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
1 前言
建筑企业信息化是当代建筑管理中最具有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化建设水平代表着公司集约型管理的水平,标志着公司管理现代化的程度,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代表着行业发展的方向。建筑企业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建筑企业经营及管理中的应用和服务范围,提高行业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建筑企业信息化总体建设应用水平不高,特别是中小型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几乎还停留在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处理阶段,表现为:不重视信息化标准规范,基础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还有很大差距,企业成本管理、合同管理系统建设应用效果不好,项目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困难重重,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普遍存在。为提升行业的管理水平,引导建筑行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发展,大力推广信息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2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由于中小建筑企业的分散性、非标准性、工人的流动性,给规范的现代化管理带来了困难。建筑工地分散在不同的城市,项目部往往脱离公司的管辖,工程建设过程中推广现代化技术比较困难。缺乏信息化的调配,传统项目与劳务公司相结合,使工人经常处于半停工状态。建筑公司总部和个项目部之间没有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所以总部和项目之间信息不对称,使总部不能及时获得分散各地项目的全面信息,作出相应的决策,致使建筑企业的决策机制僵化、反馈速度慢。
一部分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工作环境较差,给计算机使用、联网使用造成困难,因此,中小建筑企业尚不具备大规模推行信息化的条件。
通常中小型建筑企业以低成本的方式来实现管控,管理效果较差,而那些管理相对松散、粗放型、以包代管的建筑施工企业,总部没有实施管控的压力,而项目部却有逃避监管的动力,其实施信息化较为困难。
但由于各种原因,该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一直比较低,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 实施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战略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建筑工程结合起来,实现工程信息资源的共享。
目前,全国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约占总数的15.79%,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及资金投入与国外企业相比有很大差距,信息化特点主要为:1、总体投入和应用水平不高; 2、缺乏信息化人才;3、对信息化风险认识不足;4、没有掌握信息化发展规律;5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式选择不当;6信息化建设方法急需改进; 7、不能正确认识什么是信息化效益; 8、信息化建设是短期行为; 9、缺乏良性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 10、缺乏统一标准规范。
3 信息化实施管理水平低的原因分析
建筑企业信息化由于认识不够深入,没有统一的办公平台。
建筑施工企业开始了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进程,由于建筑施工企业中“管理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太多”,对于施工企业运营而言,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而许多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却相对工程进度来说落后很多,项目运行过程中,涉及到人员调配、项目进度、物料采购这些事关成本的关键环节很难实时体现成本管理的价值,在需要进行“价格决策”的环节,无法依靠掌控成本管理进程做出合理的决策,往往靠经验来定,从而无法科学的部署企业资源来提高企业利润。
因此,在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围绕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项目管理,对合同、生产、物资、机械、劳务、专业分包、技术质量、安全、成本、竣工、风险和项目验收和考核实现信息化管理,达到企业流程的标准化、规划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4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对策
1)局域网建设。针对某个企业、某个具体工程设立,包括企业管理体系、工程信息采集处理系统等,其目的是实现企业管理、生产的高效运转。围绕企业目标和组织的管理,采用信息系统对企业战略、决策过程、组织岗位、制度、考核、知识实施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组织绩效。加强企业间协作,建立电子商务、协同办公、视频监控等信息系统,支持企业间的高效协作,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在专业业务管理上,建立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等信息系统,支持各业务系统的专业管理,提升业务管理水平。
2)坚持分步实施原则。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不能搞运动式推广,管理是没有止境的,是持续改进的,信息化的过程同样是循序渐进的,企业完成阶段性信息化的建设必定会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坚持分步实施,保证前进一步达标一步,扎扎实实、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才能是我们走的更长远、更深入。
3)重点突出,狠抓核心业务应用。核心业务指与成本管理相关各项工作内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就是成本管理,这一部分的成功应用是系统成功应用的最重要标志,应当扎实做好包括施工预算、成本计划编制与输入、各类成本业务数据的按成本挂接科目划分、按规定数据标准、按规定期限的生成与录入,最终呈现成本分析的结果,实现与财务系统管理的有效对接。系统成本管理不应用或应用不到位,我们可以判定应用失败。
