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商管理培养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培养方案 应用型本科 实践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149-02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独立学院作为一支生力军正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如何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培养社会认可、家长认可、用人单位认可的应用型人才,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德国教育体系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总体教育水平居世界一流。本文是重庆市教委基金支持的教改项目,项目组成员曾赴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考察和交流,并且笔者所在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的相关协议。因此,本文以工商管理专业为研究突破口,在借鉴德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就中德两国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探索适合我国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改革措施,以期为独立学院开办应用型本科专业提供理论支持。
一、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特点
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有以下三个特点:
1.专业培养方案以必修模块为主。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是按模块来划分的。企业管理专业被细分为十几个模块,分别是:企业管理学基础、物流管理、个人组织管理、金融学基础、市场营销、交流学、会计学、控制学、国民经济学基础、方法学基础、信息加工、统计学、市场研究等,每个模块对应2~4门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学生的必修内容。此外,还有一个选修模块,从金融管理、国际企业管理、旅游管理三个模块中选择。
培养方案中选修模块较少的理由是:针对应用型专业,每个学位需要学生达到的要求有严格界定和标准定量的考核标准,所以弱化学生的选择,由学校作为主导,引导学生按要求完成相应的模块课程。
2.专业培养方案强调务实。实践性强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特色。通过比较发现,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各门课程的学时比国内相同课程的学时更长,一般多出30%~50%左右,原因是加入了较大比例的自学学时。自学学时是区别于讲课学时而言的,学生听讲座课和上练习课的时间都属于自学学时。以采购与物流课程为例,4个学分,120个总学时,讲课学时只有54学时,但讲座课每周安排2学时,练习课每周安排1学时。
为了强调实践,学校除了在教学中增加了非讲课学时外,另一方面,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在培养方案中还设计了1个学期的实习时间,要求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在企业中进行实习,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学会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式以小班教学为主,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考核。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采用小班教学,每班学生人数在20人以内。小班教学使得学生经常有机会与教师、教授或学校领导直接进行接触和交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不管什么话题,在课堂上不用举手都可以提出来和同学讨论。其结果是,小班教学带来了一种自由、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
德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每门课程的成绩构成是多方面的,案例讨论、课后作业、出勤情况、平时测验、期末测试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另外每门课程一般要有3~5次的期中考核。一门课程的各个学习阶段,授课教师都会布置一些小的任务对学生进行考核,最终课程是否合格视学生对各个任务完成情况而定,不以期末一考定终身。这样一来,德国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更强调过程检验和控制,使得老师更能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便于过程中纠正偏差。
二、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的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相比,还存在显著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目标不适合时展的需要。国内很多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大体是要培养具备企业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显然,这种定位是照搬母校培养方案的结果。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该按照市场需求,培养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有较强动手能力、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和高职高专学生比,有更强的理论知识体系;和研究型大学的学生比,更偏重实践操作能力。为此,独立学院应充分调研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情况,有的放矢,使自己培养的学生更适合社会的需要。
2.课程体系陈旧,缺乏创新。独立学院的培养方案一般是照搬母校已有的培养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往培养方案涉及的课程体系显得陈旧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应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计不合理等弊端。实践课的比重偏低且效果不佳,最终将导致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难以理解或者有理论知识却缺乏运用机会的后果。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需要改革。现有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还是以理论讲解为主,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论的推导和演变。课堂式的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导致学生缺乏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较差。
考核方式上,现有工商管理专业一般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占有一定比例。平时成绩视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而定。学生习惯平时懒散放松、期末抓紧突击,虽然有时也能取得较好分数,但实际上对这门课程缺乏理解,更谈不上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德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课程体系设置合理、考核方式更为科学,可以为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提供参考。笔者结合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修改,谈谈德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对我国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一些启示。
