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高中历史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师;教学;学生;历史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因此学习历史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现在的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繁杂、枯燥,往往使学生对历史产生退缩、畏难、回避的情绪,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如何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作为一线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愿与大家分享,同时也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我们现在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是通过专题史的方式向学生呈现的。我认为这种方式是值得商榷的。我们目前的现状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初中时期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历史学习,大多数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也仅限于知道几个历史典故和考试之前突击记下的一点知识,而我们高中的历史课本是定位在学生系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的,这种教学定位,往往因为起点过高,造成学生在心理上对历史学科畏惧,进而形成思想上的厌学情绪。这种做法极大地妨碍了历史新课改的开展。因此,在高一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将来大部分学生将学习理科和体艺,要做的是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充分重视解决学生所面临的什么是历史、学历史有什么用、怎样学历史等实际问题,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形成学习历史的能力与技巧,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根据需要对课本知识结构合理调整
我在进行必修三第一课教学时就这么做过。第一课第一目的内容是讲“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这只要讲清问题就行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和意义,诸子百家主要流派及主要代表。正常程序是我们讲完诸子百家主要流派及主要代表后就让学生记它的意义。但我觉得这样的讲法很空洞,学生还不知道诸子百家有什么思想主张,怎么能理解他的意义。所以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做了如下改动:在讲诸子百家流派及代表时,把后两个内容提前,把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也讲了,然后讲百家争鸣的意义,这样不仅让人感觉诸子百家思想的丰满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家争鸣的意义。
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进行学习
我在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时,考虑到这段历史久远,学生可能不感兴趣,于是我用了如下导言:古希腊神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有很多神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宙斯、雅典娜、阿波罗等等。大家知道这些神话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三百年后的公元5世纪有人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第一次肯定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现在请大家思考是什么力量使人们把关注的焦点从神的身上转到了人的身上?这样很多学生有了好奇心:为什么神的地位会被人取代?本课教学由此展开。
四、评价历史现象和人物时可加上道德维度
评价历史现象和人物时我们既要承认它在历史进程中的客观作用,也要分析其心理、动机和机制,看到它对于人类生活和精神的影响,认识它在道德上的善恶是非。比如:我们在进行这一历史事件讲述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想把西方侵略者赶出中国,维护国家的爱国精神,又要让学生理解中国的封建小农经济造就了农民阶级分散、落后、狭隘、自私、愚昧、保守的特性。他们没有鉴别外来侵略与西方先进文明成果之间区别的能力,而是一概加以排斥和打击。从而让学生明白“历史的”评价与“道德的”评价结果常常是不一致的,真正科学的态度应该两者同时并举,而不要仓促草率地予以“定性”。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至于塑造出一个高分低能的学生。
五、教师教学要联系现实
我们知道学生一般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也经常感到困惑。如果我们能从本学科的角度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其效果肯定不错。如在学到英国侵占香港时,让学生搜集有关“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成功案例;学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内容时,让学生把同志到西柏坡考察的讲话内容找出来并结合课文讲述以突出会议的重要历史意义。由于材料是学生自己找的而且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许,他们会有一种“成功”感,且其他学生也萌发出跃跃欲试的感觉,学生的参与意识即被调动起来了。
在知识不断更新、社会千变万化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摸索。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国外历史教育透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杨志才.给历史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物理教师在教学时,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物理课程以学生学习为本,既能实现物理知识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要做到这些,笔者认为物理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教师要真正树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观和人才观
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具有目标多元化、评价体系多元化的特点,要求学生应该具备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物理教师应当把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技能和掌握方法上,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树立思想、形成品质、发展智力上,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影响学生、感化学生。这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第二,教师要真诚、不带一丝杂念地爱护学生,这是一种高尚的人格魅力,极具亲和力。教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中走出来,建立民生、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第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但还是需要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教师只有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
三、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
新课程的物理教科书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它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具有物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这种多维度的教育目标不可能明显地出现在教科书的文字与插图中,需要教师去挖掘、去诠释,也需要学生去体会、去遐想。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培养质疑、调查、探究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新课程物理教材充分地利用了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紧密和广泛联系的特点。选取那些学生有着感性认识的物理现象作为学习物理的背景,这样不但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而且能够充分运用他们的生活经历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去。教师在教学时,重要的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科书中又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文字叙述少了,而插图多了。显然,对插图的不同理解会给教师与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在教科书传递的信息中蕴涵着很多宝贵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去开发。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因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能将知识作为“绝对客观的真理”强加给学生。
