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 网络专业 教学 改革

1 概述

21世纪是以微电脑、信息高速公路、纳米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加大网络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成为时代的呼唤。高职高专教育应培养“实用型”人才,而非“学术型”人才,学生最终应能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走进社会就能找到工作,实现零距离就业,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事在必行的。本文以高职网络专业教学改革为例,探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

2 高职网络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教育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百万计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针对网络技术专业操作能力较强的特点,我们制定了较科学的培养目标,我们培养学生具备以下6种能力:

①能够熟练运用、调试网络设备,具备组建与维护企业网络技能。

②能够熟练安装管理Windows2003和Linux两大操作系统以及常用网络服务。

③能够熟练运用开发动态网站。

④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意识,计算机和网络安全防护技能与网络管理技能。

⑤能够规范地完成日常各种专业文档的编写。

⑥具备企业员工必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3 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与普通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涉及到师生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实践参与度的提高,它对教学场地、教学工具、设备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创造仿真的工作环境,按工作过程的一定步骤进行教学,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学生从专业技能、需求分析到现场管理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由实践操作领悟到一定的理论知识。例如,《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就可以按需求分析,设备选型,设备连接,设备配置,网络测试与维护等步骤进行教学。

4 教学设计的改革

在教学设计中,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分为若干个课程单元,再将每个单元细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组织学生按任务驱动的模式开展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促进知识的巩固及职业迁移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5 课程体系的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我们重组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将专业课教学分为六个模块:

5.1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相结合

在《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教学过程中,讲解部分用到的网络基础知识,通过该模块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主要配置和一定的网络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技能。

5.2 《Linux系统管理》与《Linux网络服务》相结合

先开设《Linux系统管理》,再开设《Linux网络服务》,最后是案例教学,将系统管理命令与服务配置相结合,将学生的Linux操作技能提升到一个高度,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安装管理Linux的常用服务的技能。

5.3 《Windows系统管理》与《Windows网络服务》相结合

先开设《Windows系统管理》,再开设《Windows网络服务》,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安装管理Windows以及常用服务的技能。

5.4 《SQL2005》与《 (C#)》相结合

先开设《SQL2005》,再开设《 (C#)》,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开发动态网站的技能。

5.5 附属课程

先后开设《计算机病毒防治》、《网络安全》、《网络管理》,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计算机和网络安全防护技能与网络管理技能。

5.6 项目实践

将学生分组,完成项目实践,分方案设计,方案实施,项目答辩,项目评价四个步骤进行,巩固学生前面所学模块的技能与知识,培养学生日常各种专业文档的编写能力与基本职业素质。

6 Linux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简述

6.1 概述教学内容组织

本模块主要包括Linux系统管理和服务配置两部分,根据课程改革的思想,可将该课程教学单元设计为:Linux安装、目录和文件管理、用户和组管理、进程和服务管理、存储设备管理、软件包管理、网络基本配置、DHCP服务器配置、FTP服务器配置、Samba服务器配置、DNS服务器配置、Apache服务器配置、邮件服务器配置、防火墙配置、服务器配置等。再将每个单元分为若干任务,每个任务按照多个工作步骤进行教学,如服务器配置部分,按照认识服务、安装软件、了解文件、配置服务、启动服务、测试服务的步骤进行边操作边教学,实现“教、做、学、用”的统一,让学生如同处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达到掌握好本课程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的目的。

6.2 能力训练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工作任务如下表所示:

7 教学改革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网络专业课程改革的实施,使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更加切实可行,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由理论教学转变到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能通过实践技能掌握适度的理论知识,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更好地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在教学改革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要求教师不但有较强的理论水平,特别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最好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

同时,也对实验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还有,要求学生也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 结束语

通过多年的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课程单元”的教学设计,“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符合网络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乃至所有高职工科专业的教学都能适应,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学习成就感明显增强,团结协助意识增强,职业素质明显提高,就业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赵有生.高职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04,(4).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 课堂效果 立人为本

初中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新课标也提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深厚、外延宽广的概念。就广度而言,它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就长度而言,它“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最后,使学生摆脱“知识奴隶”的厄恶而回归生命、放飞梦想。

然而,现实的语文课堂,师生之间基本上仍是传授与被传授的关系,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毫无生成,根本无法达到课标倡导的“提高语文素养”的要求。究竟是什么捆住了语文教育的翅膀呢?《语文建设》2009年第9期上曾刊载了这样一个案例,很有代表性:

有位教师上《乡愁》,设计了一个提问导语,目的是想让学生说出课题来。于是他叫起一个学生,启发道:“如果有个人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时间一长,他开始想念自己的亲人,这叫做什么?”

