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技术的功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机械工程 测试技术 创新能力 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54-02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到了各个学科领域,探讨新理论,研究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是现代测试技术总的发展方向[1]。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一项在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先进科学技术,相应的教学内容也具有发展性与不定性。任课教师一定要紧跟学科与学术发展动态,积累大量的文献资料,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构筑扎实的专业基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历年来该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多个专业都将其作为本科专业课程。该课程对于构筑机械类本科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拓宽研究思路、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1 教学内容
针对我校人才培养定位,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科学安排和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安排上首先介绍现代测试技术发展态势,讨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发展的现状、特点及趋势;随后介绍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共性知识和各种传感器所依据的定律和效应,重点分析基于传感器的各种基础效应,使学生对传感器有全新理解;然后对智能传感器进行了全面介绍,包括智能传感器的结构与系统、智能传感器的功能特点、智能传感器中的软件、设计与制造等;最后重点介绍近年来出现的几种新型传感技术,如磁流体传感器、生物传感器、MEMS系统、机器视觉、无损检测、多传感器融合等。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把握了重点、难点和新技术的动态,以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基础,以传感新效应、新原理、新技术为重点,同时将传感与信息处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信息处理这一抽象理论知识能有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由于上课学生涉及多个专业,根据学生背景增加与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的部分内容,如汽车安全状态监测、信息解耦、多信息融合、网络化传感、机器人控制等内容。此外,在教学环节上还设置了实践环节,安排了自学内容和研究热点问题,通过撰写相关的课程论文,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和总结写作能力,使学生掌握最新发展动向和国际前沿,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论文选题和科研打好基础。总体来说,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具有基础性、研究性、前沿性和行业性。
2 教学方法
开课学生对象主要为大二和大三学生,他们已经奠定了初步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已经不在于传递知识,而更注重激励思考,讲授的重点应该放在科学方法论、教学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如何从事实中做出结论以及如何分析事实和综合事实上。《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一门工程技术类综合性课程,涉及大量基础理论知识及传感技术研究进展的内容[2-3]。针对本科生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运用问题启发式、发言讨论式和项目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研思路。
(1)问题启发式。不能把问题启发式教学简单、片面地看成就是在课堂中多提问,而是多让学生练习。教师的教学指向思考过程而不是答案,让学生受到思维过程上的启发。首先向学生介绍某一类研究专题或方向大致的研究内容与进展,然后根据具体内容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自己进行相关的资料收集、调查研究,构思研究方案,教师指导学生的研究方法,最后由学生设法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启迪、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介绍光电绝对编码器时,首先让学生了解它是一种角度编码器,可以将角位移转换成二进制编码,方便与计算机连接,具有非接触性、体积小、分辨率高、可靠性好、使用方便等特点。然后分别介绍绝对编码器的二进制码盘和循环码盘,启发学生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研讨:为什么要设计这两种编码方案?各自的优点与不足是什么?如何设计一种新的编码方案? 该编码方案可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2)发言讨论式。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小组或集体讨论,再由教师作总结分析。这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评价、互相完善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发言讨论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思考、语言表达与归纳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在此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4]。同时也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教师的学术水平也会得到提高。我们在讲授传感器特性时,布置的一次讨论题目是研究传感器温度补偿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根据不同传感器的特性谈到了多种传感器温度补偿方法。同学们也发现实际传感特性往往与多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压力等)有关,因此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传感器的多维因素补偿。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之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3)项目驱动式。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入手,通过结合实际课题项目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根据讲授内容,安排一些实际课题项目让学生完成,或者直接让学生参加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去,给学生创造科研实践的机会,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情感和提升科研素质。教师在必要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授课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纳入教学之中,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及时更新[5]。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将课程内容与教师具体科研项目结合。一部分学生参与了相关课题项目的具体研究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发挥了主动性、创造性,使枯燥的公式推导和解题变成有趣的试验过程,培养了研究能力,提高学习效果,起到了以科研项目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将科研项目和《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结合,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有一些学生已经申报了专利、发表了学术论文[6-8]。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对于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有着良好的补偿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研创新的能力。
3 教学手段
