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仓库信息化建设方案

仓库信息化建设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仓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仓库信息化建设方案

仓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针对近年来不少服装企业普遍面临的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缺乏增长力等问题,百胜软件公司也开始尝试在信息系统应用中引入供应链管理理念,并于2008年7月正式了“RFID FOR BSERP'’的快速供应链解决方案

记者:现阶段,服装行业对信息系统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

黄飞:服装企业的信息化绝不是单纯的软件应用问题,还涉及到企业管理架构的调整、业务流程的重组等方面。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的是一个整体企业运作模块,它蕴涵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流程和敏捷的IT技术,将引导企业进入标准化的管理运作模式。

服装行业对于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供应链管理系统平台,支持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管理;二是分销/零售系统平台,支持进销存管理;三是服装企业ERP系统平台,全面管理企业的计划、生产、物料、库存和财务等方面的业务。

对服装企业来说,不同的经营范围和定位决定了其对信息化的需求不同,信息化建设的重心也不同。比如,对于品牌商而言,信息化的需求重点在于市场分析,对产品策划的支持,以及从供应商到渠道商的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管理,因此信息化建设应用以供应链管理系统为核心;对于分销商或零售商而言,信息化的重点在于销售分析和商品库存控制,其信息化建设应用以分销/零售系统为核心;对于生产商而言,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于采购物控和生产计划管理,其信息化建设应用以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为核心。

记者:具体到不同类型的服装企业对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有哪些差异?

黄飞:不同定位的服装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差异很大,并且这种定位分类很复杂,界限模糊。单就正装而言,男装和女装的特点就有明显的区别,同时,正装和休闲装也有交叉,如商务休闲等。所以,企业对信息化表现出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在此只能进行较笼统的分析。

从市场扩展方面来看,运动休闲类企业的利润来源集中在二线、三线城市,门店的数量一般较多,要求信息化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存储、远程管理和分析能力。

从营销方面来看,运动休闲类服装的款式变化速度很快,要求对市场信息做出更快、更准确的反应。其中,产品周期更短的时尚女装类产品表现的尤为明显。

从数据分析方面来看,由于产品周期不同。男装正装类企业对往年数据分析较少,而运动休闲类或者时尚女装企业需要对流行趋势进行更准确的把握,这决定了他们对数据存储、分析等有明显的需求。

记者:对服装企业而言,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具有怎样的价值?

黄飞:信息系统从很多方面解决了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中从上游到下游的连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终端信息的及时反馈;

第二,再订货周期缩短,改变过去通过电话、传真和归纳计算的方式;

第三,优化材料库存的控制,并降低库存成本和仓库管理成本;

第四,生产设计方案和产品生产得到统一管理。以往由于通过人工手段对不同的版本进行控制,如果版本发生改变,而采购人员不知道,就容易造成一些浪费;

第五,基于信息系统的强大的财务管理。以往财务核算成本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现在通过系统中生产任务的执行,就可以得到准确的生产成本,同时现金流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记者:服装企业怎样实现信息系统与供应链管理的完美匹配?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黄飞:要帮助服装企业建设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并且实现信息系统与供应链管理的完美匹配,首先要了解其供应链设计。据调查,很多服装企业都是以设定下游为供应链起点的,“为顾客实现的是什么?顾客对服装企业的满意度怎样?”这是很多服装企业的最终原则,所以,很多企业首先从店铺管理开始。

另外。对上游供应链的建设,对于服装企业而言是最困难的。所谓上游的供应链建设,是指从采购、设计到生产整个环节的建设。众所周知,国内服装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因此有相当部分的服装企业管理水平有限,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理念比较落后。事实上,其上游供应商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整个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管理能力应该说处于中低档水平。但是,服装企业面临的市场是千变万化的。这样的特点决定了服装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必须要对采购、设计、生产、终端销售等整个链条进行重新审视,然储管理是一项核心工作。

