负责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文明实习、安全生产的教育,还要认真做好学生的考勤和顶岗实习成绩评价工作,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形成有机统一,进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2.顶岗实习网络系统的平台管理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特点是点多面广、学生分散、管理难度大。借助顶岗实习系统网络管理平台具有的便捷性、及时性、互动性特点,可有效地实现顶岗实习过程的实时化、科学化管理。顶岗实习系统网络管理平台设置有实习文件、实习小结、实习问卷、实习巡查、实结、实习鉴定、实习交流与指导等窗口。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即时提交文件,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指导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储存优势将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信息展现出来,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状态,实现指导教师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全员化指导和过程化管理,从而使指导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进行考核与评价成为可能。

三、注重顶岗实习成绩的科学评价指标

为科学把握并准确评价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使评价指标切合实际并起到引领和促进顶岗实习工作的作用,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笔者建议从以下三方面设计评价指标。

1.职业道德与劳动纪律

顶岗实习的目的除了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塑造学生作为现代职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专业技能人才的自律、自尊、守纪的基本品质和责任担当。工作就是一种责任,企业青睐具有强烈责任心的员工,也只有那些具有强烈责任担当的员工才能在职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考核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要把符合职业道德、遵守劳动纪律因素纳入考核内容,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充满竞争的职业环境。

2.专业素养与岗位技能

学生顶岗实习的根本目的是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掌握岗位技能,提升职业能力。学生的实习岗位工作是在企业教师指导与监督下完成的,可以从掌握岗位规范要求、具备基本专业知识、是否胜任岗位工作、工作质量等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应该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岗位技能标准的要求,以岗位知识能力提高为核心,以岗位技术标准为规范,主要由校企共同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实施。为使评价更具客观性,条件允许时应实行指导与评定分离的方式,以求评定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3.实习日志与实结

顶岗实习之初,学校为每名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发一本顶岗实习记录本,要求学生每天撰写实习日志,每月撰写实习小结,将其作为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并形成制度。实结是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撰写的实习日志和实习小结为基础,全面回顾实习体会,总结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收获,提炼顶岗实习成果。一份好的实结还应包括对岗位技能的深入思考和思考之后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实结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提升。实结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对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工作,细化专业技能标准,优化顶岗实习方案,都有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四、建立基于能力本位的多元评价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客观、开放的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极为重要。顶岗实习成绩是学生通过顶岗实习锻炼所掌握的专业技能的最终反映,也是衡量顶岗实习效果的主要指标。能否做到准确评价顶岗实习成绩,将直接影响到顶岗实习效果评判的公正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表明,只有坚持综合评价的原则,构建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质的多元评价体系,才能成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协调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用人单位选贤纳才的风向标。

高职顶岗实习成绩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具体表现在:以顶岗实习的综合效果为参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做到职业道德、劳动纪律、专业素养、岗位技能、实习日志和实结全方位的考核,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根据不同专业和岗位性质,设置可量化的考核点,如掌握岗位规范要求、具备的专业知识、是否胜任岗位工作、岗位工作质量等级等,由企业指导教师给予鉴定和评价。为使评价更具客观性,不同专业必须根据专业技能标准,为每一项指标确定一个评分标准,以便于企业指导教师评价时进行操作。 顶岗实习日志和顶岗实习报告、网络平台的交流沟通和实际检查情况等内容则由学校指导教师进行评价。两者采用权重系数法进行成绩计算,综合评定出学生的最终顶岗实习成绩,从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总之,高职顶岗实习的多元评价考核过程是:方案共定,实现育人与生产的融合,为校企合作评价奠定基础;过程共管,实施校企合作立体监管,收集评价的第一手资料;质量共测,实现多元评价机制;信息共享,完成校企多向反馈任务,达到校企良性互动、促进质量提高的目的。同时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也是实现能力本位教育目标、社会对职业能力新要求和骨干院校建设规划的重要保障。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正不断向前推进,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环节的顶岗实习能力评价体系的建设和运用也会日趋完善。笔者以多年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对这一评价体系提出一家之见,盼与热心高职教育的同仁分享见解、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刁洪斌.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生顶岗实习评价模式[J].职教论坛,2010(11).

[2]杨琼.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0(9).

[3]徐新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时空.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