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与技术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95-01
数学概念课是数学学习最核心的内容之一。通过对数学基础概念的学习,学生可以很容易就找出数学题的本质问题,并利用一系列转换就可以解出答案。所以数学基础概念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好坏。
一、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教学
数学概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得出的结果。高中数学课程繁多且困难,但是无论数学的题型如何变化,只要学生学好了数学基础概念,那么一切难题都可以由繁化简。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的基础教学时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为主。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思考,形成思考探索数学知识的习惯。例如,在“异面直线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出异面直线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在平时的生活中会碰到哪些直线是异面直线。学生在了解异面直线的基本概念之后能够列举出一些平时常见的异面直线,但是也有可能有一些学生列举的异面直线是错误的。这时候教师应该指正出这些错误的地方,并进行讲解,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教师也应该提出一些例子,比如,厚一点的课本棱角处连接的线可以看成异面直线,教室的各个角连线也可以形成异面直线。通过这两方面的指导与举例能起到更加好的教学效果。
二、数学概念课教学研究
数学概念课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本文对如何学好数学概念课提出一些观点,以及进行了一些研究。
1、数学概念新旧联系
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会学习很多的基础概念知识,如此多的基础概念且一些比较相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忘记以及混淆。例如,“异面直线与平面直线”“空间角和平面角”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相互之间形成体系并教授给学生。指导学生如何理解每一种概念的含义,抓住重点,找清关联点与区分点。
2、联系实际,应用实际
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不能明确理解概念对解题会有很大的影响。面对如此抽象的概念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将这种抽象的概念进行转换。数学知识来自于实际也应当应用于实际。将难懂的数学概念转换到实际中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集合与元素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全班的男生和女生看成一个集合,其中的一个男生就是这一个集合中的一个元素。这样一个例子,在课堂上能够非常直观形象的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了课堂效率。
3、提高文化素养
早在几千年前就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数学这一门学科。随着时间流逝,数学被运用到了越来越多的方面。在数学的历史长河中也有许多名人为了数学研究贡献了自己一生的时间。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向学生讲解数学的历史文化,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比如,在“指数”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己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指数的历史背景。学生通过自己的了解以及在课堂上相互之间的交流,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指数的概念。又比如,在“复数”概念的学习时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布莱尼茨进行介绍,介绍他的生平以及一些数学方面的卓越贡献和著作。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名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
4、因材施教
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悟性以及理解能力来进行不同的教学。除了对学生因材施教外,对数学概念也应如此。由于数学概念的难易不一,且种类繁多,教师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概念分门别类,针对不同的概念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有好的创新,一直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上课内容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材施教、提出创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概念知识。
三、课堂应用,课后反思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高中数学概念课学的知识,同时也应该教会学生将这些概念实际运用到习题上解决难题。但是,要想真正的做到熟练运用还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与之前的“轻概念,重做题”的教学方法相比我们应该换一种教学方式。虽然解题对数学的学习十分重要,但是不能把全部的时间放在解题上,同时还需要清楚的理解以及熟练的运用概念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不能一味的让学生去解题,只有在完全理解概念之后,进行一定量的数学习题测试,这样做才能充分发挥课堂学习的作用。否则,概念混淆不清就去解题,不仅问题解决不了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兴趣。
一节课有四十五分钟,课堂上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基础概念知识,下课后进行适当的练习来巩固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教师则应该在课后进行思考分析,不同概念之间有何联系,教学中有哪些不足还需要去改正,平时应该多注意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概念。教师还应该多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高中数学概念课的学习对高中数学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必须重视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的提出创新。正如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要注意学生对基础概念的学习,教会学生解题时的技巧与方法,如何去更好的运用基础概念解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重概念,也要做到重解题,要做到两头兼顾,将概念与解题相互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邝燕冰.高一数学概念课的有效教学研究[D].广州大学,2013.