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技术方法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关于计算机教学论文

阐述了计算学科中数学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方法;揭示了教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与计算机教学研究的内在联系;给出了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在计算机教学研究中的应用;旨在更好地借鉴其他学科现有的科学方法,自然运用到计算机教学研究中。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运用快速浸透于社会的各行各业战争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一日千里的变化使人们苏醒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不控制计算机学问和根本技艺,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电脑要从娃娃抓起”,信息科技课程曾经成为学校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

现代教育强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员的作用要表现在引导上。面对丰厚多彩的计算机世界,每一个学生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喜恶。而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员又必需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较繁重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统筹二者停止高职计算机的教学呢?我在几年来从事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停止了一些尝试,总结了一些较适用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办法。

一、教学形式

1.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学科的理论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才能的培育。假如采用传统的教学办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单调乏味。而自觉的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普通只布置15分钟左右停止解说、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相似的练习让学生入手理论。等他们控制以后再讲一个学问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学问学生们都能应用于理论并得到稳固,最终到达纯熟控制。有时能够依据学生的实践程度恰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关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天时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解说。这种直观、共同的教学方式常常能惹起学生的留意力,激起起他们本人尝试的兴味,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进步了教学效率。几年来的理论证明,学生在本人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被动承受教学时要多得多,而且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控制更为结实。这样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操作主动的考虑。

2.耐烦辅导、培育兴味

“兴味是最好的教师”一个人只要对某个问题产生兴味,对会启动思想,才会主要去寻觅处理它的方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学问,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兴味是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起发明力的必要条件。因而,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味无疑是教员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我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局部学生从未运用或极少运用过计算机,基本不具备根本的计算机学问和操作才能,完完整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呈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十分简单,以至令人发笑。但是我深知:作为教员,不能因而而讪笑、怒斥学生。一定要留意倾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能够开门见山的答复,有的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有的和他们做简短的讨论,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考虑引向深化。在辅导过程中,我留意与他们站在对等的角度,当心维护他们心中萌生的兴味之芽,并用恰当的鼓舞和褒扬树立他们胜利的自信心、决计。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现代教育供认个体的差别,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施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我在接手班级时,首先做好了这方面调查,在此根底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停止布置。在讲授一些常见的学问点时,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并支持他们停止感兴味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打字游戏。此外我还鼓舞他们自学课本上的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了较多时间对根底差的同窗多指导,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我布置的根本教学任务或操作锻炼。

高职计算机教学主要目的是激起学生学习和运用计算机的兴味,稳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控制计算机的根本操作技艺并应用于理论,注重培育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思想以及自学才能。在有限的条件下,依据学生目前的实践状况应用这样的办法停止多样化的教学还是有其可行性的。

二、教学办法

“教无定法”。只需能促进学生了解、控制顺应就是一个好的教学办法。

1.比喻阐明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局部是根底理论学问,关于学生来说有时较单调。假如在讲课时恰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学问的了解和控制。比方: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能够这样讲: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样来辨别彼此呢?我们能够经过用本人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能够运用身份证号来独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辨别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本人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能够独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常,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高兴教学法

众所周知,汉字输入锻炼是一项机械、单调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常常在学会了输入办法之后不愿花时间重复练习,这样就不能到达请求的输入速度。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味呢?创设一种高兴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办法。首先停止指法锻炼。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解说键位及指法请求,接下来我为每一台学生装置打字游戏软件。形形的打字游戏马上惹起学生的浓重兴味。经过几次游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能够教会学生汉字输入办法,进入实践锻炼。以后能够再装置上汉字输入的测速软件,搞几次分组或全班学生的输入竞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科学技术方法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现在,信息技术已成为适应社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当前初、高中乃至小学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计算机学科实践性很强,强调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了实现新课改的奋斗目标,如何优化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实践能力,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自己仅对此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利用小组合作,缩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在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创作活动中,明确的分工与和谐的合作,使每一个组员都能积极投入、发挥作用,对保证每位学生都经历信息技术过程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对学生分组情况需要进行优化组合。经过合作学习阶段,不少学生拥有了“强项”。为了便于合作与交流,可根据学生的专长和他们所选的主题内容,在原有分组的基础上对各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同一组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每组的学生有不同的专长。