4)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及时录入。住总集团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不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所以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一直强调的是,务必保证经营数据的真实、准确、及时录入,真实数据才会真正让我们掌握经营管理过程中隐含的、暴露出的经营风险,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系统应用价值。
5)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激励机制。信息化的推进与企业业务管理一样,同样需要制度保证,所以我们在企业层面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制度,建立应用手册,规范权限管理,落实具体岗位工作责任,建立起项目应用水平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在完善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端正认识,认识到信息化是一种发展趋势,既要认识到信息化发展的迫切性,又要认识到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相当长的建设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5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目标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施工企业的运营机制,实现信息互通、互联与共享,优化产业结构,促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通过先进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来提高办公效率,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促进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将信息化系统融入到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借助信息化手段规范管理流程,优化企业组织,实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3)通过网络办公、远程政务、信息公开等,有利于一个廉洁、高效、透明的政府监管体系的形成,可提高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为公众、为企业的服务水平,并且信息化技术能够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项目班子个人能力的依赖,使得企业的统一标准能够在每一个项目都得到实现。
(4)建筑产业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建筑企业信息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6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1)加强信息交流,提高工作效率。施工企业信息化具有实时性、远程性、互动性的特点,即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互动地为建筑工程提供信息服务,完全打破时间、地域等的限制。
关键词:水电施工;信息化建设;定位;策略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6.01.087
0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网络化与集成化建设不断完善。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信息作为企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很多时候已成为企业战略决策中不可割舍的构成要素。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工程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大,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对于水电施工企业而言,以往的管理方法已不再适应自身发展速度,如何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化技术实现对项目运营管理质量的提升,成为企业能否长久立足的关键,同时这也是时展对水电施工企业提出的必然要求。
1水电施工企业信息化概述
1.1信息化定义
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是指企业在自身的各类运营活动,譬如产品研发、市场销售、战略决策、行政管理等中,通过选取恰当的基础信息设备与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搭建覆盖各个部门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对企业内外部海量信息资源的充分、合理调控,进而实现对企业自身机构组成及运营流程的优化升级,从而逐步达成企业运营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所以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就是企业达成自身人员、设备、原料等资源管理以及资金管理和作业管理的网络化与数字化,从而确保企业的运营同自身管理制度实现有机融合,提升企业的智能化水准。其主要目的在于向企业各管理决策者提供精准、及时的信息参考,以便能够有效应对市场的风云变幻,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和自身竞争力。
1.2水电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定位分析
从全局发展而言,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当从自身实际状况出发,立足当下、着眼全局,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整合资源,针对市场未来发展,以应用务实为核心,力求安全可靠的发展道路。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具备前瞻性、可拓展性与适用性三大基本特点,既要立足实际,不可好高骛远,又要具备一定发展性,不可成为制约企业的瓶颈。因此,在具体的构建中企业要选择成熟且具备主导性的产品,确保自身的信息系统兼具安全、稳定、实用等特质,从而为企业自身管理效率与竞争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推动力,使其能够跨越式发展。具体而言,企业应在信息化建设中遵循下述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分步有序开展;系统平稳、运营安全;经济实效;技术更新与职工培训相互结合。除上述之外,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应当由以下几点构成:①实现公司总部到项目部、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传递。②实现项目部、子公司向公司总部的信息传递。③实现企业内部各个管理运营部门、下属子公司、项目部等彼此间的信息横向传递。④实现企业职能部门同外部关联单位及环境间的信息传递。
