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技术利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 )必做1 一个小朋友有5支不同颜色的水彩笔,老师要求用这5支笔给图中的四个区域涂色,规定一个区域只涂一种颜色,相邻的区域颜色不同,那么小朋友有______种不同的涂色方案.
图1
精妙解法 先分为两类:
第一类,当D与A不同色,则可分为四步完成.第一步,涂A有5种方法;第二步,涂D有4种方法;第三步,涂C有3种方法;第四步,涂B有3种方法. 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共有5×4×3×3=180种方法.
第二类,当D与A同色,分三步完成,第一步,涂A和D有5种方法;第二步,涂B有4种方法;第三步,涂C有4种方法. 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共有5×4×4=80(种).
所以共有180+80=260种不同的方案.
极速突击 首先确定“完成一件事”的“事”是什么,再判断是“分类”还是“分步”,从而确定用“加法”还是“乘法”进行计数. 染色问题是考查计数方法的一种常见问题,由于这类问题常常涉及分类与分步,所以在高考题中经常出现,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准分类标准,像本题中A,D颜色是否相同对其他区域的涂色有影响.
误点警示 本题容易出现如下错解. 分四步完成:第一步,涂A有5种,第二步,涂B有4种,第三步,涂C有4种,第四步,涂D有3种,所以共有5×4×4×3=240种.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考虑到A,D是否同色对B,C区域的影响.
金刊提醒
重视两个原理的灵活运用,并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分析题目的条件、结论,特别是要理解题目中所讲的“事情”是什么,完成这件事情的含义和标准是什么.
(2)明确完成这件事情需要“分类”还是“分步”,还是既要“分类”又要“分步”,并搞清“分类”或“分步”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
2 排列问题
( )必做1 由4,5,6,7,8,9组成没有重复数字且4,8都不与6相邻的六位奇数的个数是__________.
精妙解法 插空法,先排5,7,9,共有A 种方法,
①若4,6,8都不相邻,则有A 种方法;
②若4,8相邻,则有A A 种方法.
所以共有A (A +A A )=108种.
极速突击 元素不相邻问题用“插空法”,元素相邻问题用“捆绑法”.
误点警示 本题容易将“4,8都不与6相邻”理解为“4,6,8都不相邻”,从而错解为A ・A =36种.
( )必做2 某学校安排7位行政领导值班(每轮7天),每天安排1人,每人值班1天,若7位领导中的甲、乙排在相邻两天,丙不排在第一天,丁不排在最后一天,则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 )
A. 504种 B. 960种
C. 1008种 D. 1108种
精妙解法 若丙排在第一天,共有A ・A =240种;若丁排最后一天,共有A ・A =240种;若丙排第一天且丁排最后一天共有A ・A =48种;若不考虑丙、丁的条件限制,共有A ・A =1440种. 所以共有1440-240-240+48=1008种. 故选C.
极速突击 当直接分类情况较多时,我们常常从反面入手,注意特殊元素先考虑,分类务必“不重不漏”.
金刊提醒
排队问题的常用方法:特殊元素优先安排,特殊位置优先解决,相邻问题捆绑法,不相邻问题插空法,直接法复杂则用间接法.
3 组合问题
( )必做1 在连接正八边形的三个顶点构成的三角形中,与正八边形没有公共边的三角形有( )
A. 24个 B. 48个
C. 16个 D. 8个
精妙解法 连接正八边形的三个顶点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C ,其中有两条公共边的三角形有8个,有一条公共边的三角形有C ×C ,所以共有C -8-C ×C =16个. 故选C.
极速突击 正难则反,合理分类.对于否定性词语“没有”“不”等问题,常常从反面切入.
( )必做2 数学研究学习小组共有13名学生,其中男生8人,女生5人,从这13人里选出3个人准备做报告. 在选出的3个人中,至少要有1名女生,一共有__________种选法.
精妙解法 法1:由题意,按选出女生的人数可分三类情况.
第一类,选1名女生,2名男生,有C ・C 种选法;
第二类,选2名女生,1名男生,有C ・C 种选法;
第三类,选3名女生,男生不选,有C 种选法.
故共有C ・C +C ・C +C =230种选法.
法2:如果没有限制条件,则有C 种选法,而不符合条件,即选出的全是男生(一名女生也没有)的选法是C 种. 因此,至少要有1名女生的不同选法有C -C =230种.