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因为现在都是一人一机,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常常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程,这时就由小组长担任小老师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不仅同组学生要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也要利用局域网的便利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让学生懂得了协作的重要性。如在第四册第三单元制作《少儿报》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方式。

学生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愉快学习,满足了求知欲和成就感。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只介绍一些基本的操作,剩余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探索验证。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运用自主探究的形式,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

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各种感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获取知识。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爱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爱好。”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爱好是探求知识、熟悉事物的推动力。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某一问题的关注上升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兴趣,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突出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如在教学“因特网上信息搜索”一课时,我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对“艾滋病”的各种知识所产生的种种疑问,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因特网上对产生的疑问进行检索,从而解决问题。这样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了信息素养。

三、鼓励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当好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大力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与电脑开展人机探险式对话,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信息技术学科的优点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四年级教学“让文章规范起来”这一课时,一开始先给学生展示了几幅优秀的排版作品,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展示书法写作品,让他们了解字体,接着就把排版的所有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分组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自己去实践、体验、探索。学生做得津津有味,做好后还各抒己见,演示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收获,交流以后笔者再留给学生再次实践的时间,最后展示一节课的丰硕成果。在学习网上冲浪、收发电子邮件等知识时,因为有2/3的学生家中有电脑,并且好多学生也有邮箱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是采取以前的授课方法(教师讲、学生学)进行教学,这部分学生就会不听。他们认为都会了,没有什么意思,这样也体现不了新课改理念,并且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于是,笔者就采取让学生当“老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推选出“老师”上台讲课,演示如何申请邮箱、收发邮件的过程。通过操作平台演示给同学看,学生们都很认真地听讲。接下来,笔者又让已经会的学生当“小老师”,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法,让一个会的带一个不会的进行演示操作,并负责教会另一个同学。结果这节课效果非常好,只用了2/3的时间学生就掌握了,会的同学巩固了自己以前学的知识,不会的同学经过“小老师”的努力也学会了。

四、充分利用网络教室,构建活力迸发的学习环境

计算机多媒体交互式网络教学是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建立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参与意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讲课多是强制性的,学生必须听讲,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环境的一对多广播操作实现。在广播教学模式下,所有学生的键盘被封锁,学生操作被强制性地中断,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将自己屏幕上的教学信息实时地传递到各个学生机,学生机屏幕上的显示内容与教师机同步。使用这种实时传递屏幕的方法,可同时满足实时性和强制性的要求,方便教师讲课。同时,还应以完成目标任务为激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科学技术方法论范文第3篇

1.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与数学学科特点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六周岁至十二周岁,在心理学称为学龄初期。这时期的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是一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感知事物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对事物的主要与次要特点分辨不清;爱动、好问,注意力不够稳定,很难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到同一学习活动上;善于记忆具体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等。二是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经验的支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三是应用的广泛性。数学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与数学学科特点形成了矛盾的对立。

2.兴趣与小学数学教学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意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首要原因。因为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份,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否则,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强地去学习。兴趣可分直接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某一种事物或某一活动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是对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本身没有兴趣,而对这种事物或活动的意义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小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数学科目较之其它科目,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材料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很重要。怎样培养呢?一是要注意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直接兴趣。利用多种手段,通过教具的演示,学具的操作,变换练习方式等。注意使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使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直接的兴趣。当学生对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等智力活动产生兴趣以后,新知识、新方法的获得往往伴随着成功的愉悦,使数学学习增强吸引力。二是要促使学生的学习从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因为学好数学毕竟要付出艰苦的劳动,难免碰到困难,单靠对学习外部活动的兴趣是不能形成持久的动力的。当学生具体了解到数学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建设以至日常生活都有密切关系时,数学课就成了一门有兴趣的学科。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助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直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实物、模型、挂图以及参观、操作等手段进行教学,称为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就是通过实物或实践,外界事物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而在学生大脑中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直观具有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的特点。直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鉴于小学生的思维一般地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他们要接触并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却是抽象的,这就需要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设一道桥。直观正是解决从具体到抽象这个矛盾的有效手段。一是运用直观,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抽象概括,就可以形成数学概念。二是小学生形成的概念水平,与掌握感性材料的多寡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让学生多看、多操作,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多积累感知材料。三是心理学实验表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和操作,能调动小学生耳、眼、口、手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大脑保持兴奋状态;感知比较敏捷,想象比较丰富,思维比较活跃,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概念,并且记忆比较牢固。所以从直观和操作开始的数学教学,是帮助儿童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力和能力的必要途径。

