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历史的方法技巧

高中历史的方法技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历史的方法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历史的方法技巧

高中历史的方法技巧范文第1篇

一、认真阅读材料,抓住有效信息

读懂材料是解题的基础,找准信息是准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如果对材料一知半解时就去作答,容易造成观点以偏赅全。

历史主观性试题提供的材料一般是文字、图表、漫画等。

阅读文字材料,我们要把握全面、概括、分层、标注几个原则。全面,就是除了阅读材料内容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材料的标题和出处,它们可以给考生提供一些细节的提示,帮助考生对问题作出判断。概括,有些材料较长、信息量较大或者语意复杂,在阅读时需要概括每段材料的大意,找出中心句或中心词,为正确理解分析题意作准备。分层,阅读文字材料最好随手划分层次,这有利于分析一些概括、对比类的问题。标注,在阅读时对一些重要词句即有效信息作出标记,或画出横线,使线索更清晰,重点更明确。

对于图表材料,要详尽阅读图表标题、图表内容及图表注释,尤其注意图表中数据或图形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对于漫画材料,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因为题目中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背景信息;然后再认真阅读图画,注意画中人物的对话及行为,理解其寓意,领会有效信息。

二、审题清楚,抓住设问的中心词

审题的过程非常重要,只有审题清楚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法。如果不懂题意就盲目作答,往往会造成答非所问,这就如同写作文跑题一样,丢掉的分值是很大的。

审题时,要注意理解问句。有的问题简单明了,比如问原因、特点、影响等,那就结合材料围绕这些中心词作答。但如果有些问题语意复杂、句子较长,就需要认真分析问题结构。一个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即中心词、限定语、提示语。例如,“问题: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举措及其共同目标”。其中,“举措及其共同目标”是中心词,“政治上的”是限定语,“根据材料一、二”是提示语。只要学会分析问题结构,答题时就容易有的放矢了。

三、拟定提纲,组织重点

审题清楚之后,再将材料的有效信息和设问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简单列出答案要点,草拟答题提纲。

很多考生的答案往往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围绕一个要点写上很多,却忽略了其他要点的组织。这正是因为考生没有草拟提纲,才造成答题的条理不清,思路混乱,想一句写一句。所以,在组织答题要点时,要有一定的次序安排,比如分析某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就可分为根本原因、外部原因、直接原因等。

四、要点联系教材

一般来说,主观题设问往往让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相关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将材料观点和教材知识有效整合起来。教材知识是解题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将材料观点回归教材才能更加准确全面地答题。

很多考生答题时往往不能从材料中“跳”出来,围绕材料观点绕来绕去,就是写不出全面而又具体的答案。这主要在于考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临场发挥时不能灵活运用。所以,同学们平时要加强复习多做练习。在考场上,要认真回顾教材中与材料信息相关的内容,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写出相关知识点。

五、语言规范,条理清楚

在审题清楚并列出答案要点后,就可以用规范的语言来写出答案了。

历史专业语言包括教材语言(史学观点)和材料语言。教材语言是解题的理论依据,材料语言代表作者的实际观点。同学们切忌信马由缰,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也不要使用所谓的“文学”语言或者大白话。

在答题时条理一定要清晰,无论是纵向、横向或者类比作答,都要层次分明,切忌一段话写下来,标点不明,主次不分。

六、主观题答题的几个误区

1.以为写得越多越好。高考答题时间紧张,每道试题的分值有限,因此,考生组织要点时需准确、简明、全面,切忌长篇大论。

2.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材料观点之上。有些同学答题时会将“我认为”这样的个人观点强加于材料观点之上,从而忽略了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最终造成跑题现象。

3.天马行空发表“启示”或“感想”。主观题的几则材料之间总有某种线索将其联系在一起,回答“启示”或“感想”的时候不能抛开材料胡编乱造,而是要从几则材料中找出它们的联系或个性特点,再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作答。

高中历史的方法技巧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应用;策略

高中历史课堂中微课的使用,就展现了微课与传统教学结合的优势和优越性。虽然微课是新兴起的教学手段,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显示出了自身的魅力和特点,不但满足了老师教学的需求,更受到了学生的喜爱,越来越成为老师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那么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该如何加以科学合理的应用的呢?本文给出了应用的策略研究。

一、微课的内涵应用分析

1.传授学习方法微课作为新的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手段,微课主要的应用特点是怎样的呢?根据应用的实践和对微课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可知,在我们应用微课前,一定要先理解和掌握微课的概念和本质。每节微课就是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而对知识点的讲解不是微课的价值所在,微课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和理解老师的授课方法,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授课方法,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不但学习历史可以提高效率,就是学习其他学科也会把这种能力迁移过去,并能掌握解题的技巧和解题的思路,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各科的学习成绩。2.分享与传授经验高中的历史老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各自的教学优势和特色,归纳和总结出了宝贵和有效的教学经验。而高中历史老师的教学经验的谈论与交流,是提高老师自身教学水平和促进历史教学高效的有效和必要的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发达,使得高中历史的教学手段、高中老师的教学交流平台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产生了。老师可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公共微课平台,随着各个老师录制的微课增多和上传到微课平台上的微课的增加,更多的老师可以看到具有不同教学特色的微课,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高中老师的教学效率,特别是能够很快提高新历史老师的教学质量。高中历史老师可以把高中教材中的知识点录制成微课,录制好后可以上传到学校的微课平台。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且有针对性的微课内容进行学习。对于自己的薄弱历史知识可以反复的多看几遍,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没有微课辅助的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的在课堂上问老师,如果老师不在,这个问题就不能顺利的解决,久而久之不理解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就会降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有了微课,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但没有了空间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也没有了,只要学生有需要就会得到满足。

