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生产的基本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X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0-0036-01
1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①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中,一般为达到要求的生产标准都会采用强制性原则,但是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就采用企业自愿准则。主要是因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立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一定的安全生产要求和规范制定出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以及生产中的安全操作规则,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生产中的安全隐患排除,并实时管理和控制危险源,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杜绝具有危险系数的生产行为及活动,让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符合安全生产规则,让整个企业的生产活动都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之中,并根据生产的需要不断改进生产方式及设备,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建设。
国家安监总局先后了有关企业生产的安全标准规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也已经经过人们的反复论证进行PDCA循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计划、行动、监察、改进”的活动,促进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巩固。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系统的实现了能够有效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等,有效挽回了企业的部经济损失。当然企业是否选择这样的标准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意愿。
②安全生产标准化中采用的是管理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又选择的是管理方法。安全生产标准化实际上就是一个对不同的工作项目的规范,在这个标准中又包含着两个级别的要素,也就是A级和B级,在这一标准中直接对企业中的各个工作部门、生产岗位、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等都做出了系统的要求和规范,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项标准规范的实现并不是一个简单、短期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全面、长期的工作,将工作中的随意以及不规范的行为进行规范,利用制度去规范安全安全,真正将安全生产科学化、规范化。同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则是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程序,从这样一种方法中描述出来的是一种规范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的思想,是以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为主,也就是建立出的一套安全机制来减少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能够将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出现机率降低到最小,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安全管理组成了企业三大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能够和组织活动以及企业管理的都是能够并存,显然这样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科学有效的。
③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中存在对起点的严格要求,但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于起点的要求并没有太大的要求,安全标准化是对工矿以及享福危险的单位进行分级别的考核方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没有对于任何行业或者单位的要求,能够适用于所有的行业,能够有效促进职业健康的安全度,但是对于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的评价准则却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
2 如何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都注重预防,以预防为主,并且持续改进和实行动态管理,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创建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尽早的发现潜在的危险,以及所要发生的危险,并且对危险做出正确的估量,指定应对策略,这样就使的对危险的处理系统化、规范化,彻底的改变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到遇到危险可防御、可控制。通过这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就能提升一个档次。在这样的安全系统下,企业的各种设施与装备的安全也就得以保障了。对于职工作业时的违章所导致的危险,要做到及时的控制并尽快处理。这样就使的企业不会有更大的损失。所以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的。一家企业要想从传统的管理转型为现代的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系统是一定要的。通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通过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的科学方法和动态管理使得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避开或者说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危险,使企业更好,很快的发展为现在企业。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投入,全面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现质量达标。
②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目前来说,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律生产法律体系已经建立起来,能够对基本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并能够将生产经营中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进行维护,保证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进行,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维持有一定的意义。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价,从最简单的管理要素到设备设施要求以及对现场条件的管理,都要求管理、操作、现场的标准化为基本准则,为不同的岗位、工种进行安全生产的规则制度的建设,能够形成一个有秩序的安全管理系统。
③建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安全生产它相当于体系运行中的一个说明指导书,这样就可以分辨危险源、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方法和手段,同时它的产生使体系的具体化更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也对体系的有效运行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 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整合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不能简单的重合,而是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整合,首先就是整合要素,两模式的要素基本上都与企业的总体的管理系统有关,并且整合两种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围绕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要素展开工作,也就是说,两种模式的整合要以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要素为基本基础,目的就是要总体上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安全要求。其次需要整合的就是文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发展需求,根据企业自身的组织规模大小以及文件化的熟练程度来选择进行整合时所需要的方法。但是在整合文件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将所有的要素包含进来,对于文件的数量也许有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要能够满足安全体系认证和验收的基本需求。在对两种文件进行整合时要满足以下三个原则:①时效性。在整合的过程中必须要将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协调起来进行整合,不能降低标准,不能缩减程序,不能删减内容。②通融性。两种模式之间要有基本的通融性,能够相互利用,相互补充。③可操作性,整合的结果必须要能够致力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并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投入,全面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现质量达标。
4 结 语
企业中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投入,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现质量达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能够对如何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做出分析,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经验,促进我国企业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GB/T 28001-2011idt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S].