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有局限性,主要是只能把握个别而不能把握一般,只能把握现象而不能把握本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不要停留在直观的水平上。必须明白,直观的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并使之达到理性认识的水平。

在运用中,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教学都要从直观入手,在学生已有有关经验的情况下,可以不必通过直观,直接利用已有经验建立新的概念。只有对所学的概念、法则等缺乏感性知识的依据时,直观才是不可缺少的。直观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要克服为了直观而直观的倾向。

4.概念

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叫做概念。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反映于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叫做概念的内涵。适合于某一概念的一切对象,好概念所指一切事物,称为概念的外延。提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即指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逻辑方法称为定义。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人在头脑中必须运用概念,才能进行判断和推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对概念编排上有如下特点(由于儿童思维的特点和知识的局限):一是概念的出现不可能完全按知识体系本身的要求。知识的体系的要求往往是从一般到特殊,而按儿童的认识规律则适于从特殊到一般。二是对概念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三是有些概念给予科学的定义,有些概念则不给定义,而通过描述或举例说明的方法给出。

科学技术方法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农业推广 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课程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1YJG-004。

Abstract:Studied on overall designing of “technology extension theory and methods” course teaching for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full?鄄time education, proposed that defining theoretical teaching content, application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and tools. Having plann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and the skill training course content, propos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and skill training method, such as the social investigation, role playing law, case teaching method, and so on.

Key words: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in Full?鄄tim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Technology Extension Theory and Methods; Design of Cours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58-02

2009年3月2日,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席会议在京召开,教育部陈希副部长在会上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应用人才培养,逐步压缩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的要求。随后,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文件,决定从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这对于调整和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是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课程。研究《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课程特点,建立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能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一、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和方法相互依存不可分开。理论可以通过分析水平,清晰度、借以陈述的类型、描述或说明的本质等作用于方法,而方法则可以通过结构分析、假设取样、异常数据分析等新理论视角帮助发展或增加理论。学习技术推广理论对于掌握技术推广方法和提高推广效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包括7部分。第一部分推广的基础理论,内容包括农业推广发展的历史与趋势、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与功能、农业推广学研究进展、推广的框架模型、创新扩散理论、问题解决理论等。第二部分推广对象行为及其改变,内容包括沟通理论、行为产生理论、行为改变理论、我国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特征。第三部分农业推广组织与管理,内容包括农业推广组织、农业推广组织类型、农业推广组织设计与评价。第四部分农业推广项目计划与评估,内容包括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制定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的程序、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的编制与执行、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的监测与评估。第五部分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内容包括推广方法的基本类型与特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第六部分农业推广服务,内容包括农业推广服务的含义与内容、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的方式、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技巧。第七部分农业推广的宏观环境,内容包括影响农业推广的政治与经济环境、其他环境。

(二)理论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贯彻以育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探索教学方法。应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学生通过课堂模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辩论、演讲等教学形式,大胆尝试将“参与式”教学方法贯穿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始终。以“参与式”教学展示工具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随时更改调整发言内容,提高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活跃课堂讨论的气氛。以案例式教学,课堂讨论的方法改变过去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理念,教师由原来的“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产生了“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效果。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教学手段,全面、深入地体现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重点内容、反映最新的推广案例资料等,同时通过板书进行逻辑推导,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对推广学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采用课堂讨论、情景设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积极鼓励学生阅读有关书籍和文献,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素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再通过课堂作业和课程论文等形式鼓励和督促学生阅读和涉猎大量有关文献资料,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二、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体系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应用,主要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具有明显的职业针对性,要求很强的实践性。学位获得者除了应具有从事农业推广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解决农业推广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应用能力。《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制定了培养目标,其中具体要求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因此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对实现培养目标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体系覆盖农业推广方法和实务教学,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一)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的内容