二、微课的应用策略探索

微课是新型的教学手段,在中学的教学中应用的时间还不长,但却能得到快速地发展,并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与喜爱,说明微课是非常适合应用于中学教学的。经过微课的录制和实践应用,我们可以发现微课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更能促进历史课堂教学形式的变革和发展。其应用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微课与教材内容结合高中历史老师在应用微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录制微课,微课录制的内容仅仅和教材相符合,学生看到微课的内容就能熟悉教材中的知识点,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录制一些与教材不相关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历史老师可去互联网上收集一些与一战相关的素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录制成微课,学生看过微课后就能大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如果能把教材中提到的战争场面再现,就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一战,理解战争的本质。2.利用微课构设教学情景微课是被教师提前录制的微视频课堂教学,无论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还是在课堂的教学中,历史老师都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和课堂的需要录制成微课。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可事先根据教学内容录制成微课,而微课的内容可构设出一定的教学情景,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的内容就能了解课堂将要讲授什么,从而从心理上做好上课的准备。3.强化微课的方法教学传统教学中历史的学习紧靠死记硬背,学生对此确实不感兴趣。因此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微课的优势和特点,多利用微课讲解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例如,可把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制作成微课,然后让学生认真观看,学生掌握了这个解题方法后,经过解题实践,就能很快地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总之,微课是新兴起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老师应把微课应用到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微课的教学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的应用要做到科学合理,要以学生的方便使用和有效使用为前提,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并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这样的微课应用必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俞月丽.例谈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5年16期

[2]王春波.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5年04期

高中历史的方法技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问题中心;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历史教学,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爱国情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高中历史的教学。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多数以高考为风向标,针对高考历史知识考点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和历史问题的解答方法的训练,而且实行反复的强化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认为,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另一方面也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高中历史教学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好奇心比较强,同时比较喜欢探索,面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了一种探索的欲望。问题能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这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钻研的动力。“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首先会引起学生的个体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自主钻研。因此,通过提出一个个历史问题,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参考资料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会学到很多历史知识。

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传授的方式,将总结的知识中最精华的要点传达给学生,使之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加强知识的记忆,掌握解题方法,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会严重影响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因为教师没有留给学生任何思考的空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通过提出问题,学生进行思考,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想问题的方法都存在差异,学生的个人知识储备和灵感来源也不同,这种方式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实施的要点

1.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很多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往往感觉一切都懂,但是遇到教师提问时却回答不上来,这说明阅读方法不正确。所以,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至关重要,它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基础。正确的阅读方法应包含以下几点:第一,从基础中发现问题。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在基础阅读中带着问题去阅读,遇到不解之处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第二,精读教材,从目录和引言中发现问题。目录能够使学生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从而从横向和纵向上比较、发现问题;第三,深读教材,从隐性知识中发现问题。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纵横、注释中都隐藏着许多知识,必须认真阅读才能总结出来。

2.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以问题为中心”的历史教学必须建立在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有时候学生对教师比较敬畏,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教师应该在平时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亲密的关系,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同时,教师提问题的方式和表达观点的方式可以民主一些。

三、结语

总之,“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师生配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唐永宏.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文学教育(中),2010,(09).

高中历史的方法技巧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传统教学方式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会过多地重视知识的传授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授知识的技巧、方法以及师生之间的配合互动。本文就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知识展开论述,旨在构建教育教学更有效的模式。

一、重视课堂教学的技巧

中国有几句古话:“无巧不成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学生学习以及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新课标背景下,人们指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更多实用的教学技巧,这些技巧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与以往简单的课堂笔记教学方法相比,教师在新时期可以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分层教学法、问题导入法等,这些新兴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又有利于帮助学生更透彻、更清晰地了解高中历史。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禁止学生发问,在教师看来,学生莫名的发问会打断教师的思路,此外,还会干扰课堂秩序。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必须要有一个宽松、和谐的范围,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措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严谨连贯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相反的,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听、想、说,还要学会培养自身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

高中历史的方法技巧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的价值理念,这也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历史教师知识结构的水准将对历史课程改革的成效产生显著的影响。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了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内容更多也更深。

一、注意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的衔接

初高中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两大方面上。在课程内容上,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着眼破除旧课程繁、难、深、重的知识体系,大量删减知识点,展现出简单浅显的特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放在拓宽知识面、深化知识点上,展现出的特点是分量重、内容深。因此从课程内容上看,这轮历史课程改革使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距离拉大,有所脱节。在呈现方式上,旧课程初、高中都是严格地依照时间顺序从古到今讲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它的弊病在于教学内容重复率高。新课程改革克服旧课程的弊病,高中历史课程采用模块与专题的方式呈现。但受所规定模块与专题的制约,存在难以反映历史全貌的缺憾。历史是严格地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的,时间是串联历史的线索。时间的顺序性反映着历史事物的纵向次序或因果关系,注重时间概念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忽视了这一特点,历史就会变成一团难理的乱麻,“新课标”规定的“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课程目标就会落空。因此初中历史的学习基础关系着高中历史教学的成功与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初中历史的知识体系与高中历史的链接,防止学生感觉到高中历史知识混乱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要注意改革教学方法

1.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

2.要引导学生合作解疑。开展多彩的讨论是其重要手段,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在开展讨论之前,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主要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拟定讨论方案和发言提纲,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讨论之后,要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探究。

3.要引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积极鼓励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三、以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1.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学应以课程资源为教学对象,面向生活,历史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会焕发它的生命力。实际上,无论是关注“质”还是“量”,教与学就是围绕课改精神进行富有个性和创意的实践与探索,就是通过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健全的思维方式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方法内化为学生一生成长的动力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纳入课程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教学过程中师生要有平等和谐、互动开放、体验感悟的基本理念。教师不能抑制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学习主动性、学习创造性,要树立发展本位的教材教育观,要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