2推动水电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2.1实现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关系的有效梳理
行之有效的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构建,首先必须树立对信息化的正确认识,理解其同企业日常管理间的紧密联系。一方面,信息化建设的原则、方向、内容等均受到企业发展战略及决策层使用需求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的管理形态,特别是结构组成能够发生根本性改变。有鉴于此,水电企业的信息化构建中,部分管理体系的设计需求应当充分考量信息化构建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开展预期评估与管理方案的调整,以便获得更加优良的管理成效。与此同时,依据信息化技术的特点可知,其对企业管理的帮助也是有局限性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完成后仍不可避免地会残存大量管理风险,但这些风险源自于企业管理系统自身而非信息化所导致。
2.2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基础
在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数量繁多的前期准备性工作均需要依靠企业自身来实现,诸如企业全新管理体系的构建、运营流程的整合以及运营制度的修订等。与此同时,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业务培训、信息化运营手册的编纂、信息化人员的培养等)也需企业的深入参与。可以说,从本质上分析信息化只是推动企业管理系统更趋完善的一种工具与手段,而非这一种方法,这就需要在企业自身原有的管理系统去将其实现。与此同时,信息化作为一种系统性的管理工具,在建设过程中又对企业的管理系统提出了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建设要求。
2.3统筹规划,逐步落实
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繁复的系统性工程,具备实现周期长、建设难度大的特征。有鉴于此,信息化建设在开始之初就应有着完善的系统性规划,从而规避不同模块分散建设导致的互相不兼容现象。同时,水电施工企业还应充分依照自身发展现状,对信息化采取分步开展逐层落实。若企业的财务管理已达成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而人力资源管理尚未达成,则应当先完善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模块,待企业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后再开展人力资源的信息化构建。然而需要额外留意的是应注意两个信息化模块的统一规划,以避免两者后续无法兼容的尴尬。
2.4合理筛选信息化软硬件
对于水电施工企业而言,在信息化软硬件的选择上应当遵循“满足基本使用要求,且拥有一定扩展能力”与“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两条基本原则。在过去,一些企业在购进信息化软硬件设备时总是秉承“只选最贵、不选最对”的原则,这一方面是从众心理作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软硬件购进人员为规避潜在风险所致。但企业的信息化应当是同自身的发展策略及管理决策需求相匹配,这就需要在软硬件的选购上充分依据系统的设计需求进行合理筛选。此外,企业在软硬件的选择上还经常存在是否购买成品软件、信息化软硬件购买费用摊派、软硬件应用覆盖范围确定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置均需要企业从自身发展需求出发,认真分析后慎重决定。以企业的软件购买为例,购买的成品软件虽可快速实现应用,但通常均难以实现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完全对接,这就需要企业聘请专人在成品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2.5完善培训体系,注重实际实施
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项繁复的系统性工程,更是一次企业前所未遇的全新调整。整个体系的有效贯彻实施离不开专业信息化技术人员的参与,因此水电施工企业必须增强对信息化建设及操作人员的培育力度,使其具备相匹配的专业素养,从而为企业信息化系统功效的充分发挥提供推动力。除此之外,信息化系统的实施效果是评估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企业决不可抱着一蹴而就的想法,应组建专门的监测部门对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在实践中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升级,使其真正能够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帮助。
3结语
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究其实际意义而言,不仅是水电施工企业的一场管理技术普及,更是水电施工企业运营管理模式上的一场全面变革,是关乎企业长久发展的一次深层次转变。其不光涉及企业结构形态及部门职能的全面调整,更关乎到企业管理结构与企业文化的全面改动,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电力施工企业应当充分把握,积极应对,在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中对企业陈旧的管理模式与运营流程展开彻底变革,从而让企业重新焕发活力,使企业更好地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从而实现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双学珍,张智涌.信息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J].科技展望,2014(19):8.
[2]张世杰,杜慧鹏.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行者———中国水电二局信息化建设探究[J].施工企业管理,2015(2):95-97.
[3]俞日河.探讨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信息化管理[J].江西建材,2014(23):130+101.