1.实践教学方面 内容主要包括推广对象行为分析、农业推广人员与机构、农业推广体系与运行、农业推广评价、农业推广经营服务、农业推广的宏观环境与政策等。

2.技能培训方面 一是农业推广信息服务。内容包括成果资料收集与评价选择,收集渠道、途径。成果选择与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为一个地区提出启示式的推广项目建议。选择新成果,制定实用化方案。二是农业推广方法运用与创新、农业推广试验示范与评价。内容包括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与类型、试验方案的编制与实施、成果与方法示范及其基本要求和实施步骤。三是写作技能。写作内容与文体包括农业推广论文、农业推广科技报告(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课题报告、科技试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农业推广公文、农业推广合同(协议)(如农业推广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技术承包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咨询合同、技术转让合同、农资与农产品购销合同等)、科普文章、科技简报、科技广告等[2]。四是农业推广培训与咨询。演讲是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进行群众培训的重要手段,是一项经常性的活动。如科普宣传、农民培训、技术培训、经验交流等。

(二)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的方法与手段

1.农村社会调研 进行农村现场调研,分析推广对象行为特点。分析问题,提出问题。有关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内容、组织形式等。

2.推广机构参观调研 进行农业推广机构参观调研。了解农业推广人员的类型及其职责、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及现状、农业推广人员管理内容、管理方法。了解农业推广机构设置、职能、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等。了解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作用、评价基本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步骤、方式与方法。

3.组织阅读 推荐阅读材料,通过阅读了解我国农业推广的宏观环境、国际农业推广政策与改革。推荐案例阅读材料,了解其他地区农业推广的情况。每人写出读书报告,教师选择其中典型的进行点评。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就是根据学生可能担任的职务,安排一套与该职务实际相似的训练项目,将受训者安排在模拟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受训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4]。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同学都担任一次推广者的角色,一次被推广者的角色。作为项目推广者,为某一个地区选择一项有推广价值和推广前景的项目(或者为一项有推广价值的项目选择一个适合该项目推广的地区)。设定一个推广地区,针对所选推广项目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编写一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概要)。针对所选推广项目编写各个推广工作环节的工作计划要点。基本程序包括:项目选择与确定——小面积试验——成果与方法示范——培训与咨询服务——普及推广——结果评价。告诉大家如何做,做什么等必要事项。重点进行项目选择、项目分析、项目推广、演讲推介、农民培训模拟等。作为被推广者,对项目进行咨询,尤其是针对项目风险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安排双方辩论。通过双方讨论辩论,把优势与不足分析透彻,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设想全面。

5.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的真谛与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地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5]。具体案例教学实施大致可按如下两种方式进行:

第一种是案例分析教学。分四个阶段进行案例分析教学。首先是阅读分析案例。指定案例材料,并根据该案例教学指导书指导学生者对指定学习的案例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案例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所提出的供学习者思考的问题。其次是组织小组讨论。讨论中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切磋、补充,具体做法不拘一格。把讨论中出现的不同见解、合理建议记录下来,对于有纷争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提交到下一阶段进一步讨论。最后是总结评述。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应作全面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好的分析思路与独特见解加以肯定,同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最后要求学生写一个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做出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第二种是案例总结教学。对当地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调研,筛选成功和成熟、甚至是失败的案例,全面的总结、研究分析,总结优缺点。总结编制出一套较系统、成熟的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案例。

参考文献:

[1]高启杰.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10-12.

[2]李尚蒲.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定位及对策[J].高教高职研究,2008,(28):117-118.

[3]王威,龙志强等.构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6):43-45.

[4]黄一珊.角色扮演法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学园,2011,(14):66-67.

[5]杨蓓.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中的运用.教育探索,2011,(243)9:62-63.

科学技术方法论范文第5篇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思路

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它是根据多少年来总结出的普遍存在于绝大多数案例的认识经验,从而进行带有客观性、整体性、具体性和发展性的推敲所得出的认知方法观念。我们去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可以立足社会科学方法论所指引的路子,再根据自身特点来进行判断和分析。

社会科学方法论并非解决的是一个单独的事物所要面临的具体问题,而是要揭示一种规律,甚至探测它的发展未来。伴随社会科学的发展,目前,我国社会科学内部的方法论意识日益自觉,其科学性和实践性在的认识论、真理观,特别是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逐步成为了我们现阶段学术研究的必备良药,也是我国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学术要求和前提。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对探究艺术设计领域的作用

在艺术设计领域也同样如此,我从本科就一直从事平面设计专业的学习,侧重点不同,本科针对技能方面要求多些,而到研究生就将目光转向了深层次的学术研究。尤其在现阶段,我发现社会科学方法论恰恰可以帮助我很好的解决我探索本领域的一些困惑。