学生答道:“多情。”

“可能是我问得不对,也可能是你理解有误。好,我换个角度再问:这个人待在外乡的时间相当长,长夜里他只要看见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这叫做什么?”教师又问道。

“月是故乡明。”学生很干脆地答道。

“不该这样回答。”教师有点急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生回答的语气显然不太自信了。他抬头一看教师已是满脸阴云,连忙换了答案:“月亮走我也走。”

“我只要求你用两个字回答。而且不能带‘月’字。”教师继续启发道。

“深情。”学生嗫嚅道。

好在此时下面有同学接口:“叫做‘乡愁’”,教师才如释重负。

这样貌似“对话”的课堂问答,其实既“导”又“牵”,与“教育独白”没有本质的差别。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和感悟都在“变相灌输”中受到“自我压抑”,又谈何回归生命、放飞梦想呢!

同是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一文,中英教学设计有着很大的差异,从中分别折射出的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效果也就不同了。

笔者介绍的这一英国《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共有四课时。

第一课时

介绍

说明:下一场发生在法庭,让学生自愿分角色朗读安东尼奥、夏洛克、巴萨尼奥、公爵等角色。

说明:他们即将读到夏洛克的声明及巴萨尼奥、公爵竭尽全力、义正词严地规劝夏洛克。

分享阅读

学生从夏洛克进场一直读到“我现在等候着判决,请快些回答我,我可不可以拿到这一磅肉”。

检查学生理解与否。

小组作业

小组合作把角色的对白转化成现代英语,教师要协同分配任务以避免重复,提醒他们使用注释及注意从整体考虑要比逐字逐句的翻译更重要。

班级活动

把教室布置成模拟法庭以使转化后的现代英语能在合适的氛围中诵读。

表演这一场的开头部分。

总结

你了解了夏洛克的哪些方面?他的言行举止恰当吗?你能为他的举止辩护吗?

第二、三课时

介绍

像以前那样布置教室。

说明:鲍西娅化装成律师去保护安东尼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公爵、鲍西娅、安东尼奥、夏洛克、巴萨尼奥、尼莉莎和葛莱西安诺。

通读这部分内容并表演。

班级活动

学生分角色读完剧本,没有读的学生要做好最后回答问题的准备。这是很长的一场,建议教师最好分成几部分以便学生了解他们在读什么。

没有机会读的学生要做好笔记,笔记的要点是:众人对夏洛克仁慈恻隐的规劝有几次,他拒绝了几次?

个体作业

学生填写法庭审判记录单。

家庭作业

把两栏标题写在笔记本上:夏洛克是受害者、夏洛克是恶棍。在每个标题下至少列出五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第四课时

介绍

总结本幕的结尾或者是播放录像。

小组工作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给一张A3纸,小组的一半成员收集所有能为夏洛克辩护的信息以及他所遭受的国家和种族的压抑、歧视、欺凌等不公平待遇,另一半准备相反的材料。

给小组十分钟的时间记下他们已经了解的信息,他们必须确保小组中至少有一人占有恰当的文献材料,每组有一个主要情节列表。

所有的小组都发言后,书记员把他们的有关立场、支持性材料的列表拿给对立方,他们应该解释从中发现了什么,看看对立方能否增加一些支持性细节。

班级活动

两个小组一起向全班反馈,确保所有的学生在练习本上记下必要的信息。

课程作业

你认为夏洛克在他所生活的社会中是受害者还是恶棍?为完成任务要做好下列准备工作:小组讨论为完成任务必须提供什么样的背景信息并与同学一起制定写作计划。

分析此案例可以看出该教学设计有三个鲜明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落实教学目标;以活动为线索,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渗透团队合作精神。