教材是本科生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目前,《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国内可用教材众多,教学基本上都以知识体系为顺序。先讲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性,然后依据不同传感原理介绍几类传感器和相关应用,如电阻式、压电式、电容式、电磁式、光电式传感器等,一般还配有几个简单的传感原理演示和验证试验,过多地强调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我们精心选择口碑较好的教材进行教学,并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此外,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我们还编写了补充讲义,新增了近几年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新发展。力争使学生能系统地学习该课程,掌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研究动态。根据讲授内容,教师带有关实物在课堂上展示,使枯燥的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根据讲授内容,教师提出有关工程实际案例。以工程应用背景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通过例题、习题和思考题的内容选编和精心设计反映传感器技术在当代科技和工程实际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为了增加课程信息量,我们还采用Flash、Powerpoint等多媒体应用软件,设计开发了电子教案和网络课件进行教学,借助Matlab、Proteus、Labview等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演示和实验验证,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变粉笔黑板式教学为现代电子教学,使过去因没有实物对象而抽象难学的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4 实践环节
近两年,我们购置了一批功能更为齐全和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精心安排了一批实验项目,将原来单纯传感器原理验证性实验改变为与现代检测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性实验。鼓励学生参加教师或企业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对一些想学习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利用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课程知识的学习,完成一个测试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同时,开放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鼓励学生结合课程知识申报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类学科竞赛,开展DIY电子设计制作等,并将这些活动的成果作为课程成绩的考核,建立起以全面发展为导向,以能力考核为重点,多元化的学业评价体系[9]。此外,利用假期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千名教师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的契机,由任课老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实地考察、现场学习,与企业开展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学们在活动中能很快发现课堂知识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而且一些老师回来以后有了很多的好想法、好点子,也会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实践形式,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服务社会的机会,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了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5 结语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在机械类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表明,要教好这门课,必须及时地补充更新教学内容,采取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加快教材和课件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重视实践环节的组织与实施,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理论,培养创新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岳春生,许宝庆.浅谈工业仪表及关键测试技术的发展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0):26-27.
[2] 王保建,刘吉轩,陈花玲.“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4(5):120-123.
[3] 徐琳,李伯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现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9):49-50.
[4] 王杰.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以液压系统故障诊断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220-222.
[5] 刘韵璇.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浅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22):155-156.
[6] 王翠,王中任,张振华,等.车削工件表面粗糙度在机视觉测量装置的设计[J].装备制造技术,2012(7):46-47.
[7] 王鹏飞,王中任,秦凯歌,等.基于机器视觉的积屑瘤在机监测的实验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2(7):4-5.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课外活动;功能;作用;强化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0-0080-01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强化课外活动的研究,将其视作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课外时间与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为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强化其功能的发挥。
一、将课外活动打造成信息课堂的加长版
信息技术一堂课教学时间只有40分钟,对于初步接触计算机网络的学生而言,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全掌握所学内容具有一定难度。而借助课外活动,发挥其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功能,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一条捷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对于课堂上难以完成的一些内容,教师可以结合课外活动进行补充和巩固,达到课内、课外相结合共同提升教学成效的目标。例如,在页面设置及文档处理等内容的学习中,部分学生因为学习理解能力滞后,在课堂上没能全面掌握,学习上出现了一些瓶颈。对此,教师可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活动,针对页面设置的方式、文档处理中的字体字号及行间距、字间距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些内容。这对学生全面完成学习任务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可见,针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难点问题,教师如果在课堂上无法全部解决,就可以在课外活动中予以统筹,让信息技术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连贯起来,从而推动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二、将课外活动打造成趣味培养的加速器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一理念在教育界深入人心。很多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都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抓手,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也应如此。