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技术的地位

科学技术的地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技术的地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技术的地位

科学技术的地位范文第1篇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

趣味性教学是伴随着课程改革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倡导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学习心境下进行高效的学习,这对于学生能力与思维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手段与方法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从而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与信心,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注重引导,提倡手脑并用

低年级的小学生大都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也很难真正地静下心来学习,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与抵触的心理。因此,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其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比较”这一节内容时,我就让学生在实际的经验中学会比较。如,在教学“比多少”时,我就拿出几个苹果,一堆放5个,一堆放2个,让学生先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认知多与少的概念,然后再将数学概念与学生的认知经验相结合,教会学生比较多少的方法;又如,在教学“比高矮”时,我就随机地挑选学生两两一组,分别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这样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使他们在学习时都十分用心,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十分显著,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组织实践,提高操作能力

实践出真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节内容时,在学生学会了看整时整点之后,我便先利用钟表模型教具拨到相应的时间,让学生根据钟表上显示出来的时间回答问题,以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接下来为了让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我便随机地说出一个整时,并找学生利用教具调整出那个时间。有些学生由于对所学的内容基础掌握得不扎实,他们在操作时经常会将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对调,造成结果错误,通过这样的练习与改正,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在动手操作中他们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积极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让小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肯定学生的付出与成绩,并提出教师心中的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从而使其受到鼓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鼓舞与信任是他们不断努力的动力来源,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紧紧地抓住小学生这种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指导与评价。在进行评价时,我觉得教师要遵循“肯定为主、鼓励为辅”的原则。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他们在遇到挫折与批评时会感到愧疚不安,甚至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教师就要多鼓励学生,面对犯错误的学生要采取怀柔策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心与期盼,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想要变得更好的欲望,使其自发地进行学习。

四、设计活动,发展思维能力

数学活动的巧妙实施是实现趣味教学的最有效手段。对于七、八岁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最喜爱的就是参与游戏,愉快的游戏氛围、有趣的游戏形式都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数学活动,寓教于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活动之中,从而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内容后,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我便为学生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首先,我让学生身上都贴上相应的算式或者数字,在游戏开始时,贴有算式的学生要计算出自己身上的得数,并找到这个数字。在游戏结束时,如果学生没有配对成功则视为失败,配对成功的学生则可以继续游戏。在淘汰的人数超过8人时,就可以重新开始一局游戏。这样的游戏形式使学生在计算时都格外用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总之,在低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基本目标开展教学,从而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高效而愉快的学习,真正地实现趣味性教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科学技术的地位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课程 主导地位 作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141-01

一 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当电脑日益普及成为变革生活的一种手段时,信息技术课也顺应时代潮流列入了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成为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促进教学方式变革的有力推手。信息技术成为一种工具将学科教育与之有机地结合起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被打破,相应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得以实施,达到了优化教学的目的。

二 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课程的学习兴趣

由于计算机带有游戏,给小学生一种娱乐工具的印象,可以根据计算机的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新课程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对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轻松地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把新授生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字宝宝,告诉学生,这些字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能根据房间的门牌号码(即生字的读音)帮它找到家,你就能与这个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字宝宝就会对你笑一笑。这种新颖的教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读、学生跟读的教学模式,教者通过游戏,勾起了学生儿时的回忆,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孔融让梨》的故事时,可以让同学们观看视屏动画。通过动画、声音对学生视觉、听觉的冲击,加强同学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不同于教师空洞的讲解,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三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解疑化难,关注时代最新信息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讲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然而,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教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便相形见绌。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使其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如在《夏天》一课教学中,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是对雷雨的感知和体验雷雨来时的磅礴气势。在课前我就出示了一张夏天的图片(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让学生看图说话,唤起学生的已有认知,随后再引出课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提升自身的认识,领会书上的用意,进而学习“雷雨前”的部分。在教学“雷雨时”的那部分时,我采用了对当时画面的再现,通过声音的聆听、图片的欣赏、语言的讲述,渲染了“雷雨时”磅礴的气势,以及雷雨到时的先后变化顺序,唤起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由此学生仿佛与雷雨有零距离的接触,体验也就会更深了,课文的重点与难点一下子就解决了。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了几个问题:今地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有哪些?我们在保护地球方面有哪些现行的做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与意见?显然,这是知识与思维并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校园网中下载查找到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些修正或补充。这就引导学生要时刻关注我们的周围世界。

四 信息技术能把教师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科学技术的地位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 思维 教学观 学业评价

一、教师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正确的教师观和教学观是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成功的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而教育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内在依据,为了有效地改进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必须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切教育影响,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积极参与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就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学生是具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尤其对后进生不应该采取歧视的态度。在数学教学中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学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应该由学生自己去完成。

二、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是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随着教改的深化,随着西方数学教学理论的引入,“大众数学“、“问题解决”、“建构主义”等以借鉴西方教学为主流的教学改革浪潮对我国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涌现了许多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如:愉快教学、活动教学、开放教学、探索教学等等,数学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透过各种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遵循同一教学理论一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有着共同的教学目的,即: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事实上,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克服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倾向,提倡多种教学模式的互补融合,努力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现代教育观念下的数学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创新型整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将“纳众家之长’: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创设情景,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有效方法