四航局从2003年起开始较为系统地推进信息化建设,现已逐步搭建起一个符合企业管理需求、针对性强、功能相对完善的信息化体系。目前,四航局在各子公司及国内外所有项目机构中均实现了内部信息平台的全面覆盖,该平台共集成有14个主要的管理系统,可分为两大模块,一是以工程项目信息(采集)为基础,涵盖了营销、采购、产值、安全等诸多管理系统的核心业务系统模块;二是包括了财务及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型系统的业务支持类模块。两大模块的共同运转,在有效提高员工办公效率的同时,也很好地强化了企业对项目的过程管控和业务支持能力,推动四航局的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此外,公司还基于已有经验,完成了中交国际(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中交港珠澳岛隧工程总经理部等机构的信息系统建设,并获得好评,形成了初步的对外信息化咨询和系统实施能力。
二、信息化建设中的关注点
在内外部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四航局主要关注6个方面,以确保信息系统满足公司运营发展需要。想大做小,逐步完善。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应该以企业总战略规划为基础,形成一个信息系统搭建的中长期目标和总体框架,而后在此框架下,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细分系统的开发和优化,逐步完善企业信息化体系。四航局在2009年对前期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并在“智力密集、高门槛、国际化的工程公司”这一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明确了“信息化建设应围绕着工程承包业务这一企业运营基础而展开”的工作思路,依此制定了2010年至2015年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力求建成一个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能够整合上下游资源的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体系。思路的确定、规划的编制,使得四航局信息化建设工作得以更成体系地推进。需求驱动,先易后难。在具体系统的搭建过程中,四航局遵循了“需求驱动,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在信息系统和软件公司的选择上,坚持需求驱动而非技术驱动,信息系统是否构建、何时构建,都应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而定,由管理需求倒逼信息化的投入;而对软件公司的选择也并非技术越高端、越全面越好,应由企业对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来确定,兼顾适用和效益。其次,在单个系统中功能模块的构建顺序上,最好是先易后难,在保证系统运行的基本目标能够实现的基础上,从操作较为简单、易于学习掌握的模块开始建立,然后再逐渐补充完善系统功能,这样能够让系统使用人员较快上手,实施效果也能尽快体现出来,从而促进员工对新系统的接受和使用,领导对系统的实施也可建立起信心,以便系统得以持续推动。由下而上,试点先行。四航局在有了某个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意向后,通常会选取在该项业务中管理水平较高的子公司作为试点,进行信息系统的搭建和优化,待子公司的信息系统建设有了一定的成效,相对成熟后,再提高到全公司层次,在企业内进行复制。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系统开发的风险,也通过系统的实施将子公司集成于信息系统中的优秀管理经验进行推广。
管控与支持并举。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功能考虑时,往往更多地强调对项目部信息数据的收集,以便及时把握项目运作状态,强化企业的管控能力,而忽视了项目部自身的诉求,这会给信息系统的推行造成一定的阻碍。因为单纯以强化管控为目的,会导致基层项目部因内部信息数据的透明化而出现权利和利益的向上转移,管理自由度被削弱,实施意愿随之降低。因此,信息化建设在满足施工企业总部管理需要的同时,也要能够为项目创造价值,平衡双方的代价和利益。四航局在信息系统功能定位时强调“管控与支持并举”,使系统既能为总部实现资金、成本、项目进度等方面的监管起到促进作用,也能通过简化工作内容、信息整合共享、管理技术辅助等措施,为项目部工作效率的提升、工程的推进、利润的获取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强化沟通,相互促进。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四航局十分重视推动系统需用部门、流程管理部门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协作。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能够加深技术人员对业务流程的了解,熟悉信息系统所需具备的功能和输出的结果,有利于软件的开发;同时,技术人员还能从专业角度分析流程的设计是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得以实现,从而及时反馈流程制定过程中的不合理或可优化之处,以便对流程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业务需用和流程管理部门对信息系统开况的及时掌握,有助于确保系统运行结果符合管理需要,系统开况的熟悉也能为后续对管理流程的优化打好基础。做好组织及制度保障。信息系统的有效实施,还需有相应的组织和制度保障。除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信息化工作小组外,四航局在局总部和各子公司均设立了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项目部层级也设有专职或兼职的信息系统负责人员,形成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组织体系。在规范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也将信息化工作与各层级管理者的绩效考核挂钩,使得信息化建设的各项举措能够得到有力执行。
三、目前遭遇的瓶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四航局的信息化建设还是存有许多不足,需随着公司的业务发展进行不断完善。核心业务系统还未实现完全覆盖。公司虽然一直致力于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但目前该体系还未健全,施工组织设计、竣工结算管理等系统仍待探索开发。同时,现阶段信息系统的运用主要还是通过信息的收集和传导,强化项目管控,对业务开展效能的提升有限,未来需要更多地关注系统对业务运作的深度优化及支持。业务子系统信息还未能综合利用。各业务子系统虽然是遵循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框架有序搭建的,但目前子系统中的信息还相对封闭,未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利用,需适时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信息展现平台,强化对决策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成功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我国迎来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市场迎来了更强烈的竞争,而在这样的竞争面前,企业要想立足于市场并取得发展,除了要对市场行情信息、发展信息有相关了解外,对于竞争对手的信息,更要做到心中有数。企业要想得到发展,要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对企业采取信息化管理显得很有必要,而这也是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1 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1.1 从企业信息化涵义的角度。
