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网信息化建设

校园网信息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网信息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网信息化建设

校园网信息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园网 信息化建设 网络安全

中D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031-02

1 校园网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

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校园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校园网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它给学校的教学、管理以及师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由于校园网自身的特性,它在带给师生便利的同时,其安全性也是不容忽视一大问题,尤其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校园网已被列入黑客重点攻击的对象。目前,校园网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通信协议的威胁

TCP/IP是Internet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通信协议,它也是国内很多学校校园网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该协议在最初设计时,仅考虑了如何将信息进行互传,并未充分考虑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由此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ISO提出的OSI协议虽然可以确保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但由于TCP/IP所具有的开放性及通用性,占据了整个网络市场,致使OSI协议的推广受阻。在这一前提下,黑客常常会针对TCP/IP进行攻击,主要的攻击手段有数据窃听、APP欺骗等等。

1.2 漏洞的威胁

从计算机网络诞生至今,尚且没有任何一种软件是不存在漏洞的,如果漏洞修复的不及时,则会对网络系统造成巨大的安全威胁。若是主机被攻破,与之相连接的网络以及其它设备的信息安全均会受到威胁,情况严重时,会导致网络瘫痪的后果。Windows操作系统是校园网普遍采用的操作系统,也是漏洞较多的一类系统,若是漏洞未能及时修补,将会对整个校园网的安全构成威胁。

1.3 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计算机病毒是网络安全最为严重的威胁之一,随着网络的大范围普及应用,加之各种开源软件的增多,给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渠道。不仅如此,一些网络黑客会针对攻击对象植入计算机病毒,并以此作为攻击的跳板,对网络上的其它设备进行非法入侵,由此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1.4 校园网用户的威胁

用户对校园网安全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用户基数大。校园网有着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并且所有的用户都在同一个局域网当中,不仅如此,网内的服务器数量也比较多,上述条件很容易吸引黑客攻击。

(2)安全意识薄弱。校园网的主要用户群体是教师和学生,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如一些用户不安装安全软件,系统补丁更新不及时,从而增大了网络安全风险,给黑客以可乘之机。

2 校园网信息化建设安全问题的处置方式

校园网的安全性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必须针对各种威胁,采取有效的处置和预防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校园网的安全性。

2.1 信息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就是利用相应的加密算法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传输,信息经过加密处理之后,会从原本的明文转化为他人无法读懂的密文,借助解密算法,可将密文重新转化为明文。目前,网络信息安全加密算法的种类较多,如DES算法、RSA算法等。DES是数据加密标准,属于迭代分组密码,RSA公钥密码体制,它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分解大整数的困难性上。在加密和解密的处理效率上,DES要优于RSA,这是因为DES的长度较短,可借助软硬件实现高速处理,其适用于大量信息的加密。而RSA由于是大数计算,所以它的处理速度要比DES慢很多,故其仅适用于少量数据的加密。但RSA在密钥管理方面的性能要优于DES,这是因为它可以采用公开形式对加密密钥进行分配,并且密钥的更新也更容易,对于不同的通讯对象只需要对自身的解密密钥进行保密便可确保信息的安全性。虽然任何一种算法都能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提供保障,但是每种加密算法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单独使用很难达到理想的加密效果。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这两种加密算法在网络信息加密方面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因此,可联合使用,这样便能达到保证校园网信息安全的目的。在校园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将加密技术应用于服务器登录、文档保密等方面,以此来确保信息的安全、可靠传输。

2.2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确保网络信息安全最为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较为常用的防火墙技术有以下几种:

(1)数据包过滤技术。该技术可以借助软硬件系统预先设定好一个过滤机制,由此实现对数据包通过的选择与控制,从而达到保证网络信息安全传输的目的。其特点是设计简单、成本低、可以抵御黑客攻击,因此,可将该技术应用于校园网的网络层当中。

(2)状态检测技术。这是一种新型的防火墙技术,它可将同一个连接上的所有数据包视作为一个整体,并将之连接为状态表,利用预先设定好的机制与连接状态配合,对数据包中的状态进行识别,以此来对非法状态进行检测。与防火墙的机制表相比,连接状态表的灵活性更强。在校园网当中对该技术进行具体应用时,可通过状态检测系统对网内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只有受到保护的数据包方可通行。不仅如此,其还能对数据包的来源进行追踪,并对包的行为进行记录,由此大幅度提升了内网的安全性。作为一种新型的防火墙,它除了性能优良之外,还能与其它防火墙技术联合使用,由此可对绝大多数的网络非法入侵进行抵御,网络信息的安全随之获得了保证。

(3)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服务器,用户可通过服务器对互联网进行访问。当相关的数据流从服务器上经过时,服务器会对其中的异常数据进行滤除,这与防火墙的作用相类似,由此便可确保达到用户处的数据安全、可靠。同时,借助服务器可对校园网内的用户进行分级管理,有助于节省IP开销,可在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网络性能。

2.3 访问控制技术

这是网络安全资源保护中效果最佳的一项技术措施,其能够对用户的身份及所要访问的数据资源进行限制,有效避免了信息泄密。该技术最为突出的作用是可以保护合法用户的权利,避免非法用户的恶意入侵,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在校园网信息化建设中通过对访问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拒绝所有非法用户对校园网的访问,同时还能进行网络安全监控,当发现用户越权对某个文件进行访问时,会自行记录,并对此进行安全统计。

3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在进行校园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将网络安全放在首位,应当全面分析校园网建设中的主要安全威胁,并据此采取合理可行的网络安全技术措施,从而在确保校园网安全的基础上,推动校园网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志宏,巫莉莉,张波,等.校园网信息安全建设中安全基线的研究与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4(10):88-89.