笔者仔细查阅了中学学科网、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这四大网站上近一年的十几份我国教师《威尼斯商人》的教学设计,现对它们做一简要的综述:

每份教学设计大多用到两至三个课时。教学步骤主要有四个环节: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整体感知节选部分的情节、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主要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有的教学设计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还有了解戏剧常识等环节。它们对夏洛克这个主要人物总体上形成了一个标准的界定:他是一个能言善辩、贪婪残忍、唯利是图、冷酷狡诈的邪恶商人。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活动主要有:自读课文,解词释义;读节选,简述剧情;评价剧本主要角色;体味角色的个性化语言;表演等。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第3篇

下面着重就课标的研读、教材的处理、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作一阐述。

1 课标的研读

“染色体变异”是了解层次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切忌随意拔高要求。该部分内容在课标中“具体内容标准”的描述为“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细化为学生视角的“学习要求”,可以界定为:简述染色体变异的几种类型,举例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简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定义,尝试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辨别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

2 教材的处理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遵循教材是必须的,但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处理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这部分教学中,笔者特别重视教材中图片的变化处理与变式呈现,突出了“缺失、重复、倒位、易位”这些主题,且每一主题都分步骤1、2、3,并作必要的文字注解。如“倒位”处理见图1。

这样的处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对知识的理解、思维的深入。

在“染色体数目的变异”部分,先以“21三体综合症染色体”图例及智障“天才”舟舟图片点题,接着再以果蝇为例,解析“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这个课题,并由浅入深学习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等。

3 策略与方法的采用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安排,“染色体变异”内容的学习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相对于高一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智能结构而言,教学难度较大。因此,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处理好抽象概念与形象教学之间的关系,注重教学难点的突破,如染色体组、二倍体、单倍体等多个核心概念。

3.1 以辨图、设问、讨论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针对图2,设问并讨论。

①该体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

②其中有几对常染色体、几对性染色体?

③染色体Ⅱ与Ⅱ是什么关系?类似关系的还有哪些?

④染色体Ⅲ与Ⅳ是什么关系?类似关系的还有哪些?

雄果蝇在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如图3所示。

针对上述图2、图3,设问并讨论:

①甲、乙分别含有哪几条染色体?

②在同一组中,它们之间互为——(同源、非同源)染色体。

③在同一组中,几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功能有什么特点?

归纳:像这样,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就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3.2 通过具体实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二倍体和多倍体

对比和辨析是理科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对比中,学生可以发现知识的异同点;辨析中,学生可以明了概念的混淆点(表1)。

3.3 用图解、图表和事例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加强直观教学,其中图解、图表和事例,是通过生命现象反映或揭示生命本质和规律的极好呈现载体(表2)。

3.4 做好“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

“实验”是生物教学中的主要组成板块,在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精神,训练学生科学思维和方法,习得科学学习习惯等方面,及切实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生物教学中理应重视并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本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如复习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组等一系列核心概念,重点讨论并认同:低温的作用与秋水仙素的作用基本相似,且有自身的优点,即容易创造和控制,成本低、对人体无害、易于操作。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第4篇

一、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区别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先教后练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当听众、做笔记、被提问,很少有机会主动提出问题和进行合作交流;课后,老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缺少针对性的指导和及时解答,缺少对课后作业科学的分析和管理。传统的笔记多是以文字要点的形式展现,学生容易大脑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模式下,学生不能自由控制学习时间、内容、地点和知识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容易出现厌学、怠学的现象。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不同,它以建构主义和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其核心是“先学后教”,实质是优化教学过程。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科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促进教师由注重教学论到注重学习观的转变,由关注教学方法到关注学习方法的转变,同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用人性化的学习方式,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和个性化沟通,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能较大程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这不仅仅是一种理念的转变,更是一个实践层面具体落实的问题。笔者所任教广东省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简称“我校”)是一所从职中过渡到综合高中的薄弱新型学校,在短时期内实现“跨越式、优质发展”,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实现发展目标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符合教学规律,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改变学校现状。鉴于先进的教学设备未能完善,学生基础薄弱,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先学后教”呢?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本校辅以“学习任务清单”的“两段七步”教学法应运而生,使“翻转”成为可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贯穿思维导图的“学习任务清单”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图表,一种整体思维工具,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的核心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人的左右大脑同时运作,将人的思维过程呈现在纸上,并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