关键词:安全生产费用;所有者权益;固定资产
一、关于“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的历史沿革
(一)第一次正式确立规范安全生产费用的核算
安全生产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安全保障的需求是人类最基本需求之一。会计作为管理经济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核算受其所处时期的社会关系制约,规范高危企业安全生产费的核算是安全生产形势的迫切需要。2004年5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了财建[2004]119号文《关于印发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要求相关企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财政部同时下发关于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财会[2004]3号文,规定煤炭企业按照吨煤的某种标准计提安全生产费用,计入企业的生产成本,安全生产费用科目计提时计入“长期应付款”,使用时若为费用性支出,则直接冲减该科目金额;若为资本性支出,形成资产,则在形成资产时一次性计提折旧。
(二)2008年安全生产费用变革
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是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取的发展资金,是对企业盈余积金的积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负债应符合“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的条件,而安全生产费用不符合该特点,而证监会也要求对上市公司年报中安全生产费用列示进行调整。为规范实务操作并与国际接轨,财会函[2008]60号文件参照《国际会计准则》,要求计提的安全费用不再计入负债类,而应确认为所有者权益,计入“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企业在支出安全生产费用时,根据支出内容的不同,分别计入“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科目,若形成固定资产,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安全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计入“固定资产”科目,后期根据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进行折旧摊销,计入“制造费用”。财会函[2008]60号文件虽然消除了实务与国际准则的差异,但计提时不计入当期损益,也造成相关企业收入和费用不配比的问题。
(三)现行对安全生产费用的规范文件
考虑我国高危行业的实际情况,2009年,财政部了财会[2009]8号文《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应当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记入“4301专项储备”科目。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安全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专项储备”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下“减:库存股”和“盈余公积”之间增设“专项储备”项目反映。该项规定要求单独列支“专项储备”,有利于相关监督机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费用进行监督和评估。为提高高危行业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的效率,并防止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更改安全费用使用范围和计提标准,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下发了财企[2012]16号文《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扩大了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范围,并提高了高危行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的最低标准,其计提的期末余额不能在年末处置为零。
二、关于“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的分析
(一)关于“专项储备”的确认问题
在实务工作中,高危行业提取标准不一样,甚至对同一行业的标准都不同,比如煤炭行业最低计提标准就是5~50元不等,加之产量统计存在弹性,导致安全生产费用的增幅与实际产量增幅不匹配,对利润造成很大的影响,专项储备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之一(孔庆林、杨紫、高彦淳,2012)。
(二)关于“专项储备”的报表列示问题
2009年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专项储备”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下“减:库存股”和“盈余公积”之间增设“专项储备”项目反映。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所有者权益项目的解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包括:(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3)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股本)、其他权益工具、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而专项储备只是企业提取的一项属于准备金性质的安全生产费用,其不具有利润分配、转增股本,弥补亏损等一系列所有者权益的功能,并且在专项储备存在贷方余额时,证明企业提取的这一项安全生产费用并没有实际使用完,最后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这样会虚增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企业的安全生产支出大于计提费用,当年计提安全费用不足的,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渠道列支,这样使得同样的费用形成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由此可见,不管是专项储备有结余或是超支使用,对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反映均有不良影响。
(三)专项储备形成的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问题
在财会[2004]3号文“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和财会函2008年60号文“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以及财会[2009]8号文《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中,对于后续计量的问题规定基本一致,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安全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该处理减少了资产总额,实质上增加了权益性支,不符合安全生产费用本质,还导致生产企业成本失真。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此项规定,给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在账务处理上因专项储备形成的固定资产净值为零,资产负债报表中并不体现该项资产,因专项储备形成的所有固定资产均为账外资产,并且因安全方面支出形成资产的设备设施等通常金额较大,使用年限也较长,实物资产的使用价值远高于账面价值。在实物管理上,只能通过设置资产台帐清单,因安全生产设备设施较多,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及工作量。实务中,安全生产设备及一般生产经营用设备的存放位置等也不可能完全独立开,这对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盘点工作也会带来极大的难度。另外,提前处置该项资产或对其进行计提减值准备,都为企业操控利润提供了条件。由于用于安全生产设备的固定资产税会存在差异,增加了企业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的工作量。