记者:曼哈特为服装行业提供的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郭仁正:针对服装行业的供应链管理特点,曼哈特为这类客户提供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四个系统,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一是仓储管理系统(WMS)。它是仓库管理最基础的系统,涉及收货、铺货、存储等仓储活动,重点是实现对款式、颜色、尺码等信息的有效管理,以降低库存,加快流转速度。

二是扩展企业管理系统(EEM)。该系统是一个平台化的产品,提供实时透视度和贸易伙伴协作,以确保货物通过最佳渠道及时流向客户。通过供应链同步,扩展式企业管理系统为企业创造极大的经济效益,并且经常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无论企业是集中于订货过程,还是创建预期出货通知,或是借助于全球透视度及事件管理系统对库存进行跟踪和控制,扩展式企业管理系统均可实现关键功能整合,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目标。

扩展企业管理系统的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 通过统一解决方案,管理全球协作商务;

2 降低库存总体搬运成本、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

3 实时提供全球货物流透视度;

4 按时交货率提高10%-20%;

5 订单履行率提高5%-15%;

6 周期时间缩短2-4天;

7 安全库存量降低5%-15%;

8 提高配送中心、物流服务商的运作透视度。

三是需求预测系统。需求预测是服装企业做好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服装企业而言,一方面要保证足够的库存以防止断货,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过多各货导致的库存积压。要做好需求预测工作,系统的支持很关键。借助系统实现准确的库存需求预测,可以帮助服装企业促进销售,最大限度降低流动资金需求,维护客户满意度。

四是库位优化系统。该系统主要是针对一

些季节性明显的产品,解决拣选效率的问题。因为多数服装的销售有较强的季节性,随着季节变换,库位优化系统会优先考虑当季产品的出入库,按照一定的销售规律,向WMS传递拣选时间、内容、数量等信息。

记者:请您结合实际参与过的项目,介绍曼哈特系统解决方案在服装行业的具体应用。

郭仁正:曼哈特在全球的第一个订单就是来自服装行业,目前在全球服装行业的WMS项目中,曼哈特占有50%-75%的市场份额,客户包括高级时装、商务休闲、户外、内衣、运动等众多不同类型的服装品牌。在中国市场,曼哈特2006年以来先后与达芙妮、某大型休闲服装零售商、森马建立了合作。其中,达芙妮在上海的仓库建设项目于2006年10月启动,2007年9月正式上线曼哈特的WMS系统。该仓库面积达到1.5万平米,SKU数量达2万个。随后,达芙妮在重庆、北京、福建、郑州及沈阳也自主安装了此系统。2007年11月,某国内大型休闲服装零售商实施了曼哈特仓储管理系统及扩展企业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用以优化其供应链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该项目已于2008年11月正式上线。去年9月,曼哈特与森马的合作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也位于上海,面积达到3万平米,该仓库安装了自动立体仓库、输送机、电子标签拣选系统等自动化仓储设备。预计上线时间为2009年下半年。与其他应用行业相比,为服装行业设计和

记者:实施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需要重点关注哪些环节或因素?

郭仁正:单就WMS而言,每一个行业的应用都有其独特之处,甚至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也都不尽相同。以服装行业为例,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服装在季节性、销售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根据曼哈特以往服务于服装行业的经验,我们认为有几方面内容值得重点关注。首先,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季节性很强,因此WMS要支持不同季节库位管理的切换;其次,服装产品的颜色、尺寸、款式管理很特殊,为了加快拣选效率(把零拣变为箱拣),服装行业越来越多地开始采用混码箱操作(供应商来货时,同一款式颜色会有数种箱。每种箱按照不同的数量比例来包装不同的尺码,比如25件一箱:A型箱是2件XL、5件L、13件M、3件S;B型箱是3件XL、4件L、10件M、5件S),这对WMS是个挑战。而且,到季度末的时候,门店的补货可能要不了一整箱25件了,那剩余的混码箱可能就要进行拆箱、分别上架,然后按照正常的零拣来处理。这个需求的实现具有更高的难度;第三,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挂装处理的服装企业,其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中还需解决与相关系统和设备的接口问题。

此外,为服装企业设计和实施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还需要结合其销售模式。目前中国服装企业的销售模式主要有自营店、加盟店、专柜、B2C四种,而每种销售模式下的拣货和配货方式存在很大差异。

记者:曼哈特如何看待仓储管理系统在中国服装行业的应用前景和趋势?