极速突击 对元素有“至少”或“至多”限制的组合应用题,用直接法和间接法都可以,直接法根据条件分类列举,有时会分类过多;间接法用“没有限定条件”的总数减去“不符合条件”的种数,以免造成重复.
误点警示 常出现以下错解:先选1名女生,有C 种方法;再从剩下的12个人中选出2名,有C 种方法,所以共有C C =330种不同的选法.
错因是上述解法中有重复计数.不妨设g1,g2,…,g5表示5名女生,b1,b2,…,b8表示8名男生.
(1)先选1名女生是g1,然后任选的2人是g2,b1;
(2)先选1名女生是g2,然后任选的2人是g1,b1. 显然这是与(1)相同的选法.
金刊提醒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1)“含”与“不含”问题,其解题思路是将限制条件视为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一般来讲,特殊要先满足,其余则“一视同仁”.若正面入手不易,则从反面入手,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即采用排除法.解题时要注意分清“有且仅有”“至多”“至少”“全是”“都不是”“不都是”等词语的确切含义,准确把握分类标准.
(2)“至多”与“至少”问题通常采用排除法,也可以用直接法.
(3)在处理几何问题中的组合应用问题时,应先明确几何中的点、线、面及构型,明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中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将几何问题抽象成组合问题来解决.
4 排列与组合综合应用
( )必做1 把座位编号为1,2,3,4,5,6的六张观看《泰》的电影票全部分给甲、乙、丙、丁四个人,每人至少一张,至多两张,且分得两张票的必须是连号,那么不同的分法种数是________种.
精妙解法 如图2,第一步,把六张票分成4组;
第二步,把这4组票分给甲、乙、丙、丁4个人,有A 种.
由分步计数原理得,不同的分法有6A =144种.
极速突击 排列组合问题,一定要先判定是否有序,有序则排列,否则是组合问题. 分配类问题,一般遵循“先分堆再分配”原则.
( )必做2 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组委会要派五名志愿者从事翻译、导游、礼仪三项工作,要求每项工作至少有一人从事,则不同的派给方案共有( )
A. 25种 B. 150种
C. 240种 D. 360种
精妙解法 五名志愿者从事翻译、导游、礼仪三项工作,要求每项工作至少有一人从事,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有一样3人做,另2样各一人:C A =60;第二类为有两样各2人做,另一样1人做: C C A =90,总共有60+90=150种分派方法,故选B.
极速突击 在分堆问题中,要特别注意“均分”,不要错误地考虑顺序. 选派问题,一般遵循“先选后派”的原则,以免出现重复计算和思维混乱.
误点警示 常出现以下错解:(1)A (C +A )=540种,错因是先分配3人,再分配剩下2人,造成重复计算.
(2)C A +C C A ,错因是第二类中,没有注意到分组2+2+1中隐藏着均分问题.
金刊提醒
解排列组合应用题时,常见的解题策略有以下几种:
(1)特殊元素优先安排的策略;
(2)合理分类和准确分步的策略;
(3)排列、组合混合问题先选后排的策略;
(4)正难则反、等价转化的策略;
(5)相邻问题捆绑处理的策略;
(6)不相邻问题插空处理的策略;
(7)定序问题除法处理的策略;
(8)分排问题直排处理的策略;
(9)“小集团”排列问题中先整体后局部的策略;
(10)构造模型的策略.
5 二项式定理
( )必做1 若x- 6展开式的常数项为60,则常数a的值为________,此常数项对应的二项式系数是________.
精妙解法 Tr+1=C x6-r(- )rx-2r=C (- )rx6-3r,令r=2得x- 6的常数项为C a,所以令C a=60,即15a=60,解得a=4. 常数项对应的二项式系数为C =15.