[2] 张彬.高校数字化校园安全防护与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

[3] 花丽.高校校园网安全需求及安全方案设计[J].电子世界,2014(7):76-78.

校园网信息化建设范文第2篇

【摘要】从构建和谐校园的角度对图书馆网络信息传播进行了重新认识,把图书馆网络信息传播与构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体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图书馆网络信息传播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信息传播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又一种全新的便捷渠道,其给现代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如今网络已经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作为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人才为己任的高等学校早已被网络所覆盖。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给学校教学科研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校园文化建设提出许多新的课题。学校图书馆是校园网络信息传播的中心和枢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笔者从构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角度来认识网络信息传播的问题,认为学校图书馆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方面必须肩负起重要的责任与使命。

1和谐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办学得到充分发挥,依法治校得到真正落实。公平正义,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学校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师生员工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安定有序,就是学校组织机制健全、管理完善、秩序良好,学校保持安定团结。和谐发展,就是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提高,教职员工生活富裕,工作生活环境良好。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体系重要分支的高校图书馆,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网络信息传播是以计算机硬件和通信设备为依托,用网络技术传递数字化信息,从而达到信息交流和共享目的的过程。图书馆网络信息传播是在图书馆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一系列的公共文化信息传播活动。校园网络是虚拟的空间,它是读者精神的延伸。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园网络会越来越重要。因而,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图书馆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2.信息网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校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图书馆网络作为校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沟通校园信息

和谐校园需要有和谐的校园氛围。在现阶段,网络是最通畅、最无障碍的通道。图书馆网络信息传播具有高效快捷和直接通畅的优点,它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技术,使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能够及时沟通。同时,这种沟通又是双向的,有利于加强和巩固沟通双方的联系。这种沟通正是建立和谐关系和构建和谐校园所需要的。

2.2推进校园民主法治

和谐校园是民主法治的校园,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没有法治也没有和谐。网络信息传播的出现和发展,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打破了以往信息传播的方式网络给了每个访问者说话的权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平等地交流,及时了解学校、图书馆的法规制度,通过网络空间无阻隔的互动性,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能及时得到回馈。网络传播最大限度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为民意的表达提供了广阔空间,有利于推动校园民主的发展

2.3传播先进文化知识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传播文化知识,通过网络传播途径,可以更好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以学生为核心,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随着图书馆网络信息传播的不断发展,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由手工转向自动化,服务内容由浅人深,逐渐丰富,服务对象由馆内延伸到整个校园。图书馆通过网络途径,可以更好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读者的文化水准,促进读者共享同一的价值观、社会规范等。通过网络信息传播,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从而增强校园凝聚力,促进校园和谐。

2.4监刚校园文化环境

图书馆网络信息传播有环境监测的功能,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校园的真实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思想动态网络信息传播的实时性、聚集性、扩散性和上下传输的便捷性,可以对校园存在的问题及早做出预警,经过学校与学生互动,制定对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不稳定因素,从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3图书馆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

3.1网络信息安全与信息污染问题

在图书馆网络信息传播中,由于技术限制,信息霸权、黑客攻击和病毒人侵等都会给信息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这也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障碍,严重破坏图书馆网络信息环境,影响网络信息的有效传播。

3.2技术措施不完善问题

由于垃圾信息的传播者具有一定技术水准,对付他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以技术对抗技术。但现阶段的网络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无法做到万无一失,单靠杀毒软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3.3伦理道德缺失问题

由于整个网络信息传播的特殊性,使得网络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等都不能完全跟上网络信息传播发展的步伐,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它,这些都是图书馆网络信息传播的不利因素。图书馆网络信息传播大大方便了信息的复制和抄袭,尤其保护措施不得当的时候,加剧了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总而言之,网络信息传播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网络信息传播从一定程度上瓦解了管理者的权威体系,加上网络信息传播的匿名性和虚拟性等特征,使得很多约束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垂直约束力锐减,直接导致道德约束机制的乏力和校园控制力的削弱。网络信息传播凭借着自身的优势现已成为校园内一种重要的信息交流与传播手段,但由于受技术、专业特点等因素的制约,获得信息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这种不平衡的继续发展,最终导致数字鸿沟的形成。此外,网络信息的传播也加速了不同思想观念的交流,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加重了学生之间的信仰危机。

4维护网络健康,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学校图书馆在校园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信息传播与交流平台,为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做出贡献。图书馆骨干网络信息传播要符合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要成为和谐校园的守望者和建设者。

4.1坚持正确奥论导向,维护校园的稳定

图书馆网络信息传播必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科学理论,传播文化知识,为建设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而努力。同时,图书馆网络信息传播要旗帜鲜明地维护学校的利益,增强师生凝聚力,维护校园的稳定团结。