三、对“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的思考
笔者基于上述分析,建议取消“专项储备”会计科目,安生生产费用据实列支,不再预提。国家基于加强安全生产费用管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维护企业、职工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考虑,下发关于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及会计核算的各种标准,其目的是为了督促企业保障安全生产,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费用”从设立以来,经过三次会计核算的反复修改,至今仍存在较多争议点并且得不到较好的解决。政府部门对于“安全生产费用”的监管可由其他途径实现。第一,对高危企业制度建设层面及安全设备设施的监管及检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安全费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费用使用的程序、职责及权限,按规定制定关于安全生产投入的预算,此项安全生产费用按实际列支登记台账进行记录备查。企业年度安全费用使用计划和上一年安全费用的使用情况按照管理权限报同级财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各级财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对企业安全费用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到企业实地进行考察,重点关注企业是否按照安全生产费用规定,购置安全生产设备设施,是否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安全支出,安全生产费用是否按照规定的使用范围进行使用,重点应偏向于结果性的考核。第二,关于“安全生产费用”的会计核算的建议。首先,费用性支出。对于因安全生产投入而产生的费用性支出,根据费用归属原则,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不再先预提后列支,但应做好安全生产费用支出的台账登记。其次,资本性支出。对于因安全生产投入而产生的资本性支出,应按正常的固定资产建设核算,并按月计提折旧,按费用归属原则分配折旧费用。同时,做好相关安全性资产的台账登记以备查。企业将安全生产支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一般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账实相符,解决一次性计提折旧导致的诸多问题。
四、结论
企业的安全生产支出是必不可少的支出,对于维系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维护广大职工安全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建议将安全生产费用作为企业一项正常费用支出或资本化支出业务做会计处理,简化会计核算,提高会计核算标准化程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应测重结果考评,辅以台账记录做过程监管,减轻企业管理负担。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财会[2004]3号)[S].2004.
[2]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Z].2008.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号)[S].2009.
[4]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S].2012.
[5]孔庆林,杨紫,高彦淳.专项储备核算相关问题思考[J].财会月刊,2012,(10).
[6]田涛.我国煤矿安全投入机制研究及效率评价分析[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3.
关键词 发电厂;电力系统;安全管理;故障处理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2-0029-02
发电厂是整个电力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运行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发电厂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更好的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是,在日常的电力生产中,发电厂的运行涉及众多的设备和人员,发生异常和故障以及安全事故的几率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都会给发电厂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同时也妨碍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所以,针对发电厂容易发生的一些事故,应该积极找原因,不断去克服,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和故障预防措施,从而提高促进发电厂安全稳定的运行和发电的效率。
1发电厂常发生事故的原因
发电厂在正常运行时一般不会发生什么大的故障和事故,而在那些故障和事故中,大多数是认为造成的,如误操作、误指挥、误许可或是管理不得当,这些错误的操作轻则损坏设备,妨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重则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给发电厂带来巨大的损失。而另一方面造成发电厂事故的原因就是设备自身缺陷、设备防护不得当以及设备经过长期的运行产生的重大安全隐患等,这些问题的发生也会给发电厂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但是从长期的电力运行和管理经验来看,在发电过程中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还是一些人为的习惯性违章的操作引起的,如违反纪律、违章作业、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所以在发电管理过程中应加大对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降低事故的风险,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发电站的安全管理
2.1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发电工作内容繁多,设备多种多样,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可估量,所以对发电工作既要认真对待,同时还要求工作人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因为只有在具备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工作人员才能满足发电工作的运行和管理的需要,符合发电系统的要求,才能在实际的发电生产过程中对一些基本流程的原理有所了解,进而在一些突发事故面前做出正确冷静的判断,最后解决问题。所以,在日常的发电生产过程中,要针对发电厂不断频发的故障不断去了解,不断去用专业知识去解决,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日常生产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注意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相结合,将专业知识不断应用于实际操作,针对发生的事故作出正确的专业的判断,并予以专业的处理,这样才能在不断的生产中降低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