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童趣;教学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很多学科的重要基础,也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作为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学生的未来都会有深远影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主要的教学目的也是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因此广大教师积极开展小学数学童趣教学的分析与探讨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与探索,就如何提高数学课趣味性展开深入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童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可以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自主学习的良好效果。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上,教师通过引入龟兔赛跑的故事创设情境,使课堂趣味盎然,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还有关于《6的认识》一课,教师通过小小设计师的情境假设,让学生结合教材用6根小木棒进行创作活动。学生不仅好好认识了数字6,也提高了其他方面的能力。不同的教学任务,通过不同的情境创设激发童趣,使学生在玩中学、趣中学。
二、自主探究,体验童趣
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小学生好动、贪玩的心理特征,通过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童趣,在童趣中体验学习。教师应该充分给予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自由,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时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因为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能通过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于是我让学生进行一分钟的体验活动,通过听音乐、数脉搏、排球等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一分钟的概念,将一分的概念转换成具体的体验活动,激发了学生兴趣,使他们在良好的体验中快乐学习。
三、展示交流,绽放童趣
交流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交流。作为课堂的主导因素,教师语言艺术的生动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如果教师总是从成年人角度出发,以标准化的语言讲授知识,课堂必然是枯燥乏味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降低。反之,教师如果能运用一些童化的语言,势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为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放低姿态,保持童心,语言上要亲切和蔼、娓娓动听,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轻松愉悦。同时,教师要多使用鼓励性语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模仿动画片里小熊的声音进行授课,学生个个都喜形于色,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教师要多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学习中,增进友谊,绽放童趣。
四、拓展延伸,升华童趣
小学正是兴趣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其实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围绕数学教学活动,多做一些相关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圆周率π时,可以穿插古人发现圆周率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又如,在《黄金分割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拓展生活中黄金比例的普遍应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事实证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也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总之,教师要打造童趣课堂,就要把握以下五要素:
1.低台阶:要符合小学生的知识特点,使用生动简单的方式,让学生能简单直观地理解数学原理和知识,避免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慌心理。
2.小步子: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让学生基础扎实的同时保持进步。不能拔苗助长,给学生太大压力。
3.多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要通过活动的方式教学,寓学于乐。
4.勤反馈:教师要加强学生的交流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5.生趣味:教师要牢牢把握课堂的趣味性,以此为出发点,积极尝试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正玉.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Abstract: Curriculum reform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cept of "learning by doing" based on CDIO is applied in curriculum reform. The importance of reform, concept of course design, organization mode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suggestions of teaching reform were expounded.
关键词:工程教育;课程设计;情景;案例
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curriculum design;scene;cas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199-02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实践中的运用,对职业技术人才也显现出高要求。高职教育面对新形势下的要求,提出基于CDIO“做中学”工程教育理念,以施工过程为导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参与专业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将理论性和技术实用性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搭配,把典型工程项目引入课堂,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
1课程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主线,课堂教学教师唱主角,按理论知识点划分授课章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获取的知识散列、抽象,学生仅凭自身能力难以将所学知识与桥涵实际施工过程、施工工艺流程一一对应理解,不能适应快速上岗的要求。随着桥涵施工技术的发展,仅有基础理论知识的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已经无法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高科技时代的桥涵施工技术人员不仅应具备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应具备在生产项目的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术、积累施工和管理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和效率,真正满足“懂施工、会管理”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2课程设计的理念