1.调整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应该有准确定位。尽管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但独立学院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不能急功近利,要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初次就业时一般都处在基层管理者的岗位上。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的继续学习管理知识、深化管理理论、总结管理经验,才有可能成长为工商企业里的中层乃至高层管理者。因此,学校除应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外,更应该在能力、素质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及个人修养和个性发展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创新实践环节。我国应用型本科专业应改革一些实践环节。如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ERP(沙盘)模拟实习,一般是放在《生产运作与管理》这门课程学习后进行。考虑到ERP模拟实习涉及到企业的生产、营销和财务等多个方面,因此可以将这个实习细化成三个子项目,放在不同的课程学习后分别进行考核。
很多独立学院的毕业实习时间是在最后一学期,进行毕业论文之前的三周时间进行。和国外相比,实习时间明显太短。可考虑增加学生的实习时间,如果对本科四年制的学生,能在前三年完成学分,可以考虑最后一年的时间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以增加实习时间长度。同时,对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要进行质量监控,防止有的学生应付了事,弄虚作假。
此外,听讲座也可以算学生的实践学分,并应要求学生记录心得体会。在条件成熟时,可鼓励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研究,并由学生自己开设讲座。
3.改变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教学方式要将教师授课与学生受课结合起来。针对一门课程而言,基本定义、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思路可以采用讲授型教学方法。同时,对涉及实践的专业课程,教师可采用案例引导、互动教学、任务教学等多种方法。
考核上要强调过程控制,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管理。具体而言,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个关键环节设置考核任务,弱化期末分数的比重。在过程控制中,应有一套标准将考核目标细化、量化。
四、结论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适合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的重要方向。德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由来已久,有自己的特色和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针对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现状,应充分借鉴德国等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学经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的改革,最终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同类专业培养方案比较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3144)。]
参考文献:
1.王勇.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培养体系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0(7)
2.梁淑美,尹晶,王淑慧.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与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0(8)
3.黄梅芳.新世纪我国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7)
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有以下三个特点:
1.专业培养方案以必修模块为主。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是按模块来划分的。企业管理专业被细分为十几个模块,分别是:企业管理学基础、物流管理、个人组织管理、金融学基础、市场营销、交流学、会计学、控制学、国民经济学基础、方法学基础、信息加工、统计学、市场研究等,每个模块对应2~4门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学生的必修内容。此外,还有一个选修模块,从金融管理、国际企业管理、旅游管理三个模块中选择。培养方案中选修模块较少的理由是:针对应用型专业,每个学位需要学生达到的要求有严格界定和标准定量的考核标准,所以弱化学生的选择,由学校作为主导,引导学生按要求完成相应的模块课程。
2.专业培养方案强调务实。实践性强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特色。通过比较发现,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各门课程的学时比国内相同课程的学时更长,一般多出30%~50%左右,原因是加入了较大比例的自学学时。自学学时是区别于讲课学时而言的,学生听讲座课和上练习课的时间都属于自学学时。以采购与物流课程为例,4个学分,120个总学时,讲课学时只有54学时,但讲座课每周安排2学时,练习课每周安排1学时。为了强调实践,学校除了在教学中增加了非讲课学时外,另一方面,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在培养方案中还设计了1个学期的实习时间,要求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在企业中进行实习,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学会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式以小班教学为主,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考核。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采用小班教学,每班学生人数在20人以内。小班教学使得学生经常有机会与教师、教授或学校领导直接进行接触和交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不管什么话题,在课堂上不用举手都可以提出来和同学讨论。其结果是,小班教学带来了一种自由、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德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每门课程的成绩构成是多方面的,案例讨论、课后作业、出勤情况、平时测验、期末测试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另外每门课程一般要有3~5次的期中考核。一门课程的各个学习阶段,授课教师都会布置一些小的任务对学生进行考核,最终课程是否合格视学生对各个任务完成情况而定,不以期末一考定终身。这样一来,德国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更强调过程检验和控制,使得老师更能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便于过程中纠正偏差。
二、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的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相比,还存在显著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目标不适合时展的需要。国内很多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大体是要培养具备企业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显然,这种定位是照搬母校培养方案的结果。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该按照市场需求,培养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有较强动手能力、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和高职高专学生比,有更强的理论知识体系;和研究型大学的学生比,更偏重实践操作能力。为此,独立学院应充分调研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情况,有的放矢,使自己培养的学生更适合社会的需要。