郭仁正:据了解,中国具备一定规模的服装企业对财务软件、CAD设计软件、ERP系统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随着他们对供应链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加,其对仓储管理系统的应用前景值得看好。现在的问题在于,虽然服装企业对仓储管理系统有明显需求,有实力的企业也不在少数,但既有实力又有正确认知的企业则是凤毛麟角。就目前中国市场的仓储管理系统用户情况来看,多数还属于第一代用户,他们对仓储管理系统的应用仅限于基础的进销存管理,而很少涉及与仓储相关的所有活动管理。在应用产品方面,服装企业大多采取自主开发软件的方式。所以,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介绍和说服工作。我相信经过未来3-5年的探索,这些第一代用户会从中有所领悟,真正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仓储管理系统。

仓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据平台;集成;ETL技术

我校从2000年开始信息化建设,早期缺乏统一的规划和信息标准,各部门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建立了各自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各应用系统建设时期不同,采用的技术架构不同,运行管理维护各自独立,当对信息的处理涉及多个系统之间的协调时,处理诸如跨操作系统平台、跨数据库、跨开发平台等多方面的工作,容易形成混乱,给开发、管理、维护工作带来大量的工作量和难度。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对各类应用和数据进行整合,消除“信息孤岛”,形成统一的数据服务,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1.总体设计

数据平台的建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一些集成需求是面向数据的,还有一些集成项目是基于事件驱动的体系架构或者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把整个高校基于各种不同平台、用不同方案建立的异构应用和数据整合是一个复杂的任务,甚至是涉及到学校的体制、各部门责任和利益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数据平台的总体设计采用三层数据模式,分别为表示层、应用服务层和数据层。表示层对全校学生和教职工提供应用平台的访问服务,以B/S方式体现;应用服务层涵盖学校所有现有的应用软件系统,包括综合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校园一卡通、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这些子系统有机的组成一个整体,提供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信息集成,提供信息化系统服务,并且提供应用软件与数据库接口,有效地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数据层是共享数据平台,提供数据交换和共享功能,数据要高度集中,并且安全可靠,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供可共享的数据支持。

2.技术实现

选择技术体系结构时要考虑整个系统的跨平台性、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及可管理性,并且应该有好的可扩展能力。我们的原始数据来自多个不同的数据源,有数据库中的模式固定化数据,也有来自异构源的异构数据,将这些分散异构的数据集成到一个统一标准的数据库中并且统一所有的应用很难实现,所以我们采用数据交换技术,将现有数据资源以原有格式存储于分布式数据服务器上,实现分散异构的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和流通,在共享数据平台上搭载现有业务应用和开发新的业务应用系统。

3.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技术涉及元数据模型管理、数据抽取转换加载技术和数据联邦技术等。对于异构数据的集成,常见的有集成模式和复制模式。集成模式对应的是联邦数据库模式,提供统一的访问视图,实现逻辑上的数据集成来满足应用数据的集成需求;复制模式对应的是数据仓库建设,由ETL(Extract-Transform-Load的缩写,即数据抽取、转换、装载的过程)完成数据从数据源向目标数据仓库转化的过程,目前大多采用这种模式,把数据从物理上不同的数据源中抽取,进行数据转换和加载,得到统一完备的数据仓库,原来分散的应用仍可以独立运作。ETL规则设计和实施在整个数据集成项目中占有60%-80%的工作量,在数据处理上几个重要流程:

3.1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就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即对数据库、表、列、列属性(类型、格式、约束等)以及主键/外部键关联等等的描述,在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数据仓库系统中,元数据机制定义了数据源的位置及数据源的属性,确定源数据到目标数据的对应规则,确定相关的业务逻辑、记录根据业务事件发生而随之进行的数据抽取工作时间安排,记录检测系统数据一致性的要求和执行情况,衡量数据质量,合理的元数据会有效的描述信息的关联性。所有的ETL过程必须参照元数据,才能快速实现。