新的教学理念更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获得知识,在探究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来寻求证据、论证结论,给教师和学生都留下了广阔的展现自己才能的空间。
四、教学评估不应该以纯粹的笔试为准则
传统的评价中,笔试的指导作用几乎左右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传统教育把笔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法,没有根据评价的目的、性质、对象不同,而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而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方法多样化。
因此教师要会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我们可以把观察、操作、制作、研究、设计、应用等,作为初中物理的具体教学目标,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入笔试,其指向和导向符合总的教育目标,因而能收到促进教学全面发展的良好效果。
五、把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水平作为物理教学的关键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概念的确立,物理规律的发现等都是概括了大量实验的结果,物理理论正确与否必须由实验来验证。实验在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学物理教学也必须以实验教学为基础,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比较系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方法论和世界观,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教师应在编制实验考题、组织实验考核、评估学生观察能力及实验水平三个方面做出努力。评估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水平应从“报告”评估和“操作”评估两个方面着手。只有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水平作为物理教学的关键,才能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一、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1.实验教学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而且更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来揭示客观事物、客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而实验及现象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青少年学生又具有好奇的天性,所以极易唤起他们的直觉兴趣,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2.实验教学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许多物理概念、规律都是从大量的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感性认识,使学生通过物理现象、过程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这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
3.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及创造等能力
在进行观察与实践的活动中,需要用精细敏锐的感知觉和观察力去及时、全面地捕获一些重要的素材。因此,物理实验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物理实验过程是艰苦的、枯燥的。一个可靠的实验数据的获得,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几乎每个数据的测量都需反复多次,有时需要多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通过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规律、踏踏实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
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行。由此而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做法。加之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进入课堂,使得部分教师过分追求、迷恋多媒体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看看了事,不重视让学生看实物,实际操作。
2.教师在实验教学的组织上、在教学过程中、在物理成绩的考核上都存在着问题
3.实验教学模式僵化
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方式呆板。现阶段往往是一个班的学生同一时间做同一个实验,用相同的方法、相同的仪器,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得出同一结论,这样就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特别是两人合做时,有极少数学生只看不动手,也不留心观察实验,不记录有关数据,更谈不上去思考。
三、做好实验教学的措施
1.转变观念
要让学校和教师,特别是社会上的人们认识到教育不能追求暂时的表面效果,不能急于求成,而要着眼于未来,特别要着眼于学生在未来社会的作用与价值。教育不能带有功利性,而要为社会培养真正的人才。
2.改革教材
(1)实验教材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在实验的各个阶段(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根据需要,提出学生不易回答的问题。同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问题一经提出,实验的目的也就很清楚了,学生也会带着问题做实验,在实验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用设计性实验的观点来进行仪器介绍。教师在介绍实验器材时不要像“抓方”一样罗列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机械地搬用;而是应该用“开方”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来选取实验器材,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选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以及除了老师提供的器材外还可以选用哪些器材来代替。同时可以用例子来鼓励学生自制仪器进行实验,可以让学生收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替代原有的器材做各种实验。
(3)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实验。教材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矛盾冲突。在规定学生完成一定的实验计划和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学生不拘泥于教材中的做法,可以进行一些创新改进,或自己另外设计不同的方案或者自己提出实验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或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我校于2005年9月开始在高中一年级开设新课标下的物理课。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参与物理课教学的老师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大家普遍感触良多,老师们亲身体验到课堂教学氛围的变化,感受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学生热情的高涨,同时,来自生物、化学等教研组的老师们在物理课备课与教学过程中也进行了指导和帮助,而且随着教材内容的深入,老师们的困惑越发强烈。下面,我就物理课教师目前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一、物理教师当前的困惑
1.直接感受到的是知识结构的变化
参加过新教材实验的老师们普遍反映,物理课是最难教的课,有人甚至将物理课能否推行下去看作是影响课改进程的重要因素。
物理课程的最大特点是综合,因此,在知识结构上与原来的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的学科体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而物理课对各分科知识的整合也不是简单的分科综合,而是通过对内容的整合“让学生从整体上的认识自然,从基本物理观念上理解物理内容”(《物理课程标准》),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开放的知识结构,而且有助于其学习能力的发展,但是,把相关学科的“部分”内容重组于“整体”的学习主题之中,物理课本身就构建了超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这就给原本分科授课的老师们提出了全新的教学任务,也对他们的教学观念带来极了大冲击。老师们不知道这门综合性的物理课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储备才够用,因为很多知识和技能都需要不断扩展和提高,老师们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新的物理课程。此外,老师们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自学、自练相对陌生的学科知识内容,并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可还是觉得知识不够用。
2.教学思维方式变化带来不适应
