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 艺术生 历史教学 方法

引言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创新教学方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探究,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艺术生是区别于普通文、理科学生的特殊学生群体,他们一方面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并且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动机普遍不强;另一方面专业技能训练要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历史教学在时间上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成为当前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方法。

一、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等都会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高中艺术生需要有一技之长,因此高中阶段重点任务是学习音乐、体育或者美术等特长,这就使得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大大减少。同时,历史课作为文化课中的非主干课程,本身得不到学生的重视,艺术生大都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可学可不学,等高考前两个月再来学习和背诵还为时不晚,所以说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上,都很难保证历史教学的效果。另外,高中艺术生以艺术技能见长,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历史知识掌握程度也很一般。高中历史相对于初中历史来说更具有深度和逻辑性,艺术生学起来往往感到很吃力。例如高中历史在讲述各朝生的重大事件时,往往会依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顺序对其做横向梳理,许多艺术生本来就对各朝代的先后顺序都掌握不清,高中课本把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知识进行的这种横向梳理,他们学起来更是云里雾里,就这样艺术生薄弱的历史基础给历史教学制造了很大的困难。

2.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历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一般,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历史教师造成的。一方面,许多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态度存在问题。一些高中历史教师对艺术生历史教学不够重视,认为所有的艺术生都只重视艺术技能而不在乎文化课的学习,所以这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往往都是应付了事,这样的教学态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校给高中艺术生所配备的历史教师的质量一般不高。正所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的知识储备情况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由于当前学校和师生都对历史课不够重视,因此学校为艺术生所配备的历史教师大都质量一般,这就使得历史课堂往往鲜有生动、枯燥无味,于是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更谈不上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了。

二、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方法

1.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发挥主导性作用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者,肩负着编写学案、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一系列重任,所以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想改善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首先要提升历史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师德素质,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培训,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做好历史教学不断地积蓄资本。例如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中提到“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这一知识点,而且还要了解“什么是简仪”、“简仪的用途是什么”等相关知识并将其讲解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其次,要培养“民主型”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校要让历史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历史课上多与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发言,真正融入到历史教学之中,课后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和巩固所学,从而达到历史教学的理想效果。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艺术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历史教师要想对其开展好历史教学,首先需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为此,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历史基础和兴趣需要,并在了解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诸子百家”这部分内容时,一位历史教师为了培养艺术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帮助艺术生加深记忆,精心设置了一个场景:“在一条很有名(名家)的大道(道家)上有一位儒(儒家)者,他左手拿着一瓶墨(墨家)水,右手拿着一本法(法家)学著作,这本法学著作里既不讲述玄妙的阴阳(阴阳家)之气,也没有高深的纵横(纵横家)之说,而是记载了一个农家(农家)中所发生的杂七杂八(杂家)的小事”。历史教师利用历史知识创设出这样一个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在快乐中好学历史。

3.优化历史教学手段,夯实艺术生基础知识

“授课―接受”式教学是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死板单一,往往由教师一人主导课堂,学生则参与甚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地强调历史基础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对这种理论灌输式教学大都存在抵触心理,缺乏学习热情。新课改背景下要想优化历史教学效果,就要努力丰富历史教学的手段,重视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师的课件以电子版形式保存,且易于对课件进行修改,这将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展开教学,增强历史课堂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此外,高中历史教师在为艺术生授课时,还要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做好由初中历史到高中历史的过渡与衔接,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方便于以后的进一步教学。

三、结语

总之,虽然高中艺术生在历史学习中面临诸多困难,但是只要历史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勇于应对教学中的难题,历史教学的效果就一定能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生 历史 自主学习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78-02

在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里,越来越呼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自己的学习, 是一种自律学习、主动学习, 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 是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 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当前的中学历史教育课程对学生提出了自主学习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以高考指挥棒的应试教育进行死板的历史灌输教育,致使学生普遍对历史缺乏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促使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能提升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因此,探讨高中生历史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自主学习

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中,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知识需求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具体指向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主动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 是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 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可含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完全自学,教师辅导学生自学,探究式创新性自学等[1]。

本研究中,自主学习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兴趣、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需要,也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能力;二是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即指学习者在以上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和控制程度;三是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并达到具体学习目标的模式。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其衡量的三个指标是: 学习目标的建立、学习方法的掌握及学习评价的实现。自主学习者分为高自主性学习者和低自主性学习者,高自主性学习者具有自我激励的能力,知道怎样通过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能够长期评价、量规自己的学习成就;低自主性学习者难以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难以掌握学习方法和进行自我学习评价。在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评价上,应将学生的自我学习评价、教师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及整体效绩的评价结合[2]。其实质就在于改变当前简单的以考试成绩为准的单一的、片面的评价方式。