培养创新人才根本的问题,在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既包括求异思维,也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而且它们是有机结合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出传统思维定势,注重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与具体化、归纳与演绎法的思维素质的培养。从问题的多端性,可以产生大量新的假设;从问题的伸缩性,可以改变思维,从不同角度去看同一事物;从问题的新颖性,去探索不同于传统方式的解决办法。老师在导入新课时,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探索,体验每一步求和过程,感受成功喜悦,进一步激发思维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去观察和探索,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创新性。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虽然没有必要也不可全部重复数学家创新知识时所经历的曲折而漫长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完全可以以“同化”的演绎方式大大简化学习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己去发现新问题,用旧知解决新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敏捷、独特、灵活、慎密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

四、树立创新教育学业评价是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补充

科学技术的地位范文第4篇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

高中阶段教育在学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在高中教学中得到了普及,但由于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学校高度重视和高考挂钩的文化课,而对信息技术这种实用性强而高考不考的科目不予重视,这就使信息技术在高中的普及仅停留在形式上,多媒体教室经常被关闭,信息技术教师却经常忙于干别的工作,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不加关注。

2.硬件设备老化,软件应用跟不上

许多学校计算机房的电脑都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应用程序也是刚买时装的,这些计算机配置低,现在使用的软件有些在这些电脑上都打不开,并且运行速度非常慢,仅打开网页就需要几分钟时间,一堂课下来什么也干不成,更别说从网上获得学习资源,学习新知识了。至于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教师平时只忙着打印领导需要的文件,统计学生的考试成绩,维修电脑出现的小问题等繁杂的事务,没有时间去研究本专业的软件开发、利用、创新等问题。

3.教学课时严重不足

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的总课时应为70~140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课时的70%。但目前一般学校信息技术课每周一课时,这让信息技术教师产生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如果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教学内容至多能完成一半,如果只讲重要的内容,有许多基础知识学生还没有掌握,课程无法继续下去。若是临近期中、期末考试,还要为那些高考考试科目停课开绿灯。实际课时约为30多个课时,如果让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那些高考考试科目的沉重压力下,仅把信息技术课当作一堂放松娱乐课,理论课忙于完成其他学科作业,上机课忙于玩游戏、聊天,至于老师说什么,根本没有听进去。

4.平时缺少教学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主要是学业水平测试,根据学生最终的等级评价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评价模式功利性太强,容易导致学生平时不主动学习,到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既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学在高中的发展,也不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地位低的原因分析

有关领导对新课程改革的内涵没有深刻理解,仅流于形式。领导不重视是信息技术课地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决定教育主导方向的还是高考,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在围绕这个指挥棒转动。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升学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至于能力的提高是踏入社会以后的事,跟学校教育没有太大关系,在这种旧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再加上信息技术课不在高考考试范围内,信息技术课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就不足为奇了。

三、提高信息技术课地位的办法

1.学校和家长要转变观念,加大投入

新课程改革重视能力的培养,对信息技术课的要求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最终目标。随着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尽管信息技术课程不在高考考试范围内,但并不能说明信息技术教育不重要,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动手、协作、创新能力方面,效果比其他学科更加明显。从具体的课堂教学来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愉悦中增加课堂的容量,扩大课堂互动的参与者,实现课堂评价的及时性和多样性,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

2.营造适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园环境

(1)学校应定期举行信息技术课开设的性质和意义讲座,使师生都能充分理解,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2)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整合中来。课程整合不仅是教师的任务,学生的参与也会加快推动课程整合的发展。学校的机房不应仅仅是教师教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地方,更应该向广大学生开放。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应用,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掌握。

3.制定完善的激励评价体系

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更好地进行,并不断促使其向更深、更广层面发展。鉴于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待遇却不高,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待遇,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科学技术的地位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地位和作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11-01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目前任务仍十分繁重。深化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都应当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内容对学生加以培育,以适应跨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学科自然不能例外。从当前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试用)指出:“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用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就是说,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因此,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小学数学具有优越的条件和负有一定的责任。

2.启蒙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漫长的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积累了一整套数学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无不充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例子很多。如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实例引进数学知识或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实践第一的观点教育;通过多与少、加与减、已知与未知、精确与近似、直与曲……对学生进行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教育;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性质与性质之间,概念、性质与法则之间,和数与式、数与形,数、形、式与应用题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相互联系和发展观点的教育;通过四则运算、解答应用题和几何形体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对学生进行矛盾转化观点的教育。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能力;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紧紧地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性、使命感和责任感,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效率。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重视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课堂教育过分地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该学生操作的老师代替了,该学生思考的老师讲解了,老师包揽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严重扭曲了教学行为,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束缚学生才能的发展。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主”不可偏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上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表述,指点学习方法,控制与调整学生学习活动。具体地讲:

1.培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老师来培养。

2.教会方法。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