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范文第1篇

摘要:植物资源开发学是生物资源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以贵州师范学院11级生物资源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植物资源开发学为例,从本门课程的特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以及科教的紧密结合等方面出发,对植物资源开发学的教改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资源科学,植物资源学,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91

生物资源科学(代码:070411S)属于理学大类,生物科学类。此专业是贵州师范学院响应教育部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的号召、开始申办的,并于2010年由教育部批准为传统招生目录外专业。获批后,我院于2011年开始招生,目前有在校生近160人。由于该专业属于传统招生目录外专业,目前只有浙江大学、贵州师范学院及泰山学在试验办学,还没有统一的办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构建特色的办学模式,其中尤其是课程体系的构建。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植物资源开发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专业技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1、植物资源开发学课程特点

植物资源开发学以生物科学为背景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导,以植物资源的分布、繁殖、经济性状、机能特性、开发利用和相关知识及其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内容进行教学和科研,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宽口径的新学科,与药用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和保护生物学有密切关系。但是与这些学科相比又有所不同,植物资源开发学尤其是对实践能力要求更高些,重在开发利用,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所需的资源。因此在其培养模式以及植物资源开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如何根据本校的教学条件,进行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生物资源科学专业方面的人才,是植物资源学这门课程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必须用谨慎的态度来面对的问题。

2、目前在本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植物资源开发学相关教材匮乏的问题

专业针对性强,教材必须针对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对教材的实用性要求上,要让学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有突出的优势,所以对于专业课的选取上要独具匠心,有别于其它教材,充分展示创新思想,专业针对性要强,突出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要求。然而目前能够符合这方面要求的教材可以说几乎没有,鉴于此种情况,我们目前采取的措施是:对目前有的资源学方面的教材进行整合,再加工,形成具有自己院校办学特色的讲义。比如,我们在选择教材的时,尽量选择国家级的规划教材,注意各个版本之间的相互联系性、继承性,不断的吸取成熟的、公认的新技术、新进展、新成就,提示学科发展方向,然后再结合国内外的期刊进行补充最近的相关科研内容,充分利用数据库不断的完善新的知识进去,以利于学生了解资源学的学科发展的动态以及研究现状,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让编写的讲义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体现知识更新的前瞻性,摆脱教材知识的滞后性的局限。让讲义的内容与知识结构称为一个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围绕着“三基”进行,体现专业发展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三个方面。把资源开发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更好的把我本学科资源开发的基本路径和开发利用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问题

根据调查,“高等学校中大约有一半课程的课堂教学学生不满意。最主要的弊病是呆板、单调,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一言堂,照本宣科,把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内容单向地灌输给学生,而不问学生接受如何,如同‘填鸭’”[1],针对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比较守旧的教学方法,不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讲的辛苦,而学生昏昏欲睡,教与学相互分离,达不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因此,高校的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对此,我们在资源学的课堂上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科技的进步给我们提供了现代化、信息化、立体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给教师以极大的运用自由度。

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平台,在课堂上积极优化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中我们提倡“参与式”教学,资源开发学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式上,不能只因循传统,重书本知识、轻能力培养。我们的讲义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书籍,而不是像中小学的教科书的功能,因此,我们在讲每一节课程之前,把下次上课的内容给学生,然后在上课时,分组讨论相关章节的课程内容。教师再将相关的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案例(视频资料)进行赏析,让每一组的同学们自己进行讨论总结,分析,归纳。最后各个组的代表发言,几个小组讨论交换意见之后再有教师进行鼓励性的对大家的结论进行欣赏式的评价,归纳。应经过这么的互动式的教学不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而且最重要的是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伙伴。教学方法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师而言,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很有帮助。教师不再以照本宣科、固守传统的面貌出现在三尺讲台上,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从哪儿得到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积极培养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的个性)和各种能力,引导学生对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掌握教育基础文化知识,加强教育的实践活动,开展多种渠道的在职和脱产培训进修。充分利用数据库,追踪最新的科研的信息,把握本学科的前沿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人格高尚、学识渊博、爱学生、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2.3 考试方法单一的问题