企业的信息化指的是现代技术在企业管理机制各个模式和环节中的应用。企业的信息化可以加速企业信息之间的加工、传递和处理的效率还有速度,进而使这些信息资源得到高效、充分的利用。企业的信息化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进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最终使得企业的管理机制和企业运营模式更好地相结合,以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营造企业良好的管理氛围。
1.2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表现的角度。
信息化管理就是在原始的输入、记录、输出网络系统以外,剩下的工作流程比如资料存储、数据分类、信息计算等工作全都交给计算机系统去处理并完成。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企业员工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强度,通过计算机系统来维护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既可以使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明确、精准,还能及时、有效、快速地提供决策信息。同时,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大大加快了企业各部门业务办理的速度,同时也密切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极大的促进了企业内部的快速运转,为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创造最大效益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了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中,对数据的存在格式及相关来源都提出了较为规范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信息化管理为企业在商务链接方面创建了有利的平台,实现了企业内部信息化的统筹经营。
2 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企业的管理需要面对以下问题:如何在管理模式上实现与国际接轨;如何才能提高信息化的服务水平和响应速度;怎样才能使生产力得到大幅度生的提高;怎样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尽管企业发展面临如此多的困难,但是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提高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要得到提高,最为关键的在于信息的采集、交换、反馈以及处理等等,同时,信息的运用对企业整体的运营会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保持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是实现企业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最关键的因素。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已经有90%以上的世界五百强建立起了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且统一了先进的管理软件。因此说明一个道理,只有不断提高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尽早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才能使企业最大限度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但是和国外企业对比可以发现我国企业依旧存在很多不足,国内很多企业在激励机制、产品科研、资金等方面都远远无法达到国外企业的发展水平,在企业的管理基础等各方面也远远及不上西方先进国家。
3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
3.1 决策正确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目前的企业信息建设过程中过分强调技术的重要性,由单纯的技术专家或技术厂商为主导,而技术人员又缺乏施工企业管理及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需求分析和项目规划实施的广度、深度、力度不了解;同时,施工企业方面又缺乏必要的、系统的信息化知识和判断力,在与信息化技术提供方的博弈中常常处于弱势,导致盲目听从技术提供方的游说,仓促上马信息化项目,陷入“信息化黑洞”,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了纯技术问题,造成技术含量很高,但不适用的结果。这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聘请既懂施工企业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士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咨询服务,以降低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信息化建设失败的概率。
3.2 现在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系统不符合项目管理的要求,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开发基于网络平台的多项目的管理系统或企业级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将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纳入企业管理系统中通盘考虑,否则信息化建设就与实际的项目管理分离,成了“两张皮”。
3.3 成功的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体系。因此,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要构建科学、规范化的项目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管理组织设置、项目管理组织职能分解、项目管理工作流程、项目管理信息流程、项目管理规章制度等的规范化、科学化。
3.4 施工企业总经理重视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施工企业的总经理对信息化建设不重视,那么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可能成功。因此,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实行“—把手”负责制,由企业的总经理挂帅,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并设立信息主管,由专门、专人具体负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能在每年的企业预算中规划出专项资金,以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需要。