4.2加强道德法制建设,构建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网络信息传播对传统的道德和法律法规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而网络信息的有效传播必须要有道德及法律法规的约束。因此,要实现和谐的图书馆网络信息传播,就必须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制建设,通过各种道德标准和制度,最大程度地消除网络环境污染,减少网络危害。道德和法律法规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图书馆网络信息传播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是网络信息传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网络环境的基本保障。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是实现图书馆网络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图书馆网络信息传播应该倡导网络文明,引导读者自觉维护网络环境,为建设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做贡献。

4.3坚持读者第一的宗旨,传播先进科学的文化信息

校园网信息化建设范文第3篇

1 引言

教育信息化本质上就是教学资源形式、教学实施方式和手段的信息化。网络课程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构成要素,既是信息化教育中网络教学的主体资源,又是教学实施的一个有效手段。军队院校承担着为部队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任,其网络课程建设和应用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网络课程教学效能的发挥,关系到军队院校教学工作的信息化,甚至影响军队的信息化进程。

2 军队院校网络课程教学现状剖析

目前,军队院校网络课程仍采用地方高校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时间和空间均自由、开放的学习平台,供学员课后自主学习,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教学效果显著。但由于军队院校强调统一化管理,纪律和制度都非常严明,可供学员自由学习的时间非常少,因此,网络教学原本自由而开放的“土壤”在此变得非常贫瘠,教学效果不显著。并且当前军队院校的大多数学科都如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一样,处于建成并投入教学应用的初级阶段,网络课程发挥的效能低。

鉴于军队院校的特殊性,其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应用固然不能全盘套用地方院校的一些经验,还必须结合个性特征摸索属于自己的教学应用方法。

军械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网络课程于2006年建成并投入教学使用,并于2008年入选了军队网络精品课程。教师在进行自动控制理论网络课程教学时打破常规,围绕“究竟什么样的授课内容适合进行网络教学?什么样的时机适合开展网络教学?什么样的任务要求网络教学的配合?以及什么样的能力需要依托网络课程来培养”等问题边教学边实践,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总体包括教学内容的构建和模式研究两部分。

3 网络课程内容构建

在进行网络教学之前,首先要对课程知识的内容、重点难点、课程要求以及人才培养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初步确定网络课程教学的内容;其次,结合网络课程特点、功能以及资源环境条件,围绕上述内容进行具体考虑和设计,确定网络授课的具体内容。

判断课程内容是否适合网络教学原则如下:

1)知识内容简单、脉络清晰、容易理解,学员能够通过自学或在教员的简单引导下就能独立获取新知识和锻炼各种能力;

2)针对部分授课内容,网络教学现场有比课堂更好的授课条件,能获得更佳的知识展现效果、授课效果和学习效果;

3)可以利用网络课程丰富的学习资源、便利的学习环境以及自由而开放讨论交流平台等特有功能,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4 网络课程模式的研究

4.1 认清课堂授课和网络教学的地位和作用,适时做到灵活变通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初期,很难一下子完全扭转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因此当前仍应继续坚持“课堂授课为主,网络课程为辅”的授课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继续沿用“课堂讲授、网络课程课下”的旧模式,也要为它注入新内涵,如加强网络教学的使用频率和力度,将网络授课直接引进课堂,成为传授新知识的重要手段。

4.2 以“兴趣”为激励,“有用”为牵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外在的激励,“有用”则是一种内在牵引。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的各种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且为了使兴趣得以持续,还要让学习者体会到课程的实用性,使之转化为促使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如收集和制作一些趣味丰富、形象直观的视频和动画;更新学科发展动态,展示学科领域的一些先进理论及成果,精心设计一些富于趣味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学习任务,以及制作一些贯穿控制系统建模、分析和设计整个过程的控制系统典型实例等。

4.3 以提高授课质量和效果,促成能力培养为检验标准

传授知识是教学的第一要务,凡是有利于提高授课质量和效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应该大胆地灵活使用;其次要围绕“如何提高学习者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上下工夫。如针对“基于MATLAB的控制理论建模、分析和设计”部分的知识,传统做法是在课堂内由教师单方面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甚感枯燥,难于理解、动手能力差,授课效果不佳。现在将授课地点选在了网络教室,这样学习者就具备了实时仿真的环境,能够亲历亲为,体会“操作即见所得”的学习感受,因此印象深刻,学习效果显著增强,而且动手能力以及软件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锻炼。

4.4 注重课堂授课与网络课程的配合

课堂授课与网络教学虽有主次之分,但联系紧密,将二者巧妙配合起来教学效果更佳。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对课堂授课和网络教学的特点进行认真分析和比较,对课程内容仔细研究和反复推敲,统计课堂授课对每个知识点的落实情况,思考还存在的不足,以及怎样在课下通过网络课程来弥补;其次,开始着手课程设计,综合考虑课堂和网络授课的有效配合和互动的问题,如在课堂上布置一些练习、小型设计或留思考等任务,驱动学习者课下利用网络课程学习,途中又可以在关键点设置一些难易适当的小障碍、留些疑问,激发学习者思考和探索;再者,要充分利用学习者的反馈信息,实时指导教学。教师要及时批阅网络课程作业,针对作业中的问题做好记录,要在“讨论交流”板块上与学习者多交流,及时回答学习者的问题,并针对学习情况及时对课堂授课的内容和进度做出相应调整。

