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营造和谐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以往的教学中,历史教师按照提前制定的教学方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只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进行听与记,参与教学的程度不高,教学氛围枯燥无味、呆板沉闷。处于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只会感受到历史教学的枯燥与单调,只会对历史学习产生厌烦怠慢的情绪,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要想进行有效教学首先就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身心愉悦之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师生关系处于一种相对紧张与对立的关系中,这样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对教师更多的是畏惧,学生畏于教师的权威,惧于教师的威严,在教学中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情绪,学生往往是循规蹈矩,严格地执行着教师的命令,使得教学氛围枯燥沉闷,缺乏活力。要想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就要转变对立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真正成为教与学的统一体,使学生与教师站在平等的学习地位上来共同参与学习,使教师单方面的教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统一,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教师还要做好组织与指导工作。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差,他们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与相机诱导,教师要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学习的共同参与者和合作者,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只有切实改变这种“高压”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敢于吐露真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改变以往知识简单地由教师传向学生的接收过程,才能实现师生的良流,促进知识的多向互动。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问在学生求知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疑问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助推器,是智慧的窗口,思维的开端。初中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一个巧妙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当学生无法运用自己的知识来顺利地解决问题时,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他们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一探究竟,来解决心中的困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征,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问题,以问题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与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与思维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顺利地进入新知的学习。如在学习第10课《秦王扫六合》时,学生通过观看影视剧对秦始皇已有一定的认识,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来评论秦始皇的功过。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交流,对秦始皇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地阅读教材,这样的教学才更有针对性,为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指明了方向,这样的教学才更具实效性,更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诱导学生主动探究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说,有时很难将一些历史重要的知识点讲清讲透,使得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学生来说,单调的讲解、枯燥的分析,教学缺乏活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强。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疲于教学,学生苦于学习。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成为当前历史教学改革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契机。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以图文声像来传递教学信息,传递手段更加多样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尤其对于历史学科而言,与初中生的生活离得较远,学生往往很难深入理解,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横跨古今,再现真实的历史情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化解教学重难点,穿越时空,将学生带入历史画卷中,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多媒体强大的教学优势已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可,而且被广泛地运用于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历史,精选图片与视频,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优美的历史画卷,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学习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教材上静止的图片立体化、动态化,并从网上收集图片及相关的视频经过精心的组合与加工后,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教材上静止的图片与文字以动态的效果表现出来,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力,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进而积极地阅读文本,认真思考,以获取更多相关的教学信息,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初中生对于历史学习一直停留在满足于一般了解或突击应付。对于这样的学习状况,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对学生有效,再具体来讲,是对自己这个班的学生有效。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我认为,必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机。结合学生特长,发动学生预习。而要做到这样,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千方百计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如何了解自己的学生?我想最主要的还是树立平等交流真诚沟通的尊重意识。尊重是构建民主和谐关系的基础。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不但要以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以广阔的视野引领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养育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看成平等的人,惟有如此,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促进学生接受我们的影响、引领,努力做好自己。教学中,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发生问题的根源,我在尊重上做文章:首先,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选对交谈的环境,在平等上想法子,找准交谈的话题,真切地体现自己的真诚。谈话的时候,我经常会选择一个人少而安静的场所,或在田径场慢跑,或一起坐着,或者在篮球场上,以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交谈过程中我也是“就事论事,就事说理”,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该事的感受,使谈话在和谐的氛围、合适的环境中进行。谈到有共识的地方,我还会用轻抚他的头或拍拍他的后背,以示我对他的理解与鼓励。在学生眼中,我也不是那种严厉的历史教师,大多数学生都用心上课,自主学习,在走廊里、操场上、甚至大街上,与我打招呼问好。实践告诉我,只有彼此的尊重、平等的交流,才能与学生的心贴得越来越近。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力量,也是一种学习的需要。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才会认真的学习,因此,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唤起他们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在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激发学习动机就变得容易。当然仅此还不够,还必须在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多钻研。历史教学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方法应多样,让学生感觉每节课都是崭新的。
二、有效教学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
将学习还给学生,这是有效教学话题的应有之义。普通初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采用“预习并查找资料——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分析讲解——小结巩固”的教学方式,即“自学—指导”的互动教学模式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指导思想是: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以及引导学生探究,增加学生的活动;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对问题的难易度进行设置;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整合,挖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让学生不仅掌握课堂上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在社会实践中能恰当使用的这些知识和技能,给学生的发展带来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跃升。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尝试也不断改进课前布置预习问题的教学方式。