3.5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问题已是阻碍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与效率的主要因素,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标准。因此,在施工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必须要重视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和标准化工作,重视技术和管理资源的积累以及规范化,重点要将材料编码、WBS编码、费用编码、文件编码、价格库、文档结构、文档分发矩阵、文档控制流程等一系列对大型集成应用系统有关键影响的基础工作落到实处,从而解决企业和项目的信息交换标准问题。
3.6 要注意信息系统的安全机制设计,加大对安全防范的投入。如果企业关键数据和信息泄露出去,对处于激烈竞争中的施工企业无疑会是致命打击。另外,还要注意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达不到要求,会给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极大的冲击,甚至会使工作瘫痪,特别是信息化应用达到一定阶段后,企业及项目会对信息系统产生较大的依赖性。如果初期信息安全设计不充分,将会留下许多后患。
3.7 要做好信息化工作,最好找一家大的、有信誉、负责任并有一定行业经验的软件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将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和企业管理的升级。这就要求软件企业本身要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能够长期地为企业提供维护及升级服务。与此同时,信息化的关键是人的信息化,软件公司的实施能力与培训能力更是至关重要,用户的使用是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要培训企业的学习能力,培养员工对系统的认同感。
4 结束语
信息化建设无论是从实施周期、专业跨度、管理级次、影响范围,还是管理理念的革命、工作习惯的改变、管理规范性的提高,都当之无愧称得上是一项系统工程。成功实施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加强很多方面的工作。从另一方面讲,对企业也是一项修炼,其管理理念、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将得到巨大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知识共享;信息化;企业
一、企业信息化的特点和作用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及特点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运用与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并合理开发、利用企业资源的过程,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的定义是:企业为了提升经济利益,提高发展水平,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革相关流程。这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企业未来核心业务发展,结合企业对现代管理模式需求的流程,即企业信息化逐步走向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拓展、技术提升、组织结构调整、制度管理等环节。同时,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广度与深度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标准,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信息化。如果仅仅靠几台分散的计算机进行日常文字处理和报表设计、打印工作,这都不能称之为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要求计算机处理达到一定程度且具有相对应的信息共享,并在企业整体计算机与网络的各环节运用较为全方位。
(二)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使得企业绩效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企业信息技术能得以广泛深入应用,能使企业的现金流、人力资源、信息流等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给企业传统经营思想和管理方式以强力冲击。当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融合在一起,必然产生新的竞争方式。第一,企业信息化能促使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第二,企业信息化优化组织内部结构,使管理方式更加科学;第三,企业信息化帮助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再造;第四,企业信息化强化企业应变能力。
二、知识共享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为知识共享提供技术保障
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但企业绩效的提升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完全因信息化过程而直接产生,企业部分效益可通过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实现。企业绩效的实现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与知识本质的共享性,信息系统的运用从某种程度上为知识共享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平台,使得知识共享成为企业信息化能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必要中介。各种计算机软件、硬件和网络平台作为知识共享的捷径,好比知识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种,作为知识储存、获取的载体。信息化的实现离不开载体的技术落实。
(二)知识共享为信息化提供理论指导
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合理调配企业内部资源,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力量,从而带动企业信息流的高效配置,这当然也少不了充当中介的知识共享。知识共享通过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资源有效地影响企业绩效的提升。企业基于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不断寻求更具价值、难以被替代或模仿的资源给企业带来更具竞争优势的发展资源。知识恰好是资源合理利用时期的关键动力,它不仅在传递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增值空间,且因企业具体情况不同而存在难以模仿和替代性。知识共享不仅使员工个人宝贵的知识上升为企业珍贵的战略资源,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具备重要意义。其次,知识共享能为企业节省部分成本提高企业绩效。假如企业员工都能将自己宝贵的知识与工作经验及时存储于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中,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员工离职带来的信息损失,也能供他人有需要时直接获取和借鉴。