教师如果将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作用发挥出来,引领学生进入信息技术的神奇世界,让他们领悟到信息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文明进步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就会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在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向学生介绍当前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如信息技术在航空航天科技方面的运用,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产生全新认识,让学生意识到现代社会成员必须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与社会的发展同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在介绍信息技术运用成果环节,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生活中一些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的信息技术产品,如智能家电、智能手机甚至智能住宅等,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的作用。
三、将课外活动打造成能力提升的抓手
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更加明确。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虽然能够对学生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但很多时候还需要学生在课后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因此,教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例如,机器人教育在许多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学校除了添置必要的设备之外,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从机器人的组装到下载安装程序,甚至编写简单的程序等,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将自己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能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在课外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做,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负责整个活动的内容安排、制订进度计划及分工协作计划等。
四、将课外活动打造成联系实际的训练场
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结合生活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强化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运用学习成果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比如,在教学电子表格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运用,帮助家长记录每个月的收入与开支情况,运用统计和筛选功能分析每个月开支的组成部分及具体金额,并对不同月份的同类型开支进行比较,从而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家庭收支计划。这样做,充分显示出信息技术学习成果对生活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另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将信息技术学习成果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比如,无论是英语小报还是文学社团刊物,在编排过程中都需要用到信息技术,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对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与编排报刊进行研究。这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学习成果的转化与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力和素养有积极的作用。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学应当强化课内、课外的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又注重发挥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教师要结合教学重难点,发挥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功能,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强化能力培养和学以致用,全面彰显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重要性,更好地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血液稀释;异位妊娠;产妇;失血性休克;抢救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031-03
The effect of acute hemodilution on the circulation and the blood coagulation in the hemorrhagic shock operation for pregnant and pregnant women
GUAN Kai-hua , DENG Qun-bo , DAI Jing-hua ,LIU Dong-yan,QIN Yan-fen,LIANG An-wei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echi of Guangxi, Yizhou546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Explore the effects of acute hemodilution on the circulation and blood coagulation in the hemorrhagic shock operation for pregnant and pregnant women. Methods:50 pregnant and pregnant women with hemorrhagic shock were recruited. They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ⅠControl group,ⅡAcute normvolemic hemodilution (ANH) group. The 25 patients of group Ⅱ were pressurly infused in RLS and 6% HES , altogether 15~30 ml/kg ( crystalylloid liquid: colloidal liquid=1∶1) through vena jugularis interna during the 15~25 minutes between anesthesia and operation, so that the blood volume would be restored quickly. The patients of the control group(I) were treated the same as the second group except the hemodilution. Then a close observation was made on the change of blood flow mechanics, Hct, Hb, PLT, blood transfusion amount, and blood coagulation inside and between the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Results:At the time point T1, when the hemodilution was finished, the vital signs of the patients of gro colloidal colloidal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at time point T0, when patients entered the operating room(P<0.01), which shows that the vital signs of the patients are relieved obviously(P