“学习任务清单”主要由课题名称、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建议和学习任务等6部分内容构成。学习任务清单由老师提前制定,学生在课前学习时,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构建个性化思维导图雏形。老师在拟定学习任务清单时,对学习目标的写法基本摈弃普通教学设计中的“知道”“了解”“概述”“简述”“理解”“掌握”等字眼,而是采用更具体的?Z句。如:“通过……(手段)达到……(目标)”让学生更明确如何达到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中有具体描述可行的学习方法,提供借鉴,鼓励创新并敦促学生课前写下疑惑、课后及时整理“学习任务清单”,进行纠错反思。

三、 翻转课堂“两段七步”教学法操作方式

实施前提:老师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将各层次学生,男女搭配,分成若干学习互助小组,每组4人,小组分配贯穿整个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全过程。

我校实施的 翻转课堂“两段七步”教学法分为两个阶段七个步骤,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第一阶段:课前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与知识建构

1. 有学习目标和要求

目标: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达到。

要求:“学习任务清单”要求合适、可行、可做到。

2. 三个步骤

步骤一:小组自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根据学习任务清单,研读教材(教科书、微课等),理解教材。

步骤二:课前自测。通过课本习题、学习案进行自测,并构建个性化思维导图雏形。

步骤三:小组存疑。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记录疑惑和问题或者准备分享的课外学习成果。

第二阶段:课堂学习――师生协作学习

1. 要求

师教生,生教生、生促师。老师把控适宜的学习难度、知识深度和广度。

2. 四个步骤

步骤一:检测评判。通过习题,检测和评价课前学习结果。

步骤二:小组分享。分享思维导图的形成过程和学习经验。

步骤三:老师梳理。在老师的带领下梳理本节内容,完善思维导图。

步骤四: 推陈出新。安排适量衔接上下节内容的思考题,引出下一课内容,并布置下一课的“学习任务清单”。

四、翻转课堂“两段七步”教学法操作实例

笔者以高中生物(必修3)第3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第一课时为例,简述翻转课堂“两段七步”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步骤一 :课前自学(了解知识点)

老师利用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作用机理、作用表现和特点以及典型实例等知识点设计清单,学生在此清单的指引下自学,理解本节基本内容。

在此步骤前为了衔接上下节内容,教师设计或鼓励小组设计以下相关内容的思考题:利用单侧光、胚芽鞘、玻璃片、琼脂块、旋转器等器材,设计一道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题目,同时设计玻璃片、琼脂块、旋转器对其影响的问题。实现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及导出本节新知。

步骤二:课前自测

此步骤要求学生通过教辅资料的达标练习或教师设计的题目进行课前学习效果自测,并梳理本节内容,自行构建思维导图,此思维导图为学生通过自学形成的对本节内容的理解,为思维导图雏形。课前学生提交思维导图给老师。从课前收集学生的思维导图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本节相关知识的归纳整合仍保留在做大量文字笔记。采用简单结构图的形式把大标题、小标题下的大范围、小范围的内容用文字具体概述;或以传统的列表方式把星罗棋布的文字填满每个小格。如此的知识归纳方式易使人出现记忆疲劳,很大程度上扼杀了我们对文字的兴趣,限制了我们的发散思维。显然,学生对各知识间的密切联系缺乏理性整合,对知识间可能产生的深层次运用缺少思考。

步骤三:存疑

不同的学生在自学和完成思维导图过程中,必定存在不同的疑问。此环节要求学生将自学过程中的疑问罗列出来,并尽可能地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等方式进行解答,实在无法解答的,课前提交给老师,在课堂上老师协助解决。

通过自学,多数学生对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的理解存在疑惑,其主要原因是针对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的理解上存在困惑。课前,老师根据不同小组讨论情况点拨学生用描点法或做辅助线法解决问题。

步骤四:评判

此步骤设计层层递进的探究题,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加以考察。主要是检测学生对本节重难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的3个“W”的情况。知道是什么(What)?明白为什么(Why)?熟悉怎么用(How)?