本课程基于CDIO“做中学”工程教育理念,以施工过程为导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将理论性和技术实用性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搭配,把工程实例引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载体根据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按照项目准备、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等步骤完成某一学习项目的教学,通过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团队协作与沟通的人际技能的培养。
本课程设计遵从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课程设计理念,以“能力为目标、项目为载体”进行课程设计。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要求给学生设计工学任务,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参与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及未来职业的工作需要和高职学生的特质,建立能力培养的项目资源库,培养学生具备职业市场所需的职业能力,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将“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做中学教学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之中,实现“做”与“学”并行的开放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3课程设计基本思路
3.1 通过对区内多家施工企业的进行调研,对市政工程技术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桥梁和涵洞工程施工的典型工作任务。
3.2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建专业课程,以桥梁和涵洞工程施工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结合教学规律进行工作任务过程的教学转化,确定学习情境。
3.3 以项目训练的为载体,以桥梁和涵洞分部分项工程为依据,进行教学项目及学习内容的设计。
3.4 以培养学生具备桥梁工程、涵洞工程施工能力为目标,制订《桥涵施工技术》的课程设计标准(包括教材编写、实训项目、教学资源、教学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评价等内容)。
3.5 以项目为载体,以真实或模拟的桥梁和施工工作任务和职场情境展开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根据CDIO的理念按照项目准备、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等步骤完成某一学习项目的教学,通过“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同时实现团队协作与沟通的人际技能的培养(如图1)。
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桥梁和涵洞项目施工为载体,以桥梁和涵洞项目施工过程为导向,以施工阶段任务为途径,依照“施工员”的岗位要求,选择典型工作任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规律,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表1)
每一项目的实施,均融入CDIO“做中学”工程教育理念,采用“项目准备―项目研讨―分组实做―现场实训”四步法(见图2),采用做中学教学模式,充分运用校内模拟、现场实训等手段,组织和实施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本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教材、相关教学资源及课程网站具体表现出来。
5.1 教材
5.1.1 统编教材和素材以课程团队教师参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桥梁工程》和《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素材库。
5.1.2 校本教材本课程目前使用的教材是由行业、企业人员与课程组教师共同编写的校本教材《桥梁实训》指导书,该教材按工作过程导向,任务驱动进行内容的构建与排序,共分为课程标准、教学设计任务表、教学设计任务评价标准三大部分,包含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以完成任务的全过程进行教学评价,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体现工学结合的特色。
5.1.3 相关教学资源在“做、中、学”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参考书、标准图集、施工规范、操作规程、产品样本、施工录像、施工安装好的样板工程、教学工具等,开放的实训基地、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如图3所示。
6教学建议
6.1 将典型案例引入教学工程案例千差万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选取具有典型代表的工程项目作为教学主案例,案例难度适中,能涵盖一定的知识面,满足教学要求。
在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中,路由交换技术是一种核心教育内容,其所涉及的理论原理、教学概念以及实用技术等内容十分繁杂[1]。而由于该技术的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仅有理论基础无法完成该技术的学习,所以应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实践锻炼平台。然而,当前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诸多问题,以下述几种最具代表性。
1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实践体系
课程教学内容一方面要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提供丰富的实践锻炼资源。而从当前教学成效来看,无论是在理论或者是实践等方面,教学内容都缺乏严整的体系,无法形成完整的理论系统。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对概念内容和技术原理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但在知识点的串联和整体理论结构体系的创建上仍有所不足。对于现实网络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无法针对性的给予有效的解决措施,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2]。
1.2 教学方法陈旧
在高新知识技术领域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局限在传统课堂教学当中,这是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一味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学以致用。且当前教学模式尚未从听中学向做中学进行转变,孔洞的理论灌输,导致教学效率十分低下[3]。此外,没有足够的工程项目作为课程实践的背景,这些虚拟出来的背景一方面无法与现实背景起到相同的教学作用,另一方面也无法促使各部分知识点内容相互联系,不利于教学体系的构建。