4.5 网络教学要有计划性和阶段性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主要采取了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将整个授课内容分为建模、时域分析、复域分析、频域分析以及系统设计综合五部分。网络教学也是按着模块化的教学方法,每完成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就及时对其进行复习和测试;在每一模块内,又按着“章—讲—知识点”的顺序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因此,整个网络课程教学和课堂配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而有序、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5 效果评价

网络教学的效果究竟好不好,还要看它对提高授课质量、改善授课效果是否有帮助,并且有助于学员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而检验效果的方法有网络作业、定期性阶段性测试、座谈以及问卷调查等,但最后还要结合课堂授课以及期末考试最终给予综合性效果评估。

6 总结

军械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网络课程自2006年建成就投入到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网络课程与课堂配合程度在不断加深,运用效果也是逐步攀升。并且近些年来,为了进一步增进网络课程的授课效果,正在摸索着将课堂授课搬到网络虚拟教室。调查表明:85%以上的学生都非常赞同网络课程是一种非常特别、有效的学习手段。尤其对于“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这部分教学内容,网络课程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的统一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网络课程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有趣起来,不仅加深了学员对知识的理解,而且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工程能力显著增强,让学生感觉确实有用。

网络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必须大力推进。特别是军队院校的网络课程教学,它关系到部队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能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增添了砝码,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网络课程的教学效能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笔者认为,必须破除常规,勇于改革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玉容,冉鸣.如何进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案例教学设计[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

[2]涂成波,刘英杰.浅谈网络教学应用系统对教学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报,2011(27).

校园网信息化建设范文第4篇

一、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1.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设置

北京语言大学于2008年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组长由学校主管教育信息化的党委副书记霍明杰同志担任,副组长单位是党政办公室和网络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成员单位有: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部、学生处、人事处、财务处、留学生处、资产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图书馆、网络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网络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

2.信息化参与的部门、机构及人员编制

网络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是学校的正处级机构,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参与部门,下设8个部室,具体为:中心办公室、网络运行室、应用软件研发室、数据中心、校园卡管理中心、教学软件开发部、声像保障部、计算机教室管理部。目前正式编制为21人。

3.信息化建设的业务层次

我校信息化建设业务据其性质及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且此三个层次长期并存,互促发展:

(1)信息化基础环境(硬件环境)

该层次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网络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具体是指网络、多媒体等硬件环境以及为保证其正常运转而建构其上的基础软件管理环境。具体可理解为:

①校园网基础环境建设。关键词:核心机房、服务器、网络设备(核心层、汇聚层、)、网络布线、无线网等以及相应的管理软件(网络管理软件、域名解析服务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等)。

②教学基础环境建设。关键词:数字语言实验室、全自动录播教室、多媒体教室建设、同声传译教室等业务及相应的管理软件(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语音教室管理软件等)。

(2)信息化应用环境(软件环境)

该层次主要是将学校办学过程中的具体业务信息化,即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使用者是管理人员。目前在这方面开展的主要业务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基于数字校园的数据交换平台以及各类应用系统:校园一卡通、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学教务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又被分为三个层次:统一身份认证——应用系统——共享数据库。

(3)信息化学习环境(软件环境)

为有效促进学习者学习而建立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用者是学生、教师以及学习的组织者。包括学习支撑平台,学习资源,教学设计、组织及教学策略,学习支持服务等。该层次的业务关键点在于信息化与学习的深度融合。也是今后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我校网络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具体负责的主要工作:(1)校园网及网站的研究、规划、实施及维护;(2)数字化教学环境研究、规划、实施及维护;(3)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研究、规划、实施及维护;(4)数字化学习平台及自主学习资源的规划、建设、部署及维护;(5)基于校园网环境的“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库”研究、规划、建设及维护;(6)基于校园网环境的“数字校园基础平台”研究、规划、实施及维护;(7)基于校园网环境的“校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规划、研发及维护;(8)基于校园网环境的“校信息查询系统” 研究、规划、研发及维护;(9)“校园一卡通系统” 研究、规划、建设及维护;(10)学校的教育技术培训;(11)教育部技教司立项“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网络高校驻地建设项目”北京语言大学驻地网建设子项目研究、规划、实施及维护;(12)教育部技教司立项“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北京语言大学ipv6技术升级子项目研究、规划、实施及维护;(13)教育部技教司立项“新一代可信任互联网试验网”北京语言大学子项目研究、规划、实施及维护等。

此外,网络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的工作还有:学校的校园网基础设施构建;校园网网站、ftp、邮件、dns、vpn、部分职能部门业务数据、共享数据库、数字校园业务、一卡通系统、视频点播系统、教学资源库;承载重要应用的服务器、磁盘存储、备份设备和策略等;职能部门的服务器和应用托管。