层次一 :知识积累

充分利用教材中:不同植物器官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曲线图,分析积累与生长素两重性相关的知识。

层次二:原理应用

充分利用上述示意图,设计问题或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顶端优势现象及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现象。对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的这一疑惑点的理解,通过课前学生反馈,教师点拨,小组再讨论交流,学生往往能领悟描点法和辅助线法的方法要领,甚至会生成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描点法口诀为:“用生活知识推快慢,采ABCD线上标。”具体操作是用生活实践中的知识分析根和茎的远地侧及近地测的生长快慢情况,再借助教材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所得到结果的曲线图,把ABCD四个点标在曲线图上。灵活运用此法对解决层次三的迁移应用大有裨益,甚至可以举一反三地解决问题。点拨学生运用辅助线法亦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可能会在教材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所得到结果的曲线图上做横线、竖线或斜线,这些都将为后续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层次三:迁移应用

借助曲线图,从生长素两重性,顶端优势,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植物向光性等方面设计问题,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提升迁移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出生成性问题,超越其最近发展区。

步骤五:分享

此步骤中,老师选取2-3个小组不同风格的思维导图。由设计者讲解思维导图雏形的设计思路,分享学习心得。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质疑和进一步完善。

通过小组代表展示,学生在质疑中往往能达成共鸣,理性地判断简单的结构图、列表比较图与发散思维导图的差异。生生间,师生间相互给出反馈评价,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以及在探究过程中收获的心得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实现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升华。分享过程中更多的?W生惊喜地达成共识:以生长素浓度为核心,扩展不同植物器官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的“思维导图”进行的知识完善与整合,在理解记忆、拓展拔高等方面效果相当显著。

此步骤中另设 “我是小老师”环节,设计适量、适当难度的题目,通过训练、合作与展示达到提升。班上4人一组的每小组轮流担任,要求每节课有1套巩固训练题,题量为高考题量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5~10个赋分点。其他小组课上进行测试。紧接着该组同学主持完成评价与释疑。巩固训练题也可以为有价值的变式题。为使本小组的训练题受到师生的好评,学生会反复琢磨、精益求精,成为此环节的指导者,实现自主与合作。

步骤六:老师梳理

课前,学生依托“学习任务清单”完成自学、自测、小组合作交流与反思,把疑惑点悉数记录在单。教师课前收集反馈,作为课堂设计的第一手材料。此步骤要求老师根据前五个步骤反映出来的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经学生讨论后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完善最终的思维导图,实现对本节内容的完全掌握和内化。课堂结束前3~5分钟,学生整理个人本节课的收获,完善小组或个人的思维导图,形成一份符合本小组或本人的简明高效的思维导图,作为学习成果在课上或课后分享交流。

步骤七:推陈出新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师教学用书;高中地理;特点;中图版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是专门围绕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编写的一套教师教学使用说明书,有助于教师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现行中图版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内容编排上分为教材内容分析、各节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及探究活动设计两部分,其中各节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及探究活动设计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教材解读系列、探究系列、辅助系列。教材解读系列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探究系列指探究活动设计中的一系列活动;辅助系列包括复习题参考答案、本节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参考资料。下面对中图版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的特点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编写结构———合理新颖,特点鲜明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编写,编写组同时对相应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进行了重新编写并出版。新的教师教学用书采用整章分析和单节内容具体解读相结合的体例来设计:每个章节前面部分是本章内容的整体分析即“教材内容分析”,后面部分是各节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及探究活动设计,每章节都按照这个格式进行编排。教材内容分析包括四个子标题: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本章内容体系和结构、课程标准解读、课题分析与评价;各节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及探究活动设计部分包括七个子标题: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探究活动设计、复习题参考答案、本节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参考资料。从编写结构可以看出,其特点鲜明,从对全章内容的分析和说明,到对课题和探究活动的实施建议与基本操作方法,直到对单节教材的具体分析、教学建议及参考资料,都显得非常有条理、严密,富有逻辑性,且各部分语言精炼,可读性强。