根据麻省理工的教改认为:调整课程的重心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为了纠正近几十年来偏向科学理论、脱离实践的倾向[2]。现在大学的课程考试正是具有调整课程重心的指挥棒的最用。在大学一般都是平时成绩占30%和学期末的考试成绩占70%的比例进行,两者得出最终的学生成绩。导致学生学习结果还是只重视理论知识,实践可以说是停滞的状态,最终学生形成了只是及格万岁,拿到学分了事。造成了目前学生一旦学期结束,那么到毕业都不会再有机会接触之前所学这门课程的现状。鉴于此,我们对本门课程的考试单一的情况进行了符合本门课程教学规律的改革。

由于平时是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各个组之间展开辩论式的发言,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发言的良好教学效果,因此也就不存在平时成绩这一说法,有时偶尔有同学表现不积极,就采取单独谈心的模式,对其进行关心,了解一下情况,听听他们的建议或意见,加以吸收运用到教学中去,大大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考试,我们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由于平时也要进行实践考核,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大大提高课程的实践考核比例,甚至占60%,理论考试占40%。实践考试主要是进行资源开发利用的模拟,自己选择某一种植物资源的某一个点,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阅历以及查阅相关的资料自行进行设计,对资源进行开发(一级开发、二级开发、三级开发均可),要求以项目的形式进行论证,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最终到达一定的目的。其主要任务是加强这些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其主要精力放在实际应用上,明显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有了这些基础,以后学生无论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自己创业相信都会普遍感到得心应手的。

3、科研与教学结合不够紧密

关于系统工程,钱学森认为: “系统工程就是从系统的认识出发,设计和实施一个整体,以求达到我们所希望得到的效果”[3]。目前各种专业都面临着,教学科研两条腿走路,不能紧密的结合,不能把科研的成果转到教学中去,学生也就不能很好的跟踪上本门课程的前沿知识,更没有机会去用实践来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而我们认为:教学和科研就是一个整体,一个不可分割的工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生物资源科学专业依托贵州省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这个平台,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就要求把资源开发的科研知识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中去,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科研不在高高在上,而是为实践服务。这种不在单独的重视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而是第二科学的实践课堂对学生来说更加重要。从而让生涩的理论不再变得那么的枯燥,在年终的调查中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

4、结语

生物资源科学专业是传统招生目录外专业,其相关的课目也是新开设的,需要在不断在探索中进行,植物资源开发学课程的改革路程很漫长,务必积极探索和实践,才能不断的创新。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尽我们所能来促使专业课程教学上一个新台阶,达到让学生掌握一门技能的目的,而实现这个目的的方法就是教会学生怎么样去学习,如何去利用所学为社会做贡献。钱伟长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所学的课程也好、专业也好,无非是一种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来促使大家掌握这种方法。而我们也正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着,希望学生学有所用,希望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Tracy, Jan, 王聪, 郝启成. 麻省理工的教改计划[J], 英语世界, 2011,11.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53-02

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发展,科技成果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共享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目前约有85%的科技文献用英语出版,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也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因此科技专业英语在各国之间的学术交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生物工程专业英语在高等工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中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必修课,它将大学基础英语的知识进行延伸,又结合了生物工程专业知识,并且进行实践,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培养[2]。作为新型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及时了解生物工程的最新发展状况和研究动态,需要熟练地掌握生物工程相关的专业词汇、专业术语和专业会话,能够熟练进行各种英文专业文献的阅读和翻译,同时具有一定的科技英语写作能力,能够及时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并能够用英语与国外同行人员进行研究探讨。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学词汇众多,还包括了大量化学和工程学等方面的专业词汇。专业词汇量非常大,是生物工程专业英语学习的一大难题;另一层次,很多学生对于该课程知识的学习都不太重视。所以怎样提高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扩大学生的专业英语词汇量,让学生快速掌握阅读和写作专业科技论文的基本技能和专业英文文献的翻译技巧,是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和挑战。作为本校生物工程专业英语的授课教师,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结合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材选择等方面做了一些创新和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反馈意见良好。