4.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

2008年以来,在学校领导的积极争取下,财政部拨款1000万用于学校数字校园支撑环境建设工程;财政部拨款1700万用于“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与改造;教育部技教司立项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网络高校驻地建设项目”北京语言大学驻地网建设资子项目获40万经费;“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北京语言大学ipv6技术升级子项目获200万经费;“新一代可信任互联网试验网”北京语言大学子项目,获19.6万经费;学校筹集资金约1000万。2011年财政部拨款740万用于我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随后,2012年又追加了260万。2012年,我校信息化建设再次获得财政支持资金1495万,其中,同声传译系统75万,网络化考试系统40万,新机房建设工程1380万。与此同时,学校每年用于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资金年均在200万左右。

5.教育信息化规章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网络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规定:北京语言大学校园网用户管理规定;北京语言大学校园网管理规定;北京语言大学校园网网站建设及维护的规定;北京语言大学网络与信息应预案;校园网设备机房管理规定;校园网设备机房值班人员职责等。

6.教育信息化效果评估

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着眼于建立我校高性能和高水平的“数字校园”支撑平台,充分发挥了为教师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为方便科研服务,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服务的作用,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好评。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1.基础建设

转贴于

“校园网第三期升级改造”以及“北京语言大学驻地网建设”子项目、“北京语言大学ipv6技术升级”子项目和“新一代可信任互联网试验网”北京语言大学子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学校教育信息化支撑平台的功能和性能。校园网重要设施的无单点故障保障方案和安全策略部署方案的实施,在继续发挥旧设备作用的基础上,使其与新设备搭成双链路,构建互为保障机制,从根本上保证了网内重要链路、承载重要应用的服务器以及磁盘阵列等设备,不因某个设备或某段链路出现故障而中断运行。提升了校园网在学校建设中为教师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为方便科研服务,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服务的保障效果。校园网安全防御系统的部署,有效抵御了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对校园网的恶意攻击和挑战,为学校构建更安全、更可靠、更高效的教育信息化实施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我校已基本建成了结构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完善的,能够与学校当前应用需求相配套的、运行稳定、速度快捷、应用广泛、服务及时、安全可靠的千兆快速以太交换网。学校磁盘存储达到了50t、服务器台数超过100台,教学区校园网出口带宽400m,学生宿舍区出口带宽600m。实现了校园无线网在教学区的全覆盖。

为了有效抵御日益复杂、频繁的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对校园网的攻击,我校制定了校园网安全保障防护体系,引进了功能先进且成熟的产品,保障校园网安全运行。我们目前已经部署的安全产品有:网络防火墙、应用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上网行为审计系统、流控系统、网页防篡改系统等,并制定了应急预案、统一身份认证和上网准入机制。校园网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提升。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支撑着数字化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数字图书馆等数字化音视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基本实现数字化教学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支持和保障。构建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有利于教师备课、授课、交流、作业、考试和评估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有效支撑了学校教学观念的更新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2.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共享及信息化标准应用

目前在校园网上运行的管理信息资源有:校人力资源共享库、职工工资库、中外国学生信息资源共享库、中外国学生的住宿资源共享库、数字校园用户登录身份认证库等;目前在校园网上运行的教学科研信息资源有:语料库、课件库、视频学习资源库、学校系列学术讲座资源库等;还有其各职能部门业务数据库。

为了提高信息资源的整合度和共享度,我校启动了“数字校园基础平台”建设项目,利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规范了全校师生上网的身份认证和一号登录的机制;利用“统一门户”,整合了学校的各级各类资源;利用“数据交换系统”,将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各个时期建立的业务数据库共享程度高的字段提取出来,转换成符合国标或部标标准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共享平台上,供数字校园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共享与调用。

目前校园网上运行的系统如下:

职能部门引进的c/s或b/s技术架构系统有:财务系统(财务处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教务处用),人文社科管理系统(科研处用),医疗管理信息系统(校医院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档案馆用),体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体育教学部用)。

采用c/s技术架构自主研发且目前投入运行的子系统有:外国留学生招生管理信息系统(留学生处招生部门用),外国留学生长期生管理信息系统(留学生处学生管理部门用),外国留学生短期生管理信息系统(汉语速成学院用),外国留学生收费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处用),财务处聘用流动人员报税系统(财务处用),外国留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档案馆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档案馆用),人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人事处用),中外学生住宿管理信息系统(后勤服务集团用),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管理信息系统(教务处用)。

采用b/s技术架构自主研发且目前投入运行的网上查询系统有:外国留学生长期生信息查询系统,外国留学生短期生信息查询系统,人事信息查询系统,职工个人信息维护、查询系统,职工工资查询系统,职工体检结果查询系统,以上系统链接到校园网网站上,供相关人员调用;外国留学生网上报名系统(留学生处用),学生住宿网上预定系统(后勤服务集团用,正在研发过程中),英语四、六级考试查询系统(教务处用),校园网网站内容上传身份认证系统,校园网网站二级网站链接安全审计系统,校园网公文签收系统。

采用b/s技术架构自主研发且目前投入运行的教学管理系统有:汉语学院的学生网上选课系统,汉语速成学院的学生网上排课系统, 外国留学生教务信息查询系统(汉语学院、汉语进修学院用) 。

其他校园网资源包括:视频会议系统,北语教育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校园网资源),北京语言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支撑平台(校园网资源),网络辅助教学系统(校园网资源),计算机技能视频学习系统(校园网资源),数字网络电视直播,职业规划评测系统,职前教育网络课堂,超星名师讲坛,校内学术讲座课件点播,声像资料,英语在线,雅信达英语,新概念英语,新视野英语,北语精品课点播等。