二、内容分析———精准定位,突出功能

1.定位准确,权威性较强

教师教学用书是编写者对教材知识体系的一种理解,因为编写教材的专家组成员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读,在此基础上再对高中知识体系进行编排与设计,因此,他们对教材的定位非常准确,且具有一定权威性,教师把握好每个章节的地位与作用,就能更好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补充、取舍,加强前后章节之间知识的连贯性,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中,“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就很好地对其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详细说明:本章是必修第二册的开篇,既是人文地理的开始,也是从自然到人文内容的过渡,其中第一、二节内容既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又为学习下一章城市相关内容做铺垫。教师通过对教学用书的研读,就能更快地把握好本章内容的重难点,并且在讲授下一章城市化这一节内容时,就能与人口相关内容紧密联系,有利于章节与章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并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脉络。

2.参考价值大,指导性明确

在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每章开头部分有一个课题,课题设计目的是倡导学生探索地理问题、观察地理事物的变化,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课题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合理、正确地指导,而教师的指导思想主要来源于教师教学用书。在教师教学用书“本章内容体系和结构”中,简单介绍了本章课题的设计目的、指导建议、操作步骤和要求。而在“课题分析与评价”中,更加详细阐述了实施课题的具体内容,包括课题目标、课题准备、课题操作、课题评价。“课题目标”明确了课题最终达到的效果;“课题准备和课题操作”对课题需要的器材和操作步骤作了详细说明;“课题评价”设置了评价标准和相应的分值。教师教学用书给了教师一个课题实施的参考模式,可以看出编写组专家对新课程实施非常重视,特别是刚实施新教材时,很多教师也没有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的经验,教师教学用书显得极为重要,它为教师提供了参考和学习的对象,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具有很大价值。

三、教材解读———多种视角,方便操作

这部分内容非常详细介绍了本节内容要教什么、怎么教以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了三个维 度,一是知识与能力,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材分析”主要简述了本节地位、内容结构、教学方法与手段、重点与难点。“教学建议”开篇对课文中“探索”栏目的作用和操作有简要说明,然后针对教材中各个知识点和重难点的教学方法给出了合理化建议,这样有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借鉴和参考,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例如,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用书给出了以下教学方法供教师参考。①比较法:地球自转和公转两部分内容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从方向、周期等方面进行比较。②地图法:黄赤交角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建立在空间概念基础上去理解,教师可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图1-3-5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③演示法: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部分内容,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好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对于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最好让学生用地球仪进行演示,并应当提到昼夜更替的周期是24小时,即太阳日。④图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在恒星日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教科书中“阅读”部分的说明及示意图,边讲边画图,帮助学生理解此难点。⑤启发式教学法和图示法相结合:对于地方时的教学,教学方法可用太阳视运动与太阳真运动示意图,启发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地球运动的规律。⑥在正午太阳高度的两个变化规律中,教学用书提供了四种教学方法:图示法、计算法、实物观察法、演示法,教师可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且有助于教师拓宽思路和灵活运用相关原理。以上教学方法在本套教师教学用书中出现频次较多,也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法和特色。还有更多的相关实例,不再一一列举,教学用书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形式上灵活多样,实施起来可操作性强,既有利于教师教,又有利于学生学。教学建议从教师和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作出具体的教学设计。

四、探究系列———紧扣课标,形式多样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地理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用书在这方面有很好的体现。每节内容都设计有探究活动系列,一方面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其中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探究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学生观察、讨论、读图表、游戏、制作学具等,并且操作方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中相关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地理的存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气氛,那么学生更能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也改变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实践活动的开展,现今的教学用书突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五、辅助系列———拓展延伸,优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