3.2数据抽取

数据抽取是从数据源中抽取数据的过程,包括模式数据和实例数据抽取。在实施整个ETL过程的时候,首先要对抽取进行分析,确定什么数据需要被抽取,确定数据源信息、有效性、数据格式等,用相关算法得到实例数据的抽取策略,进行数据抽取。

3.3数据转换和加工

定义数据源和目标库的映射关系,根据定义好的转换模型,对抽取出的数据进行转换和加工。数据的转换和加工可以在ETL引擎中进行,也可以在数据抽取过程中利用关系数据库的特性同时进行。相比在ETL引擎中,直接在SQL语句中进行转换加工更加简单清晰,性能更高。

3.4数据加载

将转换和加工后的数据装载到目标数据库中,这是ETL过程的最后步骤。数据加载的方法有多种,对于数据量较小的数据可以通过SQL插入、更新等基本语句完成,对于海量数据可以采用批量装载的方式。

3.5目的数据存储

提供数据与原数据的存储场所,一般为数据仓库。为了考虑整个系统的功能实现,须配备强大的辅助管理工具,以进行作业调度、日志管理、系统监控、数据维护等辅助系统的操作,同时要为应用软件提供接口,实现更好的交互性和可扩展性。

仓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812(2015)24-0096-02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办学规模扩大,资金来源多元化,对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绩效评价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意识到管理会计的作用,但目前,我国高校对管理会计信息化认识还非常有限,对其成功应用更是凤毛麟角。那么,什么是管理会计信息化?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现状如何?现阶段高校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重点应该关注哪些方面?高校应该如何有效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

作为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管理会计是在20世纪初才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逐渐发展起来,以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提出“管理会计”作为其正式形成的标志。管理会计作为内部会计,它把管理和会计有效结合在一起,在预算、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和绩效管理评价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会计领域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科学的结果。管理会计起源和发展于西方,在西方企业、政府公共管理方面得到长足的应用,而在我国管理会计运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领域的应用,是将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结合起来,是指“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为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熊磊,2014)。

二、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缺乏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目前我国高校在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总体规划,高校各个管理部门,根据自己的管理需要独自上相应的信息系统。例如校办,为了完成大量公文处理,建立OA办公自动化系统;科研处为了科研项目申报、日常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系统;为了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处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处建立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这些系统都是根据需要用不同的技术开发出来的,而且通常软件供应商也不同,造成各系统数据交换困难,形成“信息孤岛”。

(二)高校缺乏管理会计信息建设所需的内部控制系统

2014年1月1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在高校开始正式实施,但是许多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往往流于形式,缺乏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缺乏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机制。而管理会计十分强调规划和绩效,它要通过事前控制、绩效管理和财务管控达到合理保证业务运行风险、超越预算和持续发展的目的。内部控制作为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其能有机整合各个部门,实现信息共享。由于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弱化高校管理会计的作用,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高校缺乏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

我国高校既懂高校财务知识,又拥有战略决策指导思想的管理会计人才严重缺乏,不能适应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所需具备的分析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使得高校在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严重受阻。

(四)高校缺乏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内部环境

作为管理会计信息化落地的关键人物,一些高校的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认识比较有限,甚至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大量兴建新校区、各种基础设施,造成高校贷款激增,经费紧张,使得高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管理会计信息建设所需的技术和设备,而技术和设备又是管理会计信息化不可缺少的部分。第三,管理会计更加强调规划、决策、全面预算和绩效评价等管理行为,而高校的内部环境(高校管理理念、发展模式的定位、职责岗位设置和管理文化等)严重影响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具体落实进程。