[Key words]Hemodilution; Ectopicpregnancy; Pregnant women; Hemorrhagic shock; Rescue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节约用血技术应运而生。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cute normvolemic hemodilution,ANH)即是一种有效的血液保护措施,是指人工放血或急性失血时输入外源性液体以代替血液,使血容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它是美国官方推荐的几种方法之一[1,2]。在减少围手术期输异体库血、降低医疗费用和减少血源传播性疾病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研究ANH在孕产妇合并失血性休克围手术期的应用对循环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以评价其临床应用的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38例,产后大出血7例,前置胎盘大出血3例,胎盘早剥大出血2例,50例孕产妇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年龄18~43岁,平均32岁, ASA[3]Ⅱ~Ⅲ级,体重(55.2±14.3)kg。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烦躁不安、神情淡漠、伴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少尿或无尿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等表现,其中有部分为饱食患者。术前估计出血量700~3 500 ml,血红蛋白70~95 g/L,血细胞比容25%~36%,血压97~55/40~0 mmHg,心率100~160 次/min,5例剖宫产术前胎心音均有不同程度加快,≥160 次/min。所有病例均随机分成对照组(Ⅰ组)25例(含剖宫产2例,产后大出血4例)和血液稀释组(Ⅱ组)25例(含剖宫产3例,产后大出血3例)。
1.2 麻醉方法
入室后面罩吸氧,对于生命征尚可的患者(33例,休克代偿期)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后于L2~3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麻醉。硬膜外用药少量分次给予0.375%罗哌卡因。首次计量5~15 ml,麻醉平面控制在T8以下。对于神智不清、休克征明显的患者(17例,休克失代偿期)则采用插管全麻或局部麻醉。
1.3 血液稀释方法
入室后两组立即行中心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及输液,并以乳酸钠林格氏液(RLS)10 ml/kg扩容。Ⅰ组于麻醉后、手术之前,在15~25 min内先后加压输入RLS及6%羟乙基淀粉(HES,200/0.5,德国费森尤斯卡比公司)15~30 ml/kg(晶∶胶=1∶1),使血容量迅速增加至约等于失血量(失血量经术前床边B超和观察阴道流血量估算),血压不升时用多巴胺维持。术中失血以等量6%HES补充,根据稀释后血Hct结合术中出血量,预计患者Hct<21%或Hb<70 g/L时输同型异体血。对照组(Ⅱ)除外血液稀释,其余处理同Ⅰ组。
1.4 围术期监测和记录
术中连续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Ⅱ组患者分别于入室时(T0)、ANH完成即刻(T1 )、术毕(T2 )、术后24 h(T3)经肘正中静脉采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数(PL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时间(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计录术中出血量(以吸引瓶量+纱布称重计算)、输血量和术中尿量。Ⅰ组患者围术期监测项目同Ⅱ组,采血时间点分别为入室时(T0)、输血前(T1)、术毕(T2)、术后24 h(T3)。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同期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出血量和输血量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术前血细胞比容、手术时间及术者操作熟练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5例剖宫产出生新生儿均正常,7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均经其他方法止血无效,行子宫全切除术。
2.2 循环指标变化
血液稀释后Ⅱ组患者在T1时点的HR下降,SBP、DBP、CVP回升较T0时点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显示休克生命征明显缓解;Ⅱ组T1时点休克生命征较Ⅰ组好转,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2.3 Hb、Hct、PLT指标变化
稀释后Ⅱ组Hb、Hct和PLT在T1时点降低,较T0时点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显示血液明显稀释,不同程度输入异体血后T2、T3均回升;与Ⅰ组比较,T1时点Hb、Hct和PLT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Hb、Hct和PLT在T2、T3 时点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4 部分凝血指标的变化
T1时点Ⅱ组FiB显著下降(P<0.01),APTT、PT、TT与T0相比显著延长(P<0.01),TT延长在正常值范围内(10~16 s),异体血输入后T2、T3均缩短,见表3。
2.5 出血量及输血情况
出血量Ⅱ组与Ⅰ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量Ⅱ组明显少于Ⅰ组 (P<0.01);Ⅱ组晶、胶体用量明显比Ⅰ组多(P<0.01),见表4;两组尿量及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用血量高达800吨,血源日趋紧张,而传统的异体输血存在着发生免疫反应和传播病毒性肝炎、爱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此,节约用血,推广血液保护技术是当今医学发展的要求,其中ANH作为血液保护的有效方法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我们所处的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部大石山区,交通不便,医疗卫生资源缺乏,许多孕产妇大出血起病急、出血量大,常伴有急性休克症状,须立即补充血容量和手术治疗,但常存在血源获得困难的问题,尤其在边远山区及基层医院更为突出。
6%HES(200/0.5)是一种中分子量的血浆增量药,血液稀释效果显著,其扩容效应是1∶1,可达到约8 h的循环稳定效应。应用中分子量HES进行血液稀释后,能有效发挥其渗透活性,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使术中保持了血容量等容的状态。血液稀释后,不同程度降低血黏度与血细胞比积,对血液动力学产生有益的变化,减少了术后贫血发生率及对异体血的需求,可增加微循环灌注及预后凝血机制障碍,可使术中失血丢掉的红细胞等有形成分减少[4,5]。
目前,ANH所面临的最大难点是因血红蛋白降低而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及由此带来的组织器官低氧。但是研究表明,麻醉后的健康患者在Hb降到60 g/L时,循环稳定,无低氧现象[6]。人体血液具有在低血红蛋白情况下的代偿储备功能,在机体血容量和血液量足够的前提下,血液即可向组织提供足够的氧,同时血液稀释后,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心排血量增加,必然使组织灌注量改善,在一定限度内HCT不低于20%,不会发生组织及心肌低氧[2,7]。本文Ⅰ组患者围手术期Hct、Hb均未低于上述水平,而且扩容量充分,术中循环功能指标维持稳定,所以是安全的,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主要是各种凝血因子受到不同程度稀释的结果。研究表明,只要能保持PLT>50×109/L,其他凝血因子不低于正常水平的20%~30%,FiB不低于0.75 g/L即能满足凝血需要[5]。本研究中血液稀释后,PLT、FiB虽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上述水平。APTT、PT显著延长(P<0.01),但均小于上述指标。因此, ANH后虽然传统实验室凝血指标(PLT、Fib、APTT、PT)变化明显,但仍能满足机体的凝血需要。
本文观察到两组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Ⅰ组和Ⅱ组术中不同程度输入了新鲜血,但Ⅰ组输血量明显少于Ⅱ组(P<0.01),由于晶体液很快转移至第三间隙[2],因此,术毕及术后24 h两组Hb、Hct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说明将ANH作为一种血液保护措施,以减少异体血的输注、节约库血用量在一定限度内是可行的,同时也降低了由输血带来的其他传染病的风险[8]。但是,有部分孕产妇患者出血量相当大,何时补充异体血应充分掌握时机,ANH 还不能完全取代异体输血。
综上所述,采用ANH抢救孕产妇失血性休克,可使患者循环稳定,氧供充分,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对机体凝血功能有一定影响,但是对临床影响甚微,这与许多文献报道一致;同时,ANH能部分保护血小板功能。因此,在一定限度内ANH用于抢救孕产妇失血性休克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Dmbra MN,Kaplan DK.Alternatives to allogeneic blood use in surgery: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 and preoperative autologous donation[J].Am J Surg,1995,170(6A Suppl):49S-52S.