一、教材的选择

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将英语用于实践,使学生能够以专业英语为手段,获取国际最新生物工程和技术等方面科技成果,了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信息。根据教学大纲,我校生物工程专业英语的授课学期安排在大三上学期进行。此时学生刚刚完成了大学英语的学习。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具有一定的外语知识水平。但由于此时专业课程才开始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薄弱,无疑加大了专业英语学习的难度。为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扩大专业英语词汇量,掌握一定的科技文献阅读方法和技巧,课堂教材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专业英语教材自然以英文原版教材为好,而且其中的文章要以生物工程的基本专业知识为主。目前我国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有多种,我们选取了由邬行彦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英语》。选择此书是因为该书包含了生物工程专业的大部分基本专业知识。然而该教材中的文章篇幅太长,要在一个学期内把教材中的文章全部学习一遍,时间显然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选择性地选取文章中部分章节进行重点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我们除了强化教材中相关文献的阅读外,还精选了相关专业英文原版录像作为教学补充材料。在录像播放过程中,教师会根据需要,对录像内容进行适当解释和分析探讨。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专业原版录像的播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力,提高了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热情。录像常在课前和课后播放。由于时间短,学生往往来不及看完,故常在课后主动复制录像自己回寝室看。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

专业英语教学的一大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而要提高阅读科技文献能力,除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外,还必须有丰富的词汇量。很多学生往往因为词汇量不足而造成阅读困难,如何引导学生应用思维规律,扩大词汇量至关重要[3]。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除有选择性地讲授教材内容外,还为学生系统介绍了生物学专业词汇中常见的前缀、后缀,找出其规律,同时向学生介绍词义的衍生、转换和词形的派生、合成等知识,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4]。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十分注重提高学生理解和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经常以最新发表的专业文献为例,介绍英语科技论文的常用格式和写作技巧等,使学生既能够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又为将来写作英文科技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5]。理想的专业性英语教育教学最好的方式是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但学生们的专业英语水平有限,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学以介绍专业术语为主。课程理论需讲解细致。特别是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难句等都需要进行重点讲解。要对常用的英语教学词汇进行构词分析,对词根前缀后缀多加练习,以加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重点记忆。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授课主要以中英文结合的方式,对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和专业词汇,需要及时进行讲解。待学生对专业词汇的构词法基本掌握,能够根据词根前缀和后缀分析和理解英语词汇后,教师再根据课程章节逐渐的增加英语教学的比例。同时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章节或段落,除教师用全英文授课外,还可多给学生练习和实践的机会,一般以个别学生翻译、其他学生补充、最后教师完善补充的方式进行。对于在课内不能完成的章节,则可采用学生课后自学、课上抽查的形式进行。

四、考核方式的选择

课程考核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重视积累专业基础,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增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6]。专业英语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逐步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的考核方式为日常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两者各占一半的比例。平时的成绩包括课堂问答、作业完成情况、平常的小测试以及出勤情况等;期末考试采取闭卷形式,包括专业基本词汇的英译中和中译英、英文专业文献的翻译以及英文科技小作文的撰写等。这样既能使学生在平时认真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能督促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又能拉开学生成绩考核的档次,从而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实践表明,几年来我们对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所作的改革和尝试是成功的。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该尝试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为学生大三下学期双语课程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治刚.科技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华章,2008,(7):105-106.

[2]白培康,廖海洪.提高专业外语教学质量方法的探讨[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2):53-54.

[3]唐宁莉.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165.

[4]王娟.生物科学专业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339-11340.

[5]杨卫华,徐涛.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21(1):79-80.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特点;教学体系

2009年8月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感知中国”后,同年11月温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科技界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指出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就包括物联网关键技术。在此背景下,为积极参与“感知中国”及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究以及扩大在物联网领域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2009年9月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学院在南京邮电大学成立。2010年初,教育部下达了物联网专业申报通知,全国众多高校积极申报,最终全国共有37所高校获准开设物联网工程及相关专业。

一、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分析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对现实物理世界进行感知,通过网络传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决策,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无缝对接,达到对物理世界进行管控、决策的目的。物联网产业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为主的感知制造业,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传感器网络设备制造以及机器到机器(M2M)网络设备制造等为主的基础网络制造业和提供网络传输、信息处理以及运营服务等的应用服务业等。因此,物联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感知层关键技术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最底层,主要负责物品的标识、信息感知采集,主要是由基本的感知器件完成,包括RFID、二维码、传感器、红外感应等。该层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网络、射频技术、传感器技术。