1.3 教学实效性差
作为现代网路工程技术,其教学应该围绕如何解决问题展开,而不是将所有精力都放在理论教学之上。理解知识内容只是教学的一方面,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可当前教学环境下,教育工作者与学校管理者对此的认识都存在不足。无法将理论课程内容与教学实际功用联系起来,无法就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也无法真正意思上在学校环境中培养网络工程技术人员。
2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路由交换教学措施
在传统教育中引入CDIO理念,首先需要为教学师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创造现实工程实践背景。以下即针对工程案例引入过程中所应注意的相关事项进行深入分析。
2.1 选择工程项目背景
CDIO教学需要以实际背景案例作为依托,只有将实际工程背景融入到工程项目当中才能确保学生所学内容能够真正解决现实问题,才能保证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始终是以现实问题的解决为导向的。此外,由于网络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多种多样,其问题也十分繁多冗杂。因此,在实际工程项目背景中,能有效调动学社的积极性和自主探究的兴趣,甚至提出一些新颖观点和比较有特点的解决措施。从而深化理论学习成果,强化学生技术水平和经验水平。
2.2 调整项目工程背景
实际网络工程问题的复杂性极高,对技术水平、细节处理能力以及操作严格性等方面均具有严格的要求。其中大部分内容无法与教学内容相契合,其理论和解决难度已经超过学生的接受水平和能力。此外,对大型网络工程而言,路由交换技术中部分核心内容并不能向外界透露,对教学题材的选择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而工程师通过多年深入学习和经验累积所获得的技术,也不是学生和教师在一朝一夕之间通过网络工程模拟背景下的操作就能学习掌握的。因此,在具体项目工程案例的选择和调整上,都需要教师进行自己甄别和删选。
2.3 加强理论教学和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必须进行亲身演练并进行训练指导,所以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应该减少限制,以确保学生的实践训练和课堂教学水平能达到相应标准。高新技术课程尤其是路由交换技术中,所有原理和概念的教学都需要以交换机和路由器等基础硬件设备作为依托。而其他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也需要不同的网络硬件环境进行支持。所以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完善基础设施,并将之引入课堂内。传统模拟器教学所需的采购费用和维护费用相对较少,可若全套购入相关物理设备,则所需花费的资金更多。在学校基础建设环节中,应一方面加强物理设备的完善程度,另一方面保持模拟器的先进行。从而在不同的设备运行环境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兼顾经济性和教学效率、
2.4 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基于CDIO理念下的教学更加注重与实际相联系,因此应该对传统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改革。在路由交换技术的教学改革中可将校园网络建设的相关内容引入,或者与校外企业联合,展开项目工程设计维护,通过工程实践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积累网络工程处理的相关经验,为进一步深造和将来就业创造良好的基础。而校园网络的建设所属权归学校所有,在建设过程中网络技术的应用都能为师生教学创造很多的空间和余地。此外,由于国家为学校调配的资源比较丰富,而相关的限制因素和条件比较少,所以应该将校园网络建设作为首要选择,以驱动学校的网络技术教学。
而公司企业的网络建设在技术上的难度较高,从建设目的上看相关的限制内容较多。能为学生实践所提供的空间和余地较少,因此应作为辅助选项。在具体教学中将两方面网络工程实践背景并行考虑,从多个角度提高教学效率。
2.5 更新教学组织形式
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无法适应CDIO教学理念,在CDIO理念下的路由交换技术教学应该将世纪网络工程流程作为课堂教学流程,从而真正将实践纳入教学体系当中。例如,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对项目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后结合本校学生宿舍、教学楼、图书馆等建筑的分布状况,确定不同区域内的路由及交换方式。而后总结这些建设相关需求,充分利用已经学到的技术操作方法和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具体问题予以解决。若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教师可从旁协助,并引导学生去图书馆和网络上搜集资料信息。在自主探究与师生讨论中解决问题,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让学生积累相关经验。
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分组操作讨论以及组间评比等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所针对的仅仅是对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点的原理进行剖析,并在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上为学生提供思路,并做适当延伸。尤其是在运行调试、设备配置,以及拓扑结构设计和需求分析等方面,在予以针对性指导的同时,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实现在做中学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教学改革 电工电子技术 BTEC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1-0040-02
一、引 言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家从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随着我国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增强,早在多年前就引入了很多国外的先进的教学经验,英国BTEC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其“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相比,BTEC教学模式有着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
二、BTEC教学模式的特点
BTEC 课程没有指定教材,只提供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HND(BTEC)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是以满足工厂、企业对教育对象的要求为基本原则。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也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而不是传统学科。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大纲自己编排授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来自于工厂、企业的实际案例,学生在学习时要学到雇主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BTEC教学不是以最后的考试为考核依据,而是以课业为主要形式的评价和考核依据,所以课业的设计在BTEC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业以“证据”为依据,以“成果”为目标。