[2]田文智,高崇荣,黄焕森.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07, 28(7):1183-1185.
[3]庄心良.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92.
[4]Mortelman Y,Merckx E,Van Nerom C,el al.Effect of an equal volume replacement with 500 ml 6% hydroxyethyl starch on blood and plasma volume of healthy volunteers[J].Eur J Anaesthesiol,1995,12(3):259-264.
[5]沈锦春,徐建国.围术期输注6%羟乙基淀粉溶液和复方乳酸钠对血液动力学和酸碱平衡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11):653-656.
[6]ASA task force on blood component therapy.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lood component therapy[J].Anesthesiology,1996,84(12):732-747.
[7]宣燕,郑宏,王江.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28(05):472-474 .
[8]屠伟峰,戴建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及其病理生理学效应[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3):222-223.
关键词: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示范教学中职学生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的选择决定了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形成综合能力的程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笔者根据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践,采用示范教学进行教学,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一、应用示范教学法教学的流程
示范教学即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先认识、再模仿,而后应用,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逐渐由“学会”转化为“会学”,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在示范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1.做好示范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准备好材料、教具等。如“实训九――照明电路配电板的安装”这一课,课前需准备好电度表、闸刀开关、熔断器、双联开关、白炽灯、插座、导线等材料和电工工具,并做一块样板。上课时教师先向学生展示做好的样板,同时出示其安装流程图,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示范操作前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2.用规范化的动作示范操作
课堂的教学效果主要以学生能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示范教学是使学生感知照明电路配电板的安装的关键过程,学生通过眼、耳等来感知配电板安装要领、步骤和注意事项,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感知、记忆的对象。因此,在示范过程中材料的准备、安装的流程、电路的调试、操作的姿势等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所以,教师的操作示范一定要正确规范,注意讲述与演示的有机巧妙结合。例如,笔者在演示照明电路配电板的安装时,边示范边讲解,包括电气元件的位置确定及固定,开关的正确使用方法,导线的去绝缘及成型和连接、布线等等。讲解示范时注意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使学生深切感到专业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具体化。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养成边看、边听、边思考、边记录的良好习惯,学会学习。
3.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只有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如在上“实训九――照明电路配电板的安装”一课时,笔者在结束示范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对每个小组下达任务书,让学生分组领取操作所需的材料。在实训过程中,要求每个人独立完成操作。在学习过程中,组内学生互相讨论,共享经验,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起自信心。
4.成果展示,教师做好点评与总结
学生操作完毕后,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并简单介绍心得体会。此时,教师应该向学生投以热情、信任和鼓励的目光,增加学生的信心和勇气,消除其紧张感。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锻炼学生的胆量,鼓励学生,要求学生用洪亮的声音,并且面带微笑,简明扼要地介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学生根据评分表对每组进行评分,使各组之间展开操作交流。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注意多鼓励、多表扬。对发现的典型性问题和普遍性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强调操作关键和技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应用示范教学法教学取得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观察,教师的言行举止都落入学生眼中,使学生耳闻目睹,亲自获得具体的直接经验,并且得到深刻的感性认识。同时,通过现场操作,帮助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了教师的直接经验,为以后的技能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力量,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在示范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分组学习和上台展示,使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3.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示范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加深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心理上、情感上的沟通,激励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通过小组内成员间的分工配合和不同小组之间的操作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示范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电工技能一些最基本的操作要领,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情况来看,一些企业对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除了操作技能外,尤其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其中之一。示范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较多。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应用示范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讲解示范时目的要明确