2.课程体系陈旧,缺乏创新。独立学院的培养方案一般是照搬母校已有的培养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往培养方案涉及的课程体系显得陈旧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改革势在必行。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应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计不合理等弊端。实践课的比重偏低且效果不佳,最终将导致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难以理解或者有理论知识却缺乏运用机会的后果。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需要改革。现有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还是以理论讲解为主,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论的推导和演变。课堂式的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导致学生缺乏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较差。考核方式上,现有工商管理专业一般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占有一定比例。平时成绩视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而定。学生习惯平时懒散放松、期末抓紧突击,虽然有时也能取得较好分数,但实际上对这门课程缺乏理解,更谈不上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德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课程体系设置合理、考核方式更为科学,可以为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提供参考。笔者结合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修改,谈谈德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对我国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一些启示。
1.调整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应该有准确定位。尽管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但独立学院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不能急功近利,要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初次就业时一般都处在基层管理者的岗位上。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的继续学习管理知识、深化管理理论、总结管理经验,才有可能成长为工商企业里的中层乃至高层管理者。因此,学校除应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外,更应该在能力、素质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及个人修养和个性发展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创新实践环节。我国应用型本科专业应改革一些实践环节。如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ERP(沙盘)模拟实习,一般是放在《生产运作与管理》这门课程学习后进行。考虑到ERP模拟实习涉及到企业的生产、营销和财务等多个方面,因此可以将这个实习细化成三个子项目,放在不同的课程学习后分别进行考核。很多独立学院的毕业实习时间是在最后一学期,进行毕业论文之前的三周时间进行。和国外相比,实习时间明显太短。可考虑增加学生的实习时间,如果对本科四年制的学生,能在前三年完成学分,可以考虑最后一年的时间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以增加实习时间长度。同时,对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要进行质量监控,防止有的学生应付了事,弄虚作假。此外,听讲座也可以算学生的实践学分,并应要求学生记录心得体会。在条件成熟时,可鼓励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研究,并由学生自己开设讲座。
3.改变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教学方式要将教师授课与学生受课结合起来。针对一门课程而言,基本定义、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思路可以采用讲授型教学方法。同时,对涉及实践的专业课程,教师可采用案例引导、互动教学、任务教学等多种方法。考核上要强调过程控制,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管理。具体而言,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个关键环节设置考核任务,弱化期末分数的比重。在过程控制中,应有一套标准将考核目标细化、量化。
一、我国工商管理在新经济环境下的现状
我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的工商管理部门更应该加强对经济的监管、组织力度。我国整体的经济在工商管理中确实存在着不尽人意的方面。
(一)我国的工商管理匮乏专业的人才
人才也有高低之分,根据个人能力的大小,工商管理人才也相映的分为:高级人才、中级人才、初级人才。据调查显示,现在的人才市场对不同级别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不同,相对于对高级、初级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初级的工商管理人的需求最多。当今社会的经济是以知识、能力为核心的经济,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现今的经济是一种全新的、与国际接轨的经济,这就要求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人要有与国际接轨的意识,充分接受国际经济的洗礼,在与其他国家经济的碰撞中领会、琢磨现在的国际经济形势,尤其是在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方面。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只有将思维与国际接轨才能保证经济的平稳发展。但是,我国的某些高校在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只是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对实践经验方面几乎没有培养方案,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在理论上比较丰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在以下两方面表现的比较突出:一方面,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在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时,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知识,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没有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工商管理人员的考核标准单一,对学生的考核只是注重对成绩的考核,在思想、劳动、体育方面的教育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二)我国的工商管理的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以来改善了很多,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全球化,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机会逐步增多,在接轨的过程中,我国的工商管理机制暴露出了很大的问题。所以,为我国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就必须要完善工商管理机制,在管理上有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范围要增大,工商管理的薄弱环节要进行改善,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作用。我国的所有经济活动必须要在合理、科学的工商管理制度下来完成,在宏观上对经济进行控制,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进行改正。我国的经济分为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将两者结合起来协调发展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必要前提。工商管理体制不健全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在不同的区域内,工商管理的制度都有所不同,从整体上来看,行业的发展良莠不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国家就应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商管理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为推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做贡献。