极速突击 用好二项式定理的通项公式,注意区别系数和二项式系数.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点
1. 形象生动的教学过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大弊端就是忽视教学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漠视各种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的应用情境,直接进行孤立的知识教学。学生不知道知识产生的背景,也不知道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导致学习兴趣不足。如果能在比较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习,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充分调动已有的相关知识来解决面对的问题,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掌握。
2.打破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知识点的学习及重点、难点的突破多年来数学教学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忽视对观察、实验、想象、猜测等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解题技巧的演练而忽视学生的内心活动、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重视对结果的应用而忽视对过程的探究。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现在,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开创了一个“数学实验室”,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让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探索,来研究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学生从接受数学知识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数学知识,即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
3. 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数学课上总要在黑板上抄写大量的习题,有时候需要作图,其中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琐,但是作图过程本身对教学目的无太大的意义。这些过程都可以利用“几何画板”、“Z + Z 智能教育平台”、C A I 课件和其他工具软件在课前制作好,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迅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用计算机代替教师、学生做这些工作,减轻了负担,让教师、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显著提高。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缺点
1. 频繁与多媒体接触,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身体机能、降低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中需要用到计算机、投影仪等大量仪器。频繁与这些仪器接触,违背了人的自然生长与外界光、电等相适应的规律,会导致学生身体机能的一些损伤。教师制作的课件往往包含大量的教学内容,学生整堂课对着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的强烈的光线、辐射势必会对学生的身体机能产生影响。长时间下去则导致学生某些身体方面的疲劳,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转贴于
2. 教师容易受到课件的限制,少了发挥的空间,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因为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由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问题的设计都早已安排好。数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决定教师在课堂上思维必须要活跃、善变,由于课件的束缚使得数学教师失去了许多发挥的空间。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以其生动的语言,并恰如其分地配以优雅的形体语言,将教学内容表达出来,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学,严重束缚着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与发展。这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相矛盾的。在使用PPT 后,黑板的空间减少了许多,使得教师的发挥空间减少许多,许多问题的讲解会简单话。
3. 课堂容量过大,学生不能及时巩固,影响教学效果与后继课程数学教学中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后,加大了课堂知识的容量, 加快了教学进度, 造成学生来不及思考,不能及时巩固已学内容,不能很好接受后续课程。大多数课件是翻页式的,无法进行全面的展示整体内容,学生无法过目不忘。课堂上教学节奏比较快,要求学生做到眼耳并用,稍有疏忽,前后的内容就可能衔接不上,不利于知识的小结与巩固及知识体系的形成,其教学结果是适得其反。实际操作中,教师们用PPT时往往讲解速度较快,而且与学生互动会相应减少,影响学生的理解。
关键词 国际经济学 教学 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多媒体教学是在计算机硬件的基础上,集合语音、视听、图像等元素于一体的数字信号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兼具加工、编辑、存储、查询和检索等复合型功能,既可以直观展示教材中的知识点,生动地描绘各知识点的内在逻辑组织关系,还能够对一些知识点的变化过程加以动态演示,从而可以使学生加深记忆,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所以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国际经济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现实性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将会对国际经济学教学的发展和进步造成阻碍,这需要高校教师重新审视和界定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充分考虑多媒体技术在国际经济学教学中的利与弊。
1 多媒体技术在国际经济学教学中的优势
1.1 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和生动
国际经济学包含了大量的基础性理论,而纯粹的理论学习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脱离书本,仅仅靠粉笔和教师口述就能够完成,老师从开始讲到结束,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往往一个环节落下则整个理论体系就完全不知所云了。作为九零后的学生,生长和生活在一个网络技术无处不在的环境中,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对于他们来说过于老套,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课堂学习需求。例如在配额保护措施章节中,如果仅仅采用黑板和口述的方式往往会使得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和抽象,无法令学生感同身受,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多媒体则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影音等多样化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辅助以图片和视频,寓情于景,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大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气氛,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质量,带动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视、听、思的有效结合。
1.2 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加了课堂内容
国际经济学课程具有知识复杂、形式繁多等特点,如果使用传统板书教学方法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既可以节省大量板书的时间,迅速地将书本资源摆在学生面前,还可以在原有书本基础上进行适度扩充,增加课堂内容,加快教学节奏。例如国际经济学中各章都有很多图形,如果每个图形都在黑板上画就会浪费太多时间,手绘的图形不规范、不美观,而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的图形既美观又形象生动,给学生更多思考和消化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
1.3 培养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创新意识