课业是以一系列任务的形式,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活动,由教师设计、布置、指导和评估。学生在自主完成课业任务的过程中,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若干项专业学习“成果”。同时,课业规定了学生必须发展的通用能力领域及应取得的成果。通过课业的方式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得到发展。教师根据学生课业完成的情况,对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的情况进行评估,都必须达到及格标准。具体评价时,分四个等级——D、M、P、F。其中D(Distinction)为优、M(Merit)为良好、P(Pass)为及格、F(Fail)为不及格。教师将根据相关的规定及每次课业中的具体要求,来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取得较好的课业等级,对学生完成课业的质量进行认定。
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石,它涵盖的内容丰富,包括物理、数学知识还有电路理论。电工测量技术,甚至还有电机和控制、PLC和电子技术等电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多种电类基础知识的综合。课程涉及的内容多、信息量大、知识面广。随着高等学校扩招人数的不断增加,高职生源素质的普遍下降,理论基础薄弱。原有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讲的深等问题突出,《电工电子技术》成为学生怕学、难学的一门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根据BTEC的教学理念,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大纲针对学生的特点作了一定的调整,大纲包括基本电路原理、二端口网络、复杂波分析和RLC电路的暂态分析四个部分。从课程的能力结构着手,学生应主要掌握应用基本电路原理分析电路的能力,应用二端口网络模型解决实际电路问题以及设计电路的能力、分析复杂波问题和分析电路的暂态工作过程的能力。
四、课业的设计和实施
课业设计的背景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密切联系社会实践和生产实际。课业活动多样性可采取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社会调查,到图书馆和上互联网查阅有关资料,到企业实习等多种方式来完成课业任务。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根据课程的能力要求确定了四次课业,每次课业包含1~2个任务。见表1。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在专业一体化教室中进行,以课业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教师要做到精讲,启发学生思维,为学生的学提供背景条件,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充分利用专业教室的资源,使用EWB仿真软件和实际电路器件来搭建电路,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在讲完基本的理论技能后,教师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从设计到操作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教学强调组成学习小组进行活动,教师针对学生的性格、能力、特长差异指导学生合理组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采取小班教学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使学生获得均等的学习机会。教师也可加入一个学习小组,只是咨询者、顾问和学习伙伴的角色。另外,打破课程教学的时空界限,采取课上课下结合,每周教师都会找学生在课下单独讨论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课业;同时学生也可以给教师提意见,达到师生互动。课业成绩及时向学生反馈,学生也可以与教师对评估的成绩平等地交换意见。
学生在完成课业的活动中要做好记录,收集并保存“证据”。学生用“证据”来申报自己的学习“成果”。证据有多种形式,如工作日志、报告、总结等。
在课业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分组完成作业时,有同学不积极,依靠其他同学的成果完成自己的课业;有同学不能按时提交作业,甚至有个别抄袭现象。教师通过采取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课堂教学中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教师则主要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另外,教师要求小组内明确的分工,安排时间与小组同学进行单独谈话,请他们陈述,自己在小组活动中承担了哪些任务,具体作了哪些工作,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避免发生“不劳而获”的情况。另外,在课业中明显标识截止日期,并反复强调按时交作业。对于抄袭的学生决不纵容,一律退回重做或按照不及格处理。
五、教学效果
实施教学的两个班(1)班20人、(2)班12人的总成绩如图1和图2,同其他非BTEC班的《电工电子技术》的成绩比较有大幅提高。共有一名学生不合格,四名学生重做后合格。不过成绩还不是学生最大的收获,通过BTEC学习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不断的与教师沟通改进课业,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学生在这种过程评价中慢慢进步。教师只是把学生领进门,学生要完成课业还需要自己去查资料,去图书馆利用各种资源,与其他老师同学交流,甚至到校外与专业人员交流,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会了管理自己的学习成果,制作自己的学习证据汇编。增强了整理复杂资料的能力,为以后求职时如何展示自己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图1 BTEC(1)班成绩分析图 图2 BTEC(2)班成绩分析图
六、结束语
作为BTEC教师仍面临很多挑战:
1.要求教师的知识面广
教师不仅要备本课程的内容还要备其他相关课程的内容,甚至还要有相关学科的知识,不但要重新温习多个相关学科,更要将知识之间的关系想清楚、弄透彻。如电工电子课程需要软件操作、数据分析、电路焊接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对无线电通信和有线电视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每节课中涉及多个学科,而且这些知识是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的,这就给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上课前想得更全面些,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大大的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BTEC教师之间多多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
2.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实际教学中,只有真正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讲好BTEC课程。教师只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才能设计出带有实际工程背景的课业,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如果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将会在课业设计、授课等多方面遇到困难。从这个角度来说,BTEC课程是真正体现出职业技术教育精髓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凌杰.HND(BTEC)中英合作办学的本土化研究[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