2.2 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
发电部门要经常对电力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普及,要求工作人员做到安全知识掌握于心,业务技能熟练于手,不断利用各种有效的形式或是考核方法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如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调考、技能比拼等,同时部门领导也可以与员工一同参与安全知识的普及,通过安全问题的分析,安全生产的总结,安全实习,现场问题解决等形式,让员工养成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和安全执行能力,以保证安全的电力生产。
2.3 加强发电技术和设备的管理能力
在发电生产过程中,管理技术能力的加强和设备更新和维护能力的提高,也是保证发电厂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如加强发电设备绝缘性能检查能力,通过超声检测、色谱分析的手段,来及时有效的发现发电设备绝缘性能存在的问题,以避免设备因绝缘性而产生的运行故障等问题。在采用先进技术来提高发电安全管理的同时,发电厂还应做好设备日常巡视、运行维护和检修试验的工作,严格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发电的安全稳定进行。
2.4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
在发电生产的过程中,安全管理部门要利用生产管理的章程和规则来不断完善生产管理制度,通过用安全规则制约生产人员的工作行为,促使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同时还要加强对现场工作人员的监督,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解除。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奖优罚略的形式,来调动工作人员的安全积极性,提高他们安全生产的意识和警惕性,从而保证发电厂的安全生产。为了逐步提高发电厂的生产效率,发电厂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明确分工的监管能力,只有让员工明白自己职责所在,发电的生产才能有条不紊的安全进行,与此同时,员工在清楚的明白自己责任的同时,自身的安全意识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出来,保证发电的安全进行。
3发电厂安全故障的防范与处理
3.1认真对待并执行安全管理条例
安全管理条例是发电厂安全运行和管理的基本准则,是防范电力生产工作中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认真遵守条例中的每一项规定,加强执行力度,不能把准则的存在流于形式。同时,安全管理条例的内容也要全面的明确到每一项任务上,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员工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岗位,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的理念,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好。
3.2提高安全工作的监督考核力度
安全管理条例在落实到生产工作中以后,还应时刻监督和管理其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的效力和效果。定时的考核员工在安全生产上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时刻监督员工的安全生产,以防安全管理条例被忽视而造成大大小小的事故。完整的监督和考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范事故发生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安全生产的效率。
3.3建立应对紧急事故的安全系统
发电工作是一项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它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在相应安全管理制度下认真谨慎的完成。但不论怎么进行提前预防,各种偶然的因素还是会造成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故,所以,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还应建立相应的预防和应对紧急事故发生的安全系统,在应对突发事故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最大化的降低事故的带来的损失,甚至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同时,在平时的生产过程中,电厂还可以组织进行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事故的能力。
4结论
发电工作关乎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电网系统的核心。在平时的生产过程中只有严格加强管理,认真抓住生产,才能很好的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真正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提高发电生产的效率。所以发电部门应该重视安全生产,从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上制定严格的规则,在生产中认真监督和执行,从而把事故降到最低,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意识;观念;宣传和教育培训;以人为本;把握重点;坚持原则
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之后的估量,因其危害性、严重性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通关注。为此,各级政府、建设主管相继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强制条文,把安全管理作为项目工程的头等大事、首要任务,并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为给予严厉的行政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作为建设中的项目工程即是安全管理责任者,又是最终落实者,如何确保“安全生产、员工生命不受侵害、财产不受损失”。
一、意识提高和观念转变是安全管理的先决条件
纵观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和屡禁不止的安全违规违法的现象,其中最重要一条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在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麻痹和轻视、侥幸、冒险违规及违章指挥,究其根源是意识作祟和观念的偏差,认为不会出事,或是出事是天灾人祸,是“不幸”和“意外”,走“霉运”的结果,甚至产生一些封建迷信的说法,众说纷芸,岂不知,发生事故的根源是由于人的意识与观念引诱人的不安全行为,最终酿成事故的发生。事故发生是因为有隐患的存在,而人的思想观念中的侥幸、轻视、冒险才是最大的心理隐患,是发生事故的思想根源,所以安全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安全,敬畏安全。头脑中必须建立遵章守纪的观念和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处处留心,才能实现项目工程中的安全生产。如同古人的一句话“小心使得万年船”。