原先的物理主要研究的是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涉及到的基本上是因果关系,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学生学习的基本理论通常是公认的定律或定论,实验方式也基本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物理课里,展现给学生的多是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一个个千变万化的自然图像,有着许多不确定性的问题。在学习的方式上更强调对自然社会的观察,对物理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践。因此,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更注重指导学生物理思考与猜想,敢于怀疑,主动观察与动手实践,等等。例如,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试验方案―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评价交流”的学习方法。
目前绝大部分高中物理课教师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没有这样的学习体验,不容易认识到课程思维方式的这种改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感到种种的不适应,难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例如:教师在实验教学和探究教学前,经常会把学生在实验或者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向学生交代清楚,而恰恰是这样“面面俱到”的教学行为扼杀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教师自身必须学会由过去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步过渡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上来。
我们在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校还是以讲练为主。就是课堂上主要由老师讲授知识的重点、难点,课堂上再进行一定量的训练,课后还是让学生进行做题训练。在我们几个学校进行联考时,这种做法还真的能考出不错的成绩。但是大家心里明白,对学生长期有效的教学还是应该在新课程的理论下进行为好。这样就很明显地带来了教学和考试的矛盾。
3.最大的困难是教学资源的缺乏
物理课的教材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仓促而成的教材错漏难免。这直接影响了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与落实。目前的物理老学资源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软件上,无论是图书资源(包括配套练习),还是多媒体资源,都有待一线实验教师自己去开发。物理课教师的教学负担普遍过重,教材涉及到的各个学科的活动,也需要准备大量的实验材料,其备课量已经超过了语文、英语、数学这些传统的“核心课程”,不少教师已感到力不从心。老师们都在尽力去挖掘各种各样的资源,但是还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家长对此也颇有微词,如果不尽早解决这个问题,将会影响教改教学的质量,教师改革的积极性也会因此受挫。
4.课时分配不足的尴尬
对新课程中许多探究性的内容,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讨论、研究、动手去发现可能的现象,从而总结出应有的理论。在这种要求的指导下,教师就必须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那就得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我校在课时分配上,每周三课时显然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让老师们感到力不从心。
二、对现行物理教学改革的看法
1.学校尽量能自己开设物理实践活动
纵观物理课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要使学生在物理课中有更多的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体验的机会,高中学校在开设物理课的同时,应研究开发 “物理实践活动课”。
首先,设置专门的“物理活动实践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能通过实践活动充分体现物理精神,经历物理研究过程,对学生进行物理素质教育,其中包括物理的精神、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与体验。
其次,开设“物理活动实践课”,更好地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弥补理论必修课程的不足。在物理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多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和兴趣,并对那些有科技兴趣和特长的学生进行思维、技能训练,让他们自由选择所爱好的领域去学习、探究,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并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2.想方设法进一步完善子培训机制
物理课教学目前处于改革实验阶段,改革要顺利推进,师资队伍的保障是关键。现在绝大部分学校的物理教师资源都比较紧缺,教学内容涉及面相当广,而目前我校对物理教师的培训时间太少且培训时间和方式单一,很难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学校在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多增加一些接触高科技的机会,让他们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能更清晰地告诉学生科技领域里的知识,而不是纯粹的从课本得来的知识。
总之,要想顺利地推进这门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我们不能仅仅把学习自然物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培养学生物理素质的唯一内涵,更重要的是全面地把物理课理解为一种特殊的探究自然的活动,这也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物理素养的过程。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去尝试、去体验,让物理课堂成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大舞台。
参考文献:
[1]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因此,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是每位物理教师潜心研究、努力追求的目标,因为高效的物理课堂意味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大多数学生获得最多的物理知识和最大的物理思维上的锻炼,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样做才能实现真正高效呢?我认为,实际教学中我们的物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要有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还得加强业务学习
切实做好物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转变教师理念,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到精讲精练或精讲少练。
二、认真研究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集体备课要充分、做好
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它是教师围绕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性活动,备课深入透彻,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挥洒自如,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也只有如此,才能出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然而,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这时,就需要用到集体的智慧了。集体备课正是通过发挥教研组的群体力量,互取所长,使组内教师资源共享,能取得较好成效的一种备课方式。
每节课的准备我们都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备教材。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②备学生。教案定稿之后,我一般会抽出三个层次的学生――优等生、中等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问一问我认为比较关键或困难的问题,提前摸清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可能遇到的困难,然后再次修改教案,这样,上起课来就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效率就提高了。
三、教师新授课多联系生活,鼓励学生多去参与实际生活,让学生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指导生活
新授课是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点、物理现象的第一印象,这入门的第一印象是否清晰、明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授课过程中能把所列示的物理现象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再应用到生活中去,或再用结论解释生活现象,可以说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
四、上课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做到“一个都不能少”,课堂上“生不动,我动”是一厢情愿,“生动,我也动”课堂才能高效,因此在课堂上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动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常用目光或微笑扫描到课室的每一个角落去与学生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体会到老师的关注、温暖和支持;点点的关注都能给予学生以肯定。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她成长,壮大起来。
五、教师一定要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