三、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应重点关注的领域

(一)信息安全领域

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以大数据为基础,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办公自动化、全面预算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评价监督与考核等能够展开并高效运行。数据库、信息技术运用会涉及到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无论信息技术怎样发达,用户端仍然会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威胁。主要表现在:存放数据的服务器群受到黑客恶意入侵、计算机病毒攻击等会造成相关数据损坏,甚至丢失;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由于第三方截取而丢失;数据库中相关资料可能会未经允许访问,甚至下载或恶意更改。这些信息可能关系到高校机密,甚至资金安全和学校发展。所以,如何有效保证信息的安全,是高校开展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应重点关注的领域。

(二)大数据及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领域

高校决策规划、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与考核等需要管理会计提供精准信息,而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落地依赖大数据和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百度将其定义为,“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的时间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能够在企业进行经营决策过程中得以利用的资讯。”数据仓库技术是指“基于信息系统业务发展的需要,基于数据库系统技术发展而来,并逐步独立的一系列新的应用技术,一般由系列数据源功能模块集成。”大数据和数据仓库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管理会计的决策模式,使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更加精细、更加有效。因此,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应重点关注大数据和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领域。

(三)云计算领域

“云计算”自2006年问世以来,凭其高度可兼容性、高效性、便捷性、价格低廉等优势正在深刻影响着社会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将影响到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是一种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计算能力。云计算是虚拟的资料库,这些资料库可以根据用户端的需要进行动态配置,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使用,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目的。将“云计算”引入到共享服务平台将是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也是信息化建设未来的一种必然趋势。

(四)现有信息系统领域

自20世纪90年代电算化实施以来,高校无论是在财务信息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还是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信息化建设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信息系统,积累了许多信息化系统建设成功的经验。高校在开展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实施过程中,是要在现有信息系统基础上进行整合、改造和建设成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而不是将原有信息系统通通推倒另起炉灶。因此,高校在开展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对现有信息系统领域进行重点关注。

四、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有效实施的路径

(一)制定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

良好周全的规划能保证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效果事半功倍,高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现阶段信息化水平,制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总体实施规划方案。财政部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同样提到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要纳入信息化总体规划,还给出三条鼓励性指导意见。因此,高校在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中,要根据实施的工作制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制定年度实施计划。通过制定总体规划,明确高校管理会计息化的总体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在管理会计信息化总体规划指导下,分步有序进行,避免实施盲目性,保证管理会计信息建设工作前后衔接和部门协调,推动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顺利落地。

(二)构建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的内部环境

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高校应该从内部控制、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资金保障和管理会计文化等方面来改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内部环境。第一,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机制、绩效考核制度,使内部制度体系更加规范有效,为管理会计信息化落地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第二,培养既懂信息技术又精通管理会计的财务人才,使高校财务人员从核算型向决策型成功转变,为管理会计信息化落地提供人才基础。第三,提供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必要的资金支持。最后,构建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文化,使高校领导、教职工甚至每一个学生都懂得管理会计知识,接受管理会计先进管理理念,为管理会计信息化落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构建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随着20世纪90年代高校的扩招、合并,大部分高校都有多个校区,各校区的财务部门相互独立开展财务核算工作。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推动财务人员从核算型向管理会计决策型转变,是我国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的一种现实路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自80年代问世以来,以其高效率、低成本的独特魅力,迅速被众多大型跨国企业所采用,例如,我国海尔、华为和中兴通讯等集团也先后建立起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使得财务人员有精力参与到单位管理规划、战略决策、绩效评价上来,有效推动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总之,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是高校实现管理模式转型的有效途径,其实施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各个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当前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分阶段、有规划地推进实施,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在我国高校顺利落地。

参考文献:

1.何瑛,周访.我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关键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3,(10):57-64.

仓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港口;物流园区;信息服务;EDI;RFID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4-0000-02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ort Logistics Pa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Qiao Zhi

(LianYunGang E-Port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Co.,Ltd.,Lianyungang222042,China)

Abstract:Based on port logistics park,the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ization means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and network of comprehensive logistics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an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Internet based,in order to produce the business information as the core,set up the global logistics information service network,make logistics park can provide the whole logistics information service.