2.网络层关键技术

网络层负责物联网感知层感知信息的接入、融合、交换与传递,在物联网三层架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实现数据交互、物物相连的关键。物联网最终将实现异质网络互联互通,因此通信技术将是网络层的核心技术,包括蓝牙、ZigBee、WiFi、GSM、CDMA、GPRS等相关技术。

3.应用层关键技术

应用层对经网络层传输过来的感知信息进行处理,主要由业务支撑平台、服务支撑平台、网络管理和信息处理平台等构成,共同完成信息的计算、分析、存储、挖掘等功能,供用户使用和决策。核心技术包括云计算、中间件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检索以及虚拟技术等。

二、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体系关系研究

1.正确处理好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关系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型、交叉型、跨学科的新型学科,涉及信息的感知、处理、传输、应用等关键技术。物联网工程专业以通信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专业知识涉及通信、电子、自动化、计算机、安全等多个专业,目标在于培养掌握多学科基础知识和物联网相关理论、技术,适应物联网产业需要的应用、开发、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社会对于物联网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非常大,但各个行业需求所涉及的领域各不相同,有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农业、智能水利、智能安防、智能服务等各个领域。因此,各高校在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定位清晰,不然培养出来的人可能是懂得多但是不精,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跨专业复合型人才。

2.正确处理好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和其他相关专业教学体系的关系

现在许多高校将物联网工程专业挂靠在计算机学院、通信学院等相关院系,或在计算机学院或通信学院等相关院系基础上成立物联网学院,拟开设十几门冠以“物联网”技术的课程,脱离计算机、通信相关专业的相关教学体系。笔者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是有待商榷的。从物联网技术背景来看,通信、计算机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基础,物联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自动控制、数学和物理公共学科、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等多种学科紧密结合,在具体技术应用中的产物。因此要正确处好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之间的关系。

3.根据学校办学特色,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的关系

国内高校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每所高校在相关的学科建设方面都有各自的强势学科、优质师资以及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有别于其他高校的教学特色。例如南京大学在计算机系统教学和体系结构研究方面具有优势;东南大学在RFID技术研究应用方面具有优势;北京邮电大学在WSN应用研究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在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各个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身特点和专长的方向进行教学和研究,形成不同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特色。

在物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培养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要能够满足社会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在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体系设计、课程设置上紧跟物联网技术发展、企业需求、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沈苏彬,范曲立.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

[2]赵海霞.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与发展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0.

[3]吴功宜.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范文第4篇

您好!我叫XX,是一名即将毕业的生物与化学工程本科生,在大学四年里,奠定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良好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务实的工作作风。

俗话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因此在校,我十分珍惜学习时间,不断从各个方面完善自己。在学校的精心培养下,我收到了良好的专业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通过本专业的系统学习,掌握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且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

为了能在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需求,学习之余我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实践。这一切不仅使我增加了实际工作经验,使我实际的办事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还使我接触到了充满竞争的社会,更重要的是找懂得了责任感的重要性。当今的社会是发展的社会,需要新鲜的血液,而年轻的我们是最好的后备力量。现在的我,兴许还缺少社会实践经验,但我正处于人生精力最充沛的时期,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发挥自己的才能,我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水平,期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我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一定会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我深知自己的知识结构还不够完整,但我有信心凭扎实专业功底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业务知识,进入工作状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事业上的成功需要知识、毅力、汗水、机会的完美结合。我恳请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成为你们中的一员,我将以无比的热情和精力投入事业中。并非常乐意与未来的同事合作,为我们共同的事业奉献全部的真诚的才智!