3.典型信息化应用

近年来我校对校园网站实时扩充,目前已有60多个部门的二级网站和栏目链接在校园网网站上,学校绝大部分部门的工作尤其是一些重大事件如干部选拔、职称晋升、工程招标和设施招标等都能够在校园网上进行公示。

我校校园网站对学校概况、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领导、学校教授、学校校徽及喻义、学校校歌、学校方位及交通、校园导游、学校行政机构图和校教学科研机构图等都做了系统详细的介绍,为报考学生及时了解并熟悉学校情况,尽快适应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方便。

我校校园网网站的“人才培养”、“招生与培训信息”、“北语招生网”、“北语研究部”等栏目,对我校招生专业目录、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内容进行了内容详实的介绍。有关留学生、本科生、研究生、港澳台学生、国际合作办学、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学院招生信息,以及汉语教师进修学院、派特森英语、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雅思培训中心、商务(英语)培训、 北语培训部等培训信息和校历等都可以通过校园网网站获取。转贴于

为使广大师生及时准确了解学校发生的事情,校园网网站的“北语新闻网”、“校园新闻”、“信息公告”、“招标公告”、“招聘信息”等栏目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于校园网环境的“数字化在线学习平台”上的“多媒体视频点播学习系统”、“网络辅助教学系统”、“计算机技能视频学习系统”、“校内学术讲座课件点播”、数字网络电视直播、职业规划评测系统、职前教育网络课堂、超星名师讲坛、校内学术讲座课件点播、声像资料、英语在线、雅信达英语、新概念英语、新视野英语、北语精品课点播等,都是广受学生欢迎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基于校园网环境的“数字化在线学习平台”上的“北语就业信息网”、“北语职业规划测评系统”和“职前教育网络课堂”等栏目可以协助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各种准备。

校园网网站上还链接很多为学生服务的栏目如:学生选课、学生考勤查询、考试成绩查询、录取结果查询、留学生课堂教学评估、网上报名、学生分班信息、教师任课信息等,为学生提供了多项方便、快捷的网络应用。

4.信息化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

为了使教师跟上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不断提高技术素养和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教学能力,我校重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注重根据教学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培训理念、目标及方法;注重每期培训内容的精心设计。本着贴近教学、贴近使用的原则,将教师真正感兴趣的、教学迫切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融入培训当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收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

三、未来五年的教育信息化改革初步设想

今后,我校教育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建设仍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注重实效、形成特色”为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应用需求,围绕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结过去、谋划未来,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密切注视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动向,积极引进先进理念和经验,指导并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全力构建能够方便教师教学、能够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完整统一、高效稳定、安全可靠、应用全面、管理规范”的网络教学环境。将进一步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我校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

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校将进一步加强总体规划力度,努力协调好学校建设需求与各单位建设需求之间的关系,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需求之间的关系,发展专业技术队伍与培养兼职技术队伍之间的关系等。坚持“整体性原则”,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工作需求,紧扣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先进性和实效性。既要紧密结合学校目前的实际需求,又要为可持续发展预留充分的空间。使我校教育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建设更具有整体性、前瞻性和可扩充性。

1.继续深化四个方面的工作

(1)搭建一个平台

通过构建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网络基础环境和基于校园网应用,构建以资源为中心的、融教学和自学为一体的、兼顾管理与应用的、涵盖丰富数字化专用设备的网络化教学系统;为学校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包括各类管理数据库、教学资源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搭建实施平台。

(2)强化两个中心的作用

网络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是由原网络中心、电教中心合并而成,通过这两个中心,进一步整合我校硬件和软件资源,完善学校基于校园网环境的公共数据库共建、共享工作、基于校园网环境的应用整合工作和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基于校园网环境的教学资源数据库和网络学习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基于校园网环境的校园服务体系建设,为我校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技术支持、服务和保障。

(3)构建三大系统

构建全面的e-learning系统,使校园网在教学方面得到充分利用;构建全面的e-service系统,使校园网为师生员工提供全面服务;构建全面的e-management系统,进一步提高我校管理水平及管理效率。

(4)统一四个体系

统一的校园网身份认证体系;统一的校园网计费体系;统一的校园网管理体系;统一的校园网安全体系

2.我校信息化发展的“十二五”规划

(1)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

完成新建综合楼核心机房建设工程,建立异楼容灾与备份机房,实现核心系统数据的实时容灾备份。大力提升和完善网络接入服务,为全校师生提供良好的上网环境;加快建设覆盖全校范围内的无线网络,使师生可在校园任何区域通过认证接入互联网。制定立足信息化大局的it基础设施统一管理规定,提高it基础设施管理与运行水平。继续推进我校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建设和应用;筹建万兆校园网工程,完成“主干汇聚万兆,千兆到桌面”的校园网基础环境建设。

(2)信息化应用环境建设

促进学校核心管理业务信息化的深化,逐步推广电子校务,使办公自动化成为基本办学支撑条件。尽快建设学校网站集群管理及信息平台,实现学校主网站、二级网站的集中管理,统一部署。以数字校园为平台,进一步研发和整合相关信息系统,实现不同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互通、共享。推动数字移动校园平台建设,拓展校园一卡通的应用。研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建立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的建设机制与运行机制。