2 高中生历史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因素分析

2.1基于高中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是学生重要的成长阶段,是其社会化的重要过程,相比于初中,学生们的思维、心理和身理等各方面都走向了逐步的成熟,并进一步熟知和认知了社会现实,现实与期望之间是一个巨大的反差的过程,表现了一种成长过程的矛盾统一。

高中生的思维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运用理论假设进行思维;高中生能撇开具体事物,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科学性理论性更强,思维步骤更完整;思维具有更强的预见性;思维形式化高中生的形式运算思维已占优势地位;对思维的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显著增强;思维的创造性提高。辩证思维迅速发展;高中生基本上能理解特殊与一般,归纳与津绎、理论与实践等的辩证关系,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3]。

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思维品质发展的矛盾性可知,对于他们以不能像对待小学生一样的控制式教学方法及逼迫式学习方法,而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构建学习主体。而同时基于高中生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及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教师应该适当进行引导、辅导,使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入发展,而不是在自主学习中停留于表现知识的学习,忽视历史学科内在规律及概念的深层次理解上。

2.2基于历史教育的特点

从高中历史教育角度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高中历史教学的任务来看。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是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4]这便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自我探索提出了要求,其实质都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单纯的课堂学习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

一、强化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现实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政治意义

高中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通过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明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和必须性,防止“和平演变”;为了使历史教育在社会政治中显露效用,我们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要认真思考:如何使我们的高中生能够正确分辨对一些基本历史问题的认识错误与否,就需要强化对其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能像传统的历史教学那样,只注重掌握知识,强调重复现成的结论,而不要求掌握形成这些结论的思维方法。高中生被动地接受历史教育,将教材中科学的认识结论变成教条来背诵,而没有经过个人的思维过程。没有经过个人独立思考而获得的思想观念,不会成为坚定的信念。

历史事实表面上既不带有思想,又不具有意义。只有经过人们的解释说明,历史事实才获得思想和意义。而人们又总是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某些理论前提和概念出发来理解一件事实。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头脑中的理论和概念也在形成过程中。因此,历史教育工作者不仅应当完成讲授历史知识的任务,而且应当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认识历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变成高中生思维的定式,使经过历史教育的对象在历史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相对稳定的独立性和一定程度的批判性。这是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需要。

二、培养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的社会价值决定的

历史学的阶级性主要表现在用什么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释历史事实,说明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方向。研究历史是没有绝对客观主义的。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接受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但是,掌握基础知识并不能保证达到提高对社会的理性认识和爱国主义觉悟的目的。要使历史教育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强化对高中生思维活动的培养。只让高中生多次机械地重复现成结论,或者重复教材所划定的思维模式是达不到这一目的的。从学习历史中升华出社会理性、思想觉悟以及最终达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除了情感成分外,主要来源于对历史事实的独立思考。而这种思考的认识工具则应当是历史认识论的基本原则。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表现于发展人类的思维方面。发展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是开发我们整个社会智能的前提。历史学科对形成高中生科学思维方式的作用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因为辩证思维的普遍规则都应用于历史学科之中,全面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更是在本学科得到体现。历史教材的知识内容已经向高中生提供了发展历史抽象思维的材料基础。中学历史教育阶段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三、更新教学观念是重视培养和发展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

当代教育思想要求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强调培养创造性思维。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高中生死记硬背的现象,是教育思想落后的一种表现。更新教育观念,把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放在主导地位,这样才能变高中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应该抛弃早已过时的“记忆教学论”,而把着眼点放在不囿于现成知识的传授,主张培养更高水平思维能力的“思维教学论”上,提高高中生的思维能力,以适应当代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样才能改变传统教学思想中只要求高中生掌握书本中的历史事实及其现成结论,而不要求他们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获得与现成结论相符的思想认识。避免把本来思想内容丰富的历史科学变成“死”学问。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来看,告诉青少年历史发展的真理是必要的,但引导他们掌握认识真理的钥匙更重要。因为他们走上社会后还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了解历史,用哪种认识方法去分析、思维,比他掌握了多少现成的结论更重要。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思维主要是通过教育培养发展起来的。历史教育不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就失去了历史教育最有价值的成分。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可能达到使受教育者终生受益的效果。重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还能从根本上解决高中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