(三)工商管理部门执法能力弱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工商管理部门就应该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对经济的发展做好进一步的监管。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法律的作用,在对经济的管理中应该做到有法可依,响应国家依法治国的号召,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些时候,工商管理部门面对复杂的经济情况不能做到对症下药,不能灵活的运用法律法规,在老百姓看来,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能力很弱,不能在老百姓心里留下很好的印象。
(四)工商管理内部机制不健全
工商管理部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护航者,对维持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商管理部门不能将国家投入的资金充分的应用,审计工作做得不够全面,从而导致了资金的浪费。二、解决工商管理中的问题的策略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的工商管理部门需要创新型、应用型的人才。我国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培养方案应该更为全面,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转变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中应该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多多了解国际经济形势,在实践中感受工商管理的魅力,并且在学生时间的过程中培养竞争意识。
(二)优化工商管理机制
在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密切注意经济的走向,联系国际经济形势,优化工商管理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职能,对经济进行监督、控制,保证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打破传统,优化机制,在宏观上对经济的大致走向进行监督,顺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统一起来进行管理,采用创新型的管理机制,推动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三)加强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
结合我国国情,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相关法律的宣传工作,提高工商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意识到法律是他们坚实的后盾,要做到依法行事。及时调整部门之间的不合理之处,将工作明确分工,提高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将工商管理部门打造成一个合格的部门,能够对经济的发展做好监控工作。
(一)管理与引导之间的关系
工商管理通常对各个企业所行使的是管理的职能,但假如为了强化对企业的管理,并且能够使其正确而且合法的从事企业的经营活动,工商管理部门就应该极其的注重对企业所作的引导工作。首先,应该对各个企业向基础性产业以及企业经营相关产业方向进行不断的发展进行引导,还应该对一些经济效益较差的产业进行严格把关。其次,应该从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具体需求出发,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其中可以对本地已经饱和了的产业进行评估,努力帮其在外地寻找发展的机会,而对于那些相对来说技术以及资金都较落后的行业则应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二)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
工商管理部门通常在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对企业正面的发展和改革进行一定的支持,对各个企业在改革与发展当中遇到的困难以及障碍进行帮助并且努力解决。在此基础上,工商管理部门不仅应该对各个企业当中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管,还应该努力加强对企业的服务以及支持,对各个规模的企业进行不同的对待,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应该加强定点的联系,对较为重大的项目进行跟踪以及服务,而对那些中小型企业,则应该尽可能的实现分片联系,对一些特殊问题进行特殊处理。
二、市场经济下工商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其现状不同乐观,存在和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十分的不利于工商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匮乏
根据调查以及统计显示,我国初级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量较大,而中级工商管理人才的缺口则相对较大,而高级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则十分紧缺。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知识的生产、消费以及分配的基础上进行建立从而形成的经济,与以往农业经济以及工业经济是相对的,是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新型经济,它不仅仅对工商管理人才的竞争意识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还要求其由一定的国际贸易、国际经济以及国际金融等的思想,只有拥有这一切,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市场的需求。以往,工商管理部门在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对专业的需要进行了过重的强调,使得更偏重于对知识的传授,这一培养方案并不有利于对工商管理的创新型人才进行培养,这便导致了对工商管理人员专业培养的途径较为单一,我国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以往的培养方式便是采取学年制的方法,这一教学制度下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的设计经常会出现缺乏科学性以及使用性的现象,这便造成了其余社会经济的需求脱节,除此之外,以往培养方案的制定也使得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考核方法较为单一,使其并不能够充分的体现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现如今,很多高校仍旧采用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进行考核,使其很难反映学生们的实际能力。
(二)工商管理的体制有待健全