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教学由过去的灌输式主导型转变为启发参与式主导型模式。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寓情于景的感觉,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虚拟现实的主动参与者。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者,其角色转变为教学的设计师、教学方向的引导者、知识学习的合作者,从而改变了学生被动参与的角色,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通过与教师的互动提出和发现新问题,更好地加强对于重点、要点知识的记忆。
1.4 鼓励了个性化学习
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将知识内容线性地组合在一起,而这对于国际经济学来说更是如此,因为理论是一环扣一环的,所以不能错过任何一个中间环节。这种单一的线性学习方法很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导致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佳,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光、影、声、色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鼓励个性化学习,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自主调整和选择学习计划和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家中和宿舍进行自主(下转第190页)(上接第155页)性学习。
2 多媒体技术在国际经济学教学中的弊端
2.1 弱化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偏离了教学本质
多媒体教学固然有许多的优点,但高校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还在于教师自身的讲授过程,教师的决定性地位不可替代。因为机器的讲授过程是生硬而缺少亲和力的,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从头到尾都使用多媒体课件,那么教师仅仅扮演着放映员的角色,基本上等同于学生自己在看课件,偏离了教学的本质。只有与学生的亲切交流才是最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师讲解和与学生的互动才是教学的根本,多媒体课件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任何高科技手段都不能代替教师的职能。如果没有教师的讲解,那么学生头脑中仅仅是堆积了大量陌生难懂的图片、术语和知识逻辑,如果没能及时讲解,学生就不会真正学懂。
2.2 限制了教师口头和肢体语言表现力的发挥
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容易让教师产生强烈的依赖性,缺少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在课堂上的肢体语言也大大减少,从而放弃了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缺少感染力和个人魅力,时间长了同样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例如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章节中,所涉及的图型过于复杂,如简单地照搬课件,那么学生往往似懂非懂,此时需要教师举实例(以智能手机的价格变化为案例)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所以说,适度的板书和口头肢体语言仍是不可忽视的,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2.3 过度依赖多媒体容易影响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如今启发式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趋势,不再是过去的那种灌输式的教育,要培育学生自主分析演绎和抽象加工的能力。例如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国际收支调整理论中的马歇尔—勒纳条件、新古典贸易理论中的里昂惕夫之谜等,其中的深层次含义需要学生仔细地回味和反复地琢磨,如果仅仅依靠多媒体教学逐一展现,那么就没有给同学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这样违背了教学相长的原理,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分析演绎和抽象加工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历史教学;高效融合;媒体教学
教育的信息化正促使每一位教师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中学历史课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迫切要求实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和无缝对接。下面我就使用媒体辅助教学的必要性及其与历史学科整合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丰富的信息”,“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所以说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势在必行。
二、初中历史学科知识的专业特征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
初中历史学科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等基本特征。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即它的不可再生性。历史过程发生以后,便事过境迁,它无法象物理、化学实验那样,能再次让人去经历和体验,我们只能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间接的历史材料来认识历史过程,但前人遗留下来的历史材料是极其珍贵有限的,要让每一个学生直接地全面地接触这些材料是极其困难的。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使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观看到大量的与历史教学内容相关的影像材料,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复原历史形象的原貌,这对于学生形成清晰、准确的历史认识大有益处。同时,初中历史学科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现象的各个方面,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也涵盖着科技、文化、教育、思想、外交等方面,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完整的历史知识系统。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建构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的结构框架,使复杂而抽象的知识联系变得形象清晰,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做到的。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年龄小,知识单薄,形象思维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更容易接受那些生动形象的历史表象。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电视、电影录像剪辑、一体机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主动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将产生积极影响。
多媒体手段虽有诸多的优势和优点,但终究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我们在运用这一先进教学手段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历史科的学科特点,一定要从学生、学校、所学内容的实际出发,防止它走向教学的误区。这就需要我们在使用先进科技手段和方式的同时,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第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特征的关系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必将给中学历史教学结构带来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只包括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在实现整合后,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师生的互动方式不断丰富,不仅可以一对一,一对多个学生的互动,而且互动方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远距离、跨时空的互动。历史课,不是欣赏课,不是纯粹地观看历史剧、历史图片,不能失去了历史学科的根本特征。
第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目标的关系
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这种目标的达成是需要学生有个“内化”过程来完成,要求学生要有反思、交流、表达。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只是为学生搭建一个知识的平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始终都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必须服从于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教学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目标和宗旨。