综上所述,只有强化对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在遇到不管是历史问题还是现实问题,都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分析,尤其在边疆地区,能够正确认识正常宗教活动与利用宗教进行分裂活动的本质区别,强化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决心和使命感。而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强化对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高中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间题,培养其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叶小兵等.培养和发展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探索[J].历史教学,1991(6).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习现状;对策

一、目前高中生历史学习的现状

笔者对所在地学校――江苏省句容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班756位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对历史学习充满信心,有良好的学习方法,现在成绩优异的人有74人,占总人数的9.8%;对历史学习信心不足,有一定方法,现在成绩一般的有161人,占总人数的21.2%;对历史学习没有什么信心,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现在成绩较差的有521人,占总人数的69%。从问卷调查的数据中反映了两个重要的问题:

(1)从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看学生历史学习存在的问题。①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者则废。”而在问卷调查中,只有213人经常有预习的习惯,仅占总人数的28.1%。可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很少有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有些学生偶尔做到了却不能长时间坚持。②课堂上学习方式死板。 因多年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会思考,不会动脑筋。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79人曾经对老师所给的答案产生过怀疑并向老师提过问题,只仅占总人数的23.6%;经常和老师交流自己看法的人只有57人,占总人数的7.53%。由此可见,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对问题的怀疑精神和创新意识。③课后缺少必要和及时的巩固和复习。在问卷调查中,只有213人有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占总人数的28.7%。可见很少有学生能自始至终做到这一点。这样不良的学习习惯日积越累,最终将严重影响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

(2)从学生的考试中看存在的问题。①部分学生在考试时不能够认真审题,粗心大意,以致丢分;②答选择题时技巧性不强,不会运用求同排除法和求异排除法等方法,得分率较低;③答材料题时,很多学生习惯于先读材料再看问题,这样很容易被材料牵着走,很难获取有效信息;还有些学生答题时不看材料,完全脱离书本,答题仅凭感觉;最后在总结答案时部分学生答非所问,杂乱无章,词不达意;④答问题时,审题不清,看不懂问题答案;语言不简洁,不能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来回答;知识学得过死板,灵活性方面不足等。

二、解决高中生历史学习问题的对策

(1)加强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培养。教师要培养学生重视历史知识的意识,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立足书本,吃透教材,全面掌握书本上和考纲上要求的每个知识点,包括书上的图片、引文和下面的注释。

(2)指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的方法和习惯。①做到学习的有序性。学习要牢牢抓住预习、上课、复习和考试几个环节。循序渐进,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积累所学知识、培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掌握学习的技巧性。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辨精神。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历史事件要纵横联系。如将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进行比较,将三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其次,指导学生学会整理所学知识:如制作历史简表(我国古代朝代简表、列强发动的五次简表),编写历史提纲(美国独立战争进程表和法国大革命进程表),制作中外大事比较表(如维新思维和启蒙的比较)。最后,指导学生学会记笔记:要求学生将教师上课所讲的知识要点,自己平时学习的心得感悟,参考资料上的精华以及自己试卷上的错题和解法记下来,并时常翻阅,不断巩固。③做到学习的系统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和结构,做到知识的点、线、面相结合。如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四个点,那这些就构成了一条线―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这条线和社会主义运动及民族解放运动这两条线就构成一个面―世界近代史。

(3)指导学生不断提高考试技巧。在答问答题时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多读,领会题目和材料的意思;再者要审题: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学会分析试题的结构成分。分析清楚试题的结构成分,就可完整准确把握题意;最后要做到答案的规范化。问题的答案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要叙事有序,论证有力;分析史实,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要抓住要点、切中要害,言之成理、论证有力;答案要详略得当,要点全面。试题要求的重点,应该多写祥答,将要素交代清楚;非重点部分就须少写略答;文字表述要准确,调理要清楚。答案在表达上应力求文字准确、简练,做到“段落化、要点化、调理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本教育;高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139-02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概述