Keywords:Port;Logistics park;Information services;EDI;RFID

一、引言

港口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准确、及时、安全地解决物流园区货物集疏运流程中的数据交换和一些人工识别、录入等阻碍效率提升的瓶颈问题,通过改变和优化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交换模式,提高信息流通的效率,从而推动物流、商流、信息流合而为一,真正实现“物畅其流”。通过对港口物流园区当前业务流程进行的分析,寻找业务流程的瓶颈,借助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平台和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现物流园区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BPR),建立一套高效、可靠的作业模式;为物流园区业务流程结点部门开发相应的业务管理系统,以口岸EDI电子数据交换平台为基础,逐步实现物流园区运输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为物流园区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对于促进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地位,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促进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内容及功能

(一)总体目标

建成集成化、网络化的物流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以互联网为基础,以生产业务信息为核心,建立起面向全球的物流信息服务网络,提供全程物流信息服务。

(二)建设内容

业务信息系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分析系统。

电子商务:信息门户网站与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三)总体功能特点

1.支持多层次、集团化、网络化的协同作业;

2.支持作为虚拟物流企业运作;

3.与ERP等客户信息系统无缝连接;

4.支持多级客户管理;

5.全面操作及数据权限管理;

6.审核流程及工作流管理。

三、综合信息系统概述

(一)仓库管理系统

仓储管理系统(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WMS)是用来管理仓库内部的人员、库存、工作时间、订单和设备的软硬件系统。这里所称的“仓库”,包括生产和供应领域中各种类型的储存仓库。

(二)配送管理子系统

系统的目标是做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运转顺畅,数据高度共享,以提高作业效率和决策科学性;及时采集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并及时有效的处理,增强经营机制和及时决策能力,控制经营活动中的人、财、物和进、销、调、存,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达到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货代管理子系统

以货代业务为对象,解决业务人员在业务处理流程中涉及的管理与决策问题,整合了业务管理、商务管理、分析报表和报文传输四大模块,四个方面相互紧密配合又具有很好的独立性,系统间具有良好的数据接口。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询价、订舱管理、提单管理、应收应付、来款核销、账单管理、客户往来等。

(四)汽运管理子系统

以汽车运输管理为核心,包括线路管理、车辆管理、派车单管理和运价管理等模块。

(五)海运管理子系统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船舶规范、船期维护、订舱委托、签单放箱、箱货碰对、海运清单、箱管监控、费用结算等。涵盖了船代公司的所有业务,包括船务管理、进出口单证管理、集装箱管理和各种费用结算、电子数据交换、网上信息服务等,具有较高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完整性为提高船代公司对客户的服务质量、节约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六)铁运管理子系统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班列编组、装卸车计划及确认、货物运单管理、任务调度、道线管理、箱管核销、费用结算等。以班列运输业务为核心,实现集装箱运输的全程监控,包括内地装火车、运输期间监控、卸火车拆箱以及海运出口等。

(七)集装箱管理子系统

以集装箱箱公司业务为主线,实现集装箱完整的信息管理,包括:新箱维护、放箱管理、堆存信息、进出场确认、实施监控、验残、修箱报价管理、动态报文等。

(八)堆场管理子系统

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箱区规划、货运委托、装箱指示、配箱管理、作业记录、保管、进出场登记、箱位图、提箱返箱、箱账单等。

(九)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以物流园区内部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电子商务门户为核心,充分集成物流园区物流信息应用、业务信息系统,主要业务过程实现电子化,实现园区电子商务环境。

以WEB方式提供客户服务,包括网上委托、接单处理、网上查询、信息、业务跟踪、网上等功能,实现门户网站与电子商务应用的完美结合。

(十)决策支持系统

以物流园区各信息管理系统业务数据为核心,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园区决策分析,包括商业智能、线路优化、库存优化、图形报表、系统仿真、预测分析、库位优化、配送优化等功能,为物流园区决策层提供高级管理手段。