(3)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

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为核心,以创新和融合为重点,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管理体制的全面融合,全面提升教育改革和发展水平。

校园网信息化建设范文第5篇

当前,世界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应用信息技术创造的新时空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探索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层学习行为,并创造出各种交互式研究性学习、团队学习的新形式,推动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展现出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创新发展中的强大威力和广阔前景。我国目前很多高校信息化建设仍处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应用系统建设以及低层次、呈现型、重复性资源建设模式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出台的四个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①,将教育信息化提到了战略高度。但由于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具有差异性,因此,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结合具体高校的实际情况更为深入地探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并因地制宜地推进,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建设为例,具体阐述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思考,以期对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有所借鉴。

二、信息化建设业务类型分析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业务按其性质及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类,即:信息化基础环境、信息化应用环境、信息化学习环境。信息化基础环境是信息化应用环境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信息化学习环境是信息化应用环境在教育领域的深化。此三类环境长期并存,互为交叉,互促发展。

1.信息化基础环境

信息化基础环境是信息化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校园网网络设备及相关设施、服务器、存储等所构成的完整的系统硬件环境以及为保证其安全、稳定、便捷的运行和使用而建构其上的基础软件管理环境。具体到业务上可理解为校园网基础环境的建设和维护。二是指为满足教、学、研的需要所构建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如多媒体教室、同声传译教室、模拟仿真教室等软件。

2.信息化应用环境

信息化应用环境主要是指学校的业务信息化环境,即围绕学校办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业务所构建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环境。如统一门户、单点登录、数据交换平台、校园一卡通等。

3.信息化学习环境

信息化学习环境是指为有效促进学习者学习而建立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这一环境包括教学辅助平台、科研协作平台、学习支撑平台、课程制作工具、数字化学习资源等以及这一环境中的使用者。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是信息化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引领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最终达到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创新和教育发展目标的关键,是今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北京语言大学三种业务类型面临的问题

1.信息化基础环境现状及面临的突出问题

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方面,北京语言大学经过十几年的投入和建设,尤其是经过三期校园网改造后,学校日常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所依赖的网络和多媒体环境能够满足正常工作开展的需要。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原有设备的老化,目前一些问题逐渐突出并成为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包括:

(1)核心机房受面积所限,已对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造成了重大障碍。主要矛盾体现在:各职能部门的服务器托管或应用系统托管无法满足需求;全校范围内硬件资源利用率偏低,缺少统筹规划;学校信息化平台无法全面有效的整合(服务器及管理分散);信息化安全面临重大挑战(各单位自建小机房,缺少必要的安全措施);各项应用缺乏扩展空间(如云技术的探索,已经没有机房空间);缺少异地灾备等。

(2)网络速度有待提升,出口带宽有待扩大。目前北京语言大学的出口带宽为400M,远小于一般的高校。此外,各层级的网络链路设备及附属设备有待更新。

(3)由于资金限制,校园办公区及学生宿舍区无线网络覆盖率偏低,且没有形成良性运营环境。

(4)网络安全形式不容乐观。北京语言大学校园网网络安全产品采用分段式防护,各自独立运行,互不通信,缺少必要的整合,致使安全防护能力弱化,需要进一步投入资金建设。

(5)部分多媒体或机房设备老化,有待更新。

2.信息化应用环境现状及面临的突出问题

(1)北京语言大学通过三期校园网改造,加强了数字校园基础平台的建设,提高了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数据的可复用性。但由于北京语言大学部分相似的业务部门分割过细,且一些业务流程没有进行很好的整合,导致一些本应整合度较高的系统被分割成对应的若干小系统,不利于统一建设、统一维护,也使得系统建设的复杂度提高。

(2)信息化系统不够完善。信息化系统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学校虽然已经基本建成了各类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存储、查询、整合,但对数据缺乏分析处理和海量信息处理能力,难以对管理形成指导功能。目前还没有实现能够对数字校园提供有效支撑的教学教务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

(3)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各自为政问题。各个部门、院系在信息化建设中采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态度,在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利用上各自为政,忽视了信息资源的规范标准和共享。部门之间信息无法在统一的平台上自由流转,造成信息资源多次录入,因而破坏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在治理信息孤岛的过程中又形成了新的信息孤岛。

(4)信息化建设组织架构不理想。部分业务单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缺少足够的重视,已经建成的系统得不到有效利用;此外,部分单位缺少固定的信息员,使得一些业务数据不能有效提供。

(5)缺少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尚未建设决策支持系统,不能对学校的决策形成有利的数据支撑。

(6)校园二级网站亟待规范,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缺乏统一的风格,同时,由于自建系统安全漏洞频出,给校园网的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

(7)目前校园一卡通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只是停留在饭卡、图书借阅等较为基本的功能,因此,需进一步拓展校园一卡通的使用范围。

3.信息化学习环境现状及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目前北京语言大学开展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内容数字化建设方面,即购买或自建一些与学习相关的数字化资源,如目前校园网上的各类学习课件、视频学习系统、超星名师讲坛、数字网络电视直播、教育多媒体点播系统、校内学术讲座课件点播等。此外,也在学习支撑平台方面做了一些引进,如 中心购买的教学辅助平台。但从总体上看,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如下:

(1)缺少推进信息化学习环境的体制氛围。国内高校的信息化学习环境需要自顶向下的推动机制,需要从学校层面上倡导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并给予必要的激励和奖惩措施。

(2)信息化学习环境尚未形成。信息化学习环境不仅仅是指各类辅助教学系统、学习支撑平台和学习资源等软件资源,也包括在信息环境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对应不同课程、不同学生而采用的不同的教学策略、学习支持服务等。目前,学校基本停留在学习资源、支撑平台的建设阶段。

(3)资源建设形式单一,利用率不高。如目前普遍存在的形式是:PPT、视频录像、Web页面(如三分屏页面课程等形式)以及少量的Flash动画等,资源缺乏适于网络学习的必要的教学设计,且大部分课程仍然停留在资源呈现型的课程建设模式,这种情况也是当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涉及高校的教学改革、管理体制、师资、资金投入、教学、管理人员层次等多方面问题。

四、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围绕以上提到的一些问题以及高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结合北京语言大学的实际情况,在十二五期间,笔者认为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

(1)完成新建综合楼校园网核心机房建设工程

学校已经批准正式立项,建设新的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核心机房。建成后,一个面积超过500平米的现代化的数据中心将基本解决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空间瓶颈。

(2)建立“集约管理,统一服务”的数据中心

从学校信息化全局出发,基于“集约管理,统一服务”的思想在新机房中规划学校的数据中心,改善机房配套设施,优化配置服务器数量和档次;合理应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云服务技术,建设标准化、集中化、虚拟化的高可用数据中心。逐步开展面向全校的服务器托管、虚拟主机、应用托管等服务,制定立足信息化大局的IT基础设施采购管理规定,集中部署,共享使用,统一配置和管理,减低信息化成本,提高IT基础设施管理与运行水平。

(3)建立大容量、易扩展的数据存储中心

伴随着北京语言大学业务系统与网络资源的逐步增加,数据存储量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对数据存储和管理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同时也便于数据共享,“十二五”期间将建立全校统一的数据存储中心,将全校的数据与资源进行统一存储、统一管理,减少重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的专业性。

(4)建立楼间容灾与备份中心

在综合楼新机房投入使用后,将现有机房改造为校园内楼间容灾备份中心,实现核心系统数据的楼间实时备份。研究建立科学、可靠的数据备份机制,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确保灾难发生后数据不会丢失或者遭到破坏。

(5)完善校园网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可信可控校园网管理平台

对网络安全资源进行整合,选择、部署安全整合方面的平台或系统,使各种网络安全产品能够协同工作,构成一个主动防御式的全方位网络安全系统。此外,需全面检测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环境的安全漏洞,做到提早预防。

(6)建立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

北京语言大学在三期校园网改造过程中,已在大部分区域建立了无线网络,但随着无线网络用户数量的剧增,十二五期间,拟在校内建立1000个无线AP基站,覆盖校内全部区域。

(7)继续推进北京语言大学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建设和应用

学校作为百所IPv6试点高校,应继续跟踪、研究和推广使用IPv6网络的各项技术,提升学校的网络服务水平。

(8)筹建万兆校园网工程

北京语言大学目前的网络拓扑结构是“主干千兆,接入百兆”,随着视频的爆发式增长,已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因此,未来五年内,学校需要建设万兆校园网,完成“千兆到桌面,主干汇聚万兆”的改造工程。

2.信息化应用环境建设

(1)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问题,信息化建设过程将不可避免地触及现有管理体制的问题。自上而下的IT治理将对信息化过程起到重要推进作用。因此,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是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学校需进一步巩固并健全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组织、管理与协调机制;强化“北京语言大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的作用;明确网络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责与地位;建立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的建设机制与运行机制,确保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2)信息系统的进一步整合

在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平台推出后,需进一步研发和整合教务系统、学工系统、OA系统等,以确保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数据的完整、有效。

(3)研发决策支持系统

通过对数字校园内的各种数据(环境、资源、活动)的挖掘,并辅助以一定的统计分析,向校园内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4)制定学校网站建设标准,提升学校网站建设与管理水平

制定学校网站建设标准,规范学校及二级单位主页的内容、技术和管理。统一建设学校网站集群管理平台,实现学校主页、二级单位中英文网站的自动生成、信息集成,实现访问统计和安全防护。

(5)拓展校园一卡通应用,构建学校电子商务平台

推动和构建基于校园卡的全校统一的门禁管理平台,在全部学生宿舍和部分教学、办公楼部署门禁。在校园卡金融平台的基础上,筹划构建网上电子支付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校内所有消费基于校园卡支付,最终达到无现金交易。升级校园卡为下一代智能CPU卡,在校园内实现身份识别、刷卡消费、银行结算、信息服务等应用。

3.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

(1)建设数字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全校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

在网教中心推动成立数字资源研发与运营中心,建立专业的技术团队,为学校各单位数字资源建设提供服务。完善数字资源管理软硬件平台及数字资源门户,促进数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充分利用。积极探索优质资源进入市场的有效机制。引 进新一代学习支撑平台,探索在校生中加大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