对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完善,工商管理的职能所能发挥的作用以及功能也越来越大,这一大背景之下,便要求工商管理部门对其管理的范围进行不断的扩大,注重加强对一些薄弱环节的管理,使得工商管理的职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此基础上不仅应该管理好现有的市场经济活动,还应该对宏观调控指导的监督有所加强,不仅应该管理好私营以及个体的经济,还应该对公有制经济加以重视,从而充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统一。目前,工商管理的体制一般是根据行政区来进行划分管理的,它是人为的将现有的区域性的市场进行划分,从而形成一块一块的,这便使得各个业务部门都各自为政,不能够进行很好的交流,这便对于形成管理合力十分不利,对地方保护的工具也不能真正的摆脱。针对此,地方政府们通常都会采取各种地方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真正建立,使得工商管理的力度也有很大程度的削弱。因此,建立健全的工商管理体制显得十分迫切,不仅能够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且还能够使得企业能够尽快的与国际接轨。
(二)工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工商管理部门不仅肩负着管好市场条件的经济活动,而且还肩负着对企业经济宏观调控指导计划实现的监督管理,但是,目前工商管理的内部管理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工商管理体制往往无法对当地保护主义的工具进行摆脱,一方面是由于工商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还有待完善,使得工商管理的经济监督职能并不能充分的发挥,导致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也不能顺利开展。
(三)工商管理执法不到位
工商管理部门既是对流通领域的市场进行监管以及进行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部门,也是促进社会和谐以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工商管理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当中,应该要严格的依法行政,并且应该不断的提高执法效能,使得工商管理的职能能够真正的履行到位。但是现如今,工商管理部门并不能自如的应对日趋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其执法的力度也大大降低。
三、市场经济下工商管理的实际措施
(一)培养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
我国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因此,必须以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真正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对现有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创新性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了适应新时期时展的需求,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则必须具有国际竞争意识,并且对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进行相互结合的想法高度重视,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应该始终坚持以实践创新为主,使得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能够适应新时期的生产、管理、建设以及服务等各方面的要求,只有通过这一途径,才能够培养出有很强适应能力以及市场经济观念的专业化的人才,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二)积极调整新时期的工商管理意识
管理是将思想意识投入到实践中的一个过程,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应该对管理思维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变化,从而提高其管理的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一定要不断的创新,从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而正确的工商管理意识不仅仅包括管理的能力,其中还对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十分重视,因此,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国家工商管理的规定认证的贯彻,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此外,一个优秀的工商管理人员,还应该做好调研工作,始终坚持从实践当中来,到实践当中去的原则,并且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从工商管理的实际出发,并不是对工商管理的经验以及方法进行死板硬套,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工商管理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严格遵循工商管理原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往一些传统的管理政策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这便要求我们能够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及时的补充,对工商管理的原则进行严格遵守。首先,应该结合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各个企业的前途着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个企业内部一定会进行一些改革,工商管理部门应该针对此为企业进行协调,对于企业的改革,工商管理部门在行使职能的过程当中,应该要做到不对企业讲空话,不轻易承诺,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解决企业在改革当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其次,对于遇到的具体问题应该进行具体分析,能够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对于企业在改革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应该做到不回避,不推脱,根据不同的问题,拿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开放思维、开拓创新,从而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应该依法行使工商管理职能,并且加强法制监督的力度,在各个企业当中大力宣传法律法规,使得企业能够对法律当中的规定自觉遵守,一旦出现问题,一定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格追究,并在其得到解决之后应该进行反思和总结,避免同样的问题重复出现。
(四)健全工商管理体制
新时代的市场经济已经开始朝着多元化不断的发展,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健全工商管理体制,而对工商管理体制的健全则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得到完善,首先是对登记管理职能进行充分的应用,建立起工商管理体制的宏观调控,能够正确把握各类行业发展的宽度以及广度,防止产品结构比例失调的现象发生,切实促进产业结构化以及经济的协调发展。其次,对工商管理体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统一,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革,使得工商管理体制的统一性不断加强,大大加强工商管理机构的威信,使得工商管理的职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全方位的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
四、结束语
关键词:工商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和高科技化,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使其必须从相适应的角度做出重大的战略调整。这种调整不是在旧模式基础上的一般修修补补,而是涉及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教育从培养方案到教师队伍训练,招生与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等一系列问题的重大变革。只有完成这种“变革”,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工商管理人才。