四、建设方案

(一)实施原则

先进性:采用当前成熟且前沿的系统开发思想,引进先进的技术、方法和设备,使整个信息体系及网络平台成熟可靠,体现当今先进应用水平,并具较强的发展潜力。

开放性:整个体系的软件、硬件应具有开放性,符合相应的国际标准和协议。

扩充性:整个体系的软件、硬件易于升级和功能扩充。

可靠性:整个体系的软件、硬件在系统结构、方案设计、设备选择、技术服务等方面综合考虑,保障系统能够不间断运行。

安全性:整个网络体系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可维护性:提供有效的系统管理和系统监控、调试、诊断技术手段,保证系统维护管理方便、有效。

仓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烟草企业的人资资源管理的关键与核心内容,主要有:人力资源规划、干部人事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绩效管理、培训开发管理、劳动关系、考勤休假管理。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从用户层次上划分,有5层:

1.1战略管理层

该层主要面对的是集团高层领导。通过从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快速的抽取主题信息(例如,企业的人员分布、人才结构、职务职称、薪酬水平等),使企业高层领导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和把控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分布、结构等全局信息,进而为其管理决策服务。该层数据的特点为: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时变的。在数据展示上,要宏观、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在技术支持上要充分运用数据仓库、商业智能、数据驾驶舱、仪表盘等技术。

1.2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层该层主要面向省、市、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其业务的骨干支撑,主要包含有干部选拔、人才招聘、劳动合同、教育培训、薪酬分配、干部考核、人才测评、业绩考评、员工晋升、考勤休假管理档案报表管理等。该层主要作用是将繁琐的人力资源业务通过信息化系统加以管理,实现高效的上传下达,提高工作效率。

1.3员工自主服务与操作层该层主要是面向普通员工,主要包含有工资福利查询、绩效与工作计划填写、职称申报、个人信息维护、遴选报名、评议打分、请假管理等内容。

1.4基础控制层该层为基础支撑层,主要包含组织机构配置与调整、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指标配置(如,测评)、控制策略调整、方案选择(如,绩效考评方案)等等。

1.5系统集成层目前,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烟草企业已建立了OA办公系统、烟叶生产与收购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卷烟营销系统,财务系统等等。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核心业务,就是依据员工的工作业绩以及能力水平进行薪酬分配以及选人、用人。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这些业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有数据的联系与交互。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评中的员工业绩可以来源于财务管理系统、烟叶生产与收购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卷烟营销系统等业务系统;绩效考评中数据(结果应用)也需反馈到财务系统。

2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从项目开展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困难与问题:

2.1信息化系统功能展现与烟草企业人力资源业务管理需求之间的矛盾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烟草企业作为大型的国有企业,其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的大型国有企业有较大的差异性。其管理对象涵盖省、市(地区)、县、站(乡)几级不同层次,员工队伍也层次不齐,工种繁多,历史遗留问题也较多。将其他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照搬到烟草企业,显然是不能满足其业务需求的。因此,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烟草企业人力资源业务管理需求的把握。信息化系统为了能够有效的满足烟草企业人力资源业务管理需求,需对其管理机制进行梳理,充分听取和了解人事管理部门的管理需求和业务流程,并能根据其具体需要进行个性化定制开发。

2.2信息化系统整体性与不同模块独立性之间的矛盾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其较为理想的目标是的“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且能够“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指的是该系统建立在一个统一的大框架平台上,“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指的是该系统能够实现省、市(地区)、县、站(乡)垂直管理体制下的纵向管控能力,各个子模块(系统)之间能够横向协同并实现数据的共享。为了更好实现信息化系统整体性,应尽可能的做到由一家软件企业在约定的时间内进行总体的设计和信息平台的建设。但是,由于各个子模块(如,绩效考核、职称申报、招聘选拔等)本身也视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一家软件单位不可能对所有的人力资源模块都是了解的非常透彻,因此希望通过一套系统解决人力资源所有的信息化问题在实践中也较为困难。解决这一矛盾的常规做法为“以一个系统平台为基础,其他子系统平台为补充”,从而做到优势互补,这种信息化建设模式须通过数据接口做好多个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与整合。其数据与系统整合如图2所示。在该图中,系统模块可以直接访问中心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子系统则需要通过XML接口的方式访问和调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从而做到数据的集成、整合与交互。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