讲解示范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应根据教学任务、内容、要求、教学步骤以及学生的思想、技能等,加强针对性。例如,在学习配电板安装时,教师应重点讲解电气元件定位与布线等动作要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要求学生注意教师示范的动作,使学生明确听、看的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到电气元件定位与布线的主要方面。
2.讲解示范时语言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并富有启发性
教师讲解要突出主题,讲得简要、听得明白,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讲解的效果。
3.讲解示范时注意时间、效果、方向及位置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讲解、示范的合适时间、方向及位置。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应通过示范,讲解操作的内容、要求、方法及注意点交待清楚。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具体情况随时提出要求并给予指导。教师讲解时应当选好操作示范的方向与位置,使学生能看清教师演示操作的全部内容和动作要领。
4.讲解和示范要交替进行
如果教师只顾示范而忽略了对操作要领的讲解,学生在学习操作时因不懂要领,对学习操作容易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讲解和示范应有机结合。
总之,示范教学法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的脑、眼、手同时参与学习,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进。示范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使学生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文战舜.创建电工电子示范教学,强化创新能力培
养[J].素质教育论坛,2007(68).
[4]孙进.浅议示范教学在舞蹈课中的作用[J].学园,2010(8).
摘要:本文通过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来说明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中的具体应用。该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法;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工程项目;项目任务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004-01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动手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重视学生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由传统的“主角”转变为“配角”。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作任务.而是根据任务需要来学习。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求知识.学生由学习的“奴隶”转变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那些内容不确定、有多种解决途径的问题以及实践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下面通过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家庭照明电路的安装》来说明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1.展示情境,提出项目任务
教师出示实物:单相电能表、漏电保护器、熔断器、日光灯、白炽灯、节能灯、开关、插座等元器件,并一一介绍其功能和使用方法,要求用这些元件组成简单照明电路。具体任务要求:①可根据参考电路原理图进行照明电路的安装。②可以自行设计照明电路,元器件可以自选,但不可少于参考照明电路中的元器件,开关和插座的数量学生可以自选,日关灯和白炽灯的控制学生即可以选择单控开关也可以选择双控开关。③照明电路的布局学生可以自行设计,但是要求布局合理,结构紧凑,走线合理,做到横平竖直,整齐,导线避免交叉、架空线和叠线,导线变换走向要垂直,并做到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安装的照明电路可以正常工作,并能排除常见的照明电路故障。
这种将学习目标用任务的方式提出,从任务中带出相关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的主动性,对任务的完成起到很好的效果。
2.学生分组讨论项目,明确项目任务,制定项目计划
(1)组织学生现场参观,收集资料,进一步掌握①交流电路的常识性知识;②安全操作规程;③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维护和保养;④各种照明元器件的安装和接线方法。⑤树立职业意识,并按照企业的"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自己。
(2)设计电路。
(3)制定项目具体行动计划。
分组教学是项目教学法常用的模式,教师根据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教师再进行调整,指定项目组长,一般每组4-6人,每组好、中、差的学生学生搭配合理,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然后给每个组分配任务。
要注意的是,这一环节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3.师生共同探究、合作,实施完成项目任务。
3.1 学生线路安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注学生安装过程中的态度、注意力集中等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老师还应多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交流讨论,鼓励能力较高的同学帮助能力较差的同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2 检查与排除故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用肉眼观看电路,看有没有接出多余线头,参照设计的照明电路安装图检查每条线是否严格按要求来接,每条线有没有接错位,注意电能表有无接反,漏电保护器、熔断器、开关、插座等元器件的接线是否正确。操作各功能开关时,若不符合要求,应立即停电,判断照明电路的故障,可以用万用表欧姆档检查线路,要注意人身安全和万用表档位。
4.展示项目成果,学生介绍交流
项目任务完成后,在班内举行项目成果展示会,同时由学生对项目成果进行介绍交流,写出工作总结。在此基础上,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回顾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工作中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建构知识要点。指出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纠正未达到要求之处,给予集中讲解、评讲,并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案;同时纠正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强调安全文明生产。
5.师生共同测评,评价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