第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内容和设计的关系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把教科书上的内容搬到“投影屏幕”,不是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再现教材中的所有内容,轻视教学过程的设计,片面追求形式。而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可以优化教学的手段,整合在教学内容中。
多媒体并不是独媒体,信息技术也不是万能的魔法盒。在教学中,把信息技术等先进方式与历史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才能使历史这门古老并现实的学科大放异彩,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让我们在探索中且行且完善。
参考文献: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是学生大学四年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长期以来,各独立学院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内容理解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在大多数有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中,毕业设计内容大多是专业课内容的重复,即选择某一设计主题后,用以前某一方向教学课程或几个方向课程的内容进行表现,完成一系列的作品即可。虽然毕业设计作品的数量比以前多,但形式却与过去基本相同。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提高学生对设计主题的进一步把握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培养却显得不足,也没有为整个专业教学体系的最终实践环节注入新的活力。每一届即将毕业的学生对毕业设计已经没有了新鲜感。综观近年来不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展都是年复一年的重复不变的状态。
尤其是独立学院的毕业生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大多数高校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几乎全部时间都不在学校而在外找工作, 急于提前毕业上岗,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形同虚设。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水平的提高和正常毕业设计课程的实施。因此,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显得十分必要。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概念
与地方经济紧密联系是各独立学院最为鲜明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具体体现就是毕业生能够直接进入社会生产、服务、建设的第一线。直接为企业工作并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艺术设计专业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设计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的。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设计能力虽然重要,但没有创新意识也就没有长期从事专业工作的活力和动力。因此,四年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贯穿创新这个基本原则,毕业设计也不例外。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是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最后关键的一环,是全面系统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素质能力的系统整合课程。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素质差,如果不充分利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强化综合训练,实际上就等于为社会、为企业输出了一个个半成品或者不合格的毕业生,这对社会,对企业,对学生,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目前包括笔者所在高校的许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毕业生都是在毕业设计阶段提前去实习、去找工作,毕业设计课程在校外和毕业实习课程同时进行,老师对毕业设计课程通过网络或电话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而且在就业岗位上,也加大了企业对学生岗前教育培训的时间和难度,企业也有意见。所以,当前应加大对毕业设计课程的改革力度,对毕业设计教学课程环节进行整合设计十分必要。考虑从第7学期末,要求学生实习完回校开始,要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组织规划,规定全体学生一律不能提前离校。由指定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进行全程的毕业设计与制作的教学指导。从毕业设计市场调研、毕业设计课题选定、初步设计概念、设计方案深化、一直到效果制作及实物模型、毕业设计报告书等全部完成,然后开始进入毕业设计答辩和毕业设计展览阶段,最后的毕业设计展开始时与企业人才招聘会的相结合,此时毕业生走向就业岗位,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环节才结束。从而建立起完整的毕业设计展、毕业设计答辩和人才招聘“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
毕业设计课程的具体操作思路
在确定的新的毕业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毕业设计选题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型进行操作管理,即创意型设计作品和市场型设计作品。
1. 创意型设计作品
由学生自选一个设计主题,可虚拟,也可以实项为依据,确定选题后,以体现专业特色的手法表现。其作品最终是展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深层认识和理解,而不仅限于一个包装设计、招贴设计或环艺设计。比如,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而言,创意型作品是用包装、广告等设计手法展现一种对传统意义的包装的全新认识和表现,以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新形式,唤起人们对包装的新鲜感觉。当然,这些还需要通过有效的展示手段辅助表达,因此,创意型作品包含三方面内容:专业设计表现、材料运用表现和展示策划表现。从实践操作中看出,学生对此产生了极大兴趣,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效果令人满意,得到较好的社会评价。
2. 市场型设计作品
在近年的毕业设计中这是重要的操作形式。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承担企业委托的设计项目,而能够圆满完成任务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从毕业设计开始,指导教师与学生就形成一种设计完成的工作方式,每位学生都要按企业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设计项目,并且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不断深化;每一个学生每周要集中面授两次,讨论设计方案。个别辅导随时要求与老师商量和联系,同时不定期组织学生到工厂、企业、设计博览会去考察,不定期聘请企业家、社会专业设计师为学生的毕业设计作辅导和提意见。
在毕业设计答辩环节的改革上。毕业设计答辩小组成员考虑由指导老师、企业专业设计人士、专家教授共同组成,每位学生在自己的个人设计作品展位前进行答辩,按照设计方案、模型实物、设计报告进行评分,让社会与企业来共同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
毕业设计答辩通过后,正式举办毕业设计作品汇报展。毕业设计作品展与企业人才招聘会同时举行。邀请地方的设计企业在作品展会上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设计交流,让行业、企业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做,让学生在用人单位面前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增进了学生、企业、学校的相互了解。由于这样能够比较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用人单位大都会当场拍板,与学生签定就业协议。这样对企业与学生来说,都是真正的双向选择,使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带来高质量的就业,以此来检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效果。
毕业设计教学的质量、学生的设计水准,最终要由社会和用人单位来评判。社会及用人单位是学校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水平的试金石。同样,好的学校和学科专业经过社会的多次筛选,其人才培养水平也会日益得到提高,而教学质量不高、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科专业则被淘汰出局。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