三、有效教学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历史学科一直是在往后看,而社会总是在往前进。这两者是否矛盾了呢?学历史到底有没有用?我可以肯定地说,回头看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赫伯特•斯宾塞在《儿童的权利》一文中说:“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培养性格。遏制不受纪律约束的倾向,唤醒沉睡的情感,加强认识力和培养鉴赏力,鼓励这种情感而压抑那种情感,以便最终使儿童发展为具有均衡与和谐天性的人——这既是父母的也是教师的目标。”中学的历史教学是实现这个目标最佳途径之一。历史是为了了解过去,但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立足于现实并展望未来,因此,历史学科也是一门学以致用的人文科学。学以致用,一直是指导我的教学实践的宗旨。教学时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的理解并不当然地意味着学生的理解。为使学生也能有相对的“深刻”理解,我一般精选两段学习材料,基本上属于原始材料,选择其中的一则进行深入剖析。以上是我对如何开展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三点认识和体会。课堂的有效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作为一线教师,更要注意在课堂里拥有创造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这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趋势。
作者:王晶 单位:贵州省瓮安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宋巧林.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历史网络教学[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
许多学生在刚接触历史学科,对“历史知识”内容尚不了解的情况下,还有着一定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深入了解后,他们的学习欲望大大下降,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学习过程枯燥,这在一定程度上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关。多年来,历史的教学就是单纯的灌输式教学,要么就是学生注意听讲,要么就是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课堂效率低下,两极分化严重。因此,要想有效创新初中历史教学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要角色,教师辅助学生开展历史学习,让历史课受到学生的喜欢,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动起来。但是想要摆脱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跳出传统教学思维,需要教师更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够有效实现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深入了解学生
想要更好的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必须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举止,看学生能否恪守课堂纪律、有没有感受到学习历史所带来的乐趣。教师只有良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才能够发现适用于学生的教学方式,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活动。掌握了这些基本信息后,教师方可针对学生情况设计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代表的新教具进入了千万间普通中学教师,现代化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已经成为了一件必然的事情,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事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借助多媒体,通过引入视频展示、图片展示、动态演示等方式充分将课本上的文字化作一幕幕动态化的场景,丰富课堂。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让历史知识不再“遥远”。良好的情景创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来在课堂开始之前留下一个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二来在基本内容教学活动完成后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结合自身学习经验来回答问题。甚至还能够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成为历史事件中的主人公,让学生充分感受历史的魅力。例如:在讲解《官渡之战》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对这场战役的主要过程进行大致的讲解,然后再安排学生观摩影视素材。影视素材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当时的情景和人物表情刻画,这是课本文字图案所不具备的。在观摩结束之后,再让学生总结官渡之战曹操能够战胜袁绍的主要原因。学生在观看中为了得出结果自然会深入地观看,然后对视频中的细节进行捕捉,自主思考总结答案。之后教师再对此次战役进行深入的讲解,以便使学生更能够深入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作为曹操,让学生斟酌此次的战役是否要展开。教师应给予学生自己选择的权利,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之后再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认真权衡利弊,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在这种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学习效率和热情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构建互动式教学
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原本枯燥单调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这样才能够在历史教学中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通过构建互动式教学,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大地提升,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历史的教学不应当是教师讲述历史,学生被动吸收教师讲解的内容。学生也应该对历史事件有自己的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这一点。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针对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方式顺应了学生的内心活动,学生心里的想法得到表达,这样对于学习历史的热情更加的浓厚。在互动式教学的影响下,学生和教师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而是和学生们一起共同讨论问题,让学生开始自主进行学习,主动提出问题和看法。这样才能够让之后的历史教学更好地开展。例如:在讲解《》的时候,教师先讲解的大致内容,之后让学生们一同对变法中的利弊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可以设定为:如果自己作为当时变法中的主人公,自己会用怎样的方式让变法效果更好等,让学生成为当事人投入到当时的情景之中,学生通过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教师一同讨论如何让变法更好地发挥作用,获得最大的效益。在讨论中,学生和教师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让课堂中充满了不同的声音,学生的观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样学生更加愿意接受教师开展的课堂教学,在讨论当中,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从而让学习深度得到提升,教师也更容易开展教学活动。
本文从以上三个角度,阐述了如何有效创新初中历史教学。通过创新历史教学让原本索然无味的文字学习变得充满思考、充满趣味。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艺术,充分凸显创新教学的优越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不断的创新让初中历史教学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得到更多的收获。
作者:姜甫清 单位:海门市树勋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有效教学,就是通过课堂方式使学生获得有效的提高和发展,具体讲,就是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而历史因为其专业和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其课程有效性和其他课程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对于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教师来说,自身必须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具备其独特的个性特征,也就是“用脑、用心、用情”,才有可能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1.改变传统观念
一些初中的老教师从事历史教学多年,长期的教学工作让这些资历老的教师积累了大量经验,但是往往这些教师的教学模式很难改变。传统的历史讲授方式过于老套,无法激起学生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周围的新异刺激应接不暇,如果教学模式不改变,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去接受这些历史性的知识。历史就像一幅画,如果老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可以让历史课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历史知识内容繁杂,记忆量大,造成学生课业任务很重。初中历史有很多零碎的知识点,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做好总结,单纯的靠学生死记硬背,会使得学生的任务量很大,而且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所以,历史老师必须改变原有传统观念,及时学习,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2.创设浓厚课堂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传授知识,它必须由传授者与接受者双边配合才能完成。对预定的教学内容来说,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与学双边活动,而影响这个质量水平的一条无形却又有力的杠杆就是情感因素。历史教师不仅要科学准确地传授历史知识,而且要用充分的情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在此前提下教育学生,学生才乐意接受,教育方能获得成功。著名教育家爱默生曾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这种尊重就在于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的“完全平等的人”,而不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没有尊重,教育就难以深入人心,取得应有的效果。再者,理解学生。教师应该更容易理解做学生的苦衷,因为我们也曾有过那段纯真而渴望的年代,让每一颗心灵快乐健康地成长,是我们对教育最大的理解。
3.尊重学生人格
我们都知道,初中阶段是学生一生的行为习惯、性格品德的重要形成期。作为教师,我们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看着他们在我们身旁茁壮成长,由幼稚到成熟,我感到非常的高兴。我热爱学生,喜欢他们的活蹦乱跳、童言无忌,也能包容他们的一些过错,莽撞行为。因为热爱学生,我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都很强,他们都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你尊重他们,他们就会听你的话。要相信学生,不要随便放弃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学生,背后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几个家庭的希望。你的信任、鼓励,会使你的学生信心百倍、百折不饶,有时会创造奇迹的。成功每一个,幸福几家人!每每想到这些,历史的责任感、教师的职责感,都让我感到老师责任的重大!