一、专业教师队伍的训练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各高校纷纷设立了工商管理专业,并逐步形成了一支有一定规模的专职专业教师队伍,他们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客观地对这支队伍进行分析,他们大多数“或本身就是老板,有丰富的企业运作经验;或长期担当企业顾问,长期融入于企业实践”。而在实现真正的角色匹配上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整合和训练的过程。整合、训练的基本方案有二方面。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广泛地聘请社会上长期从事管理实践,具有丰富的企业运作经验,又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退休的高级管理入土,担任工商管理专业某些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也经常聘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土到学校作报告、举办座谈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放下大学教师的架子,走出大学校门的围栏,参与到广阔的社会和企业实践中去,只有深入实践,才能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做学问的路子,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变革,有机地将管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而不放空炮。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教材建设等诸多子系统。
1.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是第一位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指导思想应围绕着管理的特点和时代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去确定。要求管理者能够以随机应变、经验判断、当机立断等能力来具体地解决带有个性的具体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所培养的工商管理者,不仅应具有高度的科学管理素养,而且还应具有高尚的人格、坦诚的心态、坚强的性格、丰富的经验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技巧。与此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客观上还要求管理者具有较强的创新即较强的解决未来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开拓精神,注重其创新人格的培养。
2.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应紧紧围绕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不但要有基础管理知识,更要有文理兼备和哲学、美学等相关的知识素养。努力实现课程群组的菜单式教学,增加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可选择性。整修教学计划为普通教育、基础教学、专业教学课程群组构成。在普通教育课中,要多增加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基础教学课程由专业基础课和沟通邻近学科的课程组成,具体实施按工商管理学科大类开设,专业教学课程除专业课以外,还包括社会实践与生产实习、毕业论文。
3.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强化以下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1)角色模拟法。指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客体特点,设定情境,分派角色,组织开展教学“游戏”或现场模拟活动。其优点是现场感强,容易调动学员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 (2)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中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启发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堂讨论。组织课堂讨论可以实现师生一对一的交流指导,既密切师生关系,又使学生之间相互影响,产生智力激发。(4)课外辅导。制定相应的制度,强化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课外辅导。(5)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既要注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除笔试外,还可采用口试、开卷、学术报告、实验或实际角色操作等考核方式。(6)注重教育过程的技术性。要利用现代教育理沦,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并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课件。
4.教材建设。随着社会经济和知识的飞速发展,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当前,我国管理学教育内容的更新迫在眉睫,已经成为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一个“瓶颈”。为此,广大工商管理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关注现实,了解实践对理论的需求。其次要加大教材建设的投入,加速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此外,要加强组织协作。必要时可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力量进行分工协作编写,以便提高教材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三、学校招生与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对于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来说,具有特殊的素质要求,为此,除了应在学校的招生环节加强宣传之外,还应该在引导高素质的学生确立报考专业志愿方面下一番工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工商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形成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对于在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则应增强其自我意识的培养。
1.应引导其树立崇高的学业目标,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是需要通过自己良好的言传身教去影响感染他人,对自己有一个较高的要求标准,才有可能达到一定的发展高度。
2.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还应不断增强自信心、上进心和恒心毅力的培养。
3.应通过共同的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有利于工商管理人才成长的智力生态环境。
4.应设计出能让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参与和促进教学改革的制度。他们是整个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应主要由学生来评价,应增加其发言权,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5.应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朝气、活力和创造力。不要给他们过多的条条框框的限制,而应给予必要的自由创造空间。过多的限制会引起他们的心理反感,不利于其创造力的发挥。
6.应引导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变知识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以增强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工商管理高等教育改革是当务之急。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高等教育改革,确立了美国在新经济时代的教育基础。21世纪的我国要想在新的国力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大力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