(三)信息化发展有助于发挥知识共享优势,提高人才素质
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环境、资源、能力和知识。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实现对管理的提升,但在企业变革中最难解决的是人思维方式的转变。企业信息化在信息发展的时代,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知识管理系统的培训,企业员工的知识结构得以优化、完善,从而促进员工之间相互学习和知识的创新,为知识管理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当企业信息系统进行改造时,便要求员工必须跟上信息变革,实现人的思维、意识的信息化。当信息系统建成后,企业技术人员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维护和管理,企业也必须加强对信息从业人员技能的培训和储备。因此企业的决策层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素质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建立稳定的人力资源储备。
三、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结合知识管理原则、有规划地逐步实施企业信息化
目前,企业建立信息化的重点关键在于如何实施企业信息化。首要方面便是企业必须充分评估企业所处的每一个具体阶段,才能进行有序化发展,而且企业也不允许消极等待或盲目跟风。其次,只有部分企业有条件优先发展信息化,切实推进信息化建设还要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原则。最后,信息化建设面对不同发展基础的企业要有层次,有针对性并区别不同层次进行分类发展。同一个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信息化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企业真正发展信息化建设还要以效益为根本,结合知识管理的原则,通过分析、规划、有层次地逐步实施企业信息化战略。
(二)重视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为知识共享服务
许多企业一提到信息化就联想到计算机、网络,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没有形成信息管理系统,形成支持企业决策的信息,也不代表是真正的信息化。虽然信息系统主要是加工数据,经过搜集、传递并处理数据。但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还要克服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如重技术轻管理,重开发轻维护,重系统轻数据等。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一个长期建设的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完成并不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标志,而仅仅是起点。数据要经过深加工形成准确的、全面的信息才能为企业的知识共享、决策服务发挥作用。
(三)注重人才的培养,强调知识共享的增值
企业的决策层只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重视知识共享过程带来的财富增值才会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素质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建立稳定的人力资源储备。在企业变革中,最难解决的是人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信息化就是最好的手段。当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时,信息化要求每个人必须跟上这种变革,无论人的思维、意识方式还是人的知识储备,这种变革也促使了内部的知识流动及知识共享。在信息系统建成之后,企业进行维护和管理的过程需要相关的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技能培训和储备,甚至于为企业培养出相关的技术人才,所以注重知识共享的也是注重人才的培养。
(四)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重组
企业业务流程是根据信息化特点进行梳理和设计的过程。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应当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增强企业产、供、销协作能力,优化与上下游关联企业的协作关系,实现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融合与集成,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科学决策水平、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四、结论与启示
知识共享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竞争力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实施的过程可以促进组织内知识共享,因而企业信息化还可以通过知识共享中介作用的存在提升企业绩效,信息化本身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经营有效性,优化企业外部价值链,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组织内知识共享水平提高,可以促使企业实施信息化而提高知识共享水平有利的方向发展。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建设融入到知识管理中,使新时期的知识管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从跨国企业突出了国际化、知识化等现代思想意识,认识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企业应重视信息化建设和实施,在企业资金实力充足的情况下,重视信息系统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网络平台的建设,评估好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尽量避免因高额转换成本引起的得不偿失。其次,企业应促进组织内知识共享活动,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在组织成员上,管理层通过知识共享培养员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表达和吸收知识的能力。在组织文化上,在企业内营造信任、合作、宽容、平等的文化气氛,让每个员工都意识到自己是知识共享日常活动的一员,自觉分享和寻找有价值的知识。在保障机制上,企业应该建立起一些有利于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如采取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专门的知识管理系统平台,提供良好的培训,宽松的轮岗机制等措施,对知识共享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杜荣.论知识共享与企业绩效的关系[J].情报科学,2005(9).
[2]饶艳超,陈烨.企业信息化、知识共享与企业绩效[J].财贸经济,2012(7).
[3]王雪晶,王萃.论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知识管理的关系[J].技术经济,2005(2).