4.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图片、动画、录像、影视片断将历史重现,进一步增进学生的感官刺激,提高兴趣,促进对历史知识的领会、理解、掌握。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历史有关的影音,重现历史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使用具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创设情景,播放历史纪录片、历史影片或图片感受历史的真实,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绎历史人物,模拟历史场景等。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情境重现,激发学生反思、质疑,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发挥历史教学的教育价值功能。
5.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5.1少讲多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对学习的内容初步了解,教师通过学生的自学调查,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以学定教,有的放矢,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生有针对性的学,这样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5.2运用竞赛形式进行练习,初中生都具有好胜的心理,利用这种心理特点,在课堂上适当运用竞赛的形式,能改变课堂教学的单调性,使学生具有新鲜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思维能力处于极佳状态,教学印象极为深刻。同时,竞争的结果也会使胜利的一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一方不肯服输,双方都产生了努力学习的强烈愿望。经常有同学向我要求,以后的课堂教学多用这种形式。
5.3适时适度地插入故事,有人把历史课的趣味化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史话教学”,以为上历史课就应当大量地讲故事。这种看法未免有失偏颇。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材的具体内容,适时适度地插入一些历史故事,对于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还是有帮助的。如讲时,我就插入了奕山“马桶御洋兵”的故事,不仅使个别正在走神的学生收回了思想,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们在嘲笑清朝将领愚昧无知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一、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与实践结合。
历史学习由于学科和时代的特点往往让我们现在的学生产生一种历史无用论的思想,从而影响了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还要讲究历史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一学习内容时,事先布置学生因地制宜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一些社会生活史料,在此基础上再上课。课下,学生们有的上网查看改革前后的海口图片,有的从爷爷奶奶那了解到了改革前后他们生活方式主要是居住环境、饮食的变化,还有的还拿来家里老人保存原有的粮票、布票等,……课堂上学生代表展示着自己的所获非常兴奋,同学们听的也非常专注,最后我将这些史实结合书上的内容进行了条理化,整个社会变迁前后的面貌,原因等就呈现在了同学们面前并且引起了他们的思考。这堂课就做到了历史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拉近了历史与同学们的距离,提高了兴趣,更加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教学效果非常好好。
2、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把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能够真实地引入教学过程,教师才会充满激情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才会充满智慧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问和讨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将终身受益,而且科学方法还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的学法指导渗透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活动里,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法,且“会学”。
二、关注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确定教学重难点首先要吃透新课标。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参考书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当然,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切实做好理论联系实际,以便对症下药。
三、改进教学方式
有效的教学方式应该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凸显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能让学生由被动学习、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方式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学生记住率只有5%;采用学生阅读的方式,学生记住率有10%;采用视听并用的方式,学生记住率有20%;采用教师演示的方式,学生记住率有30%;采用学生讨论的方式,学生记住率有50%;采用学生实践的方式,学生记住率有70%;采用学生教别人的方式,学生记住率有95%。几个数字一目了然,我们该采用哪一种教学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四、运用媒体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和强大的交互功能,能灵活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素材,能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器官,生动、直观、形象地再现历史史实,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弥补了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靠“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来单纯地刺激学生的听觉器官、让学生被动地感知历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主动性等缺陷。因此,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信息”不再为人们所陌生并全方位进入我们生活的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育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两大支柱之际,我们应跟得上时代,利用已有条件充分的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努力将信息资源引入教学,为教学服务。
五、对有效教学的反思
1、对教师观念的反思
教师要转变观念:历史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历史教师过分强调历史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分析。这次中学历史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然而传统考试的“余威”仍在,考试依旧是教学的指挥棒。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是应该懂得如何在这两点找到一个平衡点。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