2.消除安全意识和观念中的误区和落后思想。安全管理是一门系统而复杂的管理科学,是人们长期从各种事故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最终作用是保护人的安全和财产的不受侵害。有些事故故然存在一些突发和偶然成份,这是由于科学发展和人们认识局限还没有找出准确的规律。但绝大部分事故绝不是所谓的“命不好“ 或 ”天灾”。只有通过认真的学习和研究才能真正的认识事故发生的根源和客观的规律,才能提高意识,树立正确的观念,才会主动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原则。
3.树产正确的安全意识和管理观念,是项目安全管理的必要组成。在项目施工中,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操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我懂安全,我要安全”的思想观念,施工中牢固树立安全的防线,把事故预防和自己的工作内容、职业道德、团队合作以及生活习惯紧密地组成一体融入项目安全管理中,使项目的施工按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轨迹发展。
二、宣传与教育培训是项目安全管理的强力武器,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重要方法,是构筑项目安全“防火墙”的坚实基础
要想安全教育和培训行之有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项目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机构。设立专用机构,确定专职人员,明确责任,使安全教育与培训成为项目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成为项目施工必不可少的内容,惯穿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到竣工交付的各个阶段,成为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
2.确立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对象与内容。根据工程特点进度及现场存在的各类隐患、不安全因素,使教育的对向和培训内容有针对性、专业性和实际效果。
3.设立项目安全教育阵地。项目施工人员复杂、露天作业、各种机械林立、工序交错复杂、分项工程不断纵伸延续,各种危险隐患、因素层出不穷,必须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配备完整的安全资料,定期开展各项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结合项目进展情况,不失事宜地进行安全知识技能培训,不断为安全管理输送新鲜血液和战斗力。
4.制定各类事故救援预案。针对工程中的大型机械、临时用电、基坑、外架、高空作业及季节性施工、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编制出各类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在发生事故时能做到统一指挥,及时有效的整合人力、物力和信息等资源,实施有组织的救治,避免现场的慌乱无序和漏管失控,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预案作为应对安全事故的行动方案和依据,在处置事故时发挥重要作用。
三、充分认识、把握重点、不断强化是实现项目工程安全管理、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的强劲措施
正确地认识安全管理,抓住重点,不断强化,应从以下几点做到:
1.人,“以人为本”体现两方面,一方面安全管理的主体是“人”,主要依靠人的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管理目标,靠人的认识经验技能去发现问题,分析隐患,评价后果,然后采取一系列的预控措施;另一方面,安全管理的对象和主要目标也是“人”,首先要确保人的安危,人是管理过程中最大的目标,也是最宝贵的财富。安全管理最终的目标是,杜绝伤害事故,避免员工在危险的环境中避免身体的精神受到伤害,保障员工的健康,从而保障项目工程的利益。因此,人即是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实施者,又是安全管理中的被管理者,整个过程都是要人的参与和实施。而且管理中最主要的也是在不断管理和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
2.财,即开展管理的投入和费用,从资金和设施、装备、物资方面是保障安全管理正常进行的重要组成 ,《安全生产法》第18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具备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I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3.物,即安全管理的建筑设施、机械设备、物资材料及部位分项。项目安全管理的物即是严格控制的管理对象,也是预防、把控所调整和需要规范的对象。
4.信息,即开展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文件资料、标准流程、依据,它们是安全规范依据和指导,其中法律法规是带有强制性的条文,必需人人遵守,不得违反,适用于项目安全管理所有部门、人员及过程。
5.时间,即安全管理活动工作顺序、程序、时限及效率。
6.事物,安全管理活动的工作任务,职责指标。安全管理应明确各级责任、范围、工作职责,做到分工明确,协作配合。
四、坚持原则、遵纪守法、共同参与、求真务实是项目工程安全管理的基本准则
项目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项严谨、务实且容不得丝毫松懈的工作,它要求立场坚定,责任明确,科学规范,同时依靠还要现场所有人员的积极参与,齐抓共管,所以必须做到:
1.依法管理,照章办事。安全法律法规不仅具有引导教育、评价、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而且具有制裁惩罚犯罪行为的强制作用。因此,不论是项目领导还是安全主管部门或其他人员,首先依照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颁发法律法规和规章。其次,依据相关标准上级和部门的规章制度,工作规程,对项目进行安全管理,是依据法规办事加强项目员工遵纪守法,对违反安全管理的行为和事故责任者严肃追究,认真处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谁主管谁负责的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谁主管那项工作,谁就对那项工作的安全管理负责。安全管理不是安全主管人或部门及其他人份内的事,谁负责那个部位的施工谁就负责该部位的安全,谁主管那个范围谁就对该范围安全工作负责,从项目负责人到班组,直至个人,必须各负其责。
3.科学管理的原则。科学管理就是应用管理科学的理论,规范管理机构设置,管理程序方法、途径、工作方式,从而有效的实施安全管理,提高管理效益,使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安全管理违有依据客观管理办事,才能富有成效,首先必须追寻事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其次,要学习和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并与项目实践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采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以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市政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创新