(一)看设计眼高手低。从本科到研究生,是一个由手到脑的转变过程,长时间进行理论的学习,在遇到上交作品的时候,却是只能阐述出自己的设计理念,而最终的成品根本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这就验证了社会科学方法论中所强调的实践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

(二)艺术性、商业性失衡。对于我们设计者来说,追求自我个性的表现力和社会当中的商业需求永远都是一个让人纠结的矛盾。有时候太过去张扬个性,却并不是大众所喜欢,每次根据社会需求来做设计,又感觉完全在束缚我们对于艺术美的追求,永远达不到更深的艺术境界。这可能就是我们社会科学方法论里所讲的矛盾认知。对我们来说,如何认清这对矛盾是最主要的,这可能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平衡二者的关系,而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追求统一,讲究关联,系统的思考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缺乏原则。艺术这个领域在社会中所制定的规则过于少和简单,这样一方面会给我们设计者广阔的施展空间,并不受太多束缚。但是另一方面却有着秩序混乱的场面,比如设计的作品其里面的元素基本都是抄袭别人的元素拿来东拼西凑,告知别人这是自己的作品。所以这中原则和对待艺术的责任感是该在自己最初做设计的意识中存在,是寻求这样的解决方法,讲究原则。

(四)评判标准模糊。对于一个艺术作品是好是坏,我在现阶段对其艺术价值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考究,没有很好的评判标准和底线设定。所以基本看所有作品都看表象,再深层面的东西我就会乱了方向,不知从哪里来寻求这个艺术作品带给人们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而在我们社会科学方法论根据哲学中总结要注重量的积累。没有量的经验积累,评判任何东西都不会是特别准确的,只有充足电,才会点亮屋子,将自己的观点陈述的有理有据,有说服力,同时也才能够更好的认识事物规律,揭发规律本质,从而达到质的飞跃。

三、如何利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更好的学习艺术设计

(一)重在实践过程的体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每一个事物都必须通过实践去认知,事实证明,我们设计者在设计作品的时候不能光去凭空想象,靠意识来主导事物的发展方向。而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用所吸取的理论养分尽情的灌溉整个实践过程,才是最明智的选择。社会科学方法论立足于实践,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我们探索具体领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学会系统整体的看待问题,不能孤立片面。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考虑问题要想清楚某个元素和其它元素具有什么关联,尤其在我们艺术设计领域,设计作品一定要注重把握整体感,色彩元素要和构图以及图形都要形成关联,才会让人看着舒服。并且不能只注重专业学习而忽略其它科学文化历史的学习,只有一点点沉淀所学的文化知识,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艺术设计,所设计出来的作品才会富有生命力和价值。

(三)合理的认清矛盾,掌握它的对立统一的规律。把握设计作品的定位,需要我们妥善的处理矛盾,尽可能不把这对矛盾永久的对立起来看待,要适当的根据实际情况学会化解矛盾的对立性,将其两方面统一起来分析问题,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我们在表现自我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其作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和大众需求,是否能够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来把握我们作品的定位和走向,去施展我们的个性,那才是好作品。一味的将自己陷入矛盾的困境,作品也将会跟着失去被人认可的价值。所以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矛盾的处理解决办法对我们看待艺术设计同样奏效。

(四)学会积累。自古以来,积累都是一种美德。我们学习艺术设计的设计者们很多情况下会走到一种极端,那就是只注重自己的专业,别的一概忽略,孰不知艺术作品的价值所体现的应该就是对人生的一种意识形态和历史的沉淀、文化的传播等等,我们如果不去熟知这些领域的东西,设计出来的东西只是表面文章而已。甚至这些会影响到我们去客观评判一个艺术作品,连基本的背景知识都不熟悉,基本的理念和所表达的意思都没办法看懂,怎么去评判和学习。所以积累很重要,我们人的一生都应该学会积累,只有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人生的价值也会从中体现。

(五)学会用世界眼光看待问题。就拿我们艺术设计领域来说,不管从事的单位或企业规模如何,设计师的视野很重要。人们看到一个大气的艺术作品背后,一定会有一种世界眼光来用心设计。世界眼光不一定是见的东西多,更重要的是意识领域的宽广。想问题和设计思路都要注重大局,能够对之后的前景有所遇见和规划。这样的思路和视野值得我们每一位设计者深思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