我个性开朗活泼,兴趣广泛;思路开阔,办事沉稳;关心集体,责任心强;待人诚恳,工作主动认真,富有敬业精神。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很好的掌握了专业知识,学习成绩名列茅。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我广泛涉猎,有丰富的社科知识;我不断参加各种实践,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青春渐远,激情永驻。四年的求知之旅即将结束,美好的大学生活,培养了我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更造就了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逐渐养成了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使我深信自己完全可以在岗位上守业、敬业。我相信我的能力和知识正是贵单位所需要的,我真诚渴望,我能为单位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此致

敬礼!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林科类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073-02

在当今我国高等林业院校的诸多专业课程设置中,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可以为这些专业的后继课程如:《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野生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为不同专业的学生从化学本质上认识生命现象打开了一扇窗。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及对专门人才的需求,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等林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生物化学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在林科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生物化学是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而本校林科类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在林业相关行业从事教学、科研、技术推广、产业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和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因此生物化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技能为中心来调整教学目标,以社会生产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来改革教学内容、以实验实习、科研项目为依托来加强实践教学、以加强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创新教学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让林科类本科人才成为现代农林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

由于该类专业学生的课程门数多、学业负担较重,生物化学课程课时偏少。项目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专业特点,对本校林科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的优化,使得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把握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根据课程章节之间的内部联系,将整个课程内容分为八个章节,分别是蛋白质化学、酶化学、核酸化学、生物氧化、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和核酸代谢、蛋白质和核酸的生物学合成,章节基本覆盖了生物化学的核心和难点内容,能适应林科类专业对生物化学课程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首先,牢固树立“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教学理念。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并将多年科研经验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尝试将课堂精讲与学生课后自学有机结合,在课堂上进行学法指导,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教学理念的提升。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力求做到师生互动。

2.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为生物化学课程前后关联紧密,所以每次讲授新课之前,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回顾上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既能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又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可利用提问式导入的方法,例如,在讲糖酵解之前,可对学生提问:“为什么短跑后会感到小腿酸痛,而过一段时间,这种酸痛感又会消失?”在讲脂肪酸的分解之前,可对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左旋肉碱可以起到减肥的作用?它的生物化学原理是什么?”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讲解一些生物化学重要的理论时,适当加入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在讲解蛋白质二级结构时,给大家讲烫发的生物化学原理;在讲蛋白质沉淀时,给大家讲豆腐制作的生物化学原理。

3.教学方法的改进。《生物化学》课程的授课采用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不断完善课件使得很多抽象的内容更加直观,在蛋白质合成这一章采用了动画演示,教学效果较好。根据教学内容有效将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例如在讲代谢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时,采用板书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到授课过程中,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完生物体内DNA的复制过程后,让学生思考体外进行DNA复制的过程(PCR反应),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并进行验证,让学生对常见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及其应用有更深刻的了解。

三、学法的指导

在讲解绪论章节,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化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在全面调查并结合自身对课程的理解的基础上提出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全面理解,重点记忆,前后联系,融会贯通;重视实验,提高动手能力;P注学科发展前沿。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对每个部分提出具体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学法指导,如对于代谢的学习,建议学生从细胞定位、反应历程、能量计算、代谢途径的特点及生物学意义、代谢途径的调节控制部位等方面进行掌握,并指导学生进行重要代谢途径的总结及记忆。

结语

根据我校林科类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了教学内容,形成了明显的教学特色,编写了适合本专业学生使用的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植物生物化学》和《植物生物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学法指导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接受度和认同度都比较高,学生不及格率和重修补考率逐年降低。新型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养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为林科类本科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志科.农林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9(2):106-108.

[2]肖.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野下的地方民族院校林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5,(27):120-122.

[3]张劲,裴高峰,梁N鸿,等.“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3):56-58.

[4]图雅.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47-47.

[5]王艳君,陈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生物学杂志,2012,29(5):100-103.

[6]李文丽.《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资讯,2009,(20):185-185.

[7]隋昌海,王琳.浅谈《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改革方案[J].科技资讯,2015,(10):193-193.

[8]陈丽华,曹可生,马威,等.应用型人才培养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体现[J].广州化工,2016,(4):162-164.

[9]杨祝.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生物化学课程改革探析[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09):31-31.

[10]郭彩华,吴永沛,杨国亮.提高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1):92-96.

[11]梁树才,常陆林,李先佳,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生物化学课程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129-131.

[12]董彩虹.《生物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3):202-204.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Biochemistry Course for Forestry Specialities

LI Jing,REN Mei-rong,JIA Lu,YU Jin-de,CHEN Yu-hui

(Life Science College,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224,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