生本教学发展观念出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多是在教学中采用“师本”的教学发展观,在“师本”错误的教育发展理念下,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主要的教学职责,是整堂历史教学课堂的中心。教师在讲课时一切都是从学科的教学大纲出发,本着将学科知识一股脑传递给学生的观念实施课堂教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掌握和利用情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这些教学行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了。由此,在教育领域开始兴起“生本”的教育观念。据有关调查表明,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一些知识难点苦教无果,而经过实验研究表明,只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适时转变教育理念、教育方式,采用“以生为本”的教育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在教案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在学习中惯用的学习方法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自己燃起学习的兴趣以及知识探索的热情,便可收到不俗的教育效果。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价值用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强调在历史教学中“一切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主观意图,更要强调教育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生为本”的教育伦理观就是本着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创造者,拥有无限的潜能;在教师进行生本教育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先做后学”,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们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不为教学而教学,使学生们真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到对生活、个人发展有益的知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激发高中学生在课堂上对他们的历史学习知识的探索的热情和激情,使学生真正在生本教育模式下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致力于所用,并有所获。

二、高中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历史课堂的特点

1.生本教育理念下平等性的教育特点。生本教育理念下平等性的教育的特点主要指师生以及生生之间关系的平等。一方面,师生之间的平等指的是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地位与学生的学习地位对等;另一方面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平等,不存在学困生与学优生之间的差别待遇。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要致力于打造一个师生、生生关系平等的历史交流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这个平台中能够拥有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这种平等的教学模式下打造出一个沟通良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以此,不断激发出高中生历史学习的内在动力。

2.生本教育理念下开放性的教育特点。高中历史课堂生本教育理念开放性的教育特点指的是高中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在讨论以及交流上的开放。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开放性主要针对历史教学、学习内容的开放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历史问题的开放性。首先,历史教学、学习内容的开放性,这一点指的是在历史学习内容上的开放性,这种历史学习内容的开放性还强调主体之间的有效讨论,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研讨,针对历史教科书以及历史课外知识提出有针对性的见解,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被赋予了提问的权利,并且问题不设限,这又是“生本教育”理念下针对问题见解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有助于解放学生们的天性,有助于提高其对高中历史的学习效果。

3.生本教育理念下自主性的教育特点。生本教育理念下自主性的教育特点指的就是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强调学生历史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中要通过一定的情境设计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们在历史课堂的参与过程中点燃内心历史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这种自主性的教W模式与当前时兴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们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挖掘自身的内在历史学习的潜力以及自主积极性。

4.生本教育理念下合作性的教育特点。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合作性的教育特点指的就是在高中历史课堂有针对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只要进行正常的历史授课还要引导高中历史课堂的学生们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组讨论学习,使学生们能够在小组的合作、讨论的模式下学习到教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高中历史课堂生本理念下的合作性的学习特点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们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

5.生本教育理念下生成性的教育特点。高中历史课堂生本教育理念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生成性的特点。生成性特点乍一听比较陌生,实则指的是学生在生本理念下的高中历史学习是一种问题生成式的学习方式。由于生本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在学生自主思考以及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难免会衍生出诸多的问题,此外,有的学生很有可能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答存在一定的错误倾向,这些生成性的观点、问题解答方式、错误都可以算作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1.加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学段衔接。高中历史生本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生本教育前要在一定调研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明确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学段衔接问题,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来完善高中历史生本教学理念下的学段衔接问题。第一,就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并且引导学生们做好相应的历史课前预习,使学生们在课堂开始前对课本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历史教学便可以使学生们在有一定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开展历史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其次,就是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适合他们自身学习特点的历史学习进程计划书以及学习记录卡;最后完善高中历史学段衔接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加强小组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式交流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2.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的创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也是高中历史课堂生本教学理念下完善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在进行情境设计时,高中历史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情境中道具以及情景的设计要蕴含着一定的教学过程的构思,使高中历史教学情景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其次,就是教师要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历史实践教学,例如当地的名人故居、历史博物馆等都是极好的历史教学资源;最后,历史情景的设计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视野,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历史知识的“美”的一面。

3.多方面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学科素养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据有关调查表明,拥有一定学科素养的学习者要比没有学科素养的学习者自学能力更强。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十分强调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自主性,@就意味着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传递书本中的历史知识,还要能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们提升历史学科素养,使学生们在历史学科素养的帮助下自主地学习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思维,鼓励学生们多思考、多总结、勤提问,并且要鼓励学生们多读一些历史经典文献,并作总结,观察历史上的兴衰成败,并与当前的社会现象进行一定的对比。

4.有针对性地转化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学困生”。学困生一直是历史教学中的难点与痛点,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历史学困生总是无可奈何,尤其是理科生的历史学习更是举步维艰。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的历史学习作出指导,对高中的历史学习生进行广泛地调查,了解他们历史学习的困难所在,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黄若静.初中历史课升本教学的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2]孙小军.以生本理念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学科建设,2012.

[3]顾凌云.“生本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D].宁波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