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指的是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单位或企业对工程项目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和管理,使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复杂程度高、不确定因素多、目标高、要求严格等特点。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谈一下如何进行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一、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
工程项目管理主要由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六部分组成的。其中,我们主要分析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实践。在这一阶段主要由市政工程部门负责管理。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1.安全控制管理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机制,筹备安全生产小组,并派指定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用电、开采等大型工程进行严格地监督和控制,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重大安全事故。同时,定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为广大工作人员讲解安全生产的注意事项,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在施工现场张贴安全展板、宣传条幅、简报等形式的安全提示,提醒工作人员随时将安全记在心间。注重文明生产,安全施工。另外,安全小组要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抽查,如发现不按照规定进行生产的现象,进行严惩,并对其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在抽查过程中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严禁出现拖延或置之不管的现象。
2.进度控制管理
在工程实施阶段,要严格制定工程进度计划,对于工作的内容、时间、顺序、规划等因素要合理的进行统筹、安排。同时,对于工程项目中可能遇到的施工难题、施工重大变革要做好事先估计,并记录预案。在工程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跟踪检查,确定实际实施的过程与计划中有哪些不符,针对实际的施工情况对进度计划做出相应调整。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工程竣工之后。
3.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主要指的是工作人员对合同协议书、补充协议、商务条款、技术条款、招标通知、备忘录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条款内容等做到心里有数。由于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是不同于投资方、承包商的第三方管理。所以,在合同面前三方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严禁承包商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采用欺骗等手段谋取大量资金。②项目管理的负责人员严禁逼迫承包商接受合同之外的条款。③承包商如提出对合同修改的意见,首先要结合合同的条款认真考虑所带来的经济、进度问题等方面因素,再做相应的修改。
4.质量控制管理
质量控制管理的最大目标就是在保证各项工作能顺利完成的前提下,确保工程各方面的质量能符合国家质量管理条例,严禁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以及安全隐患。这其中主要包括:①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质量保证规划。监督承包商制定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质量目标、内容、责任、义务等因素。②加大对工程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控制。首先确定承包商是否按照合同的规定达到购买材料和设备的标准,再对购买的材料和设备进行监督、检查,确定合格后,才可以使用,从材料设备就做好质量把关。③严格按照监理单位制定的规划和细则进行实施,确保工作人员按规定执行,严禁违规操作和带病上岗。发生事故,落实到人,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
5.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包括:针对监理单位的文件和报告进行严格地审核,确定各项文件是否符合合同的规定,进行保管,备份。同时,针对不符合管理的内容,要及时上报给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和协调。另外,对于台账要按时统计,针对合同进展的情况进行改进,变更。定期召开会议,协调有关信息,利用计算机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总结在案。
6.投资控制管理
投资控制管理的最大目标既能确保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又能做到节约成本,节省投资。审查监理部门的统计报表,结合工程实际完成情况,抽查两者是否相符;对于合同变更所涉及到的投资控制,要做到严格检查具体施工与设计图的工程量是否符合。并邀请财务监管部门的专业人员以及承包商、投资方等,召开工程合同变更会议,确保对工程造价做到合理的控制。
二、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
1.创新为主导,管理为根本,技术为核心
在市政工程项目的实施中,要做到创新为主导,管理为根本,技术为核心的准则。鼓励技术工作人员加强创新,建立以项目指挥为主,科研机构为辅,高新尖科技产业的创新型格局。将科学技术融入到市政建设中去。同时,项目管理的创新也十分重要,学习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运用创新性的思维结合本国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发展的项目管理体制。技术的发展是衡量项目工程质量的标准。加强技术人员对于重要技术的探究,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技术水平。
2.建立完善的组织系统
建立完善的组织系统,明确领导责任,使项目工程按部就班的进行。以“精干高效,运作有序”为基本准则,项目分管领导要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做好安全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控制、投资控制等。创建优秀工程,提高经济效益,最大程度地做到从工程项目的勘查到施工到竣工的一次性完成。
三、总结
市政工程项目作为政府的重点投资项目,要加强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项目管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开拓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技术,以管理为主线,技术发展为核心,建立健全领导管理机制,做到从项目工程各环节、各程序的顺利进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姚君,陈伟民.浅谈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山西建筑,2008,(15)
[2]陈苏妹,姚刚.论市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J].科技资讯, 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